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八線電影演員表
張國強 飾 李長順
簡介 鴨綠江邊的漁獵戶,後成為一名新戰士。
王挺 飾
張金旺
曹曦文 飾
王常芳
張洪睿 飾
陳平
戰衛華 飾 張達鐵
汪裴 飾 張秋萍
王智 飾 李珍英
方川 飾 李長清
隋詠良 飾 朴弘哲
李鳳棲 飾
金孝珠
② 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1、楊根思
1950年11月25日,中朝軍隊發起了第二次戰役,11月28日楊根思堅守在1071高地-東南小高嶺,為了切斷美軍逃退路,楊根思在敵軍第9次進攻時抱起最後的炸彈包沖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最終完成了任務。
在軍旅生涯中,歷任新四軍副班長、班長、副排長、排長,解放軍副連長、連長等職。先後參加淮海戰役等大小數十次戰役戰斗,擅長爆破,多次榮立戰功。
2、邱少雲
邱少雲9歲喪父、11歲喪母、13歲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為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
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1952年10月12日因美軍燃燒彈發落在邱少雲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壯烈犧牲,年僅26歲。
3、黃繼光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被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
所在部隊黨委追授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4、伍先華
入朝後不久,便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在1952年9月29日秋季戰術反擊戰中,他所在的部隊參加殲滅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之敵的作戰。為了奪取敵人的720高地,徹底摧毀敵人的火力封鎖,他毅然抱起炸葯包沖進敵人的坑道,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開辟了部隊前進的道路。
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追記他特等功,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追認為模範共產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5、孫占元
1952年10月14日,孫占元在上甘嶺戰役中壯烈犧牲,為了紀念他,他的家鄉三弓水村改為占元村。其與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楊連第被人們譽為抗美援朝「五大烈士」。
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③ 電視劇三八線最後的老兵是誰
電視劇《三八線》中,在2014年3月中韓交接志願軍烈士遺骸。一位老人在機場列隊和眾多老兵一起等待著戰友的歸來。不過並不知道這位老人是誰。
《三八線》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1HvZwrjaqVVOyTtuo0QGzw
李長順(張國強 飾)在鴨綠江邊誕生長大,某日,他深愛的土地和賴以生存的村莊遭到了美軍飛機的轟炸,往日寧靜的村莊霎時間陷入一片火海,父老鄉親們的生命如同草介一般脆弱,轉眼間就飛灰湮滅。目睹這一切的李長順悲憤交加,他加入了志願軍,要上前線為國家效力,為鄉親們報仇。
④ 《三八線》李長順原型人物是誰
電視劇《三八線》中的李長順是沒有原型人物的。電視劇《三八線》中的李長順也不是抗美元朝的戰士。李長順只是我們的電視劇《三八線》創作出的一個虛擬,李長順確實是沒有原型的,但是電視劇《三八線》中的李長順有著當時的許多戰士的影子。
電視劇《三八線》講述的是1950年,鴨綠江上的漁民在遭遇到美軍戰斗機的轟炸後,村裡的兩個小夥子自願參加志願軍,然後奔赴朝鮮、保家衛國的故事 。2016年,電視劇《三八線》在雲南都市頻道播出。電視劇《三八線》一經播出,就廣受好評。
相關報道
電視劇《三八線》正在熱播,劇中男主角李長順本來是一個漁民,他最後加入朝鮮戰爭,成為了一名愛國戰士。
據張國強介紹,李長順身上綜合了張桃芳等幾位志願軍戰士的真實事跡。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挑戰了體力極限,甚至受了傷還在堅持拍攝。該劇編劇補充道:「劇中幾乎所有重要人物,無論是正面角色還是反面角色,都能從歷史上找到原型。」
⑤ 國產的抗美援朝戰爭電影有幾部,叫什麼名字
比較經典的有《上甘嶺》(1956,長春電影製片廠)、《英雄兒女》(1964,長影),這些影片我主要是從電視上看到的,後來知道,《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叫王必成,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而《上甘嶺》是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英雄兒女》原著的名字叫《團圓》,作者就是巴金。
還看過《奇襲》(1960,八一電影製片廠),以二次戰役時38軍偵察隊炸毀「武陵橋」(其實是在武陵里境內的大同江上的一座公路橋)為藍本。八一廠1958年拍過一個軍教片《武陵橋》(又稱《奇襲武陵橋》),不過,真實中又是什麼情況呢?呵呵,我也查了一下,這次38軍的偵察隊,指揮員是38軍的偵察科長張魁印,隊伍共計323人,差不多是一個營了,不過,電影《奇襲》將當年這個營「縮編」為了一個排,橋的名字改成了「康平橋」。而部隊原本僅陣亡一人,在電影中則是倒下了好幾個。此後我們還看過一部關於炸橋的電影,名字就叫《橋》。而新中國第一部電影也叫《橋》,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
我也查了一下,那個年代還有:
《斬斷魔爪》(1954,上海電影製片廠。抗美援朝的間諜戰)
《長空比翼》(1958,八一。講志願軍空軍)
《前方來信》(1958,天馬電影製片廠)
《三八線上》(1960,八一)
《烽火列車》(1960,長影。抗美援朝中軍事後勤題材的不少)
《鐵道衛士》(1960,長影。軍事後勤+間諜戰)
《慧眼丹心》(1960,珠江電影製片廠。後勤系統的題材)
《英雄坦克手》(1962,八一。抗美援朝中,志願軍裝甲兵剛剛組建,參戰不多)
《打擊侵略者》(1965,八一。電影中將抗美援朝很多故事濃縮在了一起,有邱少雲的故事,有奇襲白虎團的故事)
《激戰無名川》(1974,八一。同樣也是軍事後勤題材,反「絞殺戰」內容)
《碧海紅波》(1975,西安電影製片廠。雷達兵+間諜戰+反「絞殺戰」)
《長空雄鷹》(1976,長影。反「絞殺戰」題材)
不過「最有名」的我想可能就是八部樣板戲之一——《奇襲白虎團》(1972,長影)。白虎團的團旗我看過,在北京的軍博。不過這部樣板戲沒有看全過,看過幾次片段。楊育才在電影/京劇里改名叫嚴偉才。楊育才是十二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中活著回到祖國的三位之一,還有兩位是彭德懷和胡修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中國的電影繼續著,先後有《心弦》(1981,上影)、《心靈深處》(1982,長影)、《戰地之星》(1983,八一)、《毛澤東和他的兒子》(1991,瀟湘)、《神龍車隊》(1993,八一)、《鐵血大動脈》(1998,八一)、《北緯三十八度線》(2000,八一)、《三八線上的女兵》(2000,CCTV電影頻道)等故事片上影。至於記錄片還有不少,我看過的有《共和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共和國之戰》有一個系列,記錄建國後的抗美援朝、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一些人物、事件的記錄片(比如《狙擊英雄》等),這些主要是電視記錄片。記錄電影比較有名的是《較量》(1996,八一),可惜我沒有看過。
此外還有一些電視劇,主要是在八十年代以後,畢竟中國的電視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漸普及的。有一部叫《硝煙散去》,記得那是講一位被魏巍「寫死」的志願軍戰士的,此人叫李玉安,志願軍38軍113師335團1營3連的士兵,魏巍「寫死」他的那篇文章是原來讀書時候學過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李玉安沒有死,回國之後長期隱姓埋名,後來為了幫他兒子參軍「走後門」,找到當地的徵兵部門說,自己就是那個魏巍筆下的李玉安,希望部隊看在一個志願軍老兵的份上能要他那個堅決要當兵的兒子。後來魏巍和他筆下「壯烈犧牲」的李玉安還見過面。還有一部我看過的叫《中國戰俘》,反映的是志願軍戰俘的故事。
⑥ 《三八線》這部影視作品怎麼樣有哪些出彩的地方
這部影視作品還是非常優秀的,為我們呈現了那場戰爭當中的殘酷,給我們還原了當時歷史事件的發展,對於抗美援朝這件事情,有很多志願軍參加了這場戰爭,有很多志願軍戰士為了保衛祖國,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所以這部電視劇當中有很多的亮點是值得我們觀看的,雖然說瑕疵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整體來說這部電視劇還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涉及了歷史,讓年輕人看到這部劇的時候,能夠想像出當時抗美援朝戰爭。
所以沒有看過這部影視作品的人,可以抓緊時間去看一下,因為這部作品是非常優秀的,裡面有很多出彩的地方,相信在觀看的過程當中肯定能夠找出很多的亮點,以上就是我國的這部影視作品的感想。
⑦ 電視劇三八線最後的老兵是誰
電視劇《三八線》中,在2014年3月中韓交接志願軍烈士遺骸。一位老人在機場列隊和眾多老兵一起等待著戰友的歸來。不過並不知道這位老人是誰。
特務頭子還在珍英的村子裡,李根植大叔發現了特務頭子轉移情報,被特務頭子槍殺,珍英十分悲痛。志願軍的飛機已經投入戰斗,對我軍地面運輸和作戰部隊提供了有力保障,張金旺等人都無比的開心。
珍英發現了特務們的行動,在特務頭子准備殺了珍英的時候,被張金旺救下。在冷槍冷炮活動中,指導員和栓子陸續犧牲。張金旺在保護朝鮮小孩時被炸犧牲,李長順最終等來停戰。
(7)電影三八線上的英雄人物擴展閱讀:
《三八線》的感情起點都是源於一個鴨綠江小漁村,村裡普通青年之間的小我情感交織,最終才在戰場上演化成為深明大義的愛國情操。《三八線》不糾結於「又鬧又虐」的男歡女愛,而是從親情、愛情、戰友情三路出擊,戳中人類心底最柔軟的淚點。
首先是李長順、張金旺、常芳等人的參戰初衷,最終英雄們成為烈士。令人一聲嘆息,也正是這樣的從小我的蛻變到大我的升華,從微觀書寫了宏偉歷史。
鏡頭中的角色只是千千萬萬抗美援朝將士的代表,《三八線》正是藉助這種親情戰友情的刻畫而向為國捐軀奉獻青春的志願軍將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