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找一部外國女性悲慘命運的電影名字
OK 我相信這部電影是你找的《卡比里亞之夜》 這么好的電影蘭州不應該忘記名字呀!
㈡ 《殺生》中的女主角馬寡婦,村民的偏見對她悲慘的命運影響大嗎
在電影《殺生》中除了黃渤飾演的牛結實命運悲慘之外,電影中的女主角馬寡婦的命運也很悲慘,馬寡婦的悲慘命運與世俗的偏見有多大的關系?
馬寡婦的悲慘命運和村子的世俗偏見、封建思想脫不了干係,為了牛結實和孩子能夠存活,她願意自己繼續承受世俗的偏見,帶著牛結實的孩子活下去,在電影結尾,她抱著孩子走出了偏見。
㈢ 有一部歐美電影 有個女的叫苔絲 女主叫阿麗
《德伯家的苔絲》本片改編自托馬斯·哈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普通農家女子的悲慘命運,由BBC出品。本片由BBC於1998年出品,中國中央電視台在2000引進該片,並在中央8台的原聲影視播放,引起極大反響。隨後央視譯制該片,並為其配音。其中廖菁為苔絲這個角色的經典配音,獲得了2001年第20屆飛天獎:優秀譯製片配音女演員獎。
㈣ 如何評價《嫁給大山的女人》這部電影
悲情的社會現實,硬是被拍成了一部主旋律。
如果是一部紀錄片,或者是一部以中立視角述說社會、人性和選擇的影片,那麼,就應該忠於事件真實 ,而不是改編的面目全非。(關於事件真實故事,請見網路)
真實故事遠比電影要精彩的多,要無奈的多,充滿了各種人性的沖突。尤其是面對自己親生父母病倒甚至去世不能盡孝,和孩子們沒學上之間的抉擇;以及樸素的報恩之情,和嫁給不喜歡的人之間的抉擇。這個操蛋社會改變了她的命運,卻讓她承擔起本該政府承擔的責任,甚至被政府卸磨殺驢(清退鄉村教師這種教育部坐在辦公室拍腦袋想出來的政令想必不少人知道,原型主人公曾一度不讓繼續當教師,後來實在沒人干,又把她請了回來)。這一系列事件,如果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讓人看到的是,一個女孩,為了樸素的情感,被操蛋的現實、虛偽的政府、自私的路人進行了道德和價值觀綁架,被人無情的利用,然後立了塊牌坊,然後使得她心甘情願被一直利用下去的故事。因為自始至終,她作為個體,她自己的利益和權力,都沒有得到絲毫的尊重和珍惜。
因為原型中,故事女主角本身也是來自農村,使得身份變換的沖突沒有那麼巨大,使得主人公能夠較容易接受新的生活(雖然肯定要比原來家庭的生活艱苦)。但正是這種隱忍,造就了更大的悲劇。
一星是給這個電影。從歌功頌德,立牌坊的角度來看這件事,跪舔似的各種虛構和改動,忽略了其背後的悲劇本質,虛偽且令人作嘔。
但是我要五星給原型故事本身。如果有人肯忠於真實,放在中國鄉村現實的大背景下,刻畫出沖突與抉擇背後真正的理性和感性因素,刻畫出農民樸素的價值觀和背後的道德綁架,刻畫出愛的光輝與自我意識缺失的並存,刻畫出歌頌者虛偽的嘴臉,那將是一部奧斯卡級的電影。
這吃人的饕餮盛宴呵
胳膊交給我,大腿送給你
腦子我們一同分食,肚子留給孩子和明天
喜歡辣椒你就多放,口味重就加一勺鹽
好吃,好吃
噢!我的同胞,千萬注意你那吃相
我們畢竟是人,萬不能像豬玀刨食一樣
學學我,輕挑一筷子慢慢放進嘴裡,細細品嘗那味道
那令人面紅心顫的味道
㈤ 電影《找到你》孫芳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孫芳,馬伊琍飾演,表面上看她只是一個普通保姆。但是剛開始的那一刻,誰會意識到,其實她也是個母親,是個被生活傷透了命運悲慘的母親,同時她也是一個偉大的母親。
㈥ 一部講述一個鄉村小女孩悲慘命運的電影
伊甸湖呀,是很絕望的電影的
㈦ 有沒有人知道<喜福會>這部電影
電影「喜福會」
作者:陳韻琳
有一隻鴨子,他一直不甘心自己是鴨子,因此一直伸長頸子想作 天鵝,沒想到後來它真的成了天鵝。 電影「喜福會」,是說著四對母女的故事。每個母親都被她成長 中的社會視為鴨子、不值一愛的被輕賤,但她們不甘於這被輕賤的命 運,為自己的命運孤注一擲奮力一搏,終於給了她們女兒尊貴的身份 與地位。她們正像伸長脖子的鴨子,終能留給女兒天鵝的羽毛,與充 滿愛與尊嚴的未來。
四個母親中就有三個,反應出傳統中國文化中對女性的不公平對 待,她們不可能掙脫,除非離開孕育這傳統文化的土地;但很奇怪的 是,當她們到了美國社會,掙扎奮斗出另一種人生,想給女兒另一種 命運以後,卻發現女兒承襲著自己的過去,用另一種方式重蹈人生的 悲劇,唯一自小反抗母親的女兒,又特別的會被母親「我不贊同」的 沈默所干擾,徹底的失去了自信與自我。
於是母親必須跟女兒和解;母親必須透過講述自己的故事,賦予 女兒堅強的力量與自信;母親必須伸出援手,讓女兒及早阻止悲劇繼 續搬演下去。這種母女間「命運遺傳」的關系,將母女間的特殊情感 發揮的很耐人尋味。
導演透過最後一個故事,將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女性的處境,從 傳統文化的困境,擴大到戰爭逃難下身為母親的悲劇,並用此故事交 代出母親給女兒天鵝毛的深深祝福;而這個天鵝毛的比喻,也將所有 的故事畫龍點睛的串連成一體。
因為電影專心著重母女關系,看這部電影無法避免的,會讓女性 觀眾,被引入自己與母親的關系的思考中,感動之餘,也會想說說自 己的母親、以及成為母親的自己的故事。
片名: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
導演:王穎
演員:Tsai Chim
Tamlyn Tomita
France Nuyen
Lauren Tom
Lisa Lu
Rosalind Chao
Kied Chinh
Ming Na
母親甲
她五歲那年,在母親、媒婆和大戶人家的共同協商下,訂給了這 大戶人家作媳婦。
她仍跟母親住在一起,但從此母親用著「你是別人家的人」來對 待她,諸如提醒她:「別吃那麼快,人家會不要你!」......處處不 忘提醒著,她已不在是母親家的人。母親說,不是不再愛她,只是不 敢對已經不屬於自己的人有任何奢望。她越是長成亭亭玉立,母女倆 越是經常淚眼婆娑、對看無語。
終於,到了她得要離去的日子。送往婆家的前一天,母親跟她說 :「你耳朵比我大,將來一定比我有福氣。以後不管發生什麼事,絕 對不要忘了你自己是誰。」
次日清晨,婆家派人來接她。父母全家行李都打包好了,只等把 她送走,便立刻啟程南下找生路去。母親說:「你已經夠幸運的了。 」的確,這種窮人家的女兒,多少是根本養不大、或者早就賣掉不知 死活了呢!她好歹是跟著母親,又正正當當被送進婆家的——雖然根 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嫁給了誰!
結婚那天,她披著紅頭紗等丈夫進來。等待自己的命運的那一刻 ,她決定一輩子記住母親跟她說的話:「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是誰!」
她嫁給了比自己小很多的小男生,結婚當夜就拿蜥蜴嚇她,他又 正值討厭女生的年齡,因此不準她睡床上。
但她後來因此糟了殃。她在婆家的身份地位,是用肚皮里生不生 的出兒子來決定的。她無法讓小男生對她有任何慾念,她當然不可能 受孕,她因此被婆婆三天兩頭的打罵。
最後,她用了精明的伎倆,讓自己脫身。她無意間聽到女僕跟拉 車夫的對談,知道這可憐的女僕從拉車夫受了孕,車夫卻抵賴不認。 她便利用婆婆迷信祖宗的弱點,告訴婆婆整樁婚姻都是錯的,是媒婆 貪錢的結果,祖宗中意的媳婦是那女僕,而且還讓她受了傳宗接代的 種。
就這樣,兩個原本永不可能翻轉命運的女人,竟神奇的翻轉命運 了;女僕成了明媒正娶的大戶人家大太太,而她,得到一張赴上海的 車票。
能用詭計掙脫自己原本會不幸一生的悲慘命運的女人,是強韌而 精明的,但這種強韌精明,碰到自己的女兒,就是場大劫難了。
女兒甲
女兒小時候精於西洋棋,總是奕棋冠軍,她很有自信,完全遺傳 了母親的強韌與精明。
但她第一次跟母親強烈的對恃,就是為了奕棋。她得到冠軍,但 她痛恨母親拿這件事到處炫耀,她覺得母親這種炫耀讓她感到羞愧。 她問母親:「若你這麼喜歡炫耀,為何不是你去奕棋呢?」她掙脫母 親的手跑走了,那天很晚才回家。
沒想到母親是永遠有辦法克她的。母親竟然對她的離家出走完全 不在乎,一點都沒把她放在眼裡,因此她拿出自以為是的殺手間,鄭 重說:「我以後再也不奕棋了。」
沒想到母親還是不在乎。
反倒是她不奕棋後,自己茫然失措,她多希望母親求她再去奕棋 ,結果並不,母親繼續的無所謂,她撐了幾個月後,終於主動表達她 要再去奕棋,她以為母親會稱贊她,結果也沒有,母親冷冷說:「一 下要,一下不要,你以為奕棋這麼簡單?以後不會再這麼簡單了?」
母親的話像是先知預言似的,從此她當真在奕棋時失去自信,再 也得不到冠軍了。
母親成為她生命中的掌控者。她徹底活在母親的眼光中,母親贊 成與否、欣不欣賞,主宰了她所有的選擇。
她的成長史,就是在奮斗著掙脫母親的掌控,偏偏總是不能。
而她自己也是一個強韌而精明的人,徹底遺傳了母親。
她和母親之間,既互相依賴、又互相敵對,既彼此在乎對方、又 傷害對方。
兩人之間的角力場,延續到婚姻這件事上。
她第一次婚姻,選了母親喜歡的中國女婿,但她自己並不愛,結 果婚姻失敗離婚而終,母親卻覺得錯全在她。
第二次,她想要擺脫母親的掌控,偷偷跟外國人戀愛、同居,然 後暗示母親這既定的事實。她發憤這次絕不要被母親的意見擺弄。母 親對這未來洋女婿表現出來的冷漠,她刻意讓自己不在乎。
終於熬到即將正式婚禮之際。
母女繼續沖突,沖突引爆在母親非得要女兒陪,否則不肯去美容 院整理發型之事上,她繼續掌控女兒要女兒屈服。在美容院,母親給 了美容師一頓好看後,跟女兒說:「你以我為恥!」
原來這就是母親的內傷,遠在幼年奕棋冠軍的沖突事件中就埋下 的陰霾。母親的每一次掌控、每一次挑剔批評,都源自女兒以她為恥 的內傷。女兒終於問:「為何你不喜歡理查?」母親說:「若我不喜 歡,我就不會有任何批評,只會沈默的詛咒他得癌症。」
這就是她們母女相處的模式,彼此在意便彼此挑剔批評,彼此讓 對方受傷也深深在意對方。精明干練的掌控、精明干練的掙脫,想從 掙脫中找到自我,最後只能在彼此諒解中找到自我。
女兒終於破涕而笑:「你不曉得你對我有多大的主宰力量。」 母親回答:「現在你讓我快樂了。」
愛的諒解中,強韌而精明的母親,終於讓強韌而精明的女兒,不 被駕馭掌控的,選擇了自己的婚姻。她讓女兒掙脫她,為的是清楚自 己究竟是誰。
母親乙
她青春十六、情竇初開之際,愛上了有錢少爺花花大少,奉腹中 孩子之命匆匆成婚,婚後終於恍然大悟她永遠守不住他,他不僅花心 ,也以精神凌虐的方式羞辱她,他輕蔑她。
近兩年痛苦的婚姻,讓她心情抑鬱精神恍惚,終於有一天,她喃 喃自語「他奪走了我的青春、愛與無知,我也要奪走我身邊唯一屬於 他的東西....。」她溺死了自己的孩子。
這件事成為她永遠的惡夢、永遠的痛。直到她到美國,再婚,她 仍舊被過去的痛苦纏繞,她徹底失去了生命力,於是,她生下的女兒 也沒有了生命力。
女兒乙
女兒成長過程總是看見母親的苦痛與恐懼,她無法安慰母親,母 親也從來不提。
隨著她成長,母親日漸好轉,但開始將過去的一切不說出來的苦 痛與恐懼,轉成對她婚姻的擔憂。
偏偏她的婚姻是有讓人擔憂之處。她愛上她的老闆,他是吝嗇而 自我中心、斤斤計較的男人,兩人從婚前到婚後,一切費用要求均分 ,處處找機會占她金錢的便宜,事實上,他的薪水是她的七倍半之多 。
她訂雜志、他看,但她付費,她不吃冰淇淋,但冰淇淋均攤.... 當她日復一日看著他在計算機前面攤算費用,她知道他們婚姻的基礎 正在逐步瓦解,但他一點都不覺得有任何不妥。
母親去拜訪他們的家,只看幾眼,知道了一切的問題。她呼喚女 兒,跟她說:「其實你知道你在婚姻中要的是什麼。告訴我,是什麼 ?」女兒說:「尊重、溫柔與愛。」母親說:「那麼,除非他能給你 ,否則離開她。」
母親不要她再重蹈當年覆轍,若她當年勇於離開一個崩潰的婚姻 ,可能不會因抑鬱恍惚殺了自己的兒子。這時,她要用盡一切力量給 女兒生命力,是她活在創痛中這麼久以來不曾給女兒的——寧可離開 這個自己曾深深愛過的男人,也不要一再在他的羞辱中失去尊嚴、最 終失去一切,包括失去自我的生命力。
母親丙
她自幼失去了母親。母親是被逐出家門的,外婆與舅舅教會她要 輕視自己的母親。但她一直不明白為什麼。
有一天,她母親回來了,那時外婆病重,母親來看內心深處永遠 懸念著的外婆,並割自己身上的肉燉湯給外婆吃——這在他們家鄉是 一種傳說,最愛母親的人若割自己的肉給母親吃,母親就不會死。
但是外婆還是死了。死前外婆拿手握住母親的,算是原諒了這被 逐出家門的女兒。
母親回來時,一進家門就認出她來,母女連心,兩人四目相望無 言以對。她那一刻知道,不管外婆舅舅怎樣教他恨自己的母親,但她 從沒恨過母親,只有渴念。
這次母親再離開,她知道母親永遠不會回來了。所以她不管舅舅 的反對,掙脫他們的手,奔向即將離開的母親,她聽見舅舅在後頭喊 :「你會讓你女兒一輩子抬不起頭來。」
她跟母親離去,回到母親的「家」,才知道母親是大戶人家的四 姨太。地位身份都很低。她從下人口中漸漸得知,當她父親過世母親 守寡,一次去廟里燒香,被這大戶人家男主人胡成路過看中,用了伎 倆,讓三姨太約她母親去家裡打牌,並熱心的款待她過夜,而後讓胡 成半夜強暴了她母親。
很不幸的母親懷孕了。沒有人相信她是被強暴的,都認為她不守 婦道,她被逐出婆家,而後娘家也不收留她。她只能去找胡成,因為 她無路可走。她成了四姨太。母親去胡成家後,將腹中孩子生下,一 發現是個男孩,立刻被胡成拿去送給三姨太,這是他答應給她的犒賞 ,三姨太地位因這個兒子而攀高。
母親帶她過去胡家後,三姨太還想用玻璃作的假珍珠項鍊,收買 這個女兒,被母親敲碎項鍊強力阻止。
母親的人生已了無聲趣,唯一在世的眷戀就是女兒。但女兒到了 胡家果真地位低賤,母親知道她會害了女兒一輩子。
終於,母親選擇吃鴉片自殺,這是唯一的方法,可以讓女兒的地 位攀高。
母親死後,在靈堂,母女連心,她知道母親的心意,他要脅若胡 成沒有表示,母親一定會作鬼害死全家。
胡成終於在靈位前答應扶她母親為正室唯一的大太太,並把應當 是她弟弟的男孩還給了她。
她不再能被假珍珠項鍊收買欺騙,她學會在不公平的命運面前大 聲喊叫。而後她去了美國。
女兒丙
沒想到,她生下來的女兒,長成後又嫁給了大戶人家,也日漸淪 落到卑微的地位。
還在戀愛時,男方家人就已經因為她是東方人瞧不起她。但她男 友正義懍然的斥責他母親的大小眼,充分表現出對她的愛與尊重。的確,她是在他的愛與尊重下,嫁進了豪門,男方家系是出版業 鉅子,她婆婆家系是酒業鉅子。
嫁過去後,丈夫立刻陷入忙亂的家族企業中,而她,努力扮演稱 職的妻子,稱職到一個地步,就是完全沒有了自我。
她發現她和她丈夫的婚姻陷入危機,她丈夫問她自己真的想法是 什麼?那原本是他們戀愛時他能理解觸及的,但現在他一點也不知道 了,而她,已經回答不出來。
他們的婚姻從不圓滿不快樂,到丈夫有外遇,瀕臨離婚邊緣。
兩人協議賣房子那天,她母親親眼看著她仍如此自甘卑微的為那 已經離開她的丈夫,作一個她自己絕對不會吃的蛋糕。母親終於決定 把她自己的母親的故事告訴她。
命運不該永劫輪回的重蹈在自己的後代身上。外婆已犧牲自己的 生命,換取母親的尊嚴,何以孫女竟會在原本被丈夫愛著與尊重著的 婚姻中,不自覺的放棄了自我?
母親的話喚醒了女兒。
當她丈夫前來協商賣房子事宜時,聽見她喊出婚後不曾自我表達 的心聲:「這婚姻失敗錯在我,因為我一直在暗示你我的愛不夠美、 不夠好。現在我要喊叫了!你滾出去吧,你不能奪走這房子、不能奪 走我的孩子、不能奪走我身上的任何一部份!」
她的喊叫,挽回了他們的婚姻。因為她丈夫重新聽見了她。
母親丁
她遺棄過一對雙胞胎女兒。那時碰到戰亂,她得帶兩個女兒逃往 重慶,但她得了很嚴重的瘧疾,勉強支撐著帶兩個孩子逃了一陣子後 ,終於不支,她懷疑她將死在路上。孩子怎麼辦呢?她知道她若死在 孩子旁邊,會沒有人想要撿這兩個孩子,有誰要母親已死的鬼靈日夜 跟著的孩子呢?她將一切財物留給這對雙胞胎,留下書信,托善心人 把孩子送往重慶給爸爸。
她將孩子留在大樹下,哭著離開,等死。
未料她醒來後,發現自己被救了,她活過來了,但孩子呢?她永 遠不會知道這兩個孩子的下落了,她恨責自己放棄了希望。
到美國後,她再婚,生下一個女兒,她將所有的希望放在這女兒 身上,甚至將對那對雙胞胎的希望,都放在這女兒身上。
女兒丁
結果這希望,壓的女兒透不過氣來。
她一直覺得自己平凡、沒有才氣也不聰明,每一次的表現,都讓 人失望透頂。偏偏跟她一齊長大的蕙花總是這麼優秀,小時候奕棋是 冠軍,長大後出眾脫俗,成就非凡。
一次她和蕙花,兩人的母親都在的場合,她跟蕙花起了爭執,她 幫蕙花公司撰寫的廣告詞被退件,是無法修改的徹底被退。她覺得既 挫折又羞辱,當蕙花說:「那不是我們要的風格。」偏偏母親說:「 的確,風格是學不來的。」她深覺又被母親出賣了。
蕙花他們走後,她跟母親說:「我一切都不合格,達不到你的要 求。」母親說:「我沒有要求你什麼,我只有對你的希望。」
「但你每一個希望都傷害我,因為我達不到而傷害我。」
母親跟她說:「但我看的見你。你風格獨特。你善良,這是你的 風格,我看的見你的心。」
半年後,母親過世了。母親看的見她,但她卻沒有看見母親,等 母親過世,她才發現她從沒有了解過母親。
誰曉的母親這些姊妹淘比她更了解母親,竟然幫母親找到了她的 雙胞胎姊姊們,她們都還活著。她負有一個任務,就是代媽媽去看姊 姊們,完成母親要與這兩個女兒團圓的心願。
要去大陸前,父親整理了一些母親當年在大陸的照片給她,說她 們會需要當年她們的母親的樣子。然後給了她一根羽毛。
「這是你母親一直收藏著的,她覺得不能把它交給你。」
「因為我不夠好,我了解。」她說
「不,不,」父親說:「你母親認為她不夠好,她沒有資格,因 為她曾經放棄希望,沒有父母可以對自己的孩子放棄希望,但她放棄 了希望,因此她後來把一切希望放在你的身上,你母親的、還有我的 希望....。」
直到此時,她終於明白了她母親的心——不得不放棄兩個雙胞胎 的遺憾,以及將一切希望寄託於她的情,只願她活的快樂、亮麗,代 那不知是生是死的雙胞胎活著,擁有三倍的希望、三倍的愛,因為永 不放棄的希望背後,是永不放棄的愛。
她幫母親回到大陸,將天鵝毛送給了兩個雙胞胎姊姊,將母親的 希望、愛與祝福,帶給她們。她知道,她終於成全了母親的心願!
㈧ 女孩被人販子擄走,忍辱負重10年後瘋狂報復,《喊山》這部電影你覺得怎麼樣
《喊山》雖是一部鄉土影片,其中卻摻雜著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影片題材受眾范圍較小,其中蘊含著貧瘠大山中的人情世故和不為人知的拐騙事件,講述了一個啞巴女主自我救贖之後喜獲愛情的故事。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類題材影片,暴露出弱勢群體女性的不堪遭遇,揭露現實社會角落中的骯臟不堪,對於該片的觀感,更多的是壓抑和沉思,同時呼籲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影片集暴力、兇殺、懸疑、情感為一體,從而達到了寫實的效果,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故事雖然悲戚,但好在女主真正擁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且她的內心也真正得到了釋放,演員的演技值得誇贊,真正做到了無聲勝有聲的高境界水平,為觀眾講述了一段既傷感又細膩的故事,使人震撼。
電影《喊山》雖然給予觀眾沉重壓抑感,不及歐美大片刺激觀感強烈,也不能帶來喜劇的逗趣效果,但該影片是名副其實的優質片,值得每個人前去觀看,細細品味其中韻味。
㈨ 《德伯家的苔絲》影評
《德伯家的苔絲》影評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和詩人托馬斯.哈代創作的代表作之一,一百多年過去了,女主人公苔絲也早已樹立在世界文學畫廊之中,這不僅僅因為人們對傳統美德有所超越,更因為作品主人公所擁有的人性與靈魂深處的巨大魄力使之成為最動人的女性形象之一。哈代以小說女主人公苔絲的悲慘命運替西方悲劇作了一個形象的闡釋:苔絲本是一位純潔美麗又非常勤勞的農村姑娘,她嚮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時時遭到偽和惡的打擊。苔絲的悲劇始於為了全家人生計去遠親家打工,卻因年幼無知而被亞雷騙去了處女的貞操,成了一個「墮落」的女人,受到社會輿論的非議,把她看成不貞潔的罪人;苔絲後來與青年克萊相愛,又因為新婚之夜坦誠有污點的過去而被丈夫遺棄,而與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於高度的家庭責任感和自我犧牲精神,苔絲為換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違願淪為亞雷的情婦;最後因為丈夫的回心轉意使得絕望的苔絲憤而舉起了復仇的利刃,終於成了一個殺人犯,最後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導致「象游絲一樣敏感,象雪一樣潔白」的苔絲最後終被完全毀滅。這一切悲性遭遇全由於無情命運所精心謀劃和設計,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過命運的巨網毫無憐憫地將人倫道德意義上的好人、善良人籠罩於進退維谷的苦難陷阱。
《德伯家的苔絲》里的女主人公苔絲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現代女性。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絲是美的象徵和愛的化身,代表著威塞克斯人的一切優秀的方面:美麗、純潔、善良、質朴、仁愛和容忍。她敢於自我犧牲,勇於自我反抗和對生活抱有美好的願望。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對人的愛和信任,女性的溫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成了一體。她有美麗的女人氣質,堅強的意志和熱烈的感情,同時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實和自然純朴。她沒有藉助婚姻來實現追求虛榮的願望,而是立足於自尊去追求自由。在她到冒牌本家亞雷"德伯那兒尋求幫助的時候,她的目的是想通過自己的工作來解決家庭的困難。她一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就堅決離開了亞雷"德伯。苔絲的靈魂是純潔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資產階級的道德面前,她卻被看成傷風敗俗的典型,奉為警戒淫盪的榜樣,是侵犯了清白領域的「罪惡化身」。哈代的觀點和社會偏見尖銳對立,他通過苔絲這個形象對當時虛偽的道德標准嚴加抨擊。哈代堅持道德的純潔在於心靈的純潔,不在於一時的過錯,因此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人」。社會則堅持傳統的習俗,認為一時的過錯就是不可挽救的墮落,苔絲是一個犯了姦淫罪的罪人。哈代認為世界上沒有完人。人的完美體現在對人生的理解、對生活的熱愛、感情的豐富和忠實的愛情之中,只有從這樣的完美中才能產生出純潔來。哈代嚴厲批評了克萊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倫理道德,指出它已經成為人們精神上的枷鎖。然而正是這種民族風俗習慣結晶的倫理道德,它具有神聖的性質,是不成文的法律,被認作永遠正當的東西。苔絲就是這種世俗謬見的犧牲品。哈代通過苔絲的悲慘遭遇無情結揭示出這種倫理道德的偽善及其劣根性,把它的殘酷內容暴露出來。
那麼,苔絲的悲劇是社會悲劇?是命運悲劇?還是性格悲劇?抑或是三種之外的什麼?我下面作以簡要剖析與闡釋:
毫無疑問,苔絲的悲劇首先是社會悲劇。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說是以其故鄉威塞克斯為背景的。19世紀中期英國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侵入農村,哈代的故鄉也遭到強大的沖擊,其宗法社會迅速解體,個體農民在經濟上陷入失業、貧困的悲慘境地。面對工業文明帶來的後果,哈代作為一個人道主義著者,心靈受到強烈沖擊,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戀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業文明對人們和諧生存狀態的摧毀。哈代鄉土小說的社會悲劇意識立足於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工業文明與宗法文明的沖突為切入點,採用由全景到局部、由面到點的客觀描述筆法,深入地表現人們的生存困境。《苔絲》中,哈代對當時工業文明對鄉村的沖擊進行了全景式描繪,然後以苔絲家作為個體農民的縮影,深入展現人們在物質困境中的痛苦掙扎。社會悲劇是人同社會環境的沖突造成的。苔絲生活在英國資本主義侵襲到農村並毒化社會氣氛的維多利亞時代。這位弱女子,盡管聰明美麗,勤勞善良,但家貧如洗、經濟拮據,負擔沉重,她處於低下的社會地位,作為一個勞動者、一個無權無錢的農業工人,自然會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壓迫和凌辱,這些壓迫和凌辱有經濟的、權勢的、肉體的、更有精神的、宗教的、道德的、傳統觀念的。她的悲劇是時代造成的,同時,亞雷和克雷代表了把苔絲推向深淵的兩種不同的客觀社會勢力,他們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絲的社會悲劇。
苔絲生活的時代是19世紀80年代。此時,英國資本主義不僅在都市長足發展,資本主義大規模的經營方式在農村也開始萌芽(作品裡所描寫的克里克老闆的大牛奶廠、富農葛露卑農場就是這種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寫照),隨著資本主義的侵入,家長制統治下的英國農村一步步趨向崩潰,造成個體農民的破產,走向貧困。苔絲作為一個貧苦農民的女兒,而後又作為一個僱傭勞動者,其命運必然是悲慘的。因此,苔絲的悲劇是時代、社會悲劇。
苔絲悲劇的第二個原因,也是其悲劇的直接原因,即她是暴力、惡勢力及維護它們的法律、國家機器的受害者。這種暴力、惡勢力的集中代表就是亞雷·德伯。
苔絲在綠草如茵、風景如畫的鄉野里長大,盡管家庭生活窘迫,但少女時代的苔絲內心是明朗、歡快的。她熱愛生活、敢於面對一切困難,為了維持家庭,不惜犧牲自己。第一次去德伯家認親,是她極不願意的,可家裡唯一幫助父親維持生計的老馬一死,弟妹一大群,父親又時常洶酒,生活實在艱難,為了一家人的生活,這個從未出過門的姑娘,帶著膽怯和羞愧的心情,終於去德伯家作幫工。
亞雷的父親是個有錢的商人,而後冠以貴族德伯的姓氏。這個闊少憑借父親的金錢、權勢在鄉野稱霸,為非作歹。他第一次見到苔絲,荒淫好色的嘴臉就暴露無遺。由於苔絲年幼無知,缺乏經驗,而周圍的環境又是那樣黑暗,沒有一個人幫助,沒有一個人保護,因此,他趁人之危,設下圈套,蹂躪、玷污了苔絲,毀壞了苔絲少女的貞潔和一生的幸福。盡管後來他在老克萊牧師的幫助下一度改邪歸正,自己也作了牧師並打算變賣家產到非洲去傳教,然而幾十年的惡習並未根除。當他再度碰見苔絲以後,邪念再生,幾年的教誨前功盡棄,倒是苔絲看透了這個身著道袍的牧師的靈魂:「象你這種人本來都是拿我這樣人開心作樂的,只顧自己樂個夠,至於我怎麼受罪你就管不著啦;你作完了樂,開夠了心,就又說你悟了道了,預備死後再到天堂上去享樂;天下的便宜都叫你佔了去了。」苔絲一針見血地揭穿了亞雷皈依宗教的虛偽,亞雷行為的本身也表明作者對宗教力量的懷疑。此後,亞雷又百般來糾纏、脅逼苔絲,他罵她是傻老婆,欺騙苔絲說她丈夫再也不會回來了,並威脅說:「你記住了,我的夫人,你從前沒逃出我的手心去,你這回還是逃不出我的手心去。你只要作太太,你就得作我的太太。」但是,苔絲寧可繼續留在棱窟槐富農葛露卑的農場里忍受殘酷的剝削和壓榨,承受超負荷的重體力勞動,也不願意屈服於亞雷,並接受他的幫助。然而父親病死,母親身體不好,弟妹失學,房子租賃到期,一家人被攆出村子無處安身,為了一家人的活命,苔絲不得不忍辱含垢,接受了亞雷的幫助,作了他的情婦。從此,徹底斷送了她終生的幸福。苔絲一生都是強權和暴力的受害者。亞雷之所以敢稱霸四野,為非作歹,為所欲為,不僅因為他有錢、有勢,而且更主要的是有資產階級國家機器、法律的保護。社會和法律都認為侮辱和迫害苔絲的人是正當的,而受迫害的苔絲則是有罪的。苔絲一生都必得逆來順受,忍受含垢,不能自衛,而當她有生以來第一次起來自衛的時候,「『典型』明證了,埃斯庫羅斯所說的那個眾神主宰對於苔絲的戲弄也完結了。」苔絲成了資產階級國家祭壇上的祭品。苔絲的悲慘遭遇,社會對苔絲的不公正,表明了資產階級法律的不仁道和虛偽。
傳統倫理道德對苔絲精神上的摧殘,是苔絲悲劇的又一主要原因。如果說以亞雷為代表的惡勢力及其強大的後盾——國家機器、法律對苔絲的迫害是一種無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殘害。
苔絲受到亞雷的玷污、凌辱後,內心的自尊使她不願屈居亞雷身邊,作他的情婦,成為他享樂的工具。毅然決然離開亞雷,回到父母身邊。然而世俗的輿論、傳統的道德,象一支支利箭一樣向她射來。為了躲避輿論,也為了躲避人類,她不出家門,只有等天黑以後,她才跑到樹林裡面,只有在最孤獨的時候,「她才好象最不孤獨」,才能體驗到一種心靈上的自由。苔絲是一個勇敢的女性,她勇敢地接受了一個不貞潔女人的地位,為了她的忍氣吞聲地活著。孩子死後,為了躲避輿論和忘掉不幸的往事,同時,她體內「沒有消耗的青春」,「尋找快樂的本能」,對未來的憧憬,都促使她第二次離開故鄉,受雇於克里克老闆的牛奶廠,當了擠奶工。就是在這里,她認識了克萊,度過了她一生短暫而美好的時光。
克萊是與亞雷完全不同的人。他是個有開明思想的知識分子,他不象他的兩個哥哥那麼庸俗。他雖然出身牧師家庭,卻不願意當牧師「為上帝服務」,更願意從事實業——務農,克萊鄙視階級偏見和等級觀念,厭棄都市繁華生活,自願到鄉間務農。他不怕吃苦,和農工一樣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力圖掌握各種門類的農業技術,以便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個大農場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和天真無邪的農家少女朝夕相處,使他更感到鄉村生活的純朴,也更嚮往著自然,純朴、清新的生活,為此,他不願意娶有錢人家的小姐,而要娶農家姑娘為妻。這些都表明克萊思想上進步、開明的一面。在對待女性和戀愛問題上,他和亞雷也大相徑庭。他對女性溫文爾雅,對戀愛問題嚴肅認真,認為如果要愛,就要認真,就要負責任。這也顯示他精神上高尚的一面。正是由於克萊身上這些閃光之處和他對苔絲鍥而不舍的追求,使苔絲在經歷了一個時期情與理的內心沖突後,改變初衷,答應了他的求婚,狂熱地愛上了他。然而,他們的愛情一開始就孕育著悲劇因素。克萊愛苔絲,不象苔絲愛他那樣無私和真誠,無論他「變成什麼樣子」,「栽了多少跟頭」,「都要一樣地愛」。「他愛的是真火少,虛火多」,更趨於理性和「輕靈」。因此,在他眼裡,苔絲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兒」,純潔的象徵,完美無暇的傑作,「天地間沒有什麼象苔絲那樣純正,那樣甜美,那樣貞潔了。」然而,一旦苔絲誠實地向他坦白了自己過去所受凌辱,那麼克萊心目中的偶像就崩塌了。首先他感到的是受到了愚弄,「非常殘酷」的愚弄,這一下子「把他的生命、他的宇宙,全都給改變了。」他不能接受現實,不止一次地對苔絲說:「我原來愛的那個女人不是你!是另一個模樣兒跟你一樣的女人」。這種從理性、從觀念出發的愛,不僅扼殺了他心中真實的感情,也斷送了苔絲一生的幸福。當然,這只是造成克萊和苔絲愛情悲劇的一方面因素,他們的愛情悲劇另一重要原因是克萊心理深層那種根深蒂固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作祟的結果。他自己也有過放盪行為,並得到苔絲的原諒,但是卻不肯原諒、饒恕原本無辜的苔絲;他也反抗過傳統觀念、階級偏見,但是卻不徹底,靈魂深處仍舊深深地烙有本階級的印記;他卑視出身,瞧不起大戶人家,但從傳統出發,仍舊認為「身份不一樣,道德觀念也不一樣。」他說:「我不願娶有身份、有財產、通達世務的女人,我把那一切野心一概放棄了,那我就不但可以得到一個天然美麗的女人,也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純潔的女人了……」正道出了她的心曲,他正是從傳統貞操觀來看待一個女人的「純潔」與否。克萊對苔絲不僅沒有絲毫同情,甚至「不能優容苔絲」,他視而不見苔絲對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冷酷無情地拋棄了她,置苔絲於痛苦絕望之中,而且永遠撲滅了愛情在她心中重新喚起的希望。如果說是亞雷·德伯毀壞了苔絲的肉體,那麼安璣·克萊帶給她的則是精神上的毀滅打擊。貞潔的喪失帶給苔絲深深的痛苦,但還未能泯滅她求生的慾望和對未來的希望,而被情人的遺棄,愛情的挫折,則摧毀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令她萬念俱滅,喪失了生活的勇氣。如果說苔絲第一次受到亞雷的欺騙和凌辱是由於她年幼無知,貧窮無依,那麼第二次又被迫回到亞雷身邊,則是克萊的冷酷無情使然,從而也就更加深了苔絲的不幸。
克萊拋棄苔絲後,遠涉異國來到巴西,飽受生活磨難之後,才真正了解人生,才認識到自己所固守的傳統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絲,也坑害了自己。內心的悔恨,對苔絲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絲,然而,苔絲的幸福早已被他斷送了,他的到來,只能更加深苔絲的不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此時苔絲心中痛苦、悔恨、絕望之情達到頂點。丈夫的歸來,兩人的重逢,使苔絲看到自己再一次受騙,一怒之下,殺死亞雷,復了仇,對自己長期所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折磨和屈辱,以及命運對自己的不公正,進行了大膽的、強烈的抗議。她用自己的行為,不僅向自己所愛的人——克萊證明,而且也是對自己證明無罪。在這里,盡管惡人遭到報應,但主人公的悲劇並未能轉化為喜劇。苔絲復了仇,只是殺了一個亞雷,造成社會悲劇的因素依然猖獗。何況,等待著苔絲的是絞架。苔絲的死是社會悲劇的集中和濃縮。
苔絲的悲劇,在社會悲劇的總前提下,同時又是性格悲劇,其悲劇的成因不僅有客觀的而且還有主觀的,亦即說不僅有外在的,而且還有內在的。黑格爾在分析戲劇性沖突時,指出有三種沖突:「第一,物理的或自然的情況所產生的沖突……」;「第二,由自然條件產生的沖突……」;「第三,由心靈性的差異而產生的分裂……」。歸納起來,就是人同自然界的沖突、人與人的沖突、人同自己的沖突三種。人同自然界的沖突,是淺層的,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就深了一層,它包括人同社會的沖突,人與人之間的沖突,那是激動人心的,這種沖突構成的悲劇是社會悲劇(就總體而言);人同自己的沖突是更深層的,它就是人性格內部的自我矛盾、自我沖突。這種沖突構成的悲劇是性格悲劇、心理悲劇。我們在論及了苔絲悲劇的諸種社會因素之後,還應該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還有其自我的原因。苔絲是勇敢的,她敢於大膽地反抗傳統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卻不能徹底擺脫傳統道德對自身的羈絆,這又表現了她性格軟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戕害的同時,可悲的是她同樣用這一道德標准來靜觀自己,這就使她的悲劇顯得更濃重、更深沉。苔絲是暴力的受害者,是無辜的,她明白這一點,但是在受到鄉里人非議的同時,她也認為自己是「有罪」的。她「根據陳腐無聊的習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體和聲音」,用「一堆使自己無故害怕的道德精靈」來恐嚇自己。即使在大自然中間,「老是把自己看作一個罪惡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領地」。這種靜觀的結果,必然造成她內在的自我折磨和譴責,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難,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強烈。苔絲按照傳統的貞操觀來衡量自己的清白與否,她比別人更不能忘記自己的「恥辱」。幾年過去了,隨著歲月的流失,村子裡的人幾乎不大記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看得很明白,她在那兒就老得難受。」她遠離親人、故鄉來到無人知道的塔布籬,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過去。克萊的愛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體驗到幸福的同時,感受到更多的是內心的痛苦與折磨,是恐懼、不安、悔恨和羞恥。這一切都表明苔絲無法忘記過去,更無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她似乎天生靈魂有罪,註定永遠受折磨,永遠遭痛苦,心靈永遠不的平靜。這種「靈魂有罪」,使她負疚、自責,使她即使被克萊無情拋棄,也認為是自己的罪過,默默忍受命運的擺布。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迫害的同時,又受制於它的道德准則,毫不留情地責難自己;她在大膽地反抗傳統道德的同時,又囿於它的觀念成為傳統維護者。這就從更深層次上表現了傳統道德對苔絲人性的迫害、心靈的扭曲。唯有如此,作品的批判力量才更強烈、苔絲的悲劇才更震撼人心。苔絲性格中真善美的毀滅,是社會的扼殺的結果,但悲劇的形成又同性格的內在矛盾不可分割。故而說,苔絲悲劇的美學特質在社會悲劇總前提下,又屬於性格悲劇。因而她的悲劇更深刻、更感人。
苔絲的悲劇,不僅是社會悲劇、性格悲劇,而且也是命運悲劇。命運悲劇始於古希臘。古希臘人不能科學地理解人的遭跡,他們用原始宗教觀念來解釋人的命運,以為由神規定了人的命運,而人是無法超越擺脫它的。在神諭中預示這種命運的模糊的端倪,而以後由命運的發展與實踐來應驗這種神諭。苔絲的命運悲劇,來自作者哈代的命運觀,這是批判現實主義大師哈代的悲觀主義世界觀與社會觀的局限性的表現。哈代的悲觀主義是時代的產物。處於19世紀八九十年代寫作長篇小說時代的哈代,由於維多利亞後期大英帝國開始的衰落,壟斷資本代替自由競爭把資本主義的英吉利拖向危機的深淵,所以說,作家的危機意識,也是時代的產物。作為現實主義者,哈代可以復制出生動的現實圖畫,而作為思想家,哈代並不了解社會發展的規律。他認為現實的危機與不可克服的矛盾,是神秘而不可測的宇宙意志,或天道在敵視作惡多端的人類。哈代不相信資產階級關於資本主義永恆性的說教,也不相信宗教與傳統道德對現實矛盾與危機的掩飾。在強大無比的宇宙威力面前,他認為人是渺小的。人在同環境的沖突中,軟弱無力,他受著命運的支配。於是關於資本主義危機的認識卻導致了哈代思想上的悲觀主義與宿命論。哈代小說中的主人公常在接近幸福的時刻,突然由命運或宇宙意志支配著,偶然的不幸就降臨到面前。苔絲生於有姊妹7人的窮人家中,就決定了她的悲苦命運。作為長女,苔絲要替醉酒的父親驅趕貨車上路,命運之神卻捉弄她,使貨車同一輛郵車偶然相撞,偏偏撞死了構成她家唯一生活來源的、拉貨車的老馬。偏巧這時,在純瑞脊也住著一位姓德伯的有錢人家,母親為了攀富貴本家,命苔絲前去拜望。本心不願去的苔絲鑒於自己撞死了老馬,有些自責,只好違心地去到亞雷家的庄園,幹上了養雞的活兒。在這里遭到了亞雷的姦汙。這個不幸的姑娘,受到極大挫折之後,來到無人知曉她經歷的塔布籬。她本渴望在這里平靜地生活,可遇見並愛上了克萊。她決心用理智抑制情感,拒絕克萊的求婚,但命運和愛情又使她答應嫁給克萊。苔絲不願欺騙克萊,用寫信方式告訴他自己的過去。偏偏命運捉弄她,她的信卻塞到了克萊房間的地毯下面,克萊並未在婚前了解她的坦誠,以至於新婚之夜,遭到丈夫拋棄。這以後,又陷入絕境的苔絲前往愛姆寺找克萊的父母,未能遇到老克萊夫婦,卻無意聽到安璣哥哥刻薄的言辭,自尊心使苔絲不願再等下去而返回棱窟槐,然而不是冤家不聚頭,在返回途中又和亞雷相遇。偏巧此時,丈夫不歸,父親去世,三代人典房的契約到期,一家人無處安身,面對重重困難與窘迫,百般無奈的苔絲在亞雷的利誘、花言巧語和威逼下,又落入亞雷的圈套。突然,克萊覺醒,又回到英國,並在了解苔絲的現狀後惆悵離去。絕望的苔絲在慘烈地痛苦不幸的命運時,不能忍受亞雷的嘲弄,用餐刀殺死亞雷,飛快去追趕克萊。逃亡中的苔絲是躲不過命運之神的追蹤的。在荒原中多難的夫妻最甜蜜之跡,苔絲被捕了,最後被處決。苔絲的一生充滿著戲劇性,彷彿在她人生命運的每一個時期,都因為偶然的因素,由命運作祟,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悲劇的結局。同時,小說還不時出現一些神秘因素,如德伯家神秘的馬車、令人恐懼的十字路標等,這些似乎都表明苔絲的悲劇是命定的。苔絲悲劇中,有那麼多的偶然性,每一次偶然轉折,都使她向毀滅的深淵墜落一層。這種偶然性,固然都是許多社會必然性與自然必然性的交叉點,但一連串的必然性,則是哈代構思的結晶和他的悲觀主義宿命論的發展軌跡。這是作者思想的局限,也是作者揭發批判社會黑暗的藝術手段。
綜上所述,苔絲的悲劇既有社會的因素,也與她的性格和作者的悲觀主義宿命論有關,但這些因素都與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有著直接的聯系,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反映。她的毀滅是必然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無法逃避的。正如蘇聯文學批評家阿尼克斯特所說:「苔絲招致毀滅的真正原因是屬於現實的性質,女主人公的貧苦和無依無靠,社會上盛行的社會風習——這些情況都決定了這個女子的悲慘命運。」這句話也正指出了苔絲悲劇的根源是當時資本主義社會。
㈩ 誰知道關於女性悲慘命運的電影啊
燦爛千陽,很經典的書,不知道有沒有電影版本
望鄉,日本如何靠下南洋做妓女的悲慘女性寄回來的錢發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