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在影視作品中照明,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照明,是怎樣體現畫面的空間縱深感,物體的立體感和物體表面質感
影視照明在影視作品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不同的燈光 都將會大大改變影視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涵義不管是明暗 還是位置 強弱 色調 甚至是速度都能表現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影視拍攝如虎添翼,大量高科技手段的應用,輕而易舉地實現了過去很難想像的影像畫面,特別是電影膠片技術特性的提高以及電視攝像機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影視創作的空間更大,尤其是對照明光線技巧的施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和餘地。因為光線是攝影造型的主要元素。
具體而言,膠片性能的提高、數字和高清攝像機的出現以及先進燈光器材的普遍使用,使照明工作能輕而易舉地滿足拍攝的要求(滿足曝光)。那麼,這時的照明師該怎樣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手段達到影視作品更高的藝術追求和境界呢?本文就此略談一點個人見解。
一、端正態度,全面思維
電影電視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涵蓋了文學、戲劇、音樂、美術、化妝、服裝、道具、攝影及照明等門類,而且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一部影視作品的誕生是各個專業部門緊密合作的結果,是各個部門藝術創作的集合。照明,作為這一綜合藝術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他在人物性格的塑造、環境氣氛的營造,畫面質量的提高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當代電影追求藝術效果的重要技術指標。這就要求照明師必須端正態度,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之所在,要通盤考慮,全面思維。因此在熟讀劇本、了解劇情方面要下大工夫,要花大氣力,同時要與導演,攝影和美術師進行充分的溝通,在拍攝前達成共識,並制定詳盡的照明工作計劃,准確地做好照明燈光器材的預算,完成好整部作品的燈光設計,精心地作好各種燈光器材、用材的准備,同時要與各部門、各工種之間密切配合,以保證照明工作在拍攝過程中安全,有序,有效地進行。
二、技術過硬,營造氣氛
熟練地掌握照明技術是照明師的基本要求;創造性地運用照明技巧,靈活巧妙地運用,控制光線,是照明師水平高低的真正體現,是照明師的核心本質。完成影視作品所要傳達的內容含義,並能因此打動人,感染人,教育人是照明師「運用」技術及藝術的特殊使命,因此照明師必須全面地掌握過硬的照明技術。這就要求照明師不斷地提高業務水平,掌握各種與照明技術相關的知識,並能熟練地加以運用。
眾所周知,「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光的世界將是黑暗的。光,為人們提供了了解物體表面與結構、外部形態,距離與色彩的條件,還使我們分清了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系。影視作品的創作當然也離不開光,影視拍攝就是將光線照射某一物體,使這個物體產生明暗關系,並將其記錄在電影膠片和電視磁帶上,在二維的平面畫面中創作出視覺三維的立體空間活動影像。這種在光與影的作用下出現的影像,影調的變化過程,就形成了攝影藝術產生的基礎。而影像、影調的不同變化,則表現出各自不同的效果,這個不同的效果,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看待事物的情緒與感覺。這就是藝術氣氛創造的基本依據。合理地運用光線的強弱、明暗、色彩等這些感染元素,就可以塑造出各種不同影像的藝術氣氛,從而傳達出作品所要表現的某種含義。
光,既能營造「燈火輝煌」的富麗景象,雲霧繚繞的「仙山境界」,也能布置成「陰森恐怖」的黑暗地獄;既能顯現溫馨的晨光、亦能表現寒冷的夜晚。通過光線對人物、事件、景物的藝術處理,或塑造,或歌頌,或暴露,或隱喻乃至批判。都會令表現物個性、層次更加分明,立體。當然有時某種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的畫面,也都是用光線有意刻畫描寫的。所以光線是攝影藝術創作中的「靈魂」,是營造氣氛的法寶。
光線的本質來源,來源於發光體,發光體投射到物體表面所形成的特殊狀態,作用於我的視覺後所帶給我們的各種聯想,是我們產生各種情緒變化的「罪魁禍首」。光線的運用來源於我們對大自然及對社會的細微觀察,獲取和利用。比如,自然界中時間、季節和氣候的變化會展現出千姿百態的景緻。照明師通過各種藝術手段對光線加以模擬和創造,亦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創造出一年四季的千姿百態的不同光效來,這里沒有一貫的公式可以參照,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可以界定,一定要從生活中仔細觀察,精心積累、認真總結並加以有效地提煉運用。這就是藝術作品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真諦。
三、合理運用,大膽創新
「合理運用,大膽創新」是照明師實現藝術創作的有效保證。「合理運用」是指在光線,色調,環境氣氛的運用上要符合實際,恰到好處,讓人看不出人為雕琢的痕跡來;「大膽創新」是指在強調氣氛的同時不受以往條框的束縛敢於打破常規,當然前提是要符合整個劇情的需要,如我在影片《紅櫻桃》中就應用了各種不同的光線效果,製造出了既符合時代背景又與人物內心活動相吻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來。
比如,在影片即將結束的一場戲里,蘇聯紅軍救出了女主人公楚楚。畫面表現的是:遠景------大廳、牆面、幾面俄式大窗。畫面楚楚坐在窗前,燈光設計中用了大型柔光屏,並提高了燈光的強度,光比很大。並將燈光位置適當降低,這樣相對柔和的陽光從窗外射進室內,在左側牆面折射出一道較低的投影,使楚楚的位置形成側逆光。室內大面積的暗光,與室外明媚的陽光形成十分強烈的對比。畫面傳達的信息是:陽光光線的低投射反映出的季節是冬季,而陽光的光線又告訴我們那是冬季里的一個晴天的早上。它預示著寒冬即將過去,戰爭即將結束,人們渴望的和平生活馬上就要到來了。此時濃重的影調氣氛給我們提供了太多太豐富的想像空間。照明,通過對光線的藝術處理發揮了任何別的藝術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到了預期的藝術效果。
例二:以往由於膠片及攝像機的技術原因(感光低,滿足曝光等),和我們認識的局限,在光線影調的處理上經常是--------光效單調,人物亮,景物也亮,人物暗,景物也暗,只能表現出景物的基本特徵和顏色本身,致使畫面平淡、缺乏真實與生動感。現在由於膠片及攝像機性能的提高,我們認識的進步,使製作技術愈加成熟,對光線的處理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和進步,在對人物與景物之間的亮度處理上亦有所區別。比如,在光線的運用中加一些亮或暗的點綴,會使整個畫面活起來,增強深度感,主體得到突出。這樣就打破了以往的影視畫面「亮而平」的老面孔。進一步講就是能亮的部分一定要亮起來,該暗的地方一定要暗下去。具體操作中,應在高性能攝像機及膠片的技術特性能保證「影調,層次」的情況下,根據劇情的需要大膽地拉大反差, 將明暗反差利用到技術上的最大值,製造出較大的光比,使人物的光線處理超出常規的定式,達到理想的視覺效果。電視劇《走向共和》的用光方法就採取了景物及人物的較大反差,製造出強質感的影調和凝重的氣氛,對於劇情的發展起了很好的烘托效果,對於反映沉重歷史題材的作品是很成功的嘗試。
長期的照明工作實踐使我體會到,光,是一種無從捉摸,也是不好把握的東西,如果照明師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良好的業務素質,尤其那種很到位的現場感覺,就不會採取合情理又有新意的光線處理方法。這就要求照明師不斷學習新知識、善於總結實踐經驗,積極接受國內外同行的先進技術和方法,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層面,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觀察生活、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四、大景取勢,小景取質
很多年來拍攝的宮庭場景,大多是在棚內搭建的。偌大的空間與實際的建築大小不相上下。早期的用光方法是用很多燈把景物全部打亮,雖看上去一清二楚,但卻缺少了真實宮殿應有的威嚴,氣勢和真實感,人工布置的痕跡顯而易見。現在由於燈光附件的引進和各種柔光材料的應用,使傳統的照明方法有了新的生命力。例如,用不同質地、反差、薄厚的柔光屏把光線加柔後,會把宮殿里不同角度的光線,不同質地的物體處理得柔和有致,不留任何死角,既可以達到一種近似年畫的表現效果,(顏色鮮艷而奪目)。有許多題材的片子適合這種年畫影調氣氛的處理。
近年來,我參與拍攝的電視片《走向共和》、《依天欽差》、《大清御使》則採用的是令一種的光線處理方法。我們根據作品所反映的時代背景特徵、人物特性,用主光模擬宮殿的真實光效,製造濃重的影調和較大的反差,光線從宮殿門窗外投射進宮殿內,這樣在燈具前加柔光片 (ARRL3032 3034),使光線均勻地散開卻不失柔和,用遮擋的方法擋掉上部的光線,製造出較明顯的門窗進光光效。光線和亮度從門窗向里延伸,縱深到帝王的龍椅及龍椅後的背景。由於門窗光線自然遮擋和人工遮擋的結合,使背景有了不同的亮度變化。完全模擬了自然光效,光線從門窗外依次循序漸進由最亮到漸暗,突出了宮殿的真實氛圍, 再在宮殿內設置少量的燈具和附件控制副光亮度,使反差比例符合劇情及人物的客觀需要,這樣就塑造出了凝重而逼真的影調來了。又由於室內燈光器材量少,騰出了更大的空間留給演員表演和導演的調度。
全景的光效更多應是完全模擬自然光線(陽光,陰雨等),這樣光效氣氛更加真實可信。這也是我近年所總結出的一條「基本定律」。從拍攝的角度看去,你會有種置身於宮殿內的感覺。這種光線的處理方法得到了專家的肯定。至於近景的拍攝,則要認真、講究,因為近景看得更加清楚,逼真。「講究」是指對畫面的層次,質感和韻味的追求。根據演員的不同情況對光線進行認真細致地修飾,使人物造型更加生動與豐滿,並准確傳達導演意圖。
總結多年來與諸位攝影師合作拍攝的成功經驗,對於光線的處理一定要: 全景取其勢,近景取其質。創造劇情需要的氣氛,實現影視照明在創作中所具有的繪畫功能和創造幻覺環境的特性。提升照明工作的重要性。
五、挑戰傳統,為我所用
光線的角度、方位、高低的不同運用,對環境氣氛及人物造型有著直接的影響。光位的高低在畫面里可以直接反映出時間及空間;光位低投影長,一般時間是早上或傍晚;或是冬季,光位低影子長,影子在地上,牆上的投影長短能直接表現出空間的大小。同樣作用在人物造型上即可起到美化作用,也可呈現醜化效果。如何處理好光效和人物造型的關系,主要看劇情對人物的要求。
在影片《橫空出事》中,我大多採用較高的光位,高光位有種自然、真實、硬朗的效果。在全景拍攝時有時用頂光,反映高原艱苦的自然工作條件。「兩彈一星」的功臣們在艱苦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他們是中國的驕傲,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我們在給予人物的光線時採用了捎高一些的側光的光位,處理上採取了較大反差,使人物造型生動而威嚴。極其符合時代特徵、人物身份和劇情對照明的要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和先進照明器材的廣泛應用,照明工作的重點則放在了創造上,創造就是要標新立異,打破常規,方法除了全新的創造外,就是對以往的手法加以改革,調整,加以反向利用 。例如:以往我們不常使用的低角度照明光位也開始被合理使用了。它對消除人物面部陰影即可起到很好的效果。我在影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採用了大量的較低光位來處理不同的人物與不同的情節。這部片子反映的是家庭暴力題材,男主人公理應受到社會的譴責。人物的光線處理採用較低的光位和較柔和的光線,並加入一定的反差,人物的光線塑造是一種面目猙獰的感覺。但又不能等同於傳統的光線方法對反面人物腳光的處理,要把握好光線的「度」。而同樣的低角度光位用於女主人公的光線處理時,再加以一定的技術方法,又可以達到相反的造型效果了。比如,採用柔光照明消除人物臉上陰影及眼帶影,可使人物的皮膚更加細膩,再配合其他光位的光線,使人物的造型更加生動,從而激發觀眾對漂亮的弱女子受到家庭暴力摧殘的憐惜和憤恨的情緒。目前的廣告拍攝大量採用了這種方法,以柔和的光線消除了人物面部的瑕疵,給人以細膩美麗的視覺感受。因此有條件地挑戰傳統,改之為我所用是創新的另一種方法。
六、謙虛謹慎,博採眾長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使我們影視工作者有了更多的機會參與影視作品的拍攝,也有幸及時地接觸到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技術。本人通過多年來與國內著名攝影師的合作以及長期以來與國內外同行間的交流,不僅學到了許多新的創作方法,也學到了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做人品質。例如:同張黎拍攝影片《紅櫻桃》、《紅色戀人》,體會了創作之大氣;同遲小寧拍攝影片《葵花劫》,感受了創作之嚴謹;同甘露拍攝影片《我的兄弟姐妹》,感染了創作之朝氣,豐富了我照明工作方面的多種實踐積累。俄羅斯燈光師斯達斯(《這里黎明靜悄悄》的照明師)對工作的一絲不苟和認真負責(在《紅櫻桃》影片中協助我工作)更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國內著名攝影師呂樂、張會軍等的博學和謙遜,給予了我藝術修養和業務素質潛移默化的影響。
多年來,筆者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地感受和思考,參與創作的影視作品基本上得到了同行們的肯定和好評。除此之外,我還不失時機地參加了專業院校的部分進修,注意理論水平的增強與提高。總之,在當今影視飛速發展變化的今天,充分運用現有技術進步的成果,運用思維和想像力進行創新是照明人員的首要課題,科技的進步對燈的用量可能會減少,但對照明師的藝術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因為視覺畫面是由光線繪畫來完成的。
影視照明角度與人物造型關系
在影視作品攝制中,照明光線投射到被攝人物身上,與攝影機鏡頭的光軸形成一個夾角,我們把它稱作為照明角度。不論是水平方向的照明角度,還是垂直高度的照明角度,均對被攝人物的畫面造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本文論述了照明角度的確定,水平方向照明角度和垂直高度照明角度的各個光位的造型效果,以及照明角度對人物造型處理的影響。
人物是影視作品中故事發生、發展的靈魂,畫面里呈現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是吸引觀眾視覺注意力和引發觀眾情感的關鍵。
人物造型在影視畫面中那些魔術般的、千變萬化的形象,如少女的純潔、小伙的瀟灑、老人的蒼桑、孩童的天真、壞人的醜陋、敵人的凶惡等等,畫面中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完全歸功於光的造型作用。
光,彷彿是神話中的人物「馬良」手中的畫筆,他賦予畫面里的人物不同的形象造型和性情各異的鮮活性格。畫面中截然不同的人物造型,自然在照明用光上不能千篇一律,在塑造畫面人物造型的照明用光中,照明角度的變化對畫面上的人物造型具有決定性影響。
一. 照明角度的界定
影視作品攝制時離不開照明燈具,任何一盞照明燈具都是點光源,它在拍攝現場相對被照明的人物具有一個三維空間位置,這個空間位置我們把它稱為照明角度,照明角度包含有水平照明方向、垂直照明高度和照明距離。照明距離僅對照明光線強度有所影響,對人物光影造型的塑造影響不大,故不作論述。
1.水平方向照明角度
圖1以極坐標來表明水平光線和垂直光線的照明角度。圖1中A圖,為水平面(即橫面)照明角度的設定圖,光位12設置的攝影機對著人物,這一光位的光線與鏡頭光軸重合,其照明角度為零度,成為標準的正面光(即順光),然後每隔30°角設置一個光位。光位l的光線照明角度為30°,光位2為60°,光位3為90°,光位4為l20°,光位5為150°,光位6為180°。同樣,在攝影機左側的180°內,設置的光位11、光位10、光位9……,都與右側光位是對等的照明角度。
例如,光位1和光位2,其光線的方向都稱為側順光,但是標準的側順光(即塑型光)的照明角度為45°左右。這一照明角度,正是我們通常說的「光從45°角而來」的原因。
2.垂直高度照明角度
圖1中B圖,為垂直面照明角度設定圖,光線在攝影機鏡頭光軸上方或下方,與鏡頭光軸形成一個垂直面的夾角。其角度的大小仍然以極坐標的刻度為例,以鏡頭光軸為基準,每隔30°角設置一個光位。如光位1為垂直面30°角,光位2為垂直面60°角,光位3為垂直面90°,其餘的光位角度數依此類推,直到180°為止。鏡頭光軸上方五個光位(即1、2、3、4、5光位)形成頂光。鏡頭光軸下方的光位角度,與上方的垂直面光位角度相對應,直到180°為止,在鏡頭光軸下方的五個光位(即7、8、9、10、11光位)形成腳光。
我們這樣細致地劃分照明角度的原因是為什麼?因為,在拍攝現場光線照明人物時,其畫面中的人物造型塑造的優劣程度,與光線的投射角有極大的關系,為了找到合適的照明角度值,就必須有一個科學的計量標准,這種劃分的方法也就成了核對照明角度的依據。如果把這一技術方法靈活地用在照明布光中,雖然不需要用角度尺去測量光線投射角度,但照明角度的概念會指導我們去調度光位角度和使用照明光線,以及運用每個照明角度的造型特點去有效地塑造人物造型。
從上述照明角度的劃分中可以看出,水平面角度的形成,主要依靠光線的投射方向,而垂直面角度的確定,卻依靠光線的不同高度來形成。由此可知,每一光位的照明角度包含著兩個坐標:即光線的水平方向和光線的垂直高度。
二. 水平方向照明角度與人物造型效果
水平照明角度即光線照射到被攝體的光線方向,這是以攝影機鏡頭光軸對著被攝體而言。假如,攝影機正好對著人物的正面,其水平光線方向是按鏡頭光軸為基準來劃分的,光線則將圍繞人物產生不同角度的照明光位與人物造型光效。
圖1中A圖,光線圍繞著被攝體做0°至的360°照射,可劃分出十二個照明光位,表明水平光線方向所產生的光線效果。下面就這些光位的造型作用,敘述如下:
1.光位12(0°角)稱為順光光位,在這個照明角度照明,被攝人物受到均勻的正面光線的照明,使對象表面結構和質感趨於柔和,被攝人物的影子直接投向身後而被遮擋。如果採用軟光作正面光照明人物面部,可以掩飾皮膚的皺紋和鬆弛感,隱沒那些凸凹不平的質感,使人物顯得年輕。這種光線能較好地反映被攝體的固有顏色,起到平塗的色彩效果。順光光位照射的人物,輪廓是灰暗的而表達不清晰。因此,對於畫面中縱深透視和空間立體感的處理,它遠不如其它光線,在光線處理上,常將低亮度的順光用作人物的輔助光,能起到良好的輔助造型效果。
2.光位1和光位2(30°角和60°角)稱為側順光光位,照明時大多以45°角左右來照明被攝人物,使人體表面能呈現較大的亮面和較小的暗面,使人物形象產生明暗變化,表現出外部結構和表面質感,是塑造人物立體形態的最佳光線。側順光大多採用硬光照明,常作為人物的主光照明,它具有明確的光線方向,和明顯的投影,能起到主導光線方向和照明總角度的造型作用。
3.光位3(90°角)稱為側光光位,照明中大多以90°角投射光線,從側面來照明被攝人物,在人物表面產生明顯的亮面與暗面,有較強的表達人物立體形態和表面質感的造型能力。如果側光以硬光的光線性質,作為照明人物的主光,有可能使人物正面產生明暗各半的明暗反差,不利於美化人物形象,這時可以將側光光位移向70°-80°角之間照明,就會表現出理想的主光照明效果,更加突出人物面部的立體感和剛健的造型效果。在側光的照明下,能明顯突出具有人物性格特徵的臉部皺紋和身體肌肉的凸起特徵。
4.光位4和光位5(120°角和150°角)稱為側逆光光位,標准照明角度為135°角,即從被攝人物側背後投射照明光線。它可以使人物的受光一側產生一條較亮的輪廓線,突出人體的立體形態和景物的空氣透視。側逆光照明角度,再加之正面輔助光照明,可以拍攝出非常美麗的人物近景或特寫景別的畫面造型。
『貳』 舞台燈光使用技巧知識介紹
舞台燈光在舞台設計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舞台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舞台燈光的使用直接影響到舞台表演的整體效果。那麼,關於舞台燈光的使用技巧,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舞台燈光的使用技巧,希望能幫到你。
1、追光燈
所謂的“追”,就是追著新娘走的意思。當全場燈光暗下去的時候,追光燈對準新娘,並且在新娘周圍2-3米的范圍內形成一個亮的區域,目的就是突出新娘。要注意的就是如果只是使用一台的話,就會形成所謂的“陰陽臉”,就是一側臉是亮的,另一側是暗的,很影響視覺效果。有條件的話一定要用兩台,這樣就想手術台上的無影燈一樣,兩側的光線是對稱的,就不會出現“陰陽臉”了。還有就是現場的追光燈最好能夠懸掛起來,就像人的視野一樣,站得高照得遠,而且沒有遮擋,能夠把效果全部發揮出來。
2、回光燈
又叫電影燈。與PA燈的作用接近,主要也用作面部的補光。不同之處在於可以變色,有時候為了節省婚禮的費用,可以用回光燈來代替PA燈和染色燈的效果。很多婚慶都有類似的做法。
3、搖頭燈
搖頭燈的作用是在空中搖晃,在牆壁和天花板上打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給舞台製造動感的效果,可以用電腦編好程序,設定不同的搖晃方式,隨著搖擺方式的不同,可以烘托歡快和浪漫等不同的氣氛。注意點之一還是要懸掛起來,這樣沒有遮擋。第二,就是最好能配合染色燈,所謂的染色燈就是可以打出不同顏色的燈,渲染整體的顏色。建議用單一的顏色哦,否則顏色太多太雜,不但出不了五彩繽紛的效果,而且會顯得很雜亂,效果非常失敗。如果想要一些彩色效果的話,可以局部融入小面積的其它顏色,而且最好是比較接近的顏色哦,比如紅色中加入少量的紫色。
4、PA燈
PA燈的燈光比較柔和,不可變色,多用作舞台的背景燈。不管是正常大廳亮燈的時候,還是暗下來使用追光燈的時候,PA燈的光線都可以是舞台整體的亮度對比更柔和,不會給人很突兀的感覺。可以和染色燈同用,利用不同的顏色營造不同的氛圍。
舞台燈光是我們欣賞舞台藝術最直感的部分,是我們接受藝術感染最有力的媒介;也是塑造人物特點,情節變化,矛盾沖突的重要藝術手段。總之,舞台燈光是舞台綜藝藝術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舞台藝術創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自從舞台產生,舞台照明隨之成為舞台組成的部分。舞台照明,貴在突出視覺、寫實、審美和表現四大要素。劇場照明設計是否成功,是以舞台燈光的處理是否得當為標志。舞台燈光不僅要照亮演員,讓觀眾看清面部表情、神態和動作,更重要的是充分運用照明技術,調動燈光操作等手段來強化藝術效果,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
1 燈光可以在舞台上製造空間
可能人們會說,空間本來就存在的,可在舞台上,沒有燈光在舞台上的聚集、投射,觀眾是不能看到空間的。而且,燈光猶如觀眾眼睛的指揮棒,燈光投射在哪裡,觀眾的眼睛就看到哪裡。舞台上的空間大小是由燈光來控制的,由於燈光在舞台上的照射是以塊面來拼接的,所以它可以隨意地無限擴張,盡情地縮小,小到一個人的一張臉,大到觀眾可看到舞台上的每一個角落,而且燈光還可以在舞台上製造出一個個單獨而又互不關聯的空間,以上這些,燈光可以在瞬間變化完成。
2 燈光可以製造環境
舞台上,由於故事情節的需要會出現人世間所看到的、所想像到的各種各樣的環境,景可以在舞台上塑造環境,他可以畫出、製造出有房子、大山、樹林、小河等等的環境,可是燈光卻可以賦予它以生命和活力,創造出觀眾所想像中的真實感。同一環境,由於情節的不同,在觀眾的面前能夠展現出各種各樣的模擬環境,這也是燈光的最大功能之一。燈光可以在各種角度,不同的亮度和光色對某一組布景進行照射,讓其景表現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下,如白天、晚上、夜裡、陽光下、陰天、雨天、雷電中、燈光下、火光中、樹影下等,只要人們能在真實環境中所能看到的,燈光都可以在舞台上創造出來。又如,燈光可以在同一環境中創造出劇情所特需的感覺氣氛。比如,歡天喜地的熱鬧場面,隆重嚴肅的場面,情意綿綿的場面,扣人心弦的緊張場面等等。燈光還可以創造各種地域特點的環境氣息,如:有農家氣息的山區、嘈雜的大都市、幽靜的農家大院、城市中的高樓豪宅等等。
3 塑造人物的外觀形象
劇中的人物,在舞台上可以由燈光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情節中,給這個劇中的人物塑造出身處特定情節中的特定的光照形象,使此形象的外觀融入到特定到環境之中,特定的情景之中,特定的人物之中,投擲於觀眾的視覺之中,嵌入於觀眾的感覺之中,如: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一個天真無暇的少女,一個剛毅的戰士,一個濃妝艷麗的少婦,一個朴實無華的青年,一個飽經風霜的老者,一個不修邊幅的青年,一個滿腹經綸的知識分子等等。這些千面人,萬人型的形象,除了由服飾對一個演員包裝以外,當然還要由燈光在外觀上的塑造,就更能活生生地展現在觀眾的眼裡。
4 揭示人物的心理變化
舞台上,演員的表演是按劇本的揭示來展現的。劇中人物的特點形象是靠演員的講話、表情、動作來表達的,而燈光可以根據劇本中特定人物的心理變化,協助演員進行表演,把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用燈光特有的表現手段,展示於演員的外觀上,協助演員把劇中的人物情感、心理變化表現得更透徹,更外觀化。如劇中人物的喜悅、痛苦、惆悵、傷感、憤怒、膽怯、瘋狂、兇狠、慈祥等等。
以上,只是燈光對舞台上主要功能的闡述。由此可見,燈光在舞台上卻是功能不小,那麼,燈光是以什麼手段來創造這些功能呢?它是靈活運用了各種特性的燈具。是燈光設計師所設定燈具裝置的部位和設定的數量,是燈光的各種角度,是燈光的各種色彩,是燈光的各種明暗程度和它們的變化,即:燈具裝置部位的變化,燈的角度變化,光的色彩變化,燈光的明暗變化,及所有這些互相連接和運用,還有燈光的控制設備所提供的各種功能,更重要的是燈光設計師的創造想像能力和對燈具設備的靈活運用。人們常說:燈光在舞台演出中開始說話了。這並不確切,應該是燈光在幫助景在展現,幫助劇中人物在說話,協助劇本向觀眾訴說著引人入勝的故事。
燈光是舞台上的靈魂,其實,燈光是在起著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妙筆作用,更賦予舞台以生命力。
塑造形象角色與創意描寫
A)外部形象的描寫--主光源、環境光、輪廓逆光
B)心理描寫--對白、獨白、回憶、希望、幻想
C)創意描寫--具象、抽象、寫實、非寫實
舞台時空環境
A)空間環境的表現--
B)時間環境的表現--
C)季節環境的表現--
D)其他環境的表現--
把握舞台氣氛構成關系A)亮度關系--明亮程度的制訂/透視/明者搶前、暗者退後/明暗對比控制/高調-強調重點/低調-效果顯著B)色彩關系--現實/裝飾/飽和度/色溫/原色對比-間色對比
C)時空關系--時間色彩變化/光區空間變化/透視感/距離感
D)觀演關系--情感交流/心理共鳴
E)形式關系--自然/誇張/抽象
F)審美關系--與演出和揩的創作;審美的標准與/表現效果/素養
G)主觀客觀關系--主觀表現情節的構想;客觀再現演出燈光的空間構成
H)主次關系--重點人物與非重點人物,人與景的效果-人亮與景亮;強調重點-減弱非重點,局部支點-整體演區
I)情境關系--同一場景可產生不同燈的光效果,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J)創作語匯關系--有自主創意的;與情節密切相關的;連續畫面的燈光構成效果
技術保障以及實施A)視覺的特徵--趨光性/適應性/疲勞性
B)適當亮度--劇場以及觀眾席的大小/欣賞距離/內容情景的要求/投光距離/投射面積/功率/光效利用率
C)光具的組合--燈具性能的利用/多燈排列設置/燈具組合共用/定點光/單燈特燈/效果器材應用
D)布光效果--投光角度-投光方向/光區組合銜接/燈具的隱蔽方式-暴露方式
『叄』 燈光在人像攝影中起什麼作用
像攝影的概念與特點: 所謂人像攝影,是指通過攝影的形式,在照片上用鮮明突出的形象描繪和表現被攝者相貌和神態的作品,它是被攝者自己的影像寫真。很早以前,人們就以各種需要、各種方法描繪自己的形象。最早,人像畫面出現在繪畫中,尤其到19世紀早期,當時的油畫肖像已經非常時髦,創作上也日臻成熟,產生了不少優秀的肖像繪畫作品。不久,當攝影術發明之後,人像開始進入攝影領域。當然,由於受到當時技術條件的局限,人像的拍攝還僅僅處在初始階段。隨著攝影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們藝術觀念的發展,人像攝影在今天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如今,電子閃光裝置、高速自動聚焦鏡頭、新型感光材料的誕生,使一個攝影師在一天內就能為許多被攝者完成一些逼真而自然的人像傑作,大大豐富了攝影師的創作可能性。 一幅優秀的人像攝影作品,是許多成功因素的總和:神情、姿態、構圖、照明、曝光、製作均要達到較高的境界,它們是一個總體的各組成部分。 人像攝影與一般的人物攝影不同:人像攝影以刻畫與表現被攝者的具體相貌和神態為自身的首要創作任務,雖然有些人像攝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節,但它仍以表現被援者的相貌為主,而且,相當一部分人像攝影作品只交待被攝者的形象,並沒有具體的情節。而人物攝影是以表現有被攝者參與的事件與活動為主,它以表現具體的情節為主要任務,而不在於以鮮明的形象去表現被攝者的相貌和神態。這二者之間的重要區別,在於是否具體描繪人物的相貌。不管是單人的或是多人的,不管是在現場中抓拍的還是在照相室里擺拍的,不管是否帶有情節,只要是以表現被攝者具體的外貌和精神狀態為主的照片,都屬於人像攝影的范疇。那些主要表現人物的活動與情節,反映的是一定的生活主題,被攝者的相貌並不很突出的攝影作品,不管它是近景也好,全身也好,只能屬於人物攝影的范疇。當然,從廣義上來說,人像攝影拍的是人,它也屬於人物攝影。 人像攝影以刻畫和描繪被攝者的外貌與神態為自己的表現任務,應人物相貌鮮明。它分作照相室人像、室內特定環境人像和戶外人像三大類。人像攝影的要求是「形神兼備」。人像攝影的構圖:1、特寫 人像的特寫,指畫面中只包括被攝者的頭部(或者有眼睛在內的頭部的大部分),以表現被攝者的面部特徵為主要目的。這時,由於被攝者的面部形象占據整個畫面,給觀眾的視覺印象格外強烈,對拍攝角度的選擇、光線的運用、神態的掌握、質感的表現等要求更為嚴格,攝影者尤應仔細研究有關攝影造型的一切藝術手段。
無論是35毫米照相機或120照相機,若用標准鏡頭拍攝特寫是比較困難的,也是不正確的做法。因為,標頭拍特寫必須離被攝體很近,在較近的距離拍攝人像時,鼻子到照相機的距離比額頭、下巴、耳朵到照相機的距離近,在照片上鼻子顯得大,容易歪曲被攝者的面部形象。同時,如果被攝者稍微低頭,額頭會顯得大,下巴顯得短;稍微仰頭,就會下巴顯得長,額頭顯得小。因此,最好是用中長焦距的鏡頭拍攝。那樣,照相機到被攝者的距離就可以稍遠一些,避免透視變形。
2、近景 近景人像包括被援者頭部和胸部的形象,它以表現人物的面部相貌為主,背景環境在畫面中只佔極少部分,僅作為人物的陪襯。近景人像,也能使被攝者的形象給觀眾較強烈的印象。同時,近景人像比特寫能在畫面中也包括一點背景,這點背景往往可以起到交待環境、美化畫面的作用。當然,拍攝近景最好還是使用中長焦距的鏡頭拍攝。
拍攝近景人像,同樣要仔細選擇拍攝角度、「光線的投射方向、光線性質的軟硬,並注意觀察被攝者的神態,掌握適當的拍攝瞬間。3、半身 半身人像往往從被攝者的頭部拍到腰部,或腰部以下膝蓋以上,除以臉部面貌為主要表現對象以外,還常常包括手的動作。半身人像比近景或特寫人像畫面中有了更多的空間,因而可以表現更多的背景環境,能夠使構圖富有更多的變化。同時,畫面里由於包括了被攝者的手部,就可以藉助於手的動作幫助展現被攝者的內心狀態。有經驗的人像攝影師對被攝者手的姿態和動作是十分注意的。
半身人像因為能夠拍攝到人物的腰部或腰部以下,被攝者姿態的變化就豐富多了,給畫面的構圖帶來很大的方便,使我們有可能把被攝者拍得更生動一些。
4、全身 全身人像包括被攝者整個的身形和面貌,同時容納相當的環境,使人物的形象與背景環境的特點互相結合,都能得到適當的表現。
拍攝全身人像,在構圖上要特別注意人物和背景的結合,以及被攝者姿態的處理。選擇最佳拍攝方向: 大家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同是一個人,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得到的視覺印象並不完全一樣,有的角度顯得更美,更有神韻。在拍攝人像的時候也是這樣,我們要力求找准被攝者最美、最動人的角度。拍攝角度的少量變化,都能對被援者形象的表現產生明顯的影響。拍攝方向的選擇,是以被攝者為中心照相機左右位置的變化。拍攝方向大體上分作正面人像、七分面人像、三分面人像、側面人像這幾種拍攝。正面人像,適合於那些五官端正、臉型勻稱而漂亮的人。如果臉圍太胖、太寬、太瘦。兩側不均,或者兩眼大小不一,鼻子、嘴形不正的人,一般說來不宜從正面拍攝。
七分面人像,指被攝者面部略微向一側轉動,但從照相機的方向仍能看到被攝者臉部正面的絕大部分。如果以被攝者面部正面和側面所佔的比例劃分,七分面人像應是臉部的正面佔大部分,而側面只佔小部分。這種七分面人像,不僅仍能表現出被攝者的正面相貌,而且顯得靈活並富有變化,容易收到較好的效果。選擇七分面拍攝還有一個特點:它不像正面人像中被攝者臉圍兩側的輪廓線條同等突出,而是面都較窄的那面的輪廓線條最鮮明,面部較寬的那面的輪廓線條則退居較次要的地位,不顯得那麼突出。拍攝中,如果有的被攝者臉部兩側的輪廓線條不十分對稱,我們便可以讓其面部轉向輪廓好看的一側,使略有缺陷的一側處在不太突出的部位,盡量表現好被攝者的外貌。不過,對於顴骨太高的人,不太適合用七分面拍攝,因為它會使過高的顴骨更加顯露。
三分面人像,是指被攝者比七分面的拍攝角度更側轉一點。從照相機的方向雖然仍能看到被攝者臉部的正面,但正面所佔的比例不如側面大。與七分面人像相比,在三分面人像中,面部較窄的那面的輪廓線條更鮮明、更重要;而且,鼻樑的高低更加明顯,面部較寬的側面的輪廓線條在視覺上就顯得不那麼突出了。所以,如果有的被攝者臉部兩側的輪廓線條不十分對稱,我們在拍攝時便可以讓其轉向輪廓好看的一側,使略有缺陷的一側處在不太突出的部位。對於顴骨太高的人,不太適合用三分面拍攝,因為它與七分面一樣,會使過高的顴骨更加顯露。拍攝三分面人像時,被攝者的鼻尖不要接觸或超出臉圍的輪廓。鼻尖如果觸及或超出臉圍輪廓,基本上就算側面人像了。
側面人像,是指被攝者面向照相機測方,與照相機鏡頭光軸構成大約90度的角度拍攝的人像,從這個方向拍攝,其造型特點在於著重表現被攝者側面的形象,尤其是從側面觀看時被攝者面部的輪廓特徵,包括額頭、鼻子、嘴、下巴的側面輪廓。當然,如果拍攝半身或全身人像,也包括身體的側面輪廓。不過,從側面拍攝,被攝者的身體不一定要與照相機鏡頭光軸構成90度的角度,而是臉部朝向側面,身體卻可以朝向斜側面或正面。這樣仍屬於側面人像。
由於被攝者的面部側面輪廓在側面人像中表現得十分鮮明,因此,只有面部側面輪廓非常好看的人,才適合這樣拍攝。假如被攝者的額頭太大、太低,或者鼻樑太高、太凹,嘴形不正,下巴太尖、太短,都不適於從側面拍攝。在選取拍攝角度時,一定要特別注意此點。 選擇拍攝高度: 照相機如果從較低的位置向上仰拍,能使被攝者的形象顯得較為雄偉;如果仰拍被攝者的頭像,會使下巴及腮部顯得較大、較寬,人物顯得較胖,額頭變窄、變小。假若照相機從高於被攝者眼睛的位置向下俯拍,會使被援者的身材顯得較矮小;若俯拍頭部肖像,會使額頭被誇張,下巴顯得較窄、較短。在通常情況下拍攝人像的時候,照相機的位置不可過高或過低,因為當照相機鏡頭從較高或較低的角度拍攝時,光學鏡頭所產生的透視變形現象比我們人服從低處仰望或從高處俯視所產生的效果要強烈得多,這是用人眼觀察和鏡頭拍攝不相一致的地方。所以,在拍攝人像的時候,高低角度的選擇要格外留意才好。在一般情況下,拍攝半身人像,照相機最好同於被攝者胸部的高度;拍攝全身人像,照相機最好同於被攝者腰部的高度。這樣,被援者的形象表現得比較正常。特別要注意的是,當拍攝近景人像或頭部肖像的時候,照相機一般適宜於被攝者眼睛的高度,這樣拍出的效果比較自然,沒有明顯的透視變形現象。當然,也可用稍仰或稍俯的拍攝角度,以達到不同的造型效果,不過要掌握適當的分寸,免得歪曲人物形象。
在個別情況下,也可以利用拍攝高度的取捨稍微修正被攝者的形象。例如,股型瘦長的人,可以利用稍仰的拍攝角度使他顯得略胖一點;腮部稍胖的人,可以通過稍俯的拍攝角度顯得略瘦一點。不過,這種修正是有限的。其他重要因素: 同時還要注意,人像攝影的布光(蝴蝶光、倫勃朗布光法);人像攝影的影調與色調,調子對視覺的影響,人像攝影的影調構成(高調人像、低調人像、一般影調人像、柔調人像、硬調人像),人像攝影的色調設計(暖調設計、冷調設計、中間調設計、對比色調設計、和諧調設計等);人物外貌缺陷的掩蓋;姿態、服裝、背景和道具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肆』 燈光在影視製作中的重要性是什麼
現在的攝像機在低照度上的表現越來越好,甚至可以在微弱的燭光下拍攝出效果較好的畫面,所以你可能會以為影視燈光在影視製作的拍攝中已經是可有可無的了。
但是:在內景拍攝中,自然日光造成的高光和陰影效果會給畫面造成影響。(問題:高光下物體上光線對比太強烈。解決辦法:把光推進到陰影部分)。
在內景拍攝中,當人們走動的時候,不同的光線會使得皮膚的顏色變得很奇怪。(問題:不同的色溫造成的。解決辦法:濾色,使色溫一致)。
在外景拍攝中,你肯定會遇到陰影的麻煩。(問題:陽光和陰影部分的強烈對比。解決辦法:打燈使陰影部分亮起來)。
所以燈光在影視製作攝制中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沒有足夠的光,曝光就會不足。需要影視燈光的另外一個理由是攝像機沒有人眼那麼先進的亮度和色溫平衡功能,在許多情況中,如果沒有影視燈光的協助,會導致不自然的畫面效果。
需要影視燈光的幾種情況:
當光圈開到最大都無法得到正確曝光時。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景深,這需要事先調焦,在物體移動時跟焦尤其困難,影視燈光可以幫助加大景深和幫助快速對焦燈問題的解決。
現場光源反差太大,使得畫面有過亮的點和過黑的影子,影視燈光可以減少這種反差,從而獲得更多的細節。
如果現場光源有不同的色溫,影視燈光也能幫忙加以克服。
『伍』 電影八佰如何用光線來分析人物
運用了大量明暗對比的高反差用光,將周圍環境淡化,突出人的面部,特別是眼睛,展現了在絕境中戰士們的心理變化。縱觀《八佰》中的攝影,無論是色彩還是光線都頗為考究,泛綠的色調和出色的光比構成了影片的視覺基調,與優秀的配樂共同傳遞出慘烈而悲壯的氛圍。
『陸』 短視頻拍攝剪輯中的燈光如何使用
1. 暖光
增強膠片的感光效果,這也是燈光照明最基本的作用。在場景已有的自然光源照明不足的前提下,有必要人為地增強場景中的照明,以增強膠片的感光,提高畫面的亮度。
2. 造型
塑造人物或環境的視覺形象與質感。明暗對比強烈的燈光照明,可以塑造男性硬朗的形象;柔和的燈光,則用以塑造女性柔美的氣質。
3. 構圖
勾畫平面,雕塑空間。17世紀荷蘭畫家倫伯朗的人物畫採用聚光法照明,把光線會聚於人物的面部。這就在強調了表現內容主體的同時增強了深度感。
4. 強調
被照亮的人或細節往往是需要引起注視的部分。
關於短視頻的剪輯的重點是什麼,環球青藤小編暫時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攝像技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柒』 電影創作中如何處理照明元素
②、何為「三點布光」?
③、照明的工具有主要哪些?
④、舉一部你認為照明上有特色的影片,談它好在哪裡?
⑤、照明在電影中有什麼作用?
⑥、創作中如何處理照明元素?
林格倫認為影像的三要素是:①被攝對象運動;②攝影機運動;③照明。
波布克認為影像的三要素是:①膠片;②構圖;③照明。
他們都有「照明」(即我們通常說的「光」)。可見,照明(光)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攝制組中,人稱燈光師為「燈爺」。
一、照明的種類:
1、按光源劃分:
①、自然光:陽光、天空光的照明;
②、人工光:燈光的照明。
2、按光線的性質劃分:
①、散射光(軟光);
②、直射光(硬光);
3、按造型的性質劃分:
①、主光:
A、照明被攝物的主要光線,它決定著該場景中的總的照明的格局;
B、多用硬光,並且它使被攝物有明顯的陰影;
②、副光:
A、它是輔助主光的光線,它主要用來對主光照明被攝物所產生的明顯的陰影提供適當的照明,(注意不應把陰影全部消除,還應使被攝物的陰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
B、多用軟光(散射光)。
4、按光位劃分:
①、順光(正面光)優點:易於較完整地交待一個平面形象或者細節。缺點:呆板,無變化。
②、側光:電影中最常用的照明方法。這種方法照明,使被攝物富有層次感。
③、逆光:從背面打光。強烈的逆光,會使被攝對象突出,可怕;柔弱的逆光,會使被攝對象神秘動人。
④、頂光:頭頂上垂直照下來的光線。往往會使被攝對象醜化。
⑤、角光:從人的腳下垂直照上來的光線。往往會使被攝對象顯得殘暴。
二、照明的實際操作
具體拍攝一部電影,最通常使用的布光方法即是所謂的「三點布光」。
「三點布光」的主要作法如下:
1、首先把主光光源(主光燈)放在被攝主體的前面,注意它應與被攝主體形成一定的角度。
2、然後,在被攝主體的一側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攝主體所形成的陰影。
3、最後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到被攝主體後面的高處,使被攝主體的四周的邊緣有一個光環,使主體富有立體感。
(在傳統電影中,「三點布光」是必用的方法。現代電影中,有時已不用。)
照明的燈具主要有兩類:聚光燈和散光燈。
聚光燈:「S」,5000W(大型);
「Z」,2000W(中型)
「750」,750W(小型)。
前面有可調節的旋鈕。
散光燈:不可調節,用紗網或透明紙。
反光板:(蒙著錫紙的膠合板),在拍外景的時候,往往要用反光板來補光。
另外在拍外景的時候,日光與攝影機的水平軸線最好構成45度的角度。日光低了,主體會顯得缺乏層次;日光高了,主體的陰影會過重。
三、照明在電影中的作用
提問:每一個同學講一個你認為在照明上有特色的影片,講它好在哪裡,並談照明在電影中斷作用。
照明在電影中的作用:
1、曝光作用:照明使電影的底片獲得准確的曝光量,使底片在沖洗之後,能得到正常的底片密度;
2、造型作用:照明使二度空間的畫面根據攝影藝術創作的要求,恰當地呈現出被攝對象的質感、立體感、空間感等藝術效果。
3、構圖作用:照明產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體,並且平衡畫面的構圖,使構圖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4、戲劇作用:
①、描寫、表現環境:
②、表現人物的心境:
③、塑造、刻劃人物:
④、表現主題:
⑤、 作為重要的情節因素
⑥、 表現獨到的生命體驗
⑦、 渲染、升華、象徵
⑧、 作為敘事主體與核心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布光處理,主要分三種情況。
1、室外布光:
為了更好地表現影片的主題,室外布光多選擇在大晴天,選擇在陽光充足,光線很「透」的情況下拍攝。
屋頂行走:
2、室內布光:
室內布光以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營造和渲染一種溫暖的、金黃色的布光效果。如馬小軍看到「畫中人」照片的米蘭的卧室,如米蘭洗頭的水房,如小姑娘跳舞的教室,如莫斯科餐廳等等。
作用:
①、 形式感:
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使拍攝環境空間感、層次感突出。使人物的身體和面部陰陽反差分明、造型效果強烈。
②、 美化人物
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極大地美化了影片所要歌頌的人物(米蘭),並且,淋漓盡致地表現馬小軍心中濃郁詩意和美麗愛情。
如「為米蘭沖頭發」段落:
鏡頭638:特寫 水壺中的水澆到米蘭的頭發上。陽光灑在米蘭的脖子上。米蘭脖子上細細的絨毛在陽光下閃爍。
陽光灑在米蘭的脖子上。特寫鏡頭使我們看到米蘭脖子上細細的絨毛在陽光下閃爍。歌頌一個女孩,贊美一個女孩,電影中的布光和特寫,會表現得如此地激動人心。
如「再見『畫中人』」段落:
鏡頭329:特寫 馬小軍的手輕輕地捋過一根長長的頭發。金色的陽光在頭發上閃爍著。《鄉村騎士》音樂響起。(疊)
金色的陽光在「畫中人」的頭發上閃爍。用頭發上閃爍著的陽光,表現馬小軍心中愛情的浪漫、美好和詩意。
③、 主觀性
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使人物和環境的主觀色彩更加濃厚。
④、 少年視角
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使拍攝環境空間感、層次感突出。使人物的身體和面部陰陽反差分明、造型效果強烈。而這種陰陽反差強烈,造型效果鮮明,恰恰是少年馬小軍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的視角。這是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布光處理的異常突出的一點。
姜文對環境,對環境與光的關系的感受是異常強烈的。高瓦數聚光燈照明為主的布光處理,把姜文的這種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在「初見『畫中人』」的段落中,布光使「畫中人」的房間陰陽分明。段落開始時,馬小軍手舉望遠鏡站在陰影中。後來,馬小軍從望遠鏡中看到了牆上的「畫中人」。馬小軍上前一步,馬小軍從陰影中走到了燦爛的陽光下。用「光」的暗、明變化,寫少年馬小軍內心巨大的激動,和馬小軍神聖而偉大的愛情的覺醒。
3、曝光過度: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還有一些特殊的光效處理。在影片的一些段落中,製作者有意使膠片的曝光過度。
如「為米蘭沖頭發」段落的後面,在米蘭的房間中拍攝米蘭。
鏡頭668:近景 米蘭身穿潔白的上衣,黑黑的長辮子垂在米蘭的胸前。米蘭目光如錐,凝視著馬小軍。突然,米蘭笑了。
米蘭身穿潔白的上衣,黑黑的長辮子垂在米蘭的胸前。米蘭胸前黑黑的辮子使白衣更加潔白。
一方面,使用顆粒反差強烈的特殊膠片,進行高調攝影。同時,強烈的布光,使被攝主體米蘭曝光過度。高調攝影和曝光過度,使米蘭的黑發、白衣更加突出、強烈,更加增加米蘭的美感和不真實的成分(「畫中人」)。
總之,通過曝光過度表現拍攝對象的美好,和馬小軍的愛情的迷狂及馬小軍特殊的心態。
(有顏色的彩色光的運用,為了講述的方便,我們將在後面的色彩一節中講述。)
四、電影創作中的照明處理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運動、照明、色彩是影像部分的三個重要內容。)
電影創作中如何處理照明元素:
1、總的照明風格:
根據影片的風格確定照明的風格。
A、紀實風格:
①、多用自然光,陽光,天空光。如果是在室內,那麼它的光就應該是該室內本身存在的光源(日光、燈光)所發出的光。(盡管這一點在實際拍攝中較難做到)。
②、多用散射光(軟光)。
③、如果使用「三點布光」,那麼,主光、副光、逆光之間的對比不要生硬和明顯。
④、場景中的主光的方向應與該場景內光源的方向大致一致。室外是陽光;室內是室內發光的燈具。
B、浪漫、誇張、表現主義風格:
在用光上沒有一定之規。可以生活化,也可以絢麗誇張。
C、商業片:
①、布光應使被攝主體清晰可見。它不能象紀實風格的影片那樣,為了接近生活,被攝主體有時會若隱若現、模糊不清。
②、布光要使被攝主體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③、布光要使被攝主體具有鮮明的作者對它的主觀評價。
④、布光要使被攝主體具有鮮明的戲劇化特徵。
2、具體人物的照明處理:
影片主要人物,必須要有他的照明處理方案。如《法國中尉的女人》:薩拉,查爾斯,安娜,邁克,未婚妻等。
3、具體場景的
『捌』 王嘉爾暖光夢境大片十分溫馨,燈光對於攝影來說有怎樣的重要作用
男明星王嘉爾拍攝了一組暖光夢境的大片,這一組大片讓人看著十分溫馨,那麼燈光對於攝影來說起到了哪些重要的作用呢?不妨讓我們一起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燈光究竟對攝影來說有著哪些重要的作用吧!
在攝影師給模特拍照的時候,通常都會拍攝的場地裡面放置兩盞巨大的閃光燈和幾塊白色的反光板。之所以這樣布置拍攝的場地,是因為巨大的閃光燈和白色的反光板可以為攝影師補充比較充足的光線。並且,只要拍攝的場地裡面擁有充足的光源的話,那麼,在拍攝的過程中,便可以使攝影師拍出來的照片的色彩與現實生活中人們看到的色彩才沒有那麼大的差別。
也就是說,如果拍攝所用的燈光是冷光燈的話,那麼攝影師拍攝出來的照片便整體都是呈冷色調,為照片中的人物營造了清涼、高冷的氛圍感,使照片中的人物看起來整體的色調都是冷色的。如果拍攝的時候,攝影師使用的燈光是暖光燈的話,那麼這一位攝影師拍攝出來的照片,整體呈暖色調,使得拍攝出來的照片呈現出暖洋洋的感覺。所以說,當攝影師在拍攝的時候,使用燈光的顏色不一樣的話,那麼拍照出來的照片整體呈現出來的氛圍感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