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電影人物鑒賞

電影人物鑒賞

發布時間:2022-04-27 04:36:54

1.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部電影,選擇其中的一位或兩位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精彩的進行賞析。

電影:《白日夢想家》

主人公名叫沃爾特·米蒂,他是一名雜志社的相片管理員,過著再平庸也不過的生活。沃爾特生性膽怯,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做白日夢, 幻想自己成為英雄,到處經歷各種冒險。某天,為了尋找一卷遺失的底片,沃爾特意外踏上一場真正的冒險之旅, 他必須跨出他平淡無奇的屌絲生活, 克服內心的恐懼,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白日夢想家》影片的成功之處:
1,影片有著創新的剪輯效果和另類的影片呈現方式。在影片中開頭就應用了「以畫」和影的形式呈現,給觀眾帶來另類的感覺,在影片的中間,在主人公被警察拘留的那段,又用了另類的3D特效,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在影片的結尾,又用了修長畫面的連接和剪輯,從而進行一個影片的概括總結,這些都是影片創新和成功的地方。
2,影片劇情與器材上的創新。在這部影片中,不乏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主人公用了5種不同的交通工具:飛機,輪船,汽車,自行車,滑板。在主人公使用每一種交通工具的背後,都穿插了不一樣的故事情節,不得不承認,這是影片劇情上與背景上的融合,也是影片很大的一個亮點和創新,故事與背景的串聯做的很成功。
3,影片懸疑與愛情的穿插,使得劇情不斷變化與轉換,造就了這部影片的復雜和難度。用著一張消失的底片和關於一個神秘人的尋找,影片用推理的形式,一步步解開影片的謎底,同時用一個奇妙的愛情故事穿插著影片的全局 ,改編著全局的發展。懸疑與愛情的奇妙結合,增加了影片的精彩演繹。
4,影片創造出兩種不同的精彩劇情。影片利用主人公的想像,創造出了主人公的現實世界和想像世界兩種不同的現象,從而讓影片充滿了兩種不同的風格和滑稽搞笑的喜劇感。同時將兩種不同風格的劇情呈現,是影片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2. 如何用心理學的角度去評價《沉默的羔羊》里的影視人物

「羔羊」就是女主人公幼兒時在農場的一段遭遇而在她幼小的心靈上留下的深深的創傷。家貧,父死,孤兒一樣漂泊的童年,讓幼小的史達琳對周遭的事物充滿了恐懼,她想逃出農場,救走即將被屠殺的羔羊,哪怕一隻也好。可是她失敗了,她被送到了孤兒院,她帶走的羔羊還是逃脫不了被屠宰的命運。從此以後,即使史達琳拚命地讀書,在讀書中競爭,在競爭中取勝,她的心靈深處始終有一隻羔羊在尖叫,可她並沒有意識到,那正是自己內心脆弱的呼號。潛意識中她認為自己是弱者,不敢接受兒時的遭遇,逃避與心靈深處的直接對話。但是她卻在逆境中顯得異常的堅定、老練,靠著意志力將恐懼深藏在平靜的外表之下,她不要任何人知道她的「懦弱」,她也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 就在史達琳以為自己已足夠堅強,也認為可以獨立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時,命運再次粉碎了她天真的想法。作為FBI預備警員,史達琳接受了聯邦調查局行為科學部委派的一項工作,表面上是給優秀的她一次鍛煉的機會,實際上她只是人手不足時用來湊數的小棋子罷了。這一切都被漢尼撥.萊克特博士一眼看穿了。他就是史達琳這次工作的對象,一個權威的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古典文學家(在《漢尼撥》一書中有詳細的描述,在下文中會具體分析)。他因涉嫌殺害多名患者而被關押在州立精神病犯罪醫院。由於他是著名的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因而不少學者、研究人員,甚至是FBI的行為科學部都想搞到關於漢尼撥.萊克特的重要的精神調查情況。可是他本人卻極不合作,幾年來無數的拜訪者都是空手而歸。千篇一律的調查問卷勾不起他的胃口,枯燥乏味的牢籠生活磨滅了他的耐性,就連遠遠在外的調查者都逃不了他的魔掌,瀕臨垂死邊緣。他高高在上,蔑視著周圍的一切。他永不變的是那雙鋒利的眼睛,任何人內心的想法都逃脫不了他的窺視,他會揭發出你苦苦隱藏的秘密,毫不留情地,將你擊潰在痛苦與絕望中。 史達琳來了,她抱著信心與勇氣走進了那間地下室,是如此的清高,矯健的步伐中看不出隱藏在內心的恐懼,那伴隨了她十幾年的夢魔。只要填完調查問卷,史達琳就算完成任務了,整個過程都在掌控之中,即使博士不合作也沒關系,完成報告是沒有問題的。史達琳依照接受任務時得到的忠告,努力避免與萊克特博士過多的交談。可是眼睛是不會說謊的,萊克特褐紫紅色的眼睛又捕捉到了絕好的獵物——那雙看似堅定的眼神中隱約閃爍著不安與驚恐。一雙迷人的眼睛吊起了萊克特的胃口,他對研究面前這個女孩的經歷充滿了興趣,決定和她玩下去。漸漸地史達琳掉進了他的陷阱,同時她的命運也悄悄地偏離了軌道。 沉默了多年的萊克特開口了,可他不願接受調查問卷上的那些心理咨詢,他根本就對那一套不屑一顧。他最敢興趣的是津津有味地鑒賞別人的痛苦以及細致入微地掠取他人的隱私。他有非凡的洞察力,能看透一切,所以當史達琳第一次出現在他的面前時,他一眼就看出了她卑微的出身和爭強好勝的性格。他開始貓玩老鼠似的逗玩這位實習生。他開始吊史達琳的胃口,主動提供行為科學部一直在設法緝拿卻始終沒有成功的殺人兇手,剝了五張人皮的變態兇手「野牛比爾」。這樣一來,倒還真的吸引了史達琳,誘使其慢慢走進了反被利用的圈套。 萊克特是狡猾的,史達琳是單純的。急於破案的史達琳迫切地需要線索,雖然首先的線索是萊克特主動提供的,然而往後他卻又不直接告訴你;更甚至於,善於心計的他,每到關鍵時刻或每當史達琳差不多摸清了頭腦時,他就故意不再往下說,而要史達琳把自己的隱私告訴他作為往下談的條件。於是,史達琳苦苦深埋於心底的那段幼兒時的遭遇就這樣被萊克特一點一點地挖出來了。史達琳渴望成功地破案,解救重要的人質。她並沒有意識到這不僅是出於職業的本能,同時也是她潛意識中的一種掙扎,她掙扎在羔羊的尖叫聲中!萊克特發現了這一點,他知道史達琳在「野牛比爾」的案件上會堅持到底,因為從她在蒙大拿牧場的那段經歷,讓萊克特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史達琳心中一直有一個無法擺脫的尖叫聲,那便是可憐的任人宰割的羔羊。對於克拉麗絲.史達琳而言,如果說她幼兒時在牧場聽到的羔羊的尖叫聲是真實的話,那麼她長大後心中時不時聽到的羔羊的尖叫聲更多的是具有了象徵的意義,它表了弱者、受害者,象徵了這些人在孤立無援中發出的呼號。史達琳無法擺脫心中的尖叫,從前是因為無法拯救那些弱小的羔羊脫離被屠宰的命運,而在心中永無止境地悔恨;現在則是因為受害者都是弱小的女性,這就使史達琳更多了幾分切膚之痛。她想像著她們生前的處境,回憶著她們受害後的慘狀,最後一切便凝聚到一個聲音上:羔羊在尖叫,尖叫,尖叫!就是這樣一種召喚,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潛意識中她認為只有親手抓住罪犯,才能平息在心中尖叫的羔羊,停止這種聲音!萊克特十分清楚這一點,同時也利用了這一點。

3. 電影《斷頭谷》女主角人物評析

克里斯蒂娜·里奇(Christina Ricci),
1980年2月12日出生於美國加州聖莫尼卡,
是二十世紀90年代美國影壇上一顆早熟的童星。
突破性表演是一個成人角色,她在《冰風暴》
(The Ice Storm) 中飾演一個成功勾引兩兄弟的少女。
克里斯蒂娜·里奇 (Christina Ricci) 率直的性格,
高超的演技,以及富有爭議的表演風格,
都使她成為20世紀90年代製片人爭奪的對象。
成名作為《亞當斯一家》(The Addams Family),
後憑《冰風暴》成功轉型,亦因在《她和他和她之間》
(The Opposite of Sex)中的演出入圍第56屆美國
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

4. 求電影菊豆的人物分析

一個被買來續香火的女人因無法忍受性虐待與染坊之主的侄子發生關系並生下一子,其子在世俗的眼光和畸形的家庭關系中長大,最終擔起封建禮教的審判者身份實行弒父,女人萬念俱灰中燒毀了整個大染坊和自己。

菊豆——熱烈,激情,野性,潑辣,不受世俗羈絆的女子,從一開始,就表現了一種充滿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她的內心從不屈從金山的淫威,並且有意無意地尋機拯救自己,天青就是她找到的出口。她敢於反抗金山,敢於主動挑逗天青,敢於冒著風險生下孩子,敢於下毒,最後毅然自焚。在一個封建體制嚴酷的時代,顯然是無法容納一個大膽先鋒的女權來挑戰的,於是最後,菊豆被毀滅了。然而她其實又未被毀滅,在一個無法打破的社會體制下,她選擇了另一種掙脫方式,從而成全了自己一直希望的「全家一起離開」。

天青——從小由金山領養大,深受傳統封建思想的禁錮和毒害。唯唯諾諾,木訥善良。菊豆的出現對他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一種挑戰。起初是由於遏止不住的性慾開始了第一次逆反,但出於軟弱的本性,他依舊不敢下毒,不敢出逃,不敢認子,他曾給予菊豆沖破阻力的動力,但也成了另一種阻礙菊豆的力量

天白——他是一種封建體制下產生的惡果。不受禮教約束者(菊豆天青)欠下的孽債。封建制度的捍衛者(金山)的一種傳承。

他在一種畸形怨憤的家庭關系中長大,毫無一般小孩的純真可愛,總是陰沉地像被金山附魂一樣。並不可思議地代替了世俗來審判自己的親生父母,天白的身上沒有任何兒童天性,父子溫情,連最基本的人性都被扭曲,可見封建禮教摧殘人到什麼程度。大染坊的殺父一幕,像是冥冥中一種報應,由本應至親至純的兒子來做最終懲治.

5. 賞析電影《逃離德黑蘭》中托尼這個人物形象

Tony這個人從出場的沉默寡言,以及他做工作的單位就可看出,其經驗豐富,做事果決,而且善於出奇制勝。雖然在中情局做事,但是對家庭的眷顧也讓他體現出凡人的有血有肉。當任務降臨時,它能迅速的從凡人模式轉入特工模式,可見其對於工作的熟練與執著,是個臨危不亂,臨場救人的高手。從成功進入伊朗,到成功救出人質期間所面臨的所有問題,都讓普通人絕望,但是越是絕望的時候他的沉著冷靜反而越能讓人感覺到他的強大,雖然他沒有蘭博的超強戰力,也沒有美國的軍事援助,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外交以及民間的幫助,但是他自己的臨場發揮的靈感以及令人敬佩的冷靜與勇氣,讓所有人化險為夷。

6. 電影 喋血街頭 中 的人物分析

zz豆瓣
故事主線脈絡清晰可尋,還是張徹式的背叛和復仇的故事,吳宇森講述兄弟情深無憂無慮,到遭遇突變產生分化,再到利慾熏心殘害手足,最終復仇完成悲劇,都是張徹的影子,而在雷同的大框架下,吳宇森加入了新的內容,表現手法也更豐富多變。首先故事從清朝移到六七十年代香港動亂和越南內戰的背景下,使得原本只是對個人情仇的描寫上升到將劇中人物和動盪的大時代緊密相連,對香港越南地獄式的展現,那種天下之大無以為家的絕望和傷感,很自然教人聯想港人對於九七回歸那種無所適從無法預想的恐懼不安。比如梁朝偉接女友下班,街頭雜亂的巨幅標語,警察與示威學工的混戰都暗示了意圖置身事外的主角們最終將無奈受其左右的悲劇結局。在原本應該溫情融融的求婚戲中,梁跟女友說起「世界有很多很可愛的地方」,看似開闊舒展的長鏡頭注目的,還有倆人身後尖銳聳立的工廠建築,個人命運置身時代背景之下,應該是吳宇森電影中希圖超越簡單的個人愛恨情仇或者英雄惺惺相惜的一種野心。

梁朝偉新婚夜為兄弟惹禍,三人合議出走越南這種看似突兀到幾近荒誕的安排,在前面出色的性格交待,背景展現的鋪墊之下也顯得較為合理,而對於張學友角色的精彩刻畫(值得注意被母親敲頭,被混混打破頭這種細節處的設計)更使得後面的變故顯得水到渠成。新婚夜張學友為籌備婚禮的錢借高利貸,在等人的時候,平行剪接婚禮熱鬧的畫面和張學友既為老友高興心中又不免些許失落的表情,窮兄弟之間那種彼此信賴相互幫襯著實教人感動。在溫情脈脈氣氛中暗潮洶涌的不安定因子使得故事開篇就出色的完成了為未來提供閃回的可能和人物性格命運的暗示。這段兒吳宇森竭盡己力著重表現,對於生活在貧民窟中的小人物的刻畫很見功力,可能也是吳宇森兒時生活的一種回憶,吳宇森五歲隨父母移民香港,一家人生活拮據,就居住在與妓女賭徒為鄰的貧民區。吳宇森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談起童年,說自己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找一個自衛的東西,因為他知道一出門就會被人打。在這種暴力環境下長大的吳宇森對於貧民窟里生活的李、梁、張三個人的性格刻畫應該說絕對在張徹影片中簡陋的草莽英雄之上。

影片的越南部分拍的盪氣回腸,如果說對於李子雄轉變的交代還略顯老套生硬,那麼梁朝偉火候拿捏恰當極富表現力的表演就把吳宇森希望表現的人在極端情境下的心理狀態表現地淋漓盡致,雖然梁朝偉本人不很喜歡在本片中的表演,認為演的「太過用力」,我個人卻極欣賞他在本片中的演出。梁本人無疑更鍾情深沉內斂的表演方式,這種類型的角色也幾乎成為王家衛電影的一種標簽,而到《無間道》梁朝偉更是將此種表演發揮到相當的境界,在梁朝偉從早期誇張的港式演法到後來除喜劇片外的沉悶憂郁的形象轉變過程中,《喋血街頭》中的表演無疑處在一個過渡時期,其中也是難得看到梁朝偉將火爆激烈表演和復雜細致內心戲的完美結合。

印象中張學友在電影中總是處在配角的地位,拍《江湖》的時候也自嘲自己在電影中永遠是個二號人物,連黑社會都只能做到老二。誠實的講我不很喜歡張學友的表演,甚至出演的電影我也無法記起幾部,印象無非是香港演員的通病,表演極盡誇張之能事,有點兒鬧哄哄地聒噪。張學友自己也說自己喜歡的終究還是唱歌,至於演戲尤其是早期出演的角色都不過是年趁著輕力強賺點外快罷了,談不上什麼演技。然而本片中的演出卻非常精彩,張學友還憑此片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這些應該得益於選角的獨到眼光,張學友簡單青澀的演技和誇張的表演方式和片中輝仔氣質十分貼切,尤其以被逼殺人和飽受頭中子彈折磨的戲份令人動容,吳宇森對於頭部中槍之後的輝仔身處地獄般的生活也著力表現,在詭異恐怖的藍綠燈光下,輝仔在癲狂狀態殺人換錢,和痛苦不堪無法自製的場面令人不自覺想起片頭為梁朝偉的婚宴借債被搶之後,還是微笑著掩飾自己受傷的頭部來。回想當年看到此段,幾乎與梁朝偉同時聲淚俱下,此種情緒在梁朝偉含淚打死輝仔的慢鏡頭中被渲染的無以復加,悲劇的心結久久揮之不去

《喋血街頭》有著比《英雄本色》式的英雄片更為深刻的反思,《英雄本色》著力張顯的是人不甘在逆境中沉淪聽憑命運的擺布,奮起反抗拼盡全力,是小馬哥所講的「我就是神,能把握自己命運的就是神」那種英雄豪邁的悲歌。而在《喋血街頭》中,主人公們則身不由己,在大時代的洪流和命運的擺布之下,徒於奔命,卻難以逃出生天,這一點在梁朝偉和甄楚倩橋頭相會的一場戲中被表現的傷感無助,坐在河畔的二人看著水中飄零的枝葉(河中的枝葉是特意做的吧),談起乘船離開的奢侈願望,深入骨髓的傷感配合前面槍口下狂喊「I'm Hongkong people!I'm Hongkong people」求救兩相參照,港人的某種微妙心理被表現地不留痕跡卻哀而不慟

終篇的復仇在不斷剪入的閃回中還是最終完成,卻全然沒有復仇式的快感,梁朝偉擊斃李子雄之後的一抱一放和仰天長嚎都使觀者在烈火烽煙之中看到了所謂英雄的苦楚和和命運無情的悲劇結果,終於一切在輕描淡寫的音樂中定格,英雄和反英雄,情誼和背叛,出走和回歸,這部吳宇森真正傾心的影片也在喧鬧的香港影壇無甚波瀾,幾乎銷聲匿跡了

7. 急急急!!若被採用追加50以上懸賞!! 社會心理學利他行為 美國電影《費城故事》人物賞析

起初喬是排斥同性戀,而且懼怕艾滋病的,他也用世人的眼光來看待安迪,對他避之不及。但是在圖書館,應該是喬的心理轉折,他看到安迪收到的「特殊對待」,看到安迪為了尋找正當權利所做的努力,人性被喚起。他真正站在律師而不是個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案件,只想幫安迪討公道,讓犯罪的人受到裁決。在一次次的接觸中,尤其是安迪家聽歌劇的時候,喬的心靈受到震撼,真正理解了安迪的內心,也更加堅定了幫助安迪找回權利的決心。
3律師事務所在對待兩個艾滋病患者員工的共同點是嫌棄,帶有歧視的目光。
差異主要有兩個:
①安迪和那個女員工感染艾滋病的原因:安迪是因為同陌生男人做愛染上艾滋病,對上司來講他是自作自受;而那個女職員是因為生孩子輸血而染上艾滋,不是她的過錯。
②性別問題:這個不是對女性的歧視,因為那個女職員染上艾滋病對上司沒有什麼大的威脅,只要不同她做愛或是血液的交換就不會染上艾滋。但是愛迪是個男的,就像他們說的:和艾滋病人同用一個廁所覺得惡心。所以借機開除安迪是他們蓄謀已久的。

8. 鑒賞分析奧斯卡電影《弱點》中的一個人物(最好是鑒賞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那個人,請詳細點)

鑒賞主人公邁克爾吧,材料多,先介紹下影片,
電影《弱點》是根據美國現役國家橄欖球聯盟當紅球員邁克爾•奧赫真人真事改編的。它通過一名黑人流浪兒被善良的白人家庭收養並最後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橄欖球運動員的傳奇故事,詮釋了大愛的含義。

1.勵志和傳記色彩

2009年初,美國職業橄欖球隊選秀賽上,一個名叫邁克爾•奧赫的黑大個在第一輪選秀里就脫穎而出。

對於這位美式橄欖球達陣聯盟的明星球員,無論是書界還是電影圈,都有著無比濃厚的興趣。很快,傳記圖書《弱點:比賽進程》面世,接著,虎視眈眈的華納公司大方地為電影拍攝開了綠燈。原來,奧赫一路坎坷艱辛最終功成名就,靠的不僅僅是個人天賦和努力,還有一個白人家庭作為後盾。故事具有濃厚的勵志和傳記色彩。

2.溫情招牌打動人心
Michael在貧民區長大,身邊充斥著*很好很幸福*和黃賭毒。幸運的是他在那個走向體育館的寒冷夜晚遇到了安妮,麥克的人生就此朝積極的方向改變。除了幫他創造良好成長環境的養父母外,是他隊友的父親介紹他去的一家私立的基督教學校。是橄欖球的教練就說服了學校領導破例錄取他。還有給他啟蒙訓練的SJ、為他驕傲的collins、對他始終不離不棄的自然老師等。

而麥克的同樣具有超強運動天賦的朋友輟學開始混街頭,最後死在了街頭,只能被人唏噓感嘆而已。

3. 美國人民對自己國家問題的剖析與自省
《弱點》讓我們看到了美國人民對自己國家問題的剖析與自省。自1960年代黑人*很好很幸福*動後,種族歧視矛盾在美國已經日漸弱化。這也是奧巴馬這樣的黑人可以當選美國總統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見,《弱點》並不旨在反省美國種族矛盾,反省的是更加寬泛的社會貧富問題。倘若有錢人都能敞開大門,給無產階級提供幫助,那麼社會自然會變得和諧。

觀影評述:
每一顆種子都有專屬的土壤
之前閱讀到美國主流媒體對奧斯卡入圍名單的分析文章,對桑德拉布魯克給了很高的評價,說是因為桑大姐的出色表演,讓本片從一大堆勵志片中脫穎而出,居然躋身了十大最佳影片候選陣容。我看完本片之後非常認同,我對桑大姐的印象還停留在她出演的那些浪漫男女談情說愛的角色,沒想到這次演了一個有2個孩子的媽,還如此游刃有餘。勵志片通常可能是略顯「淺薄」,單線條情節也不夠跌宕起伏,但是桑大姐的表演掌控了整部片子的節奏。

看到周黎明寫的關於這部片子的文字,說本片在美國被定義為「信仰電影」,女主角的動機是基督精神,有一點宗教色彩,也有點「博愛」的意思。這么說來,很容易理解宗教和信仰的意義和力量。

拋開以上,片中有幾個很打動我的細節:

一是在影片剛開始不久,Mike和一個瘦小的男孩打籃球的時候被橄欖球教練看到,頓時驚嘆他的運動天分。確實,這個木訥的大塊頭上籃的敏捷身手,讓我頓時想到「天分」兩個字,「天分」是老天爺給的能力。老天爺是公平的--天分出眾的人,常常有明顯的弱點。是抹殺天分來彌補弱點,還是一邊發揮天分,一邊慢慢的去改善弱點呢,Mike很幸運,他屬於後者。

還有一個細節是關於Mike在那所學校遇到的第一位老師,這位女老師看到Mike考試結束交上來的白卷,不但沒有生氣,而是仔仔細細的翻過來看到了他在試卷背面畫的畫。於是後來不斷的幫他爭取公正的評價和機會。老師的素質也是教育大環境的一種反映。Mike很幸運。

對於Mike的「弱點」和家庭不幸,同情和憐憫都沒有意義。這家人給他的溫暖和幫助,化成了他跨過盲點的力量,讓他這樣一顆不普通的種子,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土壤。

願每一顆種子都有幸找到屬於自己的土壤。

經典鏡頭:
NO.1黑夜裡,頂著狂風向校體育館走去的邁克爾,瑟瑟發抖的身軀,安妮下車,問他有沒有住的地方,為保存一點小自尊心他謊稱有,安妮告訴他要說實話,他這表示沒地方住。安妮果斷地要他上車,一起回家。 (這一幕讓人感受到母性的光輝,因為這母性的光輝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

NO.2NO.4michael在那個家庭留宿後,把被子疊的整整齊齊,不聲不響地走了(邁克爾看似笨拙木訥,實則不是,點點滴滴都表現了他的善良、禮貌、自卑與正常。)

NO.3邁克爾和弟弟出門買東西,出了車禍,安妮趕到問邁克爾怎麼樣,他說,我沒事,你去看SJ看怎麼樣,說完慚愧的把頭埋進胸口。陶西太太見兒子沒事,回過頭來找邁克爾,發現,他的手臂在流血,她問,怎麼了?邁克爾:我擋住了..... (大個子邁克爾被愛而感動,同時他也在用愛來回報這一家人 )

NO.4安妮的朋友曾經說,你改變了他的人生;她說,不,是他改變了我。 (愛人不僅改變別人,也會改變自己)

NO.5那個當時身背74號的big邁克爾狠狠的把那個66號干翻的時候,big michael 對教練說我不會讓你失望的,我想讓您和隊員笑著回家。(當個人的價值被他人被自己發掘了出來,信心與勇氣也就增長百倍)

啟示錄:
The blind side(電影<弱點>的英文名稱)有2層含義:男主角在球場上的重要作用就是保護本隊四分衛的blind side(盲點)。第二層含義:如何克服自己的blind side(弱點),找到自己的閃光點。

重新回到Blind Side這個話題上。橄欖球場有盲點,難道我們人類自身沒有盲點嗎?不但我們開車的時候看反光鏡的時候有盲點,我們人性也有盲點。如在遇到Tuohy一家之前,Oher的盲點就是他能打橄欖球而不是整天游盪不知道該做什麼。 你未必像邁克那麼幸運,有人幫他發現自己的盲點,所以,你不必等別人來發現。

9. 分析電影《遠山的呼喚》中蒙田的人物形象。1500字

電影所力圖表現的該是一類人,一系列現象,一些綜合的有概括性的東西,而貫穿其中的必不可少要有一種美的質感。什麼是美,我想簡單地說,就是給人愉悅,讓人看了感受了,心裡舒服,不至於疙疙瘩瘩。可美的東西,並不是很容易就能獲得的,像美學大師
朱光潛
說:美的事物往往有一點遙遠。那麼如何讓人既能欣賞到美,又感覺此美來之不易呢?導演
山田洋次
就很好地把握了這一點,在影片中,一直垂涎於
民子
的氓田由一個無賴到一個講義氣樂於幫助鄉鄰的熱心人的轉變,氓田是個無賴,他是丑的,尤其劇中他的糾纏和放肆更是讓人覺得反胃。但事情是變化發展的,經過了
田島
的「教育」,或許還有自身的一翻審視(劇中他對
民子
說「我知道自己配不上你」),他最終變的憨厚率直,尤其是最後在火車上替民子和田島打圓場並流下淚水,更是讓觀眾從內心裡接受了他。而作為一個藝術形象,「他」也完成了由丑到美的轉化,符合了人們的審美要求。

10. 求助電影人物賞析(只要1人就可)

巧克力生活

life was like a box o'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

這句話已經被太多的評論提及。

關於生活,關於愛情,關於選擇,可以說的太多了!

生活是需要智慧的,但是只有最好的智慧才能生活好,少一點也不行,少一點你會患得患失,看不清大局,看不清生活的真正內涵,少一點你可能還能看見一些細枝末節,生活的蛛絲馬跡,但是卻看不到最關鍵的部位,生活又是不需要智慧的,沒有智慧的人能活得快樂能不顧失去的痛苦能忘卻一切曾經或者即將困擾著有智慧的人的事,沒有智慧的人腦袋裡只有一條道,只要你願意真的可以一條道走到底。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不曾有千慮,仍可一得。

小波說過,"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情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就很高興。 "但是追求智慧的過程中,我們看不到盡頭,什麼是智慧的盡頭呢?古希臘的先哲們窮極一生也沒有追尋到的答案,必定會困擾著無數追求者的內心。沒有足夠的智慧或許會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懷疑自己,悲天憫人惶惶不可終日,只有足夠智慧的人才能了解,這不過是個探索的過程,或許,你可以不用追求這種所謂的智慧,這樣也不會有困惑可言了。我將這個追求智慧的過程看成是生活的過程,或許不太准確,但是卻是我的一些看法。在阿甘的眼裡,如果不是媽媽告訴他不要讓別人說出我比你聰明比你強大,他或許不會知道有聰明這個詞,他或許甚至不會在向jenny求婚的時候黯然神傷的說出自己不夠聰明的話,也不會在聽到自己有了兒子後一臉的無奈恐懼戰戰兢兢的問道他足夠聰明馬的語句,當然他只是知道了自己沒有足夠的智慧,對於這個神聖的字眼,他是不了解的,他拿什麼來了解呢?他也不用去了解,不知道所以不感興趣不感興趣所以不會追求,所以當有智慧的人在拚命追求更高的智慧的時候,他在走自己腦中的唯一一條道,上帝給什麼我就吃什麼,即使是苦的也心甘情願,而有智慧的人們卻在為顯示自己的智慧不斷的在上帝給的巧克力中挑來挑去,無論挑到什麼,總是感覺不到已經在手的巧克力有多好。

因為不夠智慧,阿甘是沒有恐懼的,當媽媽患病在床臨死說著「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 are all destined to do」的字句,甘只是傻傻的,默默的聽著,死亡,在他看來,是那樣正常,不僅僅是因為這是媽媽嘴裡說出來的,也是生活的種種告訴他的,那個要和他合夥做蝦船的captain buford就死在他身旁,他有為布巴傷心,可是在我看來,他的傷心不是因為死亡,卻是因為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因為不情願來到戰場卻死於意外,誰知道呢?如果布巴臨死的時候不說我要回家而是說著,看,我要死了。或許甘也會理所當然的接受吧。所以甘是接受者,接受上天的一切。所以,恐懼根本不是恐懼,什麼都是一樣的。對他來說,給與什麼,自己都是一個選擇,run,run,run......

閱讀全文

與電影人物鑒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泰拉電影演員表 瀏覽:157
新電影哪吒重生好看嗎 瀏覽:405
天空之墓中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14
北京電影學院考研怎麼報 瀏覽:448
諸城哪個電影院 瀏覽:590
潘老師校園電影 瀏覽:56
尚志電影院今日上映 瀏覽:491
新電影西遊記2019 瀏覽:869
電影美女與野獸風行網 瀏覽:896
影視大全最新版電影如何下載安裝 瀏覽:445
橫店影視城今日電影院 瀏覽:333
香港一級電影 瀏覽:810
漫威電影中文版 瀏覽:407
ipad可以看電影的網址 瀏覽:155
哪裡能看365dni電影 瀏覽:625
一個女孩裹在塑料袋裡電影 瀏覽:522
香港未播出電影 瀏覽:517
兒童看的宇宙電影推薦 瀏覽:169
香港電影租客和房主 瀏覽:416
杜琪峰電影復仇里的女演員 瀏覽: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