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部歐美愛情電影,女主角好像是自由作家,跟媽媽和妹妹的關系不好,自己有男朋友但跟別人發生了關系
閏年 Leap Year (2010)
導演: Anand Tucker
編劇: Simon Beaufoy / 哈里·艾爾方特 / Deborah Kaplan
主演: 艾米·亞當斯 / 馬修·古迪 / 亞當·斯科特
類型: 喜劇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愛爾蘭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0-01-08
片長: 100 分鍾
又名: 求愛吉日 / 敗犬求婚日(台)
劇情:
城市女孩安娜(艾米·亞當斯 Amy Adams 飾)與男友傑里米(亞當·斯科特 Adam Scott 飾)相戀四年,共同申請購買波士頓頂級豪華社區的高尚住宅。安娜本以為傑里米要向自己求婚,失望後聽從父親建議,飛往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打算依照愛爾蘭傳統,在閏年的2月29日這天向在都柏林參加醫學會議的傑里米求婚。沒想到飛機遭遇氣流,迫降威爾士加的夫。安娜從加的夫雇船航行至愛爾蘭丁格爾半島,狼狽不堪中投宿當地青年德克蘭(馬修·古迪 Matthew Goode 飾)的海濱旅店。德克蘭同意次日開車帶安娜前往都柏林,一路上二人相互看不順眼,爭吵不休。爭執中又遭遇車壞、暴雨、誤點、假扮夫妻投宿農家等爆笑事件,可這一對冤家卻也在不斷的摩擦中彼此了解,情愫漸生。2月29日終於到來,安娜的一顆芳心究竟要托與何人呢?
② 《街頭日記》真實人物是什麼
《街頭日記》真實人物是艾琳·格魯維爾。
電影《街頭日記》是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電影,真實人物是經過艾琳·格魯維爾三年的努力,她的學生由一群沮喪的青少年成長為具有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的人。
案例中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中學教育中面臨的一些問題,如貧富不均、種族差異、傳統觀念帶來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和受教育權利不平衡的問題。
影視的故事
艾琳老師在種族歧視嚴重、街頭犯罪頻發、校園暴力盛行、班級中相互敵對勢力明顯、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的情形下,努力發掘學生內心的需求,試圖用調整座位來減少學生之間的種族或群體隔閡;用紅膠帶記錄學生失去朋友的數量。
自己賺錢給學生買書,帶學生參觀博物館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屠殺的歷史,真正了解種族滅絕殘忍;新學期開始,准備香檳和書,讓學生舉杯互敬,體會平等,自由,友好的滋味,這些方法真實、貼切,深深打動著每一個學生。艾琳老師的教育成功表現在它通過把學生塑造成為自己心靈的「自由作家」,而完成了自身作為「自由作家」的教育使命。
③ 2007年1月12日於北美上映的電影<自由作家>是由誰主演的
希拉里.斯旺克
就是《黑色大麗花》里瑪德琳的扮演者,兩次獲得奧斯卡提名,兩次獲獎。
④ 自由作家日記的電影信息
自由作家 Freedom Writers(2007)
導演: 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編劇: 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類型:傳記 / 犯罪 /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德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2007-01-05
片長:123 分鍾
又名: 街頭日記
⑤ 《自由作家》這部電影所來自的真實背景
美國是一個雜糅的國家,由於民族原因而分類,由於膚色而分類,由於移民而分類,還由於貧富而分類,這是一個現實問題,不容迴避的,即便經過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些解放運動,但這種觀念上的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於是,對峙在繼續,戰爭在繼續,停滯下來的只有生存的權利。當長灘爆發黑人被四名白人警察毒打的事件之後,一個隱藏在民間的敵意便躍然於媒體報端,所以此片的誕生比起諸如《美國派》等青春校園影片更多的是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群生活在社會中的學生們絕不是陽春白雪的。
一名教師引導一群異端學生走向光明之路,這樣的影片不乏經典之作,《死亡詩社》以及《微笑的蒙娜麗莎》等等。但相較而言,《死》與《微》兩片中的學生所涉及的大多是個人問題,與社會的殘酷還是相去甚遠的,反倒是《187美國社會檔案》一片中的暴力令人感到真正的恐懼。而《街頭日記》一片中的學生們也生活在這種暴力的氛圍下,他們甚至不知道這暴力的由來,只是一種繼承,繼承這種現實種族階層問題所傳達出來的暴力。
當希拉里•斯旺克所扮演的艾琳教師詢問有哪些孩子曾遭受過槍擊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個社會的暴力環境,我們看到了一種絕望的氣息。所以,這個教師所面臨的問題絕不僅僅是孩子們的調皮搗蛋,而是整個社會的,尤其是下層社會中的仇視心理。
作為一名新老師,艾琳絕沒有想到自己班裡的學生彼此間會存在著如此可怕的敵意,當一撮撮學生肆無忌憚地聚在一起,各自為營的時候,這便是社會的一個真實的反映,正如劇中那個愛娃的經歷一樣,美貌等形容詞彙與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關系,為了生存,強悍才是最主要的,這是從小便根深的觀念,是一種適者生存保持自我的暴力哲學。
艾琳很敏感的發覺了203教室中這群孩子之間相互的敵意,於是採取了各種辦法力求能夠讓這些孩子彼此了解,能夠真正地成為了一個團體而消解這份敵意。但她的每一次努力都失敗了,作為一個白人,她根本無法得到孩子們的尊重,更主要的是,孩子們認為上學不過是為了混日子,當年滿十八歲的時候,戰斗將等待著他們,那是有關種族有關社會地位的尊嚴的戰斗,而高高在上的白人顯然並不理解這一切。仇視其它種族的想法令艾琳萬分苦惱,而孩子們卻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種族滅絕。
以其它種族其它階層為假想敵的孩子卻不知道種族滅絕的含義,這只能說明他們並沒有真正地變得無葯可救,並沒有完全喪失人性,而這種認識也直接令艾琳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於是,關於最可怕的種族滅絕的歷史列入了艾琳的授課范圍之內。二戰時期猶太人的生活深深地觸動了這群孩子,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那種暴行是可怕的,是慘無人道滅絕人性的,是一種罪惡。但這對於孩子們來說僅僅是一種反思,當他們面對二戰中慘死的那些幼小生命的時候,他們只能對自己過去的行為感到羞愧,可他們卻還是找不到真正的方向。於是,《安妮日記》成為孩子們的指路燈。
作為一個猶太女孩,安妮在恐怖日子裡記下了有關於生命的所有感受,雖然這僅僅是一種希望,雖然她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生命,但這份希望卻保留了下來,於是,這也為這群孩子們提供了一種希望,那就是正視自己真實的想法,不要害怕這種艱苦的環境,不要因為生活中的那些敵意而毀滅了自己。從絕望走向希望的過程中,艾琳用殘忍的歷史為孩子們上了一個值得反省的課程,孩子們也用自己手中的筆不但記錄下了過去那種痛苦的災難,也記錄下了自己的改變。
毫無疑問,艾琳做得是一件極其高尚的事情,但事實上,凡是高尚的事情都必將引來一些阻力,首先是艾琳的丈夫,艾琳為學生的付出無形中冷落了自己的丈夫,於是丈夫離他而去。艾琳的父親本來是一個民權運動者,但由於歲數的原因早已失去了當初那份熱情,好在血液中流淌的這種民眾意識終歸讓他成為艾琳最有力的支持者。兩個男人的戲份並不多,但彼此之間有種轉化,而這種轉化帶有向那些民權戰士們致敬的意味,同時也極力地肯定了艾琳的所作所為。
但最大的阻力還是來自於學校,203教室的這群孩子無疑是被教育制度所拋棄的一群孩子,所謂的義務教育只是一個過程一種形式。艾琳所說的好,當孩子們知道自己的老師並沒有盡力的時候,孩子們又怎麼可能盡力地去學習呢?學校是優等生的天堂,而對於那些劣跡斑斑的學生而言,學校只是一個系統。但在艾琳的努力下,203教室終於變成了這群學生的天堂,是他們的家,是區別於街頭生活的地方,在這里,他們可以為自己的希望而活著,可以與其它種族的人交朋友,社會上那根植於內心的仇恨在這里可以被完全消解掉。
影片看下來,筆者不得不被艾琳那種高尚的情操所感動,同樣也為這群孩子的苦難而感到可悲,好在影片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是,筆者卻一直抱有一個疑問,在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面前,艾琳真的能夠成功嗎?僅僅依靠那些已經遠離的歷史能夠讓這些孩子真正的改變嗎?雖然這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但筆者灰暗的心理對艾琳的努力卻不抱有任何幻想。難道是影片對真實有了粉飾還是筆者如街頭那些少年一樣被固有的思維所困撓著呢?
無疑的,此片的重點放在了艾琳這個人物身上,她對改變孩子們心中那份仇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還有巨大的犧牲。但也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影片中的孩子們卻過於群相了,雖然愛娃的戲份的確突出,但我們很難看到愛娃與艾琳的單獨交流。換句話說,我們看不到某一個孩子真正的成長軌跡,或者說是改變軌跡,那些書本,包括記錄下來的街頭日記以及安妮日記,似乎每一個情節,所有孩子的改變都是同步的,這種同步造成了孩子們的形象的單薄,當然也使得本片變得不太真實可信。
恐怕這是導演最大的問題所在,比起前面所描述的幾部影片,此片對艾琳的對立面過於簡單的群相描述手法顯得十分地形式主義。所以,此片雖然敏感地觸及到了孩子們被社會問題所困擾的可悲性,但卻極少地將這種可悲性用事例所體顯出來,每個孩子所記錄的筆記也就顯得空泛而做作了,反倒更象編導捉刀代筆的作品。
當然,影片本身的問題絕對不能抹殺艾琳這位老師的人格魅力,同樣也無法抹殺這群孩子肯於改變自我的勇氣,在這方面,影片傳達的信息的確已經足夠了。最後引用艾琳老師的話作為結尾,也許不僅僅是對本片的闡釋,更是對教育所持的一種理念:「教師這個行業已經成為整個國家最受人尊敬的一份職業,不僅在美國,全世界都是如此,有的時候,孩子們未來的命運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但他們通常碰到的都是一些不負責任的老師、監護人或學校。學校是那種多元化文化融合的地方,應該經得起種族、經濟和文化所帶來的各種考驗,更不應該被暴力所侵蝕。表面上看,威爾遜高中是完美的,因為它接收的學生來自各個階層,沒有貧富之分,沒有種族之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學校內部的毒瘤就不存在。」
也把這句話獻給由於分數由於地域差異由於金錢等各種因素不能選擇自己學習環境的中國孩子們,當然還有老師!
⑥ 《自由作家》(美國2007年電影)百度雲,謝謝
《自由作家》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愛林(希拉里·斯萬克 Hilary Swank飾)從事的第一份教育工作,就是在威爾遜學校一個糟糕透頂的班級里擔任老師。這里有著給老師們帶來噩夢的學生:他們虛度光陰,消磨時辰,把學校當成18歲之前的游樂場;更混亂的是,學生們來自社會里的不同種族和各類底層階級,分幫結派互相鬥毆。
⑦ 李馮的人物
李馮,本名李勁松,1968年出生,廣西南寧人,是文壇「廣西三劍客」之一,文壇「新桂軍」橫空出世的標志人物。於1984年入南京大學化學系,第二年轉中文系,後又接著讀研究生,1992年於南京大學獲得中文系碩士學位。曾在廣西大學任教,1996年辭去公職。長、中、短篇小說刊於《人民文學》、《大家》、《收獲》、《花城》、《作家》等刊。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孔子》、《碎爸爸》,短篇小說《多米諾女孩》《16世紀賣油郎》,小說集《廬隱之死》等。曾以一系列鋒芒畢露的「先鋒」作品步入文壇,並在文學圈內頗多贊譽,為新生代作家代表人物,部分作品在日本及台灣出版,任電影《英雄》、《十面埋伏》、《賣油郎與花魁》、《另一種聲音》、《王朗和蘇小眉》編劇,被譽為張藝謀的「御用」編劇。
1997年12月,在由中國作協創研部、廣西作協、廣西文藝理論家協會和廣西師大中文系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東西、鬼子、李馮創作會上,東西和鬼子、李馮一起被評論家稱之為「廣西三劍客」。 1997年獲首屆「聯網四重奏文學獎」。
現居北京,為自由作家。擁有「國內累計票房最多之電影編劇」頭銜。 A、長篇小說
《碎爸爸》(長春出版社,1998年)
《英雄》(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
《孔子》(太白文藝出版社,2008年)
《十面埋伏》(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年)
B、小說集
《廬隱之死》(海天出版社出版,1994年)
《唐朝》(廣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
《今夜無人入睡》(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另一個孫悟空(日本版)》
《中國故事》(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有什麼不對頭》(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C、參與製作的電影
《英雄》(2002) ——編劇
《十面埋伏》(2004) ——編劇
《霍元甲》 (2006) ——編劇《東奔西遊》(2010)——導演、編劇
D、參與製作的動畫片
《孔子》(2009)——總編劇
E、網路電影
《瘋狂白領》(2006)——導演、編劇
⑧ 饒雪漫的生平作品、資料
饒雪漫,自由作家,生於1973年。1994年畢業於四川自貢師專中文系,職業DJ。曾擔任江蘇《少年文藝》編輯,現在鎮江人民廣播電台節目部擔任主持人,「花衣裳」網頁版主,十四歲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小說100多萬字,連續七年獲江蘇《少年文藝》「好作品」獎,其作品在網上人氣也很旺。已出版書籍《飛越青春的鳥兒》、《薔薇醒了茉莉笑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可以跳舞的魚》、《眉飛色舞》、《QQ兄妹》以及網路愛情小說集《冰淇淋戀愛了》等書。偶爾涉足成人文學,代表作為《調頻》被數百家網站收錄。 已出版作品50餘部,作品語言優美、故事動人、風格多變,享有「文字女巫」之稱。代表作有《小妖的金色城堡》、《校服的裙擺》、《左耳》、《沙漏》等等,並主編少女雜志書《漫Girl》及《雪漫》。作品多次登上全國各地(含港台地區)暢銷書排行榜,小說《天天天藍》在日本出版。她的文筆獨特,寫有「青春愛情系列」「青春療傷系列」「青春疼痛系列」等等系列作品。饒雪漫還身為一個專寫青春小說的三人團隊成員,此團隊名為"花衣裳".除饒雪漫外,還有伍美珍和郁雨君兩位作家.
《最熟悉的陌生人》
《花糖紙》
《QQ兄妹》 (原名《我不是你的冤家》)
《若即若離》
《雙魚記》
《我不是你的冤家》
《天天天藍》
《可以跳舞的魚》
《飛越青春的鳥兒》
《不必知道我是誰》
《咱們班》
《我要我們在一起》
《亦歌亦舞》
《我是女巫我怕誰》
《我只記得你的好》
《校服的裙擺》
《木吉他的夏天》
《誰可以給誰幸福》
《按時長大》
《愛在仙境的日子》
《眉飛色舞》
《來不及學壞》
《我是壞女生》
《小妖的金色城堡》
《離愛一個ID的距離》
《兩個人的下雪天》
《愛在QQ的日子》
《花都開好了》
《揮著翅膀的女孩》
《原諒我們的十七歲》
《春天的綠袖子》
《親親我的小辮子》
《我不是鬼馬的妹妹》
《莞爾的幸福地圖》 (原名《我要我們在一起》)
《簡單愛》
《很愛很愛你》
《女生派》
《蝴蝶來過這世界》
《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
《糖衣》(包括《糖衣》、《臨暗》、《冰欺凌也戀愛了》、《像流水一樣》、《刺蝟小妖的最後一夜》五個故事
《左耳》
《左耳前傳》
《左耳終結》
《沒有人像我一樣》
《十年》
《沙漏》
《沙漏2》
《沙漏3》
《甜酸》
《我不是壞女生》
《離歌》
《愛情一直醒著》
《想一個男生》
《兩個人的下雪天》
《離愛一個ID的距離》
其中青春疼痛系列依次為:
1、《小妖的金色城堡》
2、《校服的裙擺》
3、《左耳》
4、《左耳終結》
5、《沒有人像我一樣》
6、《沙漏》
7、《沙漏II》
8、《沙漏III》
9、《甜酸》
10、《離歌I》
青春療傷:《十年》
青春逃亡:《臨暗》
等待花開的日子(饒雪漫、曾煒聯袂推薦、國內首部「暖愛互動」小說)
⑨ 自由作家的劇情看點
影片《自由作家》基於加利福尼亞長灘一個中學英語班的真實生活。
兩度奧斯卡獲得者希拉里·斯旺克扮演劇中教師,斯旺克的加盟無疑為這部影片大開綠燈,為影片拓開了商業之路。
但是,影片沒有完全遵循原著,原作是一本已發表的,由一些不學無術的學生多年來記下的點點滴滴的日記集,用來解釋和探究他們的生活、恐怖和希望。幕後工作:真實故事這是一個由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電影,經過艾恩·格魯維爾治療的孩子們由一群沮喪的青少年成長為具有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的人。後來,他們自己籌集基金,邀請那些在二戰時期勇敢保護自己家庭的荷蘭婦女們到加利福尼亞參觀並與她們交流,同時,他們還寫信邀請了那本薩拉熱窩少年日記的作者扎拉塔·弗里伯維克到加利福尼亞做客,與他們共度了5天時間,聊天並交換了他們之間的故事。這些交流活動進一步加深了艾恩帶給他們的信仰。1997年,孩子們組織了一場「靈魂的回聲」的籌款音樂會,用籌得的款項參觀了華盛頓,並把自己的日記帶給了教育部長。後來,他們還通過資助到了紐約,德國,波蘭,阿姆斯特丹和薩拉熱窩旅行,去親自目睹和體驗了那些書上提到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