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教師應看些什麼教育理論書籍
《數學教學設計》(小學版) ,《小學數學教師》, 《小學時代 》等都可以的。應該多看看勵志類的故事或小說,培養孩子們的意志品質等。
數學教師閱讀參考書目
一、數學縱橫
1.1華羅庚,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滬教,84[必讀]
1.2張奠宙,數學的明天,桂教,99
[縱論數學與數學教育,書中的一些觀點高屋建瓴,發人深省。系「走向科學的明天叢書」之一,數學方面另有:平面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集合與面積,組合數學方興未艾,精益求精的最優化,大千世界的隨機現象]
二、波利亞理論與解題研究
2.1 G·波利亞,怎樣解題,科學,82
2.2 G·波利亞,數學的發現(二卷),蒙人,80
2.3 G·波利亞,數學與猜想(二卷),科學,84
2.4 劉雲章 趙雄輝,數學解題思維策略——波利亞著作選講,湘教,92年初版,99年2版
[本書從我國實情出發精選了波利亞的三大名著的內容及有關論文,其中也不乏作者自已的觀點和態度,便於讀者盡快了解波利亞數學教育理論的梗慨。必讀]
⑵ 什麼是受過教育的人。
有教養的人或受過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個博學的人,而是個知道何所愛何所惡的人。一個人能知道何所愛何所惡,便是嘗到了知識的滋味。世界上有一些人,心裡塞滿歷史上的日期和人物,對於俄國或捷克的時事極為熟識,可是他們的態度或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遠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獨立思考、時時刻刻的自我知覺、終身學習的基礎、獲得幸福的能力。
一、教育不教知識和技能,卻能讓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
理查德·萊文認為,教育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是對心靈的自由滋養。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遠大的志向。自由地發揮個人潛質,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向,不為功利所累,為生命的成長確定方向,為社會、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二、教育不改變生活環境,卻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
華萊士說道,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某些知識,而是習得一種思維方式——在煩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就是教育的目的。
三、教育能讓你獲得幸福,幸福取決於有意識的思維方式。
提高教育素質
1、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是提高教育素質的前提性要求。當前,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樹立新的教育質量觀、辦學觀和發展觀。
2、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質。教育工作者是教育活動的決定性因素,教育工作者的素質是教育素質的核心。提高教育素質的根本在於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質。其中,教師的素質是基礎,校長的素質是關鍵,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幹部的素質起主導作用。
3、優化教育結構。優化教育結構,是提高教育素質的重點。
4、改進人才培養模式。
要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轉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開創人才培養新途徑。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著力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5、更新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要用先進的思想文化和現代科學技術武裝學生的頭腦。
⑶ 電視劇裡面的角色有叫江晨茜和肖川的是什麼電視劇啊
是微電影《江城花火》。
微電影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它是指能夠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台傳播「幾分鍾到60分鍾不等」的影片,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幾分鍾-60分鍾)放映。
「微(超短)周期製作(7-15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相關特點
2010年以前,我們稱作短片的分別有實拍劇情片、動畫劇情片、學生劇情片作業、網路視頻。時長一般低於電影。
網路短片從《失愛》、《樂珊之戀》到胡戈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到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再到管曉傑導演的《青春期》系列電影,以及天使投資人王利斌出品的驚悚片短片《荒野逃生》《尊嚴》逐漸變化成「微電影」這個詞。
⑷ 《音樂之聲》 電影的觀後感
看過電影《音樂之聲》的人們一定會對片中的女主人公瑪利亞留有深刻的印象。瑪利亞是一位來自修道院的修女,到了上校一家做家庭女教師,在與七個孩子的朝夕相處中,以她的熱情、寬容、幽默、自尊和自信贏得了孩子們與上校的愛,從而變得不平凡起來。
瑪利亞是上校家裡的第十三位家庭教師,前十二位都被七個調皮、富有個性的孩子逼迫走了,瑪利亞之所以能留下來,我想除了她的耐心、發自內心的愛感染孩子,更與她從內心流淌下來的陽光、快樂分不開的,她在上校離家去維也納期間,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教他們唱歌,從「多,來,米」學起,直到排練歌曲。孩子們試她為教師,更把她當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知己。
肖川教授說過:快樂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個性品質。快樂是心靈的清新劑,它能夠使我們的內心變得明朗、亮麗、曠達和溫暖。只有在感受到快樂的生活境遇中,才能發展出健康的人格。瑪利亞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充滿快樂的學習生活,孩子們的心靈可以自由地舒展,個性可以充分地張揚。回顧我們的課堂,我們似乎更在乎自己的「權威」,孩子們每句話,每個行動,每一天更多的是膽怯、疲憊和壓抑。
瑪利亞是一位成功的教師,還取決於她的多才多藝。她能歌善舞,會裁剪,會爬樹,還會廚藝。完全和孩子打成一片,讓男爵夫人自慚形穢,主動退出。肖川教授說:老師,要懂得盡可能多一點。我們周圍的教師卻無暇或無意於去懂。更多的是廢寢忘食地加班加點,搞題海戰術。長期下去,學生疲憊不堪,教師就更無法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新教育實驗倡導者朱永新教授提出教師要「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可以說這是我們每一個普通教師的一種夢想、一種期盼。而現實狀況是體會到教師職業帶來的幸福的教師是寥寥無幾,相反,對教師職業感到倦怠現象倒是普遍存在。我想工作壓力、經濟待遇、社會地位等是導致教師職業厭倦感的主要因素。作為教師,在無法改變外界環境的情況之下,我們要想真正獲得幸福感,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自己調整好心態。經常換位思考,從積極、樂觀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看過這部電影,心情是比較愉悅的。我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教育的不斷重視,我們年輕的教師,一定會知識更新快,思維敏捷,辦事果斷.時尚,有前沿思維.也一定有能力有魄力勝任教學,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歡樂
⑸ 寧夏當代都是有哪些名人
有全國名聲和國際聲譽的寧夏文藝界名人:
1張賢亮,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名譽主席,西部影視城董事長。
2以下是都是當代的著名作家及詩人(其中有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張 武 慕 岳 肖 川 石舒清(回) 馬宇楨(回) 火仲舫 王 雄 王金柱 馮劍華(女) 餘光慧(女) 陳繼明 郎 偉(回) 拜學英(回) 查 舜(回) 郭文斌 馬星(女、回) 閆宏偉。
3陶紅,著名演員,金雞、華表、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4洪宇宙,著名演員,83版三國演義周瑜扮演者。
5哈文,央視著名導演,李詠的老婆,去年春晚就她導的。
6巍子,著名影視演員。
⑹ 音樂之聲觀後感怎麼寫呀
1、音樂劇《音樂之聲》是作曲家理查德·羅傑斯與作家奧斯卡·哈默斯坦第二於1959年合作完成的。
《音樂之聲》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既富有生動活潑的濃郁生活氣息,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 感人的故事。與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風格是:它不僅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情節,而且有優美悅耳的歌聲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對白。與同類影片相比,其語言獨具特色:既有用詞精練、韻律整齊、節奏規范、藝術性強的高雅詩歌歌詞,又有大量朴實、自然而又頗具風趣的日常生活對話。由於主人公大都是受過教育或有身份的 人,盡管對話是口語體,其中有許多省略句,但總體上對話語言比較標准,適合模仿和借鑒。聽者可在輕松愉快的娛樂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時也會受到地道英語聽說情景的熏陶。
1959年在美國紐約首演,並在1960年獲得第十四屆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項獎, 這是音樂劇大師理查德.羅傑斯(曲)和奧斯卡.翰墨斯坦(詞)的最後一次合作創作的作品。1965年的電影版也獲得過5項奧斯卡大獎。演出後大受觀眾歡迎。1965年改編成為同名影片,同年,該影片獲奧斯卡金像獎。它被認為是最傑出的永恆佳品。這部歷久常新的電影,永遠抓住小朋友的心,所有學音樂的,聽音樂的,都不約而同地被這部電影所感動。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名叫瑪麗亞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現過於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的一些雙重評價,說她有時很好笑,但有時會時常惹麻煩。最後,院長還是把她派到了一位名叫特拉普的海軍艦長家作一名家庭教師。女主角瑪莉婭生性活潑率真,走出修道院 投身世俗生活,大膽追求真愛,以童心,愛心去照料七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盡顯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際的寬容與親情的和諧,馮·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納粹爪牙 高壓的正氣,寧可流亡不做亡國奴的愛國情愫,無不昭示了人類向善的意願;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音樂之鄉薩爾茨堡(莫扎特的故鄉)的藝術氛圍,尤其是貫穿整部電影的妙曼歌曲(出自音樂大師理查德·羅傑斯之手),經過近半個世紀,仍傳唱不衰,讓人充分體驗到藝術和自然之美。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 典音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著名《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為了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自由與專制的斗爭、愛與邪惡的較量,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壯烈的場景。一曲音樂之聲,就是一聲自由戰勝專制,愛征服邪惡的頌歌。
自由與愛,源自於自然,源自於心靈,是人類最久遠、也是最永恆的追求。但專制與邪惡,總不願意見到人類沐浴在自由與愛的光明中,不願讓人們自由地愛,恐懼人們熱愛自由,總要千方百計將自由窒息,將愛毀滅!但自由與愛的偉大,正在於他們不懼任何壓迫,不懼任何威脅,不懼任何邪惡。因為愛與自由源自心靈,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賜與人類的無窮的力量,因此,愛與自由終將戰勝專制、戰勝邪惡、同時也戰勝自己達到新的輝煌。有史以來,每一次專制對自由的壓迫,每一次邪惡對愛的污辱,換來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愛的更美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敢於面對專制與邪惡,必須敢於與專制與邪惡說不!
自由地愛,熱愛自由,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2、見習修女瑪利亞愛唱歌、愛跳舞,還十分喜愛大自然。修道院院長覺得瑪利亞不適合過與塵寰隔絕的生活,介紹她去薩爾茨堡當上了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上校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
馮·特拉普妻子早逝。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簡單而粗暴。按水兵操練的要求管理孩子。 瑪利亞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上校準備離家去維也納,在這期間,瑪利亞和孩子們排練歌曲、做游戲、去大自然中遊玩,整個家庭充滿了音樂之聲。
當上校帶著准備與他結婚的男爵夫人回來時,發現他的"水兵們"已被訓練成一支很有素養的家庭合唱隊。
看到男爵夫人的到來,瑪利亞知道她將成為孩子們的新媽媽,於是她留下了一封信回到了修道院。然而由於男爵夫人太一本正經,孩子們不能和她融洽相處。同時,瑪利亞激起了上校對生活的熱愛,喚起了他對瑪利亞的愛情。於是上校拒絕了男爵夫人,到修道院找瑪利亞,他們終於結成了美滿的伴侶。
這時正是30年代希特勒吞並奧地利的前夕。在薩爾茨堡舉行奧地利民謠音樂節的當天,上校被命令上校參迦納粹的海軍,並嚴密監視。借著參加民謠音樂節的機會,特拉普家庭合唱隊在奧地利同胞面前奉獻出他們心底里的歌,並在朋友和修女們的協助下,逃出了多難的祖國,來到了自由之地。
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對,是自由,雖然起初她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自由,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之一,我認為。
修道院是修身養性的地方,有點雷同於中國的道觀和寺廟,但它實質上是對人性的一種束縛,規矩甚多。瑪利亞顯然不屬於那種地方,她熱愛自由,喜歡奔跑於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象小鳥一樣地唱歌。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里眾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向上帝懺悔,幸好院長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是個值得尊敬的人,我們看到她也唱歌,很動聽。如果沒有這位開明的院長,瑪利亞很可能會象其他修女一樣在修道院里過著平淡乏味而單調的日子,然後隨著歲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記任何開口唱歌。
院長很可能在瑪利亞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所以希望她不重蹈覆轍。
從傳統的意義上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後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為了表現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愛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擇瑪利亞。
3、教育中的愛與快樂
——觀《音樂之聲》有感
雪絨花,雪絨花,清晨迎著我開放;雪絨花,雪絨花,永遠保佑我的祖國。雪絨花,雪絨花,小和白色你看,干凈,明亮,我很高興見到。盛開的雪可能看你開花和成長,永遠盛開的成長……熟悉的音樂在耳邊響起,再次重溫《音樂之聲》,仍然被劇中所蘊藏的那博大而深沉的愛感動得幾處落淚。
《音樂之聲》講述了見習修女瑪利亞是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的姑娘。她愛唱歌、愛跳舞,還十分喜愛大自然的清新、寧靜和美麗。修道院院長覺得瑪利亞不適合過與塵寰隔絕的生活,於是介紹她去薩爾茨堡當上了前奧地利帝國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上校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馮·特拉普是個善良勇敢的愛國者,他的妻子早逝。家裡沒有歌聲,也沒有笑聲。瑪利亞來到上校家中,發現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簡單而粗暴。只要他的哨聲一響,孩子們就從各自的房間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來,排好隊,按水兵操練的要求通報自己的姓名。一開始,孩子們對瑪利亞帶有排斥情緒,總是想法設法捉弄她,但是瑪利亞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上校準備離家去維也納,在這期間,瑪利亞和孩子們排練歌曲、做游戲、去大自然中遊玩,整個家庭平添了許多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當上校帶著准備與他結婚的男爵夫人回來時,發現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氣完全變了,他的「水兵們」已被訓練成一支很有素養的家庭合唱隊。看到男爵夫人的到來,瑪利亞知道她將成為孩子們的新媽媽,於是她留下了一封信就離開了上校家,回到了修道院。然而由於男爵夫人太一本正經,孩子們不能和她融洽相處。同時,由於瑪利亞給這個家帶來的變化激起了上校對生活的熱愛,喚回了逝去的幸福,也喚起了他對瑪利亞的愛情。於是上校最終拒絕了男爵夫人,他來到修道院找瑪利亞,他們終於結成了美滿的伴侶。
這是一部音樂劇,全局都有音樂貫穿始終,加上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清澈的湖水、清脆的鳥鳴……到處洋溢著自由北方、快樂溫暖的氛圍。當然,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瑪利亞在與七個孩子相處中燦爛的笑容和濃濃的愛意。瑪利亞是上校家裡的第十三位家庭教師,孩子們非常調皮,在瑪利亞之前,他們已經氣走了十二位家庭教師。而瑪利亞從一開始就非常喜歡這七個個性不同的孩子,並用心去了解他們、愛護他們、教導他們,使孩子們從心理逐漸接受了她,繼而喜歡上了她。瑪利亞對大自然的愛、對孩子們的愛、包括她和上校的愛,時時感動著劇中的每個人,也感動著劇外的我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愛滿天下」,我想一名教師所能帶給孩子們的最大的影響便是「愛」,用博愛的心去愛孩子,並且教會孩子去愛人、愛身邊的一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瑪利亞之所以能夠得到孩子們的喜愛和認可,除了她發自內心的愛,更與她從內心流淌出來的陽光、快樂是分不開的,她在上校離家去維也納期間,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教他們唱歌、跳舞……她用她的快樂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自由的學習生活環境,孩子們的心靈可以自由地舒展,個性可以充分的張揚。快樂是一種可以傳染的美德與態度,瑪利亞用她快樂的心靈感染這孩子們,使孩子們的內心也跟著明朗亮麗起來,視她為朋友和知己。
明年我也將成為一名教師,站在講台上面對一雙雙渴求的眼睛和一顆顆純潔的心靈。我想,無論何時,我都要像瑪利亞那樣,讓自己成為充滿愛與快樂的人,把自己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傳遞給孩子們,教他們學會感受愛,學會去愛人、愛周圍的世界;用快樂的心靈帶著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教課時的快樂,領略到學習原來也可以很快樂。為孩子們的心靈插上愛與快樂的雙翼,讓他們終生都帶著對世間的愛和快樂去成長、去學習、去生活。
就像劇中飾演瑪利亞的演員珍妮弗所說:「我必須向劇中人物瑪利亞那樣挑戰自己,不斷在充滿愛的道路上成長。」
願世間充滿愛和快樂……
4、看過電影《音樂之聲》的人們一定會對片中的女主人公瑪利亞留有深刻的印象。瑪利亞是一位來自修道院的修女,到了上校一家做家庭女教師,在與七個孩子的朝夕相處中,以她的熱情、寬容、幽默、自尊和自信贏得了孩子們與上校的愛,從而變得不平凡起來。
瑪利亞是上校家裡的第十三位家庭教師,前十二位都被七個調皮、富有個性的孩子逼迫走了,瑪利亞之所以能留下來,我想除了她的耐心、發自內心的愛感染孩子,更與她從內心流淌下來的陽光、快樂分不開的,她在上校離家去維也納期間,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了游戲服,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教他們唱歌,從「多,來,米」學起,直到排練歌曲。孩子們試她為教師,更把她當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知己。
肖川教授說過:快樂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個性品質。快樂是心靈的清新劑,它能夠使我們的內心變得明朗、亮麗、曠達和溫暖。只有在感受到快樂的生活境遇中,才能發展出健康的人格。瑪利亞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充滿快樂的學習生活,孩子們的心靈可以自由地舒展,個性可以充分地張揚。回顧我們的課堂,我們似乎更在乎自己的「權威」,孩子們每句話,每個行動,每一天更多的是膽怯、疲憊和壓抑。
瑪利亞是一位成功的教師,還取決於她的多才多藝。她能歌善舞,會裁剪,會爬樹,還會廚藝。完全和孩子打成一片,讓男爵夫人自慚形穢,主動退出。肖川教授說:老師,要懂得盡可能多一點。我們周圍的教師卻無暇或無意於去懂。更多的是廢寢忘食地加班加點,搞題海戰術。長期下去,學生疲憊不堪,教師就更無法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新教育實驗倡導者朱永新教授提出教師要「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可以說這是我們每一個普通教師的一種夢想、一種期盼。而現實狀況是體會到教師職業帶來的幸福的教師是寥寥無幾,相反,對教師職業感到倦怠現象倒是普遍存在。我想工作壓力、經濟待遇、社會地位等是導致教師職業厭倦感的主要因素。作為教師,在無法改變外界環境的情況之下,我們要想真正獲得幸福感,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自己調整好心態。經常換位思考,從積極、樂觀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看過這部電影,心情是比較愉悅的。我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教育的不斷重視,我們年輕的教師,一定會知識更新快,思維敏捷,辦事果斷.時尚,有前沿思維.也一定有能力有魄力勝任教學,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歡樂
⑺ 什麼電影男生叫肖川
因為這個男生演的好,所以說他就叫笑川
⑻ 跪求!急!急!急!音樂之聲的觀後感的開頭怎麼寫
寫你為什麼會看這電影,什麼時候在哪看!再寫這電影的主要內容。開頭就這樣!
⑼ 王家新有哪些作品
王家新。曾用筆名北新等,文學教授。
1957年出生於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學。1974年高中畢業後下鄉到肖川農化廠勞動。1977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就讀大學期間開始發表詩作。1982年畢業分配到湖北鄖陽師專任教。1983年參加詩刊組織的青春詩會。1984年寫出組詩《中國畫》、《長江組詩》等,廣受關注。1985年借調北京《詩刊》從事編輯工作,出版詩集《告別》、《紀念》。1986年始詩風有所轉變,更為凝重,告別青春寫作。這時期的代表作有《觸摸》、《風景》、《預感》等,詩論《人與世界的相遇》。1992年赴英作訪問學者,1994年回國,後調入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2006年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聘任為教授,開設中西現代詩歌比較研究課程及創造性寫作課程。
著有詩集《紀念》(長江文藝出版社,1985)、《游動懸崖》(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王家新的詩》(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樓梯》(英譯本,倫敦威爾斯維普出版社,1993)、詩論集《人與世界的相遇》(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夜鶯在它自己的時代》(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沒有英雄的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文學隨筆集《對隱秘的熱情》(北嶽文藝出版社,1997)、《坐矮板凳的天使》(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等。
另有編著《中國當代實驗詩選》(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當代歐美詩選》(春風文藝出版社,1988)、《二十世紀外國重要詩人論詩》(河南文藝出版社,1993)、《葉芝文集》(三卷本,東方出版社,1996)、《歐美現代詩歌流派詩選》(三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中國詩歌:九十年代備忘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中國當代詩歌經典》(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及翻譯集《保羅·策蘭詩文集》(與芮虎合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等多種。
曾參與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閻立欽教授主持的《語文大視野》項目,擔任高一卷主編。曾獲多種國內詩歌獎,曾多次獲教育學院科研論文、科研論著一等獎。為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詩歌學會」理事。
詩歌作品及詩學文章被選入多種國內重要詩選及理論批評文集,並被北大、復旦等大學選入多種中國當代文學史教材,詩作《在山的那邊》被人教社選入初一語文教材、詩作《帕斯捷爾納克》被人教社選入高二語文讀本。
自1990年寫作《帕斯捷爾納克》到後來旅歐期間寫作《臨海孤獨的房子》、《卡夫卡》、《醒來》等,他在中國詩歌界的影響逐漸增大。這些流亡或准流亡的詩人命運是他寫作的主要源泉,他試圖通過與眾多亡靈的對話,編寫一部罕見的詩歌寫作史。作品中經常有令人警醒的獨白,筆意沉痛。1996年之後,以《倫敦隨筆》、《輓歌》為代表,又開始詩歌的新的探索。出版的詩集還有《一隻手掌的聲音》、《游動懸崖》等。
王家新看上去是那種很真誠的詩人。也就是說,他的個人氣質與他詩歌所呈現的美學風格幾乎一致:簡斷、堅定、似有深意存焉。我指的是《一個劈木柴過冬的人》、《卡夫卡》或《瓦雷金諾敘事曲》。至於那些大量嵌入洋人詩句並美其名曰互文性寫作的東西(看上去像一面中國劣質水泥牆上鑲滿五顏六色的洋玻璃碎片,閃閃發光,眩人眼目),我以為這和一個詩人的真誠勞動無關;或者說,它們創造了另一種風格的王家新。
在真誠的王家新身上,我們充分體會到里爾克那句名言的真切含義:挺住意味著一切。朦朧詩後期就已成名,經過第三代詩潮,再到如今的個人化寫作,其間風雲變幻潮漲潮落。跟王家新同時出頭的詩人其中許多漂泊海外,許多改行下海,還有許多在迅速崛起的後來者如西川、海子的銳氣和才氣的逼迫下黯然袖手。王家新卻我自巋然不動,而且歷久彌新,逐漸成為當今詩壇的一個頭面人物,和後進們如陳東東等同台亮相。這一切,不能不說明王家新身上有著某種堅持和獨立的品格。此種品格不僅促成他在現實中的成功,也是他部分優秀之作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毫無疑問,王家新不是一個玩弄繁復技巧並以此為樂的詩歌雜耍者。長久以來,他致力於「深度意象」的營造與開掘。思力的集中和深入使他能夠比旁人較出色的完成這方面的工作。或者反過來說,正是思力深沉而單一的特性促使他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了從這個角度來構建他的詩歌王國。在《鐵》、《烏鴉》、《樓梯》等一系列作品中,我們大致可以觸摸到王的詩歌特質:語言像釘子一樣從多個角度切入單一意象的外殼,試圖抵達它之內核同時窮盡此一意象的多重含蘊;獨白手法的頻繁使用令此種意圖顯得更為尖銳(針對意象來說)而明朗(針對讀者來說);此外,一種難言的沉鬱之氣貫穿於字里行間——這是王家新個人氣質在詩歌中最直接的表露,增強了作品打動人心的力量。這些特質在那首為他獲得廣泛聲譽的《帕斯捷爾納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帕在詩中已不完全是那個在俄羅斯堅持寫作的大師了,而成了王家新手裡的一個意象核桃。王家新在其中注入了自己最主要的生命感受,傾訴了自己的隱痛和經驗。在此種意義上來說,帕斯捷爾納克也就是王家新。因此,這首詩的成功是順理成章的——再沒有比營造「自我」這個意象更能多層次、多角度的進行深入而真切的闡釋了,對於精擅此道的王家新來說更是如此。《卡夫卡》的出彩與此也不無關系。王家新與卡夫卡氣質部分接近:一種灰色的堅定,還有命中註定的憂郁。這令他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逼近奧地利天才的內心,並部分的道出其心聲。卡夫卡自喻為穴居動物,處於真誠狀態的王家新也像某種穴居動物,老是往一個方向不停的挖掘。堅持不懈終於使他有所成就,也使他區別於像一隻花蝴蝶四處賣弄技術之舞姿的歐陽江河。毋庸諱言,在技術圓熟方面王不及歐。但這一點恰恰成全了王家新,使他乾脆不在詞語表層上用力,而是深入到事物的內部。因此他的部分優秀之作面目明朗而內蘊深沉,具有動人心靈的力量。要知道,在我們這個時代,直指人心的詩作稀少如瀕臨滅絕的野天鵝,因此,真誠的王家新顯得彌足珍貴。
遺憾的是,這並不是全部的王家新,或者如我所言,存在著另一種風格和品格的王家新。品格即風格,詩如其人,這類古老的命題在王家新身上體現得格外明顯(這與他不像西川那樣善於並樂於「轉化」有關)。盡管我熱愛王的一些作品並受到啟迪,我還是不得不指出,他還表現出某種程度的虛偽。這一點我在閱讀《游動懸崖》時就有所覺察。王在《帕斯捷爾納克》中有一段感人肺腑的表白:那北方牲畜的淚光/在風中燃燒的楓葉/人民胃中的黑暗、飢餓,我怎能/撇開這一切來談論我自己。然而通讀全集,我不得不說自己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一種被人煽情而致落淚最後卻發現對方原來是在作戲般的感覺——王恰恰是撇開一切在談論他自己。王將自己的憂郁和失意看成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最高的痛,在許多詩中反復的傾訴,生怕別人不曉得。這令我不由得想起一個胸襟狹隘、目光局促、有著自戀情結的小男人,為了一些小小失意而唉聲嘆氣,滿嘴沉痛。此後讀他的隨筆集《對隱秘的熱情》,感覺亦復如此。在《飢餓藝術家》中他還多少反映了幾個外國藝術家的清寒處境以及他們的獨立品格;然而文章中讓人感覺到真正令王痛苦而至憤怒的卻是他身為詩人卻為人打工的經歷。而在更多的篇什中,他卻故作謙虛的抖露他在國外朗誦的驕人成績以及某個聽眾認為他的作品超過米沃什的外行之論。至於「北方牲畜的淚光」、「人民胃中的黑暗」,則連影子也沒有看到——當然,詩人王家新也是十三億人民中之一員,表現自己大概也算是在替人民說話。對此我實在無話可說。只是照這樣看來,歷史上那些宮體詩作者比王家新更有資格高喊「我怎能撇下這一切來談論我自己」的壯語,因為他們畢竟還描寫了一群人的啼笑。後來我又有幸拜讀了王的長詩《回答》,題目竟跟北島的出世作一模一樣。未料瞻仰完畢,才知竟有些跟離了婚的妻子說賭氣話的意思在里頭。這首詩體積超重,然而與北島的鏗鏘二十八行一比,其境界氣度、視野情懷,高下立判。當然,技術上或許有所翻新。然而光禿禿的技術若無大氣驅使,就只能帶來纏夾不清的後果,更何況技術並非王之所長。王詩人經歷豐富,大概十分明白在此時此境,若真正去關心和表現「風中燃燒的楓葉」和「人民胃中的黑暗」,會落個什麼下場,所以只是在嘴上做做秀,實際並不執行。這一點,不但使他在北島面前矮了大半截,而且也比不上他所鄙夷的伊沙。好在王家新早就有理論煙霧彈掩護自己從容撤退。早在《回答四十四個問題》中,他就拋出高論:只有從文學中才能產生文學,從詩中才能產生詩。這句話常為人所忽略,實際上卻是他的被某些所謂批評家所大肆吹捧的「互文性寫作」的理論依據。對此我只想問一句:最初的文學是從哪裡產生的?最初的那首詩是從哪裡產生的?生活,只能是無處不在的生活。王家新那些最好的作品不就是得益於他在生活中產生的痛感么?一旦他不僅自覺躲開人民和大地,而且失去了自身的痛感後,就只能縮進大師們的引文中,編織著一個個看似五光十色實則貧乏空洞的「文本」。我並不認為在詩中引用外國人名、地名有什麼不對——現在是全球化時代,某種程度上的「世界文學」逐漸成為可能,各民族文學中的傳統意象盡可以通用——但當一首詩中最精彩的部分卻是人家洋大爺的名句,而且全詩之轉接、展開乃至意境營造都以此為基石時,我實在看不出這樣的寫作對於文學的發展有什麼積極意義。基於這種文風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不止王一人)之振振有辭、道貌岸然的態度,我只能稱這種寫作為:虛偽的寫作。
⑽ 關於初中語文方面的論文(任何方面都可以)
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整體感知、快速閱讀的技巧:
(1)瀏覽標題,領悟基本內容:標題有時暗示主旨、有啟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題的方向等。(2)辨識文體(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分析重點文意(3)精讀首尾,揣摩主題思想:首尾往往發現作者所表達的中心。
二、答案來源:a採摘材料中的原文、關鍵詞語或語句(諸如抓住議論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辭句、文段中的關鍵形容詞和動詞)。b提煉篩選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話或材料中的語句來概括歸納,再加以合並濃縮,留下重點語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審題,領會出題者意圖,圍繞題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問。2辨識文體,根據文體知識作答;答題應有條理、書寫規范。3遇到開放性或談看法感受的題目必須結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論點)來發散,可適當摘錄文中重點語句回答,並盡量結合實際感受、引用的相關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練概括。
四、請參閱現代文閱讀解題指導專題訓練五、文體知識備忘錄:說明文閱讀1、明確說明對象:辨析說明對象可以:a. 看文章題目;b. 根據說明語段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2、概括說明內容: 事理說明文說明內容一般可概括為:本文主要說明(說明對象)的構造、形態、性質、特點、變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視具體說明對象的哪些內容而定)3、明確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常見的有:a.從概括到具體;b.從整體到局部;c.從主要到次要;d.從現象到本質;e.從原因到結果;f.從特點到用途。事理說明文一般都採用邏輯順序的說明順序。4、明確說明方法(1)說明方法:a.下定義(模式:什麼是什麼);b.舉例子;c.作比較;d.列數字;e.打比方;f.分類別;g.列圖表(2)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說明方法;b、再聯系說明內容分析該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徵。5、說明文語言
准確性答題規范:答:不能刪去,「xx」表示……,去掉後就變成了……影響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不符合實際情況或過於絕對化)6、明確說明文的結構(作為劃分層次的依據):常用的結構模式: 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並列方式安排
議論文閱讀
1、找准論點:標題、開頭、篇末、不明顯需精練概括。還可以通過分析論據來找論點。因為論據是證明論點的,分析論據,看它證明的是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論點。或者分析題目,有的標題不是論點,而是論證話題,作者對論題的看法就是中心論點。2、分析論據類型:事實論據、道理論據。考點:補充一個論據;(要緊扣論點,選取真實典型的事例)3、明確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論據的。比喻論證指論證的語句採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對比論證一般須找出正反兩方面的論述。考點:分析論證的作用:1.指明所用的論證方法;2.分析該論證方法證明了作者的哪個觀點。(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採用論證方法的前一句)4、論證結構:一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淪--結論)。5、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准確性、概括性)6、議論文一般開頭由某件事、一則名言、寓言故事等生發議論。所以它們的作用是:作為引子,引出論證的話題。7、議論文常用設問句作過渡,反問句式以示強調。(1)設問(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讀者注意,啟發讀者去思考,發人深思。(2)反問(手法)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強調作者的觀點,發人深思。記敘文閱讀一、解題技巧: 詳見現代文閱讀解題指導專題訓練二、文體知識:1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倒敘:把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先寫出來,然後寫事情的發生、經過等。倒敘作用:倒敘一般是為了突出中心、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或使敘述有波瀾、或為了造成結構懸念,引人入勝。2、記敘的線索:一般有:以時間為線索、以事件(某物、地點的轉換、感情的變化、「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3、記敘的人稱:(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展開敘述)寫法的作用:以當事人的身份敘述,使故事顯得真實(作為故事的見證人)、自然、有親切感。(2)第三人稱寫法不受任何限制,寫起來開闊充分。(3)第二人稱記敘,最貼近讀者,使人感到特別親切。4表達方式:記敘、抒情、描寫、說明、議論5描寫方法:分兩類: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1) 人物描寫:肖像(外貌)、語言(對話)、動作(行動)、神態、心理、正面、側面、細節。何為細節描寫:對人物的肖像、動作、神態等的細微處的具體描寫。(2) 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活動場所;襯託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3)側面描寫:用他人的反應、與其他人物對比表現人物6、以寫景抒情為主的記敘文 ,要理清寫景的順序,找出觀察點(定點觀察或移步換景)。(1)觀察角度:平視(遠視)、仰視、俯視。(2)觀察的手段: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3)感受的形式:形、色、聲、香、味、光、感。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8、品味藝術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說)的構思、布局、表現手法和語言特點。回答時看它的構思是否新穎巧妙;情節是否跌宕起伏;是否運用對比、諷刺、誇張、烘托、以小見大等表現手法; 9、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結構,神指中心意旨寫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的象徵手法。10、當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有何作用時可從三個方面考慮,(1)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2)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3)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11、標點符號的作用:引號:(1)表引用 (2)反語,表諷刺否定 (3)表強調(4)特指破折號:(1)表解釋說明 (2)表意思的遞進或轉折 (3)表聲音延長 (4)表插說或中斷。省略號:(1)表內容的省略(2)表靜默或思考(3)表語言的中斷 (4)表說話斷斷續續(5)表話未說完,語意未盡12、小說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小說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後有尾聲)13常見寫作方法:象徵、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後揚、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小說)、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14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總起全文、引出下文、作鋪墊、過渡(承上啟下)、前後照應、首尾呼應、點題、總結全文。15、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形象)、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升華主旨、深化中心)16語言特點評價用詞:准確、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長、富有感染力等。17、圍繞短文談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或感受:答題模式:先用1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2-3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講道理、若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結合親身經歷。
現代文閱讀(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分析術語歸納指導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是指作家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來塑造文學形象和表現作品的內容的。具體來說,對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達方式運用上的技巧和文體知識運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其他相關寫作方面的技巧。 從高考試題來看,對表達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學生判斷某種表達技巧是什麼,而且要求賞析其表達的作用。 一、敘述人稱 1.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二、敘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辭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 7.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 五、結構安排 布局謀篇的技巧: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度鋪墊、設置線索;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如下幾種: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 從結構上明確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後文做鋪墊、埋下伏筆; 2、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後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 3、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5、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 6、情感句——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1)記敘文(散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時間順序或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組織材料。 ②按觀察點的變換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樓閣》。 ③按場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內蒙訪古》。 ④按材料性質歸類安排結構,如《瑣憶》。 ⑤按作者認識的過程或感情的變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作為行文線索安排材料。 (2)議論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邏輯思維分,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②按篇章結構分,常見的結構有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和總分式。 六、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敘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松活潑之中,闡發議論,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敘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依據,使立論有根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七、語言 1、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 2、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 3、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八、表現手法 1、象徵,藉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象徵手法的「托義於物」也就是「藉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2、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3、先抑後揚,引發好奇,感情鋪墊,引發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託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虛實結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7、動靜相襯,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手法。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比較一下,我們就可以發現二者的不同點:渲染在於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卻是通過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 10、聯想想像,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像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 九、議論文論證方法 1、比喻論證,其作用是將抽象的道理寓於具體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容易被人接受。 2、類比論證,通過講故事、打比方的辦法將相類似的兩件事進行比較,從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結論的論證方法。它以淺寓深,以近比遠,形象鮮明,有很強的說服力。 3、舉例論證,用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論點,事實勝於雄辯,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4、對比論證,運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或道理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鮮明的對比,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 5、引用論證,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 6、引申論證,通過對事理原因或結果的周密分析,層層剖析,從而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題技巧提醒 1、高考對表達技巧題的考查多是主觀題,需要組織文字准確的表述。表述可採用三段式:技巧、內容、效果。也就是運用了什麼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效果。 2、多角度:條分縷析。有些文段所顯示的表達技巧不只一個,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盡的,而且高考題已取消了字數的限制,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條分縷析,答得更全面更詳盡一些。特別是在答賦分較高的概括性題目時,一定要設①②③等序號回答,這樣清晰明白,顯示了答題的深度和廣度,也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 3、用術語: 一要熟記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表達技巧的名稱,如動靜相襯、以小見大、虛實結合、欲揚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啟下、卒章顯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對比、象徵、反襯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排比的作用是節奏鮮明,增強氣勢,便於抒情;第一人稱真實,第二人稱親切,第三人稱客觀;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體現了什麼,強調了什麼,強化了什麼,營造了什麼,表現了什麼,還有深化了主題,點明了題旨等等。 具體的我也不知道你要的什麼 這個應該有用
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三步走: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①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 選文寫的是什麼?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②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③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托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於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記:欲速則不達。一定要讀懂文章再做題,堅決杜絕走馬觀花式的閱讀。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於准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干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乾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於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乾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確抓住關鍵詞句,准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記:題干提示了答題范圍,題干規定了答題角度,題干提供了答題思路,題干隱含了答題信息,題干體現了答題規律。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 牢記: 1、弄清題干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 遇到的題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採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採用正面的答題方式。 2、弄清題干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 題乾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3、弄清題干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 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 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 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 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 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 另外,要弄清試題中常用的名詞術語。 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詩歌鑒賞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邊塞詩等) 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志。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系;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托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系,借何物顯何志,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詩詞的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 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面,這些畫面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於了解詩的內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 ③必看注釋(可以藉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 ⑤必看題干(題乾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麼,答什麼,要什麼,給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古詩鑒賞就很容易做了。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這是一首什麼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麼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或這樣表述: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