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納粹女特工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1976年,義大利導演丁度·巴拉斯拍了一部電影叫《凱蒂夫人》,講德國納粹精心訓練漂亮女特工,再把她們偽裝成沙龍女郎,用「枕頭風」來刺探高級將領的忠心程度。由於故事離奇、香艷、充滿禁忌,而受到了全世界影迷的關注和好評。
1977年的義大利電影《納粹女特工》和《凱蒂夫人》劇情差不多,但沒有像後者那樣塑造一個覺醒的女主角,而是整體沉溺於納粹最後的狂歡中。尤其最後一幕,盟軍都已兵臨城下,狂歡還在進行中。當得知希特勒已經死亡的訊息,男主角選擇自裁。其他的女人和軍官也相繼自殺。最後要帶他們逃離的上尉坐在鋼琴旁邊哭泣。
義大利70年代的電影自帶一種好萊塢模仿不來的頹喪感。導演布魯諾·馬蒂也曾去美國拍片,他直言美國人都是群蠢貨,把錢花在了不必要的東西上。比如一架機器,有人專門管運輸,運來了就往那一放,等人來組裝,然後再等下一個人來調試,然後再等下一個人來運行,於是弄個設備就需要十多個人,還美其名曰:專業精神!如果在義大利,一個人就能幹完所有的事情了(貌似中國人也一樣)。他聲稱不喜歡自己的任何作品,因為每部作品幾乎都是重復上一次的工作,乾的順手了以後就很難玩出別的花樣來了。
2. 推薦幾部納粹女軍官的電影~~3Q
沒片名,可以叫《集中營》,因為片子就是描寫納粹集中營的事。
鏡頭1:
納粹女軍官穿著硬底的大皮靴猛踩一猶太孕婦的肚子,一直到把孕婦活活地踩死。
鏡頭2:
一納粹軍官用皮鞭將一猶太男孩勒死,納粹女軍官過去用靴尖踢那男孩的頭,發現還沒死
女納粹用靴子又踩住男孩的脖子用力地碾。踩得那男孩的舌頭都從嘴裡伸出來了。
鏡頭3:
十幾個犯人被打得躺在地上,女納粹穿著大皮靴在這些人身上踩來踩去。
鏡頭4:
一法國人絕食,幾個納粹折磨他逼他吃下去好多飯,然後女納粹和另幾個納粹輪流踩法國人的肚子,剛吃的飯被踩得從嘴裡又擠了出來,再逼法國人吃吐出來的東西。
3. 有一部不錯的電影忘了什麼是名字,只記得電影里一個女人開了一家電影院然後納粹的電影首映在那個女人的電
《無恥混蛋》是一部由昆汀·塔倫蒂諾和伊萊·羅斯共同執導的戰爭電影,梅拉尼·羅蘭、布拉德·皮特、黛安·克魯格、克里斯托弗·瓦爾茲和邁克爾·法斯賓德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5月20日在法國戛納電影節率先放映。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一群犯了罪的美國士兵原本將要被處以死刑,但是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政策,他們被允許戴罪立功——深入已被納粹佔領的法國去執行一項危險任務,此項任務代號為「基諾行動」。
4. 一部電影講述了納粹的女人和士兵一起生孩子 那女的對著希特勒的畫像想像 急謝謝
生命之源 Pramen zivota: Der Lebensborn(2000) 導演:Milan Cieslar 編劇:Milan Cieslar/Vladimír Körner 主演:Monika Hilmerová/Karel Dobry/Michal Sieczkowski/Johana Tesarová 類型:劇情/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捷克 語言:捷克語 上映日期:2000-02-03 片長:105分鍾 又名:生命的春天 / 生命之泉 / 心靈的春天 / 納粹少女的春天 / 納粹嬰兒 / 納粹陰謀 / 希特勒嬰兒 / 折翼天使 / Spring of Life
5. 一個德國男孩和納粹老女人的愛情電影,後來納粹女人被抓了
朗讀者 The Reader (2008) 導演: 史蒂芬·戴德利 編劇: 戴維·黑爾 / 本哈德·施林克 主演: 凱特·溫絲萊特/ 拉爾夫·費因斯/ 大衛·克勞斯/ 詹妮特·海因/ 蘇珊娜·羅莎/ Alissa Wilms/ 弗羅里安·巴西奧羅麥/ Friederike Becht/ 馬賽斯·哈貝奇/ Frieder Venus/ Marie-Anne Fliegel/ Hendrik Arnst/ Rainer Sellien/ Torsten Michaelis/ Moritz Grove更多...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德國 語言: 英語 / 德語 / 希臘語 / 拉丁語 上映日期: 2008-12-10(紐約首映) 片長: 124 分鍾 又名: 為愛朗讀
6. 豆瓣評分8.8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講述的是一個怎麼樣的故事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且聽我慢慢說來: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之前那些愛慕她的男人的嘴臉,是變得多麼快的呀,而男孩呢,你去看電影就知道了,劇透完就沒意思了。
7. 禁閉島中男主角在山洞碰到那個女的是什麼人啊
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經是一名參加過2戰的戰士,他曾經親眼目睹過納粹集中營中,對於猶太人的種種暴行,從他的回憶中可以看出來,並且他也目睹了納粹集中營頭領由於笨拙的自殺方式,導致在開槍自殺後並沒有立即死去,電影中男主角看著瀕死的納粹頭領在用盡一切辦法想再次拿槍自刎時,選擇了把手槍用腳挪開而讓納粹首領在自刎一個小時之後才死亡,並且當有一個納粹俘虜由於緊張想要逃跑的時候,他所在的隊伍毫不猶豫的將那些納粹俘虜盡數擊斃,他所經歷的一切讓他患上了所謂的戰後精神綜合症,這種症狀表現為焦慮,不安,酗酒,等等,具體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資料。
再繼續回到電影。其實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和當年的《孤島驚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樣。男主角其實是這個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個患者,因為他有著很明顯的雙重人格,也就是所謂的分裂的人格,這個人格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燒了他家,熏死他妻子和孩子的那個人;另外一個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個執法官。故事的起因是,他戰後回到家鄉,和自己的妻子結婚,並且有了幾個孩子,而他由於有著強烈的戰後精神上的表現,使得自己對於他的妻子,孩子雖然很在於,但是卻疏於關心愛護,這直接使他們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導致了他的妻子在長期服用葯物的情況下精神失常,終於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發,親手溺死了自己的幾個孩子,而當他回家目睹這一幕的時候,由於過分的悲傷難過,在精神極度緊張,壓力很大的情況下用手槍結束了自己妻子的命運,並防火燒了自己的房子。這一點從電影中就可以看出來,有一幕是他摟著自己的妻子,在滿是煙塵的房間里,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這足以說明他的妻子並不是被煙熏死,或者被火燒死,而是被他槍殺。
接下來,在這種精神狀況下,主角出現了所謂的人格分裂,並且極度暴力。他的意識分為了兩個部分,上文已經提過。他不斷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尋找自己兇殘的另一面,這樣的精神狀態使他自己很難分辨出來,到底什麼是真相,自己所尋找的真相是什麼,因為他活在了自己思維所創造出來的世界裡。原因很簡單,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於自己的槍下。
接下來,他應該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我們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療這類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葯物和外科手術。葯物一般無非是鎮靜劑之類,而外科手術則是前腦葉蛋白切除,這中外科手術一般目的在於讓人失去記憶,失去直覺等等,簡單來說就是成為一個傻子,沒有痛苦,沒有高興,開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識(看過影片《飛躍瘋人院》的朋友應該能了解,只是後來這種手術由於缺乏對於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廢除了)。影片里所有的安委會(大概就這個意思了)成員一致認為應該讓男主角進行這種手術,但是他的這家精神病醫院的院長以及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電影中男主角自己想像中的助手,來自於西雅圖的那人,都極力反對,因為他們在嘗試用另外一種辦法治癒這種疾病,也就是角色帶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說的角色扮演,他們希望創造一個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間,時間,讓男主角在這段幻想中逐漸情形,走出幻想,從而真正的意識到自己,於是,影片的第一幕開始了,也就是所謂的角色扮演治療方式正式啟動。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惡的那一面的具體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閉島上的那家醫院,而他又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個母親從醫院里跑了,這樣,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個人,Teddy,聯邦執法官,便有了去禁閉島調查的理由。於是,他帶著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實就是他的主治醫師(Lester Sheehm),一起來到了禁閉島,而從他在船上時,暈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潛意識里非常的懼怕水,因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並且他不喝酒,因為正是由於酗酒導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這點從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來。來到小島之後,小島上的獄警們如林大敵,而男主角卻對這點嗤之以鼻,因為他認為聯邦法官的到來還不至於如此,其實,獄警們這正防範的其實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為他本身是一個退役的戰士,聯邦調查局的偵探,經歷過人格分裂之後已經成為一個極端暴力和危險的人物。而進入醫院大門之前,有一個繳槍的情節,可以看出,主角卸槍的熟練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為那人並不是什麼可配槍的執法官,而是一名醫生而已,而這個所謂的穿幫讓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職人員所掩飾過去了。
當男主角在醫院內進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謂「調查」的時候,他發現,那個溺死自己孩子的母親「瑞秋」不見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的是,根據第四條規則,誰是第67號病人。其實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潛意識里追尋的目標,到底第67號病人是誰。其實答案很簡單,正是他自己本人,這一點在後來他的「助手」在懸崖邊給他一張入院檔案的紙上可以看出來,他的醫生希望他自己能夠清醒的意識到這一點,只是男主角自己並不承認罷了。關於第四條規則,後來電影中在燈塔那裡,醫院的那個光頭院長也給他講述了,其實那些名字都是從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組合而成的。電影中失蹤的瑞秋,其實就是照顧他的護士,後來從他在床上躺著,而那個護士則在一邊端著葯盤可以看出來。
之後男主角在他的世界裡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首先是那個用玻璃把給自己父親看病的護士臉劃破的人開始,他問那個病人是否認Andrew Laeddis的時候,那名病人顯得非常害怕,緊張,不敢說話,其實那個病人是認識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卻知道對方不能忍受那種用尖的物體摩擦東西的聲音,卻故意用筆在紙上摩擦以發出聲響來激怒,恐嚇對方,由此可見男主角的恐怖程度,這樣的結果使得後者在極大的憤怒和恐懼之下說出了那個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應該受到極刑,甚至應該被毒氣毒死,而這句話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潛意識,應該說也是一個讓他治癒的一個開始吧。
而後他「審問」的是一個典型的大媽,那個大媽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醫生護士警衛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個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親手結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訴男主角,那個所謂的瑞秋把醫院里的每一個人病人都想像成了自己的鄰居,賦予他們社會的角色,這正是想讓男主句意識到其實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當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誰這個同樣的問題拋給她時,善良的大媽知道他已經沒救了,估計要被進行那種切除腦葉的外科手術時,支走了他的主治醫師,在紙上給他寫了一個字母「RUN」,意思讓他趕緊從醫院里跑出去,因為不久之後他會變成一個傻子,什麼都不知道。
再後來影片還有一個情節,男主角要求醫院開一個什麼會,討論關於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醫師的什麼事,結果當他緊張的進來時,發現大家似乎卻並沒有太在意,他很生氣,詢問這是為什麼,而大家卻都覺得可笑,現在想來確實如此,一幫正常人在討論一件沒有的事,沒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謂瑞秋的醫生其實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卻在那裡煞有介事,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啊。
劇情接著發展。男主角讓醫院的警衛們去海邊尋找瑞秋,結果那幫獄警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尋找,當他提及為什麼不去燈塔那邊的山上也搜尋時,警衛們的回答是那裡的路不好走,而且馬上要來暴風雨了,改日再說。而之後的電影給我們闡述的確實,他僅僅一個人,在沒有藉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況下就可以輕而易舉的爬下岩石,並且還找到了一個因為不滿醫院對病人實施外科手術而逃跑的女醫生的時候,就可以知道,去那裡根本不費什麼力氣,只是警衛們認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沒有瑞秋,去那裡能找到什麼呢。
之後,「瑞秋」找到了,她其實是一名護士,在和男主角的談話中,不斷的提及溺死的孩子,親手殺死自己的配偶,並不斷的詢問他「你是誰」,就是想通過這些刺激讓主角認識自己,可是依舊,沒有成功。之後,男主角的醫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過另外一個手段,就是讓他進入他思想中所謂的「C區」,他們安排了一個假停電的情節,讓C區如入無人之境,而讓他相信醫院能夠停電的情節在之前他要求醫院開集體大會的時候,那些人已經透露給他了。而後,他和他的醫生來到了所謂的C區,C區是一個看管有著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極其危險的病人的地方。來到C區,醫生們首先安排了一個病人,對他進行心裡暗示,那個病人告訴他,他不願意離開這里是因為他已經在這里太久,而不願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麼是氫彈等等。。。目的就在於讓他意識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從而與世隔絕,和上面的情況一樣,沒有效果。後來,醫生借故離開他,讓他自己去找那個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說的大學生,試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訴男主角自己放火什麼的事,他又怎麼能從外界得知呢。後來男主角輕易的就找到了後者,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區的一個患者,並且是最重度,最危險的那一個。男主角和他的談話也是圍繞這Andrew Laeddis是誰而展開的,後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實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訴他其實這一切只是一個針對他的游戲,他只不過是迷宮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識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殺害妻子的這個事,否則他將永遠離不開這里,也就是永遠無法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他之後問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誰的時候,後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臉上的那些傷也是拜主角所賜,因為後者曾當面指明過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尋的Andrew Laeddis,結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給他了一頓痛打。這一招失敗以後,後者只能把最後的一切線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燈塔」。
尾聲。主角在燈塔里,男主角見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長,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講明了事實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組合,那些照片的來歷以及他的真實經歷。主角在這種情況下,變得怒不可褻,甚至准備開槍將二人打死,可是卻發現,其實他的那把槍不過是一個玩具而已。。。。。。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所謂的那種非常BT的手術室,卻只有區區一個警衛,並且警衛在繳械之後還問他「你該不會殺了我吧」。
結局。一覺醒來,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裡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終於清醒的認識到了自己究竟是誰,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而我們也從他的口中聽到了自己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這一切的一切彷彿已經說明他已經在這種治療的方法下完全康復了。可是,結局的意外卻將這個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卻意外的聽見主角仍舊叫他查克,仍舊跟他討論計劃逃離這個島的事,在醫生和院長眼神的交匯中,可以看出,醫生認為主角的意識還是不清醒的,他們的計劃應該是失敗了。這個所謂的計劃,院長說過,就是於病人進行溝通,試著去聽他們說話,試著於他們進行交流,從而幫助他們走出自己的陰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術。可是主角的這幾句話,讓他們徹底失望,從而不得不接受讓他進行外科手術的方案。而後,男主角站起來,慢慢的走向將要帶走他的幾個警衛和醫院工作人員的時候,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樣更差些呢?是像個怪物一樣活著,還是像個人一樣死去」。當他的醫生聽見這句話的時候,其實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經完全康復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他寧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寧願在自己的世界裡死亡也不願意背負這那樣沉重的思想負擔而生活著。因此他選擇進行外科手術,去除掉自己的記憶,思維,感官,意識,因為康復前的他不願意去面對,而康復之後的他卻無法面對,而他的醫生,則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選擇。
全劇終。
其實,影片的一些思想,觀點是很發人深思的。當主角最清醒的時候,其實也正是他自己最悲傷的時候,自己的妻子殺死了自己的孩子,進而自己又親手結束了愛妻的生命,這樣的結局,需要去承擔,會對人造成多大的心裡傷害呢。到底是選擇在外界面對著這樣的悲劇,痛苦的或者,還是在禁閉島里,麻痹著自己,失去自我的活著。到底是做一個殺人兇手Andrew Laeddis,還是做一個善良的聯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有的時候,人能夠忘記過去,忘記一些很難忘記的事情,其實是一種幸福,既然如此,為什麼人還要回到悲劇的原點而重新開始呢!
8. 二戰時一個猶太女人逃亡的電影
《無辜者逃遁》是由Leone Pompucci執導的劇情片,肯·杜肯、傑絲敏·特麗卡等參加演出。該片講述了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在逮捕猶太人時,一群孩子在年青的猶太教師約瑟夫的帶領下開始了危險的逃亡之旅的故事。
本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二戰時期感人至深的故事。德國納粹在逮捕猶太人時,有一群孩子在各自父母和德國猶太人組織的保護下逃脫了被送往集中營的厄運,他們被迫與父母分離,年青的猶太教師約瑟夫受到父親的最後委託,擔負起轉移這些孩子的重大使命。孩子們整日躲躲藏藏,在他的帶領下開始了危險的逃亡之旅。
在一個叫做蒂萊姆組織的幫助下,約瑟夫和年輕女子莎瑞帶著孩子們輾轉來到義大利,並在路上收留了一個落難的中年婦女和一個商人。當地的納粹軍官法耶利是一個心存善念的人,在他的保護下,孩子們在一處殘破的古堡度過了一段短暫的安全時期。但是一支帶有傷員的反法西斯游擊隊的闖入卻打破了這短暫的平靜,他們需要在古堡里稍作休息,在爭執中兩名義大利士兵中彈身亡。這讓約瑟夫陷入兩難境地,如果這件事讓義大利軍方知道,那麼孩子們這個唯一的避難所也將失去。
9. 求一部講述二戰女間諜的電影,我只記得大概內容,具體名字忘了,以前在中央台看過,想知道電影名字。
《愛在戰火蔓延時》,九幾年的片子也算老片了。片名譯得太濫俗,什麼愛在冰雪紛飛時,愛在戰火紛飛時,大同小異的片名一堆。
看完後覺得活脫脫一個嵌在二戰背景里的愛情故事。美國中情局也不會可笑到,讓一個沒什麼實際經驗的女秘書去柏林做間諜,女主琳達是在毫無勝算的情況下,臨時決定去德國高官的地下室去盜拍秘密文件的。我幾點我很不解:一、既然女友瑪格瑞是德國納粹間諜,那愛德華及線人的底子一清二楚,怎能讓兩人輕易逃脫。二、尼森演的德國高官,發現琳達逃跑,下樓幾步路就能追上她,幹嘛沒出來。三、愛德華抱著女主奔向瑞士邊界線時,後面的德國兵是占優勢的,且英雄們毫無障礙物可避身的,居然射不中他,命也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