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德米特里是哪部電影里的人物

德米特里是哪部電影里的人物

發布時間:2022-11-27 00:46:14

『壹』 1868《罪與罰》

《罪與罰》通常被認為是陀氏的代表作之一,甚至也許是他知名度最高的作品,在這兩點之上,《罪與罰》無疑使陀氏 邁入了不朽的世界一流文學家 的行列,開啟了他創作生涯的高光時代,這一年,他四十五歲,一個中年油膩大叔的年齡。

全篇由六卷加一個尾聲構成,由主人公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之罪為始,以主人公最終自首並在西伯利亞獲得心靈救贖之罰為終, 一部罪案心理小說的外表下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思想小說 ,或許帶著些許稚嫩的思辨氣息,卻洋溢著震撼人心的文字力量,時刻提醒著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一個藝術家的存在方式。

在我看來, 小說的核心在於人物間的關系 ,通過對這些關系的呈現、變化與延伸,小說的內在精神得以更為飽滿的展現。四十二萬字的《罪與罰》取自一個真實的刑事案件,毫無疑問全部事件和人物都圍繞著案件的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來展開,故而我並不打算按照事件發展的順序來評述,而是 以主人公與三方面人物間的關系為線索 ,來試圖一探這部深刻之作的魅力。

除卻拉斯科爾尼科夫,整部作品共二十二個人物,若將他們可以分為三組,通過探究其與拉斯科爾尼科夫的關系,便不難把握這部復雜作品的脈絡,也將能回答一些最為核心和重要的問題。

首先是拉斯科爾尼科夫 善良的家人和忠誠的朋友 ,這里不妨先審視一下他所成長的家庭,小說中沒有提及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父親,只是表明了他是在母親和妹妹的共同呵護下成長起來了的,母親給予了他無限的愛,妹妹則處處為他犧牲自己,她們都無力對拉斯科爾尼科夫的思想發展起到指導作用,拉斯科爾尼科夫則是她們的一切,他能順利完成學業,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就是她們生活的全部希望,只是這個希望愈加渺茫,缺少資金的拉斯科爾尼科夫不得不停止了學業,來自家庭關懷的壓力,以及極度的自尊心,是他思想滑向深淵和走向極端的根源;的確,生性善良的母親普利赫里婭每月只能領取一百二十盧布的撫恤金,高尚純潔的妹妹杜尼婭居然只得通過嫁給一個勢力小人來變相地幫助自己擺脫困境,自己無疑有著成為過人的學識和思想,卻只得通過典當過著拮據的生活,相反,靠著收取高利貸的自私而惡毒的阿廖娜是社會的寄生蟲,對社會沒有絲毫的貢獻,卻擁有著大筆的財富,社會的不公與反差就這樣刺痛著他,迫使他需要找到一個解釋,更需要一個解決方案;同時,家人的奉獻精神和愛,以及好友拉祖米欣的忠誠和信任,則成為他謀殺老太婆後拷問其良知的反光鏡,也是他陷入自我思想矛盾的原因,以至於他必須選擇逃避,所以盡管後來他們一家暫時擺脫了經濟危機,美好的生活似乎觸手可及時,他卻無法選擇跟他們一起,因為他無法帶著血跡與家庭朋友過著陽光下的生活,罪惡的種子早已經根植於他陰霾的心中,來自家庭的愛和信任又將這種矛盾的痛苦極度放大;

如果說原生家庭的境況構成了拉斯科爾尼科夫內心的基調,那麼九 品文官馬爾梅拉多夫一家 的底層悲劇生活則成為他犯下罪案的強有力的推手;馬爾梅拉多夫無疑屬於弱者,他怯懦、自卑而缺乏自製力,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因為編制收縮,失掉官職的他讓一家人陷入了一貧如洗的境地當中,而獨生女索妮婭無奈去賣身,則徹底摧毀了他的心理防線,才讓酗酒成為緩解痛苦和逃避現實的選擇,最終慘死街頭,然而悲劇還遠未結束,他的第二任妻子帶著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成為了徹底無依無靠的流浪者,也在心理和身體的雙重打擊下陷入瘋狂,在這個底層家庭分離崩析的悲劇中,拉斯科爾尼科夫扮演的遠不止是一個目擊者,一個親歷者,更是一個參與者,直至最終在索妮婭那裡得到救贖的希望;在同理心的驅使下,他將自己僅有的錢財都給了馬爾梅拉多夫的遺孀,更在生活上給予索妮婭關懷和支撐,他所親歷的這社會的一幕悲劇無疑加深了他對「超人」思想的認同,像馬爾梅拉多夫那樣的弱者最終只能面臨生活的拋棄,只有推翻這不公才是出路,才是社會能夠發展的途徑,這就是去除掉社會的寄生蟲,而將資源給予那些具備良好能力和品格的,對社會真正有用處的人;關於索妮婭一家悲劇生活的描述,足見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底層生活的了解和發自心底的關切,更為重要的,在索妮婭這個人物身上,則寄託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關於苦難和救贖的思想原型,在沾上鮮血的拉斯科爾尼科夫看來,索妮婭同他一樣,也是有罪的,她的罪不僅僅在於為了家人的生活而賣身,更在於明明有著純潔的心靈,卻還在生活的骯臟中苟且,這與他殺了人,卻活在矛盾和痛苦中有著內在的相似性,而拉斯科爾尼科夫之所以沒有選擇自殺以了結自己,則是他終於在索妮婭身上看到了那股對苦難的驚人的忍耐力,這種幾乎宗教般樸素的精神力量支撐著索妮婭,也感染著拉斯科爾尼科夫,他隱隱看到了那扇救贖的大門。

最後一組人物,則是拉斯科爾尼科夫所面對的 現實圖景 ,這幅現實圖景又由三個方面構成,首先是罪之起源——放高利貸的阿廖娜,這是社會的寄生蟲,是社會不公的起源,是金錢扭曲下的人性,是進步的絆腳石,然而按照這樣的思想完成的謀殺卻絲毫未能帶來任何改善,反而造成了無辜的殺戮和內心的責問,盡管拉斯科爾尼科夫在自首時仍堅定的認為殺死這樣一個蛀蟲根本談不上罪孽,然而謀殺這件行為本身與他本性中的善之間的矛盾,卻早已在他腦海中有這個念頭時就為他定了罪;有了罪之起源,便是罪之懲罰,這在現實層面則主要表現在刑偵科長波爾菲里與拉斯科爾尼科夫「貓捉老鼠」般的對抗中,波爾菲里代表的是社會的法和正義,無論阿廖娜是否是社會的寄生蟲,然而人的生命不容剝奪則是一條鐵律,這條暗含的思想與小說中不斷顯露的被拉斯科爾尼科夫曲解的「超人」思想形成了尖銳的對比,一暗一明的思想爭端在兩個人的不斷試探、懷疑和質問中逐漸明晰,罪之罰也如期而至;如果說現實層面中還有另一個維度的存在,那便是斯維德里蓋洛夫——這個極其復雜和耐人尋味的角色,甚至不少人將其看做小說的另一個核心人物,這是一個如卡拉馬佐夫般貪婪好色的財主,又有著如福馬般巧舌如簧的狡黠,依靠著富婆瑪爾法.彼得羅夫娜一直過著富足而放盪的生活,並對純潔的杜尼婭起了歹心,在妻子死後,隻身一人又潛伏在了杜尼婭身邊伺機而動,直到無意間獲取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秘密,而以此作為要挾試圖要杜尼婭委身就範,無疑這是一個鮮廉寡恥的禽獸,然而復雜之處也由此而起,就在絕望的杜尼婭放棄了抗爭,他的淫慾就要滿足之時,斯維德里蓋洛夫卻放走了她,似乎也突然良心發現,覺察到了以往生活的荒唐和罪惡,最終開槍解決了自己。在小說的結尾,拉斯科爾尼科夫先後兩次來到警察局試圖自首,卻難以下定決心,而斯維德里蓋洛夫的死訊卻讓他的心裡被什麼東西壓住了,的確,這是另一個有罪之人選擇了自己的懲罰(自殺),不同之處在於斯維德里蓋洛夫是一個絕望的人,但拉斯科爾尼科夫還有背後的家人和索妮婭,這也從一個側面促成了他背負著十字架走向遙遠的西伯利亞。

在拉斯科爾尼科夫與這些人物的關系和發展中, 復調的創作手法和特點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呈現,即每個人都有著各自全然獨特的話語系統 ,並不存在一個始終貫穿全文的隱述者,這種方式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每個人物的個性,也增強了沖突的碰撞。同時我們也得以逐漸廓清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心路歷程,對小說中闡述的罪與罰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但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眾多小說中最為突出的原型人物之一,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復雜性遠不止於此。

首先一點,拉斯科爾尼科夫是 極其矛盾的 ,一方面他無比堅信自己的一套理論,即認定決定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超人」在某些情況下為了大局是可以以犧牲那些無關緊要的人的性命為代價的,另一方面,他又同時具備著純潔無暇的道德操守和善良,哪怕沒有人掌握著將他投入監獄的證據,哪怕家人和朋友為未來的美好生活規劃出了清晰的圖景,哪怕現實的虛偽都已褪去,他卻無法逃脫內心的苛責,因為他潛意識里無比清楚:謀殺是罪。盡管小說中的他從未承認這一點。其次,拉斯科爾尼科夫是極其自尊和敏感的,即他對他的矛盾有著深刻的自我認識,他以為他是強者,是超人,卻在盤算謀殺時異常恍惚,在砍下斧頭時一片空白,在謀殺後神志不清,他意識到自己根本不是超人,而只是一個被生活逼迫的弱者,但承認自己是一隻迷途的羔羊無疑是否定自己堅信的思想,他的自尊不允許這樣,如此敏感的自省讓他生死不得,直到西伯利亞和索妮婭改變了他。

說到這里,便觸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部小說里最為核心的思想,即 「根基派」的思想 ,事實上,拉斯科爾尼科夫的救贖不是發生在他在警察局自首的那一刻,那一刻只是將心中的壓力卸下,然而,自首是一種方式,自殺同樣也是,斯維德里蓋洛夫不正是如此嗎?背後的原因就是索妮婭身上面對困難的那種隱忍和一種情感讓他看到了希望,這種希望在西伯利亞逐漸得到了發酵,簡單而充實的勞動讓他擺脫了曾經那些空洞又偽飾的理論思想,得以看到生活實在的一面,最終在一個明亮的清晨,他終於看清了索妮婭身上的那種情感——無限的愛,正是這種愛,讓她能夠忍受生活的困難,這時,他才獲得了真正的救贖,因為他看到了生活的真相,不是那宣揚「超人」的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西伯利亞樸素卻踏實的土地。

縱觀全篇, 似乎有罪的不止拉斯科爾尼科夫 ,阿廖娜有罪,她的自私貪婪敗壞著社會的道德;斯維德里蓋洛夫有罪,他荒淫無度,鮮廉寡恥;索妮婭有罪,她委身於金錢和生計;然而每個人都接受著命運的懲罰,甚至完成著苦難中的救贖。全篇沒有一處宗教說教和描寫,但自始至終透露著一股東正教的內在精神。

可以想見,撐起如此一部思想復雜矛盾,情感強烈恣肆的小說,其藝術表現手法必然不俗,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長人物間大段對話的描寫,具有強烈的戲劇沖突效果,在這部小說中,這種特長也體現在拉斯科爾尼科夫多次的自我獨白和心理沖突當中,從謀殺前的舉棋不定,到謀殺後的驚惶不安,到自首前的絕望痛苦,以及流放時的反思感悟,都達到了極深刻的程度,這種由內而外的表現手法,也自然被現代派視為鼻祖。

對於陀思妥耶夫斯基藝術創作的指摘,多集中在冗長的啰嗦和過分的情感宣洩,然而不得不說, 有時也正是這種不斷的強化和反復達到了對人物心靈的深刻挖掘,一如這部《罪與罰》,沒有人會將它與精緻這類詞聯系起來,但也沒有人會否認它的驚世駭俗 。

附:人物簡介

羅季昂.羅曼內奇.拉斯科爾尼科夫(羅佳/羅季卡):主人公,獨居彼得堡的大學生,罪與罰的焦點

普利赫里婭.拉斯科爾尼科娃:主人公的母親

娜斯塔西婭.彼得羅娃:主人公房東的廚娘和女僕

阿夫多季婭.羅曼諾夫娜.杜尼婭:主人公的妹妹

普拉斯科維亞.帕夫洛夫(帕申卡):主人公的房東

德米特里.普羅科菲伊奇.弗拉祖米欣:主人公的同學和好友,正直無私,深愛著杜尼婭

佐西莫夫:好友,醫生

亞歷山大.格里戈里耶維奇.扎梅托夫:好友

彼得.彼得羅維奇.盧任:高傲而自私的勢力者

阿爾卡季.伊凡諾維奇.斯維德里蓋洛夫:地主富農,對杜尼婭一直存有歹念

瑪爾法.彼得羅夫娜:斯維德里蓋洛夫先生的妻子

卡佩爾納烏莫夫:裁縫,口吃者,索菲婭的房東

阿廖娜.伊凡諾夫娜:放高利貸的老太婆

莉扎韋塔.伊凡諾夫娜:老太婆的妹妹

謝苗.扎哈雷奇.馬爾梅拉多夫:九品文官,酗酒者

索菲婭:馬爾梅拉多夫的女兒

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馬爾梅拉多夫的妻子

阿馬利婭.費奧多羅夫娜.利佩韋赫澤爾:馬爾梅拉多夫的房東

安德烈.謝苗內奇.列別賈特尼科夫先生:曾是盧任過去的被監護人

伊里亞.彼得羅維奇:暴脾氣的中尉,警察局副局長

尼科季姆.福米奇:警察局長

亞歷山大.格里戈里耶維奇:警察局文書

波爾菲里.彼得羅維奇:刑偵科長

『貳』 暮光之城中吸血鬼王族的三大長老的異能是什麼

三大長老的異能:

1、阿羅

身份:沃爾圖里三長老之首。

能力:通過輕微的觸摸別人皮膚來讀取他人思想。在與對方接觸的情況下可以了解對方的任何信息,但是對於Bella的精神防禦除外。

2、馬庫斯

身份:沃爾圖里三長老之一。

能力:感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

3、凱厄斯

身份:沃爾圖里三長老之一。

能力:未知,極為懼怕狼人。

因為一次與狼人打鬥中差點喪命,而十分懼怕,他殺光了歐洲的所有狼人〔見暮光之城《破曉》〕。

《暮光之城》是《暮光之城》系列電影的第一部,由獅門電影公司旗下的頂峰娛樂公司出品的一部愛情電影。影片由凱瑟琳·哈德威克執導,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羅伯特·帕丁森、凱姆·吉甘戴和泰勒·洛特納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8年11月21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愛德華·卡倫作為吸血鬼和人類女子伊莎貝拉·斯旺相識相愛的過程。

《暮光之城》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8yIng480xGfyZ7c_c_goNg

提取碼: 9gxx


『叄』 觀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布達佩斯大飯店》狂攬奧斯卡9項提名,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是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的第八部電影長片。

該電影由他自編自導,他和攝影師羅伯特·約曼還用不同的畫面比例拍攝不同的年代。在占篇幅最大的三十年代,畫面縱橫感更強:六十年代使用16:9寬熒幕,三十年代用當時盛行的1.37:1的標准比例,八十年代則使用1.85:1學院寬銀幕拍攝。比例的轉換,帶來對三個時代直觀的不同感受。,空間更舒展,人物在其中游刃有餘。三個時代,三個敘事人,層層倒敘,頭尾相接。

一位傳奇的酒店大堂經理與他年輕的門生門童意外捲入家族遺產之爭。隨著一幅名畫的藏與追,經歷了愛情、兇殺、越獄以及戰爭的考驗,最終,這些經歷的一幕幕呈現,由偶遇一位作家開始……

原諒我,只看到了唯美的構圖,童話里,夢境般的色彩,每一幀畫面,都足以當做明信片;原諒我,只看到了正義與人性的美好,觸動我的,那些,淡淡的溫暖……

然而,鏡頭給予我們的絕非這么簡單……

或許,還有一種對逝去的某些難以割捨的情懷……

總覺得,有點什麼,卻又說不出來!!

翻閱資料,這部電影是導演韋斯.安德森從茨威格的自傳《昨日的世界》里獲取的靈感。該片是導演向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致敬的作品。導演表示盡管故事跟茨威格的書作沒有必然聯系,可影片追尋的,正是小說《昨日的世界》里那種獨特的東歐氛圍,舊歐洲情懷。

茨威格何許人也?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作家,寫過《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那個,出身於富裕猶太家庭,年輕的時候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日後周遊世界,結交的都是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這號的人物,可以說是當年的高曉松,滿眼詩和遠方。不過他沒高曉松那麼幸運,趕上了戰亂。作為熱血小青年,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反戰工作,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就被納粹趕出了故居,流亡英國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殺。

看了很多影評,不明所以,終於找到了下面這個影評,太佩服作者了,有才華,觀點獨特,這篇影評寫得實在是太好!!!雖文章有點長,但每一處劇情,都分析的細致到位,不捨得刪減,慢讀細品……

我在知乎上也看到作者的問答,有更多武器的照片,供軍事迷研究考證細節:

http://www.hu.com/question/22619618/answer/27061477

http://www.hu.com/question/23500363/answer/27188048

作者在知乎上的自我介紹是:曾鍇,新聞通訊員/新聞學博士/自由撰稿人,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 新聞專業

其實要看懂《布達佩斯大飯店》有點難,因為它確實太歐洲了。但是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就不要東說西說裝逼賣笑誤導群眾。扯犢子扯夠了,就該來點實用的。我知道自己先噴了人就難免被噴了,但是哪怕分享里遇到一個看得懂這些文字的朋友,也就算是朝聞道,死而無憾了。

整部電影除了向大師致敬就是在隱喻。如果說簡單的把它歸類為喜劇、懸疑、冒險、劇情,就太膚淺了。其實這更像是紀錄片、文藝片。紀錄片記錄的是劉別謙、希區柯克、卓柏林等人留下的經典電影手法,文藝片文藝的是歐洲文明衰落這一精神內涵。

要搞清楚它的文化背景,其實不得不提到兩個人—— 瓦爾特·本雅明、史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就不說了,原著作者,簡歷就太長了,挑幾個簡單而至關重要的特點來說:他是奧地利流亡作家、猶太人、歐洲傳統文化的捍衛者,受到納粹德國迫害,最後在巴西自殺身亡。《布達佩斯大飯店》其實講的是歐洲傳統文明的衰亡史,具體一點講,其實講的是猶太人的流亡史,更細化一點,講的是茨威格離開逐漸衰亡的精神家園,心碎而死的自傳。

瓦爾特·本雅明,德國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評論家、「歐洲的最後一位文人」,流亡作家,受到納粹德國迫害,最後在西班牙自殺身亡。他為什麼重要我不知道,但是在歐洲文科學術界,反正總是把他奉為大神的。本雅明在《講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隨想錄》中哀嘆傳統講故事技術的消亡。《布達佩斯大飯店》用了四層講述結構,始終呈現的是一個身臨其境的講故事的過程,一個故事離不開一個講故事的人和一個聽故事的人,還有他們同時所處的環境。這是在向本雅明的思想致敬。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隨著工業化深入、世界大戰、納粹崛起,凡是和人文關懷、人道關懷、實用關懷相關的東西迅速衰亡,理性、集權、現代化、快餐化的東西在崛起,歐洲這塊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被鐵蹄蹂躪、精神強奸,物質上發達進步了,但是傳統消亡和丟失,人性也在淡漠。人們習慣了人雲亦雲,不再用心品鑒文藝,就更談不上思考和探索了,這也就直接導致了一場華麗的演講就可以讓無數狂熱信徒走上戰場,也導致了那些有良知的作者們痛心疾首,本雅明和茨威格的自殺就是一種殉道。但是在戰爭年代,這些人都還想得到不斷寫東西,想得到哀嘆和自殺,這就很了不起了。有時候我們感嘆自己出不了有深度的東西,不能只怪作者和體制,而是整個土壤的養分和逼格就不夠,然後又不求甚解。就拿張馮二導來說,拍專業了你看不懂,沒票房,拍淺顯了你說人家低俗。不過噴歸噴,對姜文、陸川、寧浩三位大神的傑作,還是要膜拜的,人家已經學會了玩讓你一知半解的擦邊球。

在有了小說、報紙、電話、電報、電視的時代,人和人的關系被媒體取代了,人們把自己藏在麥克風的後面,交流減少了。相比起神話、史詩、童話的傳播方式和環境,以前作者和聽眾聚在一起講故事的現實被改變,以前一個故事需要大家聚在一起,口口相傳,這個過程需要融入講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的共同經驗,而在現代化以後的世界,一個孤立的作家,在他與世隔絕的閣樓裡面沒有感情的量產作品來滿足一個群體的需要。實用關懷逐漸消失。隨著實用關懷的消失,歐洲文化的精神支柱也就倒塌了。

《布》這個名字其實是誤導人的,讓人以為故事發生在匈牙利,雖然匈牙利酒店業是很發達,一萬福林就可以租一套別墅來住,可《布》和匈牙利實質上卻沒有一毛錢關系。電影取景是在德國,原著隱喻是在奧地利。奧地利,小巴黎,歐洲的文化藝術的心臟,歐洲精神和思想的搖籃,也是希特勒「水晶之夜」排猶殺猶焚書坑儒的地方。故事的場景就是小說作者茨威格本人的祖國。還有旁證可以說明:愛德華·諾頓飾演的警察穿的既不是匈牙利制服,也不是德國制服,但是槍套、背帶、胸略、肩章卻是德式的,衛兵使用的步槍是毛瑟98k,筒形帽是普魯士軍人的傳統,上面搞個狐狸就純粹是賣萌了。而後來戰爭爆發封鎖邊境時上車檢查的士兵是清一色的德軍黨衛軍裝備,山型雙扣帽,帽徽是個II,現實里這個II是綉在德國國防軍中下級軍官的領章上的。佔領飯店以後,掛巨幅國旗,帶袖章,只有納粹有這個習慣,電影上旗幟和袖章是ZZ圖案,納粹是SS,或者卐字,按照希特勒自己的解釋,SS、卐都是雙閃電,那麼ZZ,不就是更直接的隱喻雙閃電么?導演明明可以直接掛出卐字旗,卻不這樣做,明明可以寫《維也納大飯店》或《貝希斯特加登大飯店》,卻要轉移到布達佩斯去,這就是欲蓋彌彰。

電影中的大堂經理,古斯塔夫,是個深色金發,年長、敏感的顧客歡迎,用自己巧舌和身體去滿足他們的角色。古斯塔夫自己也說,他自己可能是個雙性戀,這也是在暗示他的工作是滿足所有人精神上的一種需求。而他滿足的對象,是這個社會的精英貴族階層。這其實就是茨威格的自畫像。二戰前,茨威格是深受奧地利民眾歡迎的作家,他的作品有深度的實用人道關懷,所謂關懷,簡單地說,就是和社會及傳統有很積極的互動。這種文化上的互動,在電影里被用一種能夠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的庸俗的方式反映出來,大俗大雅,這也是實用關懷和人道關懷最好的體現。

《蘋果男孩》被定義為一副給古斯塔夫引來殺身之禍的價值連城的名畫。這幅畫是遺產,是歐洲貴族留給古斯塔夫的財富,是靠他細致入微,體貼熱心的服務勞動所換來的。蘋果在聖經中是慾望之果,禁果,而在歐洲語言中,也有勞動回報的意思。這幅畫的隱喻是要表達整個猶太民族精打細算,左右逢源,從耶路撒冷撒向全世界,逐漸繼承了歐洲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這是他們應得的。而此時此刻,死者的兒子,家人站出來了,一個只關心財富,整理遺產很多天,才發現畫已經丟失了的實用主義者,他暴虐、瘋狂、粗魯,無視法律和契約,修改遺囑,謀殺律師,追殺證人,但是對遺產卻又有著變態的依戀,這像不像希特勒呢?作為同一文化的繼承人,他想佔有祖先的所有遺產,但是卻完全沒有繼承到其精髓,同時撕毀停戰條約,窮兵黷武,屠殺猶太人......

偷到這幅畫以後,在列車上,古斯塔夫曾對Zero說,我要死在這幅畫下面,你看得出來我和畫上那個男孩多像么?這不是玩笑,而是導演的暗示,暗示古斯塔夫自己就是猶太人,而蘋果就是他應該繼承的遺產和財富。然而分秒之後,他又說,我考慮把這幅畫賣掉,這就是猶太民族的真實寫照,從《出埃及記》到《辛德勒的名單》,都表現出猶太民族太過於精明富有而遭到全世界排擠的苦難現實,財富帶來的是妒忌和迫害,使他們沒有安全感,一直在逃亡。

十字鑰匙結社一章十分有趣,古斯塔夫一個電話,全世界各地的酒店同業者就第一時間,不惜代價,義無反顧的來幫他。這不得不讓人想到薔薇十字結社、郇山隱修會等,都是秘密結社,都是分布甚廣,都是能力通天,都是內部成員之間有求必應。這是典型的猶太人結社。這一章即是描寫茨威格被納粹迫害逃難途中受到同胞接濟和幫助,也是描述猶太人之所以生生不息的原因。

現實中,茨威格是在巴西自殺的。然而電影中,古斯塔夫是在火車上怒斥納粹,被槍斃在冰冷的荒原里,茨威格和納粹叫板了一生,何嘗不希望勇敢的站出來和他們抗爭到底。但是現實里他沒有勇氣這樣做。而電影里就不一樣了,有傳承人、見證人ZERO,古斯塔夫要把這個種子保護和延續下去,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許,這是經過藝術加工後,茨威格最最理想的結局。

德米特里家的打手是個牛高馬大、少言寡語、出手殘忍、效忠主人的令人不寒而慄的男人,其戲劇形象就像弗蘭克斯坦(科學怪人),或者《007》裡面的鋼牙。他的戲就只有一個內容——追殺,殺人不見血。直到最後雪橇追車一幕,才讓人想起點什麼,他停好摩托車,豎起雪橇,以幾乎是軍姿的方式站在原地喝威士忌。皮衣、軍姿、殺人不眨眼、愚忠、恐怖、執行命令不動腦子,就是德國軍隊的寫照,尤其是黨衛軍或者蓋世太保的寫照。

懸崖上垂死的古斯塔夫說到:「你這個可悲的怪胎」,「毛瑟槍咔塔上膛,軍官歡喜呼喊」 這就是在說德國軍人了,要不然他怎麼不說中正式、柯爾特或王八大蓋咔塔上膛?

最後一章酒店裡的槍戰簡直就讓人忍俊不禁了,從每個人的出場順序,站位和手持的武器,就能看出隱喻。最開始是德米特里沖上樓,看見了古斯塔夫和Zero,然後給了個正面鏡頭,德米特里身穿黑色風衣,手腕上別著雙閃電袖章,以一個很囂張的姿態吼道:「蘋果男孩」在哪裡?這像不像希特勒一九三幾年時候的叫囂?然後古斯塔夫來了句:「管你屁事。"於是德米特里說我要把你打個稀巴爛。他從腳底掏出一支槍,此時對拔槍、上膛、舉槍、射擊四個動作給特寫,強調這是一把PPK。卡爾·瓦爾特兵工廠的PPK(卡爾·畢而瑟)是二戰時最著名最先進的手槍,納粹黨於1931年奪得政權後,由於該槍械輕、小,便於攜帶,性能傑出,此型手槍主要配發給高級將領、非作戰參謀人員、禮賓、蓋世太保等。

接下來就是武器博覽會了,一個武器代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陣營。

先是對面右1冒出來一個人,探頭觀望,此時他拿的槍看不清楚,但是他大吼一聲:「放下你的武器!」然後開槍掩護古斯塔夫。然後德米特里右邊出來一個人,手持毛瑟盒子炮,不由分說就站在他身後和他一起開槍。毛瑟盒子炮也稱為駁殼槍,一戰德國軍警制式裝備,後來被魯格P08取代,二戰時毛瑟主要出口給德國的盟國和仆從國,亦出口過給蔣中正以換取中國的稀有金屬。在西班牙內戰中也大量使用。這三個人之間的槍戰可以讓人聯想到二戰爆發前國際縱隊寡不敵眾對抗西班牙弗朗哥政權以及法西斯政權。他們的槍聲很快迎來了三個大傢伙——

接下來的三個人都是特寫,很有意思,第一個人端著一把誇張的長彈夾波波沙,先出來的是槍,然後才是人,他並沒有開槍,而是站在那裡觀望。這明顯就是在影射老毛子或者波蘭人。如果一把槍不能證明他的身份,那麼注意他的鬍子,斯大林也留著這樣性感的鬍子。

然後是拿著一把左輪手槍的眼睛哥,這把槍不是韋伯利就是恩菲爾德,二戰時只有英軍軍官使用左輪手槍。也出口給蘇聯和美國。二戰早期美軍的武器是英式的。美軍沒參戰以前使用的是英菲爾德,參戰以後研發了柯爾特M1911。還是看鬍子,給張西奧多·羅斯福的照片。

最後出場的長得像羅伯特德尼羅的傢伙手握毛瑟1910或者毛瑟1934,該型號為毛瑟手槍袖珍版,主要在一戰被美國大量進口,但是作為跟班,義大利、西班牙也想有一杯羹。

每個人拿著不同的槍在走廊里對射,導演肯定是別有用意的。

該片的結構分析,也不是用簡單的線性結構或者亂入結構就可以概括的,和它的配樂一樣,這個結構具有極強的中、東歐洲風格,因為本雅明和茨威格都受到這種影響。

本片是回字形,或者套娃結構。

開篇出字幕,特別提示要用指定屏幕尺寸觀看,這是提醒觀眾,我們看到的是第一層——電影的敘事。信息發送者是導演,接收者是電影觀眾。屏幕尺寸盡量接近故事發生的年代,避免敘事脫節。

然後影片開始,一個抱著書的女子走近作家的雕塑,電影結尾也以此收尾,這是套在第一層裡面的第二層,提醒我們,我們看到的是小說的敘事結構。信息發送者是寫書作者,接收者是讀者。

然後作家開始講故事,講一個他親赴故事發生地點,和還活著的Zero交流的故事,最後以作家自述結尾,這是第三層,是作家親自口授自身經歷,信息的發送者是寫書的作者,也可以說是他的書或者自述、自傳,但是不同於第二個層次的第三人稱視角,這里是第一人稱視角的。這一層也可以和上一層合並。

然後是Zero和作家在酒店,向作家講述他和古斯塔夫先生的共同經歷,以Zero在酒店乘電梯離開回房間為結尾。這是比較核心的一層,是Zero和作家面對面,親自口述的自己和古斯塔夫經歷的敘事結構。信息的發送者是Zero,接收者是作者,但是作者也加入了自己對Zero的評價和內心語言,也算是參與到了故事的加工過程中。

最核心的是Zero向作家敘述的內容,是他和古斯塔夫親自經歷,一同用生命書寫的故事。

一層套一層,都給出了完整的開始和結尾,中間有穿插,但是原理不變。直到最後電影院亮燈,觀眾離席,這一層層敘事,才像洋蔥切面一樣完整再現,導演的講述才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整部戲是大腕雲集的,演員陣容已經強大到了變態的地步。

古斯塔夫扮演者,拉爾夫·費因斯,他是《英國病人》中憂郁的德軍飛行員,是《漢尼拔紅龍》中變態內向的連環殺手,是《哈利波特》中邪惡的伏地魔,是《辛德勒的名單》中冷血無情的集中營司令,除此以外,還扮演過無數經典角色,兩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大反派德米特里扮演者,阿德里安·布勞迪,《鋼琴師》裡面失魂落魄的猶太人,《1942》裡面憂心忡忡的白修德.......僅憑他往哪裡一杵,那時而陽光、時而清朗、時而憂郁的外表就可以贏得一片贊譽的奧斯卡史上最年輕得主。

警官亨克爾斯扮演者,愛德華·諾頓,《面紗》里不善言辭的生物學家、綠巨人、搏擊俱樂部裡布拉德·皮特的影子......

作家扮演著裘德·洛,《兵臨城下》里的瓦西里、《人工智慧》、《冷山》、《大偵探福爾摩斯》.......

打手喬普林,扮演者威廉·達福,《蜘蛛俠里》情感豐富的大反派,還有《野戰排》、《生死時速》、《英國病人》.......

管家瑟吉,飾演者馬修·阿馬立克,被某大導演稱為法國最會演戲的人。

律師科瓦奇,扮演者傑夫·高布倫,由於他特別喜愛扮演稀奇古怪的角色,所以經過鬍子、眼鏡、皺紋的修飾,你絕對想不起來他就是當年《侏羅紀公園》里那個帥氣的歌星,然後還曾用《天煞》、《變蠅人》這些科幻恐怖片把觀眾嚇傻。

監獄黑幫老大,哈維·凱特爾,經常就來點老大或者組織頭頭的角色,例如在《低俗小說》、《落水狗》這些劇裡面他就已經把有點點背的黑幫小頭頭這個角色演爛了。除此還有《壞中尉》、《計程車司機》、《漢尼拔紅龍》......數不勝數。

女演員、還有新人暫且不提,僅憑這幫外貌協會、超級大腕、老戲骨,就已經超值了。他們每個人戲份都不多,但是都發揮出自己最佳的水平,比如說愛德華·諾頓的嚴肅公證的研究者仲裁者形象,拉爾夫·費因斯的紳士形象,阿德里安·布勞迪的神經質的形象,裘德·洛的真相調查者的形象,哈維·凱特爾的混子長老、黑幫前輩形象,威廉·達福殘忍狡詐的形象被發揮到極致.......

其實就是一個逃亡的故事,為什麼還要再安排四層空間,無數大腕來演繹?這就是在向傳統講故事的技巧致敬了。廣播電視傳媒對傳統講故事的技術是一種極大的沖擊。在多快好省的年代,讀者能讀帖子就不看小說,能看視頻就不看電影,因為快節奏的生活已經無法讓我們再有那麼多時間去體驗完整美感的醞釀過程,反而習慣了感官上的無腦刺激。因此文藝創作人員們能把一個故事講簡潔明快了,就盡量不搞復雜,觀眾也沒那個耐心,據統計近半個世紀以來好萊塢電影中剪輯鏡頭的使用量已經超越長鏡頭使用量的上百倍,只有眼花繚亂高大上的音畫,才滿足得了觀眾的胃口了,而這就好比飲鴆止渴,閾值調高了,技術革新又跟不上,作品沒有了靈魂,只有靠技術來包裝,電影院就難以再坐得滿了。然而本劇導演卻不厭其煩的耗費那麼多膠片,使用那麼多演員來重復這個故事,這即是在勇敢地緬懷我們已經丟失的傳統和習慣。大家已經習慣了吃快餐,很難滿足於咖啡和下午茶,導演不得不用牛叉的卡司把大家的眼球震住,然後再坐下來好好講這個故事。不過大腕們參演哪怕是一分鍾也是值得的,只有大師才看得到這樣大師級著作的潛力,哪怕獎杯難分,只要為其獻身一刻,就是和逝去的大師對話,就足以留名青史。

在作家的家裡,作家講自己的書;在酒店大堂里,門童對作家八卦Zero的傳說;在清真風格明顯的澡堂里,在酒店餐廳吃甜點的餐桌上,老Zero對作家講自己的傳奇;在逃亡路上,古斯塔夫對Zero講自己的經歷;在作家的紀念碑前,少女拿著小說緬懷......每一次講述,都脫離不開一個密切配合的環境,以及講故事、聽故事的人的親身參與,這,就是傳統講故事技巧的真諦。然而電影也表現出了講故事技巧的衰落,Zero和古斯塔夫是共同參與和經歷故事;作家是親臨酒店,從Zero口中繼承故事;女讀者只能通過書本腦補故事;而我們只有依賴電影驚鴻一瞥了。這就是現代性帶來的悲哀。導演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即使是用鏡頭語言,他也可以帶給我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懷舊快感,在今天,很多人除了秀事業線、秀高科技、秀呆萌,已經做不到這么好了。

我們見多識廣、有靈氣、有腦子的觀眾之所以會跨越時代和文化體驗到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美感,就是因為文化的本質和人性都是一樣的,只能用靈魂去感知。

『肆』 《暮光之城》的人物介紹!!!

角色介紹: 全名: 貝拉·斯旺 Bella Swan (Isabella Marie Swan) 貝拉 卡倫 Bella Cullen (嫁給Edward之後-破曉中) 昵稱: Bella, Bells, Vampire girl,human girl 種類: 人類 (Twilight暮光之城到Breaking Dawn破曉的book 2) 吸血鬼(Breaking Dawn破曉的book 3) 生日: 09/13/1987 忌日(變成吸血鬼的日子): 09/10/2006 (擁有永遠18歲的外表) 能力: 防禦(盾牌,抵禦一切來自於心理的超能力,對Renesmee無效) 配偶: Edward Cullen 身高:168cm 在電影里是由克里斯汀 斯圖爾特Kristen Stewart詮釋 全名: 愛德華·卡倫 Edward Cullen 本名(變吸血鬼前的名字): Edward Anthony Mason 種類: 吸血鬼 生日: 06/30/1901 忌日(變成吸血鬼的日子): 1918 (擁有永遠17歲的外表) 能力: 讀心術(除了Bella的思想)、速度異常的快 配偶: Bella Swan 在電影里是由羅伯特 帕丁森 Robert Pattinson詮釋 全名: 雅各布·布萊克 Jacob Black 昵稱: Jack, Mutt, Dog, Mongrel, Pup 年齡: 15(Twilight), 16(New Moon, Eclipse, and Breaking Dawn) 種類: 人類(Twilight暮光之城)人類+狼人(New Moon新月到Breaking Dawn破曉) 能力:狼群的阿爾法血統,體型強大 配偶:Renesmee Carlie Cullen(烙印) 在電影里是由 Taylor Lautner詮釋 ★☆素食吸血鬼Cullen家族 全名: 卡萊爾·卡倫 Carlisle Cullen 本名(變吸血鬼前的名字): Carlisle Cullen 種類: 吸血鬼 生日: 1640年左右 (擁有永遠23歲的外表) 能力:無限同情心與憐憫心 配偶: Esme Cullen 在電影里是由Peter Facinelli詮釋 全名: 埃斯梅·卡倫 Esme Cullen 本名(變吸血鬼前的名字): Esme Anne Platt 種類: 吸血鬼 生日: 1890年左右 (擁有永遠26歲的外表) 能力:無限愛,喜歡裝修 配偶: Carlisle Cullen 在電影里是由Elizabeth Reaser詮釋 全名: 羅莎莉·黑爾 Rosalie Hale 本名(變吸血鬼前的名字): Rosalie Lillian Hale 種類: 吸血鬼 生日: 1933年 (擁有永遠18歲的外表) 能力:偏執,完美的容貌 配偶: Emmett Cullen 在電影里是由Nikki Reed詮釋 全名: 埃美特·卡倫 Emmett Cullen 本名(變吸血鬼前的名字): Emmett McCarty 種類: 吸血鬼 生日: 1915年 (擁有永遠20歲的外表) 能力:無窮大的力量 配偶: Rosalie Hale 在電影里是由Kellan Luts詮釋 全名: 愛麗絲·卡倫 Alice Cullen 本名(變吸血鬼前的名字): Mary Alice Brandon 種類: 吸血鬼 生日: 1901 (她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被變成吸血鬼的) 能力: 看得見可能發生的事情還有即將發生的事情(主觀),對時尚和潮流很敏感 配偶: Jasper Hale 在電影里是由Ashley Greene詮釋 全名: 賈斯帕·黑爾 Jasper Hale 本名(變吸血鬼前的名字): Jasper Whitlock 種類: 吸血鬼 生日: 1843年 (擁有擁有20歲的外表) 能力: 控制周圍人的情緒,判斷情緒,非常強的搏鬥能力 配偶: Alice Cullen 在電影里是由Jackson Rathbone詮釋 全名: 蕾妮絲梅·卡理·卡倫 Renesmee Carlie Cullen 種類: 一半吸血鬼一半人類 生日: 09/10/2006 能力: 讓別人聽到自己在想什麼,還有反防禦 父母: Edward Cullen & Bella Swan 7歲時成長為成人,保持17歲的外表,擁有吸血鬼的堅硬皮膚,人類的心跳,狼人的體溫,24對染色體 第四部破曉中才會出現的角色,演員未知 ★☆人類: 全名: 查理·斯旺 Charlie Swan 種類: 人類 *貝拉的爸爸, 警察 在電影里是由Billy Burke詮釋 全名: 蕾妮·德爾 Renee Dwyer (本姓,或隨新丈夫姓氏,原著中未表) 種類: 人類 * 貝拉的媽媽, 再婚 在電影里是由Sarah Clarke詮釋 全名: 比利·布萊克 Billy Black 種類: 人類+狼人 * 雅各布的爸爸, 查理的好朋友在電影里是由詮釋 注釋:比利因為年輕的時候受傷,所以無法變身,因而不算是狼族的。但是他是狼族血統阿爾法的傳人。 ★☆敵對吸血鬼血族 全名: 詹姆斯 James 種類: 吸血鬼 被艾美特和賈斯帕聯手用火燒死。 在電影里是由Cam Gigandet詮釋 全名: 維多利亞 Victoria 種類: 吸血鬼 在電影里是由Rachelle Lefèvre詮釋 全名: 勞倫特 Laurent 種類: 吸血鬼 被狼人殺死。 在電影里是由Edi Gathegi詮釋
麻煩採納,謝謝!

『伍』 《卡拉馬佐夫兄弟》:魔鬼與天使棲居一體

初讀只是看戲人,讀罷已是劇中人。這是我讀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感受。跟所有人一樣, 以「弒父案」的好奇心打開這本書,看到最後才發現,自己已經不是一個看客,而是這樁案件的評判者。如若自己是法官,是陪審員,又該如何裁決。

《卡拉馬佐夫兄弟》是多義的,是沉重的。當自己耐下性子,思考著讀完,除了「震撼」二字,說得再多,不過都是對這兩字的解釋。

書讀完,對於陀式哲學的思想、復雜的人性,以及對整個人類社會的思考,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想法。盡管每一種想法都是只言片語的零散存在,可還是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刻折服。沒有想到一部小說,可以這樣厚重,令人深思。我很想把自己讀完後的想法認真深刻的寫出來,可惜沒有陀先生的筆力,只能讓自己在淺嘗輒止的表面上嘮叨一二。

自從進入寫文,才發現自己真的是個小白。日漸明白寫文與創作完全是兩個概念,所以自己再看文學作品,不會再跟之前一樣,圖個熱鬧與感受的宣洩。靜下心來,換個角度,以作者的立場重新審視文學作品,竟然又是一番天地。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視角是全局性的上帝視角。陀思妥耶夫斯基彷彿一個居高臨空俯視著人間的上帝,他看見了所有人的一切活動。老父親卡拉馬佐夫的無恥,大兒子德米特里的狂躁,父子兩人為一個女人鬧得勢不兩立。二兒子伊萬的理性生生把自己逼瘋。小兒子阿遼沙是上帝的天使在人間的美好理想。在這個只是有著血緣稱呼上的「偶合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追求,他們是完全自由獨立的個體,他們做著他們自認為對的事情。每個獨立的個體,又像一個觸發點,由此發出的千絲萬縷的線,串聯起形形色色的人,組成了那個時代俄羅斯民眾生活的廣闊社會現實的畫卷。

然而,俯瞰人間的作者,似乎又不甘心只躲在幕後,他也渴望參與事件其中,時不時又會以參與者的身份跳出來,告訴讀者一些情況。例如佐西瑪長老彌留之際的最後訓誡。作者極力表明自己不過是一個轉述者。案件發生後庭審時,控方和辯方的精彩言說。作者又好像是一個庭審現場的見證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高明在於,他一會兒俯瞰,一會參與的敘述方式並不突兀,這真是一個「上躥下跳」的操心作者。

上帝視角意味著全知全能,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並沒有把自己放在無所不在的地位,他只是一個心懷悲憫的旁觀者,對事件參與者做著忠實的記錄。尤其心懷悲憫這一點,讓人特別感動,能感受到這個忠實記錄者的寬宏與慈悲。他不評判每個人的對與錯,善與惡,他只是把他們的內心、想法坦誠地表達出來。所有的不能原諒背後都有值得寬恕的理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這份真誠,至少讓我深受觸動,這才是一個作者對世人該有的態度和胸懷。沒有痛哭流涕,不必憤世嫉俗,對人世間的芸芸眾生懷著靜水深流般的寬厚熱愛。

別林斯基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裡的人物形象,「在一個最淺薄的人類天性裡面有著多麼美麗、高貴和神聖的東西。」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學作品裡開創出的雙重人格母題。人性的善與惡,魔鬼和天使共同棲居一體,對人性的深刻剖析,讓他有了「殘酷天才」的稱呼,而他也直言不諱,「我描繪人內心的全部深度。」對人性剖析之深之犀利,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獨具特色。

德米特里縱欲放盪,嫉妒心重,暴躁易怒,行為幼稚的像個孩子,他自己承認自己是個混蛋。但是他又有自我高尚的目標要求,他不承認弒父,更不承認自己偷盜了父親的錢財,因此他又說自己不是個賊,在他的價值評判里,混蛋與賊的含義截然不同,他縱容著自己的放浪形骸,又被心靈上的枷鎖所束縛,他渴望向善,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性慾望,善與惡在他的人格兩端遊走。

伊萬是一個純理性主義者,他不想皈依宗教。他認為惡在世間橫行,甚至把上帝作為囚徒囚禁起來,為了希望和目標無所不可,脫離了一切道德約束的自由終於降臨人世。可是,無所節制的自由並未讓伊萬獲得解脫,惡魔闖進他的心裡,人格分裂的他不得不與自己內心的魔鬼對話,他嚮往的善與魔鬼的交鋒中,心靈難脫煎熬,身體支撐不住,奄奄一息。

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沒有完美的人物形象,無論男人女人,年齡大小,他們都有,或者有過這樣那樣的不足,但他們都是勇於自我剖析內心的人,看到自我的惡,並為自己曾經犯過的罪惡進行反省。阿遼沙遇見的伊柳沙、郭立亞等人,他們不過是一群涉世未深的孩子,可他們的心靈在體會到真善美之前,他們依舊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伊柳沙用殘忍的方式害死一條無辜的流浪狗,郭立亞以救助伊柳沙為借口,對被小夥伴欺負的伊柳沙視而不見。孩子們最後因伊柳沙的病重新撿起崇高的美好,也為這部書沉重的底色增加了一抹希望之光。

人性中到底有多少隱藏的奧秘?陀思妥耶夫斯基以筆為刀,將人性擺在人們面前,通過意識、夢境、獨白等形式,把人性深處的善良與邪惡,卑下與崇高,刻畫得入木三分。通過人性這層隱秘,讓人看到表象之後的本質。讀者看到的已經不只是小說人物,還會因此跟著人物的剖析進行反省。正是因為深刻的人性剖析,讓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裡的人物變得立體有價值,即使那些在事件發展中並未對情節沖突產生作用的人物,就像佐西瑪長老,他不僅是阿遼沙人生路上的燈塔。他彌留之際語重心長的一番自我剖析,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位將自己獻身上帝的苦修者的人格光輝。

人性的魅力可能就在於它的不可捉摸,轉瞬即逝的幽微玄妙,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抓住了這一玄妙,將幽微的人性演繹到哲理的高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被稱為思想小說,故事和情節不過是構成人物活動的要素。《卡拉馬佐夫兄弟》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通過他們的思想,讓讀者來審視反思現實的社會和人生。我們應該怎樣活著,才是最好的生活。

老卡拉馬佐夫的縱情聲色,讓他在情慾里沉溺,最終以死亡來祭奠。如孩子一般不成熟的德米特里,繼承了父親的自然慾望,甘願墮落,毀了自己的一生。二哥伊萬要讓理性指引自己前進,在「無所不可」的思想指引下,依舊走不出一條光明的大道,在自我難以開解的困惑中近乎瘋癲。阿遼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理想的主人公,他猶如下降人間的天使,他像一盞照亮黑暗邪惡的明燈,那樣招人喜愛,人人都渴望看見他,也渴望被他愛。可是阿遼沙就是正確的生活方式,他的信仰是否可以成為永恆的真理。這只不過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想法,當自己沿著陀式的敘述,一一看見他們彼此的生活和人生,自己又該朝向那個方向?答案在每個人心裡。

陀思妥耶夫斯基篤信俄國東正教,深受教義里的苦難救贖觀念的影響,天國成為普通民眾超道德價值的精神追求,通過承受苦難、寬恕他人來獲得救贖,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認為的高尚行為准則。所以德米特里最後盡管認定自己在殺父上無罪,但是並不排斥為此獲得的懲罰,甚至對即將到來的苦難,以一種充滿希望的心態來面對。還有伊萬諾夫娜,這位高傲的小姐懷著負罪的心情向私生活不檢點的格露莘卡祈求寬恕。

當讀者從阿遼沙的修士身份跳脫出來,不再把宗教作為人生價值的崇高理想。我們可以說阿遼沙是一個寬宏仁愛之人,他信奉的通過精神贖罪來獲得人生得救的途徑是否可取?我們該怎樣面對人生中的困難不幸?如何善良寬宏的愛人?我們自己又是以怎樣的一種生命哲學來引領人生?只要人生不甘心渾渾噩噩,得過且過,總會有自我思想的指引,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思想性的價值可能就在於此,拋卻哲學的抽象概念,藉助具體的文學形象,讓人邊讀邊反思,換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喚醒自我沉睡的思想意識,過一種清醒哲思的人生。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多義遠不止於此,而我拙略的文筆能寫出的不過是浮光掠影,只是讀過之後心裡最淺層次的感受。再比如它的時代性、俄羅斯的民族性、結局的不確定性等方面。每一方面背後都是一個深刻犀利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站在那裡,那是你閱讀之後所思所想所看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陸』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人物介紹

費多爾·巴弗洛維奇·卡拉馬佐夫
Fyodor Pavlovich Karamazov
老卡拉馬佐夫這個55歲的寄生蟲和小丑在兩次婚姻經歷後成為了三個兒子的父親。不僅如此,傳言中他還有第四個兒子,不過這個私生子帕維爾·斯乜爾加科夫竟然被他以廚子的身份留在家中。可是,老卡拉馬佐夫對於幾個兒子都不感興趣,正因為如此,這個家庭中的所有成員之間都充滿隔閡。而老卡拉馬佐夫 遭到謀殺的故事和隨即發生在他的大兒子德米特里身上的一系列事件構成了整部小說的主要情節。
德米特里·費多羅維奇·卡拉馬佐夫
Dmitri Fyodorovich Karamazov
德米特里(米嘉、米劍卡、米特里)是老卡拉馬佐夫的長子,也是老卡拉馬佐夫第一次婚姻的惟一一個孩子。他繼承了父親好色的特質,這也使他常常與父親沖突。 德米特里喜歡享受整夜的聲色犬馬和任何能帶來刺激的娛樂,這使他很快耗盡資財,更誘發了他與老卡拉馬佐夫更大的沖突。老卡拉馬佐夫被謀殺後,他也因為父子間緊張的關系自然而然捲入了警方的調查。但事實是,他的確在與父親為同一個女人格露莘卡的爭奪中差點想殺了他,可是被搶先了一步。
伊萬·費多羅維奇·卡拉馬佐夫
Ivan Fyodorovich Karamazov
伊萬是老卡拉馬佐夫的次子。他是狂熱的理性主義者,總困惑於莫名感受到的苦楚。就像他和阿遼沙在《反叛》(第五卷第四章)這一章中說的:「我並非不接受上帝的存在,只是我謝絕了他的拯救。」
自幼,伊萬就表現得不溫不火,似乎隔離於世上的所有人。他雖然嘴上不說,但對老卡拉馬佐夫恨之入骨。這份仇恨最後卻演變成對於老卡拉馬佐夫死的愧疚,讓伊萬最終精神崩潰。小說中一些相當難忘或出彩的片段中都有伊萬的身影,包括《反叛》(第五卷第四章)這一章、緊接著的由他創作的詩劇《宗教大法官》,以及他關於魔鬼的噩夢(第十一卷第九章)。
他也常被認為是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最黑暗的一個。
在書中,伊凡列舉了許多兒童無辜地遭受苦難的事例,作為他「不能接受上帝所創造的這個世界」的根據。他描述了異族侵略者虐殺兒童、地主驅使群狗把農奴的孩子撕成碎塊等種種暴行,並譴責那個寬恕兇手、與兇手擁抱的母親。伊凡的論據是如此有力,以致作家的理想化身阿遼沙在回答伊凡的問題——該不該槍斃兇手時,情不自禁地說:「槍斃!」作家後來承認,與伊凡的獨白相比,卓西瑪長老臨死前反瀆神的談話顯得蒼白無力。他不止一次地指出這部作品「否定上帝的強大力量」,指出第五卷《贊成與反對》是全書的高潮。這些情況充分表明,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內心斗爭中,懷疑、反抗的思想與現實主義對於宗教說教的勝利。
但是,在作家的筆下,伊凡不僅僅是個無神論者。作家把無神論與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混淆在一起,把伊凡寫成那樁弒父案的思想教唆者,以此來與革命民主派進行爭論,否定社會主義。這自然而然地受到當時進步勢力的嚴厲批駁。《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七十年代俄國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是作家在其一生中對哲學、政治、倫理、心理等各方面所做的苦苦探索的藝術總結。
阿列克塞·費多羅維奇·卡拉馬佐夫
Alexei Fyodorovich Karamazov
阿列克塞(阿遼沙、阿遼什卡)是老卡拉馬佐夫最小的兒子。小說的開篇,講述人即宣稱他為故事中的英雄(而陀氏在序中也這樣宣稱)。在故事一開始,阿遼沙是當地修道院的見習教士。因此他的信仰從一開始便和哥哥伊萬的無神論勢不兩立。他被佐西馬神父送回塵世,隨後就捲入了卡拉馬佐夫家族骯臟不堪的迷局中。他還在旁支的故事中幫助了一群小學童,他們的命運給了整部悲劇性的小說一絲希望。阿遼沙在小說中一般充當他的兄弟與其他人間的故事的傳話人或是目擊者。
帕維爾·費多羅維奇·斯乜爾加科夫
Pavel Fyodorovich Smerdyakov
斯乜爾加科夫的母親「發出臭氣的Lizaveta」是街頭上的聾女,他的名字也取自「發臭氣人的兒子」的諧音。街坊都傳他是老卡拉馬佐夫的私生子,而故事他開始他便在老卡拉馬佐夫家當僕人和廚子。他沉默寡言、悶悶不樂,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樣是個癲癇患者。還是個孩子時,他喜歡收集流浪貓,卻只是為了把他們弔死並埋了。斯乜爾加科夫總是形單影只,卻對伊萬有這特殊的欽佩並和他一樣接受無神論,他甚至還向 伊萬承認是自己而不是德米特里殺了老卡拉馬佐夫並且聲稱是受了伊萬的指使。他的名字在俄語中還有「蠢蛋」、「無恥之徒」的意思。
阿格拉菲娜·亞歷山德羅芙娜·斯維特洛娃
Agrafena Alexandrovna Svetlova
阿格拉菲娜·斯維特洛娃(格露莘卡,格露莎)是當地有名的盪婦,對於異性有著難以解釋的吸引力。年輕時,她曾被波蘭軍官拋棄,如今正被一個殘暴的吝嗇鬼包養。與此同時,老卡拉馬佐夫和德米特里都為她傾倒,這對父子的情敵關系更直接使德米特里牽扯入老卡拉馬佐夫被害的事件當中。可這對父子如此為情所困,卻換來格露莘卡的玩弄與嘲笑,甚至被包養她的吝嗇鬼好好傷害了一把。不過隨著故事的發展,她卻變得幾近寬宏大量。
卡捷琳娜·伊萬諾芙娜·維爾霍夫策娃
Katerina Ivanovna Verkhovtseva
卡捷琳娜·伊萬諾芙娜(卡嘉,卡箋卡)是德米特里 的未婚妻,雖然他和格露莘卡有如此公開的姦情。她之所以會被許配給德米特里就是因為他為自己父親的債務埋了單。與此同時伊萬也愛著她,而她似乎也一貫以傲慢示之。不僅面對伊萬,卡箋卡的「高尚」、「慷慨」和「寬容」也在故事的開始時時體現,甚至讓人將這些品質與她完全畫上等號;她卻在後來墮落的過程中不斷地冷冰冰地提醒著所有人的罪。在審判的結尾,一切都證明了卡箋卡並不比小說中的任何一個人物多餘。即使是在結尾她向米劍卡懺悔並答應幫助他出逃時,面對進入醫院病房的格露莘卡,卡箋卡顯然還是無法放下自己的身段。
佐西馬長老
Zosima, the elder
佐西馬神父是阿遼沙在小鎮修道院時的老師,也是修道院中的長老。因為他能預知未來、替人治病,所以在鎮中也是個名人,同時也為他在眾僧侶中帶來了崇拜與嫉妒。小說中,佐西馬長老曾經駁斥過伊萬的無神論,但更多時候他充當的是一個解釋和發展阿遼沙人格的角色。伊萬關於其無道德論的辯護至多也是毫無根據,不過卻反應了他的人格與家教。佐西馬長老的教育決定了阿遼沙日後在伊柳沙故事一線中對待學童的方式。
伊柳沙
Ilyusha
伊柳沙是當地的學童,同時也是小說副情節的主要人物。他的父親,窮困潦倒的退伍上尉斯涅吉遼夫被老卡拉馬佐夫差遣去恐嚇背有債務的德米特里 ,反遭後者的侮辱,整個家庭也因此蒙羞。我們因此可以相信正是伊柳沙後來的病魔纏身直至死亡(他的葬禮正是小說的結尾)更好地詮釋了小說的主題——即使一個微小的舉動都會影響別人的命運,或者說我們「都對別人負有責任」。

『柒』 誰可以對暮光之城沃爾圖里的整體性格特點和內部的人物關系做個簡單陳述

沃爾圖里家族:阿羅(Aro),馬庫斯(Marcus),凱厄斯(Caius)
沃爾圖里的衛士:德米特里,簡,亞歷克,費利克斯,勒娜特,切爾西
沃爾圖里吸血鬼的領導人:阿羅(Aro)飾演者:邁克·辛(Michael Sheen)
種族: 沃爾圖里吸血鬼
出生日期: 公元前1000
來自於: 義大利的沃特拉(屬於托斯卡納區(Pescara))
頭發顏色: 黑色
眼睛顏色: 紅色,紅色上面有朦朦朧朧的薄膜
體貌特徵: 阿羅的皮膚白得透明,像洋蔥的皮,看起來也非常精緻——這張臉鑲嵌在他那頭烏黑的長發襯托出的輪廓中顯得異常突出。當他走路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他在飄浮。
語言:義大利語
天賦: 阿羅可以得到這個人的以前及現在的所有思想,但他必須接觸這個人的身體。
職業: 阿羅是沃爾圖里吸血鬼的統治者中的一名成員
1. 愛德華稱沃爾圖里吸血鬼是文明、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吸血鬼,而阿羅是義大利沃爾圖里吸血鬼的領導人之一。卡萊爾·卡倫曾經在義大利生活過一段時間,沃爾圖里吸血鬼試圖改變卡萊爾的「飲食習慣」,但他們沒有成功。 索利梅納的一些作品就是源於沃爾圖里吸血鬼的這種生活。
2.阿羅是沃爾圖里吸血鬼的領導人之一,他有著非常特殊的超能力。阿羅可以僅僅通過接觸一個人的身體,就能了解這個人的過去及他的所有想法。但他不能像愛德華·卡倫那樣一次聽到多人的思想,阿羅的超能力僅限於身體接觸而且一次只能一個人。
3.阿羅為了讓簡和亞歷克成為他的護衛,屠殺了他們整個村子裡的人。阿羅把簡和亞歷克養大之後,把他們倆人變成了吸血鬼
4.當愛德華第一次請求阿羅殺死他時,阿羅拒絕了,阿羅非常欣賞愛德華的超能力,他想讓愛德華加入沃爾圖里。愛德華承諾回到福克斯之後就把貝拉變成吸血鬼,阿羅這才答應放他們回去。
5.阿羅扮演著其它兩位沃爾圖里領導人的發言人的角色。

姓名:馬庫斯〔Marcus〕飾演者:克里斯多夫·海爾達Christopher Heyerdahl 沃爾圖里三長老之一
能力:感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

姓名:凱厄斯〔Caius〕飾演者:吉米·埃貝爾Jamie Campbell Bower
沃爾圖里三長老之一
能力:未知,極為懼怕狼人。因為一次與狼人打鬥中差點喪命,而十分懼怕, 他殺光了歐洲的所有狼人〔見暮光之城《破曉》〕

姓名:簡〔Jane〕達科塔·范寧Dakota Fanning 飾
沃爾圖里衛士
能力:燒身術,能讓對方感受到無比巨大的精神痛苦,但一次只能針對一人使用。

姓名:埃力克〔Alec〕卡梅倫·布萊特Cameron Bright 飾
沃爾圖里衛士
能力:能夠使眾多敵人失去知覺。

姓名:德米特里(Demetri ) 查理·布雷Charlie Bewley 飾
沃爾圖里衛士
能力:擁有超強的追蹤術,速度極快。

姓名:菲利克斯(Felix)丹尼爾·卡莫Daniel Cudmore 飾
沃爾圖里衛士
能力:超強大的力量。
姓名:切爾西
沃爾圖里衛士
能力:能夠切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沃爾圖里用他來控制衛士的忠誠。
姓名:布里(Bree) 喬黛爾·弗蘭Jodelle Ferland 飾
沃爾圖新生兒
能力:獵手,身手敏捷

姓名:海蒂(Heidi) 努特·希爾Noot Seear
沃爾圖里衛士
能力:引誘,其它未知

姓名:吉娜(Gianna)賈斯汀·沃西伯傑Justine Wachsberger 飾
唯一一名人類,電影中簡稱之為「甜點」

『捌』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的所有人物的名字

主要人物表

保爾.柯察金(愛稱:保夫魯沙,俗稱:保夫卡)

謝廖沙.勃魯扎克——保爾童年時的朋友,紅軍戰士,共青團區委書記

瓦莉亞.勃魯扎克——謝廖沙的姐姐,共青團員

麗達.烏斯季諾維奇——紅軍師政治部工作人員,共青團省委常委

伊萬.扎爾基——紅軍戰士,共青團區委書記

伊格納特.潘克拉托夫——碼頭工人,貨運碼頭共青團書記

尼古拉.奧庫涅夫——機車庫共青團書記,共青團區委書記

費奧多爾.朱赫來——水兵,黨的地下工作者,省肅反委員會主席,軍區特勤部

副部長

多林尼克——木匠,黨的地下工作者,市革委會主席

阿基姆——共青團省委書記,烏克蘭共青團中央委員會書記

托卡列夫——老鉗工,築路工程隊隊長,區黨委書記

亞歷山大.普濟列夫斯基——紅軍團長

列傑尼奧夫——老布爾什維克

阿爾焦姆.柯察金——保爾的哥哥,鉗工,市蘇維埃主席

波利托夫斯基——火車司機

扎哈爾.勃魯扎克——謝廖沙的父親,副司機

瑪麗亞.雅科夫列夫娜——保爾的母親

達雅(愛稱:達尤莎)——女工,保爾的妻子

冬妮亞.圖曼諾娃——保爾少年時的女友,林務官的女兒

德米特里.杜巴瓦——共青團區委書記,托派

沃洛佳.圖夫塔——共青團省委登記分配部部長,托派

茨韋塔耶夫——鐵路工廠團委書記,托派

瓦西里神甫——烏克蘭社會革命黨黨徒,反革命分子

維克托.列辛斯基——波蘭世襲貴族,中學生,告密者

佩特留拉——白匪頭領

『玖』 《戰爭與和平》有哪些人物列表

(第一冊第一部)
1. 安娜-巴夫洛夫娜-舍勒,瑪麗太後的女官和心腹
2. 華西里-庫拉金公爵,
3. 文森蓋羅德,
4. 莫特瑪子爵,法國望族
5. 莫里奧神甫,
6. 馮克男爵,
7. 伊波利特,華西里的兒子,擔任俄國駐奧國使館的秘書
8. 阿納托里,華西里的兒子
9. 尼古拉-保爾康斯基公爵,有錢,但吝嗇,古板守舊
10. 瑪麗雅-阿勃拉莫夫娜,尼古拉-保爾康斯基的女兒
11. 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公爵,瑪麗雅的哥哥
12. 麗莎,安德烈的妻子
13. 羅享,法國望族
14. 蒙莫朗西,法國望族,與莫特瑪子爵沾親
15. 海倫,華西里公爵的大女兒
16. 別祖霍夫伯爵,葉卡德琳娜時代的大臣
17. 皮埃爾,別祖霍夫的私生子
18. 保里斯,其母請求華西里公爵的通過關系將其調入近衛軍
19. 高里岑公爵,
20. 德魯別茨基公爵,保里斯的父親
21. 安娜-德魯別茨基公爵夫人,保里斯的母親
22. 阿普拉克辛,應是安德烈的朋友或鄰居
23. 陶洛霍夫,軍官,阿納托里的朋友
24. 斯蒂文思,英國海軍軍官,阿納托里的朋友
25. 埃利-羅斯托夫,德魯別茨基夫人的親戚,德魯別茨基夫人及兒子曾在這兒寄居
26. 德米特里,羅斯托夫家的總管,貴族出身
27. 瑪麗雅-卡拉金娜,羅斯托夫伯爵夫人的朋友
28. 拉祖莫夫斯基,
29. 勞蘭,醫生
30. 尼古拉,羅斯托夫的長子
31. 薇拉,羅斯托夫的的大女兒
32. 宋尼雅,羅斯托夫的外甥女
33. 彼嘉,羅斯托夫的小兒子(皮埃爾與娜塔莎的兒子也叫彼嘉)
34. 娜塔莎,羅斯托夫的小女兒(羅斯托夫伯爵夫人也叫娜塔莎,尼古拉與瑪麗雅的女兒也叫娜塔莎)
35. 舒伯特上校,尼古拉的長官
36. 裘麗,卡拉金娜的女兒
37. 阿爾哈羅夫,應是裘麗的朋友
38. 別爾格,薇拉的情人
39. 塔拉斯,保爾康斯基公爵的童山莊園的花匠(應該不是皮埃爾)
40. 伊里亞-羅斯托夫伯爵,尼古拉的父親
41. 米嘉,羅斯拉夫伯爵家的貴族管家
42. 阿赫羅西莫娃,羅斯托夫伯爵的朋友,性格直爽
43. 申興,羅斯托夫伯爵夫人的堂哥
44. 謝苗,羅斯托夫家的小提琴手
45. 卡嘉,別祖霍夫的大侄女
46. 奧爾加,別祖霍夫的二侄女
47. 莎菲,別祖霍夫的三侄女
48. 馬蒙托夫,卡嘉的父親
49. 德米特里,別祖霍夫家的法律顧問
50. 布莉恩小姐,瑪麗雅的女伴,孤兒
51. 卡哈伊爾-伊凡內奇,尼古拉-保爾康斯基公爵家的建築師
52. 季洪,尼古拉-保爾康斯基公爵的老僕
53. 吉蒂-奧登卓娃,似是瑪麗雅公爵小姐的朋友,嫁給了一個老年人
54. 彼德-魯施卡,安德烈公爵的聽差
55. 祖波夫伯爵夫人,

(第一冊第二部)
56. 米哈依洛,俄軍營長
57. 基莫興,俄軍大尉,連長
58. 聶斯維茨基,校官,安德烈的同事
59. 費迪紹,俄軍士兵
60. 熱爾科夫,俄軍驃騎兵少尉,曾與陶洛霍夫一夥
61. 馬克,奧國將軍,陣亡
62. 科茲洛夫斯基,俄軍值日副官,普列奧博拉任斯基營的營長
63. 諾斯茨基伯爵,安德烈的同事
64. 施特勞赫,奧國負責給養的將軍
65. 華西卡-傑尼索夫,俄軍保羅格勒驃騎兵團連長
66. 邦達連科,尼古拉的勤務兵
67. 拉夫魯施卡,傑尼索夫的勤務兵
68. 馬蒂爾達小姐,似是傑尼索夫的女友
69. 貝科夫,綽號耗子,俄軍軍官
70. 吉梁寧,俄軍中尉
71. 費多托夫,俄軍士兵
72. 米羅諾夫,俄軍士官生
73. 波格丹內奇,保羅格勒騎兵團團長
74. 吉爾斯頓,騎兵大尉
75. 巴格拉基昂公爵,俄軍後衛司令官,熱爾科夫的新領導
76. 莫爾吉耶,法軍軍官,所部被俄軍擊潰
77. 施密特,奧國將軍,與法軍作戰時陣亡
78. 陶霍杜羅夫,俄軍官,俄軍戰勝法軍莫爾吉耶後,應該是他寫的戰功報告。其貌不揚,不善言談,不引人注目,受表揚不多,但總出現在最艱難最危險的地方,默默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79. 比利平,駐奧國的俄國外交官,安德烈的朋友
80. 弗朗茨,比利平的僕人(當時的奧國皇帝也叫弗朗茨)
81. 符爾勃拿伯爵,應是奧國軍官,可能投降了拿破崙
82. 李赫頓費爾斯伯爵,應是奧國軍官或皇宮里的人
83. 奧古斯滕堡公爵,奧國軍官,守衛橋頭堡,被法軍欺騙失守
84. 白拿伯,曾為奧國制定法律
85. 繆拉親王,那不勒斯王,拿破崙的妹夫,法軍將軍
86. 蘭納,法軍將軍
87. 裴里亞,法軍將軍
88. 威羅特,奧國將軍,接替了陣亡的施密特
89. 波多爾斯基,基輔擲彈兵
90. 諾斯基茨伯爵,奧國將軍(前面有個諾斯茨基伯爵,是否同一人?)
91. 文森海羅德,俄軍侍從武官長,流亡的法國人
92. 土申大尉,俄軍軍官
93. 伊凡-魯基奇,俄軍連長
94. 西多羅夫,俄軍士兵
95. 勒馬拉,法軍信使
96. 梅德維傑夫,俄軍二炮手
97. 埃科諾莫夫,俄軍少校
98. 安東諾夫,俄軍士兵
99. 彼得羅夫,俄軍士兵

(第一冊第三部)
100.維亞茲-米金諾夫,彼得堡軍事總督
101.阿琳娜,華西里公爵的妻子
102.瑪莎,安德烈公爵夫人的使女
103.阿爾巴端奇,老保爾康斯基公爵的總管
104.舍林先生,(P245)
105.肖斯夫人,應是羅斯托夫家的的家庭教師
106.康斯坦丁親王,俄軍近衛軍指揮官
107.加夫利洛,俄軍士兵
108.陶爾戈魯科夫,俄軍侍從武官長
109.施瓦岑貝格公爵,奧軍將軍
110.査多利日斯基公爵,俄軍外交大臣
111.威利耶,俄皇御醫
112.薩瓦里,法軍軍使
113.托爾斯泰伯爵,俄皇御前大臣
114.米洛拉多維奇,俄軍官,曾帶領民團(P270)
115.陶霍杜羅夫,同上
116.威姆普芬將軍等,俄奧聯軍中的非俄籍將軍(P270)
117.季特,庫圖佐夫的廚子
118.費德青科中士,俄軍士兵
119.古里耶夫,P276
120.斯特羅岡諾夫,沙皇的隨從。
121.諾伏西爾采夫,沙皇的隨從
122.諾夫哥羅德團,阿普雪隆團,保羅格勒騎兵團,烏瓦羅夫騎兵團,謝苗諾夫團,普拉托夫師,普列奧博拉任斯基營,聶維洛夫茨基師,波尼亞托夫斯基軍(法軍)
123.伊里亞,為俄皇趕馬車的人
124.馮托爾大尉,俄軍官
125.雷普寧公爵,俄軍上校,被法軍俘獲
126.蘇赫吉侖,俄軍中尉,被法軍俘獲
127.拉雷醫生,拿破崙的醫生
(第二冊第一部)
128.扎哈爾,出租馬車的車夫
129.瓦夏,即傑尼索夫
130.米哈伊洛,羅斯托夫家的管家或門房(普拉東的弟弟也叫米哈伊洛)
131.普羅科菲,羅斯托夫家的跟班
132.加夫里拉,P316
133.阿爾哈羅夫,
134.卡明斯基,俄陸軍元帥
135.費奧克奇斯特,莫斯科的英國俱樂部的總管和廚師
136.馬克西姆,鮮花暖房的農奴
137.伊巴特卡,車夫
138.伊留沙,吉卜賽人
139.奧爾洛夫伯爵,俄軍官。在莫斯科外圍的塔魯季諾戰役時,只有他的部隊到達指定作戰陣地,與法軍交戰時並取得勝利。(P318)
140.瑪麗雅-伊凡洛夫娜,陶洛霍夫的母親
141.拉斯托普慶公爵,俄軍將領
142.華魯耶夫
143.馬爾科夫伯爵,
144.維西澤姆斯基公爵,
145.納雷施金娜公爵夫人,羅斯托夫伯爵夫人的朋友
146.烏瓦羅夫,俄軍官
147.華西里-伊格納基齊,
148.別克列沙夫,巴格拉基昂公爵參加英國俱樂部的宴會時帶的同伴
149.古圖卓夫,詩人,曾為巴格拉基昂公爵做贊詩
150.福卡,老保爾康斯基家的廚子
151.波格丹諾夫娜,產婆
152.薩維施娜,老保爾康斯基家的保姆
153.菲利普,老保爾康斯基家的男僕
154.傑米揚,老保爾康斯基家的管家
155.費嘉,即陶洛霍夫
156.約蓋爾,舞蹈老師
157.高爾察科夫,羅斯托夫的鄰居或朋友
158.伊留施卡,陶洛霍夫的朋友
159.(第二冊第二部)維拉爾斯基,波蘭伯爵,共濟會員,曾介紹皮埃爾加入共濟會
160.巴茲傑耶夫,級別較高的共濟會員
161.斯莫里央尼諾夫,皮埃爾加入共濟會時的導師,皮埃爾早就認識他
162.克盧格,丹麥代辦
163.西多夫,
164.別尼生,俄軍將領,在埃勞曾向拿破崙進攻,俄皇曾在他的別墅里舉行舞會
165.亨德利科夫,科爾切瓦地區的民兵司令官
166.普羅卓羅夫斯基,俄軍將領
167.布克斯赫弗登伯爵,俄軍將領
168.謝德莫列茨基師長,俄軍將領
169.安東,安德烈公爵的老家人
170.烏金諾元帥,應是法軍元帥
171.傑明基耶夫,俄軍驃騎兵
172.阿姆菲洛希亞,神父,雲游教徒提到的人
173.比拉蓋雅,雲游教徒
174.基留莎,瘋修士
175.小伊凡,雲游教徒
176.托普青卡,俄軍司務長
177.拉扎楚克,俄軍驃騎兵
178.瑪卡爾-阿歷克塞伊維奇,似乎是軍醫
179.馬凱耶夫,軍醫助醫
180.齊林斯基伯爵,俄軍副官,波蘭人
181.拉扎列夫,俄軍士兵,他曾代表俄軍士兵接受拿破崙授予的勛章
182.(第二冊第三部)斯佩蘭斯基,俄國國務大臣
183.柯楚別依,亞歷山大皇帝的親信
184.阿拉克切耶夫,陸軍大臣
185.普略尼契尼科夫,P446
186.馬格尼茨基,俄軍事條令委員會主席
187.羅森坎姆普夫,P451
188.烏魯索夫來,共濟會會友
189.彼隆斯卡雅,俄皇宮中的女官
190.杜尼莎雅,應該是娜塔莎的僕人
191.基里拉-馬特維伊奇,羅斯托夫伯爵夫人的表哥,曾經相戀過
192.羅斯托夫伯爵夫人的朋友,前皇宮女官。
193.科蘭古,
194.費爾果夫男爵,應是宮中官員
195.畢茨基 ,安德烈的朋友,喜歡追求新潮
196.席爾維,斯佩蘭斯基的朋友,應是政府官員
197.斯托雷平,斯佩蘭斯基的朋友,應是政府官員
198.優蘇波夫伯爵夫人,別爾格的朋友
199.費多霞,雲游教徒
200.阿金斐,瑪麗雅的懺悔神父
201.(第二冊第四部)高魯霍夫斯基伯爵,驃騎兵,波蘭人
202.普莎茲傑茨卡,驃騎女兵,波蘭人
203.保爾若卓夫斯卡,驃騎女兵,波蘭人
204.巴索夫少校,驃騎兵軍官
205.丹尼洛,羅斯托夫家專門管狗的獵人,羅斯托夫的跟班
206.烏瓦爾卡,應該是羅斯托夫家的僕人
207.米哈伊爾大叔,羅斯托夫家附近的一個遠親
208.格利奇克,應該是米哈伊爾的兒子或僕人
209.契克馬爾,羅斯托夫的一個跟班
210.米吉卡,羅斯托夫的馬夫
211.娜斯塔霞,羅斯托夫家的小丑
212.伊拉金,羅斯托夫家附近的地主貴族
213.阿林卡,米哈伊爾大叔的僕人
214.阿尼西雅,米哈伊爾大叔的女管家
215.米吉卡,米哈伊爾大叔的車夫
216.迪姆來,米哈伊爾大叔的樂師
217.別洛娃,住在羅斯托夫家的親戚,是個老處女
218.康德拉基耶夫娜,羅斯托夫家的老女僕
219.尼基塔,羅斯托夫家的僕人
220.米沙,羅斯托夫家的僕人
221.費多爾,羅斯托夫家的僕人
222.福卡,羅斯托夫家的僕人,管理餐室的
223.波利雅,羅斯托夫家的僕人
224.梅留科夫夫人,羅斯托夫的鄰居
225.帕夏塔,似乎是梅留科夫夫人的女兒
226.凡尼亞,應是羅斯托夫或梅留科夫家的僕人
227. 杜尼雅莎,羅斯托夫家的使女
228.(第二冊第五部)費里普,
229.梅蒂維埃,法國醫生
230.拉斯托普慶公爵,
231.羅普興公爵,俄軍高官
232.查特洛夫將軍,羅普興的侄子
233.阿列尼娜,應是宋尼雅的朋友
234.米哈伊爾-基里雷奇,羅斯托夫的朋友
235.卡拉金家,即裘麗家
236.老保爾康斯基公爵的僕人
237.密歇爾斯基公爵,保爾康斯基的朋友
238.德薩爾,保爾康斯基公爵的德國的家庭教師
239.米哈伊爾-扎哈雷奇公爵,P621
240.巴薩爾-基摩費伊奇,
241.安娜-謝苗諾夫娜,羅斯托夫伯爵的朋友
242.伊琳娜小公爵夫人,阿赫羅西莫娃的朋友
243.喬紫小姐,莫斯科的著名演員
244.加夫里洛,阿赫羅西莫娃的跟班
245.瑪特廖娜,似是陶洛霍夫家的吉卜賽僕人
246.伊格納施卡,似是陶洛霍夫家的僕人
247.約瑟夫,陶洛霍夫的跟班
248.巴拉加,馬車夫
249.馬卡林,退伍的驃騎兵,陶洛霍夫的好友
250.赫伏斯提科夫,退休官員,陶洛霍夫的朋友
251.(第三冊)波舍,法軍士兵
252.紀拉德,法軍士兵
253.貝蒂埃,拿破崙的跟隨或法軍將領
254.巴拉歇夫,俄皇的侍從武官
255.尤爾納,法軍上校
256.達武元帥,法軍元帥
257.德-卡斯特,達武元帥的副官
258.蒂雷納,拿破崙的侍從
259.路斯坦,拿破崙的警衛
260.迪羅克,拿破崙行宮內的人員
261.小卡敏斯基伯爵,應是安德烈公爵的朋友,軍官
262.巴克萊,俄將軍,陸軍大臣,總司令
263.伏爾康斯基公爵,俄行轅長官
264.康斯坦丁-巴克洛維奇親王,俄皇太子
265.魯緬采夫,一等文官
266.斯坦因,前普魯士大臣,俄皇顧問
267.阿姆斐爾德,瑞典將軍,俄皇顧問
268.普法爾,俄法戰爭作戰計劃的制定者
269.保盧奇,俄皇的侍從武官,薩丁移民
270.伏爾佐根,普魯士將軍,侍從武官長,普法爾的翻譯,俄皇顧問
271.葉爾莫洛夫,俄軍將領
272.希施科夫,俄國務秘書
273.米肖上校,俄軍事工程師,法國人,不懂俄語
274.契爾內歇夫,俄皇侍從武官
275.巴克萊-德-托里上校,曾激勵反對普法爾的作戰計劃,後曾擔任俄軍總司令,但不能服眾
276.伊林,青年軍官,尼古拉的朋友
277.拉耶夫斯基,一名勇敢的俄軍士兵
278.茲德爾任斯基,俄軍官
279.瑪麗雅,俄軍軍醫的妻子,德國人
280.奧斯吉爾曼-托爾斯泰,應是驃騎兵軍官
281.安德烈-謝瓦斯基揚內奇,驃騎兵大尉
282.費勒,醫生
283.弗里茨,醫生
284.摩德羅夫,醫生
285.別洛娃,羅斯托夫家的女鄰居
286.奧勃侖斯基,彼嘉的同學
287.華魯耶夫,俄皇的侍從
288.齊娜伊達,P704
289.阿普拉克辛,皮埃爾的波斯頓牌牌友,皇室貴族
290.馬蒙諾夫伯爵,皇室貴族,俄皇徵兵時自願提供一個團
291. 劉波米爾斯基,俄皇的波蘭侍從武官
292.勃拉尼茨基,俄皇的波蘭侍從武官
293.伏洛茨基,俄皇的波蘭侍從武官
294.蘇保夫,應是保爾康斯基公爵年輕時的軍官戰友
295.費拉邦托夫,旅館老闆
296.阿舒男爵,斯摩棱斯克的省長
297.薩爾蒂科夫,俄軍高官
298.維亞茲米津諾夫,俄軍高官
299.蒂埃,拿破崙的參謀長(貝蒂埃?)
300.雷勞恩-蒂特維爾,拿破崙的翻譯
301.卡爾普,保古察羅伏村的消息靈通的村民
302.德龍魯施卡,保古察羅伏村的村長
303.凡卡,一個農民提到的自己的兒子,參軍時被剃了頭,但這是俄軍的要求
304.基里爾-傑尼索夫,傑尼索夫的叔叔,軍需官
305.柯諾夫尼岑,庫圖佐夫的一個值班將軍
306.卡敏斯基,俄將軍,總使用蠻力強攻,似乎已經陣亡(263小卡敏斯基伯爵?)
307.卡爾普施卡,莫斯科小市民,拉斯托普慶製作的傳單上的人物
308.卡蒂奇,老姑娘
309.華爾華拉,似乎是皮埃爾的表妹的使女
310.凱薩羅夫,庫圖佐夫的副官
311.安德烈-凱薩羅夫,凱薩羅夫的弟弟
312.杜契科夫,鮑羅金諾戰役中負責俄軍左翼的將軍
313.克勞塞維茨,普魯士將軍,曾在俄軍服役
314.巴維爾-伊凡內奇(要是巴維爾-伊凡內奇欺負了米哈伊爾-伊凡內奇,就不會發生戰爭),(P804)
315.波塞,法國皇宮總督
316.法布維埃上校,法軍將軍
317.貝內蒂將軍,鮑羅金諾戰役時法第一軍炮兵司令
318.德賽,法軍將軍
319.弗里安,法軍將軍
320.富歇將軍,鮑羅金諾戰役時法第三軍炮兵司令
321.索爾比埃將軍,法近衛軍軍官
322.波尼亞托夫斯基公爵,法軍將領(俄軍官?)
323.莫郎,法軍將領
324.席拉爾,法軍將領
325.拉普,鮑羅金諾戰役時法軍的值班副官
326.克拉帕雷德,法軍將領
327.裴里亞,法軍將領
328.赫維多爾,俄國民兵
329.薩伏斯季揚諾夫,農民
330.瑪拉莎,薩伏斯季揚諾夫的孫女
331.施耐德,庫圖佐夫的副官
332.奧古斯丁神父,莫斯科的神父
333.奧倍爾-舍爾瑪太太,在莫斯科的法國僑民的中心人物
334.克留恰列夫,莫斯科的郵政總監
335.華西里奇科夫,俄將軍或民團軍官
336.普拉托夫,俄將軍或民團軍官
337.魏列夏金,酒店老闆,他的兒子被控通敵
338.加夫里洛-伊凡內奇,政府官員或民團軍官
339.瑪芙拉,羅斯托夫家的原來的老管家
340.華西里奇,羅斯托夫家的僕人
341.洛普興,羅斯托夫家的鄰居
342.尤蘇波娃,羅斯托夫的鄰居
343.葉斐姆,羅斯托夫伯爵夫人的車夫
344.蓋拉西姆,巴茲傑耶夫(已亡)的僕人
345.瑪卡爾,巴茲傑耶夫的兄弟,酗酒成癖
346.伊凡-西多雷奇,莫斯科商場里的店鋪老闆
347.伊格納特,羅斯托夫家的看門人
348.米施卡,羅斯托夫家的僕人華西里奇的孫子
349.米施科夫,政治犯
350.侖巴爾,法軍第十三騎兵團大尉
351.莫列爾,侖巴爾的勤務兵
352.瑪麗雅-尼古拉耶夫娜,皮埃爾曾在大火中救了她的女兒
353.伊凡諾娃,
354.安斐羅夫,
355.卡嘉,皮埃爾在大火中救的3歲女孩
356.阿尼斯卡,瑪麗雅-尼古拉耶夫娜的使女
357.(第四冊)庫塔伊索夫,俄軍將領,後陣亡
358.馬特廖什卡,俄軍的隨軍女商販
359.卡吉琳娜-彼得羅夫娜,擅長跳舞
360.尼基塔-伊凡內奇,尼古拉的朋友
361.安娜-伊格納季耶夫娜,瑪麗雅公爵小姐的姨媽
362.勃朗尼科夫,商人,羅斯托夫一家逃難時曾住在他家
363.謝爾巴托夫公爵,法軍進入莫斯科後,達武元帥曾把指揮部設在他家
364.普拉東-卡拉塔耶夫,俄軍阿普雪隆團的士兵
365.洛里斯東,拿破崙的侍從長官
366.沙波瓦洛夫,俄軍的哥薩克騎兵
367.基金,俄軍將軍
368.葉奇金,地主,葉爾莫洛夫等俄軍將軍等曾在他家跳舞
369.艾興,俄總參謀部軍官
370.勃羅金上尉,俄軍官
371.格列科夫少將,俄軍官,曾帶領部隊隨假裝叛逃的法軍士兵去捉拿法軍統帥
372.巴戈烏特將軍,俄軍官
373.雅科武烈夫上尉,俄軍官,法軍佔領莫斯科後投降了拿破崙
374.圖托爾明,退役將軍,莫斯科孤兒院長,法軍佔領莫斯科後似乎投降了拿破崙
375.基里爾,皮埃爾被俘時由於沒有吐露姓名,法軍用這個名字稱呼他
376.索科洛夫,與皮埃爾一同關押的俄軍俘虜
377.聖-托馬,看押俄軍俘虜的法軍班長
378.謝爾比寧,柯諾夫尼岑的副官
379.波爾霍維季諾夫,俄軍官,陶赫杜羅夫曾派他給庫圖佐夫送信,為人精明能幹
380.費格納,俄軍官,曾受陶赫杜羅夫指揮
381.謝斯拉文,俄軍官,曾受陶赫杜羅夫指揮
382.布魯西埃,法軍官
383.別爾捷列米,俄軍官
384.穆東,法軍士兵
385.傑尼斯-達維多夫,俄游擊隊首領
386.瓦西里薩,一個村長的老婆,游擊隊首領
387.季洪,農民游擊隊隊員
388.洛華伊斯基,哥薩克大尉
389.米哈伊爾-費奧克里迪奇,哥薩克大尉
390.薩拉上校,陶洛霍夫潛到敵營時假裝問路隨口說出的名字
391.克萊芒,法軍官看到陶洛霍夫時認錯了人,以為他是這個人
392.樊尚-博斯,俄軍抓獲的法軍小鼓手,是個小孩
393.利哈喬夫,俄哥薩克士兵
394.葉夫蓋尼親王,符騰堡的俄軍將軍
395.斯塔爾夫人,法國女作家(庫圖佐夫曾給她寫信)
396.扎列塔耶夫,俄軍士兵,滑稽歌手
397.基謝廖夫,俄軍士兵,好吹牛
398.捷連基,皮埃爾的僕人
399.華西卡,皮埃爾的僕人
400.薩維里奇,應是皮埃爾的管家
401.斯吉邦-斯吉邦內奇,應是皮埃爾的朋友
402.福蒂,諾夫哥羅德修道院院長;謝林,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費希特,德國古典哲學家;夏多勃里昂,法國浪漫主義作家,均為當時社會名人
403.別洛娃,應該是羅斯托夫伯爵夫人的老女僕
404.安德留沙,尼古拉與娜塔莎的兒子
405.費多爾,皮埃爾的朋友
406.安娜-瑪卡羅夫娜,應是羅斯托夫家的女僕
407.馬莉婭-阿列克謝耶夫娜,羅斯托夫伯爵夫人的同齡朋友
408.高斯涅爾,曾任聖經會長
409.塔塔利諾娃,精神協會創始人
410.克留德涅爾夫人,女作家,宣揚神秘主義
411.艾加特豪森,德國神秘主義作家
412.施瓦茨,俄軍官,曾指揮謝苗諾夫團
413.普加喬夫,俄軍官或政府官員
414.謝爾基公爵,皮埃爾的革命朋友
415.路易小姐,皮埃爾的僕人或家庭教師
416.伊里亞-米特羅方內奇,尼古拉的管家

『拾』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電影劇情

本片改編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說。為爭奪女人格魯申卡,老地主卡拉瑪佐夫挨了長子德米特里的打。德米特里有兩個異母弟弟:伊凡和阿廖沙。老卡拉瑪佐夫還有一個不公開的私生子斯米爾加柯夫,在他家當廚師。一天晚上,德米特里去找格魯申卡,他誤以為格魯申卡與父親在鬼混,遂去父親家尋找,後來又追蹤到小鎮,找到了格魯申卡和她的波蘭情人。正當格魯申卡向德米特里表明她早已不愛波蘭人,願永遠與德米特里相愛時,警方趕來逮捕德米特里,指控他殺死了父親,把他押走了。在伊凡與私生子斯米爾加柯夫的一次談話中,斯米爾加柯夫承認是他謀財害命殺死了父親。在與伊凡的談話後他就自殺了。法庭審判時,卡嘉為了維護伊凡,向法庭遞交了一封德米特里曾說要殺死他父親的親筆信作為證據,致使德米特里被判處終身流放罪,格魯申卡也隨同德米特里去了西伯利亞。

閱讀全文

與德米特里是哪部電影里的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司機被侮辱是什麼電影 瀏覽:869
騰訊電影如何緩存 瀏覽:472
2017年韓國倫理電影大全集 瀏覽:184
電影我是劉海柱最終結局啥意思 瀏覽:624
一個外國電影一個綠色的怪物 瀏覽:547
李易峰電影心理罪高清免費 瀏覽:663
最近的籃球勵志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694
電影向天真的女生投降哪裡看 瀏覽:863
上海電影職業學院地址在哪裡 瀏覽:873
女人變肌肉女的電影 瀏覽:835
阿育王中文版電影 瀏覽:825
中國電影導演頭像 瀏覽:893
摩根弗里曼經典電影 瀏覽:472
電影最後老人講自己的故事 瀏覽:184
愛爾蘭人電影哪裡看 瀏覽:397
雲南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 瀏覽:830
夜場電影故事 瀏覽:518
好看的韓國青春勵志電影 瀏覽:918
電影攀登者是在哪裡拍攝的 瀏覽:268
如何從快手購買電影票 瀏覽: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