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速度與激情9》新預告中的場面很大,你喜歡這種類型的影片嗎
電影“場面調度”又細分為:演員調度和攝影機調度 演員調度 橫向調度:演員從鏡頭畫面的左方或右方作橫向運動。 正向或背向調度:演員正向或背向鏡頭運動。 斜向調度:演員向鏡頭的斜角方向作正向或背向運動。 向上或向下調度:演員從鏡頭畫面上方或下方作反方向運動。 斜向上或斜向下調度:演員在鏡頭畫面中向斜角方向作上升或下降運動。 環形調度:演員在鏡頭前面作環形運動或圍繞鏡頭位置作環形運動。 無定形調度:演員在鏡頭前面作自由運動。 導演選用演員調度形式的著眼點。
或在多層次的空間中配合富於變化的演員調度, 充分運用攝影機調度的 多種運動形式, 使鏡頭位置作縱深方向 (推或拉) 的運動。 比如將攝影機擺在十字路口中心, 拍一演員從北街由遠而近沖向鏡頭跑來, 爾後又拐向西街由近而遠背向鏡頭跑去的鏡頭;
或者跟拍一演員從一個房間走到房子深處另外幾個房間的鏡頭。 這種調度可以利用透視關系的 多樣變化,使人物和景物的形態獲得強烈的造型表現力,加強電影形像的三度空間感。 重復調度 相同或相似的演員調度和鏡頭調度重復出現。 雖然鏡頭調度有些變動, 但相同或相似的 演員調度重復出現。雖然演員調度有些變動,但相同或相似的鏡頭調度重復出現。在一部影 片中,這種相同或相似的演員調度和鏡頭調度的重復出現,會引發觀眾的聯想。
B. 國內知名導演很多,為何只有張藝謀能經常在國家大場合場面中挑起大梁
國內知名導演很多,只有張藝謀能經常在國家大場合場面中挑起大梁,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實力了,張藝謀可是中國電影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另外一點就是適合,國家大場面挑選導演肯定是選最適合的而不一定是要最好的。眾所周知,張藝謀特別擅長大製作大場面,動輒畫面里就有成千上萬個群演出現,這種卓越的統籌能力不是一般大導演能比的。
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張藝謀的功成名就,離不開他的執著和超乎常人的想像力。他在繼北京奧運會之後再次創造巨幅國旗奇跡,這都是需要實力的,張藝謀真的是當之無愧的「國師」。
C. 電影上用了什麼手法來表現真實中的打鬥場面
1.平時的打鬥用蒙太奇來製造畫面。
2.藝術成分:蒙太奇
3.為什麼要有?
蒙太奇可以理解成景與景的切換。
打鬥用的蒙太奇主要研究的是一個連續的事件如何轉化為一系列的中斷鏡頭的重新連接。
4.有與無有什麼區別?
在我D觀念里,蒙太奇主要是玩鏡頭,所以大可以理解成各種鏡頭的花樣玩出來的打鬥戲。可以細分,但是沒啥區別咯。
5.容易了
看現在好多出道D小明星都可以拍打鬥戲,就可以發現這種戲容易多了。但是對導演D要求也高多了,導演需要精選出一堆鏡頭組合在一起。好在現在技術發達了,許多不可能拍出來的鏡頭都可以做出來了:)~
可以理解成,現在牌打鬥戲,對演員要求低了,後期製作的工作量大了,不過總體上比起以前~還是容易了。
D. 為什麼有些電影作品裡的大反派,反而充滿魅力讓人喜歡
反派往往具有更強的實力,特別是個人實力
顯然,如果一開始主角就比反派叼,那麼劇情完全無法展開。一開始,反派人物往往是有著更強的實力的,主角從戰五渣開始成長,到最終戰勝反派,最終獲勝無非是因為,主角得道多助,反派失道寡助,以多打少;反派太叼了,輕敵大意犯二;反派內部不團結;主角莫名其妙突然開掛。總而言之,我看過的無數漫畫、電影里,很少有主角憑借個人實力完勝反派的。往往反派在占盡優勢的情況下總是錯失機會,最後失敗。有的時候看得多了,難免想,「導演啊,讓反派贏一次吧」。不再為主角的成功而高興,反而為反派的失敗而惋惜。
人總有崇拜強者的心理。
2 反派露臉較少,給人神秘感
絕大部分劇情都是圍繞主角展開的,反派在大部分劇情中只有少數鋪墊,給人很大聯想空間。
3 論反派身世的重要性
主角往往根正苗紅,政治合格思想過硬,而且人緣好,能得到各種幫助。特別是女人緣好,能抱得美人歸。主角都太相似了。而反派往往各有各的故事。很少有一生下來就是壞人的。反派往往也曾經是好少年,但是往往因為各種曲折的經歷,而墮落,這個經歷總讓人唏噓感慨。
4 塑造一個好的反派更難
無論是作家、漫畫家筆下的人物,還是演員飾演的角色,往往劇情一展開,讀者觀眾就會把自己代入到主角本身,對主角自己反而不那麼關注了。在有限的篇幅鏡頭里,表現出一個好的反派是非常考驗功底的。
5 斯德哥爾摩情結
E. 電影中很多大尺度鏡頭從藝術的角度看是必須的嗎你怎麼看
情·欲戲,在某些導演手裡能拍出高於生活感的藝術性出來,而在有些導演手裡,那就純粹是低俗。
看過村上春樹小說的朋友,不難發現在他的故事裡,各種男女之間慾望纏綿場景非常多,但是你會覺得他的小說是色情小說嗎?
慾望,是每個人的本能,是生活中本來就有的東西,所以在恰當的時候展現慾望,其實更貼近真實,讓讀者或觀眾能感受到人物的體溫,能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也更能被帶入到故事中。
在現實生活里,人人都帶著面具。
而在床上,人赤裸相見,彼此更加坦誠,更容易把真實的自我展現出來。
電影里也一樣。
很多大尺度場面並不是可有可無,它對於推進劇情、增進人物之間的關系或激發人物之間的矛盾都非常重要,或許通過其他方式也能達到這種目的,但是沒有這種方式直接、徹底、節省鏡頭而且讓觀眾容易理解。
就像再《色戒》里,沒有那場聞名遐邇的床·戲,王佳芝和易先生的關系也不會出現跨越性的發展以及微妙性的轉變,這為後面的劇情轉折埋下了伏筆。
李安其實大可不必讓過程顯得那麼真實,在現實中產生那麼大爭議,但是你看過那個場面後難道不會覺得李安的安排絕妙嗎?
還有《泰坦尼克號》里,傑克為蘿絲畫的裸體畫。蘿絲真的有必要全裸入畫嗎?
還不是為了凸顯蘿絲和傑克的關系已經有了更深入的發展,還有什麼比畫裸體畫更能展現兩人之間純潔而熾烈的愛呢?
當然這也是為了之後兩人在車里那隻手印埋下伏筆。
正是這樣有層次、不斷加強地敘事方式,才能將觀眾引領進入故事,才能真正講好故事打動觀眾。
不能說必須的吧,應該是許多電影藝術作品用大尺度鏡頭表現會更完美。
比如婁燁的電影。
婁燁是一個很擅長用情慾鏡頭敘事的導演。
婁燁對於暴露鏡頭的執著應該跟他本人想向觀眾傳達的觀點思想有自己的理解有關。就像弗洛伊德對美學的認識,它認為人性的一切行為都跟性意識有關。
人出生的時候是裸露著的,這是最真實,最初的模樣。我想裸露應該表達著一種還原、真實。
人性的慾望、貪婪、卑劣、卑微在現實生活中苦苦掙扎,謀求生存。這些通過裸露鏡頭來表達,最合適不過。
裸露鏡頭,是一種很大膽深度挖掘人性,呈現還原人性最真實的一面的表現手法。
在電影中拍裸露鏡頭不是難事,也不再少數,但是能通過裸露鏡頭傳達某種觀點,引發思考,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電影中激情戲到底是導演的需要,還是藝術的需要呢?
說起電影中的大尺度鏡頭,就讓人不得不想起韓雪,因為韓雪就曾經直言自己拍戲有幾個規定,其中不拍吻戲就是原則之一,金星也忍不住吐槽,不拍吻戲你來幹嘛?吻戲絕對算不上大尺度,但照樣有人不能接受!
可是有時候電影真的需要一些大尺度鏡頭,畢竟男女主角情到濃時,一個吻恰好就是 情感 的升華。特別是在某些生離死別的戰爭場景,男女主角發乎情止於禮,這是在很難讓觀眾達到 情感 的共鳴。就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如果不展示醜陋,誰人又能夠體會到美好?
當然,除了男女之間,有時候也有男男之間,或者女女之間。比如王家衛的《春光乍泄》,這部電影中有不少鏡頭需要演員放得開,如果不是演員的努力,這部電影也很難出彩。
當然,有時候也有例外的情況,大尺度鏡頭僅僅只是為了吸引觀眾,最典型就是國產鬼片,劇情不行,大尺度來湊,有時候看見這些場景真是懷疑這屬於哪一種電影?
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那是有必要,倘若電影內容足夠優秀,這些鏡頭就是錦上添花,這樣的鏡頭可以更好地表達人性的慾望和 情感 ,就像很多文學名著中同樣也有這樣的內容,但是換言之,又有多少人擁有藝術的眼光呢?我想不太多,十個觀眾里可能十個都體會不到這樣的鏡頭的藝術性。
所以我個人覺得更多時候這樣的鏡頭沒有必要,更何況十部電影可能有十部安排這樣的鏡頭也不是為了真正地豐富人物性格以及表達人性,反而多數時候這樣的鏡頭傳遞了一種不好的信息,尤其是對於青少年。
當一樣事物的弊端大於利時,我想還是不要的好,再者電影的本體是劇情,一部電影好的電影縱然是沒有這些鏡頭它依然是好電影,就像電影《十二怒漢》,整部電影不僅沒有這樣的鏡頭,就連女性都沒有,但是這部電影依然讓人明白了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子女的影響,就像電影《鋼的琴》,同樣沒有這樣的鏡頭,但是這部電影依然獲得諸多獎項,我們也在電影中感受到了那份濃濃的父愛。
人體藝術本來就是小眾的藝術,而電影不是為人體藝術服務的,電影也是獨立的藝術形式,電影的藝術體現在各種鏡頭的使用、劇情的精彩程度以及演員的演技優劣,如電影《路邊野餐》中那個40分鍾的長鏡頭,如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劇情的精彩,如李雪健老師在電影《焦裕祿》中精湛的演技,這些都是電影藝術,這些才是電影的本源。
所以,在我看來,如今電影中有沒有這些鏡頭無足輕重,因為有沒有這些鏡頭並不會影響電影的整體質量,如果有一天所有的觀眾都擁有超高的心藝術眼光了那確實可以加上這些鏡頭,那就真的是錦上添花了,但是那一天什麼時候會到來呢?更何況小朋友是不可能有這樣的眼光的,不是嗎?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不是必須的,卻是必要的,然而也只是針對部分創造者而言。是否使用大尺度,和導演的創作風格有關。
比如,想要表現一個女子的肉體美,有些導演直接用裸體鏡頭表現,或正面或背面,通過直觀的肉體展示,表達美;有些導演通過朦朧的方式表現,比如女子的身體上蓋著一層薄紗,但是曲線畢露;有些導演則喜歡留白,比如只拍脖頸部位,或者拍腳,讓觀者去想像。
比如,想要表現男女之間的情慾,有些導演直接完整呈現,赤裸裸的視覺沖擊;有些導演給一個遠景鏡頭,觀者知道男女演員在演繹什麼內容,卻無法看的真切;有些導演也是點到為止,接吻之後便移開機位,用光線或者聲音告訴觀者發生了什麼事。
比如,想要表現劇中人的悲傷或者沮喪,讓其在花灑下淋浴。有些導演既拍全了肉體又拍全了表情,有些導演只拍表情,將鏡頭定在脖子以上,有些導演拍全景,演員蜷縮在一處,看的見肉體卻也看不清肉體。
諸上種種,都可以傳達出導演的意圖,觀者都可以領會到劇中的情節在說什麼。那麼,是不是說大尺度的震撼力更強?也不盡然。視覺沖擊上來講,大尺度的刺激量更大。但是如果從震撼力的角度說,一個眼神的特寫不見得就弱於一個肉體的特寫,比如《泰坦尼克號》中傑克給柔絲畫人體畫的一組鏡頭,國內公映的版本里刪除了柔絲全裸的畫面,只保留了傑克畫畫時柔絲看他時的那種眼神以及傑克畫的時候他看柔絲的眼神,只看兩個人互相對視的眼神,你便感知到了愛意在視線中的流淌,即便後來看到了未刪節的鏡頭,你不過是輕嘆一下柔絲的美,而當初最打動你的,卻是他們的眼神,不是肉體;然而,必要的時候,大尺度的震撼力又絕對佔了上峰,比如《色戒》裡面的激情戲,王佳芝如何吸引住易先生?或者說,王佳芝憑什麼可以吸引住易先生?如果僅僅是通過眉目傳情,就讓心理極度扭曲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易先生看上王佳芝,那就沒有什麼說服力。通過那段大尺度床戲,觀者既明白了易先生為什麼和王佳芝上床,也明白了易先生的不尋常心理。李安很會選人,王佳芝的角色必須要身材好同時演技在線,以便讓觀者意識到,那是什麼樣的女人才能吸引住殺人魔易先生。這一段,風花雪月的表達手法還真是不行。
大尺度鏡頭的目的是為了塑造人物的真實性,它之所以被談論,是因為和人倫道德的束縛相沖突,即便那些電影審查寬松的國家,對大尺度電影是否適合公映也是謹慎得很,畢竟,真實最傷人。真實性的表達不一定要藉助大尺度,它可以是隱晦的朦朧的,但是,當大尺度出現的時候,觀者應該感謝創作者的勇敢。你可以疑惑他們為什麼非的脫?可以不用脫,有的時候甚至沒必要脫,可還是脫了。脫了,就有它的道理,不僅僅是過了一次眼癮的事。
個人電影的大尺度鏡頭不是從藝術角度,而是審查和傳播角度的一種標准。藝術這種純感知的東西,外延應該和人類的想像力等同,可以無限擴張的,但從藝術傳播的角度來說,必須用尺度作為圍欄,否則任由藝術家放飛思想,各種突破普通人認知下限的東西就會蜂擁而出了。
比如世界十大X片,看完後心理陰影面積比中國還大。
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電影領域的「大尺度」,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比如裸露、血腥、粗口、政治明敢詞等,這些內容在審查者眼裡,都有可能構成他們認知裡面的「大尺度」,甚至「超尺度」。所以有時候作為電影指揮棒的導演,他的藝術審美角度可能需要一些「大尺度」的鏡頭傳遞自己的理念,但未必能夠如願以償的實現。
之前何平導演在鏘鏘三人行裡面講過,導演最難的一點就是如何完整展示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每個人對於藝術的認知和審美高度不同,可能對同一個鏡頭產生完全不同的解讀。這還不是審查的問題,即使是拍攝製作過程中,導演和演員都會有很多關於「大尺度」的沖突。
當時曹穎和竇文濤聊到一些影視劇中裸戲的問題,曹穎就坦白有時候一些導演和劇組就為了博眼球,刻意加一些毫無意義的裸戲在劇情中,這種情況她會堅決抵制,寧願少拍一部戲也不能助長這種風氣。
何平導演這時候表示反對,他說其實有時候演員在用自己的世界觀去評估導演的一些鏡頭設計,比如說我們想拍一個女性在出門前換衣服的鏡頭,導演設計了很多細節來反映女主角的性格和情緒變化,比如脫衣服的一些細節、穿衣服的一些動作和表情,其實都是有自己的藝術表達的。但有時候到了演員眼中,變成「你就是想看我換衣服」,其實不是這樣,純粹是雙方對於藝術的理解和溝通不到位的結果。
我個人比較支持何平導演的立場,其實那些所謂的「大尺度」鏡頭的沖突,其實就是各方協商失敗的產物,真正的藝術領域應該更加有突破和挑戰,才能讓電影藝術的價值得到升華。
在一些電影里,出現了大尺度的鏡頭,至於是不是必須,那是看導演手法。
因為這也是藝術表現手法之一,用電影的鏡頭去表現出一些大尺度的內容。
這些大尺度的內容,有的人覺得很正常,有的人覺得這樣出現在屏幕不太合適。
但既然是電影,它本身就是藝術,只要是合理的,不是刻意的,應該都是可以接受的。一是因為人之常情,也是一種表現。
如果這樣大尺度的鏡頭是刻意的,為了博人眼球,或者迎合某些需求,那就是低俗爛造。
如此的話,那就不應該。因為不管是各種方式媒體傳播方式,都應該傳播正能量的內容。
在電影里,經常會出現大尺度的電影,主要看內容,主題。
有一些電影為了表現慾望,表現權利等主題,就會運用這樣的一些方式。
比如張藝謀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從宮女的著裝開始,滿屏的袒胸露背。其實,這也是表達主題的一種方式。
在《滿城盡帶黃金甲》里,王是需要權力的,而且對權力的慾望也是很大的。所以,這樣的大尺度也是對主題的詮釋。
因為這些都可以代表慾望,所以,這樣的鏡頭也是為了主題而服務的。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也是,在電影里的大尺度鏡頭,並不是那麼粗俗。那是一個女人在戰爭年代,用自己的方式活下去,活下去只是為了守護她的堅貞。
她活下去的目的是為了等待她當兵的丈夫歸來。那麼的女人圍攻她,唾棄她,覺得她不守婦道,然而就是這個女人,守護著戰爭中的堅貞,等候她丈夫。
因此,大尺度的鏡頭也看如何用,表現什麼。
在一個商業時代,電影也是一樣的。總有一些電影,會用一些露骨的噱頭來吸引觀眾眼球。
飲食男女,其實都無所謂。但是,既然不是低俗諂媚而去的,那就不刻意為之。
商業片,有投資,需要好的收益,這個無可厚非,觀眾願意掏錢買票,願意消費。但不能為了票房而不顧一切的博眼球。
大尺度的鏡頭是不是必須,這個主要取決於導演的手法。根據不同的主題內容,表現手法而決定的。
個人覺得,可以接受有意義的表現,但不能接受刻意的討好,諂媚低俗的內容,不知道你如何看?
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應該討論什麼是「藝術」? 人體藝術算不算藝術?
所以,其實也無所謂是從藝術的角度還是從別的什麼角度,都一樣。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要看具體的影片,而不是角度。
第二個要討論的,什麼是大尺度? 有的人直接把大尺度理解為裸露,其實不一定吧,大尺度的暴力再現也是大尺度。所以,大尺度其實就是接近甚至已經是色情暴力的意思。
是不是必須的呢?
前面說,沒有統一標准。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這是就電影表現力本身而說的。
換一個角度, 從觀眾的需求講 ,也是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成年人往往需要,青少年肯定是不需要,所以電影分級制度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人的需求不同。具體到個人,更有不同。
拍電影的, 必然要考慮票房 。比如一個當紅明星,不管男女,如果新拍一部電影里有他或她的「大尺度」畫面,一定會有極強的票房號召力。
我有個朋友,當年聽說安吉麗娜·朱莉新出的《原罪》里有裸露鏡頭,第一時間就去D版店買了碟。然後,非常失望地說,唉,這是個刪節版……他的那個表情,我現在都記得。看到他的表情,你就知道這樣的鏡頭,對他來講是多麼「必須」了。
所以,電影這種東西,有 雙重屬性,既是藝術品,又是商品 。只考慮藝術不考慮票房,純賠錢,誰也賠不起;只考慮商業,沒有藝術品,也長久不了,速朽。因此,所有的電影,絕大多數都是從雙方都照顧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再藝術的電影,也有商業的考慮,所以,在情節中,無關痛癢地加點「大尺度」鏡頭或情節,一下就能招來很多感興趣的觀眾,就能大幅增加票房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這個得分開來說,有些從藝術的角度來看確實是非常必要的,當然,也有一些電影,它本身主打就是那些,也靠那些東西吸引人的,沒有什麼其他有意義的東西需要講述。
由於審核制度的不同,在咱們國內,某些大尺度的鏡頭,一般是不太可能出現在最終上映的版本里的,不過我們可以從國外的一些作品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例如我們最熟悉的一部外國電影 《朗讀者》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15歲的少年與一位36歲的成熟女人之間的故事,他們之間有偶遇、有離開、也有重逢,最終還有以悲劇收場,可以說這部影片是許多人的少年幻想和幻想破滅的結合。
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嗎?絕對是的,但是影片尺度大嗎?這也是肯定的。但是你覺得那些鏡頭是多餘的嗎?在我看來,這絕對是影片精彩的地方所在。而且這一段忘年戀的美麗,是讓你在看到那些畫面時,沒有絲毫的低俗感,相反,你會感受到那種真摯的愛。同時,它也為後來的變化設置了一個強烈的對比。
你愛的是那個人美麗的容顏和身體還是精神上的愛,一部《朗讀者》說的就是這樣的真實感情,前面少年與成熟女人的相處,不正是青春與幻想美好的結合嗎?然而後來,當少年成長,女人老去,女人還有愛,但少年,他有愛,但這份愛不再是愛,是責任和對曾經的不舍,所以之前的大尺度鏡頭,在這部影片當中絕對是有非常有必要的,無論是從藝術的角度還是劇情的變化上來說。
影片的結局卻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悲劇,用前面美好的一幕幕來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也是那些鏡頭存在的必要性,讓影片更加情緒飽滿。
你如果要上升到藝術層面來說,這部影片就可以看出,這些鏡頭都是必須的。但有些影片,正如我開篇說的,它主打的就是那些東西,跟藝術沒有一毛錢關系,所以它也不存在必不必須的問題。所以,從這一點上就可以說明,電影中很多大尺度鏡頭從藝術的角度看都是必須的,當然也可以用更含蓄一點的方式表達,但豐富感就會稍微差了一些些!
電影中大尺度鏡頭從藝術上看可以有,但不是必須的。如果從市場和票房的角度來看,則是必須的。
為什麼說大尺度鏡頭可以有,但不是必須的呢?
電影是講故事的,是講人世間故事的,更是講人的故事的。人是有七情六慾的。七情一般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欲(《禮記》上的觀點)。《 呂氏春秋 》將六欲解釋為生、死、耳、目、口、鼻所產生的慾望,佛教解釋六欲為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想欲。通俗的講,就是人有求生欲、求知慾、表達欲、表現欲、舒適欲和情慾。
其中,情慾便是六欲之一,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如果一部電影講述了前面的五欲,而唯獨遺漏了「情慾」,那這個人的人生就是不完美的,或者說是不正常的。
電影是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那麼在電影里表現人的情慾,甚至渲染、誇大情慾的戲份,也是正常的,屬於藝術的表現手法之一,無可厚非。但怕就怕一些電影借情慾來上演色情戲份,則是不足取的。中國人對藝術的表達,多喜歡朦朧和唯美,喜歡蜻蜓點水。這一藝術審美觀點歷來備受推崇,從這一點上來看,電影中的過分暴露和激情戲則不是必須的。
那為什麼說從市場和票房的角度來看,電影中大尺度鏡頭則是必須的呢?
一、電影出資方希望票房大賣。
要實現票房大賣的目標,除了要講好一個精彩的故事外,還要有人氣明星加盟,除此之外,大尺度鏡頭更是一個賺足觀眾眼球的噱頭。
二、一部分觀眾喜歡看大尺度鏡頭。
記得當年張藝謀的《紅高粱》上映時,一些青年人在傳播影訊和談論觀後感時,總會神秘地說,有激情戲,有「黃色」鏡頭,快去啟蒙一下吧!
綜上所述,電影里的大尺度鏡頭,從藝術的角度說,可以有,但不是必須。而要是從市場和票房上來說,一定是必須的。
F. 電影中場景的選擇會有哪些特點
1. 場景決定影片的風格
場景的選擇和具體的運用,在宏觀上就決定了影片的敘事風格和造型風格。我們常常講:外景利於影片的氣氛。內景利於影片的光線運用;實景利於影片的空間表達。外景出意境,內景出戲份,實景出調度。
2.場景制約人物形象的塑造
電影中外景的應用,使得人物的表達更為有環境的依據,是人物在敘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內景的應用,優化了攝影的造型元素,在視覺上更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於人物的“戲”的表現。
3.場景關系影片的影調構成
由於影片中場景的有意識、無意識的變化,影片匯總的影調關系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構成影片的不同場景的不同影調效果。
4.場景決定一段敘事情節的完整
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可以清晰、明確的完成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敘事情節,也可以僅僅是表達敘事情節的一小部分,一場戲有可能在一個場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多個場景中完成。
以上就是小編關於電影中場景的選擇的相關分享,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影視製作相關內容,請關注本平台,小編將進行及時的整理並發布在本平台上,大家注意查看!
G. 很喜歡電影中某一角色的行為方式和思考方式,怎麼在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創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
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
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
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
1.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意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巧、結構和方法。
3.分析人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
作為,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H. 為什麼對於大部分男人來講,在看關於戰爭的電影都會很比較打心裡迷進去,特別是一些戰爭場面宏大,以真實
1.因為戰爭片是個特殊的電影類別。和動作片,武俠片,恐怖片等等也充斥著暴力和流血的影片不同的地方,在於戰爭片是人類暴力的頂點,恐怖片里再血腥再暴力,它也只是和平時代下,人類變態審美的表現形式,追求刺激的形式,而動作片、武俠片里的廝殺、流血,也只是有關小我的正義和道德。而戰爭片擁有的是政治利益帶來的人性斗爭,擁有的是為國家犧牲的民族氣節,擁有的是維護信仰的精神保衛戰。戰爭片所帶來的是極端中的爆裂。
2.事實上,男人好戰的基因始終在血液中流淌,通俗地說雄性的本能,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遠古時代,男人從事狩獵,那是和動物間的戰爭。再後來,男人學會攻佔別的部落、別的國家,那是人類和人類之間的戰爭。而無論時代怎樣變遷,只要能在戰爭中存活下來,男人都能撈到大量的好處,也只有適應戰爭的男人,最終才能留下更多後代。然而,時日漸變,如今已是和平年代,即便是戰爭,可能也是利用高科技的那種,正所謂「看不見硝煙的戰場」。靠人力去打打殺殺的事,早已經過時了。
所以男人喜歡看戰爭片
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如果樓主覺得可以,請採納一下,這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
I. 如何分析電影中的場景~~
如何分析電影場景,記住一點就行了——就是分析它在電影里的具體作用,可以達到什麼目的。一般的電影場景作用有:1告知電影背景、2突出人物心理、3烘托環境氣氛、4銜接故事情節、5表達電影中心思想、6電影特定需求等
下面就是具體怎樣分析場景有什麼作用:
1——結合電影里的背景:很多電影場景可以告訴我們電影故事發生的背景,即告知觀眾電影所發生的時代、背景、環境。
2——結合電影里的人物:場景,主要就是物景,物的作用是襯托、體現人,通過場景可以了解一些人物的相互關系、心理活動、思想觀念
3——結合氛圍環境:恐怖、懸疑片往往場景就是一些陰暗的事物,愛情、喜劇片往往場景就是些一些溫暖積極的事物,故事情節緊張時往往是一些跳動、活躍的場景,故事情節緩慢時往往就是一些祥和、平靜的場景
4——結合故事情節:電影,是剪輯藝術,為了使故事情節流暢、銜接不突兀,就要在其中添加一些場景,能夠承上啟下,使得情節更合理,故事更精彩
5——結合中心興思想:中心思想就是電影想要表達什麼,場景就是主要的載物,例如表現戰爭的殘酷往往是一些代表死亡、痛苦、屍橫遍野的場景,表現愛情的甜蜜就是一些幸福、美好的場景
6——結合電影特殊的需求:比如《滿城盡帶黃金甲》,片中有大量菊花的場景,就是這個電影所特定需求的
上面是具體單獨分析的,不過一般某個場景在電影中的作用往往包含上面的幾個,只是主要和次要的問題而已
希望對你有幫助
純手打,望採納
J. 拍電影時那麼多宏偉的場面怎麼拍出來的……
自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電影中逐漸運用了計算機技術以來,一個全新的電影世界展現在人們面前,這也是一次電影的革命。越來越多的計算機製作的圖像被運用到了電影作品的製作中。其視覺效果的魅力有時已經大大超過了電影故事的本身。「電影的另一特性便是作為一種視覺傳媒而存在的。」(語出自安妮特·庫恩Annette Kuhn的《相異區域II》)
在最初由部分的使用電腦特效的電影作品向全部由電腦製作的電影轉變的過程中,
人們已經看到了其在視覺沖擊上的不同與震撼。如今,我們已經很難發現在一部電影中沒有任何的計算機數碼元素。它也給了當今的導演們很靈活多變的講述故事的方式,然而在製作上當然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但是從另一方面考慮,人們對如何恰當地應用該技術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由計算機所製作的畫面還具有一定的優勢,先前的一些在視覺效果製作上的想法將能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得以實現。而且,那些耗時耗力的震撼人心的精彩鏡頭也可通過計算機來製作,且成本降低,使得演職人員們也更加的安全。電影中的計算機技術還可以在先期的製作階段,為導演們提供更加形象的電影前期預覽,使得他們對整部電影的走向及製作過程有個總體印象以及可操縱性。
一些導演甚至利用計算機建立他們自己獨特的製作方法(詹姆斯·卡梅隆在他的《終結者2》中便是如此)。這項工作在那些科幻電影中顯得尤為的重要。可以說計算機給了我們新的方式來描繪這個多彩的世界。
在電影《超膽俠》的開始,便是一個長鏡頭展示本·阿弗萊克所扮演的「超膽俠」的形象。拍攝時所有的攝像機都同時被計算機所控制,從各個角度進行同步拍攝,以此種特殊的拍攝手法充分表現出「超膽俠」的英雄形象。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使得這種特殊的拍攝手法成為可能,且顯得那麼的得心應手。否則,這樣一個鏡頭至少要多拍20幾次;或者,導演會因為它的復雜和不可靠性而放棄這樣的表現手法;或者,導演決定只拍攝10幾次而使得畫面的效果而大打了折扣!
在電影中,計算機數碼技術所必須涉及另一方面便是那些具有極度危險性的鏡頭的拍攝。如火山口或是龍卷風等等。電影《完美風暴》所描述的是一群漁民在在返航的途中遭遇了罕見的巨大風暴--浪高達200多英尺,可以說他們也是碰到了自己的死神。這部電影中使用的電腦特技具有很大的視覺沖擊效果,例如,颶風、大浪、暴風雨等等,這些鏡頭都是在實際生活中很難甚至可以說不可能拍攝到的。另外,假如你仔細的看過這部電影,你將會發現,在這樣的糟糕天氣里,整個的拍攝過程中,從沒有一個水珠落在鏡頭上的情況出現。
在雨天或是風暴出現的情況下拍攝而不使鏡頭上落上任何水滴是非常困難的。然而通過使用數碼技術,該片的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就可以柔韌有餘地將更加清晰逼真的畫面展示給影迷們欣賞了。
在近3年內持續風靡全球的大製作《指環王》系列影片中,數碼技術可謂是功勛卓著。我們在故事中看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咕嚕,便是通過計算機數碼技術完全製作的,因為像這種比較特殊的人物形象是人類演員很難甚至是無法刻畫和表現的。隨著電影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也逐漸在改變著導演們的創作風格。張藝謀,著名的中國導演,其早期的電影風格和後來的電影作品有著很大的差別。他早期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取材於中國農村,講述一些中國傳統的民間發生的故事和普通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是非常典型的敘述風格,而且頗具風俗及文化底蘊。盡管,他有時會執導一些商業電影,但是在他的電影中始終都是貫穿著實際生活中的元素。直到《英雄》的出現,盡管這是一部典型的功夫片,但從它的視覺效果上講卻極具美感。這就是電影中大量運用計算機數碼技術所帶來的變化。這部《英雄》可以說是張藝謀作品的一個分水嶺,此後的電影與之前的作品出現了很大差異和改變。他此後的作品逐漸向藝術功夫片轉變,更加註重了電影畫面色彩及視覺效果的精煉。在他的電影中,所有的動作情節都已經不能稱之為純粹的動作了,而可以堪稱是一種優美的舞蹈。
在他的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計算機技術主要應用在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精製優雅的武打動作設計;第二,利用計算機數碼技術製作的古代古代場景將人們帶到了4,000多年前的秦朝,惟妙惟肖。張藝謀的早期作品無論從畫面和內容上講,都體現出非常現實的風格。
假如,沒有計算機及數碼製作技術,他將無法獲得如此的成果,而且較之從前的作品具有更加美感和流暢的韻味。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數以萬計的鵰翎箭直沖上天空,然後劃著弧線直奔趙國城內。在整部電影中,這一段可以說是最具視覺沖擊力的。這段畫面以及前面的成千上萬的秦軍集結的場面幾乎都是由計算機後期製作的。也只有計算機數碼技術才能將張藝謀的這部《英雄》表現得如此到位。否則,將至少要幾百名群眾演員或解放軍官兵來從事這種「苦差事」,然而這還不一定能達到預想的效果,至少是無法再現當時宏大的戰爭場面和那個時代的歷史場景。
另外,在影片的最後,當劍客「無名」在秦始皇的大殿前被成群的秦兵團團圍住時,當中的「無名」就想汪洋中的一葉,給觀眾的感覺是那麼的渺小而無助。這同樣也是電腦特技所營造的視覺沖擊效果。
同樣身為電影導演的沃卓斯基(Wachowski)兄弟也是如此,在早期的作品中主要是採用敘事形式,例如1996年拍攝的《捆綁》。該片中就沒有任何特別的拍攝鏡頭和視覺效果處理。但是,此後從1999年開始至2003年連續拍攝的風靡全球的科幻電影《駭客帝國》獲得了全世界影迷們的好評。拋開其它因素,《駭客帝國》主要便是依靠其強力的視覺沖擊力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這一點也是科幻電影所共通具備的特點之一。
在《駭》中,導演甚至使用了許多緩慢的特技鏡頭來表現人物動作的精彩程度,這也同樣需要電腦特技來輔助完成。還有被眾多小影迷們所崇拜的鏡頭——尼奧在樓頂矯健地躲過史密斯射來的子彈。通常,對於像《駭客帝國》這樣的科幻電影,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能夠博得影迷們的喝彩。而這其中主要是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故事情節和視覺效果。這兩個因素都十分重要,如果視覺效果毫無精彩和沖擊力可言將會很難將觀眾們帶到影院中,假如故事情節不夠吸引人,同樣不會創造出好的票房業績,更不會得到影迷們的欣賞目光。
《駭客帝國》中另一個充分利用計算機數碼技術成功製作的精彩內容恐怕要數每部電影中都屢見不鮮的追逐場面了。你能看到在一些匪夷所思的角度與速度情況下,片中主人公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動作來。片中當翠尼提架著摩托車迎面駛來的時候,附近有很多輛同向行駛的大卡車在追逐著她,當她與摩托車直奔鏡頭摔倒沖過來的時刻,恐怕銀幕前所有的觀眾都會被嚇一大跳的,好像她就要從鏡頭里沖出來似的。假如沒有計算機技術在電影中的應用,拍攝這種特技鏡頭,恐怕導演要多准備10幾台攝像機了。
當然,離我們最近的,還要屬彼得·傑克遜「手中」的《金剛》以及德國人沃爾夫岡·彼得森一手製造的海難《海神號》更能讓觀眾親身體驗,全新的電影技術給電影特效迅猛發展,從而為大銀幕上的場場夢境更加的如幻似真。
總之,計算機在電影製作上的應用從根本上改變和影響了「電影工業」的創作與發展。從另一方面考慮,一些電影完全是為了向觀眾們展示其視覺感觀上的魅力所在,這便是計算機數碼技術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但無論怎樣,電影就是電影,有它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因此,假如很糟糕的電影作品使用了再先進不過的數碼技術營造出精彩的視覺效果,也不會抹殺它作為糟糕作品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