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影評中人物形象怎麼分析
影評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要根據電影的故事情節,人物的角色設定,性格等方面進行分析,每個人所理解的程度不同,所以說分析的角度也不同。
② 「人無完人」 ——淺析電影《解救吾先生》中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電影《解救吾先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講述了一場解救「吾先生」的警匪纏斗故事,「真實事件改編成電影,其故事並非事件本身,而是以真實事件為藍本,摻雜了很多虛構元素,但這些虛構元素受真實事件制約。事件起因、概貌、走向、結局等,一般不做虛構,但對事件發生進展各階段的細節,置身於事件中人物的行為、心理,則有較大的虛構空間。」[1]電影《解救吾先生》通過改編,將人物形象塑造的更加豐滿,向我們展現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從而增強電影的戲劇性。
一、對「吾先生」的改編
電影《解救吾先生》中,吾先生的原型是吳若甫,吳若甫為大陸男演員,電影里,吾先生的身份是香港明星,同時在電影中又給他增加了一個退伍軍人的身份,並且參加過實戰,04年吳若甫未婚,電影中卻給吾先生設定了一個妻子。並且增加了許多吾先生與另一人質的戲份。
在影片開頭,從吾先生與程總的對話中,能知道吾先生已婚,並且平時與妻子感情很好,但在綁匪問他是否結婚時,他卻說自己未婚,這一點體現了吾先生是一個有家庭責任感的男人。同樣是在片頭,他不拒絕與粉絲合照,讓賣花的小姑娘好好讀書,又體現了他是一個隨和的人。在被綁架後,張華直接讓手下在他面前用繩子勒小竇嚇唬他,他願意用自己的錢去救一個與自己毫無關系的人,並且在之後的20多個小時里,一直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護、安慰著小竇,這里又體現了他的善良與堅強。綁匪讓他喝可樂時,他推脫自己有糖尿病,這里實則表現了他的謹慎。他向張華隱瞞了自己退伍軍人的身份,通過他的想像,向觀眾展現了他有一定能力反抗綁匪,這里又表現了他的機智與勇敢。通過以上幾點,說明了吾先生是一個機智、勇敢、堅強、謹慎而又富有責任心的人,有人認為「在大多數時候讓人感覺到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子漢。他符合我們在心目中勾畫的『英雄』的一切標准。」[2]但是即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也有著他的弱點。
在張華上前時,他向吾先生說明自己是市局刑警隊的,車子涉嫌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事件,而此時的吾先生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的矛盾點,直接導致最佳自救時間的流逝。其次是,當他知道無論張華得沒得到贖金,自己都要被殺害時,他崩潰了,再也不像之前那樣淡定,像個普通人一樣聲嘶力竭的哭喊著,通過這兩個地方,我們能夠得出,吾先生也是一個普通人,並不會因為他是明星而有什麼不同。
丁晟導演在接受網易娛樂專訪時曾說「一個人被綁架所有的可能,都被劉德華很好的詮釋了出來。」通過對「吾先生」的改編,我們看到了一個完整卻不完美的人,讓我們感覺吾先生這個人很真實。
二、張華的多面性
電影中張華的原型是王立華,王立華被人稱為「北京冷血綁匪殺人犯」,12歲時,逼父母離婚,17歲時,又因搶劫被判入獄9年,是一個殘酷、冷血的人,片中的張華與王立華有著較大的出入。
張華對別人非常殘忍,對待自己的同夥也是一樣,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可以插介紹人一刀。即便拿到了錢,還是要將人質殺害,張華的扮演者王千源這樣評價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沒有什麼章法和原則可言,只有窮凶惡極又吃不飽的主兒,才能幹出他干那些事。」[3]而張華身上隨時又帶著手雷,從這一個點又看出了他對生命的漠視。張華在接受審問過程中,不時挑起眉毛,嘴角上揚,語氣永遠是不削、嘲諷,顯得輕蔑,在問到他母親之時,他說後悔沒有殺掉母親,毫無人情味,就是這樣一個對一切都持無所謂態度的人,也有溫情的一面。
雖然他從一開始就決定殺害吾先生,但在吾先生提出想吃蘋果的時候,他還是讓手下去很遠的地方買,其實這里,張華就露出了一點點善念。還有在帶走吾先生時,張華有一個用手摸小竇頭發的動作,像是在撫摸孩子,又讓人感覺他也是一個普通人。張華與女朋友有一場激情戲,他的手一直按在女友頭上,體現出他有些強勢,女友讓他不要把手雷放在茶幾上,張華搶過手雷只是說了句真掃興,但他卻在女友說不給他生孩子時,立馬給了女友一巴掌,「這其實也是一種愛的表現,他是用那種方式展現他的愛。是會向狼、像老虎一樣把你死死咬著,來展示那種愛。」[4]然後是他對母親的態度,雖然他說想殺母親,但這樣是為了讓母親不那麼難過,包括在片尾,面對母親,他還是哭的像個孩子,用頭撞玻璃給母親磕頭,還有他讓女友把孩子生下來陪著他母親這點,都讓我們從這個冷血的綁匪身上看到良心和溫情。
張華也曾經入獄9年,出獄後卻變本加厲,他說自己從事綁架是因為沒有經濟基礎、沒有人脈等原因,在被問到是否回家過年時也說有家難回,在和吾先生對話中,他反復說著「人和人的命怎麼就不一樣」,這幾點體現出這個人很悲劇,而正是因為他人性的扭曲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張華不是警匪片中典型的壞人,我們看到了他的多樣性,他是一個立體的人物,能夠讓觀眾理解他,並且反思他為何會走到這一步。
三、邢峰的雙面性
劉燁扮演的邢峰原型是刑警徐經峰,曾被授予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是一個絕對正面的形象,邢峰卻有著性格矛盾的地方。
在工作上,邢峰是一個敬業的人。在抓捕張華的過程中,邢峰是直接過去將張華往馬路上按,其次是在審問張華的過程中,他能隨機應變,獲得線索,這里,他展現出一個有勇有謀的警察形象。在准備解救人質時,他也主動要求第一個上。在解救出人質後,邢峰有一個悄悄捂嘴打了個哈欠的動作,這個動作不僅體現了他的辛苦也表現出人物的朴實,這樣一個為人民的好警察,對家庭卻有所虧欠。
邢峰知道兒子生病後,沒有給妻子回電話,而是把手機放進包里繼續去談工作的事,妻子的簡訊他工作的時候也不回,在兒子等待他一天後,就算空了下來他也沒有主動給家人打電話,反而是兒子一大早給他打過來,雖是因為工作的特殊性質,然而,對妻子和孩子感情的缺失是無法彌補的。
往往警匪片是為了凸顯警察形象的高大,都會將警察塑造成正義、聰明,接近完美的形象,但本片卻給邢峰設置了雙面性,工作中和生活中的性格是矛盾的,使得人物形象不那麼類型化。
四、小竇的另一面
蔡鷺所飾演的小竇原型是另一名人質杜慶疆,據吳若甫所說「當年的小杜是個非常帥氣的小夥子,在電影里卻表現的有點猥瑣,穿個花褲子,開口就是『約炮』,這讓我看著很別扭」[5]就是這樣的一個形象,使得前後的反差更加明顯,更加突出了小竇的另一面。
小竇第一次出現在吾先生面前時,他的形象、穿著打扮,就已經與吾先生形成了對比。第一眼給人感覺唯唯諾諾的,在後面都表現地沒有主見、像個小孩似的、防備心理弱,與吾先生被綁後相比,都體現了他的懦弱,這個人物一開始讓人很嫌棄。但在垂死之際我們又看到了他的閃光點,車其實是他正牌女友的,他為了保護女友才說是炮友的,自己也是一直堅持著,寧願犧牲自己也不讓女友冒險送錢來,我們看到了他與之前截然相反的一面。
小竇外表與之前的表現經過一個反轉,他這個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形象感覺很戲劇化可是又很真實,如果之前選定的演員是個帥氣、干凈的,就不會有這么大的反差。
電影《解救吾先生》「由於對真實情節的高度還原以及對暴力的非商業化表述與詩意消解,使影片在故事內容方面呈現出一種現實主義的基調。」[6]「現實主義題材的劇作,特別是紀實主義劇作應強調對真實生活的原樣再現,在劇作上反對人工編造故事情節和類型化的人物性格,鼓吹到生活中去發掘真實事件。」[7] 生活中本就沒有什麼完美的人,人物形象的多面性,不僅展現了人物自身矛盾的一面,同時增強了這部電影的戲劇性。「警匪片一直是國產電影的雷區。一來過往對正派的要求過甚,二來對反派的抑制過多。」[8]本片能被廣大人群稱為優秀國產警匪片,戲劇化的人物形象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資料:
[1] 彭濤·中韓真實事件電影之改編觀念比較[J]·當代電影,2016(04),166-169頁
[2] 耿佳·人性的矛盾——電影《解救吾先生》觀後感[J]·青年文學家,2016(08),110頁
[3][4]十支、小七·專訪王千源:我必須成為那個罪犯[J]·電影世界,2015(09),21-25頁
[5] 張嘉·吳若甫:那一片烏雲散去 會有幸福等著吧[N]·北京青年報,2015-10-13,B09版
[6] 郭立冬·《解救吾先生》:現實主義基調下的戲劇性營造[J]·大眾文藝,2016(07),215-216頁
[7] 陳犀禾、吳小麗·影視批評:理論和實踐[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3 年版,79頁
[8] 曾念群·解救現實主義警匪題材[J]·新民周刊,2015(42),112頁
③ 電影《人生大事》,三妹是個怎樣的人如何分析此人物形象
主角莫三妹,男,30多歲,刑滿釋放。這個穿著拖鞋,穿著背心,斜叼著煙,有一種痞氣的寸進尺的歹徒,繼承了他父親的殯葬事業。他很活躍,但脾氣有點暴躁。父親莫有三個孩子:整日操勞的姐姐,早逝的二哥,自認為「不被愛」的老三。直到老父親生病後在床邊講了一個故事,我們才知道「莫三妹」這個名字的由來。原來,自小繼承父業的二哥三十年前死在河邊收屍,深陷喪子之痛的莫老爹為了祈禱孩子能平安成長,為他取了一個女孩的名字。南方一些地區確實有給女孩起男孩名字的習俗,意為贍養。三妹是個怎樣的人呢?下面請跟隨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吧!
莫三妹是個有孝心的人。影片中雖然刻畫出來的莫三妹是個天天跟父親吵架的人物形象,但是實際上莫三妹是個很孝順父親的人,只不過是在父親面前不願意服軟不肯跟父親好好說話。在父親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完成了父親的願望,讓父親乾乾凈凈地走了。最後把父親的骨灰放入煙花,燃放到天空落入海里與二哥團聚了。
④ 影評中人物形象怎麼分析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三種方式:
(3)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⑤ 雷雨這部電影塑造怎樣的人物形象 淺析《雷雨》人物形象的塑造
1、周萍——自我
在《雷雨》中,周萍是個母親不在身邊長大的孩子,缺乏母愛,而從小長大的周公館被封建專制的氛圍所籠罩,導致周萍渴望母愛,多愁善感,性格也非常柔弱。周萍是一個自我的人,他所有的行為都是以自我為基礎。由於缺乏母愛,也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愛,在周萍的性格中,存在嚴重的情感失落,而導致心理缺陷,性格怪僻。父親總是向他訴說他的生母是多麼賢惠、多麼魅力,所以周萍對生母有一種眷戀,非常渴望母親的愛撫。
當年輕貌美的蘩漪作為周萍的後母出現在周公館時,周萍開始將對母親的眷戀和渴望轉移到蘩漪身上。周萍具有強烈的戀母情結,而蘩漪就是對象,所以周萍不願意承認或者面對和蘩漪之間不正常的關系,將對蘩漪的感情稱為「糊塗」。事實上,周萍對蘩漪的感情就是在潛移默化中發展的,是為了滿足心理需要,而不自覺的開展一段不負責任、沖動的感情。後來,周萍愛上了四鳳,也是因為四鳳和周萍印象中生母的氣質、品性非常的相像。此外,周萍還存在「殺父意識」,他跟蘩漪明確表示過:「恨他」、「願他死,就是犯了滅倫的罪也干」。曹禺先生塑造周萍這個人物形象,用於揭示人物靈魂的隱秘、心靈的沖突甚至更深層次的因素。
2、蘩漪——病態
蘩漪是曹禺先生在《雷雨》中塑造的最為成功的悲劇形象,無論是從文藝社會學角度,還是戲劇美學角度都可以發掘出這個形象蘊含的豐富內涵。蘩漪為何會愛上周萍呢?弗洛伊德提出愛的力量非常強大,並且和性慾有密切的聯系。如果一個人的性生活不正常,則會導致性慾錯亂,只能在不是性對象的人中尋求性慾的滿足。一旦受到性壓抑,還會有一定程度的破壞欲和病態心理。蘩漪和周朴園在年齡上相差將近二十歲,所以在性愛上不可能十分和諧,所以蘩漪對周朴園會故意的疏遠,而向「不是性對象」的人尋求性慾的釋放和滿足。也就是周萍。在周公館中,蘩漪可以接觸到的男性少之又少,而周萍又和蘩漪年齡相仿,所以周萍是蘩漪釋放性慾最合適的對象。
當蘩漪意識到她和周萍畸形的關系即將被破壞時,表現出一種瘋狂的破壞欲和病態心理,她開始妒忌四鳳,想要將四鳳趕出周公館。在周萍和四鳳偷偷約會時將窗子鎖死。她披頭散發,像個幽靈一樣在風雨里奔走,在眾人面前揭露自己和別人的秘密,毫不顧忌愛子周沖的痛苦,在周萍和周沖之間製造敵意。不知是性慾還是愛的失落,讓蘩漪瘋狂,無視家庭倫理和封建秩序,最終發瘋了。蘩漪性格如此復雜不僅是因為她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生長的產物,也是生物自身條件和社會歷史環境發展的必然。
3、周朴園——偽善
周朴園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產物,是帶有封建性質的買辦資產階級的典型。一般情況下,周朴園作為資產階級紳士,到西方留過學,接受過開放的西方思想和高等教育,年輕時也有風流成性的品行。為何在婚後會對蘩漪這樣年輕貌美的女人如此冷漠呢?
蘩漪受到五四文化的影響,追求幸福和個性解放。但是她和周朴園年齡上相差將近二十歲,所以周朴園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很難滿足蘩漪,最終蘩漪和周萍發生亂倫。從這個角度來看,周朴園是一個處於精神失戀狀態的人,是愛情中的失落者。周朴園逼迫蘩漪喝葯,要求蘩漪順從自己,也是潛意識的希望彌補心理上的失落。蘩漪的冷漠和抗拒促使了周朴園心理上的變態,而周朴園的專制和冷漠又促使了蘩漪的病態。周朴園對蘩漪的不滿和愛情的失落讓他開始回憶和侍萍當年的情愛,周朴園保留了家中的舊式傢具和侍萍的相片,向兒子周萍說侍萍是如何賢惠、善良。而在侍萍出現在周公館時,周朴園又表現出一副冷酷無情的樣子。這是因為周朴園有戀舊情節,將對過去和侍萍美好生活的回憶轉移到傢具和相片上,但是僅此而已,對侍萍本人並無懷念之意。從本我上看,周朴園是一個變態、扭曲的人,而從超我上看,周朴園在努力扮演一個封建家庭最具威嚴的家長,為了體面,不能和蘩漪離婚,也不能對蘩漪打罵以泄不滿,只能以「合情合理」的方式——逼迫蘩漪喝葯,來讓蘩漪順從自己。曹禺先生筆下的周朴園就是這樣一個矛盾、偽善的存在,這也是本我和超我之間矛盾沖突使然。
⑥ 安德烈是《戰爭與和平》中的重要人物,應該如何分析安德烈的人物形象
安德烈善良大方,為國家和人民擔憂,勇武善戰,是托爾斯泰筆下人物中傑出青年的代表之一。在申格拉本之戰開始前,安德烈渴望榮譽。他甚至想過,即使死路一條,也沒關系。他相信他永遠不會比別人做得差。庫圖佐夫答應了安德烈的請求,派他前往先遣部隊。安德烈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上,為了贏得勝利,他需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不惜一切代價爭取它。
他又是一個特別感性的人,內心十分細膩,與娜塔莎訂婚後,他出國一年,在這段時間里,娜塔莎出軌,婚約解除了,安德烈受了重傷,1812年衛國戰爭爆發時,他在與拿破崙的戰斗中負傷,撤退到莫斯科時遇到了娜塔莎。娜塔莎對他關懷備至,向他表白,戰爭結束後,安德烈的兒子和瑪麗亞住在一起。在1956年奧黛麗赫本主演的《戰爭與和平》中,維托里奧·加斯曼飾演安德烈,在1968年蘇聯拍攝的史詩電影中,由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飾演安德烈。
⑦ 影視人物分析方法
影視人物分析方法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影視人物分析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1.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⑧ 編導影視作品人物分析法
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巧、結構和導演方法。
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
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⑨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方法: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通過情節、環境補充人物性格,通過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過人物形象分析主題思想。
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一、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
因為篇幅短小,小小說的人物並不復雜,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是一個較淺易的思維過程,但考慮問題的時候需要注意幾個細節: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寫方法都要考慮到,重點是分析主要的描寫方法。
2、要關注人物描寫時能展示人物性格的關鍵詞。
3、關注具有雙關意義或較含蓄(具有深層含義)的描寫詞語。
二、通過情節、環境補充人物性格
小說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節和環境,但這三者之間實際上不是並列的,從某個角度而言,情節與環境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它們對人物性格的補充作用有時候會體現得相當重要,它們對人物性格的補充作用有時候會體現得相當重要。
三、通過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應該是人物性格與其身份地位的綜合。人物性格的分析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就如同要造一幢樓房,結構上的大多數建材都已具備,就只等著將這些材料組合在一起了。從表達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個(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質、評價等)形象。
四、通過人物形象分析主題思想
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於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這里的「社會矛盾」與「現實生活」就是小說反映的主題思想。因此,每一個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時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這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來,就能順利達到分析主題思想的目的。
什麼是人物形象
人物通過外貌、言談、行為舉止等具體元素向他人所展示的有關此人物性格、內質等抽象元素在他人內心中的具體反映。很大程度上,人物形象有旁人的主觀成分,也有特定人物的客觀成分,可以說它是主觀元素和客觀元素的集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