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電影英國女孩穿束腰

電影英國女孩穿束腰

發布時間:2023-04-13 23:14:24

A. 求一部外國電影的名字!很久之前看的了,好像是中世紀背景吧!就是女孩子都穿那種很復古的束腰的大蓬裙

我覺得你說的情節人物和悲慘世界有點像,背景是法橘雀國大革命前後。小女孩珂賽特開始喊那個大叔(冉阿讓)為圓瞎早叔叔,後來叫他爸爸。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隱身修道院5年,小女孩在那裡面接受了教育。離開後與一年輕男子(馬呂斯)一見鍾情,後來結婚。也有掉手帕的情節。不曉得你說得是不是這個,如果沒有幫到你很神純抱歉

B. 歐洲國家的女人,為何會以束腰為美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當時的歐洲人審美的原因以及女性地位的低下。據傳說束腰起源於法國宮廷,當時的法國女王偷情懷孕了,為了避免別人看出來就用布纏住腹部,沒想到竟然起到了脫高乳房的作用,又搭配上當時十分流行的低胸衣服,乳溝清晰可見,十分的性感誘人,沒想到,竟成為了一股潮流,引得很多人競相模仿。

說實話不論是歐洲女性的束腰,還是中國的纏足,還是日本女性的黑牙,都能感受到那樣的年代裡作為女人的壓迫與悲哀,她們沒有尊嚴沒有地位,即使是所謂的貴族也不過是男權下的附屬,女人最終成了男人享受快樂的工具。為了滿足男人的審美標准,她們甚至不擇手段,願意為此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

C. 服裝和繪畫——走進2019版電影《小婦人》

  2019版電影《小婦人》獲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而非「最佳改編劇本」,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好的影視改編並非對於原著小說的全盤接受,而是在致敬經典與「觀照現實和當下」中實現權衡,這一點19版各有得失(另文詳談)。

  提到19版電影的服裝設計師傑奎琳·杜蘭(Jacqueline Durran),她並非第一次為文學名著的影視改編設計服裝。《小婦人》之前,還有2005版《傲慢與偏見》和2012版《安娜.卡列尼娜》。

  2019版《小婦人》的服裝設計參考了19世紀的照片,19世紀美國著名風景畫畫家溫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1836-1910)的作品,法國印象派以及拉斐爾前派的畫作。代表過去的暖色調和代表現實的冷色調里,人物的服裝有很大不同。

  喬前期的服裝以紅色居多,與其火熱的內心相連:熱情,熱心,性格急躁。紅色的斗篷上衣多次出現在冬日的戶外活動中,紅裙子則出現在與勞里正式結識的舞會和看劇時。

  以紅色代表早期的喬,在1949和1994版電影中便已體現,與勞里正式相識的舞會上,喬都是穿著一件紅色裙子。

  其中1949版電影中帶領的裙子更符合小說中喬的服裝:「Jo in maroon, with a stiff, gentlemanly linen collar...」這個男性化的領子使喬的服裝有別於傳統女性的著裝,也體現她不甘於傳統家庭領域對於女性的束縛,渴望自由和有一番作為。

  回到2019版電影,冬日過後,喬的衣服也以淺色,暖色調居多。 較之其他姐妹服裝的顏色和花式,喬的衣服更加簡單和隨性,符合其不拘小節、自由的天性。較之蕾絲和花邊,喬更多的裝飾來自於花朵和男性化的領結。

  影版中喬的服裝也受到溫斯洛·霍默的作品影響(後文繼續談其對電影風格的影響)。除了19世紀美國風景畫畫家這一熟知定義外,溫斯洛.霍默同樣來自波士頓,「其畫風常與梭羅、梅爾維爾和惠特曼等文學大師相提並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提到的文學大師也與《小婦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一家有著密切聯系,都屬於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重要作家,特別是梭羅更是奧爾科特一家在康科德的著名鄰居,曾經做過路易莎的老師

  「勞倫斯營地」中喬的這套衣服便受到霍默作品的影響。

  馬奇太太去華盛頓醫院照顧馬奇先生前,不願向馬奇嬸婆借錢的喬賣掉了自己的頭發,影版中喬的帽子的靈感來源便是霍默的《野地的花》(「The Flowers of the Field」)。

  勞里向喬表白時,喬穿的這個黃色外套則受到霍默的《穿過牧草地》(「Crossing the Pasture」)

  雖然小說中沒有明確提到服裝改革,但從喬的著裝中可見一斑,無論前文中後背有燒痕的裙子,還是「勞倫斯營地」中的劃船服(boating suit)和一頂隨意的大草帽,喬並不在意外界的眼光,而是更看重實用性和自身舒適。在我們的閱讀體驗中,伊麗莎白.班納特會束腰,簡.愛會束腰,但喬.馬奇不會。事實上作者奧爾科特多次反對束腰等對女性身體的束縛,積極推動女性服裝改革。影版中,喬與姐妹走在一起,她是唯一沒有束腰的。

  喬後期的衣服(以去紐約的寄宿公寓當家庭老師為分界線)則以深藍、黑為主,多是襯衫和西服之類。

  深色調和外套突顯喬愈發成熟、干練的氣質,她走出家庭和康科德的小圈子,面向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盡管她當時能從事的也不過是在寄宿公寓當家庭教師和通過寫迎合當時讀者市場的煽情小說賺取遠低於男性作者的稿酬。

  但於喬而言,這些稿酬使其承擔家庭的開支,分擔家庭的責任,享受作為bread-winner的成就感。同時,小說中這段被其譽為「傑克與豆莖」式的煽情小說創作,也使喬告別昔日單純的認知和經歷,經歷了道德與金錢的掙扎。

  同時服飾顏色也與人物的心境有很大關系,特別是經歷貝思去世,艾米與勞里訂婚後,悲傷與孤獨使喬逐漸放棄曾經old maid writer的理想,開始憧憬家人、朋友之外的感情與溫暖。

  喬就女主人公的結局與編輯產生爭執,這段改編基於作者奧爾科特的經歷。奧爾科特希望喬像自己一樣保持單身,出版商則認為「女性不結婚,在當時沒有市場。」但奧爾科特不願屈從於讀者意願,「讓喬與勞里結婚」,於是便做出了妥協,「給喬安排了一個有趣的配對」——即小說後期出現的巴爾教授。

  19版喬早期與勞里的馬甲像是情侶款式,值得注意的是,喬開玩笑向勞里求婚時,勞里穿的黃色馬甲,與之後勞里向喬求婚時,喬外套裡面穿的馬甲一樣。杜蘭表示通過這一細節體現喬與勞里之間的默契。

  後期喬則與巴爾教授在服裝上呈現相似的喜好,即襯衫,黑色馬甲以及黑色外套。從勞里到巴爾教授,從青梅竹馬的玩伴到靈魂伴侶的最後契合。

  小說中喬最後繼承了嬸婆留給她的桃園,與巴爾教授結了婚,辦了一所家庭式學校,並生了兩個兒子羅布(Rob)和特迪(Teddy),他們的故事一直延續到《小男人》和《喬的男孩們》中。但在19版中,喬與巴爾教授的關系則改為開放式,「雨中定情」變為喬受編輯要求寫的大團圓結局。

  除了喬之外,其他三個姐妹的服裝也與自身性格相關。梅格是賢妻良母型的女孩,其服裝以結婚前後為界,多是溫柔色調的。

  電影中省略,但小說中梅格十分看重的,便是手套,「a tender point with her」(Alcott 28)。特別是在社交場合,「手套比什麼都重要,沒有它你無法跳舞」(27)。

  梅格作為家中長姐,美麗優雅得體,最先出席社交,最先目睹了成人世界的誘惑和虛偽。未去莫法特家前,梅格厭惡和渴望擺脫貧窮,艷羨上流社會的奢靡享受;而這番名利場的經歷,則為梅格的轉變和之後的婚姻選擇打下重要基礎。

  出席莫法特家舞會的梅格被莫法特家的小姐Belle打扮成華麗,但失去自我的洋娃娃Daisy。

  勞倫斯營地,是小說中梅格和約翰.布魯克感情發展的重要階段,影版給予二人交談甚歡的鏡頭。

  梅格婚禮上,梅格及其妹妹們頭戴花環的造型讓人想到拉斐爾前派的繪畫作品。這場美術改革運動興起於1848年,以英國畫家亨特、羅塞蒂和米萊斯為代表。

  梅格與約翰的婚事曾遭到馬奇嬸婆(小說中改為馬奇姑姑)的反對,梅格沒有像嬸婆期望的那樣,嫁個有錢人,幫助改善全家人的經濟狀況,而是認清真心,在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下,選擇了貧窮但正直善良的約翰。

  梅格婚後的日常服裝中,依然可見拉斐爾前派的影響,如亨特的《范妮的畫像》。盤起的頭發,披肩,以及服飾上的花紋、刺綉增添了梅格作為成熟婦人的韻味。

  婚後的梅格依然擺脫不了貧困的苦惱,也會出於虛榮心和在有錢朋友面前的自尊心,而買下家裡難以負擔的昂貴衣料。

  但她最終認清和明確自己的身份和責任,體恤丈夫和家庭。小說中梅格買布料發生在婚後不久,影版則改為有孩子之後,對丈夫的感情,家庭責任和作為妻子和母親的身份使其克服了虛榮心,明白了什麼最為珍貴。

  電影時長的限制未過多展開梅格與約翰的婚後生活,小說中則有幾章描述梅格如何變為合格的妻子和母親,她和約翰在金錢,家庭職責和育兒上亦產生矛盾與沖突,但他們最終依舊相濡以沫,幸福生活在一起。

  貝思的前期服裝以棕色和紫色為主,且多娃娃領,偏甜美和家居,與其溫柔恬靜,善良童真,內向害羞的性格特徵相連。較之其他姐妹外出工作學習,貝思在家自學和承擔家務。她最具有母性精神,即便對於殘破不缺的娃娃,養的鸚鵡和貓,都付出極大的愛與耐心。

  與喬一樣,影版中貝思早期的服裝也受到霍默的影響,特別是《正餐號角》(「The Dinner Horn」)。

  貝思後期的衣服則以暗色調為主,暗示著即將到來的死亡。她因幫助貧窮的德國移民赫梅爾一家而不幸染猩紅熱,幾年後去世。

  小說中貝思對喬的臨終囑托是:「替代我的位置,喬,當我走後成為父母的一切。他們將依靠你,不要讓他們失望。如果獨自承擔很難的話,記住我不會忘記你。你這樣做,將比寫了許多很棒的書或是環游世界更幸福;因為愛是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唯一可以帶走的,也使得我們的離開更容易。」(327)小說中,喬回歸家庭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受到貝思的影響。像有研究中提到的:「貝思死後,原來的喬也死了,剩下的只有約瑟芬。」

  電影中貝思則希望於喬不要放棄寫作理想,可以成為偉大的作家。

  艾米的服裝則以去歐洲前後為分界。具有藝術才能的她從小講究穿著舉止,小說中12歲的她便對顏色搭配十分敏感,不願穿親戚給她的,質量好但顏色不搭配的衣服:「艾米的藝術眼光受到了很大折磨,特別是這個冬天,她上學穿的裙子是沉悶的紫色,上面有黃色的點,沒有裝飾。」(Alcott 40)

  影版中艾米上學時穿的衣服顏色沉悶,象徵當時女校壓抑的環境對其天性的束縛。而離開體罰自己的學校後,艾米的衣服光鮮了許多,多是象徵著青春活力和少女氣息的粉色和天藍色。

  值得注意的是,艾米在馬奇嬸婆(電影中為姑姑)家的衣服則與其在家很不相同。中規中矩的格子連衣裙,做著嬸婆眼中規矩得體的女孩。馬奇嬸婆後期青睞艾米,勝於之前工作多年的喬,在於艾米對其的順從。艾米與喬最大的不同在於喬追求自由,自詡為「改革派」,艾米則十分看重規則,認為「必須迎合現世規則,否則便會受到懲罰。」最終馬奇嬸婆選擇了艾米陪同自己去歐洲。

  到歐洲後的艾米在嬸婆的資助下,服裝有了很大的提升,既有著自身的藝術品位,又頗具名媛風范。不同於喬沒有束腰的服裝,艾米在歐洲的服飾都有束腰。

  艾米在歐洲從事的繪畫亦是印象派藝術,影版中艾米的著裝則受到莫奈的作品,諸如《草地上的午餐》、《花園里的女人們》的影響。

  艾米到歐洲後很快放棄了繪畫理想,轉而希望嫁一個有錢人,發揮自己的社交才能,並以此為目標。久別重逢的新印象,異國他鄉的互相取暖使得艾米與勞里逐漸走在一起。影版改為艾米從小暗戀勞里,最終勞里選擇了愛自己的艾米而不是喬。

  艾米也如願實現了自己的愛情和貴婦人理想,實現了經濟地位的提升。在歐洲以及婚後艾米的服裝以藍色為主,無論是日常還是外出。艾米戴的帽子,則讓人想起《追憶似水年華》中馬賽爾回憶的「那些低得就像花環的小巧女帽」。

  除了服裝設計參考和借鑒了19世紀大量繪畫作品外,導演格雷塔.葛韋格(Greta Gerwig)拍攝亦如此。霍默有許多女性人物與窗戶的作品,影版拍攝人物時,亦常以窗戶取景。窗戶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重要象徵,局限於家庭中的女性渴望自由和擺脫束縛。

  除此之外,霍默的「海景」系列對電影產生重要影響,體現在對小說中「勞倫斯營地」(「Camp Laurence」)和「貝思的心事」(「Beth's Secret」)這兩章的處理上。

  小說中《勞倫斯營地》一章是在勞里家對岸的長草地(Longmeadow)中:「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綠地,中間有三棵枝葉繁茂的橡樹,和一片可用作球場的草坪。」(Alcott 104)電影則將其改至海灘。

  原小說中提到的劃船、少男少女們一起打槌球等場景雖在影版中被省略,但與奧爾科特同時期霍默的作品中有許多這種主題的畫,便於我們了解小說中的場景。

  19版電影里暖色調的回憶和冷色調的現實交叉進行,打破原小說的敘事順序,進行重新的編排。「勞倫斯營地」之後,電影銜接的是「貝思的心事」這一章(小說中這兩章分別是第十二章和第三十六章)。喬帶病重的貝思去海邊療養,此時貝思已經預感到了自己的死亡:「喬,這就像潮水一樣,當它來的時候,它慢慢地,但卻無法被阻止。」(Alcott 294)

  影片結尾,馬奇太太生日,一大家人集聚喬創辦的梅園學校,畫面再次變為暖色調。像原小說中雖不乏「陰影」與「必然落下的雨」,終落幕於對愛的歌頌,對於美好生活的感恩與希望。已經嫁作人婦(電影里將其改為迎合編輯的結局)的喬的服裝顏色變得柔和起來,不再是少女時期的火紅,也不再是深藍與黑色的成熟,而增添了幾分女人和母親的溫柔,實現了從假小子—喬到巴爾媽媽—約瑟芬的轉變。喬的服飾依舊不是傳統女性的束腰和裙擺,而更加簡單輕便,帶有自身特色。

  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小說的主要情節,將內容龐雜的小說濃縮在2個小時的時間里,是一次篩選,也是一次再創作。

  如果說小說用文字勾勒了鮮活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電影則通過人物服裝,鏡頭語言(光線、色彩、構圖,鏡頭運用等)為我們勾勒了一個視覺化的呈現——那個美國19世紀馬薩諸塞州康科德小鎮平凡但溫馨的一家,那四個個性鮮明,沿著各自的「天路歷程」尋找人生價值和愛與溫暖的女孩。

  影視改編永遠無法替代對原小說的閱讀和分析,不同時期的改編在遵循原文主旨的前提下,也融入不同時期,不同個體的審美和價值標准。試圖還原小說當時的歷史文化語境,也試圖接近當下,引起更多的共鳴。

 

D. 後面用帶子束腰的叫什麼。外國電影好多都有

corset,歐式宮廷束腰,款式有分短讓拆款束腰,薯滑侍半胸束數吵腰,全胸束腰。支撐骨架又分為塑膠魚骨和螺旋鋼骨。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E. 歐洲束腰歷史

殘忍的美麗:歐洲歷史上為什麼流行束腰

歐洲的貴族女性,自少女時期就日夜被束縛在緊緊的塑身衣內,party時更是穿更小碼,豐滿的胸部和纖細的腰肢下,暫時性昏厥是聚會中常有的事,不過那時的她們卻更受男人們的青睞,如同中喚緩國的林妹妹,顯出她們嬌美柔弱的一面,讓男人有種保護的沖動,所以塑身衣發展史也是文化和審美的見證,慶幸我們自小不用忍受這樣的痛苦吧。

在19世紀,一股「細腰」風席捲了整個歐洲。當時的歐洲女性認為,只有腰細了,在走動時才能搖曳生姿,也更能村托出胸部和臀部的美感。於是,「腰部越細越好」成為了當時女性無上的審美標准。為了塑造極致的細腰,也誕生了一種又一種慘絕人寰的綁腰工具,塑造了一幅又一幅「殘忍的美麗」。

束腰的歐洲束腰

束腰起源於宮廷,野史說是法國的約瑟芬女王偷情懷孕了,為掩人耳目拿布使勁纏住腹部,竟出現了將 *** 托高的效果,配以時興的低胸衣服, *** 清晰可見,一時成為潮流。

男性認為束腰形成了駭俗形象,只為引起猥褻好色之心,女性卻認為這樣便於展示珠寶。胸罩出現前夕,上流女性依然受苦於木板條、鯨骨和皮革束腰的壓迫,如果膽敢脫掉束腰,姿態鬆散,就被認為在道德上是可悲的。

勞工階層女性和農婦買不起昂貴的束腰衣,又會妨礙工作,還應運而生了平價的小束腰衣,胸前系帶,不必僕人幫忙。當時上流階層有絕對引領潮流的優勢,雖然胸罩的發明人保羅·波烈專侍貴族,他那脫了束腰的老婆也僅僅被當成驚世駭俗的超時髦人士,效仿者寥寥。

有個叫郝桑的服裝史學家專門收藏束腰,其中製作於1860~1870年的束腰,被這樣描述:「質料為暗黑色絲綢,內有細棉襯里,設計極端復雜,針腳細密,用了20根鯨骨,140條系帶線。 演變歷史 古代的內衣就是指束胸布和纏腰布,或諸如此類的東西。

人們將長方形的布料捏出層層皺褶,古地中海區域的服裝大多是這種樣式的。1580年到1600年間,有種鐵制緊身內衣被認為是第一種流行的緊身內衣,但人們更傾向於相信這是用來糾正變形的脊椎的。

1600年左右的「金屬緊身內衣」 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後期,隨著人類行為的不斷理性化,緊身內衣的內涵也逐漸地改變了。似乎是這種理性化和關聯化,導致了整個社會對「虛偽的人造時尚」的批評,其中包括對緊身胸衣的批評。

在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在時髦的法國女人中另有一種「緊身內衣」悄然興起,它由兩個小巧的胸罩組成,亞麻為襯,沒有襯骨而且穿著方便,用細繩或帶子在前胸系緊即可。 絲質粉紅色帶袖緊身胸衣, 1660-1670 胸衣,裙架和女用內衣,1760-1780 到十八世紀九十薯則年代,人們發明了一種高腰的新古典主義女式長裙。

雖然這種長裙能夠而且也經常和長款的緊身胸衣配套使用,但似乎短寬的緊身胸衣更為和手模合適。 大約在1907年與1910年間,時髦的半身側面輪廓逐漸變得更直挺,腰部變得寬松,但臀部卻更緊綳了。

苗條的年輕女人僅需一個胸罩和一件無襯骨的束腰衣就足夠了,這一組合被稱為「探戈緊身內衣「,它極具靈活性。直到大約1919年,大多數緊身內衣依然是前部有兩個分開的胸罩杯、後部勒緊的樣式。

規模化生產的「漂亮傭人」緊身內衣,1880 藍色緞制緊身內衣,1890 束腰是特定歷史時期,人們產生的一種特定的審美觀念,但是這種審美觀念如同中國古代的裹腳一樣,擁有無法挽回的後果。束腰提供了女人「第二種骨架」,幫助她們打造符合時代要求與身份地位的體態。

法式胸衣中間都有一根鯨骨、木頭、象牙、獸角或金屬撐骨,以維持它的直挺。幾百年來這一直是塑型內衣的設計原理。

撐骨多由專業工匠打造,上面刻著情愛詩文,它本身就是男 *** 欲的對象,也是閨房詩與大眾戲劇歌詠的物品。一個女人如果抽出胸衣的撐骨,拿在手中比畫,會被視為是輕浮大膽的調情。

19世紀的歐洲,任何一位端莊女性都必須穿著這種束腰內衣,女子們整日苦於木板、鯨骨和金屬條的壓迫。從 *** 之下緊緊勒到胃部,女人甘願受苦,愚蠢地為了擁有苗條身材,綁緊勒帶,緊緊箍扎,直到兩肋出現長而深的傷口,深入肌膚,甚至因此死亡。

19世紀的歐洲曾發生多起因束腰致死的事件,肋骨過度受壓,從而插破了肝臟。最典型的場景反映到電影中,就是《亂世佳人》中女主角思嘉使勁抓住床柱,要女僕拚命幫她把腰束得再細一點。

束腰比纏足還厲害,纏足是把腳指頭的骨頭弄折了,再踩在腳底下,踩一輩子,痛是痛死了,可不會死人!束腰卻會置人於死地,即使不使用束腰的工具------一種鐵骨架,光是節食瘦身,最後患營養不良症,患厭食症而死的人也為數不少。在持續的內臟損傷、肋骨變形等病痛中,女人終於在細腰和活命之間選擇了後者,鐵制的胸衣被廢棄,轉而採用布納胸衣。

到1910年代,束腰風氣漸退,女子的腰圍總算回到比較合乎生理健康的尺寸。 18世紀中期,歐洲有過一股由醫生發起的反束腰運動,打著科學的旗號,與反奶媽運動並肩作戰。

有名的言論出自法國一位叫波諾的男人寫的小冊子:「使用鯨骨束腰導致人類物種退化,違反自然規律,增加人口減少的危機,劣化了男人的品質。換言之,女人名為孕育男人,卻讓他自受孕成形那一剎那便受刑。」

這種自私的男性觀點著實叫人惱火,但目標卻與早期的女性主義者相同。1876年,美國的女性存在主義教母烏爾森(Abba Goold Woolson)在一次反束腰演講中說:「我存在,首要的角色不是妻子,也不是母親,而是女人,我有作為女人存在的權利。

可沒人聽他們的,雖然束腰讓女性遭了罪,並以色情意味符合男性的「勾引原則」,可婦女比男人更多利用了性感而出人頭地,只要不脫下束腰,就有晉升上流社會的可能性。

歐洲女士束腰的起源和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束腰起源於宮廷,野史說是法國的約瑟芬女王偷情懷孕了,為掩人耳目拿布使勁纏住腹部,竟出現了將 *** 托高的效果,配以時興的低胸衣服, *** 清晰可見,一時成為潮流。

男性認為束腰形成了駭俗形象,只為引起猥褻好色之心,女性卻認為這樣便於展示珠寶。胸罩出現前夕,上流女性依然受苦於木板條、鯨骨和皮革束腰的壓迫,如果膽敢脫掉束腰,姿態鬆散,就被認為在道德上是可悲的。

勞工階層女性和農婦買不起昂貴的束腰,又會妨礙工作,還應運而生了平價的小束腰,胸前系帶,不必僕人幫忙。當時上流階層有絕對引領潮流的優勢,雖然胸罩的發明人保羅·波烈專侍貴族,他那脫了束腰的老婆也僅僅被當成驚世駭俗的超時髦人士,效仿者寥寥。

古代西方國家女人有束腰的習俗么

就我個人來說,我覺得古代歐洲束腰的習俗比中國裹小腳還要殘忍,裹小腳最嚴重的後果是殘疾,束腰最嚴重的後果卻是死亡 19世紀的歐洲一般曾發生多起因束腰致死的事件:肋骨過度受壓,從而插破了肝臟。

束腰束腰,但卻不僅僅是縮小腰部,而是從 *** 下端就開始緊緊勒到胃部,不少女性因此導致兩肋出現長而深的傷口,深入肌膚,甚至因此死亡。 束腰的原因很簡單,兩點 1、女性總是通過表現自己無力勞作,來展示她們的高貴身份。

2、 男歡女愛之間,女人的纖纖細腰總能激發男人的 *** ,當時的歐洲,女人腰肢的極度纖細常常能激發出男人極度的 *** 。當「性」不便於公開談論的時候,男人們便偷梁換柱,以「美」來為性感命名。

跟裹小腳一樣,束腰也是要「從娃娃抓起」 大約九歲的時候,女孩們開始穿著束衣。由鋼鐵、皮革和木頭組成全套四十磅重的裝備,女孩子從腋窩直到臀部都被緊緊的擠壓,緊到不可能充分的呼吸。

束衣分全骨和半骨,「全骨」是指每一根鯨骨都盡可能緊緊的排在一起。而如果兩個鯨骨之間有一根鯨骨寬度的空隙,那麼這種束衣就是「半骨」的。

為了自己的女兒擁有更細的腰,在未來的婚戀市場能找到更高一級的家庭,甚至有些母親會給她們的女兒穿上「雙骨」束衣。 穿束衣時,女孩以床柱作為支持,手被皮帶捆在床柱上,母親用膝蓋頂在女孩的背上盡可能的勒緊系帶。

母親可能會從下到上收緊束衣的系帶,然後緊緊的打結, 並把多餘的繩頭剪掉,只留下一個禿禿的繩節。有些母親會使用蠟和戒指將繩扣封死。

最後她們才會拉緊肩帶,此時女孩已經痛不欲生。 束衣上的系帶 和肩帶都被收緊後,她們根本無法活動肩膀。

如果不用盡所有力氣使肋骨在束衣的限制下向外擴,根本無法完成延續生命所需的呼吸。這會讓她的肋骨收縮到更小的 范圍,當然,伴隨著疼痛。

這種疼痛被比作插入兩側肋骨裡面的熾熱刀子,伴隨著每一次呼吸而來的穿刺般的疼痛。許多女孩會暈倒,一些母親會放鬆束衣,但是束 衣製造者們推薦不要解開束衣,而是使用手更深的擠壓肋骨——人工呼吸,同時在女孩的鼻孔使用嗅鹽幫助她們醒來。

若想自己脫掉束衣或者放鬆它, 這是根本做不到的。在幾乎所有的款式中,女用束衣前面都沒有鉤扣,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前開。

脫掉她們的唯一辦法就是松開背後的系帶,在肩膀被嚴格的向後向 下牽拉的情況下,想碰到背後頂端那系死的繩扣完全不可能——無論繩扣是否被封住,這就讓使用者無法憑借一己之力脫掉束衣。 在大部分情況下,女孩要穿著束衣睡覺,第二天母親只是簡單的剪掉繩扣重新打結、把系帶整理到一個新的位置。

因此,束衣從來不曾放鬆或被脫掉,只是系得越來越緊。為了緩解女孩的痛苦,身體會漸漸適應束衣的外形,而母親只需要不斷把它收緊。

穿著這樣的束衣,女孩子不得不「淑女」起來——緩慢而嫻雅的移動,站得筆直好像立正的士兵,如同小鳥一樣進食。想多吃一些根本不可能,不能跑和跳,也不能懶散的坐倒在椅子上。

當時的束腰及裙撐 《亂世佳人》中也有束腰的鏡頭——郝思佳使勁抓住床柱,要女僕拚命幫她把腰束得再細一點 這是電影里的鏡頭 和現實的古代歐洲婦女比起來,電影中的完全可以稱為「水桶腰」 在當時的歐洲,腰圍究竟多大才算正常呢? 不同時期歐洲宮廷訂立的標准會略不一樣,但民間有一個傳統的腰圍標准——一個女孩應該能用她的雙手環握其腰部。 最嚴苛時期標準是十三英寸(33.03cm);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標准被放鬆到十八(45.72cm)到二十(50.8cm)英寸,但隨後就又返回到十四英寸(35.56cm)。

法國的凱瑟琳德梅第奇訂立的宮廷標準是十四英寸。 八九歲的孩子自然是忍受不了這樣的痛楚,十三四歲開始發育的女孩被束腰禁錮也是痛苦不堪,不少孩子想方設法解開或者剪短束繩,好讓自己呼吸順暢一些,放鬆束衣的最好機會是在夜晚,因此,五花八門的床上緊縛方式就應運而生了。

阿德摩爾夫人的回憶錄《時尚的奴隸》,講述了她是如何在手臂被綁在身後的情況下睡覺的,自從九歲,她開始穿著束衣的時候,她就被綁著膝蓋和腳踝睡覺。她的表妹和姐姐也都是以這種形式,被捆綁著全身睡覺,如果有任何人抱怨,她的繼母就會在第二天懲罰抱怨的人,她的手臂會被綁在身後一整天。

在超過一年的時間 中,阿德摩爾夫人的手臂每天都被綁著,為了懲罰更多的抱怨,她還要帶上一種懲罰面具——失明禁聲面具。 面具通常都是使用柔軟的皮革製作,罩住整個頭和臉,這種面具沒有留給眼睛和嘴的開口。

有些面具在耳朵的部分還有填料,可以讓佩帶者無法聽到聲音,利用 數小時沒有視覺聽覺也不能發聲的緊縛時間來鎮壓叛逆的女孩是十分有效的。有些學校堅持讓所有女生在睡覺的時候使用這種面具,這樣夜間躺在床上她們就無法相 互交流了。

因為歐洲貴族女人們為了細腰豐臀的美,使塑身衣極為暢銷,隨著技術的進步大量堅硬和可以彎曲改變曲線的鯨骨、鯨須被嵌入塑身衣和裙撐,從此荷蘭專門設立了捕鯨公司,由此陸地上的宮廷女人成了大海里鯨魚的天敵,就此而言,鯨魚真是最無辜的動物。

歐洲婦女的束腹是怎麼一回事

跟我國的纏足差不多。

束腰起源於宮廷,野史說是法國的約瑟芬女王偷情懷孕了,為掩人耳目拿布使勁纏住腹部,竟出現了將 *** 托高的效果,配以時興的低胸衣服, *** 清晰可見,一時成為潮流。男性認為束腰形成了駭俗形象,只為引起猥褻好色之心,女性卻認為這樣便於展示珠寶。胸罩出現前夕,上流女性依然受苦於木板條、鯨骨和皮革束腰的壓迫,如果膽敢脫掉束腰,姿態鬆散,就被認為在道德上是可悲的。勞工階層女性和農婦買不起昂貴的束腰,又會妨礙工作,還應運而生了平價的小束腰,胸前系帶,不必僕人幫忙。當時上流階層有絕對引領潮流的優勢,雖然胸罩的發明人保羅·波烈專侍貴族,他那脫了束腰的老婆也僅僅被當成驚世駭俗的超時髦人士,效仿者寥寥。

歐洲古典長裙的典雅華貴與婀娜美麗的蜂腰背後隱藏著更大的陋習,那就是殘害婦女的束腰,束腰會改變人的肋骨骨骼,束腰過緊而會致死人命。

束腰提供了女人「第二種骨架」,幫助她們打造符合時代要求與身份地位的體態。法式胸衣中間都有一根鯨骨、木頭、象牙、獸角或金屬撐骨,以維持它的直挺。19世紀的歐洲,任何一位端莊女性都必須穿著這種束腰內衣,女子們整日苦於木板、鯨骨和金屬條的壓迫。從 *** 之下緊緊勒到胃部,女人甘願受苦,愚蠢地為了擁有苗條身材,綁緊勒帶,緊緊箍扎,直到兩肋出現長而深的傷口,深入肌膚,甚至因此死亡。

歐洲的束腰是為什麼 歐洲束腰老照片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的典故就出自題頭的那句話中。說的是楚靈王喜歡腰身纖細的人,開始呢是宮中的女子為得大王寵愛忍飢挨餓以求細腰,後來愈演愈烈楚國的士大夫們為了得到君主青睞也開始瘦腰,節食減肥,一個個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

滿朝文武都黃瘦黃瘦的:坐在席子上要扶著牆壁才能站起來,坐在馬車上的站起來一定要借力於車軾。誰都想吃誰又不敢吃。

束腰的極致在歐洲因為把腰部束得越緊,腰看起來就越細,同時 *** 看起來也更豐滿,所以那時的女性對束腰也是趨之若鶩,因為這樣的豐乳細腰十分吸引男人。男性認為束腰只為引起猥褻好色之心,女性卻認為這樣便於展示珠寶。

胸罩出現前夕,上流女性依然受苦於木板條、鯨骨和皮革束腰的壓迫,如果膽敢脫掉束腰,姿態鬆散,就被認為在道德上是可悲的。

歐洲古代女子的腰為什麼都這么細

我們看電視的時候,總會看到歐洲古代的一些貴族女子,裙擺撐的跟花盤一樣大,腰還特別細,看起來一隻手就能抓住。

這其實是因為歐洲有地位的女子被規定必須要束腰,她們通常會用模板或者金屬片來固定腰身,然後用勒袋綁緊,為了彰顯腰部臀部的曲線常常勒到呼吸困難。 這也導致了她們的肺不健康,很容易得呼吸類的病,還有許多女子因為勒太緊直接被勒死的。

各個國家的各個時代對於美女的定位都會發生變化,但是細腰這一項卻是通用的,不論哪裡的人哪個時期都認為腰細的算美女。曾經法國的一位皇後,為了擠走小三直接讓人打造了一件金屬製作的束身衣,使得其的腰圍縮到了40厘米,成功的獲得了寵愛,並順利生下了第一個王子。

除了外部工具勒腰之外,歐洲古代女子為了保持身材,常常使用吃絛蟲的辦法,讓這種寄生蟲消耗體內的食物,這樣就不怕吃得多了。

F. 歐洲在二戰之前為什麼只允許女人穿裙子而不能穿褲子

20世紀早期之前,到人類走進文明,有衣服可穿的數千年時間里。褲子從來都不是女性的著衣選項,女性該穿裙子才是模返罩全歐洲社會認可的,女性該有的樣子。

褲子是屬於男人,是男性的象徵,就如同男性天生就有胡須那般理所當然。女性穿褲子,就是對男性的忤逆,對男權的挑戰,是大逆不道。


蘇聯女兵

因為進工廠、上戰場,裙子的裙擺,始終會造成行動不便,是容易出事故的隱患,於是女性在工作中穿褲子、在戰場上穿褲子,這才漸漸的成為了男人能容忍的一種行為。

戰爭結束後,歐洲社會、歐洲女性意識到,絕大多數工作(包括戰爭),並非只有男性能做,自己也旦鬧行。女子開始了婦女平權運動,要在男權的歐洲社會,頂起半邊天。

而穿褲子,作為曾經男性的標志,則成為女性平權的行動象徵,女性在男性壓迫下,一路走過人類文明幾千年,不容易。

閱讀全文

與電影英國女孩穿束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樣用手機免費看電影 瀏覽:268
4字新國產電影 瀏覽:68
國產古裝恐怖電影排行十名 瀏覽:493
女孩用車擋住救校車電影 瀏覽:844
電影是如何做宣傳的 瀏覽:389
日本電影中午彈鋼琴的老師 瀏覽:692
泰國電影小個子演員 瀏覽:876
啄木鳥電影經典劇情片有個小矮人 瀏覽:446
憤怒的小鳥2電影免費版國語全集 瀏覽:758
我是你爸爸用英語電影怎麼說 瀏覽:370
電影意外的演員表 瀏覽:870
四季英語電影 瀏覽:339
蘋果在線電影緩存在哪裡 瀏覽:526
一個人看電影的人 瀏覽:527
我明天要看電影英語 瀏覽:152
搞笑猴子外國電影 瀏覽:603
描寫一個電影人物心理特徵 瀏覽:415
怎麼投訴電影院不讓帶食品 瀏覽:800
使徒行者2電影版的演員 瀏覽:352
一個國外女學生的電影 瀏覽: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