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世民在電影《安市城》中被朝鮮人射瞎一隻眼,此事究竟有多離譜
《安市城》是一部韓國電影,該影片於2019年9月19在韓國首映,票房一度居於榜首。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高句麗和唐軍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發生在貞觀十九年,兵力5000的高句麗與兵力20000的唐軍在安市城對戰並相持了88天之久。在影片中,唐朝皇帝李世民被一個人射中了左眼,唐朝最終退兵撤回。但事實上這根本是無稽之談,完全是歷史的編造而已。
即使這樣,朝鮮之後的人還是想當然的把這當做是真的,便大肆宣揚。隨著之後明朝衰落,清朝執政,朝鮮對這一外來統治者更加不滿,所以朝鮮人就以這樣一段道聽途說的假歷史為由,開始對唐朝故意進行醜化和編造,這也就有了這樣的一部電影。《安市城》在韓國當年的票房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然而這部電影背後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卻有待考證。
B. 韓國對中國一步步的文化侵略和令人憤怒的行為
北三省是韓國的
諸子百家全是韓國的
中文是跟韓國人學的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反正只要是好的東西,都是學的人韓國的
1.韓秘密搶端午節中文域名流失
「端午節」網上中文門牌號突然流失海外。日前,就在聯合國即將於11月公布申遺結果的前夕,域名注冊機構創聯萬網國際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傳出消息,「端午節」突遭韓流侵襲,韓國某公司秘密出擊,搶先將「端午節.cn」這一中文域名收入囊中。記者查詢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whois(域名查詢系統)發現,「端午節.cn」已經於2005年10月13日被注,注冊者信息顯示為「Yun Hee Co� Inc�R.O.K.」,系屬韓國企業,注冊時間為一年。
而就在近日,蘇州也正式就端午節、蘇州評彈向文化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嶽陽、湖北秭歸等省市激烈反應,紛紛搶奪端午節的歸屬權。
其實,端午節之爭早已遠遠超出國內紛爭的范圍。去年端午節時,媒體爆出韓國率先申請「端午節」為該國文化遺產的消息,激起中國民眾激烈反響,各大媒體和網路論壇都提出保護「端午節」、「遺」什麼不能「遺」傳統的口號,日漸被冷落的傳統節日、傳統文化得到了近來少有的全民關注。最終,韓國稱其申請的只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節」,並提出由中韓共同申遺的解決方案。
今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最終決定是否批准韓國申遺的請求。韓國公司搶在結果公布之前注冊「端午節.cn」這一中文域名,意味著韓國率先佔據了「端午節」這一傳統文化品牌在互聯網上的陣地;不管聯合國最終公布情況如何,在互聯網上,「端午節.cn」將指向韓國網站而不是中國。
2.中韓文化貿易不對等 中國電視劇輸入韓國受限
近日,韓國國家電視台KBS報道了「」的新聞,並迅速被韓國各大媒體轉載,一度掀起韓國民眾對中國的不滿。韓國最大的門戶網站naver.com也在首頁進行報道,韓國網友留言數在10小時內突破600條,絕大多數為對此舉的不理解。
對於傳言「廣電總局曾提出『多國引進,不專美韓劇』,對韓劇引進作出限制,並下調播出量」,廣電總局負責引進劇業務的對外合作司一直對此說法予以否認,表示總局對引進劇的政策未變,從來沒有發文限制過韓劇。
不論廣電總局有沒有提出「多國引進,不專美韓劇」的說法,中韓文化貿易不對等現象卻是現實,從數據上看,韓國電視劇近年來確實在中國掀起了「韓劇熱」,但韓國引進的中國電視劇卻很少。2002年,韓國電視劇出口額為1639萬美元,2003年為4200萬美元,2004年為7140萬美元,2005年超過1億美元大關。2002年中國引進韓劇67套,而到了2005年據估計已超過150套。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積極向外拓展的同時,韓國政府對於本國市場卻是嚴格保護。2000年《還珠格格》被韓國引進後,雖然在晚上11點後播放,但仍以絕對優勢壓倒了韓國本土電視劇,此舉引起了韓國方面的警惕,此後韓國很少引進中國電視劇。據悉,近幾年韓國三大電視台每年引進的作品量只有5%,其中以美國電影居多,而且所有引進劇全都放在非黃金時間段播出
3.一個地名從來沒有像今天的漢城這樣,附加了如此之多的民族信念,尤其是當1月19日漢城市長李明博正式宣布,漢城的中文名字從即日起改為首爾的時候。這則新聞告訴我們兩個事實,一是韓國民眾通過改名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所有與「漢城」相關的工作平添了不少難度。
難度歸難度,漢城改名卻讓歷史尷尬一笑。漢城之所以成為漢城,其實並不與中國古代政治對周邊國家的霸權相關,而是與中韓之間千年流傳的文化淵源不可分割。當年以漢城為名的榮耀,既屬於韓國,又屬於中國。但是今天,改名之後的尷尬,也讓中韓兩國各自面對。在近千年中,韓國和中國在世界的地位都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國家間關系的類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漢城改名是典型的政治現實主義手段的體現。但是如果僅僅以「漢城」改為「首爾」為中心事件描述整個韓國心態,最終根本無法拼合出完整的歷史記錄。問題在於,這之後還有漢江、漢字。改變了名字,能否改變文化傳承;改變了名字,又能否改變歷史記憶;改變了名字,又能否證明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
尷尬是雙方的。對於中國來說,這種尷尬在於中國該如何面對歷史負擔。歷史負擔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陷入屈辱的歷史語境中,被痛苦和仇恨左右了目前的決策和民意;二是一味等待輝煌重現,以歷史巔峰來衡量國家現實戰略。在20世紀的大多數年代,我們都一直在因抹去屈辱的行為而自豪;那麼抹殺輝煌,是不是會讓我們更感到尷尬?
即便如此,我們也應該了解,其實真正讓整個社會無法前進的是歷史負擔。這兩種歷史負擔的最大困境就在於,它們都是選擇性地根據歷史來判斷現實,從而使得我們無法按照本來規則應對現實。其實漢城改名,從現實層面上看,不會改變中國在世界的任何實力和地位,這些實力也不是通過一個首都的名字能夠實現的;另一方面,中韓兩國的關系建立在政治互信、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的健康基礎上,也不會因為首都的改名而發生變化;再者說,韓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作為國家間相處的基本規則,我們應當對漢城改名持一種寬容心態。
跳出歷史負擔才能前進,在任何時代都是頭等重要的大事。中國對於漢城改名的寬容,是國家自信的一種表達形式。糾纏於一個名稱,反而容易陷入狹隘的民族主義困境。如果我們以寬容自信的心態面對明天的世界,其實尷尬只會留給試圖抹去歷史形式,卻無法抹去歷史記憶的人。
4.中韓高句麗遺產之爭,從學術層面解決
緣起:從韓國申報「端午祭」為「文化遺產」說起
申遺,是今年中國社會為化生活中的一個關鍵詞。從五月份突然傳出韓國將「端午祭」申遺的消息後,公眾發出了憂患之思: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和毗鄰接壤文化一脈的東亞國家,會有不斷的文化之戰呢?
與此同時,我國正在加大了申遺的步伐和節奏,6月28日至7月7日在蘇州,中國第一次承辦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大會舉辦了「世界遺產展」。除展出中國29處世界遺產和各國遺產風貌外,中國部分列入預備清單的單位也將在會議展覽上一展風采。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了高句麗王城、王陵和貴族墓葬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要在國內掀起『高句麗』熱潮,讓中國明白,7000萬韓國人心中的『高句麗夢想』是不能抹去的。」這種充滿民族狂熱的語句是韓國第一大報《朝鮮日報》引用韓國學術界的言論。他們要求對中國將高句麗定義為中國的地方政權,韓國政府不應只在口頭上採取對策,應採取實際行動。韓國外交通商部文化外交局長朴興信7月5日表示,韓國政府的基本立場是,「決不能接受把高句麗史編入中國歷史的中國的立場。我們將通過外交渠道確認中國媒體的報道是否反映了中國政府的立場,之後再探索對策。」此後韓國政府國政宣傳處處長鄭順均表示,政府於7月16日上午在總理公館舉行了由國務總理李海瓚主持的國政懸案政策調整會議,決定成立以相關部門局長級人士組成的「高句麗史相關事務對策協商會」,目的之一是「盡早為處理高句麗史爭論作好必要的准備」。
中韓遺產大戰,似乎此時才真正拉開了序幕。
韓國:認為高句麗是東北亞「獨立文化圈」的歷史證據
當7月1日中午中國申報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項目通過了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審議,成為中國第30個世界遺產地的第二天,同樣參加世界遺產委員會的韓國代表團在2日向與會各國主要人士分發了一本名為《高句麗的古墓壁畫》的書籍,強調高句麗的古墓壁畫是能夠證明東北亞形成「獨立文化圈」的歷史證據和重要的文化遺產。其根本目的在於證明,高句麗是今天朝鮮民族的祖先,而高句麗的歷史,應該是朝鮮而不是中國的歷史。韓國《朝鮮日報》甚至報道說,有韓國教授從國外收購的數張地圖,能證明中國東北某些地方乃是朝鮮民族祖先的領土。
中國對此反應理智而冷靜。中國學者認為,應該本著歷史的、科學的態度去看待高句麗古代文明,不能將問題帶到現代政治中。中國代表團參加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的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在項目通過審批後當場向世界遺產委員會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致答謝辭,他說:「這是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帶給中國人民的一份厚禮,同時又是一份光榮的責任、義務和歷史使命,也是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民的信任、期待與激勵。」他表示,中國期待著友好鄰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申報的高句麗古墓群項目也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聲音一:韓國嚴厲地攻擊我方「歷史帝國主義」?
據了解,由韓國發動的學術和輿論攻勢在中國高句麗申遺前後早已來勢洶涌。6月28~30日,來自蒙古、俄羅斯、土耳其和日本等國的部分學者聚集漢城世宗文化會館,參加由韓國高句麗研究會發起的主題為「高句麗的認同性」的國際學術會議。韓國鮮文大學歷史系的教授甚至在其作品《在渤海尋找韓國古代文化的秘密》中主張:「我國文化的發源地應該在以渤海灣為中心,包括韓半島北部、遼東半島、遼寧省、河北省和山東半島在內的渤海文化圈尋找。」
對於位於中國遼寧集安市周邊的高句麗遺址,中韓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光明日報》曾發表的題為《試論高句麗歷史研究的幾個問題》的文章。對文章指出的「高句麗政權的性質應是受中原王朝制約和地方政權管轄的古代邊疆民族政權」這一觀點,朝鮮和韓國共同展開了攻擊。韓國學者以「隋朝和唐朝的皇帝能御駕親征,與自己的地方政權的將領乙支文德和楊萬春展開殊死決斗嗎」為論據,質疑隋唐對高句麗的中央領導地位。
民族主義的情緒顯然影響了學術上的判斷。韓國漢陽大學教授慎鏞廈甚至撰文,聲稱這是「歷史帝國主義」。這一嚴厲的攻擊口吻,讓人懷疑韓國是否還記得萬曆朝鮮之役(朝鮮稱為壬辰衛國戰爭)的國」;而在明朝滅亡後,出於對明朝的感激和忠誠,朝鮮李朝視清朝為犬羊夷狄,私下稱清帝為「胡皇」,稱清使為「虜使」。除對清朝的公文賀表之外,一切內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廟、文廟祭享祝文,仍用崇禎年號。直到清末,仍有私人筆記書寫崇禎年號,以至竟然有「崇禎二百六十五年」的紀年.
聲音二:堅持將高句麗歷史研究納入正常的學術化研究軌道
我國史書出現上述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戰亂導致的文獻失散及王氏高麗的誤導是其主要原因。據《續資治通鑒長編》卷323宋元豐五年(1082)二月己巳條載:「史館修撰曾鞏言:『竊考舊史,高句驪自朱蒙得紇升骨城居焉,號曰高句驪,因以高為氏,歷漢至唐,高宗時其王高藏失國內徙。聖歷中,藏子德武安東都督,其後稍自為國。元和之末嘗獻樂工,自此不復見於中國。五代同光、天成之際,高麗王高氏復來貢而失其名。長興三年乃稱權知國事王建遣使奉貢,因以建為王。建子武,武子昭,昭子[亻由〕,[亻由〕弟治,治弟誦,誦弟詢,相繼而立。蓋自朱蒙至藏,可考者一姓九百年,傳二十一君而失國。其後,復自為國,而名及世次興廢之本末,與夫王建之所始,皆不可考。』」其後王氏高麗向宋朝奉上了一個將王氏高麗和高句麗連接起來的「高麗世次」。由此可知,宋人對王氏高麗和高句麗的認識已經很模糊,而王氏高麗所呈現的「高麗世次」又進一步起到了誤導作用,以致我國史書記載出現了明顯錯誤。其結果不僅「高麗」這一我國古代邊疆民族使用的稱號,為源出於三韓的新羅的繼承者王氏政權冒名頂替,而且作為王氏政權繼承者的李朝,又將箕子朝鮮所用的「朝鮮」戴在了自己的頭上。由此也帶來了今人在認識我國古代東北地區邊疆政權沿革狀況方面,出現了許多混亂和錯誤的看法。 資料是研究賴以進行並不斷深化的基礎。對漢文史籍有關高句麗記載的考辨,楊保隆《各史〈高句麗傳〉的幾個問題辨析》(刊《民族研究》1987年第1期)在這方面做了有益嘗試,但應做、可做的工作還很多。
堅持將高句麗歷史研究納入正常的學術化研究軌道,是我們的一貫主張。我們反對在高句麗歷史研究中將歷史問題現實化,學術問題政治化的傾向和做法。高句麗歷史既是中國歷史上、也是朝鮮半島歷史上一個有待繼續深入研究的課題。潛心研究,將科學的研究結論提供給學壇,進而推動和深化高句麗歷史研究是學人的職責。至於研究結論的差歧,完全可以通過符合學術規范的規則開展學術交流與爭鳴,即使一時不能取得共識,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之下還可以求同存異。果能如是,高句麗歷史的研究在各國學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必能有一個大的進展。
聲音三:究竟什麼樣的世界遺產能夠真正代表中華民族的身份
不管是文化遺產還是自然遺產都帶有顯著的民族特性。文化遺產是從文化意義上標識出一個民族的個性和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而自然遺產則是文化遺產的本源。中國多樣化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學、藝術和社會格局。可是,「中國目前正面臨一個民族身份喪失的問題,中國文化正在失去其顯著的特性,走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的大街上,我們卻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
在俞孔堅擔憂的同時,他也找到了治療文化趨同的一劑良葯,「世界遺產就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屬於中國的世界遺產,就是中國區別於其他文化國度所特有的、不凡的價值所在,是中華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證。」當世界遺產代表著一個民族的身份時,對遺產的歸屬和保護也淶酶�癰叢櫻�踔遼婕骯�牘��淶墓叵怠!岸允コ塹惱�崾前鴕猿逋壞腦�蛑�唬�游頤巧甌ǜ呔淅鑫幕�挪��討性螄韻殖雋碩�毖欽�魏屯飩還叵怠!?/p>
在各國將世界遺產看作重要的國家形象和民族文化及歷史成就的體現時,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世界遺產能夠真正代表中華民族的身份呢?
「我們已經擁有的29項遺產里,絕大部分是反映帝王將相和封建意識形態的遺產,這是我們對待遺產認識的一種偏差。故宮、長城、兵馬俑代表的僅僅是中國封建王朝貴族文化的那部分,只把這些展示給世界,中國給人留下的還是封建帝王國家的印象,人民、土地卻不知道在哪裡。未來中國遺產的申報應該挖掘代表人民大眾的文化和精神,探索人與土地更深層次的關系。」而此次韓國的申報,則從外部刺激了我們的神經。有些人為此「義憤填膺」,但筆者以為不必,因為韓國保護江陵端午祭的經過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麼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國人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聲音四:申遺以後怎麼辦
世界遺產最直接的一個效益,便是在巨大的名聲中實現旅遊業的發展,不過,有專家指出,世界遺產其實具有多種功能,絕不僅僅意味著旅遊業的發展。
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主任謝凝高教授表示,世界遺產是人類的財富,是很難用金錢來衡量的,對其功能的認識,不能僅僅停留在旅遊功能這一點上。他表示,世界遺產有它的科學價值、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特別是對於和自然有關的世界遺產而言,「科學研究應該是世界遺產最重要的功能。如果沒有科學研究,就根本認識不到世界遺產的價值所在。如果沒有對『三江並流』進行研究,我們不會發現這個地方的地質學價值,不會認識到它的獨一無二」!
謝凝高認為,世界遺產的第二個功能是教育,其一是愛國主義教育,任何一個國家都將其世界遺產當作國家的一種榮譽,更有甚者將其作為一種國家的政治形象和文明形象對公眾宣揚;二是科普教育,我們可以利用世界遺產對遊客進行科學知識普及教育。
世界遺產的第三個功能才是旅遊。盡管這一點已是人所共知,但是旅遊業對遺產地的現狀破壞也非常顯著,為保護世界遺產原貌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很多國家甚至禁止本國世界遺產地發展以營利為目的的旅遊。
申報以後怎麼辦?
雙贏最好:中韓政府同意從學術層面解決高句麗遺產之爭
對朝鮮媒體對於高句麗事件的激烈言論,中國學者認為,應該本著歷史、科學的態度去看待高句麗古代文明,不能將問題帶到現代政治中。中華民族和朝鮮半島上的民族歷史,是不應也不能被硬性割裂開來的。從明清兩代,中朝之間的「宗藩關系」,使得朝鮮在多次受日本入侵時獲得中原的全力支持。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在復旦大學的演講中就曾說道:「16世紀末,日本為了侵略當時的明朝,要求朝鮮王朝借道。朝鮮王朝予以拒絕,於是日本侵略了朝鮮。那時明朝出兵韓半島,為擊退日本侵略軍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作出了莫大的犧牲。朝鮮王朝不忘舊恩,祭祀往朝鮮派兵的明崇禎皇帝,一直到朝鮮王朝滅亡為止,歷時300年。」
中國和韓國當前的關系,按照韓國駐華大使金夏中的說法:「中國與韓國的全面合作夥伴關系在中國與其他國家簽署的外交關系中是最好的。」根據今年4月份韓國國內的輿論調查結果,63%的韓國執政黨(開放的我們黨)國會議員認為韓中關系比韓美關系重要。為此,對高句麗王陵遺址的爭論,中韓政府達成協議,從學術層次解決問題。
5.韓國歷史書將中國領土劃入古版圖 引網民不滿
該書將包括上海在內的中國大部分領土劃入古代韓國的版圖內
【星島網訊】韓國古代王朝的統治范圍竟然覆蓋了上海?日前,一篇在網上流傳的《韓國史》地圖竟將包括上海在內的中國大部分領土劃入古代韓國的版圖內。對此,韓國駐滬領事館方面回應說,該書並不代表韓國歷史界的主流觀點。
古代上海竟在新羅國
根據史書記載,古代朝鮮半島南部地區存在著兩個古代王朝:新羅、百濟。而北部則是領土跨越鴨綠江兩岸的高勾麗。後來百濟和高勾麗相繼滅亡,新羅基本上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
但在林均澤所著的《韓國史》標記的地圖內容卻與歷史相差甚大,書中中國地圖竟然用三種顏色分為三個國家:百濟、新羅和唐朝。其中的百濟除了統治整個朝鮮半島外,還統治中國華北和西藏,而上海、江蘇、浙江在內長江以南的中國區域則標記著「新羅」,表示這是新羅的統治區。而雲南、四川部分地區,地圖中用紅顏色在這塊小小地區標著「唐」。另外,該書的作者在描述三國割據結束後,統一的新羅王朝甚至還成立了安西都護府、安東都護府這樣的政府機構。
該書在敘述中國宋朝時期的東亞歷史時,高麗成為當時東亞版圖最大的國家,北起今天俄羅斯的遠東部分,南至中國雲南。而當時的宋朝則被描述成為只統治兩廣、福建、湖南等幾個省的小國,統治中國北方的契丹(遼)的位置卻被作者放在了大西北。
地圖謬誤引網民不滿
《上海商報》8日報道說,一些看過此帖的中共網民紛紛留言質疑該書的真實性。一些網民表示,該地圖連一個稍微懂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是錯誤的,單就安西都護府、安東都護府的位置來說,安西都護府在歷史上是唐朝治理新疆的政府機構,而書中卻把它說成新羅王朝統治西藏的機構;而在描述宋朝時期的東亞時,西夏王朝和大理王朝在地圖上竟然消失了,所在的位置竟然被高麗王朝取代,事實上當時高麗王朝的位置就是在朝鮮半島。
對於這本書錯誤之極的歷史觀點,很多網民表示氣憤的同時認為,林均澤作為一名歷史類圖書的作者,製作這樣的地圖太誤導讀者了,同時也是對歷史的極不負責。
上海大學文學院的一名歷史系教師表示,韓國古代王朝統治中國的說法完全是一派胡言,歷史上韓國的古代王朝領土范圍也從未超越過朝鮮半島,更不用說統治上海了。
韓方回應:僅屬個人觀點
近日,韓國駐滬領事館的文化與新聞領事通過工作人員表示,《韓國史》的確存在,是韓國書鎮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的,韓國國內售價為兩萬韓元。工作人員說,《韓國史》的作者確實是韓國的林均澤教授,他現年69歲,是韓國大田大學的哲學??
韓國駐滬領事館方面認為,林均澤教授以及《韓國史》的歷史思想觀點不能代表韓國歷史文化界的觀點,並非現在韓國的主流思想。至於對這本書的個人看法,韓國領事館相關人員表示沒有看過,因此無法對其作評價。
針對教科書的說法,領事館的工作人員介紹,林均澤的《韓國史》並非是用於學生教育的教科書,而是反映林均澤個人觀點的一般出版物。
6.此文摘自聯合早報
孔子西施都是韓國人
韓國影視劇的大部分涉華情節都對中國的歷史有歪曲和污衊,韓國國內教科書對中國歷史的污衊比日本過之而無不及——對於一個沒有很光輝歷史的韓國人,最好的掩飾就是篡改歷史,韓國人最喜歡的就是把屬於中國邊疆少數民族締造的國家(也曾是中國的屬國)的渤海國和高句麗納入韓國的歷史,搶劫別人的歷史就算了,他還對於中國自己的歷史編年說三道四。
至於韓國影視片中的很多漢字和中華文化的痕跡各位也別以為韓國人真的有多喜歡中國。事實上韓國人認為這些文化都是在朝鮮本土自我發展,然後再傳到中原的——呵呵,也就是說他們是老師,因此哪怕他們的電視里有多少中華文化的痕跡都是他們自己的事了。比如說,韓國人認為我們的甲骨文是他們發明的,孔子是韓國人,連西施都是韓國人,中國的四大發明中的三大發明其實是韓國的,還要把端午節申請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為了突出他們文明的優越,他們說他們的祖先檀宗,是我們祖先大禹的老師,是他教大禹治水的——呵呵,後來甚至進一步說他們的歷史有6000年比中國還長(世界盃足球賽韓國總統的講話還是比較客氣的,說有5000年,汗呀~~~)好在中國哈韓族不太關心歷史,別人強奸你的歷史,他們還覺得沒什麼。
韓國影視劇里對中國的輕視和歪曲更不用說了:
《太極旗飄揚》里張東健說要把旗幟插到白頭山(長白山),而長白山從明清到國民黨時代的地圖中都是中國的領土,只是金日成央求我國說他太子金正日是出生在那裡是不是劃點給朝鮮才有現在有一半長白山歸屬朝鮮的情況。這店這是韓國人能插就插的嗎?!!! h
得嘎那大獎的《醉畫仙》,韓國人更是不要臉把中國的國畫貶得一錢不值,其實朝鮮的畫完全是對中國技法國畫的抄襲,這也得到西方的認同。我去過法國的盧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和荷蘭萊頓的世界古代史博物館,有中國的國畫有日本的浮世繪,就是沒有什麼韓國的畫,可見一斑。
電影《黃山伐》韓國人裡面把支援新羅攻打高句麗的唐朝大將貶得象小丑。
電影《南男北女》,趙仁成去中國延邊前,他爸說延邊是個到處是妓女的地方。
《商道》里把中國的商人形容得愚蠢,貪婪。
《野蠻師姐》里,全智賢演的公主對於求婚的人都還算客氣就是劈了清朝打扮的王子一個耳光——當然了,韓國人喜歡打中國耳光不是一次兩次了,《明成皇後》沒有刪節版也有此類情節。關於《明成皇後》對於中國近代史如何歪曲我是不想再具體說了,簡單說中國屈辱的中日甲午戰爭的背景是什麼?就是中國援朝,也就是明成皇後的歷史背景!!!他們有什麼資格說滿族,乃至中國人是胡狗
韓國人的瘋狂和野心在《迷失的記憶2009》充分展示,在這本電影里那個韓國獨立組織"不令鮮人"的頭公然說:滿洲是韓國的領土,而中國人根本就不考慮——該片的片頭字幕里說1943年日本接管滿洲也是這個意思,注意用詞,"接管"而不是"侵略",接管誰的滿洲?在這本片子里後來都有說明了。好笑的是,歷史上,朝鮮人從來沒有真正統治過中國的東北,連現在的延邊自治區的朝鮮族也大多是近代朝鮮淪陷後日本人讓他們從朝鮮殖民遷徙過來的,殖民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讓中國的東北成為日本領土變成既成事實,而朝鮮人在其中的作用是......知道什麼是"萬寶山事件"嗎?這就是讓中國東北淪陷的九。一八的導火索。當時的朝鮮人在其中起的就是幫凶的作用!
別覺得《明成皇後》里說了一句朝鮮是大明的屬國大家就樂得不行,最近拍的《北京,我的愛》里,中國的演員孫菲菲有句台詞:你們原來是中國的屬國。結果在韓國播放時電視台收到幾百個抗議電話。——在普通韓國人心裡,不單東北是韓國的,有的人甚至覺得連山東河北甚至直到浙江都是韓國的。這也是為什麼有的韓國人來中國旅遊,尤其在東北長白山,集安那邊居然會綁著還我河山的橫幅。
C. 哪些電影講述的是古代中外之間的戰爭
《盪寇風雲》!論服飾考究,論歷史大背景的刻畫,論民族精神的渲染,總之,對於這部電影,我有一萬個想要誇其的理由。不得不說,裡面的趙文卓演的戚繼光真的太帥了,而萬茜,其演的戚繼光之妻戚夫人更是皆溫柔、潑辣與英武並存,不愧是一代巾幗英雄。
D. 李世民在電影《安市城》中被朝鮮人射瞎一隻眼,這事離譜嗎
我覺得這樣是很過分的,因為這一部電影一直都是在貶低我們國家的人,一直在捧高他們國家的那些英雄。而且這些情節也僅僅是為了吸引目光而加進去的,這樣根本不符合真實的歷史。只是為了吸引目光,而加了的情節,我覺得其實不是一個好情節,因為踩高捧低根本沒有必要。
而且不僅僅是高麗的裝備是有漏洞的,甚至是唐軍的兵器,也是有的細節上面的錯誤的。我覺得一部電影說良心是因為它的情節真的是能打動人,而且在細節方面是捏的很準的,這樣才算是良心電影一部好的電影,但是如果只是為了圈錢或者是為了票房而刻意捏造一些情節出來,比如說是李世民被箭射中的眼睛,這樣離譜的情節的話是不好的電影。所以這一部電影出來,雖然票房是很高,但是它的評分卻一點都不高。
E. 唐太宗親率六萬鐵騎大破高麗十五萬大軍是哪部電影
電影《安市城》片段,故事改編自唐朝中國歷史,講述了唐朝東征高句麗,公元654年唐朝軍隊進攻安市城的事件。影片中城主楊萬春帶領全城將士死守城池88天,最終的結果是高句麗慘敗。
F. 關於電影<黃山役>
朝鮮人懂什麼歷史?祖先也能亂認?注意,高句麗跟高麗一點關系都沒有,只名字像而已.
高句麗原來是我國西漢時期隸屬於漢玄菟郡高句麗縣的一個部族(今天中國吉林省的集安與遼寧省的桓仁一帶),三國時期天下大亂,高句麗開
始有了點勢力。魏晉以後,借中原戰亂之機,高句麗的勢力開始進入朝鮮半島發展成為國家。但是,它並不是朝鮮半島的真正主人,當時的朝鮮
半島南部的百濟、新羅才是現在朝鮮的祖先。427年長壽王遷都平壤以後,高句麗長期與百濟、新羅爭奪領土而逐漸強盛,蠶食了中原王朝在東
北及半島上的郡縣統治區,最終成為西至今中國吉林、遼寧兩省東部,東達韓半島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區域強國。
高句麗雖已形成國家,卻一直向中原稱臣,據日本學者田中俊明的統計,公元32年至666年的643年中,高句麗向中原歷代王朝朝貢總計205次。
隋朝時期,高句麗作為一個割據政權已具有了相當的實力。並與突厥等邊疆民族政權聯合,嚴重威脅到中原的安危。隋朝三次出兵征討,都由
於隋煬帝的昏聵指揮而失敗。
隋亡唐興,高句麗繼續占據遼東燕國故地,與邊疆各族聯合對抗中原王朝,並向南不斷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求救,唐太宗於公元644年出
兵東征高句麗,一舉奪回中原王朝的屬地遼東地區,但在安市攻城戰中耗時太多,為免除被拖入冬季的危險,唐太宗遂班師。此次東征雖給予
高句麗割據政權以極大的打擊,但唐軍也戰死數千人,戰馬損失一半以上。後來,唐朝一直保持了對高句麗的攻勢,並在公元668年(唐高宗李
治總章元年),將高句麗滅亡。在最後的攻城戰中,新羅人也參加了戰斗。
唐玄宗時期唐朝將薩水以南土地賞賜給新羅,至此時新羅的勢力才開始向朝鮮半島北部延伸。安史之亂後,中國再度陷入分裂狀態。10世紀初
王建取代新羅建立高麗,
後來蒙古人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元朝被朱元璋推翻後親蒙古的高麗國王派大將李成桂征明。李成桂造反推翻高麗,後派使臣向明朝稱臣,朱元
璋(明太祖)取「朝日鮮明」之意,賜國號「朝鮮」,史稱「朝鮮王朝」。
1896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朝鮮脫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侵吞朝鮮,朝鮮王朝滅亡。
1945年日本兵敗退出朝鮮半島,金日成領導的朝鮮人民軍解放朝鮮半島建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蘇軍和美軍先後從朝鮮北部
和南部撤出,而美國為了遏制蘇聯並沒有真正撤出南朝鮮,把流亡中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及總統李承晚接到南朝鮮實行單獨「選舉」,
操縱南朝鮮「國民議會」於1948年7月12日通過了所謂《大韓民國憲法》,並於8月15日,建立大韓民國,簡稱韓國。同年12月12日,美國操縱
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承認李承晚的「大韓民國政府」為朝鮮的「唯一合法政府」。
金日成要統一朝鮮半島,一度打到漢城,在當時聯合國的干預下,以美國為首的9個國家,出動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一舉將金日成趕到鴨綠
江邊。中國組建抗美援朝志願軍幫助金日成一路又打回到三八線。
至此,朝鮮一分為二。
G. 求一部韓國古裝電影
刑事?
【國 家】韓國
【類 別】動作 / 神秘
【導 演】李明世 Myung-se Lee
【主 演】河智苑 Ji-won Ha .... Namsoon
姜棟元 Dong-Won kang
安聖基 Sung-kee Ahn
宋永彰 Young-chang Song .... Minister of Defence
追蹤,一定要抓獲。
朝鮮時代的朝政混亂時期,社會流通著大量的假幣。捕盜廳老練的"安蒲喬」和勇敢而有些冒失的新手"南順」成為"破案組」,追蹤假幣的出處。為了抓捕犯人,兩人捨命去逐嫌疑犯秉范大人和他的左右手"悲傷眼睛」。漸漸地他們要找的人開始露出原型。
愛情,我的愛人……你的真實名字是什麼?
每當"南順」和"悲傷眼睛」見面的時候,他們之間就萌芽各種微妙的感情。他們彼此拒絕對方,卻欺騙不了在心靈深處的真實感覺。"南順」平生第一次體驗到了愛情的滋味,"悲傷眼睛」也是第一次給別人送禮物。
決戰, 無法迴避的宿命般的決戰。
但朝鮮時代最高女刑事"南順」和神秘刺客"悲傷眼睛」畢竟無法逃避宿命般的"決斗」。命運的安排讓他們兩個人成了世間的"仇人」,如果不殺對方,自己就會失去生命,因此他們的愛情更凄美。
H. 李世民在電影《安市城》中竟被朝鮮人射瞎一隻眼,除了這個,劇中還有什麼槽點嗎
一部毫無看點的意淫爛片,沒什麼好看的。最大的槽點就是篡改中國歷史,然後把不存在的東西拍的津津有味,也是服了韓國人。
《安市城》改編自古代歷史事件,講述公元645年唐朝軍隊進攻安市城而展開。趙寅成在影片中出演城主楊萬春,他帶領將士與唐朝大軍對戰,死守88天,最後唐軍大破高句麗、靺鞨兵,斬首兩萬多級。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一個中國明代文人腦補出來的寫進小說的名字,時至今日依然為韓國人津津樂道,甚至有些人還深信不疑,不知當年創作《唐書演義》的熊大木若地下有知,會作何感想呢?
I. 高麗騎兵沖鋒陷陣什麼電影
《安 市 城》是一部由趙寅成、南柱赫、金雪炫主演的電影。故事講述唐朝50萬大軍攻打安市城,城主楊萬春遂帶領高句麗守 軍 頑 抗88天。
J. 韓國戰爭電影 什麼山來著 說的是新羅高句麗時期,然後一方求助大唐,結束了戰爭,片子結尾是逃兵會鄉下務
是黃山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