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1922電影人物

1922電影人物

發布時間:2023-01-28 17:02:57

❶ 有個人拿著一個煙袋,上面蹲了只鳥,這是誰啊

1899年8月1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萊頓斯通(leytonstone).
1899年8月13日,蔬菜水果店老闆威廉·希區柯克與妻子愛瑪的第三個孩子,阿爾弗雷德·約瑟夫·希區柯克出生於倫敦東部的萊頓斯頓。
8月14日,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妻子艾爾瑪·露西·蕾維爾出生於英國的諾丁漢。
1907年 希區柯克一家遷至倫敦。
1910年 家人把希區柯克送往倫敦市區的學校就學。從十月起到倫敦聖伊格納修斯學校學習,在那裡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學習生活。
1913年 希區柯克從學校畢業後,開始在倫敦大學選修藝術課程。
1914年 12月12日父親威廉·希區柯克去世。進入工程航運學校接受短期培訓。
1915年 希區柯克開始在亨利電訊公司工作,成為一名技術員。
1919年 6月,在公司創辦的企業雜志上發表短篇小說《麻醉劑》。
1920年 希區柯克自薦到美國拉斯基明星公司設在伊林斯頓的一個製片廠,開始從事設計字幕的工作,不久即被正式聘用。
1921年 在拉斯基明星公司一邊學習一邊工作,認識了他未來的妻子,電影剪輯師艾爾瑪·蕾維爾。
1922年底,最初嘗試執導一部名為《皮博迪夫人》(又名:第十三號)的影片。
1923年 拉斯基明星娛樂公司出現財政危機。邁克爾·巴爾孔、維克多·薩威爾以及約翰·弗里德曼接管伊林斯頓製片廠。在他們製作的第一部影片《女人對女人》中,希區柯克擔任助理導演。
1924年 巴爾孔創辦了他的蓋恩斯巴洛電影公司。希區柯克在拍攝《白色的陰影》、《充滿激情的冒險》、《普魯特的墮落》時,一人身兼多項職務,在拍攝《惡棍》一片時,曾親赴柏林的烏發電影製片廠工作,在那裡向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大師汲取經驗。希區柯克與艾爾瑪·蕾維爾訂婚。
1925年 希區柯克首次獨立執導影片《歡樂園》和《山鷹》。兩部電影均在慕尼黑的埃米爾卡製片廠完成。
1926年 執導影片《房客》。12月2日,希區柯克與艾爾瑪正式結婚。
1927年 為蓋恩斯巴洛公司執導影片《下坡路》和《水性楊花》。然後,希區柯克與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簽約,相繼執導了《手鐲》和《農夫的妻子》。
1928年 執導影片《香檳》和《蒙克斯人》。7月7日女兒帕特里夏出生。開始著手改編並執導《訛詐》。
1929年 希區柯克執導的影片《訛詐》,成為英國有史以來第一部有聲電影。
1930年 希區柯克根據希恩·奧凱西的舞台劇改編成電影《朱諾和孔雀》。在執導影片《謀殺者》和《騙局》期間,參與歌舞片《愛爾斯特的呼聲》的部分導演工作。
1931年年初,為拍攝《騙局》一片與英國著名作家高爾斯華綏結識。希區柯克後悔艾爾瑪攜女兒帕特里夏外出旅行。
1932年 執導影片《第十七號》、《奇怪的富翁》。在這期間又創作執導了《一代紅顏》。辭去在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的職務。
1933年 執導影片《維也納的華爾茲》。與邁克爾·巴爾孔再次合作,受聘於英國高蒙影業公司。
1934年 執導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首次與家人一起到聖莫里茨歡度聖誕。
1935年 執導影片《三十九級台階》和《間諜末日》。
1936年 執導影片《破壞》。因英國高蒙公司宣告破產,希區柯克的聘用合同轉到蓋恩斯巴洛製片公司。
1937年 執導影片《年少無知》。赴美國進行首次訪問。接著,又執導影片《失蹤的女人》。
1938年 6月,再次赴美訪問。7月,與獨立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簽定合同。同年秋天,執導影片《牙買加旅店》。《失蹤的女人》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獎,同時被評選為當年最佳影片。
1939年 3月,希區柯克一家移居到美國的洛杉磯。在那裡結識了托馬斯·曼和歐內斯特·海明威。同年秋天,執導影片《蝴蝶夢》。
1940年 執導影片《海外特派員》和《史密斯夫婦》。希區柯克赴美後第一次返回英國探親。
1941年 希區柯克的女兒帕特里夏在百老匯舞台上參加演出。與桑頓·懷爾德合作改編《疑影》的劇本,完成此片拍攝工作。遷入貝爾·艾爾新居。執導影片《海角擒凶》。9月26日,希區柯克的母親在英國去世。
1943年 1月4日,希區柯克的哥哥威廉在倫敦去世。執導影片《救生艇》。
1944年 希區柯克在倫敦執導法語短片《一路平安》和《馬達加斯加歷險記》,其中一部引起法國抵抗組織的不滿。返回美國後開始拍攝影片《愛德華大夫》,其間與薩爾瓦多·達利一起合作。
1945年 執導影片《美人計》。
1946年 為了擺脫塞爾茲尼克的控制,在英國與西德尼·伯恩斯坦合作建立獨立的製片公司。
1947年 為塞爾茲尼克執導最後一部影片《帕拉亭案件》。
1948年 希區柯克自己獨立製作的影片《繩索》問世,該片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電影。執導影片《摩羯星座下》。
1949年 執導影片《怯場》。希區柯克與朋友合作的公司倒閉。開始與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合作拍片。
1950年 根據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小說,拍成電影《列車上的陌生人》。希區柯克的女兒帕特首次在父親執導的影片中扮演正式角色。
1952年 執導影片《我懺悔》。
1953年 執導影片《電話謀殺案》(首次採用立體電影技術拍攝)和另一部代表作《後窗》。
1954年 執導影片《捉賊記》,在法國南部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
1955年 執導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這是希區柯克唯一的一部重拍片。同年加入美國國籍。10月,開始拍攝電視系列片《希區柯克劇場》。親自執層完成電視片《報復》。
1956年 執導《哈里的麻煩》和《冤枉的人》。
1957年 秋天開始考慮拍攝《在死者中間》,後來又易名為《眩暈》,不久即正式投拍。9月30日,電視連續劇《深閨疑雲》開始播映。法國人克勞德·夏布羅爾與埃里克·羅默爾出版第一部關於希區柯克的論著,受到電影評論界的好評。
1959年 執導影片《西北偏北》。
1960年 影片《不準保釋法官》的拍攝計劃擱淺。執導影片《精神病患者》。
1963年 希區柯克與環球影片公司簽約。執導影片《群鳥》。
1964年 執導影片《瑪爾妮》。由於希區柯克管理過於嚴厲,開始影響到他與主要演員蒂比·赫德倫的合作關系。
1965年 8月,在好萊塢接受法國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的特別采訪。談話內容後經整理出版,書名為《希區柯克論電影》。
1966年 深秋,開始投拍影片《破碎的幕布》。
1968年 4月,希區柯克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加州大學授予希區柯克名譽博士學位。
1969年 執導影片《黃玉》。希區柯克當選為法國文人協會的理事。
1971年 希區柯克榮獲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為拍攝電影《狂凶記》,希區柯克回到自己闊別多年的祖國。
1972年 執導影片《狂凶記》。希區柯克獲得金球獎,被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75年 執導影片《家庭陰謀》。希區柯克的身體開始受到多種疾病困擾。
1978年 從春天開始,籌劃拍攝影片《短夜》。
1979年 3月,希區柯克被美國電影藝術學院授予終身成就獎。健康狀況日 浪 巡,被迫放棄他所從事的電影工作。
1980年 1月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希區柯克爵士封號。4月28日晚,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終因腎功能衰退,在洛杉磯逝世。6月3日,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為希區柯克舉行安魂彌撒。
[編輯本段]【作品年表】
- 1976 - Family Plot - 家庭陰謀 奇案
- 1972 - Frenzy - 狂凶記 奪命狂凶
- 1969 - Topaz - 黃寶石
- 1967 - Torn Curtain - 破幕 沖破鐵幕
- 1964 - Marnie - 瑪爾尼 艷賊
- 1963 - Birds, The - 群鳥 鳥
- 1960 - Psycho - 精神變態者 驚魂記
- 1959 - North by Northwest - 西北偏北
- 1958 - Vertigo - 眩暈 迷魂記
- 1956 - Wrong Man, The - 冤枉的人 伸冤記
- 1956 -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 知道太多的人(擒凶記)(翻拍)
- 1955 - The trouble with Harry - 哈里的麻煩 怪屍案
- 1955 - To Catch a Thief - 捉賊記
- 1954 - Rear Window - 後窗
- 1954 - Dial M for Murder - 電話謀殺案 電話情殺案
- 1953 - I Confess - 懺情恨 我坦白
- 1951 - Strangers on a Train - 火車怪客 列車上的陌生人
- 1950 - Stage Fright - 怯場 慾海縱魂
- 1949 - Under Capricorn - 在摩羯星下 歷劫佳人
- 1948 - Rope - 繩索 奪魂索
- 1947 - Paradine Case, The - 帕拉亭案件
- 1946 - Notorious - 美人計
- 1945 - Spellbound - 愛德華大夫
- 1944 - Aventure malgache - 馬達加斯加歷險記
- 1944 - Bon Voyage - 一路平安
- 1944 - Lifeboat - 救生船
- 1943 - Shadow of a Doubt - 疑影
- 1942 - Saboteur - 破壞分子
- 1941 - Suspicion - 深閨疑雲
- 1941 - Mr. & Mrs. Smith - 史密斯夫婦
- 1940 - Foreign Correspondent - 海外特派員
- 1940 - Rebecca - 蝴蝶夢
- 1939 - Jamaica Inn - 牙買加客棧
- 1938 - Lady Vanishes, The - 失蹤的女人 失蹤的貴婦
- 1937 - Young and Innocent - 年輕與無知
- 1936 - Sabotage - 破壞
- 1936 - Secret Agent - 間諜末日
- 1935 - The 39 Steps - 三十九級台階 國防大揭密
- 1934 -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擒凶記 知道太多的人34年版
- 1933 - Waltzes from Vienna - 維也納的華爾茲
- 1932 - Number Seventeen - 十七號
- 1932 - Rich and Strange - 奇怪的富翁
- 1931 - Skin Game, The - 騙局
- 1930 - Elstree Calling - 埃爾斯屈里的職業
- 1930 - Juno and the Paycock - 朱諾與孔雀
- 1930 - Murder! - 兇手
- 1929 - Blackmail - 訛詐
- 1929 - Manxman, The - 孟克斯人
- 1928 - Champagne - 香檳
- 1928 - Farmer's Wife, The - 農夫的妻子
- 1927 - Easy Virtue - 輕浮的德行
- 1927 - Downhill - 下坡
- 1927 - Ring, The - 指環
- 1926 - Lodger, The - 寄宿人
- 1926 - Mountain Eagle, The - 山鷹
- 1925 - Pleasure Garden, The - 快樂之園
- 1925 -The Prude's Fall-普魯特的墮落
- 1925 -The Backguard -惡棍
- 1925 -The White Shadow -白色陰影
- 1923 - Always Tell Your Wife - 永遠告訴你的妻子
- 1922 -Woman to Woman -女人對女人
- 1922 - Number 13 - 十三號
[編輯本段]【客串表演】
希區柯克喜歡在自己電影里客串,他說他是故意的,這樣做是為了提醒觀眾這只是一部電影。
影片以時間順序排列:
1.Murder (1930):從兇殺案發的屋外走過。(第60分鍾)
2.Young and innocent (1938):拿著一個相機,站在法院外面。(第15分鍾)
3.The lady vanishes (1938):影片快結束時,在維多利亞車站,穿著一件黑大衣,抽著雪茄。(第90分鍾)
4.Rebecca (1940):George Sanders打完電話的時候,希區柯克從電話亭外走過。(第123分鍾)
5.Foreign correspondent (1940):電影開始沒有多久,Joel McCrea走出賓館之後,希區柯克出現在熒幕上,他正在看報紙。(第13分鍾)
6.Mr. and Mr. Smith (1941):影片中間部分,和Robert Montgomery擦肩而過。(第41分鍾)
7.Suspicion (1941):在郵筒旁寄信。(第46分鍾)
8.Saboteur (1942):當破壞份子的車停下來的時候,他站在那兒。(第60分鍾)
9.Shadow of a Doubt (1943):在火車上,坐在Santa Rosa旁邊打牌。(第17分鍾)
10.Lifeboat (1944):出現在Reco Obesity Slayer的報紙廣告上,表現出用了Reco減肥效果明顯。他老人家確實很合適這廣告~(第25分鍾)
11.Spellbound (1945):抽著雪茄,拿著小提琴箱,從帝國賓館的電梯裡面走出來。(第35分鍾)
12.Notorious (1946):電影開始一個小時後,在Claude Rains的豪宅里,參加一個大型聚會,喝完香檳之後很快就離開了。(第60分鍾)
13.The Paradine Case (1947):拿著一把大提琴下火車,走出Cumberland車站。(第36分鍾)
14. Rope(1948):開頭演示工作人員後,在街上走的一個男人。
15.Stage Fright (1950):轉身看Jane Wyman。意味深長。(第39分鍾)
16.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影片開始沒多久,登上火車。(第10分鍾)
17.I confess (1953):片首字幕過後,從樓梯的平台上走過。(第1分鍾)
18.Dial M for Murder (1954): 出現在班級聚會的照片上,在照片的左側。這個很有趣(第13分鍾)
19.Rear Window (1954):在作曲家的公寓里給鍾上發條。(第25分鍾)
20.To Catch a Thief (1955):在公共汽車上,坐在Cary Grant的身邊。他們真的不認識?(第10分鍾)
21.The Trouble with Harry (1955): 電影開始20分鍾,走過一輛停著的豪華轎車。(第10分鍾)
22.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56): 在市場上看雜技表演。(第25分鍾)
23.Vertigo (1958): 11分鍾的時候,穿著灰色的西服走在路上。(第10分鍾)
24.North by Northwest (1959):影片剛開始,他錯過了一輛公共汽車。(第2分鍾
25.Psycho (1960):Janet Leigh的窗外,他戴著一頂牛仔帽。(第6分鍾)
26.The Birds (1963):影片剛開始,他牽著兩條狗走出寵物店,和女主角(第Tippi Hedren飾)擦肩而過。(第2分鍾)
27.Marnie (1964):Tippi Hedren走過之後,他出現在賓館走廊的左側。(第5分鍾)
28.Torn Curtain (1966):電影剛開始,他和一個金發嬰兒坐在賓館大廳。兩個人都很有愛。。。(第8分鍾)
29.Topaz (1969):在機場,坐在輪椅上,然後站起來和一個人握手。很喜劇(第28分鍾)
30.Frenzy (1972):在人群中間,他是唯一一個沒有給演講者鼓掌的人。真是的。。。(第3分鍾)
31.Family Plot (1976):映在門上的黑色輪廓中。這個比較抽象(第38分鍾)
別的看了N遍也沒找到他的
The Lodger (1926):在報刊閱覽室里,後來又在人群中。(第3分鍾)
The 39 steps (1935):影片開始大約七分鍾的時候出現,而Robert Donat和Lucie Mannhei正從劇院跑出來。(第7分鍾)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34): 穿著風衣走過。(第31分鍾)
希區柯克喜歡、他的影迷們也漸漸學會期待他在自己的影片中客串。作為《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電視專場》的主人,希區柯克成了美國人起居室中僅有的傳奇導演,他那酷似企鵝的側影成為電視節目中最著名的素描之一。

❷ 電影《1922》改編自哪本小說


《1922》是改編自《暗夜無星》里的一篇中篇小說。

話說托馬斯·簡自從《迷霧》之後簡直成了觀眾最希望出現在斯蒂芬·金小說電影中的男演員,可能是自帶恐怖片buff?

托馬斯飾演的男主因為經濟利益謀殺了自己的妻子,卻最終在心理上開始自我恐嚇。

視覺上的恐怖感只是一部分,這部電影最精彩的就是內心戲,充滿了痛苦、遺憾和自我厭惡。

❸ 世界著名電影導演都有哪些

1、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1946年12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導演、編劇、製片人。

1974年,完成了個人首部電影長片《橫沖直撞大逃亡》。1975年,執導了驚悚電影《大白鯊》,憑借該片獲得了第3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提名。

黑澤明人物評價

黑澤明電影里的人物,大部份是悲觀生命里的積極者,他們的價值觀從來不會被現實的社會污染,當中的人物不時為更崇高的理想作出犧牲,令人傷感,但始終維護著人類的希望,是一種有份量的影響。

❹ 電影上世界上重要的電影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代表作。。。

德國表現主義 文學、藝術或戲劇中專強調形式與技巧而不強調題材的表現手法。起源於1915年的俄國,因為莫斯科語言學圈及詩語言學會的成立,反對俄國革命前處理敘述材料的傳統方式,轉而重視藝術語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響到當時的各藝術領域。在電影表現或分析上,形式主義強調不同形式的運用可以改變材料的內涵,剪接、繪畫性構圖與聲畫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義電影工作者的興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均是此種主義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義的壓迫而停止在俄羅斯的發展,但對後來的結構主義與符號學有很大影響。

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
1920年代法國的電影創作者路易.狄呂克團結一批有才氣的導演,如亞伯.岡斯、哲敏.杜拉克等與一些在商業電影上已取得成究的電影導演,想在影片公司老闆出於商業考量而拍攝的影片中進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漸衰微的法國電影。但其努力沒有得到製片們支持,1924年狄呂剋死後運動即告失敗。一些人走向商業片,另一部份則走向前衛派道路。由於狄呂克的一些理論與創作概念與後來法國前衛電影運動有緊密聯系,所以印像派電影大都被認為是前衛電影的前奏或直接歸入前衛電影。重要作品有岡斯的《車輪》(1922)、狄呂克的《狂熱》(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節日》(1919)等。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t film
1920年興起於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的、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人類潛意識的種種狀態。路易斯.布紐爾的《安達魯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經典作品。而超現實主義電影的興起旨在反抗寫實主義與傳統藝術,領導人安德烈.布列東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種純粹的心靈自動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試著以語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來表現思想真正的運作情形。」後來超現實主義成為實驗電影與地下電影的重要源頭,如美國的瑪雅.黛倫與肯尼斯.安格。商業電影中超現實主義並不是主要派別,只出現在個別導演的電影中,如伍迪.艾倫。

新寫實主義Neorealism
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義大利興起的一個電影運動。主要代表人物有羅貝多.羅賽里尼、狄西嘉、魯奇諾.維斯康堤等。這類的電影大主題大都圍繞在大戰前後,義大利的本土問題,主張以冷靜的寫實手法呈現中下階層的生活。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寫實主義電影大量採用實景拍攝與自然光,運用非職業演員表演與講究自然的生活細節描寫,相較於戰前的封閉與偽裝,新寫實主義電影反而比較像紀錄片,帶有不加粉飾的真實感。不過新寫實主義電影在國外獲得較多的注意,在義大利本土反而沒有什麼特別反應,1950年代後,國內的諸多社會問題,因為經濟復甦已獲抒解,加上主管當局的有意消弭,新寫實主義的熱潮於是慢慢消退。 《天堂電影院》是其代表影片。

意象派電影 Imagist film
運用一系列相關的意象,以製造一種氣氛,或創造一種抽象概念的電影。意象派電影工作者企圖利用有關性質的視覺和聽覺細節,使鏡頭與聲音的累積,為一個場景或整部影片帶來更大的意義,而不需用直接陳述的方式。意象派電影不止是純粹抽象或韻律的電影試驗,而是企圖成為一種具有明喻或暗喻的象徵效果溝通經驗(通常是詩意或抒情的)。

❺ 金剛川張飛原型人物

電影《金剛川》中的人物原型名字叫做張振智,是江蘇省東海縣人,張譯在影片中飾演張飛。

張振智1922年出生,1946年參加革命。2003年過世,是抗美援朝志願軍工兵第3團3營9連連長。晚年的時候曾經有記者問他:「你最難忘的一次戰斗是哪一次?」張振智毫不猶豫的回答道:「金城戰役」。

(5)1922電影人物擴展閱讀;

《金剛川》的故事是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為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著的岩里橋卻被敵方損毀。

為了搶占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斗,卻因為敵方的頑強抗擊,一次又一次的炸回。敵方轟炸機在兩個多小時內向橋梁扔下數以千計的炸彈,而我方不懼犧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復戰略通道,直至戰斗勝利。

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三十七米長的大橋,用血肉之軀築起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線的物資輸送。

為了更好還原70年前志願軍戰士的作戰狀態,張譯、吳京提前半月接受高射炮操作訓練,力求熟練掌握每一個環節。李九霄、魏晨也紛紛身體力行,學習使用槍械甚至攀爬施工塔吊,戲里戲外皆是一場意志的考驗。

誠如鄧超所言:「我沒有覺得艱辛,我覺得我是在感受。同時也是在致敬那個時代,致敬中國軍人。」電影《金剛川》力求以最真實質感,通過普通戰士們的微觀視角,帶著觀眾一同感受戰爭的殘酷,以及平凡個體們,於絕境中留下的種種「非凡創舉」。

❻ 第一代導演的代表導演

鄭正秋(1888—1935),原名鄭芳澤,號伯常,筆名葯風,廣東潮陽人,生於上海,1902年肄業於上海育才公學,曾從事新劇運動,受聘為《民言報》劇評主筆,倡導戲劇應成為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工具。
「第一代導演」中成就最大的是鄭正秋。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出自他的手。

鄭正秋比同時代的導演更有藝術主見與追求,提出影片不僅要迎合觀眾,而且要引導觀眾的欣賞趣味。他有感於「清廷的腐敗、民生的困苦」,主張改良舊戲,提倡新劇,反對「為藝術而藝術」和「為戀愛而戀愛」,「覓取題材,往往打從替窮人叫屈的各方面著想」,強調電影的教化功能,提倡「有主義」之影片。
1913年鄭正秋與張石川合組新民公司,共同編導了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1922年與張石川等共同創辦明星影片公司,同時設立明星影戲學校,自任校長。
1913年編導中國第一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以廣東潮州地區的封建買賣婚姻習俗為題材,寫一對素未謀面的少男少女在人們的擺布下成婚的故事,反映封建制度下婚姻的可笑與可悲,使人感到電影除了娛樂作用還有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作用。
1923年攝制完成的《孤兒救祖記》暴露了封建家庭的內部矛盾和掩蓋在倫常關系下的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張揚中國傳統道德規范和倫常秩序,體現出中國早期電影明確的社會功利觀與直面現實的「問題」意識。這也是鄭正秋編劇的第一部「社會片」,由於影片富有民族氣息,故事性強,情節動人,轟動一時。使女演員王漢倫一舉成名,成為中國第一位悲劇女演員。
1924年鄭正秋創作第一部婦女題材的電影劇本《玉梨魂》。特別是鄭正秋晚期導演的《姊妹花》,講述的是生長在貧富不同家庭中的一對孿生姐妹的不同命運遭遇。妹妹做了姨太太,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姐姐嫁給農民,過著辛勞貧困的生活。由於天災人禍,姐姐被迫到妹妹家裡為妹妹孩子當奶媽,由此引發了諸多令人心碎的情節。鄭正秋在這部影片中的創作視野擴展到社會,反映了階級對立、貧富懸殊、軍閥混戰、農村破產的生活現實,故事雅俗共賞,導演手法的自然流暢,使得該片在上海新光影院上映創下連映60天的記錄。創造了當時中國票房的最高記錄。1935年3月該片參加了蘇聯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也受到熱烈歡迎。
鄭正秋一共編、導、演53部影片,是第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區別於同時代大多數「惟興趣是尚」的電影人,他有自己的藝術主見與追求,提出影片要引導觀眾的欣賞趣味。研究者認為,鄭正秋以其藝術實踐探索出一種以人物悲歡離合的命運為中心,結構成曲折動人的情節發展,同時展開和完成一個社會性主題的創作模式,對同時代的電影家和後來者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中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片花費了大量心血,為中國電影的啟蒙和發展打下了基石,成為我國電影史上偉大的一頁。
獲獎記錄或主要貢獻:
1913年與張石川合作編導了《難夫難妻》,這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被夏衍譽為「為中國電影事業鋪下了第一塊奠基石」。
1923年編寫了電影劇本《孤兒救祖記》,曲折的情節 ,鮮明的人物性格,懲惡揚善、改良社會的思想內涵以及在電影藝術上的成功探索,使影片上映後反響熱烈,第一次為國產片帶來遠遠超過外來影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聲譽。
1933年編導的《姊妹花》是中國最早的有聲故事片之一,他十分注重故事的曲折離奇,表演的樸素細膩,導演手法的自然流暢,使該片創下了在同一家影院連續放映六十餘天的空前紀錄。 張石川(1890—1954),原名偉通,字蝕川,浙江寧波人,導演、電影事業家。他少年喪父,隨舅父經潤三到上海經商,先後供職於華洋公司、美化洋行。自學英語,熟諳經營之道。
張石川是中國電影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第一代電影導演的中堅,一生共導演150多部電影。他的影片傾向於「處處惟興趣是尚,以冀博人一樂」,較多地偏重於商業利益,以娛樂片為主。他的影片大部分為社會言情影片,如《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蘭》、《啼笑因緣》(一至六集)等,故事性強,通俗易懂,受到市民觀眾的歡迎。1928年後導演十八集神怪武俠片《火燒紅蓮寺》,在上海電影界引起競拍神怪武俠片的潮流。1931年美國有聲影片輸入中國後,他導演了以蠟盤配音的中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張石川憑著良好的英文功底,專攻西洋影戲的導演技巧,在早期電影藝術上的探索功不可沒,如《一夜不安》運用了特寫鏡頭和動畫特技,而《橫沖直撞》中使用了多機位剪接的手法,更突顯了電影的特性。他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導演藝術家。
主要作品:
《難夫難妻》、《黑籍冤魂》、《孤兒救祖記》、《玉梨魂》、《盲孤女》、《最後之良心》、《歌女紅牡丹》、《滑稽大王游華記》、《戰地歷險記》、《熱血忠魂》、《女兒經》、《擲果緣》、《空谷蘭》、18集《火燒紅蓮寺》 劇作家、導演。原名沈吉安,又名沈哀鵑、百寧。1905年3月23日,沈浮出生在天津海河邊一個貧困的碼頭工人家中。幼年在河北直指庵小學讀書,後進入了河北覺民中學。由於家境貧寒,沈浮沒有能夠讀完中學便失學了。
1924年沈浮進入天津渤海影片公司任演員,自編、自導、自演了戲劇短片《大皮包》,又名《沈少爺》。這是天津歷史上拍攝的第一部滑稽諷刺故事片。1933年加入上海的聯華影業公司,擔任編導,先後編導了《無愁君子》等多部影片。抗日戰爭初期,沈浮與白楊、陳白塵等人組成上海影人劇團,來到重慶。在這一時期導演了《草莽英雄》、《兩面人》、《霧重慶》等多部話劇,創作了《小人物狂想曲》、《金玉滿堂》等話劇劇本。抗日勝利後回到北平,擔任中電三廠副廠長,後來轉入昆侖影業公司,在這里沈浮編導了著名的影片《萬家燈火》,獲得當時進步電影輿論極高的贊譽,標志著沈浮的電影藝術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峰。新中國成立以後沈浮的藝術才華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完成了《李時珍》、《萬紫千紅總是春》等多部影片,其中影片《老兵新傳》於1959年獲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獎。
沈浮曾任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一屆委員及第二至四屆常務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任。1986年去世。 史東山(1902.12.29-1955.2.23),編劇、導演,原名匡韶,浙江海寧人,出生於杭州,早年曾從事美術和戲劇活動,1922年進入影壇參與創作了《楊花恨》(1925)、《兒孫福》(1926)、《同居之愛》(1926)、《王氏四俠》(1928)等影片。1932年與蔡楚生等合作拍攝《共赴國難》,抗日戰爭爆發後,拍攝有抗戰四部曲《保衛我們的土地》(1938)、《好丈夫》(1939)、《勝利進行曲》(1941)、《還我故鄉》(1945)等片。後與陽翰笙、蔡楚生、鄭君里等人組織聯華影藝社拍攝由他編導的影片《八千里路雲和月》,曾轟動中國影壇。新中國成立後任文化部電影局藝術委員會委員兼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影協第一屆常務委員。1951年編導影片《新兒女英雄傳》,獲第六屆卡洛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導演獎,並著有《電影藝術在表現形式上的幾個特點》、《論電影鏡頭的組接》等書。
史東山編導的影片,內容豐富,人物完整,具有歷史的概括性與生活的真實感;在藝術上富於簡練、明快、流暢的特點。 但杜宇(1897—1972),原名但祖齡。原籍貴州廣順,生於江西南昌。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曾出版《百美圖》畫集。「杜宇」乃杜鵑之別稱,因以為名。但杜宇從小喜歡繪畫,長大後即來上海,以畫月份牌為業,業余時間經常觀看電影,逐漸對拍電影產生了興趣。有一次,但杜宇從一個外國人手裡購得一架電影攝影機,回家悉心研究,居然掌握了攝影技術,於是辦起了上海影戲公司,自任編導和攝影,演員則由家屬擔任。他的侄兒但子久、侄孫但塗亭、侄曾孫但二春(但杜宇年紀雖輕而輩份大)、外甥賀佩之、外甥女賀佩蓉、賀佩瑛,都能演戲,他們共同組成了名副其實的家庭公司。
主要作品:
導演故事片:《傳家寶》、《還金記》、《盤絲洞》、《小劍客》、《盧鬢花》、《萬丈魔》、《媚眼俠》、《畫室奇案》、《豆腐西施》、《美人島》(前後集)、《古屋怪人》、《東方夜譚》、《南海美人》、《失足恨》、《清白》、《健美運動》、《桃花夢》、《人間仙子》、《新娘的前夜》、《國色天香》、《石破天驚》、《南海艷影》、《苦戀》(與陳實合作)、《新天方夜譚》、《江湖奇俠》(一至三集)、《豹子頭林沖》、《花花公子》、《嫦娥》、《新凌波仙子》 邵醉翁(1896—1979),原名邵仁傑,字人傑,別號醉翁,浙江寧波人。1914年畢業於上海神州大學法科,後任上海地方法院及會審公廨律師。1921年任中法振業銀行經理 ,同時在上海、天津、寧波等地與人合股經營商號。1922年集股經營笑舞台,演出文明戲,並創辦「和平社」 劇團,演出自編諷世劇本。1925年以和平社演員作班底,與弟邨人、仁枚、逸夫在上海創辦天一影片公司,任總經理兼導演。同年導演影片《立地成佛》。後相繼導演《梁祝痛史》、《白蛇傳》、《孟姜女》、《七俠五義》、《乾隆游江南》等。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在左翼電影運動的影響下,導演抨擊封建婚姻制度的影片《芸蘭姑娘》、《掙扎》,並將改編自 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 的電影劇本《一夜豪華》搬上銀幕。 天一公司的影片受到南洋各地觀眾的 歡迎。1936年後期,天一公司陸續將製片資材運往香港,建立香港分廠。 抗日戰爭爆發後,天一公司結束在上海的製片業務,將全部資材運往香港分廠,改名南洋影片公司。建國後閑居上海,後在上海病逝。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1925:《立地成佛》、《女俠李飛飛》
1926:《忠孝節義》、《夫妻之秘密》、《梁祝痛史》、《電影女明星》、《珍珠塔》、《義妖白蛇傳》、《孟姜女》(與裘芑香合作)、《孫行者大戰金錢豹》(與顧肯夫合作)、《唐伯虎點秋香》(與裘芑香合作)
1927:《白蛇傳》、《劉關張大破黃巾》、《鐵扇公主》(與李萍倩合作)
1928:《夜光珠》、《拳大王》、《雙珠鳳》
1929:《無敵英雄》、《江洋大盜》、《乾隆游江南(第一、二集)》
1931:《最後之愛》、《空門紅淚》
1932:《芸蘭姑娘》、《一夜豪華》
1933:《孽海雙鴛》、《生機》、《飛絮》(與湯曉丹合作)、《苦兒流浪記》、《吉地》
1934:《王先生》、《萬花筒》
1936:《黃浦江邊》、《女同學》(與文逸民合作)
1937:《富貴榮華》(與文逸民合作)
電影劇作
1927:《劉關張大破黃巾》(與裘芑香合作)
1928:《尋父遇仙記》、《紅寶石》、《夜光珠》
1929:《乾隆游江南(第一、二集)》
1930:《乾隆游江南(第五、六集)》、《施公案(第一集)》
1933:《孽海雙鴛》、《生機》
1936:《黃浦江邊》、《女同學》
1937:《富貴榮華》 中國第一代電影導演中,有一個早已被湮沒的名字——何非光。這是一個具有濃厚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本身的經歷就可以是一部電影。
何非光是台灣人,1913年出生於台中市,16歲那年隻身到上海謀生,先是在一個台灣同鄉開設的診所里當學徒,這年的春節,他到蘇州遊玩,遇到[聯華]在此拍攝《續故都春夢》的外景戲,當時正在拍攝這樣一個場面:農村姑娘朱瑩(陳燕燕飾)手提小籃正在歸家途中,突然,她被身後追上來的一個軍閥騎兵捋上馬背--但是扮演軍閥騎兵的演員,騎術不佳,力氣又不足,再三嘗試也達不到導演的要求。此時,在場的何非光 當了一回替身演員,很出色的完成了這組鏡頭,他的表現引起了影界人士的注意,此後,[聯華]聘他為簽約演員,何非光就因一個偶然的機遇踏上了從影之路。
他先後出演了《人生》、《暴雨梨花》、《小玩意》、《風》、《天明》、《體育皇後》、《華山艷史》、《母性之光》、《再會吧,上海》、《昏狂》、《熱血忠魂》、《日本間諜》等等影片。出色的完成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反派角色。
之後,他又轉為電影編導,先後編導了抗戰影片《保家鄉》、《東亞之光》、《氣壯山河》、《血濺櫻花》和影片《某夫人》、《蘆花翻白燕子飛》、《出賣影子的人》、《同是天涯淪落人》、《花蓮港》等等。
他還導演過話劇、越劇、淮劇、上海滑稽戲等等地方戲,尤其是滑稽戲《三毛學生意》作為一個優秀劇目被改編成了電影。
但是,「台灣特務」、「日本間諜」、「國民黨派遣人員」等等莫須有的罪名,使他從1949年以後就被排除在電影界之外,盡管,他曾抗美援朝上前線、到大西北參加軍區文工團-----尋求自我救贖,但是,1958年還是被判處管制兩年,直到1979年8月11日才得到徹底平反。
何非光的電影生涯是短暫的,但是他為電影事業所做的貢獻是在中國電影史上值得一書的,他編導的《保家鄉》抗戰期間在東南亞地區有很大影響;他編導的《東亞之光》被譽為[一柄正義之劍];他編導的《氣壯山河》是中國唯一一部反映中國軍民和盟軍一起直接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影片;他編導的《花蓮港》是「第一部以台灣省高山族為題材的愛情巨片」;他導演的《出賣影子的人》票房極佳,影響很大……
自從1949年後何非光從影壇消失,有各種矛盾的零星報道「被國民黨殺害--」、「勞改死在東北--」-----事實上何非光一直默默無聞的活到1997去世。
台灣著名導演李行先生和台灣電影資料館曾做最大的努力,幫助何非光圓他回台灣故鄉省親的心願,但是,就在何非光准備前行的前兩個月,突然發病與世長辭。 楊小仲 (1899-1969) ,編劇、導演。原名楊保泰,藝名羼提生。江蘇常州人。1916年入上海商務印書館補習學校半工半讀,1918年轉入該館機要科任職。1920年將文明戲《閻瑞生》改編為電影劇本,由中國影戲研究社攝製成影片,為中國最早的長故事片之一。後為商務印書館活動影片部編寫電影劇本。1925年獨立編導影片《醉鄉遺恨》。1927年入長城畫片公司,編導《火焰山》等影片。1929年與陳趾青合作創辦昌明影片公司,編導武俠片《火燒平陽城》等。1931年入聯華影業公司,編導《蛇蠍美人》、《四姊妹》等影片。1935年入新華影業公司,導演影片《紅羊豪俠傳》等。抗日戰爭爆發後曾赴綏遠前線,拍攝傅作義部隊抗擊日寇侵略的紀錄片。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編導《秋》、《結婚交響曲》等影片。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國泰等影業公司編導影片《十步芳草》等。1949年前編導影片九十餘部。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執導戲曲片和兒童片。1960年拍攝戲曲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紹劇),成功地發揮電影藝術的特殊手段,塑造出孫悟空的神話英雄形象,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1963年編導的童話故事片《寶葫蘆的秘密》亦受到好評。曾任中國影協第三屆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副主席。
主要作品:
電影劇作:
1921:《閻瑞生》
1922:《好兄弟》
1923:《松柏緣》
1930:《俠義英雄傳》
1944:《斷鴻零雁》
1948:《古屋魔影》
編導故事片、戲曲片:
1925:《醉鄉遺恨》
1926:《馬浪盪》
1927:《武松血濺鴛鴦樓》
1928:《火焰山》、《妖光俠影》
1930:《江南女俠》
1929-1931:《火燒平陽城》(一至六集,與陳趾青合作導演)
1931:《飛俠呂四娘》、《心痛》
1935:《蛇蠍美人》、《四姊妹》
1936:《桃源春夢》、《小孤女》
1937:《飛來福》
1938:《地獄探艷記》、《六十年後上海灘》
1939:《化身人猿》、《白蛇傳》
1940:《隋宮春色》、《雙珠鳳》、《女鬼》
1941:《艷屍復仇記》、《新姐妹花》(與周貽白合作編劇,與張善琨合作導演)、《明月重圓夜》、《上海淘金記》
1942:《卓文君》、《歡樂年年》、《秋》
1943:《三朵花》
1944:《結婚進行曲》、《凱風》
1945:《莫負少年頭》、《廿載恩情》
1946:《民族的火花》
1947:《慾海潮》、《釵頭鳳》
1948:《懸崖勒馬》、《十步芳草》
1949:《異想天開》
1963:《寶葫蘆的秘密》(與殷子、蔣天流合作改編劇本)
導演故事片、戲曲片:
1926:《不如歸》、《母之心》
1927:《一箭仇》、《翠屏山》(與陳趾青合作)
1928:《大俠甘鳳池》
1929:《兒子英雄》、《秘密寶窟》
1931:《兩大天王》
1933:《徭山艷史》
1934:《良宵》
1935:《紅羊豪俠傳》
1939:《琵琶記》
1940:《三娘教子》(戲曲片,與言菊朋合作)
1942:《生命之火》
1948:《痴男怨女》、《間諜網》(與陳翼青合作)
1949:《荒園艷跡》、《殘冬》
1956:《庵堂認母》(戲曲片)
1957:《陳三五娘》(戲曲片)
1958:《蘭蘭和冬冬》
1959:《好孩子》
1960:《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戲曲片,與俞仲英合作)
1961:《周信芳的舞台藝術》(戲曲片,包括《徐策跑城》、《下書殺惜》,與應雲衛合作) 洪深(1894—1955),學名洪達,字伯駿,號潛齋,別號淺哉,江蘇武進人,中國電影戲劇理論家、劇作家、導演。
洪深出身於封建的書香門第,自幼愛好文藝。父親洪述祖是民國初年的風雲人物,1913年因槍殺國民黨領袖的「宋教仁事件」,躲避於德國統治下的青島。
1911年前洪深分別就讀於上海徐匯公學、南洋公學、天津鈴鐺閣中學,1912年入北京清華學校,1916年公費留學於美國俄亥俄大學,學習燒瓷工程,1919年改學戲劇,就讀於哈佛大學並獲碩士學位。
1922年回國,執教於復旦、暨南等大學,在為推進我國早期話劇運動作出卓越貢獻的同時,也關注著電影事業的發展。他「是第一個主張並且寫出劇本的人」(《新文學大系?戲劇導言》)。1924年闖入電影圈,與田漢、夏衍等成為摯友。他在復旦大學任教時,領導成立了「復旦劇社」,推動了大學戲劇活動。接著又與田漢等人成立了「戲劇協社」和「南國社」,成功地演出了譯制劇《莎樂美》使女主角俞珊女士蜚聲全國。他在聯華電影製片公司作編導時,也使電影明星胡蝶榮膺電影皇後的盛名。
1924年,發表了中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影劇本《申屠氏》。1925年秋,受聘於明星公司任編劇顧問,編導《馮大少爺》和《早生貴子》。1926年編導《四月里底薔薇處處開》和《愛情和黃金》。1927年編導《同學之愛》,並把英國作家王爾德的舞台劇《少奶奶的扇子》改編搬上銀幕。其早期作品,比較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心理的刻畫,開中國電影「心理劇」的濫觴。
洪深為中國電影有聲片的誕生,傾注了極大的熱情。1928年,他翻譯了蘇聯電影藝術家愛森斯坦、普多夫金等聯合發表的《關於有聲電影的宣言》。後為中國第一部蠟盤發音有聲片《歌女紅牡丹》撰寫電影劇本。
30年代初,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左翼戲劇家聯盟。1932年,與夏衍等在明星影片公司組成編劇委員會。這一年,他導演了《鐵板紅淚錄》,加工改編了《香草美人》,編寫了電影劇本《壓迫》。這些影片,視野開闊,觀點鮮明,反映了工人、農民的生活和斗爭。其後,又陸續創作了電影劇本《新舊上海》、《夢里乾坤》、《女權》、《社會之花》、《四千金》、《鍍金的城》等十餘部,分別由明星、天一、聯華、新華等影片公司攝成影片。
抗日戰爭期間,擔任救亡演劇隊的組織領導工作,進行抗敵宣傳和進步的戲劇活動。抗戰勝利後,他仍在大學任教,並主編《大公報》的「戲劇與電影」副刊。1946年,受聘於國泰影業公司,任特約編劇,導演了名重一時的舞台劇《麗人行》。1947年為啟明影業公司編寫《雞鳴早看天》,揭露社會黑暗,憧憬光明未來。1948年,與人合作導演了《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鼓吹婦女解放,富於教育意義。
洪深一貫重視電影批評和電影理論建設。早在他回國之初,他為中國影片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草擬的「徵求影戲劇本」啟事,就明確地闡明了他對電影功能的進步觀點。1930年2月22日,為抵制美國辱華影片《不怕死》在滬上映,於大光明電影院當場提出嚴正抗議,面對蘇聯影片《生路》,卻撰文熱情地予以贊揚。他的《1933年的中國電影》一文,對左翼電影運動的成就作了全面而又精闢的分析與肯定,他還寫有為數甚多的影片評論和《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電影戲劇的表演藝術》等理論專著。此外,他編寫的《電影術語詞典》,收錄編劇、導演、攝影、製片、洗印、錄音、廣告等二十五類電影詞目近六百條,並注有英文或法文。1935年在上海出版,是中國最早的電影辭典。
解放戰爭期間,洪深在上海組織教授罷教,並積極參加學生的「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愛國遊行示威,因而受到國民黨當局的迫害。
建國之後,洪深先後任全國政協委員,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8月29日因患肺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主要作品:
編導:
《馮大少爺》(1925)、《愛情與黃金》(1926,與張石川合作導演)、《衛女士的職業》(1927,與張石川合作導演)、《少奶奶的扇子》(1928,與張石川合作導演)、《同學之愛》(1928,與張石川合作導演)
導演:
《早生貴子》(1925)、《四月里的薔薇處處開》(1926)、《鐵板紅淚錄》(1933)、《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1948,與鄭小秋合作)
電影劇作:
《申屠氏》(1928)、《爸爸愛媽媽》(1929)、《歌女紅牡丹》(1931)、《舊時京華》(1932)、《如此天堂》(1932)、《壓迫》(1933)、《香草美人》(1933,與史文源合作)、《女兒經》(1934,與夏衍,鄭正秋等合作)、《劫後桃花》(1935)、《時勢英雄》(1935)、《花花草草》(1936)、《女權》(1936)、《新舊上海》(1936)、《鍍金的城》(1937)、《夢里乾坤》(1937)、《社會之花》(1937)、《四千金》(1937)、《自君歸來》(1946)、《雞鳴早看天》(1948)、《幾番風雨》(1949)

❼ 維爾托夫的人物生平

1922年戰亂平息後,西方的故事片大批出現在蘇聯的電影海報上,維爾托夫對這些虛構的電影很是反感,覺得它們是生活廉價的替代品,和宗教一樣都是麻痹人民的鴉片。這時,維爾托夫開始以「三人委員會」(troika)為名義發表宣言,他在宣言中說,「電影的軀體已經被習慣的劇毒麻醉了。我們需要機會在這垂死的機體上做一次實驗,以尋找解毒的良方」。維爾托夫的三人委員會實際上是一個家庭電影小組,其成員是維爾托夫,他的妻子斯維洛娃,他的弟弟米哈伊·考夫曼。1922年5月,三人小組創辦了一份《電影真理報》(Kino-Pravda),這是一種按月發行的新聞電影,間或也出產一兩部具有正片長度的紀錄片,它們由火車送往各地放映。「電影真理報」這個名字來自於列寧1912年創辦的《真理報》(Pravda),它宣示了維爾托夫這樣一個電影理念:無產階級電影必須以真實為基礎。
《電影真理報》的放映一直持續到1925年。在這三年裡面,三人小組在一個老鼠成群的地下室里廢寢忘食地工作。維爾托夫的妻子負責剪輯,弟弟米哈伊負責攝影,維爾托夫自己擔任總指揮。米哈伊是個攝影狂,從早到晚扛著攝影機四處轉悠。他從不徵求被攝人的同意,經常是躲在一個隱蔽的角落裡,把市場、工廠、學校、酒店和大街上的活動給偷拍下來。這是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時代,攝影師和導演無需刻意安排,就能在生活中發現無窮無盡的內容。攝影機成了時代的見證和生活的眼睛,與此同時,一個新的術語「電影眼睛」逐漸醞釀成型。隨著時間的推移,「三人委員會」的規模擴充了,有了更多的支持者,這時,「電影眼睛人小組」(Kinoki team)成立了。1923年7月,維爾托夫發表了他著名的宣言《電影眼睛人:一場革命》。 維爾托夫老早就希望影片有聲。他根據他的「電影眼睛」的理論攝制的抒情的紀錄片,已變成了一種視覺化的音樂。在這種影片中,他經常加上一種交響樂式的解說詞,或一種嘈雜聲與音響的蒙太奇。這種畫面和語言分開的作法,直到今天,在紀錄片中還幾乎是一般的規則。
維爾托夫在拍了那部為卓別林非常欣賞的《頓巴斯交響樂》(1931年)以後,又拍了一部傑出的作品——《關於列寧的三支歌曲》(1934年)。為了攝制這部影片,他搜集了所有關於紀錄這位已經逝世的偉大政治家的影片和唱片,在第二支歌曲里用傑出的蒙太奇手法把它們剪輯在一起。第三支歌曲描寫社會主義的建設,充滿優美的抒情情調。第一部分以中亞細亞一支民歌為內容,是最成功的一個插曲。它通過非常鮮明的形象和節奏感,描寫原來殖民地的人民獲得了解放,而且明顯地表現了作者所規定的整部影片的主題,即「從過去到將來、從奴隸生活到自由生活的全部過程」。
有聲電影的出現使維爾托夫能把他從1922年來倡導的「電影眼睛」和「無線電耳朵」結合起來,形成音畫對位的蒙太奇。他雖拒絕表現個人英雄,在各種主題上卻能把群眾轉化為個性化的英雄。但在《搖籃曲》一片(1937年攝制)以後,他的理論受到猛烈的攻擊,以致到他故世之前只拍了幾部作為任務的影片。

❽ 默片時期的著名電影藝術家要五名

阮玲玉、樂蒂、夏夢、藍蘋、凌波等

阮玲玉

人生如戲。

化妝間,一個人對著鏡子,慢慢地抬起右手,畫眉。

從後台一路奔波,在幕後悄悄凝望等待開場,再走過連接幕後和舞台的虎度門,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已經成了戲中人。

阮玲玉就活在戲中。1936年3月8日,就在今天上海的新閘路沁園村9號,阮玲玉徘徊在自己的家裡,也徘徊在生死的邊緣,在接下來的幾分鍾里,她在平日里最喜歡吃的八寶粥里放下三瓶安眠葯,她選擇的是永遠的安睡和心境的安寧。

阮玲玉是整個中國電影默片時代的超級明星,她的一顰一笑中散發了當時上海的優雅氣息,從處女作《掛名夫妻》開始,先後拍攝了《自殺合同》、《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29部影片。1930年5月,《影戲雜志》舉辦「電影明星選舉」中,阮玲玉以6179票當選第一名,這個時候的巨星胡蝶也僅僅得票3784票,然而所有的這些沒有給阮玲玉帶來所謂的幸福。

25歲的阮玲玉最終死在舞台上,沒有能從虎度門退回來。「我死了,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好快樂。」,她把遺書留給了下來。她活在公眾的目光中,活在媒體的報道里,活在街頭巷尾的流言蜚語,唯獨沒有活在屬於她自己的世界中。

你認識這些人么?你見過這些電影畫報和美人照片么?如果你年過80,並且曾經做過追隨時尚的年輕人,相信你給出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她們都是解放前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胡蝶、樂蒂、藍蘋……一代名伶,估計不少都已經香消玉殞,這里留下的是她們人生最美的時刻。

樂蒂

「古典美人」樂蒂小姐(1937-1968)以31歲的芳華離世,她從影的15年間,共計參演過44部電影。雖然短暫了些,但憑借著她獨一無二的古典韻味及精湛演技,影壇至今仍無人能取代其特殊的成就及地位;與世長辭幾十年後,仍能令無數老中青影迷心心念念魂牽夢縈的魅力,可謂永不停格的一則傳奇。

夏夢

有「上帝傑作」之美譽的夏夢,曾經是長城電影公司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與石慧及陳思思合稱「長城三公主」。在中國內地觀眾最早看到的香港電影中,夏夢主演的《搶新郎》《董小婉》和《故園春夢》無疑成為了代表作。而與今天的香港女影星相比,美麗高貴且多才多藝的夏夢至今無人能敵。

藍蘋

在三十年代,一個年輕女演員開始在上海嶄露頭角,她先後主演了幾部進步電影,但她自己卻經歷了被捕和婚變等戲劇性的變故,1937年7月,七七事變爆發後,她做了一個改變她一生、也改變幾十年中國現代史的決定:去延安。

她在做女演員的時候叫藍蘋,她去了延安後叫江青。她在1981年1月25日被判死緩時,估計許多現在讀到這篇文章的小朋友們,都還沒有出生。

藍蘋給世人留下了《自由神》、《都市風光》、《狼山喋血記》、《聯華交響曲》、《王老五》五部電影,在過去幾十年裡的中國,只有極少數人可以看到這些電影.

凌波

凌波原名君海棠,英文名Ivy,福建省人,香港黃梅調歌唱電影的代表人物。十四歲以「小娟」的藝名開始演出廈語(即閩南語)電影,外銷台灣及東南亞各地。

凌波於1962年開始演出國語片,大部份均是反串男裝演出的黃梅調電影,她亦因此成為此類電影的代表人物。例如:《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七仙女》(1963)、《花木蘭》(1964)、《宋宮秘史》(1965)、《西廂記》(1965)、《魚美人》(1965)、《三笑》(1969)等等,其中以《梁山伯與祝英台》最著名。此片在台灣上映時轟動全島,連映數月不輟,凌波因此榮獲第二屆金馬獎「最佳演技特別獎」。據說由於凌波是以女扮男裝演出,不便領取「最佳男主角獎」,於是評審當局巧立「最佳演技特別獎」名目以贈。時至今日,台灣傳媒提到凌波,無不以「梁兄哥」呼之,可見《梁山伯與祝英台》餘威猶在。

凌波也拍過不少非黃梅調電影,著名的有:《萬古流芳》(1965)、《烽火萬里情》(1967)、《明日之歌》(1967)、《啞巴與新娘》(1971)等等,此外,凌波亦曾以《花木蘭》及《烽火萬里情》兩部電影榮登金馬獎影後寶座。

七十年代凌波淡出影壇,1989年舉家移民加拿大至今。

李麗華

河北省人,香港國語影壇的中流柢柱,有「影壇長青樹」的美譽。父母均為京劇名伶,李麗華因而深受薰陶,曾隨名伶章遏雲學藝。1940年從影,拍過一百二十多部電影,其中不乏經典之作,例如:《假鳳虛凰》(1946)、《誤佳期》(1951)、《小鳳仙》(1953)、《雪裡紅》(1956)、《楊貴妃》(1962)、《武則天》(1963)、《□惜姣》(1963)等等,又憑《故都春夢》(1966)及《揚子江風雲》(1969)兩部電影榮膺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李麗華多部作品中,以《小鳳仙》最為人熟悉。據說李麗華為其角色小鳳仙設計了多套戲服,該批戲服在電影上映後竟然廣受觀眾歡迎,競相仿造,一度成為東南亞的流行服飾,號稱「小鳳仙裝」,傳為影壇佳話。

李麗華1973年退出影壇,移居美國。夫婿嚴俊也是國語片的著名演員兼導演。

胡蝶

胡蝶的表演生涯一直從二十年代末延續到六十年代,然而,她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三、四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她把一個忍受丈夫虐待與壓榨而毫無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幾分愚昧的女性刻畫得相當成功。在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受到好評。她主演的《姐妹花》是她表演藝術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飾演有著不同生活道路的雙胞胎姐妹大寶、二寶,把兩個身份懸殊、性格各異的女性刻畫得非常成功。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國內打破國產影片有史以來上座率的最高紀錄,後來到東南亞、日本、西歐諸國演出,也大獲好評。胡蝶飾演過娘姨、慈母、女教師、女演員、娼妓、舞女、闊小姐、勞動婦女、工廠女工等多種角色,她的氣質富麗華貴、雅緻脫俗,表演上溫良敦厚、嬌美風雅,一度被觀眾評為「電影皇後」,胡蝶橫跨默片和有聲片兩個時代,成為三、四十年代我國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林黛

林黛,原名程月如,英文名Linda,香港歷史上最著名的國語片女演員。1934年出生於桂林,原籍廣西賓陽,1949年隨母來港定居,翌年被星探發掘,加入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成為基本演員。1951年,轉投永華電影公司,拍攝了第一部作品《翠翠》(1953),一炮而紅,成為當時兩大電影公司電懋和邵氏的爭奪對象。 林黛拍了很多等風格、形式截然不同的電影。其中《金蓮花》、《貂蟬》、《千嬌百媚》及《不了情》幾部電影更令她四度成為亞洲影後。林黛曾與多位圈中人戀愛,1961年與曾任雲南省長龍雲的兒子龍繩勛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但後來林黛與丈夫感情破裂,1964年7月17日,林黛在寓所服食過量安眠葯兼吸入煤氣自殺,失救而死,年僅三十歲。當時她尚有兩部電影《寶蓮燈》(1965)及《藍與黑》上、下集(1966)未及完 成。這兩部電影也成為林黛的最後遺作。

主要作品:

《金蓮花》(1957)

《情場如戰場》(1957)

《貂蟬》(1958)

《雲裳艷後》(1959)

白虹

尤敏

閱讀全文

與1922電影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電影什麼與中國電影經濟獎 瀏覽:70
2366zz倫理電影 瀏覽:757
感人老電影 瀏覽:473
吉林市哪個電影院有包房 瀏覽:286
哪個網站新電影多 瀏覽:675
中國電影中的啪啪鏡頭 瀏覽:920
扎兩個辮子的女孩國外電影 瀏覽:927
外國殺父親電影 瀏覽:22
日本女明星拍電影名字 瀏覽:406
電影我把孩子放大了 瀏覽:164
年三十有新電影看嗎 瀏覽:59
經典電影奇門遁甲術 瀏覽:193
紅顏國語電影 瀏覽:573
電影中比較經典的話語 瀏覽:484
打響武漢抗擊新冠疫情的電影 瀏覽:388
熱愛自然陽光的電影人物 瀏覽:956
廣州哪個區看電影最好 瀏覽:228
人物紀傳的電影 瀏覽:869
電影天堂網倫理 瀏覽:890
香港電影追魂令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