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電影人物栓柱

電影人物栓柱

發布時間:2022-11-01 20:05:04

Ⅰ 紅色經典電影什麼描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

紅色經典電影《鐵道游擊隊》描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鐵道游擊隊》是一部反映在抗日戰爭時期,魯南地區黨領導下的一支游擊隊在臨棗支線、津浦干線上,打擊日偽軍的交通線、與敵人進行游擊斗爭的英雄故事。

《鐵道游擊隊》歌頌了鐵路工人抗擊日寇的頑強意志和英勇戰斗精神。故事生動曲折,人物栩栩如生,富有傳奇性。2019年9月23日,《鐵道游擊隊》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人物塑造

《鐵道游擊隊》著力塑造了以劉洪、王強為代表的鐵道游擊隊的英雄群像。小說開篇直接給兩位正副隊長定了調:「司令部派了兩個強悍的游擊隊員,一個個叫劉洪,一個叫王強。劉洪堅決勇敢,王強機動靈活。」在小說中,作者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情節設計來凸顯主人公的個性特徵,避免了類型化的描述,也由此增強了人物性格的真實性。

此外小說還通過人物行為前後的對比進步烘托主題:隊員王虎、栓柱在陷入困境時背叛隊伍,但經過山裡的教育後洗心革面,重又回到革命隊伍中來。小說中多處通過這種簡單直白的比較來進行敘述,打上了特定時代環境的烙印。

Ⅱ 1942 拴柱扮演者

《一九四二》演員表 :

張國立
飾 范殿元

陳道明
飾 蔣介石

李雪健
飾 李培基

張涵予
飾 安西滿

徐帆
飾 花枝

范偉
飾 老馬

馮遠征
飾 瞎鹿

蒂姆·羅...
飾 梅甘

張默
飾 栓柱

王子文
飾 星星

李倩
飾 兒媳婦

張少華
飾 瞎鹿娘

Ⅲ 一九四二觀後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一九四二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一九四二觀後感 篇1

看完《一九四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馮小剛這個級別的導演還對影片能否過審戰戰兢兢。它的過審是一次電影對意識形態的勝利以及對民族性反思的勝利。

《一九四二》是這樣一部特別的電影:在抗戰和民族災難之時,我們的黨和我軍將領完全缺席,而忙前忙後的主角變成了極其及其軍隊。因為意識形態的緣故,這在以前內地的主流電影中絕少出現的。記憶中,這種我黨我軍在重大歷史面前缺席而把主角讓位於的電影,還算是1986年的《血戰台兒庄》;《建國大業》在這方面也做了歷史性的進步,國共有了平分銀幕的機會,並難能可貴地對蔣介石進行了人性化處理;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抗戰的也只是軍官和戰士,但卻在身份上做了模糊處理,且只作為電影的時代背景。在《一九四二》中,雖然也表現了蔣鼎文等將領的麻木不仁,政府官員的腐化,但同時,你可以感受到蔣介石在內政外交上的無奈,他也需要向國際力量尋求庇護,也需要向地方財團尋求幫助,影片施與了這個我們傳統意識形態中的異端分子以同情。這種表現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也說明我們的文化意識形態領域正在逐步軟化,很多創作禁區正在被逐步打開,需要的只是時間。而這些正是在以馮小剛為代表的電影人逐步爭取下實現的。

這是一部在路上的電影,災民因飢荒而流徙。馮小剛和編劇劉震雲採取了災民、軍隊、政府、宗教、記者五條線索並行推進的敘事手法,讓這五類人面對飢荒,從而做出反應。從劇作的角度來說,19個主角,50個次要角色,這不論在戲劇,還是電影中都是大忌,何況各方面人物又互不交叉,這對影片的戲劇性提出了巨大的考驗,風險性極高。事實也確實如此,多線敘事必然會分散角色的情感力量,讓習慣於追隨幾個人物命運的觀眾無所適從,而且從成片來看,張涵予和蒂姆。羅賓斯飾演的兩個神父的線索是可以被砍掉的,太游離於故事主線之外,我想,馮小剛在最初的故事設計中應該有更多的想法,但礙於整體結構,無奈剪掉了很多的戲份。

多線並進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是會形成一種大氣的格局。而這種格局對歷史題材來說是提升水準的一個要求。一位傳媒學者曾如此描述過理想化的傳媒品格:一種仰天俯地的境界,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一種大徹大悟的智慧。我無意用這種品格去對應任何一個導演或者是作品,因為那是一種理想。在《一九四二》中,馮小剛反其道而行,他的立意不在於追求這種理想,更多的是暴露醜惡。他曾說,《一九四二》就像一面鏡子,鏡子裡面他的臉很醜,不好看,但是最起碼它能讓他知丑,總比糊里糊塗地臭美好。拍完《一九四二》,他也不會再有盲目的民族自豪感,在向歷史學習的過程中,他學會了知恥。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馮小剛對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在面對飢荒的時候,國人的猥瑣、自私都呈現出來。這種批判跟斯皮爾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單》中對猶太人的批判有著相似之處,在那部影片中,猶太人即使是遭遇死亡,依舊不忘記貪財的本性。

一九四二觀後感 篇2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部電影----《一九四二》。此片描述了一個財主家與三千萬河南人民的逃荒之路。

一九四二年的秋冬之交,河南省因受到旱災和蟲災,全省三千萬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有個財主家裡有很多糧食,但他的自私激起了村民的憤怒,導致家裡被燒,糧食被搶,兒子慘死的境地。而此時日本人又想乘虛而入,奪下河南省。他家被迫到外鄉去躲災。

一路上,與他一起逃荒的村民不少,他們的目標是陝西。財主家糧多錢多,但在逃荒路上,有日軍的轟炸、國民黨軍人的搶掠,他也變得身無分文,最後衣服也變得破爛不堪,在離家五十多天時只能吃柴火,有些家人都餓死了。

等蔣介石想撥款救災時,災民已死了近三百萬人,而官方統計說是一千多人。

最後,財主爺一人活了下來,兒子被打死、老婆和媳婦餓死、女兒賣人、家丁死於日本人手中、孫子也沒有保住。

從此片可以看出:國民黨官員的腐敗,軍隊似土匪,使得民不聊生。另外是老財主的心理轉變。影片一開始因為財主不願意把糧食分給鄉親,非常自私,原來不是逃荒,而是躲災,但最後也淪落成了一個窮人,深刻體會到一個普通老百姓的不容易。所以我們不能自私,要經常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幫別人就是幫自己。最後,這部影片讓我想起如今的「光碟行動」,現在我們國家還不是很富裕,有些地方還很貧困,甚至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一九四二觀後感 篇3

河南人劉震雲編寫的《一九四二》,11月26日下午去看媒體場,作為河南人,真的很震撼,馮導他們沒有毀俺們河南人的形象,故事很糾結,原本我是帶著紙巾去的,但結果一張也沒有用,不是我沒有傷心感受,因為淚水是往心裡流的,到最後流的都是血。馮導這部電影《一九四二》,劇情很悲切,很痛,,他用更加揪心的方式詮釋了這個災難歷史,我們觀影2個半小時,我到現在還回味故事的糾結,還在梳理其中故事情節和多個人物的特點。

當影片一開始的對白用純河南話娓娓道來,我就很自然的走進了屏幕,和劇中人物一起,在靜靜等待這場災難降臨,當老東家的高牆大院被災民圍住,為首的災民頭領還曾經受過老東家救命的幫助,但過去的恩情已經被飢餓掩埋,人與人之間的醜陋瞬間被一個饅頭,一塊肉而摧毀,人們相互廝殺,分不清好壞,分不清你我,少東家被當場捅死的那刻,人們反而更加猖狂,一場真正的災難也拉開了序幕.

老東家眼睜睜的看著院子被燒毀,不得不帶著妻兒老小和兒子的遺孀,離開了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富裕家園,途中遇到家丁瞎鹿,就相伴而行,一路經歷了無數次坎坷和良心的呼喚,他們的牽手相伴在了一起,開始更加殘酷逃難之行。

一幕幕堵心的事情在不斷的發生,官場,戰場,商場,斗爭也是尤為激烈,災民該祈盼誰的救助,該相信誰,誰是可以保全他們性命的衣食父母?!當日本人假發慈悲的時候,官員們在干什麼,他們在乎的是頭上的烏紗帽,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的溫飽和淫慾,一個剛直不阿的主席卻沒有更好的辦法給予災民更多的幫助,眼看災情越來越厲害卻無能為力。

難道只能信仰萬能的主保佑嗎?結果是否定的,人們受到了更多的災難,人性泯滅,弱肉強食,最後都一無所有,這就是天災人禍,這就是弱勢群體的命運。

最後老東家回憶一路逃難的經歷,家人和老鄉一個個離他而去,餓死的,被打死的,被開水煮的,被賣掉的,他終於想通了,離家走也是死,在家留也是死,就開始走回家的路,路上遇到一個失去父母的小女孩,便帶著她一起往回家的路走去,一直走著,走著,直到消失在遠方,我們朴實的河南人民,最後希望死也要死在離家近的地方。父母官啊,鄉親們啊,我們的根在那裡----河南。

一九四二觀後感 篇4

昨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的學生去「中原影都」觀看了,災難大片《1942》電影。

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雪花,2點30分同學們在教學樓前集合,由徐老師帶領我們冒雪向「中原影都」出發。踩在雪地上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大概走了6、7分鍾的樣子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同學們按照徐老師的要求,有次序的走進影院內找好自己的位子坐下來。等大家都做好後電影就開始播放了,故事講的是「1942」年河南那一年發生自然災害,旱災伴著蝗災同時出現。老百姓為了活命都出去逃荒,在逃荒的路上人們把能吃的野菜、樹皮都給吃光了。為了活命有的爹娘把自己的孩子也給賣了。一個小孩才能換到一小碗米,我在電影里看到,有的人餓的忍不住去吃死人的這種事情發生,逃荒的路上死人到處都是非常可怕。我們看到這種畫面害怕的都哭了,我覺得比起他們來,我們現在的孩子幸福多了。

晚上回來後,吃飯時我手裡捧著這碗白米飯心裡沉重多了,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不浪費每一粒糧食!

一九四二觀後感 篇5

時空漸落,一曲落罷,一口長嘆。茶香物語,都在蜜里長大。忘卻了那些人那些年的悲哀痛苦,忘卻了那些掙扎的英雄。

一九四二年河南乾旱,災荒,戰爭,一股腦地給了河南。雞飛狗跳,雞犬不寧,他們在逃荒,日本人還在打。花前月下,沒有人會注意到月的詩意,花的物語。我們冷漠地看著這場苦情戲,看著每一個人因餓而背叛,笑著不語,這便是人。

但那一幅幅畫刺痛了我,我還在花前月下吟唱,撫弄,沉醉,荒度時光。我們都在找,找人生的意義,我們活下去的理由。他們卻為了生命而奮斗,沒有等死,他們都在路上。日本軍不停地放炸彈,他們不畏懼,他們想活下來。為什麼要活下來呢?為什麼?為了享受,金錢,權力,亦或許僅僅是一種本能,還是在逃避死前的那點痛?我們笑不出來了,靜靜地看著似我們人生的戲,靜靜地摸索著。

黑色的破布包裹著難民的全身,他們甚至接受日本軍的軍糧,為日本軍賣命,也不願意離開這個世界。多少人又多少人憤怒地罵完了又罵,罵那些難民。可我們的後背不禁一凉,濕了。如果是我,我會去做英雄嗎?又笑了,似嘲笑,似悲傷。不想要堂而皇之地說會,怕說的都是謊言,時間在不停地篩選,不停地拋棄,那些無用的人們,正如我。

沒有一丁點的糧食,沒有一個親人,你會拼了命嗎?但就算拼了又怎樣,那僅僅是一個結局------多一具中國難民的屍體。這難道就是我們的借口,筆唰唰地寫,卻激起一陣悲傷。仇恨或許會在心中發芽,但你總會告訴自己匹夫之勇的結局以及忍辱負重的結果。我們都在開脫,開脫那些鮮紅的錯誤,文縐縐的借口掩蓋不了我們屈服的記憶。你可以直抒情懷在筆中清香地愛國,但你會在餓死前為國捐軀嗎?你不確定,正如我不知道你是誰一般。

漸漸地,我們身上都有一個包袱,它是歲月的遺物。歲月在我們的臉上劃下一道道痕,漸漸地,成了華麗的偽裝,我們端著酒杯,像視頻中那些洋人一樣,豪華的酒館,漂亮的禮服,一切都那麼刺眼。我們還在笑,還在鬧,筆墨交織的世界都裝上了它華麗的偽裝。我們卸下來無知,換上了歲月的心機,映著哪些年那些人的苦難。

在我們還在喝著咖啡賞著戲時,他們在逃荒,在我們尋找生的理由時,他們還在生死線上掙扎,掙扎著逃命。我們不懂他們,他們亦不懂我們。串著字字的清香,襯著他們的苦難。襯著我們的無知。問題總會出現,願你我安好。來了,就各自安好。

一九四二觀後感 篇6

周六,亳州晚報高年級小記者在凱得利電影院看了《一九四二》這部電影。它讓我感到非常震撼,同時也讓我感到慚愧。

電影講的是一九四二年河南發生的一次大旱災,當時在某個村子裡只有地主老東家有吃的。一天,一大群飢餓的村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去老東家借糧食,結果雙方發生爭斗,把老東家的房子全部燒掉了。此時日本人也打來了,老東家一家只好和村民們一起逃荒。

由於天寒地凍,缺少糧食,許多人餓死在了逃荒的路上。難民餓得連樹皮和草根都吃。過了一百多天,就餓死了三百多萬人。有人因為飢餓,把自己的孩子或是自己給賣了,為家人換來了幾升小米。老東家的家人也一個個走向了死亡。而作為當時的國民政一府,卻一再地隱瞞、謊報死傷人數,不能給難民及時的救助。一個叫白修德的外國記者不顧生命危險,親臨逃荒的'隊伍,拍攝到了許多慘烈的圖片,將災害的真實情況公布於世。

電影的最後,失去所有親人的老東家放棄了求生的念頭,孤零零的老人往回走,尋找家的方向。在路邊,他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在母親的一屍一體旁傷心地哭泣,老東家將女孩收留了下來,帶著她向家的方向走去……

電影到這里就結束了,但我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受。大災難帶給我的是震驚,而一些人在災難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帶給我的是震撼。像白修德,原本可以在美國踏踏實實地過好日子,但卻為了幫助中國人而不顧生命危險拍攝河南的災情。電影中的栓柱寧願死也沒放棄對花枝的承諾,慘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這些人所表現出來的氣概,的確深深震撼著我。

影片中的花枝和星星為了給家人掙點糧食,把自己賣給別人,幾升小米卻能挽救幾條生命。而現在的我們呢?每天吃不完的東西就隨手丟棄,全然沒有珍惜的念頭,甚至覺得理所當然。如果這些東西留給1942年河南災荒時那些災民,不知道又能救回多少條人命啊!多少人啊!

唉,假如我有一台時光穿梭機和一支馬良的神筆,我一定要回到1942年。在那裡給河南的鄉親們畫上香噴噴的飯菜,讓他們吃上一頓飽飯,從此不再有飢餓;在河南的天空畫上許多的烏雲,再畫上一座大炮實施人工降雨,讓那裡不再乾旱,從此風調雨順。讓世界上每個國家的人都能和平相處!

這部電影讓我更真切地明白了真善美,知道了食物的可貴,讓我明白珍惜糧食的重要一性一。

一九四二觀後感 篇7

燎原之火,生靈塗炭。與此同時,河南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大災荒,千萬民眾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電影里的每一個人都是被動和絕望的,財主大東家出門的時候還有馬車、糧食細一軟,一路逃難到潼關的時候,一家五口就只剩下他一個人了;官員們在這場災難面前 也是無奈絕望的,河南省的省長李培基去找蔣介石反映災情,還沒開口,發現蔣介石面對的每一件事都比自己的嚴重得多。在天災面前,沒有英雄,只有對命運 的默默承受。

對於衣食無憂的我們來說,可能很難體會電影中反映的飢餓:吃草根樹皮,小孩拉大便要手摳;為了幾兩小米,賣兒賣女;剛生完孩子的媳婦,5天滴米未進,剛閉 上眼睛,婆婆趁媳婦身體還沒有涼要給孫子餵奶;花枝為了幾塊餅干,就願意出賣自己的肉一體;親人餓死了,沒力氣悲傷,只能無奈地說一句:「早死早超生,再托 生別托生在這個地方。」……

在天災面前,人們顯得多麼蒼白無力啊!

最後,一無所有的大東家在返回的路上收留了一個失去親人的小女孩,一大一小兩個背影深深地刻在觀眾心中,那兩個滄桑的背影彷彿訴說著一段令人心碎的往事……

Ⅳ 1942電影裡面的殺栓柱的日本軍官說的是啥

一開始是拿饅頭和他換東西,栓柱不肯他就那刀叉在饅頭上面然後遞在栓柱面前說吃

Ⅳ 一九四二花枝和拴住換棉褲是什麼意思

《一九四二》花枝和拴住換棉褲指的是:花枝把自己賣了換回小米留給兩個孩子,栓柱跟著送別,花枝覺得自己的褲子沒那麼破爛,便跟栓柱對換了褲子,也是無奈境遇下能盡的最後的情分。

《一九四二》中徐帆飾演花枝,張默飾演栓柱。花枝和栓柱在東家的主持下,在別人過年的炮聲中拜了天地,結了婚,可是只做了一天的夫妻。花枝對栓柱說:「明天你就可以把老婆賣了。兩個孩子也有爸爸了,那我也可以安心的被賣了。」

花枝把自己買了,換回四升小米給拴住和兩個孩子留下,自己跟著一個賣牛的男人走了,跟送她走的拴住說:「我的棉褲囫圇一點,咱倆換一下吧」。此時買主一臉的理解同情和感慨。

擴資資料:

作品背景:

《一九四二》描繪了1942年發生在河南的旱災旱災。1942年,河南發大旱災,之後又遇蝗災,共餓死三百萬人之多,還有萬人流離失所;同時,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分兩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條是逃荒路上的民眾;另一條是國民黨政府對人民的蔑視推動加深這場災難。

花枝和拴住換棉褲情節的藝術手法:

《一九四二》里,馮小剛的鏡頭感的運用強烈,花枝和拴住兩人的年齡差別,兩人的身份差別,兩人的內心所屬,兩人在一起甚至有著各自的小算盤。這段感情之所以是電影中的情感高潮兩人在分離前,互相換了褲子,這種無奈與壓抑中,又能讓人捕捉到痛苦中的溫情。

Ⅵ 看過一九四二的進。 瞎鹿(馮遠征 飾) 是怎麼死的影片里沒有表現,讓觀眾猜嗎

瞎鹿和栓柱分頭知去找驢,瞎鹿找到驢的時候發現已經被別人殺了,正在分食道上去理論+搶食的時候被對方擊中後腦直接把他的頭打進滾燙的煮著驢肉的大鍋里被活活燒死了。

《一九四二》電影結局是在火車上拴柱的倆孩子都丟了,拴柱跳下火車去找孩子結果被日本人抓了,因為不想當勞工也不願意把手百里的木風車給日本人而被殺。遇到一個小女孩哭自己死去的媽媽,與小度女孩說,你叫我一聲爺,咱倆就認識了。小女孩叫一聲爺,兩人相依為命向會走。


(6)電影人物栓柱擴展閱讀

《一九四二》該片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由馮小剛執導,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等主演。影片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開機,2012年11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以道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分兩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條是逃荒路回上的民眾,主要以老東家范殿元和佃戶瞎鹿兩個家庭為核心。

Ⅶ 電影《1942》中一刀刺穿栓柱的那個演日本人是誰

澀谷天馬,日本演員,古典舞蹈家,日本埼玉縣人。19歲離開故鄉去美國學習,25歲那年澀谷對表演產生了興趣,進入私立的表演培訓班,開始接觸表演需要的各種技能,包括日本古典舞蹈。出演過電影《金陵十三釵》等,《借槍》、《智者無敵》、《我是傳奇》、《雪豹》等多部電視劇。

Ⅷ 1942換棉褲是表達什麼

《一九四二》花枝和拴住換棉褲指的是:花枝把自己賣了換回小米留給兩個孩子,栓柱跟著送別,花枝覺得自己的褲子沒那麼破爛,便跟栓柱對換了褲子,也是無奈境遇下能盡的最後的情分。

《一九四二》中徐帆飾演花枝,張默飾演栓柱。花枝和栓柱在東家的主持下,在別人過年的炮聲中拜了天地,結了婚,可是只做了一天的夫妻。花枝對栓柱說:「明天你就可以把老婆賣了。兩個孩子也有爸爸了,那我也可以安心的被賣了。」

影片評價:

這部電影的意義主要有四點:第一,它具有啟蒙價值,是魯迅精神的銀幕傳達。第二,它有這對個體感性生命生存權的尊重和悲憫,而文明的進程就是個體與整體的關系。第三,它塑造了集體意識,打造了公共記憶。第四,它的題材具有超越性,不是簡單的戰爭片、抗日題材等能概括的。

馮小剛拍這部電影具有杜甫式對民生的悲天憫人,也有屈原式的哀民生之多艱的情懷。《一九四二》是對人在生存底線之下對人性和文化還能保持多少的拷問,幸運的是,導演還是力圖保持著一些人性的溫暖和人的尊嚴。

Ⅸ 電影歸心似箭中的栓子扮演者是誰

栓子扮演者是徐垚


電影《歸心似箭》,是一部經典的戰爭題材軍旅故事片。八一電影製片廠1979年攝制,漢語普通話語種,彩色普通銀幕,時長99分鍾。影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抗聯某部連長魏得勝身負重傷後,在善良的寡婦玉貞的幫助下重返部隊的故事。本片導演李俊,編劇李克異,攝影楊光遠、陳振中,作曲李偉才,錄音甄明哲,美術寇洪烈,剪輯鄒昕、許陸初、文達、桑坪,美工倪少華,副導演張維佳、韋廉,照明張振聲,煙火趙家生,置景宋之,服裝趙美,道具畢尚源,化妝易慧、張邦憲,音響韓登起,製片主任趙凱。片中主要演員:趙爾康飾魏得勝,斯琴高娃飾玉貞,馬志剛飾齊大爺,蘆永飾董老利,徐垚飾栓柱,韓再省飾孫海山,趙寶駿飾老兵,劉釗飾眼鏡,李鳳秋飾小徐子,趙守凱飾犬口,鄭春培飾川水,翟春華飾偽班長,陳佩斯飾警察隊長。影片插曲《雁南飛》由單秀榮演唱,本片音樂由中央芭蕾舞團樂隊演奏,指揮王若忠。影片1979年獲第一屆「上海文匯電影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攝影獎,同年被評為國慶30周年獻禮影片並獲1979年度文化部「優秀影片獎」;主演斯琴高娃1980年獲文化部「青年優秀創作獎」;影片1982年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語片獎,1983年獲第一屆解放軍文藝獎,1992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提名獎,1996年獲「新金杯」中國反法西斯戰爭優秀影片獎。

1939年冬攜,抗日戰爭時期,我東北抗聯某部連長魏得勝為掩護戰友身負重傷,被敵人俘去。他打死敵班長,脫離險境,在山林和河谷中,從嚴冬走到春天。
一天他遇到齊大爺等人,加入了淘金者的隊伍。但他一點金子也不要,在齊大爺幫助下弄到通行證,繼續尋找隊伍。他又落入日寇魔掌,但寧死不屈。被送進煤窯背煤,受到種種凌辱,他積極宣傳和組織難友,逃出虎口。他野草充飢,走走爬爬,從夏到秋,一天暈倒在林中溪邊,被善良的寡婦齊玉貞救回家中。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他恢復了健康,玉貞對他有了感情。
面對著深沉的愛,他感到溫暖。待到玉貞的父親齊大爺回來,這和他患難之交的一家,更使他感到情深。然而他仍歸心似箭,要尋找隊伍。他耐心勸慰親人。等到深秋,玉貞含淚送別了心上人。魏得勝又穿上了軍裝,置身於進軍的行列中。遠飛的大雁,帶去他一顆熾熱的心。

閱讀全文

與電影人物栓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遵義大地影院今日電影 瀏覽:989
橋國語電影下載 瀏覽:24
買電影票旁邊座位不要留空什麼意思 瀏覽:899
電影電視劇大全集國語版 瀏覽:404
周星馳搞笑電影全集粵語賭神 瀏覽:395
一個男的與多個女人同時交往電影 瀏覽:432
黃秋生是電影演員嗎 瀏覽:291
看電影在哪裡哪個影院看好 瀏覽:899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什麼電影 瀏覽:58
香港紅衣女鬼什麼電影 瀏覽:330
必看的5部外國電影 瀏覽:146
灰灰倫理電影 瀏覽:878
好看的香港電影推薦喜劇 瀏覽:787
女孩父親囚禁一人電影 瀏覽:67
邵一夫是哪部電影人物 瀏覽:786
什麼電影里有啪啪 瀏覽:230
國產電影教會你談戀愛 瀏覽:223
好看的英語原文電影 瀏覽:811
電影解說片段美女 瀏覽:112
最美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