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男人在家養孩子做家務女人幹活那時男人女人女人的四分之一他是什麼電影
的家
萬芊 男人在村小代了幾年課後,沒課代了,男人一家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男人跟女人說,不如我們帶著娃走出大山,也許有些好日子過。
就這樣,女人跟著男人帶著七歲的男娃走出了大山,隨著東進的火車來到了繁華的江南。
打工的日子並不好過,夫妻倆白日黑夜在一個小鎮上做,去掉吃住,日子仍過得緊巴巴的。
有一回,男人跟車進城卸貨,回來說,我們還是進城吧,也許機會多些。
進了城,男人看到了自己的機會。在眼鏡廠打過工的男人覺得眼鏡在城裡也許好賣,於是做了只扁平的大木板盒子,合起來能背到身上,攤開來就是一個小眼鏡鋪面,很便宜地賣些社隊辦工廠質量檢驗剔出來的有些瑕疵的眼鏡,生意倒也挺好的。女人也看到了自己的機會。在服裝廠打工的女人,竟然在城裡看到了好些被人丟棄的布角廢料。旺街是麓城裡正在形成的一條服裝街,是附近幾個省的服裝採集基地。密集的服裝商鋪和加工廠,為沿街的垃圾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布角廢料,好的已經被回收,稍次的也被人收購了,這些是最次的,但仍可換錢。更何況滿街的人都忙著做生意,這個機會誰也不屑一顧。最開心的是七歲的娃也看到了機會,滿街都是塑料飲料瓶,拾了也能賣錢。
❷ 電影《第二個媽媽》如何避免母愛的缺席
昨天看完電影《第二個媽媽》,我的心情時刻被故事的情節左右著,瓦爾在聖保羅做保姆照顧著法比諾,女兒卻被留在遙遠的故鄉,連看一眼都成奢望,作為一名母親,對女兒的思念只能深藏心底,讓人深感遺憾,她委屈求全,她辛勞工作,她將收入都給女兒生活學習,但女兒的成長過程她缺席了。
缺位的母親
瓦爾給住在聖保羅的法比尼奧做了13年的保姆。雖然經濟狀況穩定,但她必須離開自己的女兒傑西卡。傑西卡一直由生活在巴西北部伯南布哥州的親戚撫養長大。隨著高考逐漸逼近,傑西卡到聖保羅備考,之後與瓦爾相處,傑西卡並不叫她媽媽,而是直呼其名,這期間瓦爾才發現女兒已經是未婚媽媽,如果不是她發現嬰兒照片,傑西卡並不想告訴她,瓦爾和傑西卡2代人的觀念也有很大差距,母親多年的缺位讓彼此的關系有疏離。
芭芭拉作為一名成功的職場女性,在兒子年幼時缺位,當兒子法比諾長大成人,芭芭拉發現一個事實,兒子會擁抱照顧他的瓦爾,而不願與她這個母親親近,當她發生車禍,兒子也並不真正關心她。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母親缺位的現實問題, 卻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身邊很多人都在說: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要什麼有什麼。曾經我也這么認為,比起我們小時候缺衣少穿,現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漂亮。
但這是不是孩子最需要的呢?孩子最需要的父母的陪伴卻沒有變多,甚至還有缺位,尤其是母親的缺位。
1.最大的缺位媽媽群體,就是留守兒童的媽媽
據統計,我國有6000多萬的留守兒童。這就意味著有6000多萬的孩子享受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在嚴重缺失父母親情、經濟條件不佳、無有效管束的環境中孤獨散漫地成長。他們內心的那個巨大漏洞,也是永遠填補不上的。
在農村,有這樣一種觀念,母親生下孩子後,身邊的人都會說,趁年輕,多賺點錢,孩子丟給家裡老人帶就可以了,在外面上班,不用承擔照顧孩子的辛苦,多自在呀,有錢生活才會過得更好,孩子才會更愛媽媽呀,再說,哪有孩子不要媽媽的呀。
說一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生下浩浩之後,家裡婆媳矛盾很大,在缺錢又不堪忍受吵鬧的環境等各種壓力下,在浩浩3個月時離開他去上班,在他一歲之前我帶他走親戚,他都容易哭鬧,要找奶奶,從那之後到現在2歲半,他都不跟著我這個媽媽一起睡。
我一個表姐,生下寶寶立馬打了退奶針,孩子丟給家裡老人帶,然後夫妻就出去做生意了,其實他們家經濟條件還不錯,並非不得不這樣選擇,在他們的觀念中,孩子只要吃飽穿暖就行。
我的一個表哥家的孩子,從出生一直到長大成人,一直是爺爺奶奶帶,他的父母常年在工地上做工,每次他們回來都會給孩子買好多東西,中學就送到城裡好學校讀書,可惜上萬中學孩子就不想讀了,天天上網玩游戲,到成年也是如此,他的堂哥堂姐有媽媽陪伴,學習和生活習慣方面就會好很多,堂哥讀完高中,堂姐讀了大學也有很好的工作。
2.排名第二的,是職場媽媽
很多媽媽三個月產假一過就奔赴職場前線,把孩子丟給後方老人或者保姆照顧,為了更好地工作沒有後顧之憂,很多人早早就給孩子斷奶。扣掉做家務、玩手機、休息的時間,實際陪伴孩子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
我一個朋友,生大寶時產後有一年沒上班,專心帶寶寶,生了二寶更加得勤勉工作,因為經濟壓力更大,還要還車貸房貸,平時下班驅車一個多小時到家,回來寶寶有時睡著了,早上趕早去上班,寶寶還沒睡醒,只有周末和節假日陪陪孩子。
3.排名第三位的,是不懂得正確陪伴方式的媽媽
這些媽媽可能是全職媽媽,看似為了孩子犧牲了職業前途,終日圍著孩子操勞,但是陪伴質量不高,這些媽媽會成為孩子的保姆、陪讀、導師、教練……就是沒有成為媽媽。
我一個親戚,孩子上幼兒園大班,每次孩子在家做作業,家裡成了戰場,媽媽催著孩子快點做,孩子慢悠悠,不是貪玩就是做錯,媽媽火了,罵道:「你怎麼這么笨,不好好學習」,孩子也反駁,你還不是平時就玩手機。
說這些並非指責,中國的媽媽,在成為合格媽媽的路上有太多阻礙、太多不利因素。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家庭壓力、性別歧視、生育歧視、哺乳歧視……哪一個阻力不是靠自己拼了命去推開?哪一個問題不是靠自己的血和淚去解決?
造成如此多媽媽缺位的現象,根本原因在哪裡呢?
在我看來,除了大環境原因, 媽媽們對親子關系的認知有誤 。
媽媽們對親子關系在行為上的表現,取決於對該事的認知,當我們正確認識到該事的性質、風險、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後能得到的結果以後,然後做出選擇判斷,再做出行動。
例如瓦爾認為傑西卡沒有媽媽在身邊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媽媽只要努力賺錢就可以了,她沒有認識到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陪伴的重要性,才導致傑西卡成為未婚媽媽,並且不得不為了生存與孩子分離,讓孫子重復女兒過去的命運,在對該事有了爭取的認識後,她做出了選擇,陪伴女兒,幫忙照顧孩子,雖然也有困難等著她們去面對,但也不會太糟糕,而她們也獲得更多的幸福快樂和滿足。
當媽媽對親子關系有了正確的認知,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重視親子時間,提高陪伴質量。在大環境還沒有徹底改變之前,我們還是可以努力不成為缺位媽媽。
1,外出務工的媽媽可以做選擇,盡量將孩子帶在身邊。
我一個朋友,他們夫妻都在深圳打工,老家在湖北,他們有了孩子後媽媽就堅持將孩子帶在身邊,孩子爸爸也支持,婆婆就和他們一起在深圳幫忙帶孩子,我一個堂妹家也是如此,從大寶到小寶,媽媽在哪裡,孩子就在那裡,也是婆婆幫忙帶孩子,堂妹的媽媽去世早,小時候特別羨慕別人有媽媽,在她寶寶出生後,她更是意識到母親的重要性。
2,職場媽媽們還是要利用各種碎片化時間陪伴孩子, 不管平時多忙,不管是兩個小時還是二十分鍾,不管是早起時印在孩子額頭的吻還是下班時給孩子的一個大大的擁抱,只要你有心,你總能找到向孩子表達愛意的機會。,同時請盡量給孩子一些沒有電視和手機等干擾物的全身心的陪伴。那種心不在焉不在狀態的陪伴比你缺席還要傷害孩子的感情,想想你約會時對方頻繁玩手機的感受吧。
有次我在陪浩浩玩的同時,又想把手上的書看完,猛然間,我意識到自己陪伴的方式不對,立馬放下手上的書,全身心的投入到和浩浩的游戲中。
3,有更多時間和寶寶在一起的媽媽, 在照顧好孩子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需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情緒,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義,做一個快樂媽咪,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給予高質量的陪伴。
電影《麻煩媽媽》中的伊萊扎與丈夫以及兩個年幼的孩子擠在曼哈頓的一間小小的公寓里。雖然伊萊扎一直都想成為一名專業的作家,但是無奈兩個孩子年幼,而丈夫又要上班,所以她只能當起了全職媽媽,家庭的瑣事消磨掉她的激情,伊萊扎每天為了照顧孩子的日常疲於奔命,這種狀態下的伊萊扎很難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出門穿著睡衣忘記換衣服,忘記女兒的書包,在帶兒子去游樂場的路上,孩子差點從車里掉出來,在陪伴兒子的時候想著寫作的事。
在她准備逃離這種「無助」又「凄慘」的母親處境時,她表達出她對丈夫的憤怒,丈夫終於懂得理解她,其實丈夫也在默默為這個家付出著,他賣掉自己收藏的名書,換來一筆錢,為了幫助妻子更好的實現作家夢想,感受到來自丈夫和孩子的愛,伊萊扎終於感受到了作為一個母親不一樣的感受。
4,不管是對於哪種媽媽,了解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他們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都很重要。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也需要獨立的空間,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空間,放上他喜歡的書和玩具,讓他每天有一段時間可以隨心所欲自己支配。
孩子需要參與大人的生活。有些媽媽認為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家務勞動是苦役,並且因為心疼孩子而拒絕孩子參與。生活里的內容遠比動畫片里豐富有趣,讓他看到一個唱著歌做家務的媽媽吧,同時也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僅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增強自信心和自理能力。我媽媽就是這樣的,哪怕是一天下來已經很累了,家務活她都自己做,怕我們吃苦受累,洗個碗也是怕我們苦著,她從來沒有想過,做子女的為父母做些事情會很開心,做家務也可以是一種享受。
有些父母自己喜歡某種事物,但孩子可能不喜歡,孩子喜歡的,父母卻不屑一顧,我之前工作的地方經常碰到這樣的場景,孩子要在母嬰店裡玩沙子,父母不認可,非要強行抱走孩子,這樣的現象出現多了,很是影響親子關系,不懂得理解尊重孩子的父母,孩子長大,心裡的想法也不願和父母交流。
我們做父母的,都想給予孩子最好的。
最好的就在日復一日的生活里,就在媽媽和孩子相處的點滴時光里。
❸ 一部關於女性主導世界,男人在家裡帶孩子做家務的電影。
女兒國的傑基
❹ 小學生電影,父母的愛,小主角叫喬喬,講述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小孩在讀幼兒園,小孩子很懂事,幫媽媽做家務
"80後"
❺ 《82年生的金智英》:懂事的孩子沒有糖吃,願你餘生任性些。
《82年生的金智英》:懂事的孩子沒有糖吃,願你餘生任性些。
電影開篇智英面容憔悴且不發一言的做著家務勞動,忙碌過後她推嬰兒車到路旁長椅處端咖啡休息片刻,卻被陌生男女嬉笑打趣:
「命好啊,命好...太羨慕了,我也想用老公賺來的錢買咖啡喝還到處轉悠...」
「我最近覺得上班太難了,要不也嫁人得了。」
總是有不明所以的惡意,自以為是的正義。
智英丈夫給人以溫柔體貼的感覺,他會在智英因做家務過多而傷了手腕時關心道:「手腕怎麼樣,沒事吧?」
智英回:「就是用多了而已。」
醫生告訴智英飯是電飯鍋做,衣服是洗衣機洗,為什麼會疼?面對疑問,智英覺得很可笑,同時也不知如何回應。
對呀,明明都不是我做的,我卻手腕會痛,旁人如何理解?
丈夫體貼的說道:「公司員工難道會因為有了電子產品工作就變輕松嗎!」他是知道智英的憂郁,只是丈夫也是生活的被害者,也有工作上的壓抑。
「這次過節咱們去旅行吧。不去我家或你家,要不在家休息。我最近好累啊。」真的兩個人其實己在被生活迫害得筋疲力盡了。
此時智英的反應呢?她未因此變得開心起來,反而憂心如果他們出去玩,會被婆婆說閑話,擔心留下的孩子以及家務又要如何安排。
丈夫希望,短暫逃離工作與瑣碎的日常生活得到一小段時間的休息,但智英推卸不掉日常的負荷,習慣了左右周全。
在公婆面前,智英得需要以推測、滿足婆婆的期望而活。做事要看公婆臉色,智英丈夫想幫妻子收拾一下,這本是很正常的事。
兩日間的體己行為,此時的智英連忙阻止,看到這情景婆婆不是心懷欣慰反而陰陽怪氣說道:「我的兒媳婦真是有個好丈夫啊。」
這對自己兒子的誇贊及對兒媳的揶揄,反應出一種傳統家庭視家務活為妻子全年全包的既定偏見。嫁人,難道是為了做免費保姆,全年無休的那種。
有時難免會想不開。婆婆年輕時受過的苦為什麼要讓兒媳再受一次,難道不能善良一點嗎?
正因為婆婆己經對於賢良淑德的定義習以為慣了,慣性認為兒媳的付出,是正常的。並不會覺得有特殊的存在,故而心懷感恩。
側面體現出當時社會家庭中,女性的付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或者確切的說,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並不是什麼稀奇。
婆婆並不會因自己同為女人而體諒兒媳的難處,有時反而加入男性群體通過言行打壓身份的壓制兒媳,這或是種通過剝削同類而獲得自我補償的行為。
智英走上了街,看著妝容精緻,步履輕盈的年輕女性便超速跟了上去。她想跟上其他人的生活,內心想跟上別人的節奏,害怕被拋離想跟上社會前進的腳步。
智英婚前在職場晉升表現出了明確的渴望內上對於工作是有野心的,同時也是一個出色的員工。上司認可她的工作能力,同時也有性別歧視,擔心她女性的身份會妨礙她無法長時間、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即便智英立即表出決心,上司仍把工作機會給了綜合能力差於智英的男同事。僅僅因為智英是女性。
弟弟問爸爸智英喜歡吃什麼,爸爸說紅豆麵包。弟弟買了一袋紅豆麵包給姐姐送去之後,姐姐說:紅豆麵包?紅豆麵包不是你最喜歡吃的嗎?我喜歡的是奶油麵包。那個時候我覺得我比金智英還要難過。
我們在成長的路上總是被迫的懂事,電影裡面的金智英讓我想起了《請回答1988》裡面的德善,在崩潰的時候哭喊著質問父母,為什麼每次都是我,為什麼不是寶拉,不是余暉,偏偏是我。為什麼我的名字叫德善?
我也想吃雞蛋,我也想吃雞腿。我一點都不喜歡吃豆子!可又怎樣呢?在鄰居把炸雞給德善時囑附說,這次你要吃雞腿哦。
回到家德善卻把炸雞給母親分配,明明知道是不可能吃到雞腿的,但還是沒有任性把雞腿搶了去。
其
實,你可以任性點的,但是你卻一直選擇了懂事。即使你知道你越懂事,越沒有糖吃。
電影比小說更加豐滿,其實男性跟女性一樣被困在傳統偏見的桎梏中,電影中已經展現了當代年輕男性對女性困境的共情與理解。
為什麼為家庭犧牲的總是女性,為什麼一定要要有所犧牲才是愛才是重視。每個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做媽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計劃。
為什麼退讓的總是女性,做家務帶小孩的總是媽媽。即使我肯退讓,你肯理解嗎?
當女性退居家庭後,被社會拋離日夜被生活瑣屑家長里短所滋擾,日漸與丈夫無話可談。最終處於劣勢的只有妻子,因為她沒有物質基礎支持她的生存尊嚴。
當你來大姨媽也要伸手向丈夫要錢買衛生棉時,你會明白什麼叫做難堪。你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你本來一個人可以生活得很好,可以遠足,可以看很多關於哲學的書還有文藝的電影。
現在,你最親近的朋友可以是隔壁和你一樣身為主婦的某個中年女人。
沒有物質支撐你的體面,孩子會覺得父親才是家庭的重要支柱,而你聒噪又無知。因為沒有錢,你無知又無主見。最終無論什麼事情,都是父親拍板才可以,跟你講根本沒用。
人到中年,你能做什麼?只能這樣下去了,默默的為家庭付出,你不再是主角再也回不去你的少女時代。
這部電影具有豐富的女性角色,讓我第一次可以將現實中的平凡女性投射進來。可見是人人心中皆有,卻人人筆下皆無。
這部電影點出剝削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現實,最能傷到你的,只能是你最親近的人。像是智英的姐姐說的,現在只有家人可以傷得了她。
大齡未婚的姐姐,有幸有不幸。人生本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AB只能選一個像是楊承琳的《荼靡》,無論選哪一個都有不一樣的人生,都是回不去。
在現實生活中,女性的上司並不一定更認同女性下屬,可能會更容易痛下殺手。因為是同事,都是看你的工作價值,並不會因為是同性而有所不同。
金智英之所以震撼人心,讓人心痛,是因為她真的很常見,真的確確切切在我們的周遭。你見過,我也遇到過,她不是一個慣常的恐怖片女主角,智英是我們身邊熟悉的朋友。
她的丈夫工作努力,上司欣賞她的工作能力,同事兼朋友鼓勵她,姐姐以身和則和母親關心和愛護。
那麼幸運的智英,留守在家中照看小孩己足以將她的精神摧毀推。試想在現實生活中,以上條件都不具備的家庭婦婦,她們的其處境可想而知。
假如金智英將生活的不滿發泄到丈夫和女兒身上,生育和為家庭的操勞成為了情感勒索的籌碼,你有沒有發現情節更加的熟悉。
相比金智英,丈夫反而顯得更加「孤立」,無法向自己的母親敞開心扉,說不出口。面對工作的壓力無法排解,沒有朋友,對周遭男同事的價值觀不贊成,但卻也沒有辯駁。
丈夫己經傾盡全力為這個家庭努力了,但還是很累,無法在根本上幫助到智英。他也很心痛,被社會迫害的不僅僅是智英,還有他的枕邊人,養起一整頭家還要照料妻子的心理變化,把這個好男人的心力抽得一干二凈了。
但是,丈夫選擇了幫助和支持,不離不棄。
雖然他在生孩子這件事上順應的「壓力」,但在拯救妻子於病痛之中又顯出擔當的勇氣和不妥協的堅韌。
電影中不少角色都是讓你感觸良多的,如果你遇見了智英,希望你可以是在咖啡店裡給金智英遞上紙巾的人。
電影中有兩場戲我非常喜歡。一是當父親生氣說「你就等著嫁人吧」母親發脾氣反駁,噎到父親,全家人大笑噴飯,接著智英接到錄取電話,舉家為之驕傲。
像是一句玩笑,女孩子一定要努力工作努力學習,不然會被捉去嫁人的。
熱淚盈眶的家庭氛圍,即使從小在父權的陰影成長的主角,也會感覺到家人的愛。每個角色都蘊含著對女主角的情感,都是家人都是愛你的,只是多或少,重或輕。
每個人都愛得層次分明。
電影 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能讓多少男性幡然醒悟變得體諒女性,而是讓更多女性抽離生理上的定義,從新審視你身處的世界,自己,到底在經歷什麼,經歷過什麼。
以及,作為女性你是否忽略了自己除了女性這層生理意義之外,首先是一個人。一個有值價有尊嚴的人。
它沒有否定,男性為家庭的付出。同時也提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危機。
寫在此處,我想說,謝謝電影拍攝者把故事講出來了,拍得很好。
電影在另一方面,也表達出了社會對女性的不友好。金組長作為職場媽媽工作干練,卻被上級以開玩笑的口吻吐槽道:「外婆和媽媽不一樣,孩子就得待在媽媽身邊,要不最後肯定走歪路。」
彷彿,孩子的好壞男性不用負責任的,只需要掛個名就可以了。
「事業有成又如何,孩子毀了什麼都完了。」女性的事業彷彿就是無關緊要的事,孩子以後,丈夫的事業才是天大的事。
男同事毫不避諱的性別歧視,好像帶孩子是女性天經地義應該做好的事,與男性絕無干係。
智英的女同事:在同等工作出色的情況下,升職要比同期入職的男同事更慢、空間更小,只是因為是女性。
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平與家庭對女性的傾軋,所有的事情匯總在一起,強光一樣使得智英神志恍惚,有時把自己當做了自己的媽媽,有時把自己當做了自己的姥姥。
智英太累了,已經無法再當她自己。也許把自己當做別做,她可以更好受點,迷失自己對於智英來講會讓她容易些。
智英丈夫告訴婆婆智英病了的事,希望自己媽媽能夠多多體諒妻子。婆婆打電話叮囑智英要好好吃飯,過場的關懷,完全不走心。
幸運的是智英丈夫一直守護在她身邊,發現了她的病,未因此拋棄她,積極與心理醫生溝通試圖治癒智英心理上的疾病。
智英母親也是從始至終疼愛著自己的女兒。智英沒有丟失她最後的稻草,她抓住了愛她的人給予她的幫助,開始面對問題,對社會給予她的不公平發出了自己的心聲。
電影快結束時智英與她的心理醫生有這樣一段對話。
智英最後同醫生講,我覺得這樣活著也不錯,作為別人的媽媽,別人的妻子,偶爾也覺得挺幸福的。可是有時候呢,我又覺得自己像是被囚禁在什麼地方。我總覺得越過這面牆壁應該就能找到出口,可依然還是碰壁。
就算找到其他出路,也依然碰壁。有時候我會想說,是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沒有出口,也會為此憤懣不已。
可後來我又明白,其實這一切都是我的錯,別人也應該找到了自己的出口,我不過是自己沒能力,才落伍了。
醫生:這不是你的錯。
社會對女性的不公,不是你的錯;
家庭對女性的傾軋,不是你的錯。
你是生而平等的,不需因為自己性別而多付出什麼才有資格獲得幸福。
如果你感到被冒犯就理直氣壯的說出來。抱歉,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要被愛,更想以平等的身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其實所有的故事是最尋常普通的故事,但正是因為這樣,才讓人感到無力感到絕望。
怎麼能不抑鬱呢,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明明自己放棄了工作和自由,帶娃做家務疲憊不堪,卻不被任何人尊重。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內心空盪盪是真的。
明明只是講述一個平凡主婦的日常瑣事,卻無比真實地濃縮了成千上萬個全職媽媽的生活狀態。
雖然金智英的母親已盡可能維護女兒了,然而遠遠不夠,因為母親在女兒的成長道路上依然把「犧牲奉獻」觀念傳給女兒,在男尊女卑的家裡委屈求全,她無力制止丈夫對兒子的偏寵。
金智英母女和外婆三代人相似的人生:為了家裡的兄弟付出自己的青春、勞動和金錢,甚至還犧牲自己最重要的求學機會。
然而這樣的詆毀侮辱並不只存在職場和陌生人之間,更令人難受的居然還存在家庭里,就像金智英的父親,明明是最該保護女兒的人,卻在她忐忑害怕的心上劃下最痛的一刀。
但這種扭曲的觀念被社會和生活「合理化」,因此,女性理所當然地成為生育工具和保姆,男性坐享其成的同時,卻不認同她們的無私奉獻,甚至用質疑的態度對待她們。
金智英們在丈夫上班時、看電視和睡覺時,默默打掃完畢而已。
金智英不過在片刻休閑中,喝了一杯9塊錢的咖啡,就要受到陌生人的鄙視和非議,她在充滿偏見和歧視的環境下越來越壓抑,已經失去職業、夢想和自我的她在孤島上苟延殘喘著。
她因此患上人格分裂的精神疾病,只能透過別的女性角色說出心聲,鏡頭下的她沒有吶喊嘶吼,只有蒼白空洞的神色,用平淡的敘事,直擊女性心底最柔軟的痛處。
智英變為外婆時的對話最是痛徹人心,口氣平淡自然,卻如刀子一般刺入心臟,哭的不能自已。
世世代代的「金智英」都過著如此生活,也努力讓自己的後代脫離改變,但最終都是無用的掙扎。
倘若真有下輩子,不要做女人,也不要做男人。去做一條鯨吧,盡管孤獨但卻自由,永遠生活在廣闊無盡的大海中。
金智英,辛苦了。
生而為人皆是苦,生為女人更是悲。社會對女人的定位、要求、苛刻,讓每一個女人的一生都受到了數不盡的不公正與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