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彩色的二戰戰爭記錄片怎麼拍下來的
和黑白的紀錄片拍攝方法一致,取決於拍攝者距離戰場有多近。相關紀錄片可見2001年的《戰地攝影師》(War Photographer)。下為詳述:
先說彩色膠片的成因:
早在1850年,就有人(Levi Hill)宣稱通過某種有關銀板照相法的技術(即Hillotype)獲得了彩色成像(注1,見圖)。然而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大規模的運用,所以如今我們認可的與攝影攝像有直接關系的,是美國Agfa-Ansco公司發明的 Colorol技術,這是一種快速的可以直接得到色彩本色的技術,不再像以往那樣繁瑣復雜。直到1935年以後,由於曼內斯和戈多夫斯基對自己作品色調(短片《海軍》)的嚴重不滿,柯達才得以大力發展並完善這一技術(注2)。
也即是說,在Colorol技術出現之後,如曼內斯和戈多夫斯基這樣拍攝短片的發燒友就已經確實存在了,而這個時間,是1928年。
再說戰地紀錄片的拍攝:
在彩色成像技術出現之前(即1830年),人們意識到影視帶來的沖擊與既往各種視覺表達並不相同,繼而產生了戰地攝影(War photography)這一全新的拍攝領域,期間較為出名的媒體是倫敦新聞畫報,通過將照片還原成木刻雕版後在印刷出來,他們甚至首次拍攝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的場景。但由於達蓋爾銀版法的局限,人們只能拍攝靜態而非是動態,直到1874年,法國人發明了電影攝影機為止。
不過隨著戰地攝影行業的發展,各國都有意識的開始控制這一行業對外宣傳上的影響力,所以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里,隨軍記者出現之前,各國部隊中的通訊兵更多的在擔負基礎的圖文報道。而在隨軍記者出現之後,他們所做的還包括了對戰地攝影攝像的拍攝和後期影像資料的甄選和宣傳上。在中國,負責這方面紀錄的是中國新聞電影紀錄製片廠(現為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
此類記者的代表,無疑是如1913年出生的羅伯特·卡帕,在對他的描述中,是用『開辟』這種詞語,因為在戰地記者被國際認可如紅十字會般受到保護之前,他們總是要一手抓鏡頭,一手抓槍桿的。而卡帕最知名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你拍的不夠好,就說明你(距離戰場)還不夠近。」
至於早期碩大無比的電影攝影機,只會讓這些戰地記者、攝影師們出現很高的死亡率(注3)。
題外話
在早期的一些戰報或偵查視頻中,有一些用軍用或私人飛機拍攝的視頻,當然也有偵查氣球和其他如軍用鳥類等各州手段。其中飛機和氣球是可能拍攝彩色膠片的,而一些單幀的照片會處於某些目的被獨立提取出來通過染色製作成彩色膠片並被沖洗成照片使用。目前這種方法仍然被採用,因為人們發現彩色比黑白更易吸引大眾的注意力,所以彩色修復也成為了如今早期彩色戰地紀錄片的一大重要來源。
注1:這應該是最易被找到的一張圖片,常被用於靈異文章中。
❷ 戰爭片的戰斗場面是如何拍攝的
一般都是提前埋好炸點,拍的時候准時爆炸,那種中槍的就是提前在身上綁好血漿袋。現在也有很多是做後期合成的。
❸ 戰斗片怎麼拍攝的
戰斗片
都是加了一些特效,有些是電腦特技 有些是利用現有的影象剪切編輯而成 還可以用全尺寸模型或等比例尺寸模型模擬 如果是黑白的話基本上確定是利用二戰的資料剪切成的。
空戰片的拍法無外乎兩種,就算是普通觀眾都能一眼看出來是模型,不用說行家了,如果非常有興趣, 代表:老版《金剛》里的戰斗機都是模型 2、實拍 這是最真實的拍攝方式。爆炸,當然不是了,但是這樣製作的空戰片很難表現空戰的激烈性,
近年來隨著電腦合成技術的發展, 基本就是在島內選址模擬拍攝。准確起爆。你可以找找更多的資料了解一下。
影像角度等等手法。一個是真機拍攝還有一個是特技製作。一般是預先埋設炸點,不過都是有防護的。當時戰爭的隨軍記者,是真實的打鬥,不過對製片方來說並不算經濟,很正常,視覺微處理,多採用模型和真機鏡頭結合的模式。還有一些場景是模型,於是在電影工業發達的今天導演可以在攝影棚搭設全尺寸戰斗機模型。哈哈, 早期由於電影特技落後拍攝空戰片,還有受國際保護的美國記者。
模型 這種製作方式比較陳舊了,拍攝戰爭片有專門的煙火師或小組負責煙火效果。把亮度調暗就是了。 人體中槍效果。製做費用還是蠻高的。到時候打開。是現在拍的,化妝,當然也有做的比較優秀的。有的還會用到搖晃鏡頭。後期加入特效,拍攝時,大量爆炸效果也可後期製做出來。
❹ 戰爭電影是怎麼拍的
裡面的飛機當然是真的,就像變形金剛2中的武器一樣都是真的,許多導演拍的這種電影就是對美國軍隊的宣傳,變形金剛2中的航母,飛機,隱形飛機等等都是軍隊出的,還有那個重量級武器發射激光的那個軌道炮都是真的。
❺ 戰爭片是怎樣拍攝的
用那些煙霧啊製造戰場那種硝煙彌漫的感覺咯,所以
戰爭片
不會拍煙霧的近景,因為太近會
穿幫
❻ 八一電影廠的戰爭片是怎麼拍的好真實
八一電影製片廠本身就是屬於咱們國家的軍隊附屬企業,其存在並不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是以宣傳及傳承人民解放軍歷史為目標。那麼既然要宣傳和傳承人民解放軍歷史,對於戰爭場面那自然也可以利用到部隊資源來進行實戰化拍攝,像當年的大決戰系列電影就動用了人民解放軍一個師的兵力和裝備,那麼不用特效的實際拍攝,自然會要比特效拍攝的效果更為真實也更有震撼力了。
❼ 怎麼在家拍二戰電影
1939年爆發,1945年終結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7000萬人喪生,二戰不僅建立了世界新秩序,也留下了人類最慘痛的回憶。而圍繞二戰的歷史,也誕生了無數電影經典。傳統的二戰電影往往有宏大場面(如:《拯救大兵瑞恩》)、塑造復雜的戰爭英雄(如:《巴頓將軍》),並借極端的戰爭環境來反思人性(如:《辛德勒的名單》)。以下,我們就來為您盤點歷久彌新的二戰片有哪幾種拍法呢?
代表影片:《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家》槍林炮火會形成視覺疲勞,一味的控訴也會使人麻木。因此,有一類二戰電影雖然沒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卻散發出奪目的人性光輝。1993年上映的《辛德勒的名單》和2002年問世的《鋼琴家》便是主打「溫情風」的經典。
《辛德勒的名單》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在二戰期間通過賄賂軍官大發戰爭財,德國戰敗前夕,他卻開出了一張1200人的名單,傾家盪產挽救猶太工人的生命。聰明的斯皮爾伯格,並沒有使用什麼戲劇性的花招與轉折,僅僅通過克制而又富有激情的鏡頭語言,就將情感沖擊力升華到最高潮。
《鋼琴家》身為猶太人的斯皮爾伯格在敘述這段歷史時,無疑是宣洩的。而身為法國大師級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在拍攝《鋼琴家》時,則飽含著深沉和含蓄。一位納粹軍官,因為廢墟中的一首鋼琴曲,摒棄了對猶太人的成見,一直保護這位鋼琴家到戰爭結束。
代表影片:《美國隊長》《X戰警:第一戰》二戰題材也有自己「另類」的一面,為了製作噱頭,即使導演編劇們一手編造,公然違背歷史,卻也能夠讓影迷津津樂道。超級英雄電影中摻合點二戰元素,便是這種做法的典型。
《美國隊長》2011年上映的《美國隊長》的原型來自於美國二戰士兵奧迪·墨菲。1924年6月出生的墨菲1942年報名參軍。由於身高僅1米65、體重49公斤,他的努力僅僅換來旁人的冷眼嘲笑。歷經周折,墨菲終於加入了陸軍。在二戰中,墨菲卻屢創輝煌戰果,曾一人射殺了240名德軍,從而被譽為「史上最強士兵」。漫威根據他的事跡改編成了真人大電影,片中,還虛構出了大反派「紅骷髏」,他號稱是德國納粹秘密組織「九頭蛇」的領導人,面目猙獰可怖,專搞恐怖營生,是希特勒的左膀右臂。
❽ 電影戰爭片是如何拍攝的
無論是大規模群演加煙火效果。還是特效綠背合成。無疑都是錢堆出來的。
❾ 那些二戰戰爭畫面是怎麼拍下來的
有一個名詞叫戰地記者。
英文名字War correspondents
戰地記者指在戰爭中報道新聞的記者。他們被打傷、綁架甚至被打死的事時有發生。 當戰地記者被綁架時,綁架者一般會開出很高的價碼,當這些要求無法被滿足時,戰地記者一般會被撕票。
「如果你沒法阻止戰爭,那你就把戰爭的真相告訴世界」,這是戰地記者永遠的格言。
這是一群與死神經常擦肩而過的人,也是一群與戰爭無關的局外人,他們冒險、沖動、熱情,充滿責任感,他們的工作就是力爭在被不可預料的槍擊、炸彈、導彈或地雷奪去生命之前,用文字、聲音或圖像將戰爭記錄下來,向世界真實傳遞著戰爭的殘酷。
在電影《薩爾瓦多》中,死在美軍槍下的攝影記者約翰•卡薩迪就是一個典型的戰地記者,他面對著游擊隊的槍口一邊虛言應付,一邊偷偷地按下快門;當美軍的直升機開始向游擊隊和市民射擊時,他從藏身之處興奮地跳出瘋狂拍攝,直至中彈倒地。《薩爾瓦多》凌厲的鏡頭組接和動盪的攝影風格,把戰地記者這一危險職業進行了粗線條勾勒,有了種盪氣回腸的緊張和激動。
❿ 戰爭片是怎麼拍的那些坦克、飛機是真的在的嗎
現在拍的戰爭大片里用的裝備有一部分是實物,當然大部分是藉助電腦來完成。最近一些年好萊塢的戰爭片都得到美國軍方支持,所以出現的飛機,坦克都是真的,只不過不用實彈。像以前的《珍珠港》,用了美國海軍珍珠港基地,一艘航母,一艘戰列艦,15架真的二戰時戰斗機。《深入敵後》中,也動用了一艘航母,一架F/A-18戰斗機,及3架AH-1直升機。最近的2部《變形金剛》更牛,得到美國軍方全面支持,陸,海,空軍全員參加,動用航母,F-16,,F-22,戰斗機A-10,AC-130攻擊機,B-1戰略轟炸機,「捕食者」無人偵察機,E-3空中預警機,M1主戰坦克等,可謂規模空前。總之,就是看好萊塢戰爭大片你都會看到真正的軍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