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法國左岸派電影人物

法國左岸派電影人物

發布時間:2023-02-05 17:46:49

⑴ 結合實例,比較法國電影「新浪潮」和「左岸派」的異同

"左岸派''與「新浪潮」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因而有的學者將「左岸派」看做是「新浪潮」的一部分。「左」與「新」在藝術創新上的探求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兩者在美學上的追求差異也十分明顯。 左岸派的主要人物有:阿侖.雷乃、瑪格麗特.杜拉等、左岸派較之新浪潮受到的現代主義思潮影響更為廣泛。左岸派電影注重人物內心、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他們認為人的精神活動比外部動作更豐富、所以「左岸派」電影努力將人的種種心理活動搬上銀幕。左岸派電影在世界觀上接受以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哲學影響、電影表現世界的混亂、荒誕和非理性、表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及人與自我關繫上呈現的巨大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危機、側重展現現代資本主義世界「異化」境界、「左岸派」導演對人的內心和精神發展過程十分感興趣、偏愛回憶、記憶、想像、潛意識活動等主題、所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也是其創作的理論源頭、另外還有伯格森的「直覺主義」和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等現代美學主義也在「左岸派」電影中得到大量運用。影片主題集中在「記憶與遺忘」的矛盾中。例如《廣島之戀》影片開始時就是一對擁抱的赤裸男女、隨之是安詳的對白「男:你在廣島什麼也沒有看見、什麼也沒有看見。。。」「女:我看見了一切、一切」、影片通過大量的閃回和畫外音來展現人物、把過去與現在、現實和想像巧妙的交織在人物的情感起伏中。你可以去看《廣島之戀》、阿侖。雷乃的《慕里耶》、 新浪潮電影最大特點時強調個人色彩的「作者電影」風格、提倡導演的個性表現,為此、他們首先進行了一場電影製作和製片技術上的革命、新浪潮電影的口號就是「拍電影重要的不是製作、而是成為電影的製作者」、他們的電影製作成本低、打破自格里菲斯以來敘事模式和情節結構方式、打亂情節結構。主要導演有:戈達爾、特呂弗等、你可以參看關於戈達爾《精疲力盡》、特呂弗的《四百下》的分析。 「左岸派」在電影語言的探索特立獨行、極有創造性,也十分注重電影剪輯、他們稱自己為「電影剪輯派」;「新浪潮'為了打破好萊塢為代表的銀幕夢幻機制、大膽革新電影語言、在電影編劇、攝影、音效、剪輯技巧上都表現出不同於傳統的特點、在攝影上、注重照相本性和紀實美學,採用大量的跟拍、搶拍鏡頭、在剪輯上,打破影片畫面恪守流暢的原則、戈達爾運用調節和快速剪輯取消了傳統的淡入淡出的手法、特呂弗和夏布洛爾發揮長鏡頭敘事的紀實性,剪輯的探索在世界電影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可能不是特別具體、但是手都打痛了哈、就到這里哈、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藝術主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

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攏,向真實深入;而「左岸派」電影感興趣的則是人的精神活動,人的思想,人的內心。在他們看來,一個人在頭腦中創造的生活遠遠比生活本身要豐富。他們向內心生活靠攏,向著一種新的真實深入。

有克羅德•夏布洛爾的《表兄弟》和《漂亮的塞爾日》是新浪潮的最早作品,緊接著有特呂弗的《四百下》 ,阿蘭•雷乃的《廣島之戀》 ,後來,1960年及以後,又出了讓-呂克•戈達爾的《筋疲力竭》 ,艾里克•羅梅爾的《獅子座》 ,最後有雅克•里維特的《巴黎屬於我們》 。

「新浪潮」作者電影的風格,大都以專注的手法記錄或表現一個事件、一些人物。電影採用低成本製作: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沖突。影片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 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 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⑶ 誰知道 左岸派電影 的特點 代表作啊

在法國新浪潮興起的同時,在巴黎有另外一批電影藝術家,也拍出了一批與傳統敘事技巧大相徑庭的影片,因他們都居住在巴黎塞納河左岸,因此被稱為「左岸派」;他們的影片更著重探討現代人的迷惘和心理過程本身,熱衷於進行各種心理實驗,在體現存在主義和弗洛依德主義方面前進了一大步,並在表現形式上吸納了伯格森的直覺主義和布萊希特的戲劇技巧,但由於時代和風格的相近,他們也被認為是新浪潮的一部分,但「左岸派」卻公開拒絕被貼上「新浪潮」的標簽。
「左岸派」的大部分成員,在當時已是中年人,並很早就在各自的領域里進行發展,有的已經在其他藝術領域中出了名;他們的電影在精神上和文學上有著共同的傾向,就是對「人」及其精神發展過程感興趣,推動他們走向電影領域的最根本因素是加強文學的表達方式,用電影化的手法去創作他們的文學,他們的電影劇本都來自於原創,而不會去改編已有的文學作品,所以他們的影片也被稱為「作家電影」。
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是「左岸派」電影的黃金時期,由於「左岸派」電影所要表達的思想背景比較復雜,他們的許多作品被禁演,因此「左岸派」電影也被稱為「先鋒派」;「左岸派」後期的作品因他們的探索和創新,有時偏離電影形式太遠,因此也被稱為「非電影」。

「左岸派」的代表人物和影片:
Alain Renais 譯名:阿倫雷乃
代表作:《廣島之戀》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我的美國叔叔》 《法國香頌》 《絕密隱私》

Marguerite Donnadieu(1914 -1996) 譯名:瑪格麗特杜拉斯

這些都是可以網路到的

閱讀全文

與法國左岸派電影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看電影買票哪個軟體好 瀏覽:433
國內老電影侏儒 瀏覽:907
一隻愛財的狗狗電影名字 瀏覽:92
看電影時如何錄屏 瀏覽:743
刮鬍子的電影名字 瀏覽:97
電影最經典的配樂 瀏覽:618
最新電影兒童動畫片 瀏覽:126
中國詩意電影 瀏覽:944
有哪些講述小人物的電影 瀏覽:749
一個女人臉上都是傷疤的歐美電影 瀏覽:991
少林羅漢拳電影演員介紹 瀏覽:873
經典打怪獸電影大全 瀏覽:899
大學生愛情故事微電影 瀏覽:136
cctv電影是哪個台 瀏覽:979
有小男孩的國產電影 瀏覽:732
電影人工智慧中的美女機器人 瀏覽:567
捉迷藏電影一隻眼小女孩 瀏覽:395
動漫戀愛劇有哪些電影 瀏覽:975
什麼電影網可以看到金陵十三釵 瀏覽:877
經典紅歌電影同名曲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