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普里奇是哪部電影中人物

普里奇是哪部電影中人物

發布時間:2022-09-25 17:12:03

Ⅰ 請詳細介紹下湖人頭號球迷尼克爾森

英文名:Jack N 尼克爾森
icholson 生日:1937年4月22日 星座:白羊座 身 高: 175厘米 職 業: 演員 愛 好: 到staples center看球 出生地美國,1958年演出第一部電影,因表現優異而得到導演羅傑·科爾曼的重視,隨即重用他在B級電影里擔任要角。以《浪盪子》一片引起矚目,不但得到奧斯卡提名,同時也開始獨當一面。先後以《飛越瘋人院》和《貓屎先生》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以《親密關系》獲男配角獎。他演出帶邪氣的紳士角色無人能出其右。
成就及榮譽
傑克·尼科爾森是美國影壇上最富有個性的演員,他飾演的角色總顯得那麼疲倦、邪惡,甚至叛逆不羈;但又是那麼凝重、豐滿和耐人尋味。憑著其老辣的演技,傑克·尼科爾森在好萊塢引領風騷近三十年。自1969年因影片《逍遙騎士》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至今,他 尼克爾森
已先後12次獲奧斯卡獎提名(7次男主角、4次男配角),三次捧得金像獎(1976年、1998年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1984年獲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是奧斯卡獎歷史上獲提名最多的男演員,堪稱「奧斯卡之王」。1994年美國電影學院鑒於他對表演藝術的貢獻,向他頒發了終身成就獎。1997年《帝國》雜志將他列入「當代100名傑出影星」,排名第六。:美國新澤西洲內普丘思(Neptune,NJ)童年棄家出走
傑克·尼科爾森童年時代父親嗜酒成性,後棄家出走,尼科爾森由外祖母撫養長大,到了37歲時才搞清自己的身世。實際上,他一直以為外祖父約翰·尼科爾森(John Nicholson)是他的父親;外祖母埃斯爾·梅·尼科爾森(Ethel May Nicholson)就是他的母親;而他一直以為是姐姐的瓊·尼科爾森(June Nicholson)才是他真正母親。1974年,《時代雜志》8月12日刊登了他的明星傳記後,傑克·尼科爾森才知道了真相。 據悉,尼克爾森打算親自寫劇本,並將其拍攝成一部感人的影片。
從打雜到獲得奧斯卡獎躋身於好萊塢
1954年,傑克·尼科爾森中學畢業後來到了洛杉磯,在米高梅影片公司動畫部打雜,目的是想看到那些只是在銀幕上見過的電影明星。不久,傑克·尼科爾森參加表演班學習表演,期間他被B級影片鼻祖羅吉·考曼發現,並在1958年以青少年問題為題材的影片《吶喊的小殺手》中出演主角,緊接著傑克·尼科爾森又出演了三部恐怖片:《恐怖的小店》《烏鴉》《恐懼》。傑克·尼科爾森在60年代還拍過許多影片,但大都只是在一些影片中跑跑龍套,出演一些小角色,沒有給人們留下什麼印象。196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邀請在《逍遙騎士》中飾演一位律師,影片中他不安於安定的生活,酗酒成性,與二個留著長發的摩托車手一起,騎著摩托車在全國流浪,享受自由。在這部影片中,傑克·尼科爾森成功地刻畫了60年代迷惘的美國青年形象,受到了男女影迷們的青睞。傑克·尼科爾森也因此片首次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躋身於好萊塢的名演員行列,從此便開始了他一帆風順的星途。
70年代
進入70年代,傑克·尼科爾森先是在1970年出演音樂片《在晴朗的日子裡你永遠能看見》,同年接著主演《五部輕松的戲劇》,描繪了一個反叛心靈發出的吶喊,抨擊了那種沒有意義、缺乏愛情的生活。影片中,傑克·尼科爾森的表演極其自然,雖然偶而也發發脾氣,卻一點也不做作。他的表演確立了70年代的憤世嫉俗的銀幕風格,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影壇的地位,也為他首次贏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真正屬於傑克·尼科爾森影壇高峰的是70年代。這段時間里他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同類 尼克爾森
型的角色,並在每一部影片中嘗試著不同的表演風格,而結果都無一例外地證明了他的成功。1972年《馬文花園的帝王》中,尼科爾森一改《五部輕松的戲劇》中披著長發的形象,變成了一個瘦瘦的中年知識分子;1973年《最後的細節》他留著平頭出現在觀眾面前,飾演海岸巡邏隊的士兵奉命押送一位涉世未深的海軍士兵去海軍監獄。一路上,他十分同情這個孩子,不忍再讓那孩子受死板軍規的折磨。尼科爾森憑著此片中的精彩演出,獲得第2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並再次獲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1974年黑色片《唐人街》中,尼科爾森梳成大分頭出演一個私人偵探受雇尋人,卻捲入了一個大漩渦,最後他終於揭發了整個大陰謀。《唐人街》以30年代的洛杉磯為背景,影片反映了洛杉磯這個國際大都市在那個年代的黑暗面,這個題材在1990年他執導的《唐人街續集》再次得到了反映。1975年尼科爾森因 《唐人街》獲第32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再次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第二年,尼克爾森在《飛越瘋人院》中表演不負眾望,獲第33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終於首次捧回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小金人。在這部影片中,他飾演的角色為逃避苦役假裝神經失常,卻被送進了一家精神病院進行觀察。由於不滿精神病院中的行為,他與護士長發生了沖突,最後被護士長切除了腦白質,變成了白痴。本片成為第48屆奧斯卡獎的大贏家,共獲得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男主角、女主角等5項大獎。尼克爾森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成為好萊塢最搶手的男演員。隨後他還相繼拍攝了影片《密蘇里山口》《最後大亨》《飛越溫柔鄉》等,只是這些影片相較之下,都沒有那麼出彩。
80年代
80年代傑克·尼克爾森繼續譜寫他的影壇輝煌,多次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1980年,尼克爾森在影片《閃靈》飾演一位沒有什麼名氣的作家,因大雪封山,帶著妻兒來看守旅店,終因精神崩潰而成為殺手。1981年,在史詩巨片《赤色分子》中,尼克爾森出演美國名記者約翰·雷德,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緊接著他又出演了《飛越邊境線》,雖然他在影片的表演低於觀眾和評論界的期望,但是他們甚至他的同行,都沒指責他。1983年,他在《母女情深》中,出演了一位玩世不恭的宇航員加勒特。他將這位多情男子的復雜內心世界演繹得淋漓盡致,榮獲了第41屆金球獎及第5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至此,他已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繼傑克·萊蒙(Jack Lemmon)和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之後第三個一人兼獲最佳男演員和最佳男配角兩個項獎的演員。二年後,他參加了超級黑色劇情片《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的拍攝,獲第43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再次榮獲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提名。1987年,尼克爾森先是在影片《東鎮女巫》中飾演一個魔鬼,影片的反響一般。後來,他又參演了反映大蕭條時代的影片《離離原上草》的拍攝,並因此片第9次獲得奧斯卡提名。這一個數字也只有著名影人斯潘塞·特雷西(Spencer Tracy)達到過。拍完這部影片後,尼克爾森息影了二年,直到1989年才在影片《蝙蝠俠》中露面。
90年代
進入90年代,尼克爾森主演的第一部主打影片,就是人們盼望已久的《唐人街續集》,他在這部影片中還擔任了導演。繼《情逢敵手》《最後巨人》二部平淡之作以後,1992年尼克爾遜在《好人寥寥》中,又一次以精湛的演技征服了影壇,第10次榮獲了奧斯卡獎的提名。1997年更是憑借影片《盡善盡美》第2次成為了奧斯卡影帝。1999年又被第56屆金球獎授予終身成就獎。
2000年以來
進入新千年,尼克爾森先是在影片《誓言》中出演老探長一角,隨後又主演了老年題材劇情片《關於施密特》。在《關於施密特》中,尼克爾遜飾演一位66歲的老人,在妻子去世後尋求自身生命意義。他因在這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2002年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並第12次榮獲了奧斯卡獎的提名。2003年他與亞當·桑德勒出演《氣味相投》。
導演的作品
除了表演以外,尼克爾遜還導演過4部影片,第一部是1963年的《恐懼》,第二部是1971年票房黯淡的《他說,開車》,這部片子中他還擔任了編劇之一;第三部是1978年自己主演的《飛越溫柔鄉》;最後一部是《唐人街續集》。盡管作為一個演員他很成功,但是執導影片看來並不是他的強項。他還做過編劇工作,得到或分享了這方面的榮譽,其中包括低成本製作的《孤島雷鳴》、《受驚女神》,以及《旋風騎士》。在60年代後期,他還創作了影片《旅行》《頭》。
個人其他信息
尼科爾森的私人生活也與他在影壇上創造的眾多人物一樣豐富多彩。他與桑德拉·奈特(Sandra Knight)、安吉莉卡·休斯頓(Anjelica Huston)、麗貝卡·布魯薩德(Rebecca Broussard)等多位女星有染,並養下了一個女兒洛蘭(Lorraine,出生於1990年)以及一個兒子雷蒙(Raymond,出生於1992年)。2001年,尼科爾森終於與比自己小33歲的女演員麗貝卡·布魯薩德走進了教堂,譜寫了繼邁克爾·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之後的又一段好萊塢式的姻緣。 此外他還是NBA球隊洛杉磯湖人隊的 第一球迷湖人的主場比賽他幾乎場場不落.還是科比的好友.
編輯本段主要獲獎紀錄:
21世紀獲獎
2006年因《無間道風雲》獲第62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3年因《關於施密特》獲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3年因《關於施密特》獲第6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2002年因《關於施密特》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20世紀獲獎
1998年因《盡善盡美》獲第70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 1998年因《盡善盡美》獲第55屆金球獎(喜劇/音樂類)最佳男演員 1997年因《盡善盡美》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94年獲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1993年因《好人寥寥》獲第6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2年因《好人寥寥》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8年因《離離原上草》獲第60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87年因《離離原上草》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7年因《離離原上草》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7年因《廣播新聞》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7年因《東鎮女巫》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第5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第43屆金球獎(喜劇/音樂類)最佳男演員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5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4年因《母女情深》獲第5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1984年因《母女情深》獲第41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1984年因《母女情深》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赤色分子》獲第36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配角 1982年因《赤色分子》獲第54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81年因《赤色分子》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77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第30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1976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 1976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第33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1976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32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28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唐人街》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第28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4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第2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1974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第4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74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4年因《唐人街》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1年因《五部輕松的戲劇》獲第43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70年因《逍遙騎士》獲第4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70年因《逍遙騎士》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69年因《逍遙騎士》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編輯本段主要影視作品:
21世紀作品
2007年《遺願清單》("The Bucket List") 2006年 無間行者 The Departed 2004年《愛是妥協》("Something's Gotta Give") 2003年《氣味相投》("Anger Management") 2001年《關於施密特》("About Schmidt") 2001年《誓言》("The Pledge")
20世紀作品
1997年《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 1997年《血與酒》("Blood and Wine") 1996年《晚星》("The Evening Star") 1995年《72小時生死線》("The Crossing Guard") 1994年《狼人》("Wolf") 1993年《奇異旅行》("Who's Tommy, the Amazing Journey") 1992年《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 1992年《最後巨人》("Hoffa") 1992年《情逢敵手》("Man Trouble") 1990年《唐人街續集》("The Two Jakes") 1989年《蝙蝠俠》("Batman") 1987年《離離原上草》("Ironweed") 1987年《廣播新聞》("Broadcast News") 1987年《東鎮女巫》("The Witches of Eastwick") 1986年《情已逝》("Heartburn") 1985年《普里奇家族的榮譽》("Prizzi's Honor") 1984年《恐怖大全》("Terror in the Aisles") 1983年《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 1982年《飛越邊境線》("The Border") 1981年《郵差總按兩次鈴》("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1981年《赤色分子》("Reds") 1980年《閃靈》("The Shining") 1978年《飛越溫柔窩》("Goin' South") 1976年《最後大亨》("The Last Tycoon") 1976年《密蘇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 1975年《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年《財富》("The Fortune") 1975年《巨星湯米》("Tommy") 1975年《職業:新聞記者》("Professione: reporter") 1974年《唐人街》("Chinatown") 1973年《最後的細節》("The Last Detail") 1972年《馬文花園的帝王》("The King of Marvin Gardens") 1971年《安全地帶》("The Safe Place") 1971年《肉慾知識》("Carnal Knowledge") 1971年《他說,開車》("Drive, He Said") 1970年《驚醒者的反叛》("The Rebel Rousers") 1970年《五部輕松的戲劇》("Five Easy Pieces") 1970年《在晴朗的日子裡你永遠能看見》("On a Clear Day You Can See Forever") 1969年《逍遙騎士》("Easy Rider") 1968年《頭》("Head") 1968年《精神錯亂》("Psych-Out") 1967年《旅行》("The Trip") 1967年《射擊》("The Shooting") 1967年《聖瓦倫丁節大屠殺》("The St. Valentine's Day Massacre") 1965年《旋風騎士》("Ride in the Whirlwind") 1964年《通向地獄的後門》("Back Door to Hell") 1964年《海軍少尉普爾弗》("Ensign Pulver") 1964年《受驚女神》("Flight to Fury") 1963年《恐懼》("The Terror") 1963年《烏鴉》("The Raven") 1962年《破碎的大地》("The Broken Land") 1960年《恐怖的小店》("Little Shop of Horrors") 1960年《瘋奔》("The Wild Ride") 1960年《斯塔茲·朗尼根》("Studs Lonigan") 1960年《相愛不能太快》("Too Soon to Love") 1958年《吶喊的小殺手》("The Cry Baby Killer")

Ⅱ 有個外國電影里角色叫普里奇的狙擊手求電影名

七月與安生
7.6
劇情 / 愛情
年代:2016
地區:中國大陸 / 香港
演員: 周冬雨 馬思純 李程彬
: 曾國祥

Ⅲ 我想問這個人是誰...(圖)

英文:Jack Nicholson

出生日:1937年4月22日

出生地:美國新澤西州

傑克·尼科爾森是美國影壇上最富有個性的演員,他飾演的角色總顯得那麼疲倦、邪惡,甚至叛逆不羈;但又是那麼凝重、豐滿和耐人尋味。在他1980年拍攝的恐怖片《閃靈》("The Shining")中,他飾演的鬼魂纏身的作家傑克·多倫斯那張陰森恐怖的臉是如此傳神,以至於讓人覺得那股森森的鬼氣是他與生俱來的;而在1997年的影片《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中,他又惟妙惟肖地飾演了一位從性格孤僻、乖張到仁慈善良的老頭。尼克爾遜這個實力派巨星憑著其

老辣的演技,在好萊塢引領風騷近三十年。自1969年因影片《逍遙騎士》("Easy Rider")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至今,他已先後12次獲奧斯卡獎提名(7次男主角、4次男配角),三次捧得金像獎(1976年和1998年二次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1984年獲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是奧斯卡獎歷史上獲提名最多的男演員,堪稱"奧斯卡之王"。1994年美國電影學院鑒於他對表演藝術的貢獻,向他頒發了終身成就獎。1997年《帝國》雜志將他列入"當代100名傑出影星",排名第六。

傑克·尼科爾森1937年4月22日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的內普丘思(Neptune,NJ)。父親嗜酒成性,後棄家出走,尼克爾遜是由外祖母撫養長大。說起來,他也是到了自己37歲時才搞清自己的身世。之前,他一直以為外祖父約翰·尼科爾森(John Nicholson)是他的父親;他的做美容師的外祖母埃斯爾·梅·尼科爾森(Ethel May Nicholson)就是他的母親;而他真正的母親瓊·尼科爾森(June Nicholson),他一直以為是他的姐姐。1974年,《時代雜志》8月12日刊登了他的明星傳記後,傑克·尼科爾森才知道了真相。

1954年,傑克·尼科爾森從馬納斯克中學(Manasquan High School)畢業後立即來到了洛杉磯,當時他的母親瓊(他還把她當成姐姐呢)已在洛杉磯定居。他在米高梅影片公司動畫部的辦公室找到了個打雜的工作,於是便留在了洛杉磯,目的是想看到那些只是在銀幕上見過的電影明星。不久,尼科爾森加入了著名的傑夫-柯瑞(Jeff Corey)開設的表演班學習表演。期間他被B級影片鼻祖羅吉-考曼(Roger Corman)所發現,並在1958年青少年問題為題材的影片《吶喊的小殺手》("The Cry Baby Killer")中出演主角。緊接著尼科爾森又出演了三部恐怖片:《恐怖的小店》("Little Shop of Horrors",1960年)、《烏鴉》("The Raven",1963年)和《恐懼》("The Terror",1963年)。尼科爾森在60年代還拍過許多影片,但大都只是在一些影片中跑跑龍套,出演一些小角色,沒有給人們留下什麼印象。196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邀請在《逍遙騎士》中飾演一位律師,影片中的他不安於安定的生活,酗酒成性,與二個留著長發的摩托車手一起,騎著摩托車在全國流浪,享受自由。在這部影片中,尼科爾森成功地刻畫了60年代迷惘的美國青年形象,受到了男女影迷們的青睞。尼科爾森也因此片首次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躋身於好萊塢的名演員行列,從此便開始了他一帆風順的星途。

進入70年代,尼科爾森先是在1970年出演了芭芭拉·斯特桑特(Barbra Streisand)的音樂片《在晴朗的日子裡你永遠能看見》("On a Clear Day You Can See Forever"),同年接著主演了拉費爾森(Rafelson)的經典影片《五部輕松的戲劇》("Five Easy Pieces"),描繪了一位反叛的心靈發出的吶喊,抨擊了那種沒有意義、缺乏愛情的生活。影片中,尼科爾森的表演極其自然,雖然偶爾也發發脾氣,卻一點也不做作。他的表演確立了70年代的憤世嫉俗的銀幕風格,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影壇的地位,也為他首次贏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70年代是一個真正屬於尼科爾森的時代。這段時間里他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同類型的角色,並在每一部影片中嘗試著不同的表演風格,而結果都無一例外地證明了他的成功。在1972年的影片《馬文花園的帝王》("King of Marvin Gardens")中,他一改《五部輕松的戲劇》中披著長發的形象,變成了一個瘦瘦的中年知識分子;1973年在《最後的細節》("The Last Detail")他又留著一個平頭出現在觀眾面前。《最後的細節》這部影片改編自達里爾·波尼克森(Darryl Ponicsan)的小說,由哈爾·阿什比(Hal Ashby)執導。影片中,他飾演一位海岸巡邏隊的士兵布迪斯基(Budsky)奉押送命一位涉世未深的海軍士兵去海軍監獄。一路上,他十分同情這個孩子,不忍再讓那孩子受死板軍規的折磨。尼科爾森憑著此片中的精彩演出,獲得第2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並再次獲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在1974年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執導的黑色片《唐人街》("Chinatown")中,他又梳成一個大分頭,出演私人偵探傑克·吉特斯(Jake Gittes)。《唐人街》以30年代的洛杉磯為背景,尼科爾森受雇尋人,卻捲入了一個大漩渦,最後他終於揭發了一個大陰謀。影片反映了洛杉磯這個國際大都市在哪個年代的黑暗面,這個題材在1990年他拍攝的《唐人街續集》("Two Jakes")再次得到了反映。1975年尼科爾森因《唐人街》獲第32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再次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第二年,尼科爾森在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豪華陣容打造的《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表演不負眾望,獲第33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終於首次捧回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小金人。在這部影片中,他飾演蘭德爾·P·麥克墨菲(Randall P McMurphy),為逃避苦役而假裝神經失常,可沒想到卻被送進了一家精神病院進行觀察。由於不滿精神病院中的行為,他與護士長發生了沖突,最後他被護士長切除了腦白質,變成了白痴。本片成為第48屆奧斯卡獎的大贏家,共獲得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男主角、女主角等5項大獎。尼科爾森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成為好萊塢最搶手的男演員。隨後他還相繼拍攝了影片《密蘇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1976年)、《最後大亨》("The Last Tycoon",1976年)和《飛越溫柔窩》("Goin' South",1978年)等,只是這些影片相較之下,都沒有那麼出彩。

80年代尼科爾森繼續譜寫著他在影壇的輝煌,多次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1980年,尼科爾森在影片《閃靈》飾演一位沒有什麼名氣的作家,因大雪封山,帶著妻兒來看守旅店,終因精神崩潰而成為殺手。1981年,在沃倫·比蒂(Warren Beatty)執導的史詩巨片《赤色分子》("Reds")中,出演美國名記者約翰·雷德,並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緊接著他又出演了《飛越邊境線》("The Border",1982年),雖然他在影片的表演低於觀眾和評論界的期望,但是他們,甚至他的同行,都沒指責他。1983年,他在詹姆斯·L·布魯克斯(James L. Brooks)執導的《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中,出演了一位玩世不恭的宇航員加勒特。他將這位多情男子的復雜內心世界演繹得淋漓盡致,榮獲了第41屆金球獎及第5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至此,他已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繼傑克·萊蒙(Jack Lemmon)和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之後第三個一人兼獲最佳男演員和最佳男配角兩個項獎的演員。二年後,他參加了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的超級黑色劇情片《普里奇家族的榮譽》("Prizzi's Honor")的拍攝,他因在片中的表演,獲第43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再次榮獲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提名。1987年,傑克先是在影片《東鎮女巫》("The Witches of Eastwick")中飾演一個魔鬼,影片的反響一般。後來,他又參加了阿根廷名導赫克托·巴本索(Hector Babenco)的反映大蕭條時代的影片《離離原上草》("Ironweed")的拍攝,並因此片第9次獲得奧斯卡提名。這一個數字也只有著名影人斯潘塞·特雷西(Spencer Tracy)達到過。拍完這部影片後,傑克·尼科爾森息影了二年,直到1989年才在影片《蝙蝠俠》("Batman")中露面。

進入90年代,尼科爾森主演的第一部主打影片,就是人們盼望已久的《唐人街續集》("The Two Jakes"),他在這部影片中還擔任了導演。繼鮑勃·拉菲爾遜(Bob Rafelson)執導的《情逢敵手》("Man Trouble")和《最後巨人》("Hoffa")二部平淡之作以後,1992年尼科爾森在《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中,又一次以精湛的演技征服了影壇,第10次榮獲了奧斯卡獎的提名。1997年更是憑借影片《盡善盡美》第2次成為了奧斯卡影帝。1999年又被第56屆金球獎授予終身成就獎。

進入新千年,尼科爾森先是在影片《誓言》("The Pledge")中出演老探長一角,隨後又主演了亞歷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執導的老年題材劇情片《關於施密特》("About Schmidt")。在《關於施密特》中,尼科爾森飾演一位66歲的老人,在妻子去世後尋求自身生命意義。他因在這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2002年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並第12次榮獲了奧斯卡獎的提名。2003年他與亞當·桑德勒(Adam Sandler)出演了大衛·多爾夫曼(David Dorfman)編劇的影片《氣味相投》("Anger Management"),影片由彼德·西格(Peter Segal)執導、蒂姆·赫利什(Tim Hurlihy)製片。

除了表演以外,尼科爾森還導演過4部影片,第一部是1963年的《恐懼》,第二部是1971年票房黯淡的《他說,開車》("Drive, He Said"),這部片子中他還擔任了編劇之一;第三部是1978年自己主演的《飛越溫柔窩》;最後一部是《唐人街續集》。盡管作為一個演員他很成功,但是執導影片看來並不是他的強項。他還做過編劇工作,得到或分享了這方面的榮譽,其中包括低成本製作的《孤島雷鳴》("Thunder Island",1963年)和《受驚女神》("Flight to Fury",1964年),以及《旋風騎士》("Ride in the Whirlwind",1965年)。在60年代後期,他還創作了影片《旅行》("The Trip",1967年)和《頭》("Head",1968年)。

尼科爾森的私人生活也與他在影壇上創造的眾多人物一樣豐富多彩。他與桑德拉·奈特(Sandra Knight)、安吉莉卡·休斯頓(Anjelica Huston)、麗貝卡·布魯薩德(Rebecca Broussard)等多位女星有染,並養下了一個女兒洛蘭(Lorraine,出生於1990年)以及一個兒子雷蒙(Raymond,出生於1992年)。2001年,尼科爾森終於與比自己小33歲的女演員麗貝卡·布魯薩德走進了教堂,譜寫了繼邁克爾·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之後的又一段好萊塢式的姻緣。(靜雨)

主要獲獎紀錄:

2003年因《關於施密特》獲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3年因《關於施密特》獲第6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2002年因《關於施密特》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98年因《盡善盡美》獲第70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

1998年因《盡善盡美》獲第55屆金球獎(喜劇/音樂類)最佳男演員

1997年因《盡善盡美》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94年獲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1993年因《好人寥寥》獲第6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2年因《好人寥寥》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8年因《離離原上草》獲第60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87年因《離離原上草》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7年因《離離原上草》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7年因《廣播新聞》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7年因《東鎮女巫》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第5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第43屆金球獎(喜劇/音樂類)最佳男演員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5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4年因《母女情深》獲第5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1984年因《母女情深》獲第41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1984年因《母女情深》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赤色分子》獲第36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配角

1982年因《赤色分子》獲第54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81年因《赤色分子》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77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第30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1976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獲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

1976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第33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1976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32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28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唐人街》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第28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4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第2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1974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第4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74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4年因《唐人街》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1年因《五部輕松的戲劇》獲第43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70年因《逍遙騎士》獲第4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70年因《逍遙騎士》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69年因《逍遙騎士》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主要影視作品:
2007年《遺願清單》("The Bucket List")

2004年《愛是妥協》("Something's Gotta Give")

2003年《氣味相投》("Anger Management")

2001年《關於施密特》("About Schmidt")

2001年《誓言》("The Pledge")

1997年《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

1997年《血與酒》("Blood and Wine")

1996年《晚星》("The Evening Star")

1995年《72小時生死線》("The Crossing Guard")

1994年《狼人》("Wolf")

1993年《奇異旅行》("Who's Tommy, the Amazing Journey")

1992年《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

1992年《最後巨人》("Hoffa")

1992年《情逢敵手》("Man Trouble")

1990年《唐人街續集》("The Two Jakes")

1989年《蝙蝠俠》("Batman")

1987年《離離原上草》("Ironweed")

1987年《廣播新聞》("Broadcast News")

1987年《東鎮女巫》("The Witches of Eastwick")

1986年《情已逝》("Heartburn")

1985年《普里奇家族的榮譽》("Prizzi's Honor")

1984年《恐怖大全》("Terror in the Aisles")

1983年《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

1982年《飛越邊境線》("The Border")

1981年《郵差總按兩次鈴》("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1981年《赤色分子》("Reds")

1980年《閃靈》("The Shining")

1978年《飛越溫柔窩》("Goin' South")

1976年《最後大亨》("The Last Tycoon")

1976年《密蘇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

1975年《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年《財富》("The Fortune")

1975年《巨星湯米》("Tommy")

1975年《職業:新聞記者》("Professione: reporter")

1974年《唐人街》("Chinatown")

1973年《最後的細節》("The Last Detail")

1972年《馬文花園的帝王》("The King of Marvin Gardens")

1971年《安全地帶》("The Safe Place")

1971年《肉慾知識》("Carnal Knowledge")

1971年《他說,開車》("Drive, He Said")

1970年《驚醒者的反叛》("The Rebel Rousers")

1970年《五部輕松的戲劇》("Five Easy Pieces")

1970年《在晴朗的日子裡你永遠能看見》("On a Clear Day You Can See Forever")

1969年《逍遙騎士》("Easy Rider")

1968年《頭》("Head")

1968年《精神錯亂》("Psych-Out")

1967年《旅行》("The Trip")

1967年《射擊》("The Shooting")

1967年《聖瓦倫丁節大屠殺》("The St. Valentine's Day Massacre")

1965年《旋風騎士》("Ride in the Whirlwind")

1964年《通向地獄的後門》("Back Door to Hell")

1964年《海軍少尉普爾弗》("Ensign Pulver")

1964年《受驚女神》("Flight to Fury")

1963年《恐懼》("The Terror")

1963年《烏鴉》("The Raven")

1962年《破碎的大地》("The Broken Land")

1960年《恐怖的小店》("Little Shop of Horrors")

1960年《瘋奔》("The Wild Ride")

1960年《斯塔茲·朗尼根》("Studs Lonigan")

1960年《相愛不能太快》("Too Soon to Love")

1958年《吶喊的小殺手》("The Cry Baby Killer")

Ⅳ 哪能在線看或下載,傑克·尼科爾森的全部電影級相關介紹

Jack Nicholson 出生日:1937年4月22日 星座:白羊座 身高: 175厘米 職業: 演員 愛好: 到staples center看球 出生地:美國新澤西洲內普丘思 網路視頻,土豆網,優酷網都有,只要你在搜索欄裡面輸入電影作品就可以了。 2007年《遺願清單》(The Bucket List 2006年《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 2004年《愛是妥協》(Something's Gotta Give 2003年《氣味相投》(Anger Managemen 2001年《誓言》(The Pledge) 1997年《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 1997年《血與酒》(Blood and Wine 1996年《晚星》(The Evening Star 1995年《72小時生死線》(The Crossing Guard 1994年《狼人》(Wolf 1993年《奇異旅行》(Who's Tommy, the Amazing Journey 1992年《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 1992年《最後巨人》(Hoffa 1992年《情逢敵手》(Man Trouble 1990年《唐人街續集》(The Two Jakes 1989年《蝙蝠俠》(Batman 1987年《離離原上草》(Ironweed 1987年《廣播新聞》(Broadcast News 1987年《東鎮女巫》(The Witches of Eastwick 1986年《情已逝》(Heartburn 1985年《普里奇家族的榮譽》(Prizzi's Honor 1984年《恐怖大全》(Terror in the Aisles 1983年《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 1982年《飛越邊境線》(The Borde 1981年《郵差總按兩次鈴》(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1981年《赤色分子》(Reds 1980年《閃靈》(The Shining 1978年《飛越溫柔窩》(Goin' South 1976年《最後大亨》(The Last Tycoon 1976年《密蘇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 1975年《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年《財富》The Fortune 1975年《巨星湯米》(Tommy 1975年《職業:新聞記者》(Professione: reporter 1974年《唐人街》(Chinatown 1973年《最後的細節》(The Last Detail 1972年《馬文花園的帝王》(The King of Marvin Gardens 1971年《安全地帶》(The Safe Place 1971年《肉慾知識》(Carnal Knowledge 1971年《他說,開車》(Drive, He Said 1970年《驚醒者的反叛》(The Rebel Rouser 1970年《五部輕松的戲劇》(Five Easy PieceS 1970年《在晴朗的日子裡你永遠能看見》(On a Clear Day You Can See Forever 1969年《逍遙騎士》(Easy Rider 1968年《頭》(Head 1968年《精神錯亂》(Psych-Out 1967年《旅行》(The Trip 1967年《射擊》(The Shooting 1967年《聖瓦倫丁節大屠殺》(The St. Valentine's Day Massacre 1965年《旋風騎士》(Ride in the Whirlwind 1964年《通向地獄的後門》(Back Door to Hell 1964年《海軍少尉普爾弗》(Ensign Pulver 1964年《受驚女神》(Flight to Fury 1963年《恐懼》(The Terror 1963年《烏鴉》(The Raven) 1962年《破碎的大地》(The Broken Land 1960年《恐怖的小店》(Little Shop of Horrors 1960年《瘋奔》(The Wild Ride 1960年《斯塔茲·朗尼根》(Studs Lonigan 1960年《相愛不能太快》(Too Soon to Love 1958年《吶喊的小殺手》(The Cry Baby Killer
麻煩採納,謝謝!

Ⅳ 有個角色叫普里奇的電影

最愛 章子怡版

顧長衛
主演:
郭富城章子怡蔣雯麗濮存昕
看點:
艾滋病人性感人
地區:
大陸
年代:
2011
片長:
101分鍾(中國大陸)
平靜的村莊被突如其來的惡疾所籠罩,所有人驚恐不已。趙得意不幸染病,在周圍排斥的目光下,得意和所有病人來到了一所廢棄的小學,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老柱柱懷著忐忑的心情前往小學照顧包括兒子在內的病人。本以為同病相憐的人們能相處融洽,誰知每個人各懷心事,小小的避風港也是非不斷,直到琴琴的出現。同為病人的得意和琴琴很快從相憐到相愛。

Ⅵ 湖人的替補席旁邊坐一個球迷,年紀有50歲以上吧,帶個墨鏡,很牛的樣子,好像是好萊塢的影星吧,是誰啊

應該是傑克-尼克爾森

英文名:JackNicholson

生日:1937年4月22日

星座:金牛座

出生地:美國新澤西洲內普丘思(Neptune,NJ)

傑克·尼科爾森是美國影壇上最富有個性的演員,他飾演的角色總顯得那麼疲倦、邪惡,甚至叛逆不羈;但又是那麼凝重、豐滿和耐人尋味。憑著其老辣的演技,傑克·尼科爾森在好萊塢引領風騷近三十年。自1969年因影片《逍遙騎士》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至今,他已先後12次獲奧斯卡獎提名(7次男主角、4次男配角),三次捧得金像獎(1976年、1998年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1984年獲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是奧斯卡獎歷史上獲提名最多的男演員,堪稱「奧斯卡之王」。1994年美國電影學院鑒於他對表演藝術的貢獻,向他頒發了終身成就獎。1997年《帝國》雜志將他列入「當代100名傑出影星」,排名第六。傑克·尼科爾森童年時代父親嗜酒成性,後棄家出走,尼科爾森由外祖母撫養長大,到了37歲時才搞清自己的身世。實際上,他一直以為外祖父約翰·尼科爾森(JohnNicholson)是他的父親;外祖母埃斯爾·梅·尼科爾森(EthelMayNicholson)就是他的母親;而他一直以為是姐姐的瓊·尼科爾森(JuneNicholson)才是他真正母親。1974年,《時代雜志》8月12日刊登了他的明星傳記後,傑克·尼科爾森才知道了真相。1954年,傑克·尼科爾森中學畢業後來到了洛杉磯,在米高梅影片公司動畫部打雜,目的是想看到那些只是在銀幕上見過的電影明星。不久,傑克·尼科爾森參加表演班學習表演,期間他被B級影片鼻祖羅吉·考曼發現,並在1958年以青少年問題為題材的影片《吶喊的小殺手》中出演主角,緊接著傑克·尼科爾森又出演了三部恐怖片:《恐怖的小店》《烏鴉》《恐懼》。傑克·尼科爾森在60年代還拍過許多影片,但大都只是在一些影片中跑跑龍套,出演一些小角色,沒有給人們留下什麼印象。196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邀請在《逍遙騎士》中飾演一位律師,影片中他不安於安定的生活,酗酒成性,與二個留著長發的摩托車手一起,騎著摩托車在全國流浪,享受自由。在這部影片中,傑克·尼科爾森成功地刻畫了60年代迷惘的美國青年形象,受到了男女影迷們的青睞。傑克·尼科爾森也因此片首次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躋身於好萊塢的名演員行列,從此便開始了他一帆風順的星途。進入70年代,傑克·尼科爾森先是在1970年出演音樂片《在晴朗的日子裡你永遠能看見》,同年接著主演《五部輕松的戲劇》,描繪了一個反叛心靈發出的吶喊,抨擊了那種沒有意義、缺乏愛情的生活。影片中,傑克·尼科爾森的表演極其自然,雖然偶而也發發脾氣,卻一點也不做作。他的表演確立了70年代的憤世嫉俗的銀幕風格,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影壇的地位,也為他首次贏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真正屬於傑克·尼科爾森影壇高峰的是70年代。這段時間里他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同類型的角色,並在每一部影片中嘗試著不同的表演風格,而結果都無一例外地證明了他的成功。1972年《馬文花園的帝王》中,尼科爾森一改《五部輕松的戲劇》中披著長發的形象,變成了一個瘦瘦的中年知識分子;1973年《最後的細節》他留著平頭出現在觀眾面前,飾演海岸巡邏隊的士兵奉命押送一位涉世未深的海軍士兵去海軍監獄。一路上,他十分同情這個孩子,不忍再讓那孩子受死板軍規的折磨。尼科爾森憑著此片中的精彩演出,獲得第2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並再次獲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1974年黑色片《唐人街》中,尼科爾森梳成大分頭出演一個私人偵探受雇尋人,卻捲入了一個大漩渦,最後他終於揭發了整個大陰謀。《唐人街》以30年代的洛杉磯為背景,影片反映了洛杉磯這個國際大都市在那個年代的黑暗面,這個題材在1990年他執導的《唐人街續集》再次得到了反映。1975年尼科爾森因《唐人街》獲第32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再次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第二年,尼克爾森在《飛越瘋人院》中表演不負眾望,獲第33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終於首次捧回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小金人。在這部影片中,他飾演的角色為逃避苦役假裝神經失常,卻被送進了一家精神病院進行觀察。由於不滿精神病院中的行為,他與護士長發生了沖突,最後被護士長切除了腦白質,變成了白痴。本片成為第48屆奧斯卡獎的大贏家,共獲得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男主角、女主角等5項大獎。尼克爾森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成為好萊塢最搶手的男演員。隨後他還相繼拍攝了影片《密蘇里山口》《最後大亨》《飛越溫柔鄉》等,只是這些影片相較之下,都沒有那麼出彩。80年代傑克·尼克爾森繼續譜寫他的影壇輝煌,多次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1980年,尼克爾森在影片《閃靈》飾演一位沒有什麼名氣的作家,因大雪封山,帶著妻兒來看守旅店,終因精神崩潰而成為殺手。1981年,在史詩巨片《赤色分子》中,尼克爾森出演美國名記者約翰·雷德,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緊接著他又出演了《飛越邊境線》,雖然他在影片的表演低於觀眾和評論界的期望,但是他們甚至他的同行,都沒指責他。1983年,他在《母女情深》中,出演了一位玩世不恭的宇航員加勒特。他將這位多情男子的復雜內心世界演繹得淋漓盡致,榮獲了第41屆金球獎及第5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至此,他已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繼傑克·萊蒙(JackLemmon)和羅伯特·德尼羅(RobertDeNiro)之後第三個一人兼獲最佳男演員和最佳男配角兩個項獎的演員。二年後,他參加了超級黑色劇情片《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的拍攝,獲第43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再次榮獲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提名。1987年,尼克爾森先是在影片《東鎮女巫》中飾演一個魔鬼,影片的反響一般。後來,他又參演了反映大蕭條時代的影片《離離原上草》的拍攝,並因此片第9次獲得奧斯卡提名。這一個數字也只有著名影人斯潘塞·特雷西(SpencerTracy)達到過。拍完這部影片後,尼克爾森息影了二年,直到1989年才在影片《蝙蝠俠》中露面。進入90年代,尼克爾森主演的第一部主打影片,就是人們盼望已久的《唐人街續集》,他在這部影片中還擔任了導演。繼《情逢敵手》《最後巨人》二部平淡之作以後,1992年尼克爾遜在《好人寥寥》中,又一次以精湛的演技征服了影壇,第10次榮獲了奧斯卡獎的提名。1997年更是憑借影片《盡善盡美》第2次成為了奧斯卡影帝。1999年又被第56屆金球獎授予終身成就獎。進入新千年,尼克爾森先是在影片《誓言》中出演老探長一角,隨後又主演了老年題材劇情片《關於施密特》。在《關於施密特》中,尼克爾遜飾演一位66歲的老人,在妻子去世後尋求自身生命意義。他因在這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2002年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並第12次榮獲了奧斯卡獎的提名。2003年他與亞當·桑德勒出演《氣味相投》。除了表演以外,尼克爾遜還導演過4部影片,第一部是1963年的《恐懼》,第二部是1971年票房黯淡的《他說,開車》,這部片子中他還擔任了編劇之一;第三部是1978年自己主演的《飛越溫柔鄉》;最後一部是《唐人街續集》。盡管作為一個演員他很成功,但是執導影片看來並不是他的強項。他還做過編劇工作,得到或分享了這方面的榮譽,其中包括低成本製作的《孤島雷鳴》、《受驚女神》,以及《旋風騎士》。在60年代後期,他還創作了影片《旅行》《頭》。

Ⅶ 傑克·尼柯爾森

這里應該能滿足你吧!!這是他的一些檔案http://www.mdbchina.cn/persons/66829/others/?#movieIntro

具體的!!
美國演員,1958年演出第一部電影,因表現優異而得到導演羅傑·科爾曼的重視,隨即重用他在B級電影里擔任要角。以《浪盪子》一片引起矚目,不但得到奧斯卡提名,同時也開始獨當一面。先後以《飛越瘋人院》和《貓屎先生》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以《親密關系》獲男配角獎。他演出帶邪氣的紳士角色無人能出其右。

簡介傑克-尼克爾遜是美國影壇上最富有個性的演員,他飾演的角色總顯得那麼疲倦、邪惡,甚至叛逆不羈;但又是那麼凝重、豐滿和耐人尋味。在他1980年拍攝的恐怖片《閃靈》('The
Shining')中,他飾演的鬼魂纏身的作家傑克-多倫斯那張陰森恐怖的臉是如此傳神,以至於讓人覺得那股森森的鬼氣是他與生俱來的;而在1997年的影片《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中,他又惟妙惟肖地飾演了一位從性格孤僻、乖張到仁慈善良的老頭。尼克爾遜這個實力派巨星憑著其
老辣的演技,在好萊塢引領風騷近三十年。自1969年因影片《逍遙騎士》('Easy
Rider')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至今,他已先後12次獲奧斯卡獎提名(7次男主角、4次男配角),三次捧得金像獎(1976年和1998年二次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1984年獲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是奧斯卡獎歷史上獲提名最多的男演員,堪稱'奧斯卡之王'。1994年美國電影學院鑒於他對表演藝術的貢獻,向他頒發了終身成就獎。1997年《帝國》雜志將他列入'當代100名傑出影星',排名第六。
傑克-尼克爾遜1937年4月22日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的內普丘思(Neptune,NJ)。父親嗜酒成性,後棄家出走,尼克爾遜是由外祖母撫養長大。說起來,他也是到了自己37歲時才搞清自己的身世。之前,他一直以為外祖父約翰-尼克爾遜(John
Nicholson)是他的父親;他的做美容師的外祖母埃斯爾-梅-尼克爾遜(Ethel
May
Nicholson)就是他的母親;而他真正的母親瓊-尼克爾遜(June
Nicholson),他一直以為是他的姐姐。1974年,《時代雜志》8月12日刊登了他的明星傳記後,傑克-尼克爾遜才知道了真相。
1954年,傑克-尼克爾遜從馬納斯克中學(Manasquan
High
School)畢業後立即來到了洛杉磯,當時他的母親瓊(他還把她當成姐姐呢)已在洛杉磯定居。他在米高梅影片公司動畫部的辦公室找到了個打雜的工作,於是便留在了洛杉磯,目的是想看到那些只是在銀幕上見過的電影明星。不久,尼克爾遜加入了著名的傑夫-柯瑞(Jeff
Corey)開設的表演班學習表演。期間他被B級影片鼻祖羅吉-考曼(Roger
Corman)所發現,並在1958年青少年問題為題材的影片《吶喊的小殺手》('The
Cry
Baby
Killer')中出演主角。緊接著尼克爾遜又出演了三部恐怖片:《恐怖的小店》('Little
Shop
of
Horrors',1960年)、《烏鴉》('The
Raven',1963年)和《恐懼》('The
Terror',1963年)。尼克爾遜在60年代還拍過許多影片,但大都只是在一些影片中跑跑龍套,出演一些小角色,沒有給人們留下什麼印象。196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邀請在《逍遙騎士》中飾演一位律師,影片中的他不安於安定的生活,酗酒成性,與二個留著長發的摩托車手一起,騎著摩托車在全國流浪,享受自由。在這部影片中,尼克爾遜成功地刻畫了60年代迷惘的美國青年形象,受到了男女影迷們的青睞。尼克爾遜也因此片首次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躋身於好萊塢的名演員行列,從此便開始了他一帆風順的星途。
進入70年代,尼克爾遜先是在1970年出演了芭芭拉-斯特桑特(Barbra
Streisand)的音樂片《在晴朗的日子裡你永遠能看見》('On
a
Clear
Day
You
Can
See
Forever'),同年接著主演了拉費爾森(Rafelson)的經典影片《五部輕松的戲劇》('Five
Easy
Pieces'),描繪了一位反叛的心靈發出的吶喊,抨擊了那種沒有意義、缺乏愛情的生活。影片中,尼克爾遜的表演極其自然,雖然偶而也發發脾氣,卻一點也不做作。他的表演確立了70年代的憤世嫉俗的銀幕風格,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影壇的地位,也為他首次贏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70年代是一個真正屬於尼克爾遜的時代。這段時間里他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同類型的角色,並在每一部影片中嘗試著不同的表演風格,而結果都無一例外地證明了他的成功。在1972年的影片《馬文花園的帝王》('King
of
Marvin
Gardens')中,他一改《五部輕松的戲劇》中披著長發的形象,變成了一個瘦瘦的中年知識分子;1973年在《最後的細節》('The
Last
Detail')他又留著一個平頭出現在觀眾面前。《最後的細節》這部影片改編自達里爾-波尼克森(Darryl
Ponicsan)的小說,由哈爾-阿什比(Hal
Ashby)執導。影片中,他飾演一位海岸巡邏隊的士兵布迪斯基(Budsky)奉押送命一位涉世未深的海軍士兵去海軍監獄。一路上,他十分同情這個孩子,不忍再讓那孩子受死板軍規的折磨。尼克爾遜憑著此片中的精彩演出,獲得第2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並再次獲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在1974年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執導的黑色片《唐人街》('Chinatown')中,他又梳成一個大分頭,出演私人偵探傑克-吉特斯(Jake
Gittes)。《唐人街》以30年代的洛杉磯為背景,尼克爾遜受雇尋人,卻捲入了一個大漩渦,最後他終於揭發了一個大陰謀。影片反映了洛杉磯這個國際大都市在哪個年代的黑暗面,這個題材在1990年他拍攝的《唐人街續集》('Two
Jakes')再次得到了反映。1975年尼克爾遜因《唐人街》獲第32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再次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第二年,尼克爾遜在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豪華陣容打造的《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表演不負眾望,獲第33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終於首次捧回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小金人。在這部影片中,他飾演蘭德爾-P-麥克墨菲(Randall
P
McMurphy),為逃避苦役而假裝神經失常,可沒想到卻被送進了一家精神病院進行觀察。由於不滿精神病院中的行為,他與護士長發生了沖突,最後他被護士長切除了腦白質,變成了白痴。本片成為第48屆奧斯卡獎的大贏家,共獲得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男主角、女主角等5項大獎。尼科森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成為好萊塢最搶手的男演員。隨後他還相繼拍攝了影片《密蘇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1976年)、《最後大亨》('The
Last
Tycoon',1976年)和《飛越溫柔窩》('Goin'
South',1978年)等,只是這些影片相較之下,都沒有那麼出彩。80年代尼克爾遜繼續譜寫著他在影壇的輝煌,多次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1980年,尼克爾遜在影片《閃靈》飾演一位沒有什麼名氣的作家,因大雪封山,帶著妻兒來看守旅店,終因精神崩潰而成為殺手。1981年,在沃倫-比蒂(Warren
Beatty)執導的史詩巨片《赤色分子》('Reds')中,出演美國名記者約翰-雷德,並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緊接著他又出演了《飛越邊境線》('The
Border',1982年),雖然他在影片的表演低於觀眾和評論界的期望,但是他們,甚至他的同行,都沒指責他。1983年,他在詹姆斯-L-布魯克斯(James
L.
Brooks)執導的《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中,出演了一位玩世不恭的宇航員加勒特。他將這位多情男子的復雜內心世界演繹得淋漓盡致,榮獲了第41屆金球獎及第5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至此,他已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繼傑克-萊蒙(Jack
Lemmon)和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之後第三個一人兼獲最佳男演員和最佳男配角兩個項獎的演員。二年後,他參加了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的超級黑色劇情片《普里奇家族的榮譽》('Prizzi's
Honor')的拍攝,他因在片中的表演,獲第43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再次榮獲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提名。1987年,傑克先是在影片《東鎮女巫》('The
Witches
of
Eastwick')中飾演一個魔鬼,影片的反響一般。後來,他又參加了阿根廷名導赫克托-巴本索(Hector
Babenco)的反映大蕭條時代的影片《離離原上草》('Ironweed')的拍攝,並因此片第9次獲得奧斯卡提名。這一個數字也只有著名影人斯潘塞-特雷西(Spencer
Tracy)達到過。拍完這部影片後,傑克-尼克爾遜息影了二年,直到1989年才在影片《蝙蝠俠》('Batman')中露面。
進入90年代,尼克爾遜主演的第一部主打影片,就是人們盼望已久的《唐人街續集》('The
Two
Jakes'),他在這部影片中還擔任了導演。繼鮑勃-拉菲爾遜(Bob
Rafelson)執導的《情逢敵手》('Man
Trouble')和《最後巨人》('Hoffa')二部平淡之作以後,1992年尼克爾遜在《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中,又一次以精湛的演技征服了影壇,第10次榮獲了奧斯卡獎的提名。1997年更是憑借影片《盡善盡美》第2次成為了奧斯卡影帝。1999年又被第56屆金球獎授予終身成就獎。
進入新千年,尼克爾遜先是在影片《誓言》('The
Pledge')中出演老探長一角,隨後又主演了亞歷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執導的老年題材劇情片《關於施密特》('About
Schmidt')。在《關於施密特》中,尼克爾遜飾演一位66歲的老人,在妻子去世後尋求自身生命意義。他因在這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2002年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並第12次榮獲了奧斯卡獎的提名。2003年他與亞當-桑德勒(Adam
Sandler)出演了大衛-多爾夫曼(David
Dorfman)編劇的影片《氣味相投》('Anger
Management'),影片由彼德-西格(Peter
Segal)執導、蒂姆-赫利什(Tim
Hurlihy)製片。
除了表演以外,尼克爾遜還導演過4部影片,第一部是1963年的《恐懼》,第二部是1971年票房黯淡的《他說,開車》('Drive,
He
Said'),這部片子中他還擔任了編劇之一;第三部是1978年自己主演的《飛越溫柔窩》;最後一部是《唐人街續集》。盡管作為一個演員他很成功,但是執導影片看來並不是他的強項。他還做過編劇工作,得到或分享了這方面的榮譽,其中包括低成本製作的《孤島雷鳴》('Thunder
Island',1963年)和《受驚女神》('Flight
to
Fury',1964年),以及《旋風騎士》('Ride
in
the
Whirlwind',1965年)。在60年代後期,他還創作了影片《旅行》('The
Trip',1967年)和《頭》('Head',1968年)。
尼克爾遜的私人生活也與他在影壇上創造的眾多人物一樣豐富多采。他與桑德拉-奈特(Sandra
Knight)、安吉莉卡-休斯頓(Anjelica
Huston)、麗貝卡-布魯薩德(Rebecca
Broussard)等多位女星有染,並養下了一個女兒洛蘭(Lorraine,出生於1990年)以及一個兒子雷蒙(Raymond,出生於1992年)。2001年,尼克爾遜終於與比自己小33歲的女演員麗貝卡-布魯薩德走進了教堂,譜寫了繼邁克爾-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之後的又一段好萊塢式的姻緣。(靜雨)
主要獲獎紀錄:
2003年因《關於施密特》獲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3年因《關於施密特》獲第6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2002年因《關於施密特》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98年因《盡善盡美》獲第70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
1998年因《盡善盡美》獲第55屆金球獎(喜劇/音樂類)最佳男演員
1997年因《盡善盡美》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94年獲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1993年因《好人寥寥》獲第6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2年因《好人寥寥》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8年因《離離原上草》獲第60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87年因《離離原上草》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7年因《離離原上草》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7年因《廣播新聞》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7年因《東鎮女巫》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第5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第43屆金球獎(喜劇/音樂類)最佳男演員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5年因《普里奇家族的榮譽》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84年因《母女情深》獲第5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1984年因《母女情深》獲第41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1984年因《母女情深》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赤色分子》獲第36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配角
1982年因《赤色分子》獲第54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81年因《赤色分子》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77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第30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1976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獲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
1976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第33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1976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飛越瘋人院》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32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28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唐人街》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第28屆英國學院獎最佳男演員
1975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4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第2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1974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第4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74年因《最後的細節》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4年因《唐人街》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71年因《五部輕松的戲劇》獲第43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70年因《逍遙騎士》獲第4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70年因《逍遙騎士》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69年因《逍遙騎士》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傑克·尼科爾森 獲得獎勵 2003年因《關於施密特》獲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3年因《關於施密特》獲第6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2002年因《關於施密特》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98年因《盡善盡美》獲第70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

1998年因《盡善盡美》獲第55屆金球獎(喜劇/音樂類)最佳男演員

1997年因《盡善盡美》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演員

1994年獲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1993年因《好人寥寥》獲第6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2年因《好人寥寥》獲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1988年因《離離原上草》

下載的google上很多, 你自己搜一下,肯定很多可以下啊

Ⅷ 有誰知道義大利歷史上或當今的著名足球明星以及他們的資料和圖片

1、梅阿查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後期,義大利迎來了該國足球史上的最高峰。他們分別在1934年和1938年連續奪得兩屆世界盃冠軍,成為歷史上第一支蟬聯世界盃的球隊。毫無疑問,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夢之隊」。在這支「夢之隊」當中有一顆耀眼的「夢幻」球星,他就是喬賽佩. 梅阿查。

梅阿查於1910年8月23日生於義大利米蘭。他從小酷愛足球,在和小夥伴們踢球的過程中練就了嫻熟的過人技巧和射門技術。他十七歲時就代表國際米蘭隊參加意甲聯賽並有出色的表現。此後他發明了「挑射」技術,這項射門技術盡管在當代有不少人可以完成,但是在那個時代只有梅阿查能夠熟練掌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比賽經驗的增加,梅阿查逐漸成長為一代足球巨星。

1934年,義大利在本土舉辦了第二屆世界盃足球賽。梅阿查作為核心球員參加了本屆杯賽。本屆杯賽採用淘汰賽制,因此各支球隊從一開始便面臨著你死我活的拼殺。

在第一場比賽中,義大利隊以7:1狂勝美國隊,梅阿查攻入一球。在四分之一決賽中,義大利隊對陣西班牙隊,雙方在120分鍾內戰成1:1平。由於當時還沒有出台點球決勝負的規則,他們不得不則日重賽。在重賽中,梅阿查力挽狂瀾打入決定勝負的一球使義大利隊進入半決賽。半決賽中他們遇到了由辛德勒領銜的奧地利隊。雙方展開了殊死的搏鬥,最終義大利隊以1:0險勝對手。梅阿查在本場比賽中雖未進球,但是卻表現十分出色,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1934年5月27日,世界盃決賽在羅馬上演了。義大利隊的對手是捷克斯洛伐克隊。雙方在本場比賽中爭奪的難解難分。第70分鍾,捷克隊比克攻入一球使他們1:0領先。現場的氣氛驟然緊張了起來。但是實力強大的義大利隊頂住了巨大的壓力,他們在第82分鍾由奧爾西攻入扳平的一球,雙方進入加時賽。第95分鍾,梅阿查助攻夏維奧打進制勝一球。義大利隊首次奪得了世界盃!梅阿查也在世界足壇聲名鵲起。

當時的米蘭《體育報》評價梅阿查是"義大利隊的靈魂,他頭腦冷靜,基本功扎實,動作簡練實用,爆發力強,腳法細膩,射門准確。他在場上像一隻狡猾的狐狸,有時他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等待時機,一旦得球後他能突然起動,像一匹賓士的駿馬,帶球沖入對方禁區射門"。他的起動速度之快令人難於置信,人們送了他"飛車"的雅號。

到了1938年,28歲的梅阿查作為核心球員再度出現在世界盃的賽場上。在梅阿查的帶領下他們一路過關斬將。在半決賽對陣擁有萊昂尼達斯的巴西隊中,梅阿查在第60分鍾打入制勝一球將義大利隊再度送入決賽。

1938年6月19日,義大利隊在決賽中對陣匈牙利隊。由於墨索里尼勒令波佐率領的義大利隊必須奪冠,否則將慘遭屠殺,這使得比賽的氣氛十分壓抑。但是本場比賽義大利隊在梅阿查的帶領下牢牢控制了場上的局面。他們最終以4:2擊敗對手再度獲得世界冠軍。梅阿查也成為當時國際足壇上最炙手可熱的球星。

正當他准備奪取個人第三次世界盃冠軍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戰爭打破了他的夢想,也打破了足球史上一人連奪三次世界盃的可能。

酒後的帽子戲法

我們在這里插一段關於梅阿查在國際米蘭隊效力時的一段趣事來襯托他的足球天賦。

球員時代的梅阿查便已經開始酗酒了,訓練、比賽之於他總是喝得酩酊大醉。這讓他的教練和球隊老闆很反感,但是由於他是球隊的台柱子又不能對他管得太嚴,以免他轉投其他球會。這樣就造就了下面這段傳奇的故事。

有一次,在一場意甲比賽的前一天晚上,梅阿查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家裡倒頭便睡。等他醒來時里比賽開始僅有5分鍾的時間了。他慌忙地從被窩里爬出來直接穿上球衣便向球場跑去。還好他家離聖西羅球場非常近,一轉眼他便走進了球員通道。而此時雙方球員已經准備入場了。氣急敗壞的老闆此時正在大罵梅阿查並揚言如果球隊失利要將其開除出球隊。當他看到梅阿查匆忙趕來時,又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

比賽開始後,剛剛從酒醉中醒來的梅阿查連中三元,上演了帽子戲法,國際米蘭隊也獲得了大勝。當他們回到更衣室時,球隊老闆的臉上笑開了花。一大堆稱頌贊揚的話語向梅阿查撲面而來。第二天,米蘭《體育報》也隊梅阿查的表現大家贊賞並且配了一副有趣的漫畫。漫畫中的梅阿查躺在枕頭上睡得很香甜,而他的一隻腳則將足球踢入了對方的大門。

米蘭市的英雄人物

在20年的足球生涯當中,梅阿查先後效力過國際米蘭隊、AC米蘭隊、尤文圖斯隊、瓦萊塞隊和亞特蘭大隊;踢過中鋒、前衛和後衛等位置,是一位十足的球場多面手。

梅阿查把自己最巔峰的狀態留給了國際米蘭隊。1930年,他率隊奪得意甲聯賽冠軍,並且以31粒進球獲得了最佳射手。此後他又率隊在1938和1940年兩次奪得聯賽冠軍他自己也分別在1936年和1938年兩度穿上金靴。

1940年,已經走下坡路梅阿查轉會到AC米蘭隊,雖然他在37場聯賽中僅攻入9個進球,但是依然受到米蘭球迷們的愛戴。

1947年,37歲的梅阿查正式宣布掛靴。為紀念他為義大利足球和米蘭市足球做出的歷史性貢獻,米蘭市政府將聖西羅體育場更名為梅阿查體育場。

1979年8月21日,喬塞佩·梅阿查病逝,享年69歲。他一生中共參加過363場甲級聯賽,進球216個,代表國家隊出場53次,進球33個。他是義大利足球史上一座永遠的豐碑
http://image2.sina.com.cn/2006/h/p/_small_min.jpg

2、迪諾·佐夫
1942年2月28日出生於義大利費留利地區的馬里亞諾鎮。佐夫最崇拜的守門員是蘇聯的雅辛,他收集了許多雅辛的照片和資料放在家裡,一有時間就琢磨雅辛的動作。模仿雅辛是他當時的主要愛好。

1956年,14歲的佐夫進了馬里亞諾少年足球隊。發現佐夫足球天賦的是一個叫杜德的足球專家,他把佐夫推薦給了頗有名氣的烏迪內隊。

1958年佐夫加入烏迪內隊,但到了1961年9月才作為該隊正選門將出現在義大利甲級聯賽賽場上,參加了該年度的甲級聯賽。佐夫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救球才華,門前的把守牢不可破,為本隊進入前八名立下了功勞。

1963年,佐夫加盟曼托瓦隊,技術日漸成熟。在這里他得到了更多的鍛煉機會,經驗更加豐富。在第一年的全國甲級聯賽中基本上代替了老守門員桑塔切爾的位置,頗受教練和隊友們的信任。1967年,佐夫轉入那不勒斯隊。1968年,26歲的佐夫入選義大利國家隊,並作為正選門將參加了1970、1974、1978、1982年4屆世界盃賽,獲得了好成績。1970年,佐夫第一次參加墨西哥舉行的第九屆世界盃賽。他以判斷准確、出擊及時而贏得了人們的肯定。義大利隊一路過關斬將,先後淘汰了烏拉圭、瑞典、以色列、墨西哥、西德等隊殺入決賽,與巴西隊爭奪冠軍。因為巴西隊過於強大,義大利隊以1∶4敗北,獲得了亞軍。這對第一次參加世界盃賽的佐夫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榮譽。

1972年佐夫轉入尤文圖斯隊,這是一個世界球星雲集的俱樂部,在該隊踢球本身就是一種榮譽。佐夫為該隊效力12年,戰績斐然。

1978年第十一屆世界盃賽時,義大利隊在著名教練貝阿爾佐特的帶領下,採取了不同於以往的打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小組賽中,義大利隊連勝3場,昂首挺胸進入了半決賽。此後連遭全攻全守的橙色大軍荷蘭隊和桑巴足球的發源地巴西隊的阻擊,沒能殺入決賽,只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績。不過,這次杯賽,人們對義大利足球有了重新的認識,他們的"鎖鏈式"防守似混凝土一般牢不可破。他們攻守兼備,但以守為主的打法引起了世界足壇的高度重視。在貝阿爾佐特的這一設計當中,佐夫是義大利的最後一道防線,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在他這里得到了集中體現。佐夫與全隊協調一致,一次次地瓦解了對方的犀利進攻。有人評價說,佐夫像一塊大理石雕琢成的門神。他的守門技術使對方無機可乘,使射手們顧慮重重。

1982年,40歲"高齡"的佐夫參加了在西班牙舉行的第十二屆世界盃。經過多年的培養,此事義大利已經擁有了多名世界一流的球星,像金童子羅西、孔蒂等都技術超群。善於謀劃的教練貝阿爾佐特製定了詳細的比賽計劃。他讓佐夫擔任場上隊長,以他的威望與技術帶領全隊團結一致,以牢固的防守為基礎,打快速反擊戰術。在第一階段的比賽中,義大利隊似乎在磨合,只以一個凈勝球的優勢進入復賽。但在淘汰賽中,義大利隊原形畢露,以前中後三條線協調一致的"鎖鏈式防守"牢牢套住了上屆冠軍阿根廷隊的進攻,以2∶1取勝。義大利隊乘勝追擊,以2∶1戰勝了巴西隊。最後與西德隊的決賽中,佐夫和隊友們忠實地執行教練的意圖,攻守並舉,進退有序,以3∶1的比分戰勝了西德隊,成為世界冠軍,捧得大力神杯。佐夫也成為捧得金杯年齡最大的運動員,完成了他足球生涯中最光輝的一章。佐夫因其出色表現全票當選為世界第一號"守門員",球迷們稱贊他為"攻不破的銅牆鐵壁"。

佐夫的守門技術簡潔實用。他頭腦冷靜,反應敏捷,站位好,隨機應變和爆發能力無可匹敵。

佐夫在義大利甲級隊服役的21年間,撲住了402個點球,平均每個賽季19個。創造了代表國家隊參賽115場的記錄。在1973~1974年6月間的一系列比賽中,佐夫保持了1145分鍾不失球的記錄,這個記錄至今無人打破。"零"成為這位守門奇才的代號。

佐夫作為一名守門員,保持了較長的運動青春。1983年6月2日,42歲的佐夫正式宣布退出足壇,消息傳出,在義大利引起強烈反應。

1984年5月國際足聯在慶祝足聯成立80周年大會上,授於他"國際足聯榮譽勛章",以表彰他"為世界足球技術做出的突出貢獻"。國際足聯在一份文件中說"沒有人能像他那樣可靠和值得信任"。
http://www.hoodong.com/uploads/31/11543611705812000000142476.jpg

3、保羅·羅西
1956年9月23日保羅·羅西出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普拉托,身高1.74米,體重66公斤。在上小學時,他就和當地的普拉特塞隊簽約。年輕氣盛的羅西很快在球隊里站穩了腳根,出色的表現使他得到了尤文圖斯隊的垂青,未滿20歲的羅西加盟了這支豪門球隊。但是,當時的球隊里有像貝特加這樣的巨星,羅西自然很難打上主力,因此他在75/76賽季被租借到了乙級的科莫隊。在這支小球會,羅西打上了主力,且開始在整個義大利小有名氣。年輕的羅西在76/77賽季表現更加出色,他加盟了乙級聯賽的另一支球隊維琴察。在該隊他一共踢進了21球,是球隊晉級的功臣。在77/78賽季,第一次參加甲級聯賽的羅西居然踢進了24個球,幫助球隊沖到了聯賽亞軍的高度,正是這樣的出色表現使他入選了參加78年阿根廷世界盃的義大利國家隊。
在78年的阿根廷世界盃上,義大利隊並不被看好,而且分組不利,和法國以及東道主阿根廷同一小組。果然,首場與普拉蒂尼領軍的法國隊交鋒時,開賽不到1分鍾就被拉科姆貝先進一球。這時,出人意料代替著名射手普里奇首發出場的羅西挺身而出了!29分鍾,隊友的射門打在他的大腿上,羅西身體一轉,球令人驚奇地彈進球網,1:1。最後在全隊的努力下,義大利隊以2:1取勝。賽後,意媒體給表現出色的羅西取了個「金童」的綽號,並且直到現在還被津津樂道。在那屆世界盃里,義大利隊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績,羅西射入三球。
回到國內的羅西在78/79賽季又被租借到當時的勁旅佩魯賈隊。在該隊,他的表現依然非常出色。正當羅西的事業逐步走向輝煌時,卻發生了震驚整個亞平寧半島的甲級球員舞弊案。羅西和他的隊友涉嫌操縱比賽和非法賭球被義大利足協禁賽三年(後經調查減為兩年,同時被禁賽的還有70年世界盃主力門將阿爾貝托西等人)。這意味著羅西將無法參加任何正式比賽。對於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羅西來說無疑是晴空霹靂!
羅西盡管被禁賽,但是依然經常出現在訓練場,以保持狀態。不覺兩年過去了,正值82年西班牙世界盃,主教練貝阿爾佐特作出了現在看來
無比英明的決定,讓羅西頂替生病的貝特加入選國家隊。當時這次人員變動曾引起了軒然大波。意媒體嘲笑主教練不該將兩年未出賽任何重大賽事的羅西招入國家隊,還舍棄了聯賽的最佳射手普魯佐。對此,煙斗教練貝阿爾佐特回應說:「我清楚如果我不把羅西帶到西班牙的話,義大利隊將失去一名禁區內的機會主義者。在那個區域內,羅西的表現相當出色,他的反應非常敏捷,常常利用假動作輕松地戲弄那些防守他的後衛。」
義大利隊在世界盃初期表現非常糟糕。三戰三平,羅西如同夢游,顆粒無收。幸災樂禍的媒體立即鋪天蓋地地攻擊主教練和羅西本人。但是貝帥對此不所動,並且還封鎖了對媒體的新聞發布。主帥的一片良苦用心在與巴西隊的比賽里得到了回報,奇跡般的羅西在這長富有傳奇性的比賽里,一人連進三球,成為獲勝的最大功臣。最終,義大利隊一鼓作氣拿下了已經闊別多年的大力神杯!羅西也成為一代綠茵傳奇人物,並入選了義大利百年最佳陣容!

以下是羅西的簡要資料:
俱樂部:
1975 - 1976 科莫(Como)
1976 - 1977 維琴察(Vicenza)
1978 - 1981 佩魯賈(Perugia)
1981 - 1985 尤文圖斯(Juventus
1985 - 1986 AC米蘭(AC Milan)
1986 - 1987 維羅納(Verona)

俱樂部榮譽:
1982 意甲聯賽冠軍(尤文圖斯)
1983 義大利杯
1984 優勝者杯冠軍(尤文圖斯)
1985 歐洲超級杯冠軍
1985 歐洲冠軍杯冠軍(尤文圖斯)

國際榮譽:
1978 FIFA阿根廷世界盃:季軍(三粒進球)
1982 FIFA 西班牙世界盃:冠軍(六粒進球)
1986 FIFA 墨西哥FIFA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

個人榮譽:
215場意甲聯賽,82粒進球
48場國際比賽,20粒進球
1982年歐洲足球先生
http://www.quanye.cn/ylxx/UploadFiles_3866/200605/20060516095349496.jpg

4、弗蘭科·巴雷西
忠心耿耿效力於ac米蘭隊20年的巴雷西,出生於1960年5月8日,場上位置是清道夫。

巴雷西的職業生涯在1978年4月23日正式開始的,首次代表ac米蘭參加同維羅納隊的比賽,當時ac米蘭以2比1取得了勝利。從此後成為了ac米蘭與義大利國家隊後防線上的中流砥柱。22歲時,被任命為ac米蘭隊的隊長。

與貝肯鮑爾、塞里亞一樣,巴雷西被認為是現代足球歷史上最偉大的清道夫。巴雷西不僅是防守的中堅,還經常的參與進攻。總共代表ac米蘭隊參加了716場國際比賽,其中470場甲級比賽、61場乙級比賽、97場義大利杯賽、50場義大利錦標賽、19場歐洲聯盟杯賽、6場歐洲超級杯賽、4場豐田杯賽、3場米特羅帕杯賽、5場義大利超級杯賽,還有1場歐洲聯盟杯的附加賽。代表國家隊參加了81場比賽,其中31場比賽中出任隊長。於1997年的秋天光榮退役!巴雷西使用的6號球衣被永遠的保留了下來,從此ac米蘭中沒有6號。
從1978年第一次參加意甲聯賽到1997年正式退役,巴雷西在AC米蘭隊留下了一段廣為流傳的忠誠佳話。至今球迷們回憶起米蘭王朝的輝煌,第一個想到的依然是他們的老隊長巴雷西。巴雷西從小便顯示出了過人的足球天賦,他在米蘭的青訓營成長起來,很小時就培養出了對紅黑軍團的忠貞感情,日後即使是米蘭降級,他仍然不離不棄,與球隊同甘苦共患難。

巴雷西在場上活動范圍很大,視野開闊,憑借無與倫比的意識他總能恰到好處地跑位,冷靜的頭腦讓他可以妥善處理好危險球。同時,巴雷西還有一腳精確的長傳,往往能成為球隊進攻的發起者。巴雷西是AC米蘭隊和義大利隊混凝土防守的核心人物,也是球隊的隊長,在球場上他能給隊友們帶來安全感,在更衣室里也可以營造和諧團結的氣氛,出眾的領導才能和忠厚正直的品格,讓他在贏得無數榮譽的同時也贏得了所有人的心。
很多人應該和我一樣,主動並且有意識的接觸足球是從米蘭開始的.八十至九十年代米蘭的輝煌給我年少心中的震撼難以用言語描述,從那時起米蘭就成為我內心深處永遠的眷戀.以至於現在每次見到了老米蘭那熟悉的紅黑劍條衫和白色短褲,心裡就是一陣顫栗激動.
對於我來說,米蘭的旗手永遠都只有一個:弗蘭科.巴雷西,他就是米蘭的象徵.我一直在尋找巴雷西的錄像想重溫那優雅的封堵和鏟搶,無奈市面上琳琅滿目的足球vcd大多冠以"射門","進球"這樣的字詞,尋它千網路也難覓防守的集錦.雖然防守也是一種藝術,一種美,但是人們總在關注攻擊球員的表現的同時卻忽略防守隊員的精彩.
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沒有布蘭克,海皮亞那樣高大,也不如斯塔姆,諾沃特尼,薩姆埃爾那樣強壯,更缺少卡洛斯,馬爾蒂尼的速度,是什麼讓他能夠用1米76的身高,70公斤的體重支撐起義大利和米蘭的後防?能使他近20年躋身於世界頂尖後衛的行列,成為清道夫的樣本和足球防守藝術的代名詞?技術,意識和經驗是最主要的原因,但同樣不能忽略的是他對 米蘭的熱愛和鋼鐵一樣的神經.一個人能夠成功,必然有他成功的道理.
"Tough and rough"是網路上英語文章中經常修飾巴雷西的詞,tough是幾乎所有人對 他的形容,rough只是對他有非議人的看法,尤其他的對手的支持者.了解一個人,除了他的朋友還應該有對手,可以說,這兩個詞的混合使用能夠從 種程度上面體現了巴雷西的特點我一直認為:無論是任何領域,真正的大師必然是極具性格的人.只有把卓越的天才和強烈的個性完美的結合起來才會有自己的風格,位於世界之巔.溫吞水的性格即使技術再好也只是送水一兵,不能擔當起球隊領袖的重任,更不會成為巨星.真正的巨星是那種人藝合一的人,讓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領略了他的人格魅力.
米蘭王朝的隊員中個性最強烈的有兩個人:巴雷西和古利特.沉穩,堅定和頑強,是巴雷西給人的第一印象,他總是那麼嚴肅,冷峻,甚至有點冷酷.這同當時前場奔放洋溢甚至是肆虐宣洩激情的古利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在前場一個在後場,一個是火一個是冰.兩個都是真正的男人,只是表達流露的方式有所不同.古利特的代表鏡頭是舉起88年歐洲杯之後的那一下甩頭發,充滿了野性,雄性和自信,巴雷西的經典則是每次成功退防時臉上的堅毅和沉穩.古利特的成功在於釋放自己的天才,巴雷西則是扼殺對手的天才.凡事有果必有因,發生在巴雷西身上的種種故事都緣於他強烈的個性,應了那句話:有什麼樣的個性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仔細看看巴雷西震撼的一生,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可以擊敗他,但卻不能征服他,擊垮他的硬漢.這個在冷峻外表下有著強烈感情的的巨人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妥協讓步,唯一使他低頭的是對米蘭和足球的熱愛.不幸的是,命運女神似乎不喜歡這個同自己一樣強悍的人,始終在捉弄著他,巴雷西就像普羅米修斯那樣不停的與命運做斗爭,無論什麼樣的艱難險阻他都毫不畏懼,風雨過後依然昂首挺立!這才是真正的硬漢!基恩那種球風兇殘的所謂硬漢其實對不起這兩個字.
巴雷西的出生地是布雷西亞的Travagliato,記得一篇英文文章中寫到:"在義大利語中,Travagliato是麻煩的意思,這暗示著巴雷西命運里所蘊含著的那些滄桑!"當巴雷西只有13歲的時候,母親就離開了他,父親於四年之後也去世了.他和哥哥是由姐姐撫養長大的.無疑那是一段艱難的歲月,巴雷西必須早些面對生活獨立自主,也就從小養成踏實,嚴謹,頑強的作風.
關於巴雷西有很多傳奇,包括加入米蘭的過程.他在14歲的時候試訓亞特蘭大和國際米蘭,對於他的天才人們沒有懷疑,但卻因為過於瘦小而拒絕了他,相反他的哥哥朱賽佩.巴雷西被米蘭拒絕卻順利加入了國際米蘭.弗拉門戈俱樂部可以給zico這樣瘦小的中前場球員增加營養.但是對於中後衛就很少有俱樂部敢於冒險,所以就連米蘭也拒絕了他兩次.所幸第三次在AC米蘭的大本營,當所有AC的資深球星教練到場評判的時候,巴雷西獲得了極大的贊譽,就這樣避免了明珠的流失.這些試訓失敗的經歷使巴雷西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他在20年的球員生涯中每一次訓練都十分刻苦,每一場比賽都全力以赴,始終保持著追求
勝利的激情,甚至是不惜代價的狂熱.巴雷西固然是天才,但天才不一定能和巨星劃上等號.足球史上才華橫溢的球員有很多,最後是否能夠成功則完全在於個人的氣質,性格和後期的磨練.這和功夫在詩外是一個道理:每一個文人都會堆砌華麗的文字顯露文采,真正成為千古傳誦名句則在於詩詞中含有的底蘊.比如原山東泰山的那個蘭普蒂,他連續兩屆世青賽上的表現讓人們歡呼發現了貝利和馬拉多納之後第三個天才,現在卻淪落到中國甲A里廝混.
如果說馬特烏斯那樣令人厭煩的瑣碎是偉大隊長的一個異類,緘默的巴雷西則是另一個極端.他少言寡語出奇的原因要部分歸結於年少時的艱辛經歷.采訪巴雷西對於任何一個記者都是痛苦和折磨:巴雷西很少發言,即使說了也是隊友踢得比較好,感謝球迷之類,記者甚至只能從他的面部表情來推斷他的內心,巴雷西是一個行動者,他認為自己在場上所作的一切就已經做出最好的說明,不需要再用言語來解釋.同樣也很難在雜志或者網路上找到巴雷西很多軼事,米蘭城不僅是藝術和時裝之都,媒體娛樂業的狗仔隊的職業素養也是世界頂尖,比起英國小報的記者並不遜色很多.米蘭很多球員都生活在新聞的漩渦裡面.但是天生
內斂的巴雷西絕對不會成為花邊的主角,這和充斥於所有媒介的貝克漢姆是兩個極端.固然那個年代網路咨詢不甚發達,但即使在當時,巴雷西的新聞與別人相比也十分少.小馬爾蒂尼回憶,有一年巴雷西在場外只和他說過三句話.我懷疑這報道的真實性,因為是刊登在體壇周報,現在體壇周報的名聲臭得很,錯誤也是百出.場上的巴雷西是叱吒風雲的英雄,場下的他則質朴敦厚,淡薄名利,只聽過別人替巴雷西抱怨歐洲足球先生為什麼不頒發給他,從沒聽他自己說過.我們的凱撒貝肯鮑爾倒是在職業生涯中親口抱怨過多次.二十年的生活訓練中,巴雷西一直嚴格自律,以身作則來告訴隊友什麼是職業運動員應該具有的行為,成為球員的典範.姜育恆《再回首》中的那兩句是巴雷西真實的寫照:"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或者面對什麼樣的成功與輝煌,巴雷西就是那樣平淡從容,依然故我.但正是這個沉默踏實的人始終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用脊樑撐起了米蘭的天空.如今那些年輕偶像的所謂"現代"不過是過渡,短暫和偶然,從巴雷西的身上,你則可以感受並且提取出一種刻骨銘心的永恆和不變,如同大地般廣褒,深遠與無垠.
巴雷西18歲開始職業球員生涯,第一年就獲得了聯賽冠軍,可以說是年少有為.當時年輕的巴雷西就體現出領袖氣質和強烈性格.那些30歲左右的對手以為這個捲毛小孩子學徒可以輕易突破,巴雷西則回敬以一次次兇狠有效的鏟搶,結果沒有人敢輕視他.人們認為米蘭繼里維拉之後找到了自己的金童,義大利也找到了希雷阿的接班人.之後幾年的磨礪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是難於承擔之重,然而頑強的巴雷西並沒有被壓垮,米蘭在他的帶領下也度過了那段坎坷時光.首先是80-81賽季米蘭因為涉及假球降入意乙,努力升上了甲級,卻在第二年又降入了乙級.那是怎的悲情年代啊!里維拉退役使得米蘭失去了依賴多年的支柱和靈魂,當打球星科洛瓦蒂去了國際米蘭,教練退休,老闆攜球隊財產出逃南非,新老闆也沒有能力.米蘭從1980到86年一直被排斥出奪冠集團,淪落為一個中游球隊.連AC球迷都絕望了,所以當科洛瓦蒂被國際米蘭挖走的時候球迷並沒有責怪他.這期間很多球隊向巴雷西伸出了橄欖枝,其中包括一直覬覦巴雷西的國際米蘭.大巴雷西也在勸說自己的弟弟加盟.可是米蘭是巴雷西的家,是巴雷西的母親,巴雷西執著地表示:"我是AC米蘭的隊員,我決心留下來".患難時方見真情!世界上有幾個球星能夠6年一直堅守陣地,在漫漫黑夜裡等待一個不知道何時會降臨的黎明?迪利維奧留在佛羅倫薩固然令人尊敬,但他做出這個決定的部分原因是其已經步入職業生涯後期,沒有再發展的空間.而剛剛起步的巴雷西卻有著及其光明的前途,去了當時運作良好的國際米蘭可以讓他一帆風順,平步青雲;長期留在風雨飄搖的米蘭不但經濟上受損,而且可能給他的職業生涯蒙上陰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者追求,巴雷西的心中堅持執著的是那些很真的叫做情義的東西,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知恩圖報的巴雷西也不是用自己的前途做賭注,對米蘭的熱愛使他在和AC簽約的那天就決定為AC效力終身,他的前途完全獻給了米蘭.這期間,21歲的時候一場怪病還讓巴雷西坐上了輪椅,人們斷言他不會繼續運動生涯,甚至懷疑他得了癌症,三個月後,堅強的巴雷西依然挺立在球場上.
乙級聯賽沉浮的幾年並沒有掩蓋巴雷西的才華,煙斗教練貝阿爾佐特選他進入82年世界盃代表隊,作為防守中場和清道夫的雙重替補,因為那時候,清道夫是同樣偉大優雅的希雷阿.不過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了巴雷西的多才多藝.在二選一之間,貝阿爾佐特當然更信任希雷阿,畢竟將帥一起參加了78年世界盃,相互之間十分熟悉;尤文的三人組合希雷阿,詹蒂萊,卡布里尼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希雷阿的經驗也不是年少的巴雷西能比肩.很不幸,當時巴雷西還有傷在身,所以當科洛瓦蒂負傷下場時,替補上場並把握住機會贏得舉世好評的不是原定的巴雷西,而是貝爾戈米.整個世界盃巴雷西沒有上場一分鍾.
這屆世界盃上義大利隊的後防線是足球史上最強大的後防線:1號佐夫,4個主力是4號卡布里尼,5號科洛瓦蒂,6號詹蒂萊,7號希雷阿,13號中場奧利亞尼經常出現在右後衛的位置上.三個替補是2號巴雷西,3號貝爾戈米,8號維爾喬沃德,幾乎每一個人都是防守的大師.這是唯一一條能夠超出AC米蘭巔峰年代巴雷西,塔索蒂,馬爾蒂尼,科斯塔庫塔四人防線的組合.
世界盃後,貝阿爾佐特開始試驗把巴雷西和希雷阿一起放到後衛線上,然而兩個同樣出色,風格類似的清道夫不一定能夠成為出色的搭檔.於是這個實驗以失敗告終.又一次,貝阿爾佐特選擇了世界盃冠軍希雷阿,其間還試驗了羅馬的Righetti,事實上義大利隊錯過了一個換血的極佳機會,抱殘守缺導致了86年的慘敗.克

閱讀全文

與普里奇是哪部電影中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鄧超演警察是什麼電影 瀏覽:617
野獸愛上了美女電影 瀏覽:600
配音電影6三個人英語 瀏覽:985
恐怖食人電影一家人都吃人 瀏覽:707
鑽進大象B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111
車銀優新電影 瀏覽:488
在線看埃及倫理電影 瀏覽:434
最新網路小說電影有哪些 瀏覽:242
入侵阿富汗電影完整版字幕 瀏覽:549
新母親韓國電影 瀏覽:629
請輸入搜索內容倫理電影 瀏覽:226
糖果電影免費中文版 瀏覽:270
袋鼠恐怖電影 瀏覽:31
電影名字有島的 瀏覽:395
女主手是骷髏的電影 瀏覽:180
如何用itunes給ipad傳電影 瀏覽:399
韓國倫理電影新的姐姐 瀏覽:509
電影裡面狗狗名字大全 瀏覽:472
范軍葉孤城是什麼電影 瀏覽:25
黑客看電影怎麼免會員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