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周小剎的人物是什麼電影

周小剎的人物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2-12-28 22:03:35

A. 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1000字影評5篇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講述了生長在印度孟買貧民窟賈馬爾的奮斗史,故事就在一個又一個提問和懸念中展開。我為大家帶來幾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供大家閱讀。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一

《Slumdog Millionaire》(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部獻給孟買的影片,一部關於夢想 的電影」,導演是英國名導DannyBoyle,是風靡全球的《Trainspotting》(猜火車)導演。在我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並不知道是他執導的,但在序幕拉開之後我卻帶著「誰是這部電影的導演」的懸念,激動顫抖著至影片落幕。今夜,我將以這段文字,來紀念這一次深刻的影音旅程。

啊,此刻那印度音樂回響在我的腦海里,我便又重見傑瑪堅毅的目光和他眼裡深深的嘲諷。

這是一個被謊言蒙蔽的世界,揭開這層薄薄的面紗,即是你們一直最想看到的真相,但這真相會刺痛你,震驚你。正如傑瑪在拳腳之下對那對美國夫婦旅客所說的,「你想看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東西,這就是了!」那剛硬的童音里,赤裸裸的是印度貧民窟人民,或是全世界底層人民最憤怒的吶喊,最噴薄的爆發,對虛偽世界、強權與不公平的沉痛的控訴!只是一句話 ,卻分明讓人感受到那清堅話語里的血與淚,怒與悲。Boyle對細節和對白的掌握和拿捏,在在是簡約卻深刻的。

影片的一開始是一群貧民窟孩子在所謂的「私人領地」里玩棒球卻遭警衛(錢權的爪牙?)驅逐的一幕。即使是貧民窟,周遭也是被錢權分瓜的土地。當孩子們在貧民窟土黃色泥屋間,破落的扃巷中奔跑逃避警衛的那時,我想起了前不久才看過的《Cidadede Deus》(無主之城),一樣的土泥房,一樣的土泥巷,一樣奔跑的貧民窟的孩子,盡管逃避的緣由有所不同,但那最原初的根由又怎能不發人深省。貧富差距所孳生的罪惡,貧富差距所孳生的不公,世界罪惡之源,錢權的追逐和交易,宗教沖突,帶來多少的血淚,不公,善與美的墮落!

是的,正在這一刻,在地球的某些角落,還有槍聲,還有戰爭,還有硝煙,還有無數無辜、本可以安居樂業的百姓在槍火之中戰戰兢兢地,艱難地生存著。祈求遠離流彈,祈求兩餐溫飽,祈求不要在睡夢中無聲死去!!!有多少富饒的土地乾裂了,有多少豐沃的農田荒蕪了,有多少牆倒下了,有多少房屋被摧毀了,有多少孩子在戰爭中死去,有多少無辜的百姓在所謂的宗教中被焚燒,有多少人無家可歸,有多少人刻著戰爭的烙印誕生或老去。我飛快地敲下這段語無倫次的文字的同時,想起了正在炮火之中的加沙地帶的孩子們在新聞圖片上的眼睛,我不能控制自己在模糊的視線之中,逃避他們驚恐的眼神。此時不禁又想起胡賽尼筆下的阿富汗少年,戰爭中的孩子,沒有童年。

我無意於在這里譴責戰爭和宗教之爭,但我一下筆,這個無意識的譴責和控訴就已經被賦予了。就如影片一開始,Boyle就打下了這個愛與和平的基調。不,或者他並沒有在這里強調愛與和平,但他在這部電影所攝取的細節,所安置的片段,卻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這種無形的追求。他的基調是深刻的,他的目光是冷峻的,現實、回溯、記憶三者不斷穿插卻絲毫不混亂,畫面的切換緊密而微妙,隨著警察的質問,回溯「百萬富翁」節目的「答案」,推開記憶之門……

一個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十八歲青年,打破了百萬富翁節目的歷史最高記錄,他是幸運的,但他說這是命運,而我卻只能說,這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關於同一個問題的不同體知,也即是他們在各自不同的階級里構建的不同的「常識」體系。梁文道在他的第一本大陸出版時評集《常識》中自序里寫到:「本書所集,卑之無甚高論,多為常識而已。若覺可怪,是因為此乃一個常識稀缺的時代。」確實,這是一個常識缺稀的時代,事實上,常識往往是因人而異。所謂經濟決定上層建築也即是這個道理,常識也是階級的產物,所以它必定也有它自有的信徒。兩個不同階級的人,他們各自歸屬於不同的常識體系,但往往,一個人的閱歷和經歷,常常打破這其間的界限。這種界限是微妙的,因此,當百萬富翁主持人提出那些對一個貧民窟的底層人民來說可謂是天問的問題時,傑瑪的正確答案讓他驚詫了,這種界限的突破讓他感覺到了某種威脅,或者說,赤裸裸鏡頭下千萬人面前一記耳光的侮辱。正如上層人士的舞會中,一個窮小子帶走了場上最美麗的備受尊崇的淑女那樣,讓在場的上層男士們覺得難堪。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是一個常識缺稀的時代。

繞開常識,節目的一問與一答之間,儼然是一個貧民少年不尋常但卻又是底層人民屢見不鮮的經歷,或悲慘的遭遇。這部電影以有限的畫面揭開了印度甚至是大多數國家的歷史和現狀,貧富的兩極分化,錢權的交易,宗教的沖突,國家機器的殘暴和黑暗。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宗教大國,宗教滲入到這個國家的政治與文化的方方面面,由於多種宗教並存,多少年來印度的宗教沖突越演越烈,沖突不斷激化上升,其中以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沖突最為嚴重。在殖民地時代,宗教成為殖民者分化和掌控印度意識形態的工具,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成為政治陰謀的無辜受害者。這一幕也正是影片中的一個重要片段,傑瑪在對節目提出的「摩羅神右手握著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中,回憶了童年的一段悲痛記憶,他對訓拷他的警察說,「如果不是因為宗教沖突,我的媽媽不會死去」,傑瑪的媽媽,不過是眾多宗教沖突其中一個微小的犧牲者。而千百年來,死於宗教沖突的無辜百姓,盡濃縮於這少年的這一幕回憶。他或許不知道印度紙幣1000元上的那個人是誰,是的,聖雄甘地。他也不知道甘地的非暴力學說為何物,但他卻是甘地非暴力學說失敗的最直接的受害者和見證者。一個題材的提煉,多麼精煉而富有的,一個執導者如此精準於題材的把握和情節、畫面的編排,是因為執導者對其歷史有著深刻的認識和人文意識覺醒,才得以在那2.35:1的屏幕上延伸更廣闊的畫面,鋪展至鏡頭之外。否則,那幾分鍾的畫面又怎能承載這么沉重的憂傷 和悲痛?

寫至這里,先前的激動情緒已漸漸平穩,對於影片的思考也逐漸冷靜下來,但故事還沒結束。不公的控訴,悲痛的哀悼卻在無限的延伸之中。此時,影片巧妙切入故事的另一面。關於金錢的罪惡與愛情的美好。

失去親人的傑瑪和哥哥舍利姆,中途加入他們的第三個火槍手拉提卡,被利用兒童乞討斂財的犯罪集團首領普努斯及其犯罪團伙用一瓶汽水輕易誘拐,一瓶汽水帶他們進入了殘酷的生活。孩子們衣著襤褸破舊,像一群純真的小鳥湧入人潮之中,攤開他們的小手,以各種方式向路人乞討。最後,為了更好地博取路人的同情和施捨,普努斯以選拔歌唱優秀者的騙局,將被選中的兒童以極其殘忍的方式用葯水弄瞎眼睛。性情凶暴殘忍的舍利姆親眼目睹了這觸目驚心的一幕,他無法控制內心的激盪嘔吐了。正當普努斯要以同樣的方式誘騙殘害傑瑪的關鍵時刻,舍利姆將葯水潑向其中一個惡人,帶著傑瑪逃跑,而在一邊偷看這場新秀選拔的拉提卡見機也跟著逃跑了。兄弟二人跳上賓士而過的火車,拉提卡追奔而至,舍利姆卻最終松開了搭救拉提卡的手。拉提卡在夜幕的微光中孤獨的影,成為傑瑪永遠的痛和遺憾,同時拯救拉提卡也成為他一生的堅持和沉默的信諾。

逃離普努斯魔掌的兄弟二人,獨自開始了他們艱難而充滿戲劇性的人生旅程。Boyle以看似戲謔、輕松的黑色幽默,刻寫這對難兄難弟的求生之路,讓人在莞爾的同時,卻分明可以感覺到內心那股關於貧窮的無奈和現實的悲哀。生計漸漸平穩的傑瑪始終沒有忘記夜幕中小拉提卡孤獨的影,他最終決定回孟買尋找拉提卡。此時,影片中一把溫柔的女聲的輕哼,長長的管道,兄弟二人從遠處沿著管道走來,畫面切入記憶的回溯——尋找拉提卡。

此時的貧民窟已身處改建和城市規劃,鏡頭掠過高聳的樓層,捕捉其間的低矮泥房和偌大的垃圾堆,繁華與荒蕪,冷峻的視覺。傑瑪四處詢問拉提卡的下落,終於在一個地下通道遇到當初被弄瞎雙眼的歌者,除了得到節目提問的答案和拉提卡的下落,傑瑪的心中對眼前的盲歌者充滿了深深的歉意,彷彿當初傷害了他的人,是他自己。但,他畢竟是弱小的,對於這種不公平和罪惡,他無能為力。不是嗎?此時多少人的心中在控訴著種.種罪惡的行徑,但也只能是無聲的,或微薄的,無力的。這個世界缺少的豈止是一個公正的法庭,這個世界缺少的,是勇敢的正義。國家機器之下,正義早已被重新定義。

故事在繼續,傑瑪終於救出了拉提卡,兇悍的舍利姆幹掉了普努斯並投靠了與普努斯敵對的賈韋德犯罪集團。傑瑪以為從此就能和拉提卡過上正常的生活,豈料起了色心的舍利姆卻把槍口指向了傑瑪,要他放棄拉提卡。這時,拉提卡的小手按下舍利姆的槍讓傑瑪走。多年後,在電話服務公司當茶水生的傑瑪因為替代話務員幫忙接線的機會,搜索到了舍利姆的電話,並沿著這條線索找到了拉提卡。此時的拉提卡已經成為賈韋德的情人。一個愛情的夢想會以何種結局告終,此時Boyle在畫外音之中將鏡頭巧妙地切回到百萬富翁的節目現實中。

關於金錢。有沒有不要錢的?沒有。但在愛情之前,傑瑪卻選擇了愛情,因此他始終沒有接受那五百萬元的獎金,繼續進入問答節目一千萬的挑戰。在這里,節目主持人提了一個傑瑪不了解的問題,但他卻在洗手間給了他一個「B」的錯誤答案。但從小在殘酷的真相中長大的傑瑪,早已看見了太多關於印度「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他怎會相信「代表性」制度下一個陌生人的答案,所以他通過排除法選定了「D」答案,最終獲得了一千萬獎金並選擇進入下一個問答環節。他不要錢么?不,他要的,他要很多很多的錢,帶著拉提卡離開這個城市,離開這個充滿太多「代表性」制度的國家。但在金錢與愛情之間,他深沉地選擇了愛情,因為他知道拉提卡和他的哥哥會在電視機前看見他,那是他最後的一線希望。

無欲則剛。節目的最後一個問題,「三個火槍手」第三個火槍手叫什麼名字,他不知道答案,但他卻有唯一一次機會——他與拉提卡最後的命運的懸線,致電給他的哥哥。當電話接通時,傑瑪終於聽到了被良心發現的舍利姆放出囚牢的拉提卡的聲音,他的第一句話並非問那個詢問那個答案,而是「真的是你嗎?」多麼美好。十五秒,答案未得,他卻是一聲「你在哪裡?」拉提卡嘴角一抹幸福的微笑,即使此時他們身遭不幸,他們也已然完成了此生的愛情之祭。拉提卡從來也不知道這個答案,但傑瑪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問題的答案對他來說,只是一個沒有慾念的果實,他的果實,在節目之外,等待他去摘取。然而傑瑪早已成為幸運之神的眷顧之子,在鼓聲陣陣之中,影片逐漸抵達高潮。歡呼聲躍起,他最終把答案蒙對了——兩千萬。而此時,舍利姆也在槍聲之中倒於撲滿鈔票的浴缸中。兄弟二人的命運,早已註定。

影片的最後,火車站站台,依舊執著地等待,女聲柔美的輕哼再次流瀉而出,傑瑪走向拉提卡,他們此前的生命時光飛快地紛飛成無數的畫面,那麼漫長,卻又那麼倉促,滑過去了……

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結束前的那段長達三分鍾的印度歌舞,美得讓人炫目,不禁讓人懷念起西班牙導演卡洛斯。紹拉的音樂與舞蹈,那麼漂亮,讓人心醉神馳,心生美好。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二

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獻給生活的一首贊美詩,這部電影的成功離不開導演丹尼·保爾的神奇點化。貧民窟里的殘酷人生,印度這個亞洲新興國家的夢想和希望,通過克制的鏡頭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觀眾眼前。《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所以動人,在於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與殘酷,而又在這樣的殘酷中未曾放棄其理想與純真。

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

在殘酷、沉重的社會現實面前,該片導演丹尼•博伊爾把鏡頭伸向了社會中隱秘的角落。這種殘酷揭露現實的拍攝手法運用到反映當前印度社會現狀時,挖掘出了種.種震撼人心的社會悲劇和人性悲劇,深刻揭露了社會中的種.種無法調和的矛盾沖突。在人口超重、宗教沖突、資源匱乏的現實中,生活在貧困線下的人們深深感到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這些貧民大都居住在垃圾堆旁,和靠乞討和撿垃圾生活。伴隨主人公傑瑪一生命運中的是飢荒、貧窮、戰亂、災難、欺詐、盜竊、謀殺、淫亂、黑社會和警察局的專斷獨行,而這些經歷卻是鍛煉他的「煉金石」。命運卻眷顧了他,讓他在後來的百萬大獎競猜電視節目中能輕松地給出正確的「答案」。

一個來自貧民窟的服務生居然能拿走最高獎項,甚至超越了節目主持人錯誤誘導而能正確回答所有的問題,不能不引起現實中人們的極大關注。這看起來是一個偶然,或者是奇跡,影片一開始就給人設了一個巨大的問號和感嘆號,感嘆之後,導演卻通過他平靜的敘述來向我們展示奇跡的背後卻是真實,也是現實。於是導演通過主持人的誣告、報警,使得傑瑪被悄悄的送進了警察局這一情節來深入剖析傑瑪能正確回答這些問題的深刻原因,一一解開觀眾心中的懸疑。在警察的拷問中,傑瑪闡述了每一個問題答案的來源以及每一個答案後面牽連著的傑瑪充滿血淚的幕幕人生悲劇。被歧視、被出賣、被背叛、被拋棄這些就是他的人生。這些悲劇沾滿了血與淚、辛酸與無奈。雖是個體的偶然,卻是社會的必然,這就是現實,影片通過主人公的人生悲劇與人生奇跡來向我們展示殘酷生活的真相,還原藝術於人生,體現了作者的人文訴求和藝術情懷。

內涵豐富的細節描寫

細節是最感人的動力和源泉,無數的經典影片為我們提供了非常的樣本, 讓我們發現細節描寫對一部影片的重要性。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這部影片中同樣有很多細節讓人印象深刻, 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手的細節描寫:當賈馬爾兄弟從兒童犯罪團伙跑出來在火車上討生活時, 有一幕鏡頭, 導演對兩位小演員的手作了一個特別的細節處理。當時賈馬爾和哥哥在疾速賓士的火車頂上坐著睡著了, 兩人坐在車頂睡得很沉, 但兩個孩子的小手卻緊緊握在一起。相信看到這一幕, 很多觀眾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這一個手的細節描寫把兄弟二人艱難危險的生存處境、相依為命的真摯情感表露無遺。

還有一個與手有關的細節發生於他們返回孟買找到拉提卡之後。在他們要帶著拉提卡逃跑時, 卻不幸被黑幫頭目發現, 打鬥中哥哥開槍打死了黑幫頭目, 救出了拉提卡。但是哥哥薩利姆卻在酒後要強行佔有拉提卡, 對此賈馬爾心如刀割, 發瘋地要和哥哥決一死戰, 惱怒的薩利姆掏出手槍抵住賈馬爾的額頭要他在5秒鍾之內必須離開, 否則就要打死他。這時,伴隨著影片里憂傷的主題音樂, 拉提卡緩緩地走了過來, 導演把鏡頭定格在了拉提卡的手上,只見拉提卡用手輕輕地拿開了薩利姆拿著手槍的手, 並和薩利姆一起回到房間, 房間門關上的一剎那, 導演又對拉提卡的眼睛做了一個特寫, 我們看到了她眼裡的憂傷, 那裡透出了一個信息, 正如電影中常常出現的一句台詞:這是我們的命運。只能接受, 別無他法。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三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名字就是一個抵觸。

印度這個神秘的近鄰,畢竟是什麼樣子?北京奧運會上戴無框眼鏡的溫文而雅的射擊冠軍領有本人的射擊練習場,而那破舊的卡車上卻爬滿了人,整輛車只露出擋風玻璃像兩只宏大的方眼睛;佔有寰球當先的IT行業卻在大城市裡有著塵土飛騰的泥濘街道……

影片中的是繁重的印度,在一閃而過的鏡頭下,污濁的河水中撈貨色的人,巨山一樣的垃圾堆,襤褸邋遢的棚屋,混黃的河水裡洗衣的婦女,貧民窟里擁擠喧囂的白天,暴力血腥的宗教矛盾以及孤兒們偷盜、詐騙,如脫韁野馬個別摸爬滾打的童年。

看到哥兒倆在火車上做交易、在泰姬陵偷鞋這些情節時,我只有在心裡盛贊他們堅強的性命力,不了父母的單純孩子,在這個艱苦的世間存活,切實讓人心酸。

當歌星的直升機飛過原生態的池沼,緩緩下降的時候,身著破衣的窮孩子們一擁而上,衣衫襤褸與滿身齷齪的赫然對照;當賈馬走進演播室,面對主持人藐視的調侃的時候,世人鬨堂大笑,我驚訝雙方居然這樣司空見慣並以此為樂——鬨笑中必定有良多同賈馬一樣處境的貧民。或者事實就是這樣,多麼分歧理,都必需得接收。

影片的構造固然過於戲劇性,然而也不失為一個存在超強包容力的架構,片斷式的表示出印度社會的一個個掠影。貧富差距、宗教抵觸、黑道橫行、殖民創傷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冷淡與敵視。。印象最深的一個細節是主持人的誤導。茶水工一夜之間變成達官貴人,躋身上流社會,是上流社會如許難以容忍的事件啊!

所以就不難設想,為什麼這樣一個競猜類電視節目會這樣火,由於他給盼望解脫現實窘境的人一個幻想。那樣的社會中,要轉變自己的運氣是如斯艱巨,當通過畸形的道路無奈實現的時候,人們投向了這種虛無的豪賭。當報名開端的時候,成千上萬的人爭著搶著去撥打電話……

實在貧民在這個世界上幽微地生存,也不僅僅是在印度。也許就是影片對此的一種控告跟對抗引起了我的共識吧。於是隨意寫下這些文字,抒發一下。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四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舉囊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配樂、最佳音響效果、最佳歌曲、最佳剪輯在內的八項大獎。可以說是奧斯卡最大的贏家。這樣的一個故事,融合異域風格,戰爭宗教,貧瘠富有,愛情親情多種元素。通過傑瑪參加《誰是百萬富翁》電視真人秀,穿插傑瑪個人的生活經歷,呈現給觀眾一個鮮活真實卻又帶著藝術加工特色的印度下層百姓生活全景。

故事的開場,是在一間審訊室里,傑瑪冒著虛汗,氣喘吁吁的臉。字母出現的是這樣一串文字:「傑瑪還差一個問題就能獲得兩千萬了,他是怎麼做到的。A. 他作弊;B .他運氣好;C .他是天才;D.命中註定。這是貫穿整部片子的問題。傑瑪參加《誰是百萬富翁》節目,一路過關直達最後一題,卻被懷疑作弊,抓入警署。傑瑪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為了回答開場的問題,開始訴說自己的生活,於是故事就從傑瑪的訴說里,慢慢展開了。

傑瑪和舍利姆是在貧民窟生活的一對兄弟,在一次穆斯林宗教斗毆中失去了母親,變成流浪的孤兒。在流浪中結識了與他們有同樣遭遇的小女孩拉提卡。在展示貧民窟生活的時候,丹尼鮑伊通過快速的鏡頭,將孟買大面積的貧民窟通過大全景展露無疑,它們像是印度的一個傷疤,橫亘在地平線上,突兀卻不容忽視。而成百成千和傑瑪舍利姆一樣的孩子們,在這片貧瘠骯臟的貧民窟里玩耍,追逐,奔跑,生活。傑瑪三人最終被人販子收養,開始做起了乞討兒的生活。人販子將孩子們收集起來,為了自己的利益,將他們虐待至殘,再流放到街頭乞討。舍利姆帶著傑瑪和提拉卡逃亡,在爬上火車的一霎那,舍利姆忽然放開了提拉卡的雙手,於是提拉卡又一次落入了人販子手裡。這是傑瑪與提拉卡的第一次分離。

與提拉卡分開的傑瑪和舍利姆開始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從火車小販到非法導游,從偷鞋子到偷錢包,為了生活,辛苦的奔波。日子一天天過去,傑瑪卻始終對提拉卡無法釋懷,於是兩兄弟再一次回到孟買,開始尋找提拉卡。此時的提卡拉已經被人販子訓練成孟買街頭能歌善舞的雛雞。在即將交出初夜的時候終於被傑瑪找到。三人正要逃離之際被人販子發現,在逃無可逃的時候,舍利姆掏出一支左輪手槍,一槍打死了人販子。舍利姆借酒醉,霸佔了提拉卡,傑瑪選擇獨自離開。

傑瑪離開二人之後,在電信公司做助理,負責茶水與衛生,而哥哥舍利姆在顛沛流離的生活里,得出的人生哲學在於以暴制暴,所以他最終選擇了與傑瑪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他投靠黑幫。提拉卡呢,順理成章成為黑幫首領的女人。通過電信公司的電話查詢,傑瑪與哥哥和提拉卡再次相逢,提拉卡出逃失敗,被抓回生死未卜。為了再次獲得提拉卡的消息,傑瑪選擇參加印度的益智類節目《誰是百萬富翁》,他希望提拉卡可以在熒幕里看見自己。

生命的奇跡在這樣的時刻,開始綻放光彩。傑瑪面臨的所有問題,都來自於生活給予的痛楚以及提示。媽媽的死亡,讓他記住了宗教的權杖;阿米達的簽名,讓他記住了《囚禁》的主演;人販子的殘忍霸道,讓他記住了歌曲的作者;被毆打獲得賠償的美金,讓他記住了100美元頭像總統的名字……說是湊巧也好,說是命運眷顧也好,傑瑪知道的東西不多,而這些問題卻恰好是他知道的全部。

最終的結局,向著所有人期望的樣子發展。舍利姆幡然醒悟,幫助提拉卡逃離魔爪;傑瑪答對最後一道火槍手的題目,贏得兩千萬盧比;提拉卡在火車站與傑瑪相遇,兩人終於得以在一起。整個孟買,整個印度,都在為這個堅韌勇敢的男孩子沸騰。或許人們沸騰的原因並不在於傑瑪,而在於傑瑪獲得最終大獎這一奇跡,喚起了所有人對於新生活的希望,只要心懷夢想,不言放棄,那麼想要的東西,想愛的人,都會完整地握在手裡。

黑屏之後出現這樣的文字。「D.命中註定。」這便是影片開場問題的答案。傑瑪獲得2千萬獎金原因是什麼呢?不是作弊不是運氣更加不是天份,是命中註定。很多人對於影片的結局有諸多不滿。好萊塢式的圓滿結局給人一種落入俗套的感覺。我卻認為,這是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結局。電影所要做的事情,除了揭露醜惡,引發關注與同情,更重要的是宣揚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便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小傑瑪為了得到偶像的簽名,不惜跳入糞坑,撥開人群,為著一個簽名仰天歡呼一樣,心底有堅定的信念和夢想,在經歷無數挫折與磨難之後依然不曾被摧毀,反而更加健碩和強大,那麼命運必將不會辜負這些從來不願放棄的人們。

或許,生命真的存在某種絕對,就像傑瑪和舍利姆,無論有過多少矛盾,在生死關頭依然相依為命;就像傑瑪和卡提拉,無論經歷多少次分離,最終都會在某個轉角相遇;就像傑瑪即使不知道第三個火槍手叫什麼名字,卻依舊堅定的選擇了阿拉米斯。

這就是幸福,必將命中註定的降臨的幸福。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五

前些時候經朋友推薦看了一部獲得奧斯卡大獎印度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看完之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原來一直認為印度電影內容也比較單一,大都以愛情為主題。一般是以歌舞為主,從頭唱到尾,從頭跳到尾。但這部電影卻改變了我對印度電影的看法。它敘事流暢,懸念從生,驚心動魄,引發人對社會現象的更多思索。這部電影不僅客觀再現了印度社會現實,而且通過傑瑪的坎坷人生經歷、悲慘心酸的故事、跌宕起伏的遭遇,對「人性」做了深刻的詮釋和演繹,我想,這正是電影打動人心、感動世界的地方。正如影評人所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之所以動人,在於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與殘酷,而又在這樣的殘酷中未曾放棄其理想與純真。

主人公傑瑪為了生活,為了理想,從不放棄。為了一個偶像的簽名可以跳進糞坑,為了夥伴可以在出逃後重回火坑苦苦尋找,為了所愛的人可以不管時空、環境發生什麼改變,他都不放棄。傑瑪最終贏得千萬獎金之後,呆坐在牆角,貧民窟長大的他不因財富而變,而是繼續苦尋朋友和愛人。他雖然是平常人,但對理想和追求不放棄;他跨越貧富兩重天,但依舊那樣友愛、善良、厚道。

片中男二號傑瑪的哥哥舍利姆與傑瑪的性格截然不同,他相信適者生存。他有救傑瑪的勇氣,有殺死黑幫頭目的果敢,也有出賣友人的貪婪和殘忍,在常人看來,他代表著社會中的現實派。但在最後一刻,也被傑瑪的執著所打動,將自己埋在骯臟金錢中,從容赴死。這一畫面很有現實性。告訴了我們,金錢不是萬能的,世上有比金錢更有意義的東西,那就是「人性」。

影片中的眾多人物雖是平凡,卻栩栩如生。拉提卡也是貧民窟的孩子,經歷坎坷,雖然與傑瑪重逢,但逃亡換來的刀疤實在讓人心顫,畫面令人難忘。那個被黑社會挖了眼睛後成為乞討工具的孩子,當傑瑪回到孟買找到他,給了他一張鈔票時,他通過摸、吻確定了這是真的一百美元後,說:「傑瑪,看來你現在是大人物了,我為你高興,你很幸運逃了出來,而我比較倒霉。」這個孩子的善良和達觀讓人感動。

另外,影片的電影語言運用得朴實,人物的特寫、情景的創設、場面的造型都與故事、人物、環境的跌宕起伏相得益彰。一部好電影,能長久給人們留下記憶、留下鏡頭和畫面,不是很容易的,可見導演的獨具匠心和深厚功底,奧斯卡就是不一般,藝術水準就是不一般。

好的電影如同藝術珍品,它會被人們所珍藏,而且是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B. 怎麼評價電影《雪國列車》

《雪國列車》一部野心勃勃、視效極佳、內涵豐富、非常令人滿意的史詩劇作。

《雪國列車》講述了一個絕佳的末日科幻故事,是一次非常獨特和令人激動的觀影體驗。

(2)周小剎的人物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雪國列車》改編自獲得1986年昂格萊姆國際漫畫節大獎的法國同名科幻漫畫原著,由韓國著名導演奉俊昊執導,韓國著名導演朴贊郁擔任製片人,克里斯·埃文斯,宋康昊,蒂爾達·斯文頓,傑米·貝爾,艾德·哈里斯領銜主演。

2031年,人類試圖阻止全球變暖的實驗失敗,極寒造成地球上絕大部分生命死亡。在冰河災難中倖存下來的所有人登上了一輛如同諾亞方舟的列車,列車依靠永動機繞著地球不停行駛。

在這列車廂有著等級之分的列車上,飽受飢餓之苦、生活在惡劣環境的末節車廂的人們在革命領袖柯蒂斯的帶領下,為了生存一節車廂一節車廂的向前突進,掀起了一場向車頭進軍的「革命」。

C. 印度電影《愛無止境》:愛情是良葯

印度電影《愛無止境》:愛情是良葯

相愛的時候就要好好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愛是永恆的,愛是無止境的,真愛是不會拋棄當事人的,這是我在看完印度電影《愛無止境》之後想到的。這部電影吸引我的首先是歌聲的美好,場景感人,男女主人公的默契,然後在看的過程中,又發現人物對話含有大智慧,句句經典,讓我興奮,感覺像尋到了寶貝一般的驚喜。如此好,感人,心動,是那種讓人心疼的好,一看就上癮了。連續看了好幾遍。一直喜歡印度人的能歌善舞,隨時可歌,隨時可舞,街舞又是青春活力的再現,生動,往往能把一個人深藏的那種內力喚醒,激盪的旋律總給人蠢蠢欲動的感覺,非常美妙。而最終感動我的,是他們兩人傳奇般的愛情故事。

男主人公薩馬爾是流浪漢,洗車、市場送貨,什麼活都干,晚上在街邊抱著吉他,自彈自唱,他的歌聲很有感染力,他真是一個很有精神頭的小夥子,歌聲感染著路人,他把歡樂也帶給了很多人,他很享受讓周圍人開心的感覺。以前看到賣藝的人,都是一臉的凄苦,贏得別人的同情,然後丟下硬幣。而這個男孩卻是陽光的,具有積極的心態和美妙的歌喉,是歡快的,臉上始終帶著微笑。所以這個與眾不同的流浪漢也是吸引我的一個亮點。

就是這個流浪漢,偏偏愛上了一個叫做米拉的高貴優雅的女孩,且一發不可收拾。不巧的是,女孩已經與一個叫羅傑的銀行家兒子訂婚。米拉為了在父親生日上給父親一個驚喜,就求教於薩馬爾教她唱一首新歌,作為回報,米拉教薩馬爾說餐廳服務用語。不料,在這個過程中,米拉也喜歡上了薩馬爾。雙雙墜入愛河。正當他倆愛得如醉如痴之際,薩馬爾突然出了車禍,米拉認為是上帝在懲罰她,於是向上帝鄭重發誓只要能讓薩馬爾活著,她自己寧願離開她永不見他。然後,兩個人長達10年的分離,天各一方,杳無信息,卻都未結婚,10年後薩馬爾再次出了車禍,命運戲劇性地把他又送到了米拉跟前,最後,兩個有情人終成眷屬。

我喜愛的歌詞,不斷地在耳邊回盪:「流浪的人,為愛痴狂的人,你在尋找什麼,不停地詢問別人,我的家在何方。你在街頭流浪,你笑、你哭,感染著每一個行人,把悲傷藏在微笑背後,你屬於整個世界,卻沒有人屬於你。

她的眼中有繽紛的彩虹,她的聲音清純如夜鶯的哭泣,行走在烈日下,也有影子相隨。你穿過烏雲尋找月光,你在無聲的微風中傾聽。朋友,我的愛人已經走進,即使還未看見,我已知曉她的氣息。從未相聚,也未分離。甘願做愛情的奴役。她說會在夢中見你,但你卻整夜無眠,我的呼吸開始變輕,我的脈搏也已變慢。」……

感染人的歌聲,讓大街小巷因為他的存在,因為薩馬爾的歌聲,一片歡聲笑語,大人小孩老人都被感染,那情形看了讓人感動,你會感覺他並不是一個流浪人,他是一個把溫暖送給這個世界的陽光天使。他會讓你覺得這個世界多麼美好,有期待,有動力,有幸福。

薩馬爾邀請米拉一起去了舞廳。米拉在薩馬爾的鼓勵下,第一次守著眾人無拘無束地跳起了舞,在大街上,以薩馬爾和米拉為首的兩隊年輕人跳起了街舞,唱起了歌,灑脫,隨意,盡情,那樣的場面真是富有感染力,年輕有活力的一群人,是最快樂的時候,而米拉,褪去貴族人高雅的外表,盡情地把自己內藏的一面表現出來,無拘無束,舞姿跋扈,傲氣,找到了釋放感情的出口,眼神更加嫵媚,黑發飄飄,薩馬爾被吸引,一起舞一起唱起來。兩個人有著默契的眼神,默契的舞姿,默契的歌聲,真叫人羨慕,感動。而歌聲更是讓人百聽不厭:

「愛情是良葯,芳香是良葯,打開心門歡迎吧,我喜歡驚喜。來吧,讓我們的呼吸融為一體,這個夜晚屬於誰,明天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對著月亮擲出硬幣,正面是你的,反面是我的。看著我的眼睛,愛情之火已經點燃,再靠近一點。心如河水一樣流淌不息,試著淌水前行,踩一腳在雲端,那裡沒有大地。心無止境,愛無止境。」……

薩馬爾在唱「愛情是良葯,芳香是良葯」這句時的表情是那麼幸福,是那種發自內心的幸福,快樂,簡直無法形容。正因為這次狂歡,薩馬爾對米拉說愛上她了,愛上了她優雅後面的壞。

如果說薩馬爾最初愛上的是那個在教堂前的雪地上,就在他一抬頭的剎那間,邂逅了那個有著瀑布般的長發、黑黑的眼睛、天使般的女孩,不如說他更愛這個褪去矜持外表後的那個能歌善舞的真實的她,也許正因為這一點才流浪的他相匹配。

當他倆墜入了愛河時,轟轟烈烈的一場愛情開始了。街頭巷尾都有他倆愛的影子,一起在街頭唱歌,一起坐摩托車兜風,在話亭里纏綿,盡情地表達著滿腔旁若無人的愛,在地鐵上的滑稽讓人引俊不止,羨慕,並為她們祝福。所有墜入愛河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種美好。米拉更加美麗,更加調皮,與薩馬爾在一起,她是多麼無拘無束,是多麼快樂啊,把心裡積攢多年的美好和童心都喚醒了。

而薩馬爾呢,也是,不再流浪,身邊有了這么個漂亮的天使陪伴,那幸福更是無法言表。他倆深深地相愛著。愛得天昏地暗,愛得又如此美好。他們一起唱:「當我們的呼吸融為一體,我有了新的生命力,靈魂觸動你身體的芳香,當你靠近,一個人能自控多久,就讓意識隨風而去,心向前直行,該轉彎時就得轉彎,當我出現在你的思念里,孤獨也如此美好,當夜晚消失在你的臂彎,清晨如此輕盈,你已活在我的視線里,我的眼睛流露出愛意。」

正當米拉打算把他倆的事情告訴父親時,薩馬爾騎摩托車時被車撞了,米拉跪在馬路對面,對神祈禱:「拜託了,神啊,拜託了,不要這樣對我,請確保他沒事,不要因為我的錯誤(已與羅傑訂婚,卻無可救葯地愛上了薩馬爾)懲罰他,一定要讓他活著,不要讓他有什麼不幸,我發誓我再也不見他了,求求你了,神啊,請確保他沒事,我發誓,請讓他活著,我再也不見他了,一定要讓他活著,我會永遠離開他。」

米拉心中有信仰,有她的上帝,從小她就去教堂,有什麼心事就給上帝說,小時候就曾求助於她心中的神,讓她大了找一個白馬王子,在與銀行家的兒子見面之前,也跑到教堂求神不讓那個男孩看上她,其實不但看上她了,並且兩家訂了婚。在我看來,米拉心中的神並沒有幫助她,但她還是執著地依賴她,在薩馬爾出車禍之際,她又開始糾結,為了讓神保證他活著,用離開薩馬爾作為對神的回報。就像為了讓神保佑那個男孩不會喜歡上她,用再也不穿她最喜歡的皮草作為回報。

從這里開始,令人怦然心動的台詞開始不斷出現,當薩馬爾得知米拉離開他的原因後,就去了教堂,他對神說:「你偷走了我的愛情,我會從她那裡偷走對你的信仰,她認為如果我不跟她在一起,我就會活著,所以,現在開始,我每天都會擁抱死亡,走著瞧,看你能讓我活多久,」強烈的愛令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極端的征程,他毅然離開這座城市,去了最危險的地方——印度炸彈部隊成了少校,保持著拆彈數的記錄,而且每次拆彈從不穿防彈衣,就好像那不是炸彈,而是「他女朋友張開的雙臂」,他的士兵們這樣形容他,他們都叫他「不會死的男人」,並說: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死,但從沒在他的眼神里看到對死亡的恐懼。我想,他每天都與死神打交道,就想證明「如果有一天被炸死,那麼米拉的誓言也就粉碎了」。可是他每次拆彈都成功了。也許,越是不懼怕死神的人,死神越能放過他。

十年的時間他拆彈百枚,十年的時間,他除了拆彈,剩下的就是想米拉,寫日記,唱那首流浪的歌曲。他寫到:「你的眼神頑皮又淘氣,你的微笑恬靜又驕傲,你的黑發如瀑布一樣,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只要我還活著。你的手掙脫了我的手,你的背影毅然離去,你未曾回頭一望,我永遠不會原諒,只要我活著。你在雨中盡情舞蹈,你因小事煩惱,你那天真如孩童般的淘氣,一直是我的最愛,只要我活著。你那虛假的誓言,你那燃燒殆盡的夢想,你那殘酷無情的祈禱,一直為我所厭」。

這樣的台詞讓人柔腸寸斷。

在這期間一個叫阿琪拉的女孩出現,並看到了薩馬爾落下的日記本,被他的愛情故事深深打動了,並深深地愛上了薩馬爾,但薩馬爾心裡只有米拉,他的心裡只能裝下米拉,再裝不下任何一個女孩。他對女孩阿琪拉說:「當一個人對得不到的東西充滿激情時,他會像瘋子一樣用一生去追求,現在有一個瘋子站在你面前,這里沒有位置給別的瘋子。」

阿琪拉問薩馬爾為什麼每次拆彈從不穿防護設備,薩馬爾說:「防彈衣是用來保護你的,讓你免於受傷,但跟炸彈相比,生活傷你的更多,總是有背叛,有傷痛。所以既然我們不會穿防彈衣躲避生活中的危險,又何必穿了躲避死亡呢。每一天,生活都在慢慢殺害我們,炸彈只不過是一次性殺了我們。」

深沉而撕心裂肺的愛令薩馬爾的感悟如此深刻,他在隨時將至的死亡的威脅中悟出了人生和愛情的真諦。生活中那些看不見的傷害,生活中的暗傷,無時不刻地存在著,說不上什麼時候就把你傷到了,傷到了內心,甚至傷得撕心裂肺,傷得體無完膚。而炸彈只是明處的傷害,且是一次性的傷害。比較而言,炸彈的傷害真是不足怕的。

薩馬爾為救阿琪拉被汽車撞傷,出現了逆行失憶症,他的記憶停留在十年前的那次車禍,他想起了米拉,穿著紅色的裙子,他一直在呼喊米拉的名字。為了幫助他恢復記憶,醫生讓阿琪拉找到米拉以及他以前熟悉的伙計扎因,以此來喚醒他的記憶,這時候阿琪拉才知道,在這10年裡,米拉也未結婚,她並沒有嫁給羅傑,而是一個人生活,她依然深深地愛著薩馬爾。

在幫助他恢復記憶當中,阿琪拉看到了一個他從未見過的薩馬爾,像個鬼魂一樣的薩馬爾,影子一樣很不現實,薩馬爾的言談舉止、喜怒哀樂都與米拉有關,彷彿他的生活里只有米拉,他只愛米拉,一提到米拉,薩馬爾就喜形於色,幸福得要命,沒有米拉,他的生活沒有活力,他的愛情里只有米拉,只會有米拉。所以阿琪拉選擇退出。

她臨走時對米拉說:「你如果因為我而壓抑自己,那你就是浪費時間。」米拉說:「我不是因為你而壓抑自己,我是因為薩馬爾。因為我每一天都想打破自己的誓言,撲進他的懷里,但如果他遭遇什麼不幸,怎麼辦?因為這個我才壓抑自己的情感。每一天我都為他祈禱,每一天我都在一點點接近死亡。」阿琪拉說:「我雖然不懂得什麼承諾、祈禱之類的事,但我在走之前給你個小提示:你走了他活著。但如果你不跟他在一起,他就跟死了一樣。也許你的神想跟你說:嘿,米拉,夠了,現在去過自己的生活吧。」阿琪拉的這些話,無疑一語中的,對米拉起了一定的作用,她開始從糾結中一點點解脫出來。

恢復記憶後的薩馬爾對米拉說:「記憶真是有趣的東西,我們一輩子會花很多時間試圖去忘記一些事,但我們忘不了,而當我們回憶一些小事情時,同樣做不到,你知道嗎,米拉,在軍隊中的每一天,我都在想,神為什麼讓我活著,今天我明白了,他對我做的這些還不滿意,他先是把我從你的生命中剝離,他說,『你走吧,過沒有她的生活』,於是,我走了,每一天我都活在死亡的懷抱里,希望能打敗神靈,但神還是讓我贏了,他不讓我死。

然後有一天,就像魔術一樣,他又把你送回了我的生命,他又帶回了我所有的記憶,他讓我再次飛翔,然後一剎那,他又把我摔倒地上,他把我從夢中叫醒,並且告訴我:『你的生活就是這樣,米拉依然是我的,不是你的,因為直到今天,她對我發的誓,比對你發的誓要更大,有些事情你也許不理解,她愛我勝過愛你』,如果你當初為了別人離開我,我會覺得惋惜,也會原諒他,但是,我怎麼替神覺得可惜,我要回去了,我過了10年沒你的生活,但是每天都這樣愛著你,我可以再活100年,要麼神殺了我,要麼他承認失敗,把你交還給我。」

薩馬爾終於有機會向心上人一吐為快這十年的糾結。米拉用離開薩馬爾來保證他好好活著,可是,薩馬爾在沒有米拉的日子,卻生不如死,甚至比死更煎熬。即使活著,也是不開心的。米拉同樣也是不開心的。我在想,與其這樣都不開心,為何不在一起,即使上帝懲罰,就讓他懲罰好了,珍惜在一起的每時每刻,即使一起去見死神,也無怨無悔。因為真心愛過了,就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但是米拉不是我,我也不是米拉。所以故事還得繼續。

在拆完第108枚炸彈時,米拉來到了薩馬爾的身邊,她說:「這10年你並不是獨自忍受的,我跟你也一樣,我花了10年的時間才明白一件事:他(神)不是因為沒有我才讓你活著,他讓你活著,是為了和我在一起」。 薩馬爾說米拉,你為什麼就不能早一點明白這個道理呢。米拉說自己早就知道,但是需要別人提醒和點撥。

電影到這里,讓人不免會心一笑,感覺終於放下了一個包袱,一個壓在主人公身上十年的包袱,卸掉了。輕松極了。這時候士兵又發現一枚炸彈,薩馬爾要去拆除,他對米拉說:「不許為我祈禱,只需要愛我就行。因為沒有一個炸彈或者神可以阻止我回到你身邊。」

在這兒當兒,我真的擔心,這枚炸彈會要了薩馬爾的命,因為現實生活中,往往是當人明白了道理時,有時候會晚了,會成為一生的遺憾。還好,我看著薩馬爾拆完了這枚炸彈,走向了米拉,並將一根拉環戴在了米拉的手上。

這樣的結局很好,這個拉環也設想得別致。很開心,為這樣的結局。情人終成眷屬。10年的堅持、不放棄,終於讓真愛成為佳話。10年的時間,會讓我們分離,也會讓我們相聚。愛會產生距離,但會讓我們離得更近。愛是真實的,是永恆的,是無止境的。

D. 求一篇電影《霸王別姬》1200字的影評

李碧華名作《霸王別姬》,我沒看過原著,只看了電影。之前東鱗西爪地聽人講過這故事,略有了解。又在電視里瞥到幾眼片段。一直耿耿於懷。為了表示對這部嚮往已久的好片子的尊重,破天荒地買了正版影碟。然後在一個冬夜裹著棉被捧著紅茶看完。
如一切李氏作品,於滄桑倒轉歲月輪回的幻麗之外,片中愛恨刻骨,人物鮮明,似欲乍生生活在眼前。張豐毅的小樓自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剛了,張國榮的蝶衣卻是令人心髓俱碎的柔。紅氍毹上,霸王別姬,剛柔相濟,俠骨柔情,怕不迷得多少女子,萬劫不復?阿彌陀佛。
看完之後我獨自窩在暖熱的黑暗裡沉迷。思想依然深陷,一波一波巨大沖擊劇撼,乍夢乍醒。正是又一次不巧路過高人居處,被那高空墜物,當頭砸倒,腦震盪又不知要若干天。但於如此劇烈震撼之中,好色之徒如我仍有餘暇將片中男子拿來一個個在腦中過濾,陡然發現,最後剩在心坎上,滴溜溜一顆夜明珠,可不是霸王,也不是蝶衣,而是袁四爺。
——對,就是那個由葛優扮演的有些獐頭鼠目一笑露出兩顆大門牙的津津垂涎於男旦蝶衣最後遭人民政權鎮壓的反動戲霸袁世卿,袁四爺。
且莫認為我是窮極生瘋一心想著要當反動會道門頭子的小老婆。領導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待我細細將四爺的諸般好處,一一道來。
袁四爺首次出場,是在小樓蝶衣一折滿堂彩的《別姬》演出之後。那時節霸王虞姬,正是月朗花香,溶溶脈脈,鏡里雙雙望定,更不知戲外別有天地。
四爺便在此時闖入這二人世界。亮相先是「一點薄禮」。蝴蝶盒子里白晃晃全套珍珠鑽石頭面。好。有錢人捧戲子,揮金如土,也是常情。不過見得一份豪奢氣魄。正如戲院經理所說:「都說當年太後老佛爺,她老人家賞戲,有這樣的手面嗎?——沒有吧!」
四爺是沖著蝶衣來的。目的很明確,並不遮遮掩掩。但蝶衣眼裡沒有他。「舍下小坐」的要求,先是小樓的生硬,再是蝶衣的委屈,兩次被拒。四爺是經場面的人,這一小場戲里頭,自己是個惹厭的反角,當然心明眼亮。當下脫帽躬身,彬彬而退。更無半句廢話。他沒有當場暴跳,並不奇怪——這點涵養總還是有的,不然也混不到這份兒上。稀罕的是那份從容里頭自有一種篤定,拿準了那隻蝶,飛不走。並無老謀深算的陰險。只是一種淡然卻堅定的自信。或許他相信除了錢,自己亦有其他,值得一個人被擄獲。
這一小場中,霸王與戲霸,五七步之爭第一次埋下伏筆。
他不焦,不燥,不餒。由此我相信他並不是只知最後到手的一剎肉體之歡,那「皮膚濫淫的蠢物」。他亦懂得享受追求過程中的種種坎坷苦樂,不為人道的細膩感受。
過程就是結局。除了求愛,求歡,於這漫長曲折的人生,四爺當亦比他人獲得更多過程中的印象與滋味。
第一回合的照面,四爺是個豐富敏銳,懂得咀嚼生活的男子。是在世道中打過滾來的人,因此學會平淡處之。

四爺不曾使甚卑鄙手段,因此也不曾在二人之間造成裂痕。相信他在追求(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之中,縱是滿心渴望,亦保留有所不為的原則。反倒是小樓方面,橫里插進來一個菊仙。這才是真真的男歡女愛。蝶衣那「與師哥演一輩子別姬」的鴛鴦畸夢,終於化作雲煙。

在小樓與菊仙定親的時候,蝶衣獨自仰躺在椅上。未卸的妝艷麗凄迷,一頭長發散落,滿目漆黑。是盲目絕望的永不可能的戀。面前是那面曾映照過霸王與虞姬身影的鏡子。霸王不再。他已是別人的丈夫。互為形影的日子永不回頭。此刻的鏡子,代表的是蝶衣空洞的心。

於是四爺再現。鏡頭里我們看到一根長長的翎子,斜斜伸入鏡中。四爺企圖進入蝶衣的心。

「這雙翎子,是從活雉雞的尾巴上,生生收取的。當真是難得。」——也不知他是在說蝶衣難得還是在說自己這份心難得。從活雉雞的尾巴上生生收取的翎子,殘酷地疊印片中交纏一世,不得救贖的愛恨,也疊印亂世里屢遭摧折的絕美的京戲藝術。——一時多嘴,跑題了,回來再說四爺。

在四爺的宅中,蝶衣看到那把年少時許下心願要送與師哥的劍。於他,那劍是關於他的愛人的威嚴,關於一份自幼固執的信念,關於虞姬對霸王的全部理解與寄託的信物。他要得到它。一個眼神,四爺已知其意。他說:「此劍是張府敗落時費了大週摺弄到手的。」又說:「你我之間不言錢字。那個字眼實在不雅。」這樣張揚的狂傲,卻未令人覺得他在市恩。緩而沉的語調,狂得有資格,傲得有資本。——由此亦可見,敢說「那個字眼實在不雅」,必得坐擁若干身家,不然便得是嘗過富貴浮雲滋味的過來人,否則,不是實在不食人間煙火(這種人我還沒見過),便是故作清高,要麼就是不知疾苦、更不知死活的狂言。

於是,寶劍贈佳人。

蝶衣是四爺心目中一顧再顧,傾城絕世的佳人難再得。對於蝶衣自己,男兒郎與女嬌娥的身份顛倒一生,始終就沒弄清楚過。對於四爺,蝶衣是男是女,也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蝶衣身上,他看到所謂完美的化身。

相信四爺對於蝶衣,欣賞的成分遠多於情。情是一種不可理喻的深陷痴纏,要瘋狂,要佔有,妒恨煎熬,抵死纏綿。就像蝶衣對小樓。我們可以完全挑不出一個人好在哪裡而依舊愛他,也可以相愛一世卻依然彼此陌生。情是不需要懂,只需要服從它的安排。但四爺對蝶衣,不是。蝶衣的好處,蝶衣的美,大眾看到的,他懂,大眾看不到的,他也懂,就連蝶衣自己不知道的,他亦看到。四爺是如此敏感的人。他把蝶衣靈魂里美好的東西,看個通透。

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此境非你莫屬,此貌非你莫有。當四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指的絕不僅僅是蝶衣的容貌。根本上,四爺與蝶衣一樣,是個藝術瘋子。於京戲(還有崑曲)這門藝術,他浸淫一生,奉獻了全部的心與魂。正像蝶衣所說,京戲全在情境二字。因為情境,兩三個龍套穿梭,便是千軍萬馬。因為情境,空無一物的舞台上,這些人分花拂柳,翻山越嶺,攻城掠地,活生生演盡才子佳人帝王將相一生的悲歡離合。京戲實在是心的幻術。而情境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可遇不可求。所以當四爺與蝶衣,台上台下,兩個對京戲幾近入魔的戲痴乍一相逢,電光石火間,便有雲垂海立的震撼。那一刻他們的靈魂是相通的。他們都是情境中的人。

所以對四爺來說,蝶衣絕不只是一個美貌的戲子。在蝶衣身上,他看到京戲的化境。那是他一生痴狂的東西。對他來說,蝶衣已是藝術完美的象徵。四爺這一生沒機會登上紅氍毹為他理想中的藝術奉獻自己,他必須在俗世名利中打滾,這是無可選擇的。但是在蝶衣為戲而痴的靈魂里,他可以看到另一個自己,純粹的倒影。四爺對蝶衣的愛戀,實際上是有著自戀的成分,和對自身完美的期許。這樣狂熱的痴迷,已經分不清愛的是藝還是人。但是他對蝶衣的態度,仍是節制的。並未陷入愛之便欲毀之的極端。

事實上蝶衣的性別真的已經不是這一場愛欲的焦點。四爺並不是真正的同性戀。他愛蝶衣不是因為他是個美好的男人,而是因為他是個美好的人。代表理想中極致境界的人。相信如果蝶衣是一個女子而具有同等高超的藝境,四爺照樣會愛上她。又想像,如果四爺真的愛上了某個女子,也必定會比這個女子自己更懂得她的美,她靈魂的本質——除非棋逢對手,被他遇到一個同樣敏感至極的女子——不過這概率不大啊。終究這種人不會太多。

他是真正懂得蝶衣的人。他說,在看蝶衣演出時,有那麼兩三刻,他有所恍惚,疑為虞姬轉世再現了。——其實,在這部影片的本義中,蝶衣被賦予的本來就是虞姬的靈魂。為霸王生,為霸王死的從一而終的一顆燃燒的靈魂。四爺看到的,恰正是蝶衣的本相。

不瘋魔不成活。這是小樓兩次用以評價蝶衣的一句話。說這話的當時,一次是在蝶衣發瘋似地凄喊:「我要跟你唱一輩子戲。少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一次是在文革中,實行「現代戲大改革」之時,堅持「情境」的蝶衣在討論會上獨排眾議反對現代戲(實際上反對的是對京戲的粗糙化和政治化),然後閉門不出。當小樓說「你一輩子就知道唱戲,你也不出來看看這世上的戲都唱到哪一出了」的時候,門里傳來蝶衣幽幽的聲音:「虞姬她為什麼要死?」——小樓罵出了那句話,憤然離去。

那個時候,我在想,倘若四爺在,他一定會懂得。蝶衣的堅持。對感情的堅持,對藝術的堅持。蝶衣是這樣執著於理想的,純粹的人。他的靈魂就是一股火,認准了一個方向便一路燒下去不回頭,哪怕玉石俱焚。

小樓不懂。小樓與蝶衣並不相同。他是世俗的霸王,期許的是一些物質的,著實的,平凡的幸福。對這個人世,他並不隔膜。他也懂大勢所趨,也懂順應潮流。他是常人。正常,也平常。而蝶衣是瘋子。終其一生,蝶衣只生活在自己的心中,只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而四爺,我相信四爺如果在,會懂得蝶衣。不瘋魔不成活。但真正的愛情與真正的藝術,原本就是一種瘋魔。蝶衣是做到極致的人。他憑借一種天賦的狂熱抵達了感情和藝術的真義。

在外部行動上,四爺或許不會如蝶衣那般絕然。但,他會懂他。他們是一類人。因為過度的敏感和唯美,而經受焚煉。

四爺曾問蝶衣:「你願作我的紅塵知己嗎?」——實際上,在這個紅塵里(在這部電影中),蝶衣真正的知己,唯四爺一人而已。不論蝶衣答不答應,承不承認,他與四爺都已經是一對孤獨的紅塵知己。

小樓不是。他始終未曾進入蝶衣的內心世界。他眼中只看到一個過度痴迷於戲、過度痴迷於他的師弟。而蝶衣,是虞姬。為了內心完美的堅持而死的虞姬。小樓是尋常的人。蝶衣與四爺,是兩顆熊熊的靈魂。

影片中有個細節令我非常感動(令我感動的細節也太多了,姑且揀一個說):日軍佔領北平。在懸著大東亞共榮條幅的戲院里,蝶衣於台上貴妃醉酒。霓裳羽衣,飄飄旋轉著絕世的風華。頭頂忽地撒下無數抗日傳單。燈驟滅。台下喧嘩。沒有人再顧及台上的貴妃。一片混亂之中,唯有蝶衣,獨自於黑暗之中,傳單之下,繼續著未盡的絕美舞步,絲毫未曾停滯。一片混亂之中,也唯有四爺,獨自於樓上包廂繼續目不稍瞬地注視黑暗中的蝶衣,絲毫未曾分神。

這便是藝德和藝魂罷。不問外界風雲突變,不問這世上如今是誰主沉浮,也不管有沒有人在看。上了舞台,是虞姬便是虞姬,是貴妃便是貴妃,黑暗中,也要堅持演完那場戲。那已經不是演給任何人看,是一場,對藝術的獻祭。而四爺,即使看不見,他知道蝶衣在繼續。他們對藝術如此敬重,對自己的心如此忠實。片中具有這等藝德與藝魂的,有科班的關老爺子,有蝶衣,有四爺。

當四爺孤獨地在黑暗中為蝶衣鼓掌,他們之間的關系早已不是出賣身體的戲子與買笑追歡的大爺。那是兩顆相通的純粹的靈魂,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上,值得惺惺相惜。

當騷亂的眾人終於隨著四爺的掌聲望向黑暗中獨舞的蝶衣,燈光復明,掌聲四起。那輝煌的一刻。(我在被窩里攥著茶杯把激動不已)。

在國民政府掌權,蝶衣因曾替日本人唱堂會而以漢奸罪受審的時候,四爺又有驚人表現。

先是小樓與那經理拜訪四爺,懇求出手相救蝶衣。小樓說救出了蝶衣,他們兄弟倆(忘了是幾年)的包銀全歸四爺。四爺道:「沒你的包銀,你當我就喂不起這幾只鳥了?」——可以想像,時移世易,四爺大約亦沒落了。雖然,餘威尚在。但這句淡淡的話,並不令人感到負氣,亦不似死要面子的強撐。四爺清楚自己的底子和實力,亦懂得在漸進的沒落中,如何不失尊嚴。也是看過了大起大落的人,知道這世上,你方唱罷我登場,興衰原是尋常事。所謂「守得貧,耐得富」,淡眉靜目之間,便是氣度。

四爺當然並非貴族。但骨子裡,那一種超脫於蠅營狗苟的世道之上的高絕,不是天生的貴秉,至少是強者,是智者。世路里磨出來的明凈。

他仍未忘記多年前那一個「霸王回營見虞姬,到底是該走五步還是走七步?」的回合。於這危急時機,切切地提出。這是四爺於藝術的認真,亦是四爺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份任性與妒忌的心思。要折倒那個男人,折給不在現場的蝶衣看。通部電影,四爺吃醋耍性子,僅此一處,不動聲色的流露。

小樓終於屈服。緊跟著是菊仙的精彩加入。痛快潑辣的言語,一字一句無不有背面文章。這一場心理速戰,人性抽絲剝繭,層層盡現,好看至極。

在法庭上,面對檢察官「程以淫詞艷曲,辱我民族尊嚴,滅我民族精神」(原文記不大清,意思如此)的指控,四爺從容站起,開言:「方才檢察官所說之淫詞艷曲,」——靜寂片刻,突然用力猛拍欄桿——「實為大謬!」全場被震得無一絲聲息。四爺又說:「當晚程所唱者,牡丹亭游園一折,眾所周知,乃國學文化中之最精粹。何以在檢察官口中,竟成了淫詞艷曲了呢?如此污衊國劇精粹,不知是誰專門辱我民族尊嚴,滅我民族精神?」咬文嚼字沉沉道來,竟於法庭之中,贏得滿場掌聲。

這一場是四爺性格中硬、烈、猛、威的一面,最正面淋漓的一次展示。偏是用了極緩極慢,又極掉書袋的語言。正是龍虎精神,原不必大呼小叫。整部電影中,四爺沒干過正事。從朝到晚,捧戲子,討好,誘惑,調情,直至墮落畸變的肉體歡愛。但於此一場,我們就可想見這個男人若處大事,臨大節,該是何等的從容不亂,何等的中流砥柱。是性命交關處,可托以大局的人。

四爺最耀眼的一刻完美地展現。正像昏睡的猛獸,平時看著也不見得怎樣,偶一睜眼,便有奪星替日的光華。

跟著的,就是結局了——並非電影的結局。是四爺的結局。

四爺的結局是死。解放後,在鎮壓反革命分子的運動中被槍斃。

電影中看不出來四爺都幹了些什麼罪大惡極的事。我們只能聽到一些抽象空洞的罪名,類似魚肉百姓這樣的詞語,卻不知他是怎樣個魚肉法。他最終的定名是「戲霸袁世卿」。在一片「打倒,打倒,打倒……」聲中,被宣判以「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五花大綁,推出去槍斃了。

四爺死得很慘。但在江山易色權力更迭的大時代里,那樣的結局,也是尋常。政治歷史,翻雲覆雨,不問蒼生。誰是誰非都不好說,無辜被犧牲,也只能認了。四爺冤枉與否,我們無從得知。但那樣的死法必不好受(實際上怎麼死也好受不了)。正是眾叛親離,英雄末路。在時代的巨力下,蓋世的豪傑也只是芥塵,眼睜睜看著自己,碎為齏粉。

生命的最後一刻,充滿唾罵與侮辱。被剝奪了作為一個人死去的基本尊嚴。沒有同情的眼光。沒有留戀的聲音。甚至可以預知自己死後,不會有人為自己掉一滴眼淚。四爺站在高高的台上,瘦長的身子被用力摁低,頸後插著代表恥辱的姓名牌。他的名字,打了血紅的叉。作為「人」的資格,已經被取消。最後幾分鍾的殘喘,他不過是一具供人任意折磨輕侮的行屍走肉。

他被迫卑微地低下頭去。

死亡只是一剎,並不可怕。但之前這精神上的摧殘,令人崩潰。他必須眼看著自己孤獨地走向死亡。已經被全世界唾棄。

洪亮的聲音宣判了他的死亡。群眾撕裂了他的姓名。在一片扭曲的人臉與沸騰的罵聲之中,四爺昂然抬首,邁著四方步被押赴刑場。他的戲結束了。

四爺痴愛戲劇的一生,始終與舞台無緣。但生命的最後一幕,他終於能夠在台上完成。他以最完美的姿勢退出了人生。那是一種王者的步伐。那是漫長的演出里,最終的,絕世的一折。塵埃落定。

人生如戲。最終,四爺不負這戲,戲,不負四爺。

他一生追尋的情境,終於以這樣的方式得到了完成。

我相信當四爺邁著四方步退出,抬起頭見到台下振臂高呼打倒的人群——那一瞬間,他心裡對他們,是沒有怨恨的。四爺心中,世情已是如此透徹,他當知道,這些人和他一樣,在時代里是不能夠自主的。他也當知道,這些人未必真的相信他的罪名,也未必真的恨他。他們喊,他們罵,他們打倒他,最終,他們殺了他——也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已。浮沉亂世,人人都被詛咒。蒼茫的——中國,已經沒有慈悲。他一定知道。

繁華落盡。功過無言。四爺最後的臉,是一片平靜。他從容赴死,不是勇敢,只是看透。

世界既已癲狂。不如,歸去吧。

影片將人置於極度混亂和殘酷的境遇中。於是在這樣滅裂的碾壓傾軋中,人性的卑劣被逼出來,人性的高貴也被逼出來。極端的環境像榨汁機,榨出人的鮮血與淚水,讓銀幕下的我們,聞到生命最深處的血腥和芳香。

四爺終於是歸去。他退場的時候,我在心裡為他打著屬於一個英雄的鑼鼓點。

不知道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四爺的心裡在想著什麼。是這一生紛紅駭綠的奢靡,是曾經的罪孽,是京戲崑曲,還是那個電閃雷鳴,於大雨中持了寶劍勾了臉譜與蝶衣對演別姬的夜晚。或許,他什麼也沒有想。

雨水中,蝶衣溶化了的凄艷妝容。鳳眼朱唇,胭脂紅淚。定格成四爺心中的永恆。

看到後來文革的戲,小樓在逼迫下屈服,為求自保當眾揭發蝶衣。又與菊仙劃清界線。我知道那亂世人性,無可厚非。但,我也知道,倘若四爺還活著,倘若四爺遇到相同的境遇,必不如此。

小樓始終是平凡男子。京戲於他,只是謀生的技藝。感情於他,亦只是人間幸福的寄託。因此受到外界巨大的壓力,他可以放棄這一切。但是對蝶衣,對四爺,那是生命的終極歸宿。不必刻意堅持,已是共生共存。研丹擘石,赤不可滅,堅不可奪。

雖然,在瘋狂的社會里,是否忠實於自己的靈魂,一樣都沒有好下場。小樓隨波逐流,蝶衣與四爺堅持追尋,到最後,玉碎,瓦亦不能全。在多少追問與掙扎之後,電影留給我們的,只是一片荒涼。

這一生,小樓竟不是蝶衣的知己。他只是一個舞台上的霸王。一個渴望尋常茶飯、妻小天年的男子,承受了一段強烈的宿命的感情。他所求的平淡生活,終於被這段感情毀滅。

其實真正的霸王,是四爺。一擲千金的看重。刻骨的了解。相通的靈魂。直至最後末路英雄式的退場。他全部具備了。

我對四爺最後的定義是,他是一個悲哀的霸王。沒有被虞姬愛上的霸王。

霸王別姬。這一世,霸王與虞姬在輪回中錯過。

片中幾個主要人物,小樓,蝶衣,菊仙,性格在開始時都是模糊不定型的。在影片的演進中,他們的個性亦在情節里一點點同步成長起來。隨著際遇的跌宕,他們也在不停地變。唯有四爺,從出場便已經是一個完成的生命。所經歷的一切,不過是這里那裡地將這個靈魂展現出來。四爺始終是四爺。是片中一個已經定型的成熟的男子。

葛優的表演,拿捏得恰到好處。低沉的聲音,不焦不躁的眼神,台詞微妙的頓挫與那高瘦身軀的肢體語言,在在刻畫出一個戲劇國度里的霸王——戲霸,袁四爺。於是令我猝不及防,偶然間,心似繾——呀,就這樣,輕輕地,愛上他。這個磐石一般的男子。

又有英雄氣度。又有兒女情長。又會成功,又會享受成功。又視死如歸,又心細似發。又敏於藝術,又透徹,又執著,又懂得所愛的人(不論是男是女)——這樣的電影中的男子啊。

倘有霸王,女人當然寧作虞姬——但沒有。所以我們只能好好生活,天天向上,不要為誰拔劍抹脖子,細細打算以後的幸福,然後看了電影哭泣,徒羨蝶衣。

——現世中,四爺難尋。

E. 電影《美麗人生》的故事梗概是什麼

故事梗概: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著整個義大利。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

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改良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拖了很久才得到。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

期間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其中就有一個喜歡猜謎語的李醫生,對圭多聰明的頭腦和真誠的態度表示敬重。

一次圭多在填寫申請時無意中把一盆花砸到了簽字人(魯道夫)頭上,簽字人就去追圭多,圭多在一個拐角撞上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笑,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不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

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辦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擺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約叔華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的叔叔、圭多和兒子喬舒亞,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

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圭多、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

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計分1000就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

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圭多一邊樂觀地干著臟苦的工作,一邊編造游戲的謊言。他還因為李醫生的幫助而倖存下來。本來所有的小孩要在洗澡時被殺死,而喬舒亞不知情地逃掉洗澡,而後,父親圭多讓他混在德國孩子之中,告誡他不要說話,說這是拿分的關鍵。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萬囑叫喬舒亞不要出來,否則得不到坦克。

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 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最後,喬舒亞母子團聚。

看後感想:

《美麗人生》 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述了圭多一家在納粹集中營中的悲歡離合,展示了圭多對美麗人生的憧憬和在殘酷環境中特有的樂觀(新浪網評)。

這部電影完全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二戰題材的影片,它是一幕黑色的喜劇,它以一種超越常規的新鮮的角度,通過另一個側面來面對二戰這段歷史。羅貝托·貝尼尼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為在二戰中所有受傷的人們注射了一針止痛劑(魏楚豫評)。

(5)周小剎的人物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該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游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1999年,該片在第71屆奧斯卡獎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獎項。

影片花絮

1、在片中扮演羅伯托·貝尼尼妻子的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在生活中也是他的妻子。

2、貝尼尼在獄中穿的衣服的號碼跟卓別林在《大獨裁者》中的一樣。

3、貝尼尼表示片名來自利昂·托洛茨基說所的話。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時期,得知他要被斯大林暗殺時,他看著花園中的妻子寫出了這樣的話: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

穿幫鏡頭

1、Guido在集中營跟兒子說話的戲,小演員說台詞時,貝尼尼也同時做口型。

2、軍營中,Dora從床上站起來,去窗邊聽她丈夫放的音樂時,在屏幕左邊可以看見電纜和工作人員的影子。

3、Guido的兒子從藏身之處走出時,他徑直超一個道具走去,那顯然是給小演員表演設置的「記號」。

4、Guido通過喇叭放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故事》中的《威尼斯船歌》,而事實上因為奧芬巴赫是猶太人,所以在納粹集中營很難找到他的音樂。

參考資料:

網路-美麗人生

F. 喜劇電影《愛樂之城》台詞

喜劇電影《愛樂之城》台詞

《愛樂之城》的故事發生在當代的洛杉磯,是一部關於夢想與愛情的電影。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喜劇電影《愛樂之城》台詞,歡迎大家閱讀。

喜劇電影《愛樂之城》台詞

1.當人們令你失望,你更要勇往直前,因為早晨到來,又是陽光燦爛的一天。

2.一次小小的邂逅,可能就是苦等的機遇。

3.我們追尋的不過是另一個人的愛,一股悸動、一個眼神、一個碰觸、一支舞,凝視一個人的雙眼,點亮一整片天空。

4.我只需要這瘋狂的感覺,與噗通亂跳的心,但願它一直都在。

5.總會有個地方能讓我實現,對自己的期許。

6.就這樣一文不名,我跳上巴士,來到這里,勇敢或瘋狂,未來見分曉。

7.沒人喜歡爵士,連你都不喜歡

因為你,我現在喜歡了

8.敬那些做夢的人,哪怕他們有點傻,敬那些痛著的心,敬我們製造的混亂。

9.正是那一絲絲瘋狂,讓我們看見新的色彩。

10.人最愛別人傾注熱情的事物。

11.音樂與機械打造的彩色世界,召喚我躍上大銀幕,活在每一個場景中。

12.你為什麼把「浪漫」說得好像很不堪?

我不知道,洛杉磯就是這樣,什麼都崇拜,什麼都不重視。

13.你可以自己寫角色,寫跟你一樣有趣的東西。

14.爵士就是…每次都是新的,每晚都是全新的,非常非常刺激。

15.如果那麼墨守成規,要怎麼當革命者?

你緊抓著過去不放,但爵士是放眼未來。

16.等你拿到這個角色,你必須要付出一切,全力以赴,這是你的夢想。

《愛樂之城》:好萊塢夢幻成功學的銀幕讀本

《愛樂之城》里的幾個細節非常有意思。

爵士鋼琴師高司令和沒名小演員石頭姐倆人在好萊塢巨大的片場里溜達。石頭姐告訴高司令她特別討厭爵士,高司令大驚失色:怎麼可能!倆人馬上出現在一家爵士樂俱樂部。但他們聽音樂的方式卻令人扼腕:台上四位音樂家賣力演奏,但是台下高司令指手畫腳大聲喧嘩向石頭姐解釋這解釋那,直到這首曲子的最後一個音符落下他的“演說”也剛好結束。我們有理由懷疑他們到底是來聽爵士的,還是高司令像所有的文藝青年一樣借著音樂來泡妞的。

石頭姐的所做所為也絲毫不遜色:她看電影遲到,片子已經開場但為了找人方便她居然抬腿就登上舞台站在銀幕的正中位置,任由《無因反叛》中詹姆斯·迪恩的巨大特寫投射在她臉上。要是在民風稍微粗野的異國他鄉,觀眾早把手裡的各種物件甩過去砸得她滿地找牙了。但是還好,美國人民相當文明友善,所有觀眾都對銀幕前這么一大坨異物熟視無睹,只有高司令看到了愛人的麗影,兩人互相隔空微笑:終於有機會在看電影的時候互相撫摸打個kiss了。

高司令和石頭姐,一個是職業音樂家一個是專業演員,一個在酒吧里演奏的時候抱怨底下聽眾各說各話根本沒人聽,一個在試鏡的時候經常被考官的電話笑場閑聊打斷情緒,他們都深知自己在進行表演的時候不被別人尊重是什麼感受,但等輪到他們自己是聽眾和觀眾的時候,瞬間就把當初的不快拋到九霄雲外,換成了剛才還在憎恨的同樣面孔對待自己的同行和職業。

這其實很讓人困惑,因為片中兩人還在反復強調要追尋自己的“夢想”。看到他們對從事的音樂和電影事業所採取的態度,我納悶的是,他們的夢想究竟是什麼呢?

在導演達米安·沙澤勒的成名作《爆裂鼓手》里,他刻畫了這樣一對音樂師徒:做為老師不斷地對學生進行難以承受的人格侮辱和精神肉體折磨,傷害他的自尊,以各種手段讓他陷入激烈殘酷的競爭,逼迫他突破自己的極限,用個人成功的例子誘惑他,向他灌輸勝者為王的強者邏輯;而學生則在這樣的強力壓迫中不斷刺激自己的成功慾望,瘋狂練習只為了成為第一、最好、偉大、“被別人永遠談論”。《爆裂鼓手》披著音樂的外殼,但兜售的卻是主流美式資本主義個人成功哲學:它把人生刻畫成為一場永不停歇的對峙爭斗,要麼不計後果的瘋狂奮斗獲得成功,要麼在激烈競爭中落敗而被人遺忘。音樂在這里和金融、股票、投資、加薪、升職和創業一樣,是贏得個人成功滿足內心虛榮的的工具,是壓倒對手的獲勝武器,是通向夢想巔峰的一級台階。除此之外,它並不具有任何其他特殊的精神、情感和人文價值。

在《愛樂之城》開始不久,高司令因為在酒吧里沒按照老闆規定的曲目演奏而被解僱(我們都以為他想彈的是自由爵士,但他只不過是另彈了一首溫情流行小曲兒而已),於是他發誓要開一間俱樂部自己想彈什麼小曲兒就彈什麼小曲兒。石頭姐遇到相同的`情況,她試鏡屢戰屢敗,於是在高司令的建議下決定自立門戶自己做主,自編自導自演一出獨角戲。他們定下的目標,其實都是不再做為默默無聞的小人物被呼來喚去,想要獲得的是某種被人認可的成功尊嚴感。無怪乎他們會在別人演奏爵士的時候高聲談笑,看電影的時候大搖大擺在銀幕前招搖過市,音樂和表演都只不過是達到個人目的的跳板,對他們來說都沒所謂。他們想要擺脫的是在酒吧因為彈小調被人解僱的羞恥和在咖啡店打工因為心不在焉而遭白眼的窘迫。關鍵在於要“一步步向上”站到高位俯視芸芸眾生,獲得為所欲為的權利和不被別人頤指氣使的身份地位,這才是他們的夢想。對了,“努力攀登,一步步向上”正是開場連串華麗舞蹈襯托下被反復吟唱的歌詞,這“向上爬才能進入好萊塢”的主題早在開頭五分鍾就已經被敲定了。

於是這人生目標極為相似的二人湊在了一起,時時刻刻互相監督對方別忘了要出人投地(當然也可能是互相在還是無名鼠輩的對方身上找到一點優越感,這點被高司令在影片中直白地挑明了)。當高司令變成小丑一樣的樂隊馬前卒時,石頭姐怒發沖冠呵斥他:你難道忘了自己的初衷嗎,你的夢想是開酒吧啊。乍聽起來她似乎有點邏輯混亂,參加樂隊商演和開酒吧有本質的不同么?但她的潛台詞其實是:“我現在開始看不起你了,因為你給別人當馬仔很開心,不是說好了要自己當老闆的嘛?”。在石頭姐獨角戲失敗回老家時,高司令驅車追趕而至,就差敲她腦瓜提醒她了:“你忘了成為“人上人”的“夢想”了么,成功不是在坐在家裡等來的!”。於是石頭姐繼續參加試鏡,贏得了一個出演專門為她量身定製的影片的機會。

“尊嚴”這個詞在好萊塢語境里有特殊的涵義。在著名的歌舞片《雨中曲》的開場,在萬眾矚目下,主持人問男主角電影明星金·凱利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後者對著話筒深情地說:“尊嚴,永遠是尊嚴”(Dignity,always dignity)。緊接著出現了一系列閃回,我們看到他由默默無聞的替身演員奮鬥成為天皇巨星的成名經歷,隨後“尊嚴,永遠是尊嚴”的台詞又被鏗鏘有力的語氣重復了一遍。剎那間我們猛然理解了他執意強調的“尊嚴”:它不是指人類群體所共有的不能磨滅的精神存在價值,而是特指從社會底層脫穎而出取得高級地位,由無名小卒變為眾星捧月一呼百應的焦點人物後擁有的巨大滿足感。它不單單是金錢(有意思的是,金錢在好萊塢盡管是人人追逐的目標之一,但是在公開表達中,它卻經常被主動遮掩退而其次把主要位置讓給了那星光閃耀的“尊嚴”),而更是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所獲得的優越感。我們清晰地看到了金·凱利式所形容的好萊塢式“尊嚴”是如何運作的:在《雨中曲》的結尾,他為了成就自己愛人的明星地位,設巧計讓一直嫌惡的另一位女星在舞台上當眾出醜,當一個人的尊嚴被無情的剝奪後,她的價值立降為零。雖然《雨中曲》是皆大歡喜的Happy Ending收場,但殘酷的好萊塢法則卻在此偶露猙獰:任何一個人的“尊嚴”都是在殘酷無情你死我活的競爭中才產生價值和意義的。

無獨有偶,在《爆裂鼓手》中,導演達米安·沙澤勒借音樂老師之口講述了查理·帕克的故事:後者年輕時因為一次演奏失誤被憤怒的領隊鼓手喬納森·瓊斯的飛跋砸中,在後台受盡嘲笑,但他第二天更加努力地練琴。於是在達米安·沙澤勒的結論里,一代爵士薩克斯大師查理·帕克之所以成為大師只是因為不想成為其他人的笑柄。達米安·沙澤勒在此不惜虛構一個子虛烏有的名人八卦,只為了能將“尊嚴”問題和成功學嫁接起來。

所以在《愛樂之城》的結尾,石頭姐穿著高跟鞋跨出豪車趾高氣揚地走進五年前打工的咖啡店,以一副小人得志前來示威的風范要了兩杯咖啡揚長而去。觀眾由此意識到她不再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成家立業事業發達,而隨後大家也見到了因為擁有爵士俱樂部而揮灑自如的高司令,二人一個台上一個台下眼神對接展開了一場浪漫的愛情想像。不過我們都忘不了他們當初之所以分手是因為在追求好萊塢式“尊嚴”的過程中都顧不上對方了——是不是其中一方會為了愛情而幫助另一方獲得成功,自己則甘當任人宰割的無名小輩?答案是:NO。所以最後這一場華麗舞蹈真的只能停留在一時沖動的“意淫”階段,二人最後的對視盪漾著互相理解和鼓勵的笑意:嗯,在各自都成為“人上人”的道路上繼續努力更進一步吧。

歌舞意在雕琢高司令和石頭姐二人夢想的“超凡脫俗”。但媚艷鮮亮的服裝和變幻莫測的布景粉飾的卻是他們一直腳下拌蒜的舞步和徘徊在跑調邊緣的歌聲。好萊塢經典歌舞片中誇張、戲謔而富有表現力的動作因為兩位演員肢體的僵硬而精髓損失殆盡,鏡頭運動再華麗也無法遮掩他們歌舞技巧的業余。而在這示意性夢幻歌舞背後的其實是一個不能再傳統的美國夢式個人奮斗故事:兩個被壓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為了各自夢想的成功搭伴互相鼓勵著向上爬,音樂、電影、戲劇,甚至是愛情都是“向上”過程中可以抓到的趁手攀登工具,而個人價值的實現完全依賴於他在社會生活中被其他人認定的位置:高就扶雲直上,低則痛不欲生。這樣的生活價值觀當然無可厚非,甚至在我看來它一點都不夢幻和浪漫,反而因為勾勒出了無數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所遭遇的辛酸苦辣而具有“赤裸裸”的現實主義“力量”。這大概是為什麼如此多的觀眾——從普通人到資深電影評論人——都會被它所深深感染。

我想感嘆一句的是,美國電影經過將近百年的兜兜轉轉,有約翰·卡薩維茨、斯坦利·庫布里克、弗朗西斯·科波拉、大衛·林奇、斯派克·李和羅伯特·奧特曼等人在觀念和形式上的洗禮式革新,居然又再次轉回了這本性難移的好萊塢成功學銀幕讀本套路。

走出影院時,我想起獨立電影大師吉姆·賈木許同在2016年推出的影片《帕特森》:一位美國小城的公共汽車司機,在日常中以寫詩來記述生活中的點滴表達內心的情感。他誠懇而內斂,對外在世界別無所求,甚至不願意給任何人看他撰寫的詩句。賈木許傳達的是個體價值並不取決於他身份和外表的普通,而樸素真摯的情感才會穿透偏見和歧視而永遠閃耀發光。這其實是另一種情懷,與《愛樂之城》截然相反。後者高調而咄咄逼人,以藝術的名義對個人成功充滿熱切的渴望,為了達到目的可以犧牲一切甚至寶貴的愛情;而前者平實溫和,以質朴的生活聯通詩化意境,藝術是他在靜默中表達對周遭世界點點波瀾般愛意的唯一方式。

當然,這兩者被大眾接受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帕特森》像他的主人公一樣默默無聞,而《愛樂之城》則是獲得奧斯卡十四項提名的大熱作品。也許《愛樂之城》的價值在於,多年之後再看會感受到它所紀錄下的那種如飢似渴追逐成功的躁動,特別是對於美國來說,它所散發的氣質與現實如此契合,甚至可以把它當做是特朗普時代一個有趣而又准確的流行文化注腳。

;

G. 電影《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天堂的顏色》是一部講述孩子的影片,在鄉下,視力有障礙的穆罕 默德找到了童年時的快樂但是它在吸引兒童的同時,也能引起成年人的共鳴。以下是我整理的電影《天堂的顏色》觀後感範文,歡迎參考閱讀!

篇一:《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天堂是什麼顏色的?我看到片名就有一個疑問。天空是水晶般的透明,是天空般的湛藍,還是像彩虹那樣的斑斕?我無法判斷。《天空的顏色》這本書讓我吃驚才地發現主人公穆罕 默德想要知道天空的顏色的願望。因為他是個是個盲童!

穆罕 穆德在盲人學校上學,寄宿制的學校,只有放假才回家。很快到了暑假,所有的孩子都被父母接走,只有小穆罕 穆德始終在等待,他的爸爸還沒有來接她。大概過了一兩天吧,他的爸爸才來到學校。

穆罕 穆德伸出小手摸索著攙著父親的手,抽噎著說:「我以為你不會來了。」我們永遠不知道,對於一個孩子,我們可以輕易地填滿他們的世界,而又可以輕易地毀滅整個世界。穆罕 穆德需要的是爸爸的手,僅此而已。

相聚的歡樂令人動容,但在山林空谷中傳來如讖語般的迴音中,穆罕 穆德幾乎本能地預知父親要把他遺棄。他對著同樣是盲人的木匠,哭了。

木匠問:「你為什麼哭呢?」

穆罕 穆德說:「你知道,沒有人喜歡我。他們都因為我是瞎子而離開了我……我們的老師說上帝更愛盲人,因為他們看不見。但是我告訴他,如果上帝真的愛我們的話,就不會讓我們成為瞎子,讓我們看不見他。」老師說:「上帝是看不見的,他無處不在,你可以用你的手指來感受到他。現在我回去尋找上帝直到我的手可以感覺到他,然後告訴他我心中所有的秘密……」

他爸爸是個可憐的人,他悲訴上帝的不公讓他承擔不幸的命運,他的內心在煎熬著。他帶穆罕 穆德去了危險的工作地點,卻設置了他活動的范圍,他愛穆罕 穆德,卻因為生活所逼想拋棄他。這個慈愛的奶奶辛勞一生,穆罕 穆德說奶奶的手很美,像貴婦人的手一樣,又白又軟。他沒有明亮的雙眼,可是他的心,明亮過一切為世俗污濁的雙眼。也許在他心裡,只有在他奶奶那兒,和妹妹一起玩耍才是最快樂的吧。

影片結尾,可憐的小穆罕 穆德向著金色的陽光伸出手。那抹金黃是天堂的顏色嗎?他的爸爸跪在身旁,似乎在請求寬恕,是誰拯救了誰?穆罕 穆德用他純真的心拯救了他的爸爸?不!是穆罕 穆德拯救了所有人。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幸,幸福的人看不到他人的不幸,就像不幸的人看不到他人的幸福。我想像著上帝站在高高的雲端看著人類,是該嘲笑還是心酸?可上帝是看不見的,他無處不在,但又從來不在……

篇二:《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這是一部伊朗的電影,質朴的人物,簡單的畫面,平時的故事,卻喚起了我心靈最深處的感動。天堂是什麼顏色?或許,我從來就沒想過這樣的問題,即使想了,也無從知道答案。直到看了電影《天堂的顏色》,我明白了,在盲童內心世界裡,天堂的顏色是五彩斑斕的顏色,是可以用耳朵傾聽的顏色,是可以用手觸摸的顏色。

八歲的墨曼對自己的那個黑暗世界有著特別的感觸。雖然眼睛看不到,但是似乎他比看得見的人看到的更多。因為他把世界縮小到自己的手裡,用雙手去感知世界。丁冬的溪流,細膩的沙石,掠過的微風,只比他高一片葉子的小樹,充滿知識的特殊課本,奶奶潔白而美麗的手,妹妹微笑的臉龐……他用雙手感知著所有的一切。

「上帝是最愛盲人的。因為上帝自己也看不見」,所以上帝才讓墨曼和他一樣用手去感受世界。雖然墨曼看不見,但他對對整個世界充滿了渴望、熱愛與眷戀。美麗的心靈在這個世界上不會孤獨的',因為他們用愛在為這個世界塗上顏色——天堂的顏色。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想想自己的生活,感到慚愧與不安。我們眼睛能看,耳朵能聞,但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究竟發現了多少、感受了多少呢?可能連墨曼也不如。他用自己敏感的手指去觸摸上帝的印記、天堂的顏色。而我們卻是如此的忙碌和漠然,以至於忽略了身邊世界的絢麗色彩、美妙聲音和那無數的感動細節。墨曼的眼睛雖然瞎了,但他的心靈是明亮的。

電影中,有幾個畫面深深觸動了我:

1、盲童學校放暑假了,所有的孩子都被家長接回家了,除了墨曼。兩天後,父親終於來了,墨曼哭著用自己的小手微微顫抖地撫摸著父親的手說:「我還以為你不來了呢……」,雖然等來了父親,可就像老師說的那樣,兩天的等待讓他受的苦比他一年受的苦還多。

2、在回家的公交車上,所有看得見的人都昏昏欲睡,對眼前的美景熟視無睹。唯獨墨曼,喜悅而激動地伸出小手去捕捉微風「我終於抓到你了。」並用期待的心情指著窗外問爸爸:「那是什麼?」 「樹木、森林。」 爸爸漫不經心的回答,但卻遮不住墨曼的好奇。「再遠方呢?」「還是森林。」……

3、回到家,墨曼用自己的小手撫摸著親人的臉龐,他撫摸到了妹妹的笑容和奶奶的慈愛。

4、父親將墨曼視為尋找幸福的絆腳石而將他送去了木匠家,無奈而絕望的墨曼向盲人木匠說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

「沒有人愛我了,連我的奶奶也不愛我;他們都不要我了,因為我瞎了;如果我沒瞎,我就會跟其他人一樣,上家鄉的學校,但現在我必須到很遠的地方上盲人學校;老師說過上帝更愛盲人,因為盲人看不見;但我問老師,如果是這樣,上帝就不會讓我們瞎,讓我們看不到他;老師說上帝是看不到的,但他無處不在,你只能感覺他,如今我伸手到處找他,我要告訴他所有的事,甚至是我心底的全部秘密。」

篇三:《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昨天,看了一部伊朗的電影,片名為《天堂的顏色》,講訴的是一個盲童的故事。

盲童,墨曼,在城裡的盲人學校里上學。在學校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努力的爬樹把摔落的幼鳥放回鳥巢,很小的一件事情卻讓我感動很久,放假的時候他父親是最後一個來接他,他坐在凳子上充滿著期待,回鄉下奶奶家的時候,一路上,他把手一直伸在窗外,想抓住什麼……耳邊一直伴著各種鳥鳴聲。他在河邊用手摸著河底的石頭的時候,在田野上撫摸著花瓣,麥穗的時候,他聽說啄木鳥叫的時候……他的嘴裡念叨的就是學的文字了。他把城裡人認為的垃圾收集起來,帶回家當禮物送給奶奶,妹妹們的時候,他的心情,給他們所帶來的喜悅……送給奶奶的發卡,妹妹的項鏈和梳子。看到這我再一次感到鼻子酸酸的。後來,父親把他送到了一個盲人木匠那。整個畫面的鵝毛飛舞與奶奶的傷心融為一體。

在木匠開始教他任木料的時候,他哭了。

木匠:「為什麼哭啊?想家了阿?」

墨曼:「不是的。」

「沒有人愛我了,奶奶也不要我。他們都不要我了,因為我瞎了。如果我沒有瞎,就可以跟大家一樣,上家鄉的小學,而我現在只能上盲人學校,到很遠的地方。老師說,神更愛盲人,因為盲人看不見。但我跟老師說,如果是那樣,神不會讓我們瞎,看不到它。老師回答說,神是看不見的,他無處不在,你只能感覺他。你可以用『手指'』看到『』他『。如今我伸手到處找神,直到我的手——摸到他,我要告訴他所有的事,甚至我心底全部的秘密。」

之後,墨曼就跟著木匠學手藝。而奶奶因為思念憂郁而死。兩個妹妹也沒有了往日的歡笑。父親想把墨曼領回來。回來的路上,由於漲潮,在過一座木橋的時候,橋的坍塌使墨曼和他騎的馬一起掉進洶涌而下的潮水……看到這我的眼眶濕潤了——

狼狽不堪的父親,抱著不省人事的墨曼失聲痛哭……

陽光照在墨曼的手上,他的指尖動了,我想他是他感覺到上帝的存在,是真正的感覺到他,是真的把他心裡的秘密全部都告訴了上帝——

篇四:《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電影的開始,是一片長達一兩分鍾漆黑的屏幕,和右上角幾行變換的伊朗字母:「以上帝之名,你既是可見又是不可見的,我只需要您,我只呼喚您的名……」

主人公穆罕 默德是一個盲童,在一家盲人學校里接受教育。學校放暑假了,同學的父母陸陸續續地來接自己的孩子回家,可是穆罕 默德等了好久,依然獨自一人。他的父親其實已經站在十米開外的地方注視著他,面容疲憊,表情陰沉,眼神復雜。這個不幸的中年喪妻的挖煤男人,為了能再娶一個女人,為了能讓自己的晚年有個依靠,不得不考慮如何安置自己的這個盲兒子。然而學校不是慈善機構,無法答應他的請求,於是他帶著穆罕 默德來到了奶奶家。在車子上,穆罕 默德把手伸出車窗,這時鏡頭給了他的手一個特寫,一片羽毛隨風而逝,他的手變幻著各種姿勢,「我想抓住風。」他說。而背景,是一片快速移動的綠色森林。在沉悶得令人昏昏欲睡的車子上,這個鏡頭無疑有點發人深思,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習以為常的風景,在另一些人心目中,也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堂。鄉間的景色的確非常優美怡人,蒼翠的群山,碧綠的麥田,色彩繽紛的花海,清澈的溪流……這些,雖然穆罕 默德看不見,但我們相信,他的心感受到了。他用手觸摸到了奶奶和妹妹的臉,親手種下的小樹,尖銳的麥芒,植物的葉片,以及清涼的海水,細膩的沙子……而他的耳朵,也聽到了許多微妙的聲響。在這里,穆罕 默德度過了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出現了一個慢鏡頭,飛躍的母雞,揮灑的稻穀,飛舞的鵝毛,看似平常的鄉間生活此刻卻充滿了無限詩意。尤其是傳遞雞蛋的那一幕,讓人感嘆拍攝手法細膩的同時也讓人感覺到,他們傳遞的不只是雞蛋,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愛。或許,不僅是盲人,大自然,應該也是所有人的天堂。

與穆罕 默德相反,他的父親,自始至終一臉愁苦的男人,為了甩掉這個包袱,強行把他送到了一個盲人雕刻家處。穆罕 默德的眼淚滴落在了雕刻家的手背上,「你知道沒有人愛我,他們都因為我是瞎子而離開了我,老師說上帝比較疼愛瞎子,因為他們看不見,但是我說若真的如此,上帝不會讓我們瞎掉,所以我們見不到上帝。老師回答說,上帝是不可見的,他無所不在,你能感受到他,你用指尖了解他。現在我不停地伸出手,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上帝的存在為止,告訴他每件事,甚至是我內心的秘密。」穆罕 默德的哭訴讓我們體會到了心痛的感覺,這是一個無辜的孩子的內心絕望而無奈的申訴和質問,而對此,我們卻無能為力,什麼也做不了,我們無法減輕他們的痛苦,甚至我們也不能避免類似痛苦的發生。我們責問上帝為什麼不公,我們甚至懷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有上帝,為什麼他會允許生活中充滿了丑惡與暴行,欺騙與謊言,侵略與戰爭,飢餓與死亡?然而就如某部電影中說的那樣:「生活不是電影,生活遠比電影辛苦得多。」真實的生活中,沒有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即使面對殘酷的現實,我們也要直面人生,勇敢地活下去。

穆罕 默德的父親,這個同樣背負了生活的不幸的男人,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貧困潦倒,甚至還要用他的餘生來照顧一個盲童,他的不滿終於爆發了,他與母親的爭吵終於發生,導致了後者的離家出走。祖母去世了,父親也被退了親,希望破滅,他決定帶穆罕 默德回家。途經一座木橋,木橋不堪重荷,馬匹與人同時落水。就在那一剎那,父親眼中閃過一絲僥幸,他有那麼片刻的猶豫。然而終於他的父性與人性佔了上風,他跳入水中,被湍急的水流沖到了下游。風平浪靜之時,父親從沙灘上醒過來,連滾帶爬地沖向昏迷中的穆罕 默德,把他緊緊抱在懷中,痛哭流涕。天空有鳥群飛過,鏡頭慢慢推到了穆罕 默德的手上,這只手發出了金色的光芒,並且開始慢慢轉動。故事到此為止,音樂響起,字母浮現。

我們無法預知接下來的故事,它可能是一部悲劇,也可能是一部勵志片,不同的人寫下去,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可是,我們無法不為這部影片感動,為它情節簡單卻手法細膩的敘事風格所打動。盡管這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世,但每個人,都有他追求幸福的權利。即使是一個盲童,也能感受到天堂的幸福;他的心,也可以比那些麻木冷漠的正常人,更豐富而健全。

篇五:《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終於一口氣看完了《天堂的顏色》,電影拍得很真實,很感人,墨曼的單純刺痛了我的眼睛。看完後,電影的情節還復現的腦海。下面我就講一下我感觸比較深的鏡頭。

鏡頭一:

墨曼和爸爸坐在回家鄉的車上,墨曼把手伸向車外,問道:「爸爸,外面是什麼?」爸爸說:「樹,森林」。「那前面呢?」「還是森林。」車里的人們在沉睡,孩子面向窗外,風劃過手指的時候他笑了。

在幼小的墨曼心裡,和爸爸一起回家是那麼的開心,那麼興奮,他完全不知道爸爸嫌他是個「拖油瓶」,正想把他送走。在他眼裡,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渴望嚮往大自然,雖然看不見,但他並不悲觀,他用自己的雙手去觸摸世界,感受世界。他把手伸向窗外,去感受自然。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心中是明亮的,與父親形成強烈對比。

鏡頭二:

墨曼回到了家,見到了慈祥的奶奶。「奶奶你過來,閉上眼睛,伸開手,我有東西送給你!」奶奶閉上眼睛,伸開她張滿老繭的手。墨曼在懷里摸索著,掏出一件漂亮的蝴蝶紋的發卡,小心翼翼的放在奶奶的手裡。「喔,它太漂亮了,更適合送給你的姐妹!」「不,這就是送給你的,奶奶,我有別的東西給她們。」奶奶笑著,把發卡別在了衣襟上。兩個漂亮的小女孩跑過來坐在奶奶的身邊,孩子從懷里掏一個瓶蓋做的項鏈送給其中一個,拿出一把塑料梳子送給另一個,她們笑得燦爛如花。墨曼接著摸出兩張皺的照片……

很溫馨的畫面,體現了親人相聚的喜悅,和親情的溫暖。雖然看不見,但墨曼卻收集了十分漂亮的禮物,因為,他在用心感受美。墨曼的心靈是美好的,他會記得給奶奶和自己的姐妹們帶禮物,但他卻沒有給爸爸帶禮物,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爸爸的冷酷。

鏡頭三:

「奶奶,我要跟她們去上學!我要去,你讓我去吧,求求你了……」墨曼知道姐妹們都去上學了,而自己卻不能去,哭得傷心極了。奶奶無奈的看著他:「寶貝,別哭了,看見你哭我也會難過的,你就留下來陪奶奶吧,寶貝孩子。」他仍然哭鬧不休,奶奶的眼睛也滲出晶亮的淚水。最後他終於滿足了心願,用他在盲童學校抄寫的課本念出了大段大段的課文。

幼小的墨曼十分渴望能夠走進學校,接受教育,當知道自己不能上學是那麼的傷心,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爭取到了上學的機會,並且流利的念出了大段的課文。但是,他卻看不到別人詫異敬佩的眼神。墨曼用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雖然看不見,可是一樣可以很出色地學習。墨曼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許多像墨曼一樣身殘志堅的任務。像張海迪,像保爾,像鄭振鐸,像桑蘭……也許他們身體殘疾,但他們心靈並不殘疾,他們用自己的汗水證明自己一樣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相反,現實中,更多的人他們擁有健全的四肢,健康的身體,但是,他們卻沒有健全的心靈和意志。在困難面前他們,他們變成了逃兵,變成了縮頭烏龜,這種人應該被社會唾棄。

鏡頭四:

「沒有人愛我,連奶奶也一樣。他們都因為我是瞎子而離開了我,我就可以跟別人一樣上學。但現在我必須上盲人學校,就像在世界的另一端一樣。老師說上帝比較疼愛瞎子,因為他們看不見。但是我說若真的如此,上帝不會讓我們瞎掉。所以我們見不到上帝。老師回答說,上帝是不可見得,它無所不在,你能感受到它,你用指尖了解他。現在我不停的伸出手,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上帝的存在為止,告訴他每件事,甚至是我內心的秘密。」

我覺得這是整部電影最感人的鏡頭,墨曼被爸爸送走,他十分傷心,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喪失信息,他仍然相信真主。他沒有喪失信心,仍然用心去尋找希望。多麼堅強與單純的小男孩,相信他一定能得到上帝的垂愛。這幾句話,聽的令人心痛。

篇六:《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可以說我是含淚看完《天堂的顏色》這部電影的。孩子的心靈猶如春季的花香,融化了冰凍的冬雪,那是一種與世隔絕的純凈之美,孑孑然於世獨立。

《天堂的顏色》講述了盲人兒童穆罕 默德的故事,被寄養在盲人學校的穆罕 默德僅有的幸福應該就是與奶奶和妹妹重逢,在親情溫暖的撫慰下,感受大自然的那一段美好時光了,穆罕 默德跟著奶奶在田野中撫摸著每種植物,感受著植物帶給他的生命的語言,雖然他的世界是黑色的,可是親情以及自然卻帶給了穆罕 默德心靈的色彩,他聆聽鳥的話語,觸摸風的存在,撫摸妹妹臉上的笑容,感受奶奶手掌的溫暖。可惜幸福是短暫的,身為盲人的他卻成了父親的絆腳石而一度被父親拋棄,電影中時不時的透露出穆罕 默德的悲慘命運,在影片剛開始,孩子們在黑暗的教室中聽寫,而聽寫的內容卻是「太陽照亮了大地,大地溫暖了。白天,陽光普照,大地溫暖又明亮。陽光帶來溫暖明亮。」聽寫的內容與現實恰恰相反,因為孩子都是看不見的。他們又怎能感受到陽光帶來的溫暖和明亮。

殘酷的現實,依然無法避免。當木匠問他:「你為什麼哭?是不是想家了?」墨曼說:「沒有人愛我,奶奶也不愛我,他們都不要我,因為我瞎了。如果我沒瞎,就能跟大家一樣,上家鄉的學校,但現在我必須上盲人學校,到很遠的地方。老師說神更愛盲人,因為盲人看不見。但我跟老師說,如果真是這樣,神不會讓我們瞎,看不到他。老師回答說』神是看不見的。他無處不在,你只能感覺他,你可以用手指看到他!『如今我伸手到處找神,直到我的手觸到他了,我要告訴他所有的事。甚至我心底全部的秘密。」最後,墨曼確實能觸摸到神了,雖然他死了,他爸爸的愛終於被喚醒了。

我們的生活周圍也都往往存在著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們,他們因為父母的原因,往往不像正常的孩子一般可以得到完整的愛,有時,甚至得到的是拋棄與毒打。如今我們身邊外來子弟的孩子越來越多,在外闖盪的壓力使得父母們對待孩子也殘酷不堪。在平常教學中,身為班主任的我們也常常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家庭有問題的孩子在學校也會因為被影響而導致心理不健全,犯下錯誤。因此,對於開導父母,讓父母如何學會平等耐心對待孩子們也是我們老師的必修課之一。就像《天堂的顏色》所說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以死為代價的喚醒的父愛。

H. 緝毒警匪電影《非凡任務》台詞

電影《非凡任務》台詞

《非凡任務》由庄文強編劇,麥兆輝、潘耀明執導,黃軒、段奕宏、郎月婷、祖峰、邢佳棟、王耀慶等人主演的動作緝毒警匪片。電影《非凡任務》台詞是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電影《非凡任務》台詞

1.下一次頂著槍口的會是誰的腦袋?

2.我可以遍體鱗傷,願天下沒有傷痛

3.當最後的盛宴結束,誰將上路?

4.跟我做生意,聽老天爺怎麼講。

5.明天陽光依然燦爛,誰將墜入黑暗

6.從此身份歸零,做一個孤獨的毒販

7.我曾經最信任的人,沒想到,最後出賣了我

8.我最信任的人出賣我

9.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任務,如果你一旦接受,你將以一個毒販的身份活著

10.我當然不能讓他死

11.我們這樣分不清什麼時候清醒,醒來的時候,其實是走進另一個夢

12.前輩說,就算醒在噩夢里,也不用怕,只要記住自己是誰,我要記住我是一個毒販

13.或許直到死去,也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

14.咄咄逼人的目光里,誰的心在顫抖?

《非凡任務》:哪有什麼現世安好,只是有人幫你把黑暗擋在外面

這部電影比想像的流暢,基本上沒有多餘鏡頭,節奏緊湊,飆車和槍戰看起來非常真實。緝毒故事巧妙地融合了復仇元素,全程沒有漏洞,總體而言是一部有演技、有特技的緝毒警匪爽片。黃軒在電影裡面非常酷,之前家裡有人看《獵人》,我跟著看過幾集。我認為他在《非凡任務》里比在《獵人》里表現還好,在高智商之外,多了硬漢這層屬性。

電影有幾個鏡頭處理得很不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個。

一個是最後的俯拍,非常意味深長,屍體和滿地的骨灰運用高視角拍攝有助於表現故事的悲劇性。

還有一個是金三角毒梟吊打內地毒販後清理現場。黃軒當時處在非常不利的位置,因為他身後已經有人拿槍要解決他了,這個時候黃軒眼睛是看不到這個危險的。導演在黃軒右前方,給了一個幾秒鍾的小俯拍,這個鏡頭能讓觀眾看到黃軒背後的人,大家立刻知道黃軒正處於危險之中。此刻的黃軒命懸一線,但他在關鍵時刻瞬間躲開槍口反擒拿,站到了這個人的後面,以他為肉盾,做了反擊。這個素質真是太厲害了,看得人特別爽,但細想一下也很難過,這是要多高的警惕性才能躲過這種災難。可以說在戲里他無時無刻都是這種緊綳狀態,不然沒法活命。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鏡頭是,被滅族的小姑娘在地板下面往上看,透過窄窄的縫隙,老卧底警察看到底下有人,但他沒有聲張。這個鏡頭不但交代了後半場關鍵人物清水的身世,也傳遞了毒販的可怕。加上黃軒睡夢中幾個閃回,暗示了他自己當緝毒警的原因,使我開始思考緝毒警這個特殊群體的情感和心理。

黃軒的母親是吸毒而死的。這個鏡頭很短,但是我們從這里可以理解他為何會選擇做緝毒警。畢竟這行可不是開玩笑,隨時可能送命。即便不送命,也要隱姓埋名,高度緊張地活著。他和隊長一樣,都不以真名示人。不知道多少人看完電影會記得林凱的原名是劉浩軍。最後壯烈犧牲的警察連墓碑上都是假的名字!

毒品犯罪有極高的隱蔽性,這是為什麼緝毒片子總是逃不脫《無間道》的一些套路,總是會有卧底,反間諜這些劇情,會有摩爾斯電碼傳遞消息的細節特寫。《非凡任務》對這方面的處理,比較尊重觀眾智商。段奕宏扮演的大反派,用幾個眼神就把那種猜疑落實了。不需要多說,觀眾心裡都明白,隨著劇情的推進,黃軒所處的環境是越來越危險。

毒品犯罪還有嚴密的組織性,所以我們看《非凡任務》的時候,也感覺黃軒是打怪升級,他從基層一點點接觸到最上面的人物,險象環生。第一次升級以勇勝;第二次保命以智勝;第三次靠的是超強意志力;第四次則是運氣居多。這個過程中有幾個細節非常打動人心。

黃軒接受販毒集團最底層小頭目的活兒以後,做得順風順水,電影這部分有幾個鏡頭是一起幹活的幾個毒販子醉生夢死撒錢狂歡。黃軒在旁邊一言不發,抽煙,出神。當時看電影時就在想,為什麼會這樣呢?思來想去,其實是信念。他還小的時候,就眼睜睜看著母親死於毒品,所以他絕對不允許自己重蹈覆轍。一沾毒品基本上整個人就徹底完蛋了。毒販子越是醉生夢死,越能讓觀眾感受到,這背後是千萬家庭所付出的血的代價。

第二個細節是他與女主角的互動。老鷹的乾女兒清水一出現的時候,特別冷酷,像毫無人性的殺人機器。但是她心裡其實並沒有完全失去人性,多次給黃軒提供便利。之所以這樣,其實就是因為她曾經被人善待過。即使老鷹曾用恐懼來控制過她,她依然有勇氣在最後抱著老鷹愛人的骨灰盒來與他對峙。因為她一直記得那句話:你明天就往那個方向走,像鳥兒一樣飛走。黃軒在觀察過她幾次以後,都不放棄感化她,因為他身份的特殊,知道分寸在哪裡。電影有幾次特寫,也暗示過觀眾清水對他的感情。某種程度上,如果不是黃軒的苦口婆心,也許清水還會繼續「壞」下去,但十年來兩個緝毒警說的同樣給人希望的話,使她心底的善被激發出來了。

反派段奕宏演得也是相當絕。片子里他有好幾個反差鏡頭,第一是對亡妻的思念,第二是對小孩子的喜歡。這個人可怕的地方在於他為了復仇,將一個緝毒警察囚禁了10年,把一個人搞得人不人鬼不鬼。在天台上有一幕,隊長看到被囚禁的老戰友時,這個老戰友那種悲喜交加的感覺被演員演活了。

無論是隊長,還是被囚禁十年的緝毒警察,還是黃軒本人,基本上都沒有個人情感生活。他們面對的是在暗處且可怕的多的力量。這意味著他們可能必須要放棄這些常人很容易得到的東西,比如愛情和親情。這類片子很多人會吐槽說結尾總是過於主旋律,但要我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真得得感謝這些賣命的人,這些自動放棄了很多做人樂趣的人。正是他們用命換來了我們所能感知到的安寧。網友有一句話說的好:之所以你覺得現世安好,是因為有人幫你把黑暗擋在了外面。

另外想說的是之前有《湄公河行動》時,我查過關於毒癮的答案,那種痛苦比想像的大多了。影片里黃軒戒嗎啡的部分,還是顯得有點太輕描淡寫了,實際應該更慘烈一些。遠離黃賭毒,應該多宣傳這樣的片子。

《非凡任務》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69ifnq3sWVXPDIRs9Yre6w

提取碼:wff4

國境邊陲雲來市,卧底林凱(黃軒飾)在隨老大程毅(王硯輝飾)交易時,遭到緝毒警突襲。危急時刻,林凱救下對方毒品販子,隨後一路被挾持到金三角,來到了狡猾狠毒的毒梟老鷹(段奕宏飾)的巢穴。

閱讀全文

與周小剎的人物是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怎麼招聘信息 瀏覽:625
美國搞笑電影2020 瀏覽:678
李簡任方芳芳什麼電影 瀏覽:761
成長青春追夢的勵志句子電影 瀏覽:455
關於父親節的電影兒童 瀏覽:19
青春珊瑚島2電影完整版下載 瀏覽:593
大學生喜歡電影 瀏覽:342
國產電影更差 瀏覽:545
韓國倫理電影1在線觀看迅雷下載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177
下載巨人美女放屁電影 瀏覽:449
沈騰王智新電影 瀏覽:317
紅色英雄人物微電影 瀏覽:76
好看的潛艇戰電影大全 瀏覽:918
電影怎麼上電影院 瀏覽:943
電影大師兄劇情 瀏覽:892
關於黑醫院的外國電影 瀏覽:824
韓國有4個故事的電影 瀏覽:12
電影機電源觸發怎麼用 瀏覽:53
有沒有新的電影看 瀏覽:408
柯南新電影全集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