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廂記》各個版本中隱隱形象的異同。
答案: 解析: 相同點:都有串接情節的作用;不同點:春香除此之外,還有渲染氣氛,突出主題,側面烘托,刻畫自身形象的作用。其實紅娘在《西廂記》整個劇本里也有這些作用,只是在選出的這一部分里,其他作用表現不明顯。
『貳』 比較《鴛鴦傳》、《董西廂》、《西廂記》的異同。400字左右就可以。回答好的採納,謝謝。
你可以參考http://www.beikun.com/newsshow.asp?id=249。或者找本書看看。我這邊懶,就到網上給你找到了資料,你如果要看這篇文章全文就去這個網址看看。如果真要找到較為准確回答,還是去找找書。不過《西廂記》確實是最為典型的例子。你可以參考一下。
王實甫元雜劇《西廂記》最早成於元代成宗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最晚成於元代成宗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
《西廂記》的文學源頭為唐代元稹的《鶯鶯傳》。形成最早為唐德宗貞元末年(約公元802年至804年),距今大約1200年。《鶯鶯傳》中的基本矛盾是張生與鶯鶯的矛盾,是愛情與負心的矛盾,結局是悲劇性的(元稹的《鶯鶯傳》屬於唐傳奇)。
金代(公元1189年至1208年),出現了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史稱「董西廂」。在「董西廂」中,人物基本矛盾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成為張生與鶯鶯共同追求愛情幸福而與封建家長之間的矛盾,成為愛情與禮教的矛盾,結局是喜劇性的,「董西廂」用崔、張二人共同追求幸福愛情的動人故事,取代了《鶯鶯傳》「始亂終棄」的悲劇結局(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屬於諸宮調,解元是官名,即一個姓董的解元)。
到了元代,《西廂記》終於定型,主題逐漸從一個「始亂終棄」的愛情悲劇發展成「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的愛情理想宣言,形式上也從說唱文學過渡到元雜劇。
王實甫的《西廂記》人物形象更加鮮明,豐滿,個性化;藝術上更加精美成熟,;結構嚴謹完整,情節起伏跌宕不落窠臼;心理描寫與人物性格、戲劇情節緊密相關;語言華美、富有個性化。王實甫以贊揚的筆調,細膩的筆觸,充分描寫了鶯鶯和張生作為初戀的少男少女的真實而強烈的感情,而不再認為這是一種罪過,也不再考慮是否會誤國誤身。簡而言之,雜劇中的鶯鶯,不再是妖孽、不再是尤物,而是一個具有鮮活生命的尋求愛情幸福的純情少女。作者對愛情給予了的高度肯定,對人的正常的權力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王實甫的《西廂記》打破了傳統元雜劇一本四折的格局,學習南戲的體制,首創性地以五本二十折(或作二十一折)的宏大篇幅,來給以足夠的表現;又打破全戲由一角唱到底的體制,讓張生、鶯鶯、紅娘甚至配角惠明都唱,一出之中也靈活轉換唱的角色,用豐富變化的手段來表現豐富變化的內容。
《西廂記》的社會影響:
《西廂記》是中國戲劇史上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周錫山《西廂記》新論)2001年12月吉林出版社出版)。
《西廂記》是中國戲劇史上最重要的愛情劇目之一,是「四大愛情戲之首」(另三部是《拜月亭》、《牆頭馬上》、《倩女離魂》)。它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的藝術上的異常精美成熟,而且還在於它體現豐富的民族文化心理內涵。郭沫若說:「《西廂記》是超過時空的藝術品、有永恆的而且普遍的生命。」(《郭沫若全集》15卷)
在中國戲曲史上,有些戲曲名著,並不一定是文學名著,而《西廂記》既是戲曲名著,又是文學名著。「如果有人問,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劇作是哪幾部?我們可以毫不遲疑地回答:應是《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和《桃花扇》。」(王季思《四大名劇》,嶽麓書社1992年第1版)
《西廂記》是元代戲劇中的最高成就,是中國第一部才子佳人的作品,是中國第一部舞台喜劇。
元代,關漢卿和王實甫被譽為元代的雙子星座,若以單個作家論,關漢卿最富開創性,有奠基意義,貢獻卓著;若是以單部作品論,《西廂記》是元代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最精緻的典範之作。
《西廂記》被金聖嘆稱為「第六才子書」,金批本大約完成於清順治十三年(1656)。它與金批《水滸》(稱為「第五才子書」)一樣,在清一代頗負盛名,婦孺皆耳熟能詳,成為《西廂記》諸版本中流傳最廣,翻印最多的一種。
金批《西廂記》,把它等同於《離騷》《史記》《杜詩》等儒家經典,把它放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去評價,這在當時,沒有一定的膽識是根本無法做到的。
《西廂記》中的張生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第一位「知識分子」;崔鶯鶯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第一位「懷春少女」;尤其紅娘則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第一位登上文學殿堂的「草根」。在中國文學的人物形象中,有兩個人是家喻戶曉,一個是「孫悟空」,另一個就是《西廂記》中的「紅娘」。
《西廂記》的社會影響巨大,它的藝術生命力和舞台生命力特別強。無論是古老劇種、新興劇種、大劇種、小劇種皆有本戲或折戲被搬上舞台。
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傳承中,有「先西廂,後牡丹,再紅樓」之說。「《西廂記》描寫的知音互賞式的愛情模式為中國和世界文藝發展史所作出的巨大的首創性的傑出貢獻,並引領《牡丹亭》《紅樓夢》等取得領先性的傑出藝術成就」。《牡丹亭》是《西廂記》出現三百年之後才出現的,而《紅樓夢》則更晚。《紅樓夢》中借鑒了大量《西廂記》的描寫手法,故有「第二西廂」之說,為
『叄』 西廂記和牡丹亭崔鶯鶯和杜麗娘形象的異同
(一) 相同點
(1)二者生長環境相似。崔鶯鶯是相國之女,杜麗娘是太守的獨生女兒,家庭
教育
和貴族身份都使她們閉鎖在閨中,其母是她們的約束者,她們所受的束縛正是整個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束縛和壓迫。
(2)二者性格有相似之處。作為大家小姐,她們都是幽靜、深沉、知書達禮、容貌美麗的少女,都有青春的苦悶,都有對愛情的嚮往,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都有反抗的精神。
(3)經歷的結果相同。崔鶯鶯終於等得張生取得了功名,二人團聚;杜麗娘也化為鬼魂陪伴柳夢梅金榜題名,還魂成親。
(二)不同點
作為產生於不同時代的作品,主人公的言行必然會反映出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創造傾向。
(1)杜麗娘所受束縛比崔鶯鶯更為嚴厲。從產生《西廂記》的元初到晚明,時間雖過了三百年,但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束縛和壓迫更加厲害,婦女們的斗爭更加艱苦。
(2)杜麗娘的抗爭較崔鶯鶯更為艱苦、更為堅決。
崔鶯鶯的勝利離不開紅娘的大力幫助,可以說,沒有熱心助人的紅娘,就沒有這對青年男女的幸福愛情。
杜麗娘的愛情是靠她個人「夢而死」、「死而生」的斗爭獲得的,她身邊的丫環春香在劇中多半是推動情節發展,但作用絕比不上《西廂記》里的紅娘。
(3)杜麗娘的性格較崔鶯鶯大膽、執著。
在崔鶯鶯與張生的故事中,崔鶯鶯的謹慎、矜持、軟弱是很明顯的,沒有紅娘的牽線,她可能不會有膽量與張生私定終身。
而杜麗娘在無法實現美好願望的時候,即使相思而亡,也要執著追求心上人。
『肆』 電影版西廂記與大學課文中的有什麼區別
「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
碧雲天
,黃花地,西風緊,北燕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岳楓
電影用的黃梅調,感覺崑曲會更好。一己之見,僅供批評。文不對題,見諒為盼。
『伍』 崑曲西廂記與原著的異同
《西廂記》是由元代的王實甫所寫,《崑曲西廂記》則是由明代人士將其原著按全部譜為崑曲.雖然它們的內容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它們得體才體裁卻完全不同,前者是元曲,後者是崑曲.
『陸』 三個版本《西廂記》結局不同的意義
按照時間順序應該是:元稹→董解元→王實甫。
元稹的〈鶯鶯傳〉是最初版本,最後兩人離異收場。它表現出了唐人的門第觀念(鶯鶯出身低微)、父權主義(張生遺棄崔氏,推託是女方紅顏禍水、妖媚亂性。)
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已成團圓結局。它將前作加以合理組織,讓張生和鶯鶯始終如一,反映對統治者壓迫和封建制度的反抗,歌詠愛情。
王實甫的〈西廂記〉大概承接董西廂而來,在劇情發展上也是大團圓結局。更突顯了自由戀愛的歌頌,和「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望。
〈西廂〉的人物與情節到此成完善,結局也從桎梏的封建思想延伸到現實人性的追求。
『柒』 《西廂記》其實是改編故事,那原版故事講的是什麼內容
《西廂記》其實是改編故事,原版故事講的是張生前去京都趕考的時候,經過普救寺遇到了落難的表妹崔鶯鶯,張生救了救下她後當時兩人暗生情愫,於是約好等張生科考中榜後兩人就成親結為夫妻。可是張生卻沒有中榜,心灰意冷一下就回了家鄉,那時候他已經變心了,於是用沒有中榜的理由拒絕了崔鶯鶯。
然而韋從死後,元稹的官場之路越來越順暢,最後還做了監察御史,只可惜韋從跟元稹結婚後就沒有過上好日子。韋從死後,元稹只能在想起她的時候給她多燒一些紙錢。元稹把韋從當成崔鶯鶯來寫,那自己當做張生來寫,用張生一開始就負了崔鶯鶯來襯托自己對不住韋從。
『捌』 董解元西廂記與王實甫西廂記的異同是什麼
王實甫《西廂記》直接取材於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同時又對《西廂記諸宮調》作了新的發展:
第一,刪減了許多不必要的情節,使結構更完整,情節更集中。例如,在《西廂記諸宮調》中,孫飛虎兵圍普救寺一事佔了相當長的篇幅,它實際上是游離於主線之外的,王實甫毅然將它壓縮得很短,這樣就使主線更為分明突出。
第二,使主要人物的立場更鮮明,從而加強了戲劇沖突。在《西廂記》中,實際上存在著兩個陣營,一以張生、崔鶯鶯、紅娘為代表,一以老夫人為代表。王實甫將這兩個陣營的人寫得涇渭分明,態度毫不含糊,並以此來展開矛盾沖突。
第三,在情節安排、藝術手法的運用上,更為精緻完美,並增加了一些喜劇色彩。例如,利用景物來表現情感是《西廂記諸宮調》的一大特點,王實甫在《西廂記》中也大量運用了這一手法,但比較一下兩部作品的「長亭送別」就可以看出,王實甫寫得更細膩,更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