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凌子風執導的影片根據沈從文什麼改編的
子風執導的《邊城》根據沈從文小說改編。
《邊城》是沈從文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34年。
該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內容簡介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邊,住著主人公翠翠和她爺爺老船夫。茶峒城裡有個船總叫順順,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儺送。
端午節翠翠去看龍舟賽,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nuó)送,儺送在翠翠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儺送的兄長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並提前托媒人提了親。
天保告訴儺送一年前他就愛上了翠翠,而儺送告訴天保他兩年前就愛上了翠翠,天保聽了後也吃了一驚。然而此時,當地的團總以新磨坊為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而儺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要與翠翠成婚。
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斗論勝負,而是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自己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做生意。
碧溪邊只聽過一夜儺送的歌聲,後來,歌卻再沒有響起來。老船夫忍不住去問,本以為是老大唱的,卻得知:唱歌人是儺送,老大講出實情後便去做生意。幾天後老船夫聽說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碼頭的船總順順因為兒子天保的死對老船夫變得冷淡。船總順順不願意翠翠再做儺送的媳婦。老船夫只好郁悶地回到家,翠翠問他,他也沒說起什麼。夜裡下了大雨,夾雜著嚇人的雷聲。
第二天翠翠起來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 老軍人楊馬兵熱心地前來陪伴翠翠,也以渡船為生,等待著儺送的歸來。
(1)根據沈從文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藝術特色
《邊城》採用了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特有風土民情。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細膩的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意志、願望和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的描繪。或展開人物的美好心靈,或揭露人物的丑惡靈魂,以表現人物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徵。
其方法多種多樣:或通過對話、獨白、行動、姿態、面部表情等直接剖析;或採用幻想、夢境間接揭示;或藉助景物描寫、氣氛渲染及周圍人物的反映等側面烘托。本文有兩種方式:
一是通過人物的幻想、夢境來披露人物心理。翠翠離奇的「胡思亂想」,讓人感到漸漸有了自己心理的少女的孤單寂寞,以及愛情的幼芽時心靈的躁動;翠翠「頂美頂甜」的夢境,展示出對朦朧愛情的甜蜜感受和潛意識里對愛情的嚮往。
二是通過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語言、神態的描寫,形成強烈的暗示,誘使讀者從人物的語言、神態上去體味人物的內心奧秘。翠翠「帶著嬌,有點兒埋怨」地一再央求爺爺丟下渡船上的活回到她身邊,讓人感受到翠翠對爺爺的無比依戀之情。
聽著爺爺唱的「那晚上聽來的歌」,「翠翠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則讓人感受到情竇初開的翠翠對甜美愛情的神往。
二、詩畫般的環境描寫。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不僅烘託了人物的心理活動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而且為我們展示出湘西邊陲特有的清新秀麗的自然風光。在作者筆下,啼聲婉轉的黃鶯、繁密的蟲聲、美麗的黃昏、如銀的月色……奇景如畫,美不勝收。
這些又都隨著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動而自然展開。或是以黃昏的溫柔、美麗和平靜,反襯翠翠愛情萌動的內心的躁動、落寞和薄薄的凄涼;或是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著的一層薄薄的白霧、蟲的清音重奏,烘托翠翠對儺送情歌的熱切期待,以及少女愛情的純潔和朦朧。
B. 凌子風執導的影片講述了民國初年湘西山區一個偏遠小鎮
影片《邊城》改編自沈從文同名小說《邊城》,講述了民國初年湘西山區偏遠小鎮茶峒城的故事。
民國初年,在湘西邊境的一個小山城,有一位老船夫守著一條渡船,幫助人們渡河。他和孫女翠翠相依為命。17年前,翠翠的母親和一名駐軍士兵未婚生子。後來,他們都死了。老船夫不想讓翠翠重蹈覆轍,希望把翠翠託付給一個可靠的人。
茶峒城的船總順順有兩個兒子——大哥天保和二哥儺送。他們同時愛上了翠翠,而翠翠愛的是儺送。三年前的端午節晚上,翠翠偶然遇到了儺送,當時感情的種子悄然埋下。
後來,兄弟倆決定唱情歌,讓翠翠選擇。但由於種種原因,這首歌再也沒有傳來過。便傳來大哥天保被淹死的壞消息。雖然儺送仍然愛著翠翠,但他憤怒地離開了,因為他哥哥的死。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老船夫抑鬱地死了。翠翠終於明白了很多事情,所以她守護著渡船,等著儺送回來。
C. 沈從文的邊城拍成電影叫什麼
沈從文的小說《邊城》改編的電影的名字也是《邊城》。
英文名Border Town 別名Bian cheng 語言漢語普通話
時長104 min 國家地區中國
上映信息1992年12月16日 中國
導演凌子風 (Zifeng Ling)
編劇李雋培 (Li Juanpei) 凌子風 (Zifeng Ling) 沈從文 (Congwen Shen) She Congwen 姚雲 (Lao Yun)
劇情
北京電影製片廠 / Beijing Film Studio 根據沈從文同名小說改編。
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湘西山區一個偏遠的小鎮--茶峒城。離城兩里有一個渡口,擺渡的是70歲的老船夫和他的外孫女翠翠。17年前,翠翠的母親因和一個屯防軍人相愛而有了孩子,結婚不成卻又不願私奔,便在生下孩子後喝了溪中的冷水死去。17年後,當翠翠長到她母親當年的年齡時,外孫女的婚事便成了老船夫的一塊心病。他只有一個夙願,就是一定要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茶峒城裡有一位叫順順的船總。他家擁有四條船的業,在方圓幾十里內頗有名望。順順有兩個相貌英俊的兒子,他們都長到了該娶親的年齡。天保大老生性憨厚、沉默寡言,儺送二老卻眉清目秀,唱得一手好山歌,被當地人譽戲台上的"岳雲"。兄弟倆從小一起長大,感情至深。可在這件事上卻發生了矛盾,因他們同時愛上了翠翠。翠翠年方十五,情竇初開。雖然從第一個端午節夜晚偶然邂逅二老,心中生異樣情感,但在二老面前卻總是躲躲閃閃。這可難了老船夫,當天保大老派人來提親時,老船夫因不明翠翠心思,說話吞吞吐吐,引起了大老的不滿。一天,兄弟倆終於在一個平靜的溪邊,不動聲色地把話挑明了。他們商定,同時到翠翠家對岸小溪的高崖上唱情歌,由蒼天選擇。老船夫聽到情歌,迫不及待地往城裡向大老報信,說事情有望。不料,這歌卻是二老唱的。半個月過去了,老船夫再沒有聽到情歌。就在這時,噩耗傳來,大老在跟貨船下川東經青浪灘時,由於婚事未成,胸中郁悶,不慎落水淹死了。順順一家便將大老的死怪罪於老船夫。老船夫因此精神上受到沉重打擊。日子一天天過去。老船夫漸漸知道了翠翠心中真正喜歡的人。一日,在擺渡時,遇到二老,老船夫有心招呼他,二老由於手足之情,不能忘記哥哥的死,便對老人報以冷眼。老船夫又硬著頭皮到順順家去提親,又被順順拒絕。諸多不順和碰壁使老船夫更加翠翠的命運擔憂。這時,中寨王團總派人到順順家女兒提親,他們拿一座新碾房做嫁妝,使順順欣然同意。可二老因心中想著翠翠,拒絕了這樁婚事。但懾於父命,只好以跟貨船下辰州、出去闖闖理由,遠走逃避。老船夫見翠翠婚事無望,自己的夙願落空,他心力交瘁,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躺在床上死去。老船夫死後,渡口的木船上,只剩下翠翠一個人了,但翠翠卻明白了許多老人在世時所不明白的事。悲痛並沒有使她走母親走過的路,她接替了老船夫的工作,終日來往人擺渡,同時,她守候在渡船上,等待著二老的歸來。 70歲的老船夫與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老船夫的夙願就是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茶峒城裡的船總順順有兩個兒子天保大老生性憨厚、沉默寡言,儺送二老眉清目秀,唱得一手好山歌。兄弟倆感情深厚,卻又同時愛上了翠翠。翠翠喜歡二老,卻又不肯說明心意,使得老船夫非常為難。後又因種種誤會,事情被擱置下來。但隨後傳來大老因婚事未成心裡郁悶不慎落水淹死的噩耗。老船夫終於明白了翠翠的心意,但二老對哥哥的死難以釋懷。老船夫又硬著頭皮前去提親,又被順順拒絕。與此同時,順順同意了中寨王團的提親,但二老卻因心中仍想著翠翠拒絕婚事,最後懾於父命,以出去闖盪為由,遠走逃避。老船夫因心力交瘁,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死去。翠翠終於明白了許多事情,接替起老船夫的工作,守候在渡船上等待二老的歸來。
D. 沈從文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沈從文的小說《邊城》改編的電影的名字也是《邊城》。
《邊城》是沈從文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34年。
該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漢族(其父為漢族),但有部分苗族(沈從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從文母親是土家族)血統,現代著名作家(備註:雖然沈從文生活在當代,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稱之為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臟病突發,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E. 沈從文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沈從文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叫《邊城》。
《邊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凌子風執導,馮漢元、戴吶等主演,於1984年上映。
影片改編自沈從文同名小說《邊城》,講述了民國初年湘西山區偏遠小鎮茶峒城發生的故事。
主題思想
《邊城》寄託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小說。《邊城》極力謳歌的傳統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對於現代社會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著物慾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的。
《邊城》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純朴,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著未受污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
F. 沈從文小說哪些拍成電影
1、最著名的是《邊城》
名導演凌子風執導,改編自沈從文同名小說
演員;馮漢元(老船夫)、劉漢朴(順順)、戴吶(翠翠)、
劉魁(天保大老)、石磊(儺送二老)、金風(楊馬兵)
內容:
民國初年,位於湘西山區的偏遠小鎮- 茶峒,有位船總順順,頗有名望。他的兩個兒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儺送,同時愛上渡口老船夫的外孫女翠翠。老船夫怕翠翠重蹈其母因婚姻不幸而殉情身亡的復轍,對她的婚事十分關注。端午節的夜晚,情竇初開的翠翠邂逅二佬儺送,心中萌發愛慕之情,但在二佬面前卻羞於表露。以後在順順家又與大佬天保相識。一天,順順托楊馬兵來向老船夫說媒。老船夫得知大佬喜歡翠翠,不勝欣喜,試圖說服翠翠,翠翠卻十分惱怒。當天,王團總也派人到順順家為女兒提親,他願以一座新碾房作陪嫁,但二佬 儺送表示寧要渡船,不要碾房。大佬得知弟弟也愛慕翠翠,郁悶不樂,遂乘船外出經商,不幸落水斃命。噩耗傳來,二佬儺送十分悲痛,不願再提親事,離家出走。老船夫見翠翠婚事無望,悵然傷懷,加之勞累過度,心力交瘁,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與世訣別。翠翠依舊守候在渡船上,長年為人擺渡,同時,仍舊有所等待。
本片於1985年獲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同年獲加拿大第九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榮譽獎。
2、《湘女蕭蕭》
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1986年攝制
編劇:張弦
導演:謝飛、烏蘭
主要演員:娜仁花、鄧曉光、張帆、蔣紅
故事梗概:
根據沈從文小說《蕭蕭》改編。
民國初年,湘西邊遠小山村楊家坳,迎來了一頂花轎。花轎里走出12歲的小姑娘蕭蕭。她睜大好奇的眼睛,覺得一切都那麼新奇。當了妻子的蕭蕭還沒脫孩子氣,常在苦澀的生活中自尋其樂。她白天帶著比自己還小幾歲的丈夫玩,夜晚要哄「丈夫」睡覺,還要幫婆婆洗衣喂豬。6年後,蕭蕭長成了大姑娘,漂亮豐滿,婆婆給蕭蕭裹上纏胸布。蕭蕭聽了人們講的鎮上的女學生的新鮮事兒,一顆沉睡的心萌動了,她嚮往自己也像女學生那樣,過自由平等的生活。蕭蕭家的長工叫花狗,身強體壯,幽默風趣。他喜歡蕭蕭,蕭蕭心裡也有他。一天,蕭蕭在房中換衣裳,花狗闖了進來,倆人大膽相愛了。此後,他們常常幽會。不久,蕭蕭懷孕了。這時,正遇村中寡婦巧秀娘與鐵匠相好被人捉了奸。按照族規鐵匠被打斷雙腿,巧秀娘被沉了潭。蕭蕭開始為自己的命運擔憂,膽怯的花狗因懼怕懲罰不辭而別。為打掉胎兒,蕭蕭求神拜佛,吞食香灰,都無濟無事。走投無路的蕭蕭連夜逃跑了,可又被抓回,關進了庫房。蕭蕭面臨著被「沉潭」或者「發賣」的悲慘境地。後因族人的迷信和家人的善良,蕭蕭躲過了死劫又住在家中。蕭蕭生了個胖小子,她和她的兒子被接納為家中的成員。10年過後,蕭蕭那顆曾是熾熱的心,已經被舊的生活習俗腐蝕了,變得冷漠麻木。不久,她也按照鄉俗,為10歲的兒子接來了個大媳婦。
該片獲得1988年法國第4屆蒙彼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1988年西班牙第26屆聖塞巴斯提安國際電影節堂·吉訶德獎。
3.電影《村妓》 ,根據沈從文小說《丈夫》改編,導演黃蜀芹,主演周弘、 趙軍
《村妓》劇情介紹:湘西一帶貧脊的地區,因地理環境的因素,生活甚為難苦,所以他們有條不成文的習俗,就是丈夫在家耕田種地,把妻子送往城裡做「生意」(當妓女)。在沿河妓船上服侍各路來客。阿七當上這行已有一年多了,丈夫在家的生活亦有改善。但是每天都是對著豬羊,生活枯燥。所以決定入城找其妻子及商量生孩子的計劃,一個性格愚直的鄉里人,走到城裡眼見妻子操業時的種種遭遇,及面對一切難以抉擇的問題.
G. 沈從文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沈從文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叫《邊城》。
《邊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凌子風執導,馮漢元、戴吶等主演,於1984年上映。《邊城》以二男一女的愛情悲劇為基本框架,講述了一個哀婉曲折的動人故事。
小說介紹:
該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H. 凌子風執導的影片什麼根據沈從文同名小說改編
《邊城》。
《邊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凌子風執導,馮漢元、戴吶等主演,於1984年上映。影片改編自沈從文同名小說《邊城》,講述了民國初年湘西山區偏遠小鎮茶峒城發生的故事。
製作:
198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改編《邊城》為電影劇本;2月,沈從文讀了姚雲和李雋培的劇本,寫了很多具體修改意見,其後又和導演凌子風及姚雲一起討論劇本;8月,電影開拍。1984年10月,電影攝制完成。影片開始的鏡頭是沈從文在書桌前,於1983年8月在沈從文家裡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