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聶樹斌電影叫什麼名字

聶樹斌電影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3-04-26 16:21:16

① 如何評價十二公民改編的成功么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是一部無論從劇情設定還是演員演繹,都改編得比較好的劇作。

《十二公民》是一部反映中國現實的群像作品,對經典的本土化做得十分到位。電影里最直接表現的是西法當中的陪審員制度,在發展比較好的美國,陪審員制是體現民主性和司法獨立性的重要標志,很多人甚至認為陪審員制度要比民主選舉來的更加重要;

(1)聶樹斌電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暑期一所政法大學內,未通過英美法課程期末考試的學生迎來補考。他們組成模擬西方法庭,分別擔任法官、律師、檢察官等角色,審理的正是一樁社會上飽受爭議的「20歲富二代弒父」案。12位學生家長組成了陪審團。

這些人來自社會不同階層,有醫生、房地產商、保安、教授、保險推銷員等。他們在聽取學生法庭審理後,將對本案做出最終「判決。這12名陪審員互不相識,但按照規則,他們必須達成一致,才能結束審判。

第一輪投票,就有11人認定「富二代」有罪,所有人證物證都指向這一結果的情形下,這位年輕的嫌疑犯離輿論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遙。所有的線索都被逐一討論,隨著審判的進行,疑點出現,每個人背後的故事也浮出水面。

② 聶樹斌案將拍成電影,還有哪些影片根據真實案件改編

4月2日,據媒體報道,聶樹斌案將拍成電影,此事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庭長、負責聶案再審的法官胡雲騰力主促成的。目前,劇本的前期籌措工作已經開始,相關方面據傳正在與張藝謀接洽。2017年3月,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賠償決定,向聶樹斌的賠償請求人聶學生、張煥枝支付賠償金合計2681399.1元,精神賠償創國內新高。

消息傳出後,不少網友表示支持。有網友表示「電影大概就是想像,但更貼近現實生活,就應該拍這樣的電影」、「要拍就拍得真實一點段神」。也有網友認為,除了張藝謀,曹保平也適合拍這類題材。

去年6月,公安部金盾影視正式宣布了將攜手導演陸川的電影公司把「白銀案」改編電影的消息。

看來挑戰這類題材,要拍得好看還是難度很大。之前國內相關題材的電影,都有哪些拍得還不錯?

《解救吾先生》

導演:丁晟

主演:劉德華、劉燁、吳若甫、王千源

好看指數:★★★★☆

虐心指數:★★★☆☆

影片根據2004年吳若甫真實綁架案改編,講述了一場以警察解救「吾先生」與綁匪經歷20個小時全力周旋施救的驚險故事。導演丁晟說服了當事人吳若甫向他講述當年案件的全部細節,因而保證了故事的高還原度和真實性,劉德華演的吾先生被困折磨的戲份真實、虐心,王千源演的歹徒也頗為兇狠殘忍,敘事上丁晟也採用了巧妙的倒敘和剪輯增強緊張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

《踏血尋梅》

導演:翁子光

主演:郭富城、春夏、白只、金燕玲

好看指數:★★★★★

虐心指數:★★★★☆

影片所參照的藍本是發生於香港2008年4月27日的「王嘉梅命案」。2005年來自湖南的14歲少女移居香港,與繼父、母親及姐姐同住公屋單位,本來成績優異,卻與繼父不和,她不想母親靠拾荒維生,主動輟學求職養家。本想做少女模特兒卻參與「援交」。王嘉梅於2008年4月27日失蹤。兇手丁啟泰是在網上結識王嘉梅,約她到深水埗某處房間進行性交易,過程中殺死王嘉梅,然後畏罪碎屍,將人肉和內臟剁碎沖進馬桶,而頭部和身體則被放入發泡膠盒,再加上磚頭,乘搭九龍巴士拋入海面,兇手更將死者的四肢骨頭混入附近的石硤尾商場街市肉檔冒充豬骨,部分絕歲肉骨已經出售給各顧客和食肆。

影片《踏血尋梅》還原了案件的全貌,以警察的視點切入,洞察人性。片中有一些極為寫實的鏡頭,將罪案現場畫面血淋淋呈現,充斥了大量血腥的肢解鏡頭,觀眾則赤裸裸的直視了整個過程,還透過鏡頭和陰暗對並燃睜比的調色讓電影變得沉重無比。春夏的精彩表演展現了這位少女的絕望,惹人心疼。

《親愛的》

導演:陳可辛

主演:趙薇、黃渤、佟大為、郝蕾、張譯

好看指數:★★★☆☆

虐心指數:★★★☆☆

影片改編自2008年轟動一時的「彭高峰尋子」新聞事件,田文軍(黃渤飾)和魯曉娟(郝蕾飾)是一對結婚多年的平凡夫妻,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早已被時間和爭吵消耗殆盡,有一天兒子田鵬外出玩耍時無故失蹤,田文軍與魯曉娟踏上了漫漫尋子之路。

影片展現了尋子之途的艱辛,尋子父母的情感變化牽動著觀眾的心,張譯所飾演的商人韓德忠把被拐孩子的父母們集合起來等場景非常真實。趙薇在影片中的演出特別令人動容,把一個滿口土話刻意扮丑的山村婦女李紅琴塑造得絲絲入扣。

《追凶者也》

導演:曹保平

主演:劉燁、張譯、段博文、王子文、譚卓、王硯輝等

好看指數:★★★☆☆

虐心指數:★★☆☆☆

《追凶者也》最早劇本叫《吊水岩殺人事件》,劇本取材於真實事件,2007年貴州六盤水農民代天雲被人殺害,他的五個哥哥自發行動,萬里追凶。

影片將黑色幽默與寫實手法糅合,以三人不同視角分段式展開故事,河邊殺人的細節讓人膽寒,但該片並不著力還原案件,而是展現事件中的人性。影片最終在營造喜劇氛圍的同時,忽視了對度的把控,本該耐人尋味的幽默變成了喧賓奪主的刻意,影片的故事也不夠吸引人。

《湄公河行動》

導演:林超賢

主演:張涵予、彭於晏、馮文娟等主演

好看指數:★★★★☆

虐心指數:★★★☆☆

該片根據「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慘案)改編,13名中國船員慘遭毒手,一支行動小組為解開中國商船船員遇難所隱藏的陰謀,揪出運毒案件幕後黑手。

影片將專案小組抽絲剝繭、雷厲風行的行動歷程展現得驚心動魄,抓捕過程環環相扣、情節緊湊,林超賢的鏡頭動感十足,彭於晏、張涵予的動作戲拳拳到肉,大場面也十分火爆刺激。在公安部金盾影視的支持下,林超賢把尺度拿捏得很好,反派人物對人質一刀封喉的殘忍和血腥進行了呈現,原型為糯康的糯卡培養冷血童子軍的場景也觸目驚心。影片把所謂的主旋律電影拍得很精彩,成為同題的優秀範本。

《可可西里》

導演:陸川

主演:多布傑、張磊、奇道等

好看指數:★★★★☆

虐心指數:★★☆☆☆

影片講述了記者尕玉和巡山隊員為了保護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態環境,與藏羚羊盜獵分子頑強抗爭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故事。

影片在許多鏡頭的處理和敘事的安排上採用了紀錄片通常的手法,並以時間順序敘事。可以煽情的地方,導演卻以旁觀者的身份平靜敘述,十分克制,反而令觀者更受震撼。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導演:楊德昌

主演:張震、楊靜怡、張國柱、金燕玲

好看指數:★★★★★

虐心指數:★★★★☆

據當時媒體報道,「十六歲的『璧玉幫』老么茅武,因向芳齡十五的少女劉敏表露心跡被拒,竟持利刃將她刺死,疑兇於殺人後並未逃逸,且偽稱是被害者的哥哥,但被七分局刑警陳漢英看出破綻,旋即將其捕獲偵辦。」後在刑警的審訊中供認罪行。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就以這段上世紀60年代初台北的真實事件為背景改編,展現了殘酷青春,每個人物富有靈魂,楊德昌賦予這一群孩子宿命式的性格以及由性格而決定的命運。影片結構嚴謹,細節生動,有著龐雜但不凌亂的敘事,具有歷史厚重感。

文/山水 編輯/大菁小怪

③ 《十二公民》—為什麼被說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優秀的翻拍電影

話劇式的電影,讓話劇有了新的展示方式,鏡頭語言的運用讓人物的情緒變化和性格更為強烈和突出。不過,還是覺得最後一個人的處理不夠合理,或許還是有所缺失。在主線之外的故事,讓人物形象更為飽滿,更為合理,改編的比較成功。


十二公民:不是十二個人、也不是十二老百姓。而是十二個公民。公民指具有某一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公民意識與臣民意識等相對,指一個國家的民眾對社會和國家治理的參與意識。

可以說本片產生源於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一開場案件背景是「富二代殺親身父親」除了8號所有人都認為被告人有罪。而除了這個案件本身的兩個證人的證詞以外更重要的是因為目前中國社會固有的一種思維偏見。

④ 》《一案兩凶,誰是真凶

村頭的兩位老人告訴記者,聶樹斌是其家陵粗里惟一的男孩,平常不好說話,人也很老實,從不和人打架吵鬧。初中畢業後就上了技校,後來留在了學校的工廠里聽說他「犯事」了,村裡的老少和聶樹斌的父母一樣,都不相信,「這么老實的娃怎會干那種缺德事?」人們在猜疑中等待著法律公平、公正的裁決。

然而,他們誰都沒有料到,1995年的五一前,聶樹斌的姐姐、姐夫從城裡哭著抱回一個骨灰盒———聶樹斌被執行槍決了。此時,村裡沒一個人不流淚,既可惜這個不滿21周歲的小夥子就這樣去了,又同情聶樹斌的父母突然遭受這沉重地一擊。

如眾人擔心的那樣,身虛汪耐體本就不太好的聶樹斌的父親當即卧床不起,茶飯不思,不停地呼喚著兒子的名字,涕淚漣漣。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聶家為聶樹斌配了陰親,可做父母的心裡仍一直堵著,覺得兒子死得冤,而又不知道從何說起,只天天在恍惚中度日,祈望時間能洗刷一切,還兒子一個公道。

由於聶樹斌父親的身體尚未完全恢復,恐舊事重提會再一次經受不住,記者在一位好心大媽的幫助下,做通聶樹斌母親張煥枝的工作,在鄰居家完成了采訪。沉默、淚水、哽咽。在連續幾次抹乾滿臉縱橫的老淚後,張煥枝慢慢地打開了話匣。

今年已61歲的她告訴記者,兒子去了已整整十年,但她始終覺得兒子仍在她和老伴身邊。到現在,人已經沒了,他們仍不相信兒子做了那惡事。那年兒子才20歲,而聽說那名被害女子已38歲了。張煥枝說,她很後悔,後悔沒有親口問問兒子,有沒有干那傷天害理的事。聽律師在一次會見兒子後告訴她,差春聶樹斌已全部招認了,但他說是被毆打後,他受不了各種各樣的審訊方法才招認的。」

她相信兒子這句話是真的。開完庭的時候,她要求見兒子一面,法官允許了,可剛一見面,兒子就大哭一聲「媽——」法官又讓法警將兒子帶走了。「我兒子分明是有話要和我說啊……」

張煥枝說,聶樹斌打小就口吃,一激動就說不出話來,那天在法庭外見他的最後一面,看兒子的表情,是真的想和她說點什麼,可法警沒給機會。之後,兒子什麼時候被判的死刑,什麼時候要執行,家裡人沒得到訊,律師也沒告訴過她。直到1995年4月28日,其丈夫去看守所給孩子送點吃的、穿的,獄警才告訴他,聶樹斌已於頭一天被執行了死刑。「俺老伴一路跌撞著回到家,第二天就卧床不起了……」

張煥枝說,她是從刊登在《河北法制報》上的一篇文章中看到,兒子是怎樣將康某強奸後殺害的。聶樹斌的姐姐聶樹慧告訴記者,弟弟被槍決已十年了,家裡卻沒有見到判決書。只聽說弟弟是被以強奸殺人罪判死刑的,至於警方是怎麼抓獲弟弟、又是憑什麼證據來認定弟弟就是殺人元兇等家裡人一概不知。從刑拘、逮捕到開庭、判刑,從沒人通知家裡。幾天前,她和母親來到石家莊市中級法院,說了一大堆好話,總算見到河北省高級法院對聶樹斌一案的終審判決書。

「石家莊市中級法院一審分別以強奸罪、故意殺人罪判處俺弟兩個死刑,河北省高級法院二審進行了改判,以強奸罪判處聶樹斌有期徒刑十五年,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數罪並罰決定執行死刑。」聶樹慧說,判決書上認定聶樹斌的犯罪事實大概是這樣寫的:聶樹斌於1994年8月5日騎著自行車從石家莊市孔寨村的一個小路上經過,在經過一塊玉米地時,碰上下班回宿舍的液壓件廠女職工康某,聶樹斌用自行車將康某撞倒在地,隨後對其實施強奸,康不從,聶樹斌就用康的連衣裙將其勒死,而後對其屍體實施強奸,之後騎車逃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警察說:

「從王書金已招認的犯罪事實分析,和現在掌握的各種證據看,聶樹斌一案極有可能是個冤案。」人們都在等待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既然原司法機關認定聶樹斌作案的對象就是康某,而王書金自己招認的罪行和警方查實的又與聶樹斌案如出一轍,那麼,會不會是聶樹斌與王書金共同作案或先後作案?

對此,警方認為沒有可能。首先,原辦案部門認定聶樹斌從強奸到將康某勒死,均系其一人所為;而王書金招認的作案情節是單獨作案;其次,王書金被抓獲後供認並不認識聶樹斌,他是將康某從車上推到地上而實施強奸的,而聶樹斌案中記載的,也是他將康某從車上推倒後實施犯罪的。這兩種說法均沒有給共同作案或先後作案留出可能的餘地。

從王書金被抓到主動招認自己的罪行,從其敘述奸殺康某的前前後後到現場指認,警方認為,「王書金是康某被害一案的犯罪嫌疑人的可能性極大」。

然而,事情越清楚,辦理此案的警方負責人就越覺得棘手。一位負責人說:「聶樹斌一案要是推翻的話,就會牽連從公安局、檢察院到法院的一大批人,除了追究責任,還牽涉到國家賠償問題。難啊,我們現在也感到壓力很大……」

不過,曾經在刑偵戰線上奮戰了十幾個春秋的老刑警們向記者表示,他們一定會尊重事實,主持正義,堅持法律原則的。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王書金現已被檢察機關以涉嫌強奸、故意殺人罪批准逮捕。然而,讓人頭疼的是,王書金一案卻難以審理終結。原因是王書金供認的殺害康某一案的偵查工作進行不下去了,當地警方既不作康某被害案已結的說明,也拒不出示該轄區壓根兒就沒有發生康某被害案或已發案未破等的相關證明。缺少這些關鍵的證據,王書金供認的殺害康某一案就成了「懸」案,沒有偵查終結的案件不能移交起訴,反之,即使移交了,檢察機關也會以「繼續補充偵查」的理由退回卷宗。

此事究竟該如何解決?鄭成月副局長說;「我聽從上級組織的安排。」於是,廣平和石家莊方面在僵持著,聶樹斌的家人和被害者家屬則在等待著。但目前為止,原偵破聶樹斌「強奸殺人」一案的石家莊警方、公訴機關、主審法院均沒有任何動靜。

王書金從河南被押回河北已過去一個多月了,滎陽市公安局多次要求廣平縣警方將王書金案的立案表、破案報告等結果函告,而廣平方面卻遲遲未發。究其原因,一負責人在電話里說:「聽說廣平那邊查出麻煩來了,他們有難處。」記者通過邯鄲市公安局政治處欲了解王書金一案的進展情況,卻被廣平縣警方以「我們正在作深入地調查」為由拒絕采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說:「如果聶樹斌案是一起錯案,地下的康某有知,肯定會死不瞑目的,一個冤屈的生命怎能告慰她的靈魂?」

而作為聶樹斌呢?如果他真是被冤殺的,強加到他頭上的這頂「帽子」何時才能取下?誰來給他昭雪?

⑤ 《芳華》中,哪些片段最讓你印象深刻為什麼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在電影的最後,車站長椅上,何小萍與劉峰擁抱的一幕。沒有悲苦也沒有憤恨,那個畫面里,只有歲月靜族旅侍好的平靜與知足。何小萍和劉峰是相像的,他們都善良都內斂都不擅表達。在經歷過「觸摸事件」和戰爭後,劉峰的身心都受到了傷害,而何小萍在戰後鎮銀心靈也是受到了傷害,兩個柔兆吵軟善良卻都不被時代溫柔對待的人兒,在荏苒歲月里互相安慰擁抱著。「你能抱抱我嗎?」,何小萍是那麼平靜而小心的問劉峰,電影最後的擁抱也是兩人用盡畢生力氣所換來溫存罷。都被苦難所折磨的兩人歷經了千帆終於能依偎在一起,這未嘗不是暖心的結局。也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

⑥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1000字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是由北京聚本傳媒出品,由徐昂執導,何冰、韓童生、錢波、趙春羊聯袂主演的犯罪懸疑片。該片講述了當代中國一個由富二代“殺人案”引發了最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範文由我整理如下,歡迎閱讀!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1000字篇1

《十二怒漢》足夠經典,翻拍自《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也挺讓人滿意。

看《十二公民》之前,瀏覽了一下劇情介紹。某政法大學里為補考而設的帶有實驗性質的虛擬法庭上,是十二位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士,而他們並沒有決定他們所討論的案件審判結果的權力。就在這樣的法庭上,一個極富責任感的檢察官以一己之力說服了其他十二位“陪審員”,讓正義得以伸張。

開始覺得故事的開端有些無力,而且這樣的移植讓片子定調很低,甚至給人俗氣之感。但接著看下去我的看法發生了轉變。其實這樣的設計是很討巧的,既解決了劇情合理性的問題,又在審查制度下符合了有關規定、規避了踏入雷區的風險。

《十二公民》雖是翻拍,但把它的故事放在當今中國社會的特殊語境下講述也合情合理。而且故事環環相扣,整部影片無論是小段落還是總的結構都可自圓其說。即使片中人物有時的反應給人以故弄玄虛和拖沓之感,但這種抽絲剝繭式的推理還是讓觀眾沉醉在了解謎的快感之中。

片中人物的設計很用心,個個形象豐滿、個性鮮明,讓人難忘。其中9號陪審員老大爺回憶自己在“反右”中遭遇一場戲,合理推進劇情往下發展的同時,可以讓人更深刻地認識到“多數人的暴政”為何物。還有蹲過監獄的5號陪審員,用自己的經歷讓人明白冤假錯案的危害。除此以外,4號陪審員的“乾爹”身份、10號陪審員的地域歧視、6號醫生對生命價值的思考、7號小賣部老闆生活的辛酸、11號校園保安的大學夢無不令人印象深刻。主創們正是通過他們的言行傳達了自己的價值觀、表明了自己對一些問題的態度。

其實,這部片子的成功還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了演員的表演。眾多話劇出身的演技派帶著一個年輕演員飈戲,讓人看著直呼過癮。

從試聽技巧運用的角度看,該片亦可圈可點。導演光是靠場面調度和5.1聲道的熟練應用,便盤活了一個平淡無奇的廢舊廠房。影片結尾處的那個充滿了詩意的平移長鏡頭中,導演更是將場面調度用到了極致。片中,導演還利用燈光模擬天氣的變化,適當地烘託了影片的氣氛、外化了人物的內心活動。

可以說,這次的翻拍嘗試是相當成功的,除了以上談到的片子本身,《十二公民》也是一部踩著時代步點,反映時代精神,為時代主題而生的電影。

當影片倒數第二個鏡頭終於揭開了8號陪審員的身份謎底,當片尾字幕出現了本片的策劃單位,我們恍然大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影片是我國司法公正以及檢察機關自己的一部形象宣傳片。不同於一般的ppt式的宣傳片,這樣的宣傳更高級,宣傳效果也更好。

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主題映襯下,當司法改革搭乘著社會轉型和變革的快車,導演需要做的,只是順勢而為,讓自己的電影站在改革的風口上,把自己扔進時代的大潮中。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1000字篇2

原本以為這部改編自《十二怒漢》的片兒只會叫好不叫座,影院排期也不多,意外的是剛才居然全場爆滿。

劇情簡單來說是十二個爺們兒機緣巧合以模擬法庭陪審團的身份湊一塊兒坐在一屋裡討論了倆小時富二代弒父的案件。全片兒106分鍾裡面起碼100分鍾都是一個場景-眾人圍著一個長條桌爭論、投票,全靠對白和演員的表現力撐起來的。對白很精彩,故事改編的很接地氣很符合國情,人物個性也巧妙的與其背景相結合。

電影里有些人總是帶著先入為主的偏見對人不對事,比如仇富、比如排外、比如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只有放下偏見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還有對生命的尊重,任何一個人決定都會關系著一個孩子的生命,所以哪怕有一點質疑都值得“浪費”時間去“吹毛求疵”。還有就是詮釋了司法審判的目標-不是把罪犯繩之以法,甚至也不是追求真相,而是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到政府的侵犯。(當然不是說抓罪犯和找真相不重要,只是這兩點應該是公安機關要做的事。)

看到國產電影開始出現這里題材、看到那麼多人願意看這類題材,說明我們在進步,進步總是好的。哦,對了!全片兒最提氣的一句台詞是“我綳會兒!”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1000字篇3

《十二公民》,戲劇電影。看之前,不由自主地在心裡默默畫圈圈分類,是一出戲還是一部電影?看完之後,自己找到了答案。嗯,還非得用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才是這出戲。107分鍾時長的電影里,主要集中在一個時間場景,看上去很混雜但又不是會議室的學校倉庫,室內雜亂堆砌著消防用品、體育器材、飲水機和電風扇,當然還有一張正好可以坐下12個人的會議桌和12把椅子。

政法高校的西法課程補考,受邀作為模擬法庭上的12位陪審團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故事,每個人也都有權利對案件中“持刀殺害親生父親的富二代”裁判是否有罪。陪審團最終結果必須12:0,全票贊同“有罪”或者“無罪”才能有效。只是一場模擬的討論,好像是一個游戲環節,但因為攸關人命,似乎應該是一場較真的辯論。緣於11:1,那唯一一票“無罪”,陪審團成員中的立場分歧最開始是顯而易見的。但隨著推理辯論過程的深入,基本節奏開始按照一人一自曝的頻率逐點“爆破”,“有罪”和“無罪”的陣營發生了改變,再也不是涇渭分明的簡單是非判斷,12人彼此之間也開始有了針鋒相對的爭執,言語上的拌嘴,肢體上的沖突,但很快就被拉回正常又冷靜的陪審辯論軌道上。在傳統戲劇式樣的結構原則下,開端、糾葛、發展、高潮和結局,被線性地延展開來,好像播放器進度條上的時間刻度,又好像一個鍾表面上的12個時點,最終又回到一個原點——11:1,只是這個時候,是一票“有罪”。劇中韓童生扮演的3號陪審員,是一位因離家出走兒子而隱忍心傷的計程車司機,在最後一個人的solo里,聲淚俱下地飆了全場最亮的戲。尤其是最後將額頭深深埋扣在桌上,最後一刻,那股子上上去讓人心疼的孩子氣任性,舉起了贊同“無罪”的手。12:0,完滿。

完滿,是多麼難能可貴的結局,但這其中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背後故事。那些有故事的人們——兒子出走老婆離家的計程車司機,與大學生真愛的房地產老闆,蒙冤入獄的紋身男,兒子要補考的醫生老爸,校園外小賣部老闆,被打成右派的老人,不想讓兒子當民工的城鄉結合部房東,想考政法大學的河南小保安……一千人就有一個哈姆雷特,即便是一千個“有罪”亦或是一千個“無罪”,都不是簡單的態度表決,而是每個人各自幸與不幸的表達和呈現。

簡單直接的前情概要,被豐富飽滿的意味層層疊疊包裹起來,好想貪心地將其一片一片剝離下來,展開捋直鋪平,就像片中被揉扔在地上的紙,又重新被撿起來平展地放在桌上。就是這樣的過程,讓我深感一種無力的恐懼。如果真相就是那張紙,重新鋪展開的時候,我們還能在雜亂的線條中一眼看穿嗎?也許陪審辯論的意義並不是還原真相,而是提出合理懷疑。那紙團重新被撿起,就是一個新的可能。在那些曾經因為我們的沖動而被蹂躪遺棄的紙團中,也許就有著等待被發現的合理。

不論是20年前的呼格吉勒圖案,還是開啟異地復審的聶樹斌案。如果當年能夠提出“合理懷疑”,繼而被理解被接納,那歷史就會重寫了。可惜很多如果都是不能倒帶重來的,因為扔掉一張紙很容易,重新撿回來不常見。

可惜世間太多的合理都被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各種自私自利的小心思蒙蔽了。每個人都借著內心的創傷選擇視而不見。12人陪審團成員的辯論,這個時候又好像是一次團體心理治療。在這過程中,團隊成員就大家所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暴露著自己的內心,又直陳別人的問題,在觀察和被觀察,分析和被分析中,思考自己和他人,心理變化與行為反應、情感體驗和人際關系,都在這個過程中發生著變化,當然,最顯性的變化就是對“有罪”和“無罪”的態度表決。可喜的是,經過這場團體治療,每個人都得到了改善。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這樣的治療,把各自小心思的算盤重新歸位。在全票舉手通過達成一致結果之後,雖然片末那段12名陪審團成員各自走向新起點的畫面,看上去特別有新時代“五講四美三熱愛”MTV宣傳片的范兒,但還是應該鼓掌致敬,因為新生總是值得欣喜。

台詞講事,動作演人,每一個陪審員或講或演,人生百態和人情冷暖都在這一方時空得以淋漓展現。年輕的團長1號陪審員,稚嫩做作,尤其一生氣就明顯的雙下巴,實在讓人著也很生氣,完全就是在演戲的感覺,人物漂浮在角色之上,完全被消磨掉了的個性孤零零地附著在程式化的動作上,缺乏身為陪審團團長的格局和氣度,略弱;打哈哈的2號陪審員,每一次自嗨地哈哈乾笑,也很讓人莫名,大概是因為世間老好人都是如此這般秉持“不得罪不拒絕不負責”的原則,用“笑”這一百試不爽的利器行走江湖的吧,所以即便笑得很莫名,旁人也無可指摘,要麼賠笑,要麼不語,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也算是人生常備防禦錦囊吧。

3號陪審員,身著制服提溜著水杯的計程車司機,韓童生老師的精彩表演簡直了!角色身上,那股老北京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交織著和妻離子散的沒落感,在可恨之餘尤顯可憐,在可憐之餘又稍嫌無賴,他的每一次爆發都是亮點,尤其是最後一段自述直接閃瞎。於是,在昨天的觀影過程中,兩次斷片都直愣愣地瞎在這兒了。想著也覺得挺幽默,之前在小西天看膠片放映的時候,看到過膠片被燒斷在銀幕上開出一朵花來的神奇圖案。這次索性愣生生地看著重新啟動,銀幕上播放進度條以40倍速快進著。我們沒法掌握人生的`進度,但起碼我們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放映故障出現之後,全場觀眾也上演了一番現場版的“12公民”,不同的人表達著不同的情緒,戲謔叫嚷著要票價打折的,默默不語開始掏手機的,帶頭鼓掌安慰觀眾的……人生百態在銀幕上,在舞台上,在劇場里,更是在你我身邊。那些被演出來的精彩,都不及此時此刻身邊的每個現場。

4號陪審員房地產商的港片大佬范兒略顯兀自,也許就是為貧富差距而設的吧,雖然伴著肢體沖突的爭執提出“仇富”這一社會話題,還是能鮮明感覺到導演在這里悄悄放下溫柔一刀,女大學生認乾爹傍大款,也是人間自有真愛在,這些時不時就蹦躂出來的戲謔台詞躲閃在觀眾陣陣笑聲中,一點一點消解著矛盾;5號陪審員紋身男,略顯誇張的發型遮住了半張臉看不清眼睛,雖然他的故事更像聶樹斌甚至是呼格吉勒圖,但與人物形象的反差度太明顯,被刻意放大的戲劇性,反而掩蓋了本來應有的生活真實,於是我的注意力都被那身合體的白襯衫吸引了。

6號陪審員醫生老爸存在感略弱,盡管他是一開始就給予“無罪”表示理解的人,中規中矩的性格,四平八穩的表演,是人群中的絕大多數,也是容易被忽視的部分,但其實卻是最應該爭取的對象;7號陪審員小賣部老闆,有戲,跟他的花襯衫一樣出彩,舉手投足都標簽著討生活的滑頭和不易,因為被要求配合工作,成為陪審團成員,但他其實不關心最終結果如何,因為他更關心自己的生計,一心只想早點結束這個過程;何冰飾演的8號陪審員,核心人物,賦予他檢察官的身份在片尾揭示,也算是基本自圓其說了整個故事,所有的戲都是從他的合理懷疑“無罪”開始,感謝電影呈現,鏡頭還原了何冰的每一個表情的真實和每一個動作的細致。

9號陪審員,一個曾經被打成“右派”的老人,他對獨居老人出鏡作證動機的猜測,和對歷史記憶的個人回述,恰是片中最讓人動容感覺溫暖的地方,他是第一個改變立場,轉投“無罪”的人,大概是因為令人動容的往事,會讓人在感同身受中選擇善意的回報;10號陪審員房東男,讓人認臉不記名的演員,地域歧視的狹隘勁兒和刻薄氣都被他演得杠杠滴,但偶爾隱隱還是覺得有點勁兒勁兒地,翻來覆去總拿地域歧視說事兒,真的會讓人感覺疲乏,在市儈狹隘自私甚至無賴中,到底還是有著望子成龍的殷殷期盼;11號陪審員小保安,勵志青年的代表,一口河南腔,可愛十足,不遭嫌棄,姑且也能算是正義之希望的象徵吧;12號陪審員,在“有罪”和“無罪”兩者之間搖擺不定,被反復說服缺乏自我態度的人,其實應該挺有意思的,因為這算是大多數牆頭草人群代表,可惜全片中存在感也不是特別強,戲份不是特別多。

看完之後走出劇場,風大地吹亂了頭發,卻異常清醒地一個激靈,最近開兩會呢,2015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嗯,依法治國,開局。

⑦ 聶樹斌案將被張藝謀拍電影原是愚人節玩笑

律師李樹亭最近去聶家的時候,同去的還有人民法院報的記者李敏和央視新聞調查的記者萬茵。據媒體報道,這二位記者拜訪聶家,是為了籌措有關聶樹斌案的電影劇本。

知情人士還透露,再審結果公布之後,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庭長悉碰胡雲騰就力主將案子拍成電影。劇本的前期籌措工作已接近尾聲,最高人民法院希望張藝謀能導演此片,已在接洽中。

澄清說明稱,「第二巡迴法庭審理聶樹斌案受到媒體廣泛關注和報道,我庭表示感謝。但愚人節期間,有媒體說我庭力促將聶樹斌案拍成電影,此為不實消息。我庭沒有將聶樹斌案拍成電影的想法、做法,更沒有和大導演合作之事。純屬愚人節新聞,姑作笑談!」

⑧ 江歌案中陳世峰被定刑二十年,為何律師會幫惡人辯護

備受關注的中國留日學生江歌被害一案,於東京時間12月20日下午3點在日本東京地方裁判所當庭宣判,犯罪人陳世峰被判有期徒刑二十年。

有網友私下發表議論,像陳世峰這樣喪心病狂的人,怎麼會有律師幫他做無罪辯護呢?

的確,在江歌案如火如荼爛租讓的討論聲中,網路上對陳世峰的罵聲一片,甚至於他的辯護律師,也遭到了無數網友的圍攻。

似乎法律人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明明被告已經犯下了彌天大錯,你為什麼還要為他辯護呢?

刑法書上第一章:刑法是善良人的最大憲章,也是犯罪人的最大憲章

無論善良人也好,犯罪人也好,每個人都是有人權的。其實律師並不只是為犯罪人辯護,更多的是為人的基本權利辯護。

還記得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聶樹斌案件嗎?聶樹斌因為路過兇殺現場而被警方定位重大嫌疑人,在警方高強度的審問之下,他承認了自己殺人的事實,警方也宣布了破案。

當地直接指派了一個律師為聶樹斌辯護,沒想到這位律師在溝通之後選擇型搏了有罪辯護,這就相當於承認飢局了殺人的事實。結果聶樹斌在萬眾矚目之下被判了死刑,不久之後被槍斃了。

在2016年12月2日,最高院第二巡迴法庭對原審被告人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再審案公開宣判,宣告聶樹斌無罪。

雖然聶樹斌最後沉冤得雪了,然而人死不能復生。

倘若當年的辯護律師能夠費盡心力的為聶樹斌辯護,而不是匆匆地做有罪證明,那麼這個世界就會少一個冤案,多一個美好的家庭。

蒙冤的人,當初所有人都是認為他有罪的,倘若連辯護律師都認為他有罪,他的冤屈該向誰控訴?

嫌疑人不等於犯罪人,雖然有時候概率很小,甚至接近於0。只要法庭最終沒有宣判有罪,被告只能稱為嫌疑人

還記得電影《十二怒漢》嗎?在這部電影中,12個人作為陪審團來決定一個孩子是否有罪。一切的證據都在證明著這個孩子有罪。在第一次的表決結果中,有11個人認為他有罪。

然而到了後來,隨著八號一直對孩子無罪這個結論的堅持,一個個的推翻那看似很明顯的證據,最終12個人達成一致,認為孩子無罪。

法律人不是上帝,即使在最艱難的情況下,我們也要保持對生命的敬重。

引用知乎網友的一句話

如果當年有一個負責的律師:

佘祥林、趙作海、呼格、羅開友、張振風、李久明、杜培武??這個長長的名單里的人名或許就不會出現在搜索引擎里。

⑨ 一案雙究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一案雙查什麼意思 「一案雙查」制度是指紀檢監察機關在查處案件時,既海查清當事人的違紀問題,又要查清主管領導或分管領導的責任范圍及責任。

問題二:「一案雙查」指的是什麼? 「一案雙查」制度是指紀檢監察機關在查處案件時,既要查清當事人的違紀問題,又要查罩亮清主管領導或分管領導的責任范圍及責任。

問題三:黨風 廉政建設一案雙查是什麼意思 黨風廉政建設一案雙查是;既要追究當事人責任,又要追究相關領導責任。

問題四:一案三查是什麼 發生一個案件,查部門主管的工作責任、查黨委的領導責任、查紀委的監稿殲督責任。

問題五:一案雙查的一案雙查 中央巡視組在對青海、寧夏等地方的反饋意見中,多次提到要「加大查辦案件力度,提高突破案件能力,堅持『一案雙查』」。「一案雙查」就是嚴格執行問責機制,既要追究當事人責任,又要倒查追究相關領導責任,包括黨委和紀委的責任。2014年初廣西永福縣違規給領導幹部發放考核獎金,除了縣委書記被黨內嚴重警告並被免職之外,縣紀委書記由於沒有起到監督作用,也受到黨內警告處分,並被調離原崗位。

問題六:黨風廉政建設所指一崗雙責和一案雙查的要求 一崗雙責的意思,「一崗」就是一個領導幹部的職務所對應的崗位;「雙責」就是一個領導幹部既要對所在崗位應當承擔的具體業務工作負責,又要對所在崗位應當承擔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負責;也就是一個單位的領導幹部應當對這個單位的業務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負雙重責任。
一案雙查的意思,嚴格執行問責機制,既要追究當事人責任,又要倒查追究相關領導責任,包括黨委和紀委的責任。

問題七:》《一案兩凶,誰是真凶 村頭的兩位老人告訴記者,聶樹斌是其家裡惟一的男孩,平常不好說話,人也很老實,從不和人打架吵鬧。初中畢業後就上了技校,後來留在了學校的工廠里聽說他「犯事」了,村裡的老少和聶樹斌的父母一樣,都不相信,「這么老實的娃怎會干那種缺德事?」人們在猜疑中等待著法律公平、公正的裁決。
然而,他們誰都沒有料到,1995年的五一前,聶樹斌的姐姐、姐夫從城裡哭著抱回一個骨灰盒―――聶樹斌被執行槍決了。此時,村裡沒一個人不流淚,既可惜這個不滿21周歲的小夥子就這樣去了,又同情聶樹斌的父母突然遭受這沉重地一擊。
如眾人擔心的那樣,身體本就不太好的聶樹斌的父親當即卧床不起,茶飯不思,不停地呼喚著兒子的名字,涕淚漣漣。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聶家為聶樹斌配了陰親,可做父母的心裡仍一直堵著,覺得兒子死得冤,而又不知道從何說起,只天天物敬寬在恍惚中度日,祈望時間能洗刷一切,還兒子一個公道。
由於聶樹斌父親的身體尚未完全恢復,恐舊事重提會再一次經受不住,記者在一位好心大媽的幫助下,做通聶樹斌母親張煥枝的工作,在鄰居家完成了采訪。沉默、淚水、哽咽。在連續幾次抹乾滿臉縱橫的老淚後,張煥枝慢慢地打開了話匣。
今年已61歲的她告訴記者,兒子去了已整整十年,但她始終覺得兒子仍在她和老伴身邊。到現在,人已經沒了,他們仍不相信兒子做了那惡事。那年兒子才20歲,而聽說那名被害女子已38歲了。張煥枝說,她很後悔,後悔沒有親口問問兒子,有沒有干那傷天害理的事。聽律師在一次會見兒子後告訴她,聶樹斌已全部招認了,但他說是被毆打後,他受不了各種各樣的審訊方法才招認的。」
她相信兒子這句話是真的。開完庭的時候,她要求見兒子一面,法官允許了,可剛一見面,兒子就大哭一聲「媽――」法官又讓法警將兒子帶走了。「我兒子分明是有話要和我說啊……」
張煥枝說,聶樹斌打小就口吃,一激動就說不出話來,那天在法庭外見他的最後一面,看兒子的表情,是真的想和她說點什麼,可法警沒給機會。之後,兒子什麼時候被判的死刑,什麼時候要執行,家裡人沒得到訊,律師也沒告訴過她。直到1995年4月28日,其丈夫去看守所給孩子送點吃的、穿的,獄警才告訴他,聶樹斌已於頭一天被執行了死刑。「俺老伴一路跌撞著回到家,第二天就卧床不起了……」
張煥枝說,她是從刊登在《河北法制報》上的一篇文章中看到,兒子是怎樣將康某 *** 後殺害的。聶樹斌的姐姐聶樹慧告訴記者,弟弟被槍決已十年了,家裡卻沒有見到判決書。只聽說弟弟是被以 *** 殺人罪判死刑的,至於警方是怎麼抓獲弟弟、又是憑什麼證據來認定弟弟就是殺人元兇等家裡人一概不知。從刑拘、逮捕到開庭、判刑,從沒人通知家裡。幾天前,她和母親來到石家莊市中級法院,說了一大堆好話,總算見到河北省高級法院對聶樹斌一案的終審判決書。
「石家莊市中級法院一審分別以 *** 罪、故意殺人罪判處俺弟兩個死刑,河北省高級法院二審進行了改判,以 *** 罪判處聶樹斌有期徒刑十五年,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數罪並罰決定執行死刑。」聶樹慧說,判決書上認定聶樹斌的犯罪事實大概是這樣寫的:聶樹斌於1994年8月5日騎著自行車從石家莊市孔寨村的一個小路上經過,在經過一塊玉米地時,碰上下班回宿舍的液壓件廠女職工康某,聶樹斌用自行車將康某撞倒在地,隨後對其實施 *** ,康不從,聶樹斌就用康的連衣裙將其勒死,而後對其屍體實施 *** ,之後騎車逃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警察說:
「從王書金已招認的犯罪事實分析,和現在掌握的各種證據看,聶樹斌一案極有可能是個冤案。」人們都在等待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既然原司法機關認定聶樹斌作案的對象就是康某,而......>>

問題八:一案雙查心得體會 一是提高了稅收執法水平。大力推行「一案雙查」制度,及時發現稅收征管中的漏洞,對當事人進行責任追究和教育整頓,有效提高了稅務人員的執法技能,稅務人員執行稅收政策、法規更加准確、到位。
二是轉變了工作作風。大力推行「一案雙查」制度,促進稅務人員轉變工作作風,強化為納稅人的服務意識,實現由監督打擊向管理服務轉變,營造了優良的辦稅環境,使執法和服務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優化了稅收服務軟環鏡。
三是增強了廉潔從政意識。大力推行 「一案雙查」制度使稅收管理員在本職工作中努力做到不瞞事實、不越許可權、不差程序、不丟環節、不欠手續、不失規范、不徇私情、不謀私利,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把該保留的資料、記錄保管好,把該履行的程序和手續履行好,促進了稅務幹部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履行法定職責,規范執法程序,嚴格依法辦事。

問題九:縣紀委審查倒逼落實"兩個責任",一案雙查什麼意思 兩個責任是: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
「一案雙查」,就是既要查清當事人的違紀問題,又要查清主管領導或分管領導相關責任是否落實到位,對「兩個責任」落實不力的黨員幹部實施追究問責。

⑩ 陳凱歌前妻和聶樹斌關系

聶樹斌是陳凱歌的前妻。根據相關公開信息查詢,他們於1987年結婚,但是在1998年就離婚了。

閱讀全文

與聶樹斌電影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香港電影有六大美女 瀏覽:152
2015搞笑微電影 瀏覽:908
香港電影盜賊審訊 瀏覽:197
如何手機電影剪輯傳抖音 瀏覽:485
電影天堂裡面怎麼搜索影片 瀏覽:946
生病摘掉氧氣管是哪個電影 瀏覽:108
國產動畫電影時間表 瀏覽:296
鹽城市區哪裡有小電影 瀏覽:109
愛情故事電影文詠珊吻戲 瀏覽:739
2019匈牙利電影天方夜譚劇情 瀏覽:326
定電影票哪個網最便宜嗎 瀏覽:403
哪裡的平台能免會員看電影 瀏覽:112
優選福利怎麼買電影票 瀏覽:620
黑白電影怎麼表達 瀏覽:789
白雪公主電影的英文觀後感三百字 瀏覽:945
飛天小女小警大電影英文版 瀏覽:313
玩游戲看電影的顯示器 瀏覽:198
電影紅軍小學演員 瀏覽:178
小馨看電影 瀏覽:709
劇情DH電影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