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電影推手人物形象分析

電影推手人物形象分析

發布時間:2022-09-18 16:49:32

① 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分析電影推手

該片以中西文化差異和兩代人的代溝作為基本矛盾沖突展開敘述,富有戲劇性的情節給觀眾提供了很多的思考空間。其戲劇性的情節反映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模式和價值觀。導演通過電影這一藝術表現形式讓觀眾直接地感受到東西方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的摩擦和困境。

由於李安獨特的個人經驗和中西視角,該片中的父子關系被細膩地刻畫出來,導演借曉生這一人物形象,表露出自己在面對「傳統父親」的家庭角色和權利意識時的焦慮與壓力。但最終導演為父權選擇了一個尊嚴的下台方式。通過父子關系的鏡頭語言和行為描寫,該片也闡述了在西方語境下,中國式父親的尷尬。



(1)電影推手人物形象分析擴展閱讀

《推手》由李安執導,郎雄、王萊主演的劇情片,於1991年12月7日在中國台灣上映。該片講述了朱老退休後被兒子接到美國生活,由於他語言不通、生活習慣與孩子們不同,而引發家庭矛盾的故事。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省屏東縣潮州鎮,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紐約大學。1990年,執導了個人首部電影《推手》,該片獲得了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團特別獎。

② 湯唯:按照李安的要求,我足足留了8個月的腋毛,終於一炮而紅,你怎麼看

當年湯唯因為出演李安導演的《色戒》一舉成名,其實出演這部電影的背後,是湯唯巨大的付出和努力。細心的觀眾可能觀察到一個細節,電影中的湯唯腋下有著濃密的腋毛,一點都沒刮。這是李安的要求,他認為這符合那個時代的女性人物。「我認為留腋毛很性感,我很樂意把它秀出來。」李安說道。

於是,一向不留腋毛的湯唯為了角色足足留了八個月的腋毛。湯唯在影片中大多穿著無袖的旗袍,胳膊一有幅度大點的擺動,腋毛就能清晰可見。這也成為了湯唯吸引人的一大看點。

李安為何選擇湯唯作為女主角?

但李安說王佳芝本來就是在扮演別人,她就應該是緊張的。所以她的緊張是對的,這是其他知名女演員做不到的,她們只能演出緊張感。李安曾說過也許你拍完電影會受到很多非議,一定要考慮清楚。

果不其然,這部電影讓她被封殺了一段時間,但她絲毫沒有受影響,出國留學,豐富自己。最後憑借北京遇上西雅圖創造愛情電影的票房奇跡,王者歸來。

③ 電影推手中體現著哪些中美哪些不同

安的這部電影說的是中西方傳統文化的沖突,中國人講的是孝道,而美國人崇尚獨立和自我,於是乎一個中國兒子和美國媳婦組成的家庭必定會產生一些摩擦,這個摩擦在代表傳統的老人面前顯得尤為尖銳。

印象中本片是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中最早的一部,整個故事的結構並不如後來兩部來得精緻,感覺有很多細枝末節和做作的地方。比如老人走失,兒子發那麼大的脾氣,還有整個過程養媳婦都是無動於衷,記憶中美國女人也沒有那麼不近人情吧,所以說太刻意地想去表達一些什麼了。

他要表達的無非是,在一個中西結合的家庭中,中國老人的生活處境是非常尷尬的,如果沒有相當的獨立能力要想在美國生活下去,非自閉不可。幸好本片中的老人會「太極」,他知道以柔克剛的道理,因此本片會有那樣的結局。那樣的結局雖然無奈,但也不失為一種陰陽的調和,也就是說中西文化的調和,實際上是中國文化向西方文化妥協。

李安的電影如果在大陸那肯定是禁片,第一,他讓中國文化向西方文化投降了;第二,還在片中描述了在美國的中國人是如何痛斥大陸制度的;第三,揭示「文革」的罪責。
安憑借《推手》這部電影已經展示出他對中西文化比較拿捏准確的端倪了。電影主人公是一位中華老人,一個「武林高手」,喜歡太極拳,並以推手這種拳法自娛自樂。雖然生活在異國他鄉,老人仍然沒有忘記這種他賴以生活的技能。在中國人傳統觀念的制約下,「孝順」「人老兒養」在美國這個國度里漸漸與「生活獨立」思想發生著沖突,一點點的,老人自我感覺被排除了家人之外,他開始嘗試新的生活,直到遇到自己的貼心人。本以為這樣就可以擺脫這種思想沖突的束縛,展開新的生活,沒想到,老人和老人之間的中國傳統思想再次的束縛了他們。他們都沒有打破自己的思想,使善使「推手」的老人再次被「推手」。雖然,自己的孩子最後和他再次融合,但這種思想關系還能保持多久,我想,根深蒂固的東西永遠都不會改變。

太極拳里的「推手」是一種雙人模擬對練的運動。拳經里提示的要決:如「圓化直發」、「舍己從人」、「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渺」、「不丟不頂」等等,這些是和我們中國的傳統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在太極中著重是要練「氣」,講究的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講究是「平衡」「中庸」。而西方是以沖突來解決問題的,西方人處理問題「丁是丁,卯是卯」,不亂套的,按部就班。而中國人是講「通」的,講「變」的。這也是李安在《推手》中想反映的一部分想法。

在電影中,作為老人的主人公對中國的傳統思想更是難以改變和融合。電影藉助美國家庭的一些生活方式和習慣,以及兒女與父親之間的沖突來表現這些問題。推手中那種蓄勢待發,然後一蹴而就的態勢,也許還在暗示著李安沉寂六年的後的一次爆發也說不定。

④ 電影《推手》得寫作背景以及情節介紹

《推手》(英文:Pushing Hands)是一部於1991年上映的台灣電影,是李安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由郎雄、王萊等主演。電影上映前,因劇本獲得台灣行政院新聞局頒贈40萬新台幣獎金,配合中央電影公司的支持下,讓李安首度獲得執導的機會。台灣導演李安運用近代家庭變遷搭配細膩描述親情互動,因而享譽國際的『父親三部曲』之第一部曲。

劇情簡介

朱老自小練就一身太極拳,是北京市太極拳的總教頭,膝下育有一位定居美國的兒子朱曉生。某天,從小孝順的兒子曉生為盡孝道,游說留在故鄉的老父移民到美國,一起與兒子和洋兒媳同住。

但是,朱老由於語言不通及生活習慣不同,導致無法適應美國的生活,甚至於令他與洋媳婦瑪莎漸生磨擦,彼此都認為無法與對方相處,完全要透過曉生間接表達,更由於瑪莎內心的排斥,對朱老的一舉一動均不能接受,致無法專心從事寫作工作,最後導致胃出血而入院。

瑪莎經過療養出院後,依然無法接納朱老,一天,朱老因為小家庭氣氛太沉悶,往外頭遛達,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國,迷了路回不了家。曉生得知父親走失的消息,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駕車四處尋找,卻幾度尋找不著,曉生回到家中後,對妻子瑪莎發了一頓脾氣,把家當摔了滿地,終於摔醒了瑪莎的心。

朱老後來被警方尋回,但為了顧及兒子與兒媳婦一家生活的圓滿,離家自尋生活,獨自一人跑到唐人街一家餐館幫人洗碗盤打工維持生活,由於洗碗盤手生不俐落而備受老闆奚落,第二天就要將他解僱,並且出言相辱,朱老受辱不願離開,老闆令其手下欲強行將朱老拖出,惟朱老練過太極拳,深諳推手功夫,只見他原步未動,馬步一紮,身形微沉,利用聽勁走化技巧,七、八個壯漢無法將他移動半步,老闆大怒,找來華青幫小混混,在廚房與朱老大戰,朱老以幾個太極拳散手工夫便將小混混撂倒,後來美國警察出來收拾殘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將朱老帶回警局看守所中。

朱老被警方帶走,曉生驅車前去探望,瑪莎內心甚為感慨,後來曉生將朱老保出,並買了一間較大的房子,也為朱老備了一間練功房,欲接朱老回家,但朱老不想破壞兒子一家溫馨的生活,寧願獨自在外賃屋而居,並在華人活動中心教授太極拳,也不願返回兒子身邊。

⑤ 電影飲食男女影評3篇

飲食男女影評1

記得以前文藝在我心裡還有點影子的時候,最喜歡《蝴蝶》內種單純美好的小溫情電影,可是還是沒擋住命運的安排長成了一個吃貨,最喜歡的片段變成了《飲食男女》開頭的內段,最愛的台詞是,我感覺我好像沒有什麼童年的記憶,除非把他煮出來。

從味蕾的認同到思想的認同,無法拒絕娓娓道來的李安,也無法拒絕電影和生活給你帶來的驚喜跟無奈。就算是最親的人,你也無法左右他的生活,就算你做好了覺悟為親情而付出,放棄了阿姆斯特丹,才發現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陪伴,這就是真實的生活。他在你的生活里分量越來越輕的時候,不知不覺,你在他的生活里也會越來越不重要。

就算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也可以各過各的生活,心裡產生的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其實不需要誰為誰委曲求全,就算突然宣布,就算離開追求自己的生活,也不會切斷血緣跟親情。生活不是做菜,不能等所有食材都准備好了再下鍋,本就應該酸甜苦辣各嘗各的味道,互不幹涉,不影響彼此做的決定,只在他需要分擔的時候一起分擔,在他需要分享的時候一起分享,這才是家能夠溫馨喜樂的基礎,也是我在努力的方向。

我不知道94年,人們看到這部電影的感受,甚至不知道,4年前的我看到這部電影的感受,但是現在的我覺得,這還是一部小溫情電影,講述著生活會拋給你的一個又一個問題,不管面對或者逃避,還是有一天要面對,雖然有人出現,有人離去,就算生活亂成一團,就做一頓豐盛的晚飯吧,把你的感受煮出來,把你的快樂吃進去。

飲食男女影評2

《飲食男女》是導演李安繼《推手》(1992)《喜宴》(1993)後的另一部作品,也是其“家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作品。在其中,導演李安延續了前兩部作品的拍攝風格,以客觀,理性的眼光表現著家庭的矛盾與沖突,凸顯著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其中父親這一形象的三種不同對待問題的選擇,是對當代父親的影像表達。本文從《飲食男女》入手,談談對導演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的個人淺解。

首先要談的就是題目,一個電影的題目是整部電影的核心概括。對於這部電影的題目,導演將“飲食”與“男女”分別運用了兩種不同的字體。通過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導演別具匠心的安排,暗示著電影的主題:“明為飲食,暗寫男女”。飲食在片中作為線索,緊扣著劇情的發展;男女關系則為電影的主要敘事內容,作為整部電影的血肉。從開篇的“朱爸”精湛的廚藝開始,到結尾“朱爸”與家倩最後回到飯桌上都與飲食有關。整部影片總共描寫了六次吃飯的場景,每次吃飯都緊緊相扣,推動著劇情的發展。朱家很有意思,幾乎每次吃飯都有一個人宣布一件事情。這也側面反映出了中國這種家庭的餐桌文化。第一次吃飯,家倩最先提出了想要離開家,交代了朱家的家庭情況,介紹了錦榮,為後面的劇情發展做好了鋪墊,買下了伏筆。第二次吃飯家倩提到了房子問題,她的積蓄打了水漂,朱爸說:“你還可以繼續在這里住下去”,為其結局做了伏筆。第三次吃飯,家寧宣布離家。第四次吃飯,家珍宣布了離家。第五次吃飯,朱爸宣布了與錦榮的關系。在這幾次吃飯中,第五次吃飯是最具鬧劇性質的一頓飯。在這次吃飯之前的混亂,從兩個女婿抓雞的亂,到朱爸做飯的頻頻失誤,都預示著這次吃飯會發生不尋常的事情,是一場鬧劇。第六次吃飯,只有朱爸和家倩,作為電影的結尾,深化電影的主題,留給觀眾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

其次,對於朱爸和錦榮的關系,第一遍看這個電影,很多人都會感覺到很突然,很不可思議。其實,導演在情節上早已做下了安排。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導演是如何安排細節,一點點抽絲剝繭,向觀眾講述這個感情故事的。第一,在影片的一開始,朱爸在做飯時就接到了一個電話。我們所能聽到的只是朱爸和一個女的在交談。這時候,朱爸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魚紅燒了可惜,最好清蒸。”而在接下來錦榮第一次出場時,姍姍說了一句話:“媽媽把魚煎糊了”。從這一點可以知道,朱爸打電話時,電話的另一頭是錦榮。除此之外,朱爸還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今天不說,哪天說呢?”在第一次吃飯的時候,朱爸一直想說話,但總是被打斷,朱爸想說什麼呢?這便是第一處的細節鋪墊。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至少知道朱爸和錦榮之間有內容。第二,在溫伯伯住院後,他對家倩說了一些話,其中有一句是:“你看你爸,憋了一肚子的心事,感情,說不出來。”作為朱爸這樣年過半百的人,早已是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齡。他卻憋了一肚子的感情,也許你會說,他可能是捨不得女兒一個個的離開自己,他心裡裝的是對女兒不舍的感情。但是,在中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不爭的事實,更何況,作為父親,對女兒出嫁不可能會像女人一樣柔情,顧慮太多。這時候你要注意到,朱爸是單身,那麼他憋得一肚子的感情應該是男女之情。第三,在朱爸給姍姍送便當之後,有一天姍姍沒去上學,這時候錦榮找到了朱爸。錦榮問朱爸,她給姍姍做的便當朱爸如何處置了,朱爸說自己吃了,錦榮表示不好意思,讓朱爸這樣一個大廚吃他做的便當,朱爸說了一句話:“吃只是一種心理感受,我吃的很高興。”這里進一步揭示了朱爸和錦榮的關系。他感受的是對錦榮母女的照顧,像丈夫一樣照顧錦榮,像父親一樣照顧姍姍。

在這部電影中,導演設置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結構。導演在一開敘述,鋪墊的人物與情節,在結局全部逆轉。徹底打破人們的理性常規,帶給觀眾出乎意料的感受。第一,在一開始,家珍就表示了自己的想法,在三個女兒中,她是最想離開這個家的,然而,到結局時,他都沒有離開這個家。第二,家寧是家裡最小的,她最不可能離開家,在一開始,她自己也提到了這一點,然而,她去是三個女兒中第一個離開這個家的。第三,在第一頓飯時,家倩對錦榮說:“你就是我們家第四個女兒”,可結果,錦榮卻成了自己的“繼母”。第四,家倩在三個女兒中長得最漂亮的一個,都以為她不可能是單身,都以為最後嫁不出去的會是家珍,然而到結局,卻是只有家倩沒有嫁出去。第五,家珍本來說要跟父親一輩子的,可到最後也走了。這便是導演設置的巧妙之處,開始的鋪墊與結局完全逆轉,更加突出了劇情矛盾。除此之外,在男女的關系之中,導演巧妙的設置了的幾組男女關系中,都是二女爭一男:索菲亞與家倩爭雷蒙,家寧與小芝芝爭中國倫,錦榮與梁伯母爭朱爸,家珍與錦鳳爭李凱(雖然是家珍虛構的),家珍與家倩爭父親。

在三個女兒之中,我認為家珍很有分析價值。朱爸喪偶,家珍作為三個女兒之中最大的,便自然就接替了母親的位置,主動照顧兩個妹妹和這個家庭,把父親比作孩子一般,需要人“哄”,家珍所住的房間是母親生前最喜歡的房間,她想要照顧父親一輩子。這便要提到“埃勒科特拉情結”了。這不僅僅和她喪母,作為長女有關,還與她感情的經歷有原因。在家珍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一份愛情。她是個化學老師,她所講課的班級中全部是男生,沒有一個女生,並且,她辦公室中的人還都是上了年紀的中年男子,這更加加重了她對激情的渴望,渴望得到一份充滿激情的愛情。這種感情的壓抑使她難以忍受別人看起來平常的貓發情的叫聲,更難忍受別人通過唱歌交流感情。當她發瘋版將音響抬到窗戶旁,並把音量挑到最大,第二天全新的打扮,並在那群男生的“情書”刺激下,大聲說出自己的“愛情告白”,這一刻,她的感情完全爆發,得到了宣洩。而在學校教師之中,最有激情,能滿足她這種渴望的只有一種老師——體育老師。

在這三部影片中,最突出的角色便是“父親”這一角色。在傳統文化中,父親的角色是家中的核心。中國家的文化特質便是“家”中的“父權秩序”。父權(家權)秩序不可侵犯。子女的義務便是傳宗接代,孝順父母,奉養天年。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父親”是中國傳統人倫道德的代表。而在李安的影片中,尤其是飲食男女中的“戀父情結”與家的權威產生微妙的關系。在《推手》《喜宴》《飲食男女》中,三位父親都有著不同的事業。《推手》中的父親是一名太極教練,《喜宴》中的父親是一位退伍軍人,而《飲食男女》中的父親則是一位大廚。這三種父親形象便預示著三種父親不同的處事原則。《推手》中的父親體現的是外在的抗爭,在父親去餐廳打工遇到困境時,他選擇的是以暴制暴,用力量去抗爭。而《喜宴》中的父親體現的卻是沉默與隱忍。對於自己兒子的三角畸形戀情,父親選擇了隱忍。結尾時,父親過安檢時舉起的雙手暗示著父親的“投降”。父親是一名軍人,一輩子沒有對“敵人”投降,卻對兒子的愛情無可奈何。《飲食男女》中的父親選擇了自我解放,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的幸福還是要靠自己把握的。在李安的電影中,明顯地凸顯了中西方文化沖突。第一,養兒防老的觀念被打破。在《推手》中,兒子與外國人結婚,自己與兒媳的強烈文化差異使得兒子處於尷尬的境界,“推手”中的父親意識到,自己的幸福兒子是給不了的。第二,傳宗接代的觀念被打破。第三,孝道的尷尬。第四,沖突的解決方式—妥協,這是典型的中式處理方式。

飲食男女影評3

說起他的名字,最先想到的是他那儒雅溫和的華人面孔,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溫文爾雅的男人,卻叱吒海外電影市場以及好萊塢。誰曾想到這個內斂沉穩的男人曾失業6年在家中充當全職家庭婦男,但生活的磨練絲毫沒有讓他放棄電影夢想,而是如璞玉般經過歲月的打磨漸現價值。他導演的片子不多,可是幾乎部部出色,獲得極大的肯定和反響。他曾三次捧得奧斯卡小金人,帶給華人電影人無比的榮譽和喜悅。他不僅是整個亞洲電影人的驕傲,更是我們華人影壇的傳奇,他就是李安。

從第一次代表華人站在奧斯卡的舞台上憑借《卧虎藏龍》獲得最佳外語片獎,捧回第一座小金人時,他就註定開始書寫他不平凡的電影人生。那時我上初中,是我看過的他的第一部作品,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場竹海斗劍的戲,以及玉嬌龍最後縱身一躍的解脫。那時候雖極喜愛看電影,但卻因為世界觀,人生觀尚未樹立完全,很多佳片未能領略其深刻內涵和寓意,但這並不影響我繼續熱愛電影,也使得我之後欣賞了許多李安導演的佳作。大學時候,因為喜愛優質偶像王力宏而去看了《色戒》,這部被媒體炒的脫離作品本身的影片看完後讓我感到壓抑,也使得我開始好奇李安究竟是個怎樣的導演,他的影片為何如此直擊人性深處,充滿矛盾與隱忍,壓抑與釋放。隨後看完它的《斷臂山》後,我徹底開始折服於李安,他將世俗難以接受的男同性戀拍的如此細膩,整個畫面那麼唯美,也讓我開始理解和感動於同性之愛的偉大和隱忍,與《色戒》不同的是,他將人性與本能的碰撞以及同性間的愛情、異性間的情慾表達的極其細膩深刻,那種不被世俗所接受理解的感情,微妙之處只有看完影片後仔細品味細節的人才能引發思考和認同。而他的其他作品,如:《理智與情感》絲毫看不出是出自華人導演所導,他竟也能如此融入進西方的文化和視角里拍出完全屬於他們的影片,也可以將中國傳統文化刻畫的爐火純青,與西方文化生活形成別樣的碰撞。而我著重要評析的就是李安成名前早期的三部作品,處女作《推手》,口碑極好的《喜宴》,以及被譽為經典之作的《飲食男女》。

《推手》與李安其後導演的《喜宴》、《飲食男女》並稱為“父親三部曲”,都是以一個家庭為主線,描寫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生存的境遇。在李安的這三部曲中,觀眾都能體會出一種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沖擊。《推手》這部電影,就以現代人的目光,觀察和反思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今社會生活規則的沖突。影片的開場很特別,沒有一句台詞,單單幾個鏡頭就交待出了整個影片的核心矛盾,一個穿著大馬褂練著太極的老人和一個對著電腦不停敲字的美國主婦,不同生活習慣和狹小的房屋空間下,已經讓觀眾感受到了那種格格不入與不和諧的壓抑感,也正是由此引出了一系列家庭矛盾的故事。其實在影片發展過程中大家都想過各退一步,你理解我一點,我謙讓你一點,但矛盾仍然存在,最終李安溫和的選擇了忽略這個矛盾的激化,只是用了一種隱忍和無奈的視角,化解了矛盾的尖銳。這一點,也正是導演李安講述這個故事的目的所在。中西文化沖突是當時大批在外華人需要面臨的問題,他用電影給大家提了一個醒,既然不能消除矛盾,那不如就選擇融合和理解,就好像太極中的“推手”,彼此制約,掌握平衡,以柔克剛,雖然本質上,還是一種對抗。電影的結尾尤其令人深刻,兩位老人似乎又要走到一起了,這個本該是個圓滿的結局,導演李安只是讓陳太太輕輕答了一聲“沒事”,就把無盡的惆悵留給了熒幕前的觀眾。

《喜宴》是這三部中我尤其喜愛的一部,相比於第一部《推手》中中西生活方式和老年人無法適應新的社會環境不同,《喜宴》里的文化矛盾不只是中西文化,還有傳統與現代思想,新舊兩代人觀念的代溝,以及同性之愛與傳統婚姻模式的碰撞。看似矛盾點很多,可是李安電影的一大特點就在於“簡單”,故事說得清楚明白,誰都能看懂,矛盾沖突簡單明了,幾句話就能表達清楚,但是情感充沛,富於人情味。矛盾本身來源於生活,所以表現和拓展的空間就很豐富,始終在探討,很能打動人心。就像《喜宴》,故事情節清晰簡單:老人上了歲數,盼孫子,偏偏自己唯一的兒子是同性戀,如何是好?於是兒子高偉同選擇與急需綠卡的威威假結婚,卻不成想假戲真做,讓威威懷了孕,繼而與同性戀戀人賽門產生沖突。而後兩位老人各自之知道了其中詳情,卻不得不無形中妥協。與《推手》的溫和恬靜相比、《喜宴》顯得喜氣洋洋,富有喜劇色彩,特別是結婚、鬧洞房的情節拍得滿是人間煙火氣。李安本人還在戲中插科打諢了一把:當一個老外在婚禮上竊語“我以為中國人都是柔順沉默和數學天才”的時候,我們的李大導演趕緊湊上去說了一句: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實在令人捧腹卻又反思。影片的結尾尤其意味深長,離別之際,高老父親緊緊握住兒子的同性戀戀人賽門的手說:謝謝你,謝謝你照顧偉同;又緊緊握住威威的手說:高家會謝謝你。三個年輕人互相摟抱著看著兩個老人遠走,這是三個人的新家庭與一個傳統家庭的沖突與理解:母親沒有把真相告訴父親,父親也沒有把真相告訴母親,都是因為“愛”,因為“家”。這部電影最經典的一幕我想應該是結尾,高老父母即將離開美國坐飛機接受安檢時,父親高高舉起雙手的那個鏡頭,寓意深刻,這是不是李安想要藉此鏡頭表達出封建傳統思想似乎不得不無奈的向現代思想投降,妥協呢?又或是這樣的舉起雙手似乎是一種從舊思想中的解脫與飛翔。好的電影就在於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與給觀影人無限思考和遐想的空間。

最後說說這三部曲里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佳作《飲食男女》,所謂食色性也,一開場那一連串鏡頭,捉魚、殺魚、下油鍋、嫻熟的刀工、蒸炸燉燒配上輕快的配樂,讓人不禁垂涎欲滴,瞬間對這老頭的生活感興趣起來。於是從一個電話的響起巧妙的埋下伏筆,開始娓娓道來故事的發展,最後才抖出這個包袱的謎底,令人瞠目結舌。在這現代社會與傳統倫理,飲食與男女的大環境下,朱家這幾個淺嘗一口菜就知道“火腿耗了”或者“蝦沒打漿”的女兒們在感情上沒有逃過傳統劫數,最終臣服於未婚先孕,以及被玩弄的事實里。從現代到傳統,飲食到男女,電影里的每一個人都做了各自的轉化,老朱是一個傳統的代表,然而在結尾卻摒棄終結了這一點。二女兒家倩在感受到現代人的各種弊病後發覺家庭才是她最可以依託的地方,她看到父親宣布賣掉房子以及所有人拖著梁伯母出去時倚在門上落下了淚水,那是一種對家庭倫理喪失後的傷心與失落,也正體現了家倩才是真正願意傳承這一傳統的人。李安在縝密有致的劇情安排下,一方面表現了傳統倫理的失落,同時又表現了出了對於傳承的希望。結尾收的簡略而又蘊含餘味,老朱還是與錦榮生活在了一起,並且錦榮還懷了老朱的小孩。家倩在原本那個略感破舊和凋零的家裡開始當起了廚師,大家各自的生活走向了軌道。老朱被邀請回家品嘗家倩的菜時發現自己恢復了味覺,這一恢復意味深長,他自身摒棄了做菜這一傳統,作為傳承紐帶的人是與他最為相像的女兒家倩。

看完李安的“父親三部曲”,最大的感受是:李安真是有文化!在這三部以探討文化沖突和倫理道德而見長的電影中,李安分別以太極拳、婚宴、烹飪三種中國傳統文化穿插其中,使影片來得更加原汁原味,有生活氣息,有藝術感染力而又富於可看性。除了《飲食男女》,《推手》和《喜宴》都把大環境放在美國,《推手》探討的是父子關系在一個他國文化背景下的重新定位和重新權衡;《喜宴》著力於中西方文化間,傳統與現代觀念沖突下的家庭關系。李安在這兩部電影涉及的主題是中西方家庭倫理觀的沖撞;或許對於李安這樣學貫中西,生養於台灣,求學工作於美國的中國人,片中人物所遇到的問題也是李安自身所關注、思考、和想要解決的問題。而李安溫文爾雅,寬厚的骨子裡有道家的風范,因此,這三部影片中的父親形象雖然深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但卻飽含著更深的寬厚、諒解、平和,最終都以理解子女的選擇,依順子女的意願為解決沖突的方法。

細品李安早期的“父親三部曲”才會明白為何他能拍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這樣結合了東西方文化交融,人性與本能,科學與宗教,生存與信仰的深刻寓意影片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殊榮實至名歸,因為他確實有著這樣把控全片的卓越能力,最早的這三部“父親三部曲”系列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可以很東方,也可以很西方,更擅長將這兩種文化組合,對立或融合。他的這種隱忍和平衡之道,為他在東西方電影市場都贏得了很多贊譽和口碑,所以誰說中庸不是一種為人,為事的上上策。很多時候無需張揚,只是行雲流水間也足以拍出一部部有質量,有內涵的經典影片。我很欣賞李安十年磨一劍,專心執著於電影夢想的精神,也更期待李安將帶給我們更多精彩的電影作品。

⑥ 電影《推手》導演李安的影評,最好原創啊,急

《推手》作為李安的導演首秀,便讓人有感其過人的導演天賦,電影就仿如劇中老朱的那手太極絕技,節奏雖有顯緩,但招招皆能切中要點,在以中美文化差異營造張力的同時,又以父子親情間的隔閡塑造了矛盾,給人感動的同時以深思。——夢里詩書

⑦ 如何評價李安導演電影《推手》

推手非常不錯,劇情環環相扣,精彩絕倫

⑧ 由《推手》如何看待文化相對、民族主義中心價值觀

文化相對主義與民族中心主義是硬幣的兩邊,對立而又統一,而我認為,二者應當不存在對立,所謂對立,僅僅是內容的對立。 文化相對主義:強調文化的相對性與多樣性,或者說,就是不抱著民族中心主義的立場去看待異質文化,將每一種文化都看成是人類的選擇。 民族中心主義:某一民族把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中心而歧視其他民族,就產生了民族中心主義。通過使「我們」區別「他們」而實現群體認同的文化戰略,是以給自己的群體以積極評價、給其他群體以消極評價為代價實現的。 《推手》是一部反映華人美國化生活的種種文化不適應的電影。朱老先生、陳太、瑪莎都是文化不適應的「重症患者」。文化對於個人可以說是一種環境的集合,在特定的環境集合下的某種行為與思維到了另一種環境下可能是不被理解的,正是因為這種不被理解,導致了這三位主要文化不適應者的困境。朱老先生、陳太生活寂寞,只有尋找最能還原中國文化小環境來改善緩解不適應症狀;瑪莎身處一個華人組成的家庭,處在一個小的異質文化中,也造就了瑪莎的不適應。 文化環境差異是歷史發展的客觀存在,是不容迴避的。片中主要的人物矛盾在於瑪莎與朱老先生之間的文化差異,這種差異造成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於語言不通,缺乏交流,我認為實質上是民族中心主義在作怪。民族中心主義是揚己抑它的,朱老先生與瑪莎都感到的是自己的文化被壓抑,比如飯桌上的關於吃飯肉菜比例的爭論、關於孩子看動畫片的爭論。由於這種相互壓抑與攻擊,更加加速了民族中心主義在兩人內心的生長。這種民族中心主義的生長,最終是兩人都拒絕向對方妥協,朱老先生托詞「自己老了,就這樣了」,選擇離家出走逃離異質文化;瑪莎托詞「我已經試過」,以此迴避小朱的責問。 影片到最後,仍然沒有給我們一個完美的結局,存在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面對這種文化差異的矛盾,影片通過朱老先生和陳太的對話給出了一個妥協的解決方案。 民族中心主義,在有的人看來,是缺乏文化相對主義的表現,就像一部分人解釋文化相對主義「就是不抱這民族主義立場」一樣,二者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本人此文的最大觀點就在於:二者是差異化統一,而非矛盾統一。民族中心主義主要是文化內部起到團結與凝聚作用,形成「我們」的概念(當然也可能形成「他們」的概念);文化相對主義是平等看待異質文化,正確理解「我們」與「他們」都是人類發展的選擇之一。 民族中心主義與文化相對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就像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一樣,「個人主義有利於個體利益的實現,是集體利益的基礎,集體主義要充分肯定個人利益,才能為集體創造價值」。不同文化之間,應當利用民族中心主義的部分特點做好本文化的建設發展工作,但在與其他文化的交流中應當看到文化相對主義的存在,充分尊重和理解異質文化的存在。 如果民族中心主義與文化相對主義放在人際交往中,很顯然我們可以回歸到「對他人的友好與善良絕對不妨礙個人的發展」。民族中心主義與文化相對主義是可以較好處理世界各文化間、各團體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的理論,前提是我們要站在文化相對主義的立場看二者關系,如果是站在民族主義中心價值看,則會只看見二者的非此即彼,民族主義中心的夜郎自大,文化相對主義的和稀泥。 以上為本人期末論述題 歡迎吐槽

⑨ 電影推手人物性格分析

並不清楚你說的信息

你可以在說明白一點

這樣我們才能幫你解決問題

⑩ 誰看過推手這部電影 李安寫的那個 能把電影內容要表達的思想介紹一下嗎

內容簡介:

朱曉生在美定居,娶洋女子瑪莎為妻並育有一子。為盡中國孝道,他將老父親從大陸接到美國共享天倫。朱老先生是北京太極拳總教頭,因與瑪莎不和而外出打工。一次偶然的機會,朱老先生不凡的太極功底一進成為美國的新聞。當朱曉生從警察局領回父親時,瑪莎也有愧疚之情,可朱老先生沒有回獨生子家,而是回到他自己的簡陋住所度過寂寞晚年。

關注中西文化沖突的《推手》

老人問題,是個世界性的問題,而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明的分歧卻是很大的。李安的電影《推手》選擇這樣一個中國老人在美國的故事,本身就包含著自然的沖突矛盾,而其中涉及的倫理、感情則是屬於全人類的。

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加上年齡、語言、生活習慣的不同,使老朱根本無法和兒媳交流,也無法融入兒子的生活,老朱真的成了一個多餘的人。老朱一身太極功夫足以讓他自傲,但在美國他卻什麼也沒法干,連洗盤子都幹不了。這是個難以調和的矛盾,也難怪兒子要以頭撞牆。所有的兒子和所有的老人都會遇到這種兩難的局面,面對這種沖突,李安也只能在冬日的陽光下輕輕的長嘆了。就連最後的結尾,兩位老人似乎又要走在一起、互相扶持了,本該是個圓滿的結局,李安都只是讓陳太太輕輕答了一聲"沒有",把無盡的惆悵留給了銀幕前的觀眾。

雖然是李安的第一部長片作品,但很多場面處理手法相當老到,後期作品的諸多元素和關注的問題都有所顯露。老人問題、家庭倫理、對生活的無可奈何、幽默地處理手法等等,在李安以後的作品中都會有更多的發揮。

不過,畢竟是處女作,這部《推手》還是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故事線索比較單一、人物也不夠豐滿立體,戲劇性發展比較局促,還沒有李安後期作品的圓潤舒展的作風和氣派。

閱讀全文

與電影推手人物形象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人追打美國黑霸是哪個電影 瀏覽:680
國產電影種子下載 瀏覽:944
外國電影我在孤兒院 瀏覽:383
李連傑電影方世玉2高清下載 瀏覽:405
什麼網站能直接看新電影 瀏覽:669
新包法利夫人電影結尾歌曲 瀏覽:90
電影火燒島之橫行霸道下載粵語版 瀏覽:471
什麼青春校園電影好看 瀏覽:843
讀書改變命運的勵志電影 瀏覽:990
兒童國產優秀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221
天堂高清朱元璋電影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7
陳坤盜墓摸金電影全部演員 瀏覽:509
你笨學生電影 瀏覽:208
電影中文字幕怎麼弄 瀏覽:850
電影沖上雲霄中的歌曲 瀏覽:620
來賓看電影 瀏覽:451
美國恐怖電影一個不能動的 瀏覽:807
假道長移墳是什麼電影 瀏覽:336
勵志電影感動片段200字左右 瀏覽:931
依依看電影的抖音叫什麼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