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在老乾媽是家喻戶曉的食物佐料,老乾媽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陶華碧由於家裡貧窮,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20歲時,她嫁給了206地質隊的一名隊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兩個孩子。為了生存,她只能去外地打工和擺地攤。
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和四處撿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簡陋的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為了佐餐,她特地製作了麻辣醬,生意十分興隆。有一天,陶華碧起床後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轉身就走。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
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她製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而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
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醬賣完後,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她關上店門,走了10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發現他們的生意都非常好,因為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醬都是從她那裡買來的。從那之後,她再也不單獨賣麻辣醬。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陶華碧舍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1996年7月,她租借貴陽市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定名為「老乾媽」麻辣醬。
辦廠之初的產量雖然很低,可當地的涼粉店還是消化不了,陶華碧親自背著麻辣醬,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單位食堂進行試銷。不過一周的時間,那些試銷商便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一年後,「老乾媽」麻辣醬經過市場的檢驗,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
(1)老乾媽電影名字擴展閱讀:
1997年8月,「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
自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以來,在貴州省、市、區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在企業創始人陶華碧女士的帶領下,全體老乾媽企業的員工秉承「誠信為本,務實進取」的企業精神,通過艱苦創業,已經發展成為全國知名企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
目前老乾媽公司已形成日產量120萬瓶辣椒製品的生產能力 ,主要生產風味豆豉、油辣椒、鮮牛肉末、水豆豉、風味腐乳等20餘個系列產品,是目前國內生產及銷售量最大的辣椒製品生產企業。
2012年7月,美國奢侈品電商Gilt把老乾媽奉為尊貴調味品,限時搶購價。美國「老乾媽」絕對算得上是「來自中國的進口奢侈品」。老乾媽入選2014年中國最有價值品牌500強榜單,以160.59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第151位。
『貳』 有沒有什麼好看的校園愛情電影
1、初戀這件小事(電影)《初戀這件小事》是由普特鵬·普羅薩卡·那·薩克那卡林 、華森·波克彭執導,馬里奧·毛瑞爾、平采娜·樂維瑟派布恩、阿查拉那·阿瑞亞衛考、蘇達拉·布查蓬等主演的泰國青春愛情喜劇電影,於2010年8月12日在泰國上映。該片主要講述的是長相平凡、家境平平的初中生小水,因喜歡上帥氣的學長阿亮,從此生活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故事。雖然這種元素和主題毫無新鮮,但該片真正的動人之處並非苦盡甘來的勵志,而在於開篇那關於暗戀的娓娓道來,在於對遺失的青春、美好和純真的真誠敬禮和告別。它是一部火化了青春、消費了初戀的作品。
2、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由九把刀編劇並執導,柴智屏監制,陳妍希、柯震東等主演的青春愛情類電影。該影片改編自九把刀同名小說,講述了柯景騰與一幫好友都喜歡同一個女孩沈佳宜。柯景騰成績暴爛而且調皮搗蛋,於是老師將他「託付」給沈佳宜,她是班裡最優秀的女生。在沈佳宜的監督鼓勵下,柯景騰的成績芝麻開花節節高,漸漸地,他喜歡上了氣質優雅的沈佳宜的愛情故事。該片於2011年8月19日在中國台灣上映。
3、青春愛欲吻(電影)《青春愛欲吻》是顧倫德·查達哈執導,喬治婭·格洛梅、艾莉諾·湯姆林森等主演的電影,根據英國露意絲·任尼森小說改編而成。該片講述了14歲的小女孩喬治婭·尼克爾森進入青春期後,迷上了陽光帥氣的男孩羅比的故事。
4、屬於你的我的初戀(電影)《屬於你的我的初戀》改編自青木琴美的同名漫畫,是新城毅彥、Takehiko、Shinjo聯合執導的一部日本愛情電影作品,由井上真央、岡田將生主演。該片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對少男少女身上的初戀,並描繪支持著他們的家人與朋友,令他們的愛產生動搖的異性的愛情故事 。2009年10月24日,《屬於你的我的初戀》在日本上映。這是一個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局的情節,但整個影片看下來卻沒有一點乏味之感。影片中所表現的友情很淡,卻讓人難以忘懷。
5、藍色大門(電影)《藍色大門》是由易智言編導,桂綸鎂、陳柏霖、梁又琳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高中生孟克柔、林月珍和張士豪之間懵懂的愛情以及成長的故事。該片於2002年9月27日在台灣上映。《藍色大門》並不同以往的青春萌動影片,在面對異性和同性時,少女的心思是在迷茫之中的。
『叄』 '老乾媽'的由來
1989年,陶華碧成了一名「賣米豆腐(一種廉價涼粉)的店主」。因為她十分實在,經常免費讓家裡十分貧困的學生吃東西。其中一位貧困生對陶華碧非常感激,叫她「干媽」,每次隔著老遠就大喊「干媽」。久而久之,附近的店主和學生們都稱呼陶華碧為「老乾媽」。
陶碧華賣涼粉時,經常會搭配辣醬一同賣出。起初陶華碧沒將辣醬視為可以買賣的商品,一開始陶華碧只是半賣半送,但是很快便「送不起」了,因為來買辣醬的人實在太多。
後來,有人給陶碧華出主意:你辣醬那麼好,還賣什麼涼粉,賣辣醬就可以了啊!陶華碧一聽覺得有道理,於是調整產品結構,以賣辣醬為主,涼粉成了配套品。不過她的辣醬還是供不應求,不僅老闆們排隊等貨,有的客人專程前來也是敗興而歸。
後來有人沒辣醬吃不下飯了。於是,在市場的要求下,1996年8月,陶華碧借用村委會的兩間房子,辦起了辣醬加工廠,品牌名字就叫「老乾媽」
(3)老乾媽電影名字擴展閱讀:
老乾媽品牌的創作背景
20歲那年,陶華碧嫁給了貴州206地質隊的一名地質普查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丈夫病重期間,陶華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慣也吃不起外面的飯菜,就從家裡帶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醬拌飯吃。經過不斷調配,她做出一種「很好吃」的辣椒醬,這就是現在「老乾媽」仍在使用的配方。
丈夫去世後,沒有收入的陶華碧為了維持生計,開始晚上做米豆腐(貴陽最常見的一種廉價涼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龍洞堡的幾所學校里賣。由於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當時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買到。
每次需要采購原材料時,她就背著背篼,趕最早的一班車到油榨街去買。由於那時車少人多,背篼又佔地方,駕駛員經常不讓她上車,於是她大多數時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買完材料後,再背著七八十斤重的東西步行回龍洞堡。
經過30年的發展,南明老乾媽已經由創業初期兩間房的小作坊,發展成廠區綿延一公里,擁有超過2000名員工,年營收45億元的龍頭企業。
『肆』 老乾媽是哪年成立的
老乾媽是1984年成立的。
1996年量產後,迅速成為中國的熱點。老乾媽是中國最大的辣椒生產商。主要生產調味豆豉、調味雞油椒、麻辣蔬菜、調味腐乳等20多個系列產品。
在大多數國外購物網站上,老乾媽被直接翻譯成「老乾媽」和「教母」。2012年7月,美國一家奢侈品電子商務公司gilt將老教母視為高貴的調味品,以11.95美元(約合7.74英鎊,約合人民幣79.1元)的價格搶購了兩瓶。
老乾媽的創始人介紹:
一位農村婦女一天沒上學,只能寫自己的名字,短短6年時間,就創辦了一家資產13億元的企業。
創造這個真實童話的農村婦女叫陶華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但說到她的「老乾媽辣醬」,大家都知道。陶華碧是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老乾媽
『伍』 老乾媽「揮別」陶華碧時代
作者 | 博雅 編輯 | 鶴翔
零售商業 財經 | Retail-Finance
陶華碧,她是創業初期給貧困學生消賬的「老乾媽」,也是企業發展壯大後,用親情打動員工,極具人格魅力的「老乾媽」。誰曾想,這位目不識丁、白手起家的農村婦人,卻讓貴州「老乾媽」成了享譽世界的搶手貨。
2014年伴隨著陶華碧的隱退,「老乾媽」徹底進入「雙李」時代。創業容易、守業難,李氏兄弟相繼捅出大簍子,「親媽」陶華碧不得不在2019年出山救火、堅守一線。
如今已經75歲高齡的陶華碧依然守護著「老乾媽」,渴望繼續為這座大船當好「掌舵手」。然而,時代浪潮翻湧,辣醬品牌層出不窮,接連被曝漲價的老乾媽,似乎正揮淚告別「陶華碧時代」。
作為「貴州名片」,成立25年的「老乾媽」不僅僅是一瓶辣醬,也是餐廳大廚必需的調味料、打工人的下飯神器和思鄉遊子們心心念念的家鄉味。
在陶華碧「左手抓生產,右手控價格」的帶領下,老乾媽曾以「零缺陷」通過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DA)食品安全檢查;數十年間,不論成本變化與否,始終保持著穩定的價格帶,並擁有我國辣椒醬市場約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老乾媽獨占鰲頭,還成為了辣醬行業的「魔咒」——老乾媽就是價格基準線,比它便宜的品牌會失去利潤空間,比它貴的品牌又很難成為消費者的首選,繼而失去潛在受眾。
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紙貴」,零售「知秋」。此後,餐飲企業、新式茶飲品牌、奢侈品企業相繼宣布漲價,普通老百姓感受最明顯的就是生活必需品1-2元的階段性漲價。
一份落款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調價公函」顯示,老乾媽25個單品售價自3月1日起調價5%—15%,具體每箱上漲10-20元左右,單瓶辣椒醬的漲幅為一元左右。
對此,網友直呼:「奶茶喝不起、方便麵吃不起,連老乾媽都不香了?」
零售商業 財經 實地走訪麥德龍上海松江商場店發現,陶華碧老乾媽一瓶280g的風味豆豉油辣椒(最暢銷款)零售價為13.9元,一瓶280g的風味雞油辣椒零售價為18.3元,一瓶280g的辣三丁油辣椒則售價為16.9元。
在部分電商平台上,老乾媽旗艦店一瓶280g的風味豆豉油辣椒的單價仍為9.9元。整體來說,老乾媽價格調整已經在部分零售終端上有所展現。
事實上,老乾媽有善於做「賠本」生意的能力,也有確保「利潤跑過通脹」的底氣,這源於其產品力、市佔率帶來的強定價權。
為什麼說老乾媽是通脹贏家?
在巴菲特看來,「在通貨膨脹時期擁有一個品牌是件好事」。的確,通脹對頭部老乾媽及其他中腰、尾部辣醬企業的利潤影響,具有很大的差異性。
老乾媽的成功源於其獨一無二的口味,此前因河南辣椒「替代」了原配方的貴州辣椒,還一度遭遇信任危機。口味上的不可替代性,賦予了老乾媽極強的產品力和消費粘性。
再者,與經銷商的關系也證明了老乾媽對毛利的強掌控。
據了解,老乾媽的經銷商必須預付貨款,甚至打二批貨款的時候,才能拿到第一批的貨,而且老乾媽不接受任何經銷商的退貨。
憑借著強勢的經銷策略、強大的產品力、渠道力和定價權,老乾媽可以在不過多損失銷量的情況下,把上升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確保增利;而老乾媽「硬通貨產品」的屬性也是它成為通脹贏家的關鍵。
春江水暖鴨先知。據經銷商透露,老乾媽辣椒醬相關產品的價格自去年年底就已經出現了小幅上漲,而3月初的調價幅度較大。也有不少零售小店主表示,「老乾媽」油辣椒的價格從此前的9元漲到了今年的11元。
可即便老乾媽頻頻調價,該拿貨的經銷商還是會繼續拿貨,在他們眼中,老乾媽依然是不少消費者的「剛需品」。
陶華碧是一位有情懷的「老乾媽」,她曾用「親情式」管理讓員工、消費者對她信任有加:
在公司僅有40名員工時,手工切辣椒的工作曾一度被員工們視作苦差事,但陶華碧卻帶頭示範,還苦中作樂表示:「把辣椒當成蘋果切,就不辣眼睛了。」大家被「老乾媽」的沖勁與果敢所激勵,紛紛開始拿起菜刀「切蘋果」。
公司發展到2000多人時,陶華碧始終堅持在管理上突出親情化特徵,不僅給所有員工包吃包住,還能記住60%員工的姓名,甚至在生日當天收到「老乾媽」親手做的長壽面。
在陶華碧眼中,公司是一個大家庭,她希望用「干媽式」管理給員工提供一種有歸屬感的終身關系。可惜的是,家庭作坊的傳統管理模式早已不適應互聯網時代企業經營發展與人才培養。
「親情式」僱傭模式適合處於穩定期的公司,隨著公司不斷壯大,需利用規模經濟,改進流程,對管理方式進行變革。
「我們是一個團隊,不是什麼家庭。」奈飛公司CEO里德的觀點與《聯盟》一書中對現代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式認知如出一轍。作者認為,商業世界需要有利於相互信任、相互投資、共同受益的新僱傭關系框架——球隊聯盟式。
打造家文化,不如打造球隊文化。
這些年,關於老乾媽權力交接的討論未曾斷過,原本應由賢能者完成的現代化企業改革,或許早在陶華碧選擇退休並將股份分給兩個兒子的那一刻,就為企業傳承問題埋下了「唯親」大患。
2000年,大兒子李貴山接手老乾媽49%的股權;2012年,小兒子李妙行(原名李輝)接手老乾媽的50%股權。公司業務方面,由李貴山主營銷售,李妙行主營生產。
在陶華碧眼中,大兒子李貴山雖只有高中文化,卻是一個「秀才」。當年為了減輕她的工作負擔,毅然辭掉了「鐵飯碗」,教她寫名字,給她念文件。此後李貴山成為了老乾媽公司第一任總經理。
可家中長子並未成為家中典範,「秀才」李貴山無心研究辣醬,反而因冒然投資房地產的「爛尾樓」事件讓「老乾媽」蒙羞。
小兒子李妙行則成為了陶華碧「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家族寄託,但也因「改配方」事件差點砸掉了老乾媽苦心經營二十餘年的金字招牌。
企業變革本身是一把雙刃劍,一個真正優秀的企業是善於掌握變革的。企業變革的核心是組織變革,組織變革支撐了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雙李時代」各種「坑媽」操作不僅沒能完成企業順利轉型,反而讓老乾媽變了味,也讓原本被老乾媽「霸佔」辣醬市場就此撕開了一個小口,新興辣椒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涌現,近幾年甚至出現了「圍剿」老乾媽之勢,管理跑不贏時代的老乾媽不得不面對更「卷」的市場壓力。
有人說「老乾媽」老了,除了漲價別無他法。與百年企業相比,25歲的老乾媽正值芳齡,可相比美貌,順應時代變革、擁有應變智慧的老乾媽才能完成企業長久發展,而依靠陶老一人必然不是長久之計。
擺在老乾媽面前的問題是,曾經陶華碧所堅持的「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四不原則仍適用於當前企業發展狀況嗎?換句話說,老乾媽該如何穿越創始人周期、團隊周期、產品周期和市場周期?
家族企業中,「子承父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廢太子」萬洪建掀起的千億雙匯父子鏖戰還歷歷在目,「企二代如何接班」也成為了穿越創始人周期的核心命題之一。
「通過走訪我發現,零售企業接班問題非常的普遍,而且矛盾非常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立平教授曾在第五屆全國自有品牌大會上提出了他對「企一代與企二代」的看法。
企一代作為創業者,將企業從無到有的創造出來,而他們的二代能否作為優秀的守業者,將在一代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創建新高,組織變革是企業發展的永動機,企一代與企二代只有順利完成兩代銜接,才能為企業實現更大發展創造良機。
從穿越創始人與團隊周期來看,同樣是女強人,為了緩解格力「中年危機」,身價70億的「鐵娘子」董明珠並沒有強求自己的兒子接棒格力,反而培養一位99年的小姑娘孟羽童成為「第二個董明珠」;同樣是家族企業,從小被稱為「娃哈哈公主」的宗馥莉卻以創業式傳承的姿態與父親宗慶後並行。
相比格力或是娃哈哈,老乾媽在企業接班、任人唯親還是任人唯賢上處理得並不好,保守的內部文化、粗放式經營管理早已「過時」。尤其在人才培養方面,陶華碧雖然有過短暫的「淬火」招聘,但進入「雙李時代」後,始終一副後繼無人的「熄火」態勢。
2019年,面對公司業績急轉直下,年過七旬的陶老不得已二度「出海」掌舵老乾媽,但老乾媽也因此面臨更大的問題:未來誰能從她手中接手老乾媽?
在產品周期和市場周期面前,正在揮別「陶華碧時代」的老乾媽很難一招「辣」吃遍天了。
「現在的老乾媽不值得買,以前買一瓶捨不得吃,但也兩三天就能幹完一瓶,現在是吃不下,吃幾口就丟在那等著發霉了。」消費者的直觀感受道出了老乾媽的時代困境。
物資匱乏年代,小餐館里老乾媽炒飯、老乾媽拌飯都是爆款,普通家庭能擁有一瓶老乾媽都是幸福至極的事兒。而新消費品牌層出不窮的互聯網時代,一些創業者們堅持「所有的產品都值得再做一遍」,讓他們將目光投向了辣醬賽道。
2020年,中國辣醬市場已達400億元規模;2021年,中國吃辣人群已超過6.5億人次,並且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長速度不斷擴容。
多年來,老乾媽以強大的產品力與渠道力應對萬變,但基於市場的不斷擴大,辣椒醬賽道湧入不少分食者,競品越來越多,競爭也愈發激烈,這也導致老乾媽的市佔率一度從超20%下滑到不足15%。
相關數據顯示,涉及辣椒醬業務的企業已超4500家。其中,虎邦、飯爺、佐大獅、李子柒辣醬等新興辣醬品牌因時而生,他們將目光瞄準年輕消費群體的同時,用多品類、多口味、多營銷抓住年輕人心智,並想方設法在辣醬市場搶占市場份額。
一方面,「老乾媽」早已固化為大眾消費者心中油辣子的產品符號,而其他小眾產品被消費者記住的只有味型,無法擁有品牌姓名的新品仍試圖在品牌力上尋求突破。
「品牌」被老乾媽視為企業堅實的護城河,這也難怪老乾媽近年來瘋狂注冊商標,老乾爸、老乾爹、老姨媽、干兒子、乾女兒、干老媽等都成為了老乾媽家族一員。
如今的老乾媽依然堅守著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的「四不」原則,但往年僅依靠口碑傳統的老乾媽,終於開始嘗試新的營銷方式,包括推出魔性視頻廣告《擰開干媽》、老乾媽情話瓶等。
另一方面,調味品的生產設備、原材料等方面極易模仿,產品操作工序和原材料加工大同小異,因此辣醬行業准入門檻較低。
平價市場比老乾媽更物美價廉的「替代品」不斷涌現,而高端市場新奇、多元的辣醬也快速崛起,這也難免讓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甚至覺得「老乾媽不香了」。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報》采訪時表示,在辣椒醬領域,在產品端、渠道端以及終端,老乾媽的優勢都在下滑,企業需要從多場景、多渠道、多品類布局。「老乾媽需要在創新消費場景、渠道融合等層面形成完善的體系,才能迎來更好的市場發展空間。」
「我是中國人,我不賺中國人的錢。」這個世界上之所以有「老乾媽」,就是因為有陶華碧。
陶華碧極致、專注,實實在在地做人、實實在在地做生意,她所塑造的「老乾媽」是民族企業的典範。年輕消費群體依然需要守正創新的老乾媽,可下一個「陶華碧」在哪裡?
參考文獻:
1.北京商報《難敵成本壓力,老乾媽也要漲價了?》
2.羊城晚報《「老乾媽」突然漲價!》
3.上游新聞《「老乾媽」漲價 商家:從去年一直漲到今年》
4.環球經營人物《陶華碧:風風火火的「老乾媽」》
『陸』 老乾媽,原名什麼
非要說有原名的話,那就是風味豆豉
1984 年,陶華碧女士憑借自己獨特的炒制技術,推出了別具風味的佐餐調料--風味豆豉,令廣大顧客大飽口福,津津樂道。
1996 年批量生產後,風味豆豉在全國迅速成為銷售熱點,人們意識到,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調味品呼之欲出。
1996 年,「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產品定名為「老乾媽」。在企業創始人陶華碧女士的帶領下, 300 多名「老乾媽」員工秉承「誠信為本、務實進取」的企業精神,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在技術改造方面推陳出新,建立了設備齊全的檢驗化驗室,安裝了集洗瓶、消毒、灌裝、旋蓋為一體的機械化流水線,實現了由手工操作機械化加工的轉化;立足市場需求,積極開發新產品,先後開發了風味油辣椒、鮮牛肉末豆豉、風味腐乳等 10 余種品種。望採納,謝謝
『柒』 老乾媽的名字叫什麼
趙華興
『捌』 老乾媽什麼時候創業的
「老乾媽」名叫陶華碧,1947年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由於家裡貧窮,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
一天書。20歲那年,她嫁給了206地質隊的一名隊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兩個孩子。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和擺地攤。
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用四處揀來的磚頭蓋了個簡陋的「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
為了贏得顧客,她冥思苦想,琢磨出了別人沒有的獨到的「絕點子」:別人不過是加點胡椒、味精、醬油和小蔥等材料,她特地製作了專門拌涼粉的作料麻辣醬。這個點子一實施,生意果然十分興隆。偶爾有一天,陶華碧沒有備麻辣醬,顧客聽說沒有麻辣醬,居然都轉身走了。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難道來我這里的顧客並不是喜歡吃涼粉,而是喜歡吃我做的麻辣醬?!
機敏的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苦苦地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她製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了。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要掏錢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她不禁喜上眉梢:有這么多人愛吃我的麻辣醬,我還賣什麼涼粉?不如專賣麻辣醬!
1996年7月,陶華碧借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定名為「老乾媽麻辣醬」。她當上老闆後,知道管好工廠要靠管理,可她大字不識一個,怎麼管呢?一番苦思冥想後,她認准了一個「管理絕招」,那就是:我苦活累活都親自干,工人們就能跟著干,還怕搞不好?
風風火火的陶華碧這么說,就這么干,什麼事情都親歷親為。當時的生產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搗麻椒、切辣椒時濺起的飛沫把人的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淚,工人們都不願干這活。陶華碧就親自動手,她一手揮著一把菜刀,嘴裡還不停地說:「我把辣椒當成蘋果切,就一點也不辣眼睛了。」員工聽了,都笑了起來,紛紛拿起了菜刀……那段時間,陶華碧身先士卒地干,結果累得患了肩周炎,10個手指的指甲因攪拌麻辣醬全部鈣化了。她當老闆的都這么拚命苦幹,工人們還會惜力嗎?
可是,大批麻辣醬生產出來後,當地的涼粉店根本消化不了。陶華碧又親自背著麻辣醬,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單位食堂進行試銷。沒想到,這種笨辦法效果還真不錯。不過一周的時間,那些試銷商便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結果,她的「老乾媽麻辣醬」很快就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根。這時,精明的陶華碧擴大規模,把工廠辦成了公司!
1997年8月,「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工人一下子擴大到200多人。小工廠擴大成公司後,一切就必須走上正規,產供銷等「五臟六腑」就要俱全,財務、人事各種報表都要她親自審閱,工商、稅務、城管等很多對外事務都要應酬,政府有關部門還經常下達文件要她貫徹執行……所有這些,讓大字不識一個的陶華碧最初覺得真是太難了!
但是,她的性格偏偏就是不畏難。財務報表之類的東西完全看不懂,她就苦練起記憶力和心算能力,然後讓財務人員念給她聽;聽得打瞌睡了,她就泡上苦得舌頭發麻的濃茶喝……最終,她苦練出了超過一般人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每次統計表一出來,財務人員念給她聽時,她居然聽上一兩遍就能記住,並分辨出對錯。
最令她頭痛的是,她得經常參加政府主管部門召開的各種會議,還得上台發言……這對於沒有文化的她來說,簡直就是趕鴨子上架啊!無奈,她只得尋思請能人來輔佐自己了。沒想到,從部隊轉業到206地質隊汽車隊工作的長子李貴山得知她的難處後,主動辭職來到了她的公司。
有高中文化的李貴山,幫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文件。他讀,她聽。聽到重要處,她會突然站起來,用手指著文件說:「這條很重要,用筆劃下來,馬上去辦。」然後,她就在李貴山指點需要她簽名的文件右上角畫個圓圈。李貴山看著這個圓圈,哭笑不得,他在紙上寫下了「陶華碧」三個大字,讓母親沒事時練習。哪知,陶華碧對這三個字看了又看,一邊搖頭,一邊為難地感嘆說:「這三個字,很復雜,很復雜呀!」盡管如此,她還是拿出幹活時那樣的「力氣」,苦練起來。可沒上過學的她真的練起字來,竟覺得比當初切辣椒都難。但為了寫好自己的名字,她拿出干苦活的勁頭整整練寫了三天!當她終於寫好了自己的名字,竟然高興得請公司全體員工加了一頓餐!
「拼!苦拼!」這就是陶華碧起家的第一「絕招」。就是靠著這股拚命勁,她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
『玖』 老乾媽的發展歷史
陶華碧出生在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由於家裡貧窮,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20歲那年,陶華碧嫁給了貴州206地質隊的一名地質普查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丈夫病重期間,陶華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慣也吃不起外面的飯菜,就從家裡帶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醬拌飯吃。經過不斷調配,她做出一種很好吃的辣椒醬,這就是現在「老乾媽」仍在使用的配方。
丈夫去世後,沒有收入的陶華碧為了維持生計,開始晚上做米豆腐(貴陽最常見的一種廉價涼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龍洞堡的幾所學校里賣。
由於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當時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買到。每次需要采購原材料時,她就背著背篼,趕最早的一班車到油榨街去買。由於那時車少人多,背篼又佔地方,駕駛員經常不讓她上車,於是她大多數時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買完材料後,再背著七八十斤重的東西步行回龍洞堡。由於常年接觸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她的雙手一到春天就會脫皮。
1989年,陶華碧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貴陽公幹院的大門外側,開了個專賣涼粉和冷麵的「實惠飯店」。「說是個餐館,其實就是她用撿來的半截磚和油毛氈、石棉瓦搭起的『路邊攤』而已,餐廳的背牆就是公幹院的圍牆。」當時餐館的老主顧韓先生20年後對這個餐館的記憶依舊清晰。
陶華碧做的米豆腐價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幾所中專學校的學生常常光顧。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學生因為無錢付賬,賒欠了很多飯錢。陶華碧通過了解,對凡是家境困難的學生所欠的飯錢,一律銷賬。「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錢不夠的學生,分量不僅沒減反還額外多些。」韓先生回憶道。
在「實惠飯店」,陶華碧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醬拌涼粉,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要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可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
有一天中午,陶華碧的麻辣醬賣完後,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她關上店門去看看別人的生意怎樣,走了十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發現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紅火。陶華碧找到了這些餐廳生意紅火的共同原因――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醬。
1994年,貴陽修建環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龍洞堡成為貴陽南環線的主幹道,途經此處的貨車司機日漸增多,他們成了「實惠飯店」的主要客源。陶華碧近乎本能的商業智慧第一次發揮出來,她開始向司機免費贈送自家製作的豆豉辣醬、香辣菜等小吃和調味品,這些贈品大受歡迎。
貨車司機們的口頭傳播顯然是最佳廣告形式,「龍洞堡老乾媽辣椒」的名號在貴陽不脛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為了嘗一嘗她的辣椒醬,專程從市區開車來公幹院大門外的「實惠飯店」購買。
對於這些慕名登門而來的客人,陶華碧都是半賣半送,但漸漸地來的人實在太多了,她感覺到「送不起了」。1994年11月,「實惠飯店」更名為「貴陽南明陶氏風味食品店」,米豆腐和涼粉沒有了,辣椒醬系列產品開始成為這家小店的主營產品。
盡管調整了產品結構,但小店的辣椒醬產量依舊供不應求。龍洞堡街道辦事處和貴陽南明區工商局的幹部開始游說陶華碧,放棄餐館經營,辦廠專門生產辣椒醬,但被陶華碧乾脆地拒絕了。
陶華碧的理由很簡單:「如果小店關了,那這些窮學生到哪裡去吃飯」。「每次我們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她都是這樣說,讓人根本接不下去話,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塗」,時任龍洞堡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的廖正林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讓陶華碧辦廠的呼聲越來越高,以至於受其照顧的學生都參與到游說「干媽」的行動中。1996年8月,陶華碧借用南明區雲關村村委會的兩間房子,辦起了辣椒醬加工廠,牌子就叫「老乾媽」。剛剛成立的辣醬加工廠,是一個只有40名員工的簡陋手工作坊,沒有生產線,全部工藝都採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老乾媽」員工回憶說,當時搗麻椒、切辣椒是誰也不願意做的苦差事。手工操作中濺起的飛沫會把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淚。陶華碧就自己動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兩把刀掄起來上下翻飛,嘴裡還不停地說:「我把辣椒當成蘋果切,就一點也不辣眼睛了,年輕娃娃吃點苦怕啥。」
(9)老乾媽電影名字擴展閱讀:
一開始,食品商店和單位食堂都不肯接受這瓶名不見經傳的辣椒醬,陶華碧跟商家協商將辣椒醬擺在商店和食堂櫃台,賣出去了再收錢,賣不出就退貨。商家這才肯試銷。
一周後,商店和食堂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她派員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脫銷了。陶華碧開始擴大生產,她給二玻的廠長毛禮偉打了一個的電話:「我要一萬個瓶子,現款現貨。」
無論是收購農民的辣椒還是把辣椒醬賣給經銷商,陶華碧永遠是現款現貨,「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從第一次買玻璃瓶的幾十元錢,到現在日銷售額過千萬她始終堅持這個原則。「老乾媽」沒有庫存,也沒有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只有高達十數億元的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