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悟
看完《二十二》,覺得中國也能做出這么好的紀錄片了。這里要批評一下導演,這鏡頭放置我個人覺得比較差。但是內容卻很真實,沒有任何煽情和做作。這才是重點。
《二十二》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回望的視角,不是悲憤和仇恨。而是克制著去看,是深情地凝望。
然而有些人正希望她們被遺忘,就是那些拒不道歉的日本右翼分子
可讓人寒心的是,就連我們也差點忘掉她們。
趕在所有名字消失之前,你看見了嗎?
Ⅱ 紀錄電影《二十二》曝後記,受害倖存老人僅剩2位,是不是令人感慨
紀錄電影《二十二》在2014年的時候,曾經創造了票房奇跡,所以也引發了很多國民的關注。在2022年2月8日的時候,劇組又重新發了一個視頻,叫做“貳”。也就是說當初的受害者姓陳,老人只剩下兩位了,都居住在海南,一位叫李美金,一位叫王志鳳。時光荏苒,真的讓人非常感慨。
Ⅲ 如何評價電影《二十二》
近日,以歷史題材為主題的記錄片《二十二》上映,一開始這影片並不看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部影片的票房高漲了、大家的評論都是偏好的。
我們應如何評價《二十二》?
網路平台助力推廣,題材本身吸引觀眾
作為一部題材特殊的紀錄片,《二十二》上映之初並不被看好,首日排片僅有1.5%。
8月13日,《二十二》上映的前一天,馮小剛在微博上轉發了《二十二》資助人張韻藝給他的一封信,呼籲大家多多關注這部關於倖存「慰安婦」的紀錄片,隨後何炅、舒淇、李晨、吳京等多位明星轉發了這條微博,加上多位微博大V和「自來水」的助力,這部電影漸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受訪的不少觀眾表示看完《二十二》後心情很沉重很壓抑,一位拄拐來看片的男觀眾坦言「沒心情吃飯了」。作為我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在上映之初曾被質疑「販賣傷痛」,上映之後也有觀眾表示會害怕題材過於沉重。
但也有觀眾坦言看完電影後「很平靜」,因為電影的敘述是平淡而剋制的,但是「當一切恢復到平靜之中的時候,這種力量是很強大的」。
Ⅳ 為什麼說《二十二》是最溫暖的電影
「二舅」宣揚的不是苦難,可貴薯褲的是面對苦難,仍然積極樂觀的心態。
竊以為,除了第一快樂的人(不會負責任的人),芸芸眾生可以盡量追求成為不回頭看的第二快樂的人。
想起了一個西方故事。有個國王觸犯了神,神懲罰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國王推上山後第二天,巨石又會回到數困簡原地,國王就得再把它推上山,就這樣日復一日。我們每個尺鬧人都在負重前行,這個故事可能就在說人生。難能可貴的是,故事裡的國王沒有被摧毀,每天把石頭推上山下山時,他可以輕松幸福的欣賞到夕陽西下的美景。
我們的精神內耗,大多是因為我們的慾望太多,物質和精神就好像陰陽,此消彼長,相生相剋,我們不能任憑物慾滋長,也不能不注重精神的提升。
精神方面,我覺得除了樂觀的心態,「二舅」的善良是最打動我的。「忍者無敵」,善良可能是我們治癒自己和別人的最強武器。
Ⅳ 如何評價電影《二十二》
首先,不得不承認,二舅的經歷很勵志,他彷彿天才少年,卻不斷遭受命運的折磨,最後沒有emo,沒有要死要活,反倒過得樂活自在!
他從小不斷遭受厄運,但是沒有放棄前進,像二舅這樣的人,大概每個小破縣都會有那麼兩三個。
但在時代的洪流面前,一個人, 可能連一粒沙子都不如。
且不說二舅是否真的樂觀,我只想問大家一句,他不樂觀行嗎?有人會管他嗎?就算死了,誰又會在意呢?到最後也只是成為人們飯後談資的一點東西了。
不過是對人世間還有一些眷戀與掛念,他才掙扎著讓自己活得好一點,再好一點。無論是生命不甘的渴望,還是後來的寧寧,我想是從床上下來的時候,二舅做好了決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難。二舅的殘疾可能讓他看上去更苦,而那些看似美滿幸福的人內在的隱秘的心靈的煎熬的苦,又有誰知道,又有誰逃得掉呢?逃得掉的,又何嘗不是歷經過無數次後才有的大徹大悟!
我只知道,每個人都贊美「二舅」,但沒人想成為「二舅」。
看完「二舅」的視頻,我的精神內耗似乎更加嚴重了。 作為小鎮做題家的我,從鄉村中爬出來,在城市中站住腳,我的人生經歷遠沒有二舅坎坷,可依然有無數解決不了的問題實實在在地困擾著我。
二舅總有解決的辦法,但是我沒有。
Ⅵ 如何看待最近很火的電影《二十二》
今天看新聞刷到慶祥蘆這個新聞,我很開心。中國電影市場就是要多討論,有分歧,有不滿,有建議,才會讓大家一起去改變譽帶,才會越來越好。
本人男,觀點:性暴力的展示在電影中不是必需的,可以通過其他鏡頭語言進行表達。
電影是視覺的藝術。我們都不應該定義電影,畢竟我們不是專業人員,算是門外漢。但是作為觀影人,是可以提供建議的,有不同的聲音和看法,這樣的電影生態才健康。
目前的電影,有這種鏡頭的原因,最大的一點就是為了喚起所謂的「共鳴」,一個噱頭的作用,但是真的有價值嗎,我感覺毫無意義且低俗 。「不要把對一個性別的壓迫當成藝術」,很多的「展示」無非是導演設計的追求感官刺激的「賣點」,性暴力也不是必須用女性來展示,大熒幕看男的被強暴也許更能刺激感官(假設表達,畢竟目前很少看到)刻意展示真的是不必要。
還有一點,為什麼女性的黑化和反抗總要以「被性暴力」為由頭?難道不能是為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愛情,自己的親情 而開始的嗎?這類型的表達還是偏少的。
電影是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但不應當成為宴拍慾望的宣洩點,熒幕上也不是法外之地,應當表達的是對不合理慾望的合理控制 ,望電影生態越來越好,期待中國電影有更多享譽世界的大片誕生,中國電影加油。
Ⅶ 長篇紀錄電影《二十二》講述的是什麼內容
在日本侵華戰爭(1931-1945)的十四年間,中國大約曾有20萬,甚至更多的女性被日軍誘騙、強迫,淪為日軍發泄性猛森欲、任意摧殘的性奴隸。她們在戰爭期間受盡各種難以想像、難以啟齒的虐待,其中大部分當時就被折磨至死。枝雹畝
少數倖存者即便僥幸逃生,也是落得傷痕累累,甚至終生殘疾。在煎熬中,她們日盼夜盼終有一日肆知能重返家園。然而當她們歷經艱辛回到故鄉,等待她們的卻並非同情,而是無休止的歧視,侮辱和排斥,導致大部分倖存者對她們的遭遇選擇了沉默。
大半個世紀過去了,曾經的倖存者如今已經寥寥無幾。這些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生命燭光已漸漸微弱。這分布在全國五省的二十多位老人在當年有著同樣的遭遇,在漫長的剪片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實她們的人生是有著必然的關聯。
(7)電影二十二怎麼樣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2012年,導演郭柯拍攝了廣西「慰安婦」倖存者韋紹蘭老人和她的「日本兒子」的生活,當時中國公開身份的「慰安婦」倖存者,僅剩32位。而2014年,倖存的老人只剩下了22位,為了盡可能地留住這段歷史,郭柯開始了紀錄電影 《二十二》 的製作。
拍攝過程
該片從2014年1月拍到7月,攝制團隊30多人,跨越五個省,拍全了22位倖存者。該片在拍攝的2個月以內,導演運用節制的拍攝手法,嚴格遵守老人作息時間,在不打擾老人日常生活的方式下完成了拍攝。除此之外,劇組成員及身邊的親朋好友也為老人送去了葯物、輪椅等物資及善款。
拍攝這部紀錄片時,郭柯在半個月的時間內,走訪了22個「慰安婦」倖存者。最終,他根據身體健康狀況、表達能力和個人經歷,重點選取了4位倖存者,分別是湖北的毛銀梅、海南的林愛蘭、海南的李美金和山西的李愛連。
Ⅷ 電影《二十二》是否被過譽了,,
該片沒有被過譽,該片通過與老人的深入交流,用客觀的鏡頭,將碎片打撈起來。除了讓觀眾了解一些人的遭遇外,影片還通過諸多當事人以及身邊人的敘述,讓一個個形象更加豐滿鮮活。
雖說聚焦已經過去數十年的事件,影片卻突破了用歷史資料堆砌的表現手法。以現實的視角,單純紀錄這群倖存老人當下的生活狀態。
《二十二》後期製作
2015年10月,該片就拿到了公映許可證,但由於發行費用不足,影片便在公益平台上眾籌。結果,參與眾籌總人數32099人,籌得100多萬元,解決了影片上院線的問題。在電影片尾也將這32099個名字打在了字幕上。
《二十二》的製作成本和宣傳費用只有400萬元,一度陷入資金短缺。製作需要費用300萬元,導演郭柯自己借了100萬元、有人投資了100萬元,還差的100萬元是演員張歆藝知道後無償借給他的。
Ⅸ 「慰安婦」題材記錄電影《二十二》這部影片怎麼樣
很感人的,這些老人受了太多苦了
《二十二》延續了《三十二》的紀錄風格,俄羅斯著名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評價它為「一部很溫暖的電影」。觀眾不必害怕影片會沖擊視覺或刺痛神經,影片並不願意把老人當成單純的「歷史證據」,它平靜地紀錄了這些飽受磨難的老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態,有痛苦,有快樂,有掙扎,更有和解。對她們來說,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大家怎樣認為呢?
Ⅹ 「慰安婦」——日軍性奴隸受害者為題材的電影《二十二》這部作品大家看完怎麼樣
超級棒的一部作品,揭露了那段不容被忘卻的屈辱歷史。悲痛的過去讓我們難以遺忘。
100分鍾的片子,平靜卻凝重。這些老奶奶們韶華已逝,有人兒孫滿堂,有人晚景凄涼,但歲月無法抹去她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沒有煽情的解說,沒有設計的沖突,透過鏡頭甚至能感受到導演對這些受害者苦難過往展現方式的剋制與隱忍。在《二十二》的觀眾中,年過七旬的盧伊娜是一位白人。她坦言,此前對「慰安婦」問題並不了解,甚至認為「慰安婦」一詞在英文翻譯中也容易造成誤解。看完《二十二》後,當得知「慰安婦」一詞是日本政府發明的,盧伊娜連著用三個「可怕」來形容日本軍國主義的這種暴行,「美國也參加了『二戰』,我們這代人對戰爭還有些記憶,『慰安婦』遭遇展現了戰爭的醜陋,不應該被忘記」。
《二十二》以另一種方式告訴世界:還有這樣一群受害者存在,在等待或許等不來的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