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製作出電影,利潤怎麼算的
電影院拿收入的50%,院線拿7%,製作方拿43%。進口片的話,製作方和發行方式分離的,發行方拿17%,製作方拿35%,院線和電影院拿48%。
2. 電影怎麼投資,怎麼收益的
按投資比例,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比如,總投資1億,票房10億,則分成基金0.5億,營業稅0.33億,院線5-6億;剩餘3.17—4.17億,扣除1億,利潤就是2.17-3.17億。
3. 電影票房收益分配這筆賬,到底怎麼算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發行(這些費用在製作發行費用中扣除)。
1、假如電影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
營業稅0.33億
院線5-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發行分剩餘的3.17—4.17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花了0.8億,宣傳0.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2-3億)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
4. 電影的盈利如何計算
傳統上只有影片的票房收入達到成本的三倍才算盈利,但現在由於各種衍生產品包括音像製品的收入,已經沒有統一計算的標准,而且這些都屬於商業秘密。
5. 電影是如何賺錢的
原因是趙賺錢,首先你看電影院先cancel,轉起來還有郭總那個。股東版權賣給那個電視台肯定要賺錢,然後賣給網路公司,就是包括音視頻公司,包括都勻,還有愛奇藝,還有那個叫啥的,都應該企業,還有騰訊,還有苦這些公眾視頻平台,然後這些東西都賺錢,然後還有自助廣告,這些都是賺錢的點點賺錢的方式,你覺得好不要,但是你是說是要做電影就需要日前要收到也挨過中費用。變豬是親人,都是又打人都是很牛逼的,但是要別人做事情,他根本不是根據你宣傳這個人,是他自己也拍得好,他又根據行為及其他各種原因他會去主角之間,這是個復雜的形勢,到現在我也沒搞清楚,所以我現在也沒有錢的,要注意打麻將的時間,我曉得你在你給一段時間的打老虎會跟清醒的頭腦會更氣,會覺得晚上打麻將然後比如說你Sundays晚上你不要打麻將,然後萬達嗎就會。婚紗是你在外面不能搞,也我也頭發會掉下來嗎?
6. 請問電影票房分紅是如何計算的
分成如下:
1、投資150萬,票房10元,基本上是虧得血本無歸!
2、投資150萬,票房10億元,分紅35%,大約分3.5億,扣除150萬成本,獲利3.485億。
3、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票房分成基本上(製作方)也就是35%左右的獲利!要達到利潤平衡,電影票房大約是實際投資額的三倍左右。才能回本
7. 電影收益怎麼算
片商收入:票房分成+DVD收入+國外版權(國產片這個形式多,好萊塢大片一般不賣版權)+電視台買播放權等。
片商支出:拍片成本+宣傳費用。
8. 電影是怎麼賺錢的啊,利潤是怎麼分配的啊
電影是通過購買電影版權來盈利的,具體就是通過購買一部電影的版權,成為這部電影的投資人,等後期電影上映了再根據票房來計算收益,收益是完全透明化的,然後再加上其它網路版權收益如(愛奇藝、騰訊等)電視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版權收益是按照你所持股的份額給你進行分紅。
以下就是國內電影版權投資的票房分紅細則:
9. 如何計算一部好萊塢電影的凈利
大概成本得算上劇本 道具 場地演員,後期宣傳,等等等等
收入不好算 除票房還得版權(比如愛奇藝買播放權)電影下映後的cd
那麼怎樣計算盈利呢
一般來說,好萊塢的電影公司是很不願意透露影片具體的製作成本的,就算透露了,也只是一個摻水的數字。因為一部電影的實際花銷可能遠遠超過了被披露的數字,除了製作費外,往往還有推廣和營銷費用。
一部電影的推廣費可能十分驚人。拿一部2000萬美元的小成本電影來講,其推廣費甚至可能比影片本身的成本還要高。這是因為小成本電影的題材一般都是浪漫喜劇或兒童電影之類的,其本身不需要龐大的製作經費,但要是涉及到推廣費用,就沒有那麼簡單了。一部製作費為3500萬至7500萬美元的電影,其推廣費就很可能達到製作費的一半。2010年在北美上映的3D動畫電影《超級大壞蛋》(Megamind),全球票房3.2億美元,其製作成本為1.45億美元,而推廣費就達到了6500萬美元。要是電影是大製作的話,那推廣費就更高了,因為電影公司為了收回成本,往往會大量投放廣告。
但是,要是一部電影拍得太爛的話,電影公司也就不太願意下血本推廣宣傳了。惡搞電影《格列佛游記》(Gulliver's Travels),上映後IMBD評分僅4.7,被不少人詬病為「虎頭蛇尾」。該片的製作費在1.3億美元左右,但最後只拿下了2億多一點的全球票房。當年電影的製片方20世紀福克斯可能早就預料到了《格列佛游記》不會太吸金,故而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宣傳,不然按照最後的票房成績來看,八成得賠。
有時候,製片公司的經費少的可憐,根本不可能燒錢拍大片,這時候發行方就會選擇發行製片公司已經拍好的其他小成本電影,加上少量的推廣費用。在這種情況下, 就算電影票房成績不佳,製片公司也一樣能夠獲利。
電影票房的分賬比例是什麼?
製片方和院線的分賬比例並不像中國一樣是固定的,而是取決於電影公司和院線達成的具體協議。當然這還要看電影公司本身有多強勢,比如前幾天迪士尼公司就獅子大開口,要影院把票房收入的65%都上交。
過去,電影公司相當強勢,一部電影在首映周取得票房的90%都落進了他們的口袋,院線的收入則主要來自爆米花和飲料的售賣利潤。但是隨後幾周,影院收入分成的比重會增加。一般而言,在電影上映第四周的時候,製片方的收入會逐步下降到50%左右,影院收入的分成比例將上升至48%。
但是隨著21世紀初大批院線的破產倒閉,電影公司的霸王條款也繼而被棄用。如今,對於一部好萊塢大片來講,無論是電影放映的第幾周,院線得到分成的比例都有標准可循,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都希望自家影片在首映周就能奪得頭籌,以最大程度賺取利潤,於是他們大大增加排片量,使得更多的觀眾能夠走進影院。一個典型的大製作,其首映周的排片一般會達到4000場,而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排片量只有區區幾百場。
與中國製片方分賬相對較少不同,一般而言,如果一部電影票房高的話,電影公司所分得利潤的比例往往高於院線。比如說,一部票房3億美元的電影,電影公司就可以分到高達60%的收入。但是對於一些票房成績不佳的影片來說,院線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比如說,一部票房僅1000萬美元的電影,電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雖說現在好萊塢的電影公司都很強勢,但也不能過分壓榨院線,否則要是遭到了院線的聯合抵制,就沒有那麼好玩了。
總的來說,對於一部美國電影的本土電影票房來說,電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
好萊塢電影的本土票房和海外票房哪個更重要?
如果一部片子在美國本土票房失利,而在全球大賣,這對於電影公司來講,算是票房成功嗎?實際上還是要視情況而定。但是一般來講,好萊塢電影的本土市場相對還是比較重要,因為電影公司在本土票房取得的收入佔比往往都更大。對於一部好萊塢電影來說,製片公司從海外票房上拿到的分成僅有40%左右,並且由於美元的匯率不斷變化,使得收取海外票房分成變成了一件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的事情。同時,政府徵收關稅也會削減電影公司的分成。所以,比起海外票房收入,電影公司真正獲得收益還是得靠國內票房。
但這並不是說海外票房就不值得關注了。尤其是當電影票房在本土失利的話,就格外需要仰仗海外票房了。另外,海外市場驚人的消費能力,也讓電影公司不得不重視起來。2010年的《阿凡達》創造了驚人的27億美元的票房神話,這一紀錄至今沒有電影能夠超越,但是其本土票房只佔到了總票房的27%,這足以說明海外票房的重要性了。還有就是,一些影星靠著出口大片在全球刷臉攢人氣,比起那些僅在美國本土有名的影星來說,電影公司更需要這樣的人來幫助其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電影公司從DVD、流媒體和視頻點播中能賺取多少受益?
對於一部大製作來說,從DVD租賃、流媒體轉播權和衍生品銷售業務中獲得的利潤可以達到6000萬至1億美元。而且電影公司從DVD等數字媒體業務中得到的分成要遠遠多於從影院票房收益中得到的。這是因為數字影像和衍生品零售商們的話語權不像影院那麼大,影院一方面運營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到底放映什麼電影,最終的決定權還是院線自己的手中。另外,通過DVD和衍生品渠道銷售毋需支付高額的推廣費用,這也有利於電影公司增加營收。
近幾年,DVD市場在流媒體的沖擊下逐漸萎縮,但是通過DVD發行依然有利可圖。一些特定題材的電影諸如恐怖片、獨立紀錄片、藝術片通過DVD銷售時,表現相當搶眼。當然,要是一部電影恰好擁有強大的IP和可觀的粉絲數量,那麼銷售預期就更加樂觀了。2012年的《飢餓游戲》(The Hunger Games)在其藍光DVD發行的第一周就拿下了380萬張的銷售量。因此,要是影片本身足夠吸引人,電影公司仍然能夠通過DVD發行賺上一筆。
10. 電影盈利模式
投資電影從2002年2月1起《電影管理條例》裡面明文規定之後,在國內就正式合法,但是在那時候電影市場完全是被影視圈內人士或者有資金實力的人以及公司壟斷的一個行業,普通人即使你有這樣的資金實力,也很難找到這樣的機會去參與一部電影版權的投資。
很多影視明星都曾經在新聞媒體上公開表示,他們做演員片酬並不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最大一部分的收益其實就是來源於電影版權投資。電影投資的收益當然主要是來自於電影上映之後的票房數據,票房越高,收益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