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搜索的影片評價
有人說,《搜索》不像是陳凱歌的作品,更像是出自馮小剛之手。的確,如《搜索》這樣的都市小品,向來是馮小剛的拿手好戲,而提起陳凱歌電影,更容易讓人與宏大的歷史背景和顛沛的個人宿命聯系起來。只是,如今兩個人都做出了各自的改變:陳凱歌開始學著放下身段,拍出了《搜索》;馮小剛則拾起醞釀多年的人文思辨,創作了《溫故一九四二》。
《搜索》之於陳凱歌,更像是一次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尋求平衡的嘗試。從《無極》的「慘案」,到《梅蘭芳》《趙氏孤兒》的褒貶不一,近些年,陳凱歌不斷被質疑告慶江郎才盡。誠然,一個創作者總有文如泉涌的巔峰期,也有舉步維艱的瓶頸期,六十歲的陳凱歌已經漸漸失去了當年的意氣風發與口無遮攔,他不可能永遠都做時代的「叛逆先鋒」,這個角色應該由年輕人「替補登場」。
退一步說,《搜索》在當下的國產片中已經還算不錯,畢竟陳凱歌的電影功底與敘事能力擺在那裡。但是平心而論,我們又不得不對這樣的「陳凱歌作品」表示失望——當傲氣漸弱,銳意不在之後,陳凱歌無法再在「黃土地」上發出叩問時代的吶喊,也無法在「三尺戲台」上演繹橫跨數年的離合悲歡。
不是苛責、不是找茬、更不是雞蛋里挑骨頭,《搜索》雖然切到了當下這個時代的脈搏,但是很可惜的是,陳凱歌只是摸了摸,搖搖頭,便走開了。沒給出自己理解中的「葯方」,甚至連病症都沒解釋清楚,這難免讓人惋惜,乃至失望。(撰文整理/玄曦皓) 這個電影在敘事上做得比較好的首先是在故事上講的比較流暢,以前陳凱歌的電影有作者式的、個性化的別扭,他一定要有那種架子,那種說話的腔調,像當年的《荊軻刺秦王》(1999),必須要拿腔拿調,舞灶慶台范兒會很明顯。
電影在敘事上非常符合主流大眾的欣賞趣味,這部電影其實是一個雙線的設計,是一個兩層的敘事,主線是媒體事件,輔線就是高圓圓和趙又廷的感情關系,但這條輔線在發展過程中也慢慢變成了一條主線。
陳凱歌的視聽語言做的還是非常精緻的,比如說電影中出現了很多的鏡子的使用,典型的學院派手法。對於人性的矛盾,通過鏡像的形式來進行展現,同時對機位的選擇,高低錯落,十分豐富。沙丹評(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微博:奇愛博士) 這個影片襪辯握相對來說比較散,不是特別的集中,比如說我們看彼得威爾的《楚門的世界》,講的就很清晰,從頭到尾講的就是這個人怎麼面對媒介,如何走出這個攝影棚的控制。但是《搜索》是雙線,一個是感情線,一個是媒體事件,是並駕齊驅的。以陳凱歌一直以來的出發點來看,他肯定是想講人和媒介之間的關系,拍著拍著就拍成了男女之間的感情戲,這個感情戲又「照應」著趙又廷和高圓圓的戲外感情,被再一次放大,可能是有點喧賓奪主了。沙丹評(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微博:奇愛博士)
電影《搜索》就有一種刻意的「去陳凱歌化」,網上也有人說這部電影就根本看不出來是陳凱歌拍的。楊天東 評(《電影》雜志記者,編劇,微博:鴻爪丫)
❷ 電影《搜索》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呢
電影《搜索》講述了都市白領葉藍秋(高圓圓飾演),在一個如常的早上,因為 影片海報
沒有在公車上為一位老大爺讓座,徹底改寫了牽連其中的數人的命運。上市集團老總——城中富豪沈流舒(王學圻飾演)因此陷入不安的漩渦;闊太太莫小渝(陳紅飾演)因此勇敢地從被人羨慕嫉妒恨的婚姻家庭中落荒而逃;媒體新鮮人楊佳琪(王珞丹飾演)因此 看透職場冷漠並借機成功上位;資深電視人陳若兮(姚晨飾演)因此紅極一時卻又急轉直下職場情場兩失意;失業且負債累累的楊守誠(趙又廷飾演)因此獲得一筆意外之財,卻也因此經歷了一場靈魂的「意外旅行」。 葉藍秋宛若南美洲叢林中得一隻蝴蝶,煽動翅膀,引發了一場發生在中國南方都市裡的「南太平洋風暴」。七天時間,因為一件公車上發生的小概率事件,十幾個人被捲入其中,生活被迫推離既有的軌道,甚至命運都被徹底改寫。
❸ 電影《搜索》觀後感
電影《搜索》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電影《搜索》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搜索》:扭曲世界的真實寫照一個妙齡女子,坐公交車不給老爺爺讓座。別的乘客指責她,她冷冷地回了一兩句。這個事被路人拿手機拍下來放到了網上。在媒體的一番炒作,網民的一番人肉搜索之後,這個妙齡女子成了道德敗壞的典型,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
以上就是目前熱映的電影《搜索》中的主要情節。對電影本身的評論已經有很多了,我們關注的是這個過程。從坐公交車不讓座這么一件小事,到最後主人公跳樓慘死的悲劇結局,這中間經歷了什麼?都有哪些人參與其中,分別扮演了什麼角色?電影中呈現的那個扭曲的世界,是否是我們現實的真實寫照?一個個心存善念的網民,是怎樣一步步殺死劇中人的?扭曲的互聯網:從自由平台到泄憤通道互聯網的自由、交互屬性,易激發人的正義感。
還記得佛山小悅悅事件嗎?當時小悅悅被車撞傷,奄奄一息,先後有18個人路過她,卻或有意或無意地都沒救她,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而此時被披露後,網友義憤填膺。某網站做過一個調查,如果你是18路人之一,你會怎麼做?有超過90%的人選擇了親自施救或撥打120急救電話,只有不到2%的網友選擇了「為避免不必要麻煩當作沒看見」。網友在網上的群情激奮,與路人在現實中的冷漠殘酷形成了鮮明對比。那麼,真的是佛山路過小悅悅的那18個人,恰好都是那2%的不願救人者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正如《搜索》這部電影里,女主人公葉藍秋一個不讓座的舉動,讓幾乎所有網友對她群起而攻之。互聯網的自由、交互屬性,讓每個人都不自覺地向「聖人」靠攏。每個人在網上都可以自由地發言,與別人交流。而愛惜羽毛,想展示陽光祥渣的一面給別人看,這是人之常情。如今微博的實名制,更是讓每個人都更注意維護自己的形象。因為在網上,標榜道德高尚要比坦白道德低下容易得多,阻力也要小得多。即使你真是道德高尚之人,也有一個詞叫做「知易行難」:你知道一件事情應該怎麼做,和你真的在身處那個環境時能按預想的方式把事情做到,這之間有很大的距離。搏宴森就像你知道每天背100個單詞,遲早能把英語學好,但你堅持得住嗎?你知道抽煙喝酒對身體不好,但你戒得了嗎?如果把網友的正義感,等同於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充滿正義感,無疑是不明智的。網路泄憤,是對現實不滿的一種排遣。
中國網民的兩個重要屬性,一個是幾乎人人都充滿正義感,另一個則是幾乎人人都怒氣沖天。論壇、微博上罕見平和坦誠的對話,往往是三五句過後即破口大罵。很多人上網的目的首先在於泄憤,其次在於瀏覽信息和與人交流。簡單說,上來罵兩句出出氣是最重要的,至於因為什麼事而罵,罵的是誰,罵的有沒有道理,則都不是優先要考慮的。在這個網路泄憤的過程中,互聯網和被罵的人都是無辜的。舉個例子,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我們如果從同事、同學、老師、領導那裡受了委屈,常乾的一個事就是抓起什麼東西(比如花瓶)往地上一砸,用以排遣心中的怨氣。而用網路泄憤時,互聯網就是我們手裡的花瓶,而被罵的人則是被砸的地板。在地板看來,那個人舉起花瓶惡狠狠用盡全身力氣向它砸來,好像它犯了多大錯誤。其實,那個以泄憤為目的的人,砸東西是他的主要目的,地板只是無辜的犧牲品。當大多數網友都怒氣沖沖時,再去埋怨他們不該生氣,就顯得沒什麼意義了。生活中的不如意,學業事業上的不順利,感情生活的不穩定,日常生活的艱辛,都會成為怨氣的來源。一句話,中國人活得太不容易了,網路恰在此時出現,成了每個想摔東西的人抓住的那隻花瓶,如此而已。
扭曲的價值觀:從傳統美德到道德綁架
從「讓座」看傳統美基畝德:應以自願為前提
電影《搜索》中,讓女主人公引起爭議,乃至身敗名裂的導火索,是她坐公交車不願給旁邊站著的老年人讓座。尊老愛幼,這是中國人一直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小也聽了不少類似於「孔融讓梨」、「程門立雪」之類尊重師長,扶助弱小的歷史故事。漸漸地,這些傳統美德就成了我們血液中的一部分,成了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細究起來,其實問題不小。
尊老愛幼,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等傳統美德,是我們一直提倡的。這沒有錯,但前提應該是每個人自願遵守。也就是說,遵守這些美德是每個人的權利,而並非義務。可以在自願的前提下提倡,但不應強制每個人必須奉行。坐公交車是否讓座,別人有困難是否幫助,是否無私地奉獻於我們所從事的事業,這些都是個人選擇,而不應是在某種強制力的要挾之下必須要做的事。傳統美德本來是使我們變得更好的一種營養,如果反倒變成禁錮我們的枷鎖,那恐怕也並非古人所願。
德治中國:拋開法律空談道德,極易形成道德綁架
一般來說,我們平時喊哪種口號越多,往往就表示我們在這方面欠缺很多。比如國家一直強調我們是法治國家,要以法治國。之所以這么提,恰恰是因為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太多不依照法律,而依照道德、情感、關系來決斷的事。當然不是說道德不重要,在我們個人修養與學識積累的過程中,道德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我們在這里想討論的是,不要在拋開法律的情況下空談道德,因為這與道德綁架只有一線之隔。
現代國家之所以大多選擇以法治國,不是說他們的國民道德有多麼糟糕——而且往往高度的法律社會,是需要公民具有高度的道德標准才可以構建起來的——而是因為法治國家是保障人權,限制公共權力的濫用,限制國家權力同時賦予公民權利的最佳途徑。法律是道德的底線,也就是說,一些我們看不慣的行為,甚至是傳統道德所鄙視的行為,只要不違反法律,就沒有做錯,同時也不應受到譴責。如果拋開法律談道德,很容易出現重視了A道德,卻忽視了B道德的情況。例如文革時候的抄家,現在看來是嚴重違反法律的私闖民宅行為,但在當時看來,被抄家的大都是「反動學術權威」,是需要被「改造」的人。於是抄家的人就站在了道德制高點,抄家的行為就合理了。這種拋開法律,以道德綁架他人的事,我國歷史上並不罕見。所以,在表面上倡導依法治國,私下裡處處以德治人的中國,警惕道德綁架,實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扭曲的陳凱歌:從"端裝"大師到"電視劇"導演
凱爺被逼「接地氣」:管窺中國電影現狀
讓我們回到電影本身。這樣一部純正的當代年輕人題材,「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影片,如果不告訴你導演是誰,恐怕想破腦袋也不會想到是陳凱歌這位爺。在電影圈,被公認為「爺」的沒有幾個,而「凱爺」則叫得很響。用電影迷的話來說,這是一位「端莊」大師:永遠端著一個大師的`架子,顯得有點裝。然而近幾年,這位熟讀古詩詞,用筆寫劇本,不用電腦,不用手機,每日都要研讀佛經的老古董導演,在不知不覺中,變了。
單從《搜索》這部電影來看,可以說這是一部現實題材的還不錯的作品,很接地氣,對時下熱門的人肉搜索,網路暴力,媒體邊界等問題做了一番探討。可如果考慮到導演是陳凱歌,那又有了另一層的意義。眾所周知,陳凱歌擅長的是文化底蘊深厚的題材,《霸王別姬》已成影史經典自不必說,《黃土地》、《孩子王》、《荊軻刺秦王》等也是古樸有力,給人迎面一擊的震撼。然而再牛的導演也要面對投資商的壓力,沒票房,再好的戲也出不來。漸漸地,他開始用大明星,他的策劃團隊開始用緋聞、花邊等手段炒作。一直對記者高高在上的凱爺,居然在宣傳影片時當著記者的面熱吻妻子陳紅。這種炒作的手段,就如同讓郭德綱講佛學一樣,怎麼看也不是那麼回事。從《無極》被胡戈惡搞後的出離憤怒,到如今自己拍攝影片反思網路「暴行」,清高的陳凱歌在市場的督導下完成了自我蛻變。作為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導演,都需要為迎合市場而做出180度的大轉變,其他電影人的處境可見一斑。
「電視劇」充斥大銀幕:電影分級制是症結所在
《搜索》為人詬病的地方之一,是拍得太淺顯。明星演員不少,鏡頭語言朴實,故事線性發展,加足了感情戲,高圓圓飾演的女主角美艷的臉部特寫無數次??總之,是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的,比較商業化的影片,甚至可以說,這很像一集加長版的電視劇。如果這是一部菜鳥導演的作品,淺顯流暢可能是優點;然而這部「電視劇型」的電影出自凱爺之手,這就多少有點說不通了。然而我們放眼電影院,這種「電視劇型」的電影幾乎充斥了中國的每一家電影院。所有的銀幕上都在放著通俗易懂,不費腦子,可以一邊嚼著爆米花一邊看的口水片,稍有晦澀的藝術電影則難覓蹤影。這種現象很值得深思。
我們並不是說電影不應該通俗易懂,而是說,一個國家的幾乎所有電影院都在放映著淺顯明了,一看就懂的「電視劇」,而艱深晦澀的藝術電影不僅無處播放,甚至幾乎沒人投拍,這就是一個大問題了。所謂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任何事物如果品種之間同質化過於嚴重,是很不利於這種事物的正常發展的。電影也是一樣。投資商一股腦地投拍大眾喜聞樂見,不費腦子的電影,肯定有他們的道理。嚴苛的審查制度直接就使一批題材不能觸碰。而院線、影院出於自身盈利的考慮,也會優先放映通俗易懂、明星扎堆、看著不累的大片、商業類型片。院線的這種拍片方式又會反作用於電影投資商,使他們的錢更集中於「電視劇」型的影片上,加大了國內影院上映電影的同質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分級制。大電影院繼續放那些老少皆宜的通俗大片,小眾的影片也會在專門的藝術院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有保住了影片的多樣性,才有繼續發展壯大的可能,否則中國電影就是死路一條。
;❹ 如何評價電影《搜索》
鏈接:https://pan..com/s/1-wQ6sDawEsh8TP5pB8jd7g
《搜索》是由陳凱歌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由高圓圓、姚晨、趙又廷、陳紅、王學圻、王珞丹、陳燃裂晌、張譯主演,於2012年7月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改編自小說《請你原諒我》,講述都市白領葉藍秋因為一件公車不讓座的小事,而引發了蝴蝶效應般的清消網路暴力,以答源知致最終被逼到生活的死角的故事。
❺ 如何評價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搜索》
《搜索》的核心不是當代網路生活的現實寫照,也不反映職場商界的勾心鬥角,更不是述說凄美的愛情故事,而是在拷問那些早已習慣盲從網路的人們,敦促其反思、頓悟。作品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藝術魅力與社會效果,主要在於陳凱歌導演的隱喻風格和豐滿的作品主題,使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作品的內涵。隱喻是陳凱歌導演一貫的敘事風格,這種鮮明的風格在《搜索》這部電影中得以深化與發展。
❻ 如何評價電影《搜索》
搜索:今年以來讓我最驚喜的一部國產電影。實話說,之前對陳凱歌導演的這部現代都市題材的電影並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叢拿念,但是沖著陳凱歌導演的名聲還是懷著期待去看了這部電影。結果這部電影還真的沒有讓我失望,給了我出乎意料的驚喜。首先,高圓圓、趙又廷、姚晨的表演很讓我驚喜,演的特點都很鮮明也都很出色的完成了本職的表演,尤其是高圓圓,我個人覺得她的突破很大,表現很驚艷。而遺憾的是王珞丹的表演卻看上去敏嫌不溫不火,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其次,這部電影的立意和題材不錯,見微知著,給人以深思和反省,讓人頗有回味。但是影片的後半段卻幾乎與影片的主題搜索偏離了主線,使得滲困結構上有些凌亂,這是一處硬傷。應該說,這部電影的優點和缺點同樣突出,國內電影能將現實題材拍的這樣好的,並不多見,但是其想包容的東西太多又顯得十分凌亂。盡管它有著明顯的缺點,我還是願意給它8分,因為它真的是今年讓我在看完後還回味許久的電影。是值得一看的好電影。8分
❼ 電影《搜索》講述了什麼故事
《搜索》改編自唯一一部網路作品入選「魯迅文學獎」的小說《網逝》,《網逝》最初發表在「晉江文學城」上,時名為《請你原諒我》,講述了一個關於網路暴力的故事。《搜索》是個寫人的電影。
若兮的攝影師男友無意中被捲入葉藍秋的世界中,為了獲得一筆高額報酬,他受雇陪伴在葉左右。而他卻不曾想到,這竟是這個飽受指責的女人生命中最後。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哦!
❽ 電影《搜索》觀後感!
寫作思路及要點:先簡單敘述電影《搜索》的主要內容,然後聯系實際生活得出啟發。
電影《搜索》講述高圓圓飾演的葉藍秋檢查出癌症晚期,因此情緒失常的她,在公車上不肯給老人讓座,被路人拍下來,隨即引發的一系列波瀾。想升職的電視台小助理、雷厲風行為報道不擇手段的女編導、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一根筋的雷姓青年,也可以說是「一段公交讓座視頻引發的命案」,有點像蝴蝶效應一樣不斷擴散發展的大戲。
電影的結局耐人尋味,那樣的現實,那樣的殘酷,又那樣的帶著諷刺和無奈。劇中人物的無奈,也有觀眾的無奈。當這類事件像病毒一樣傳播的時候,這一過程也已經被利用,隱藏於社會角落的力量洶涌澎拜,成為了泄憤和謀私的工具,我們網路推廣工作者更應該維護正義,維護網路推廣和新聞推送的職業道德。
電影《搜索》的影評:
《搜索》的整個劇本結構很完整,片中的每個角色的鋪排很均勻,也有著各自的使命,每場戲的力度都拿捏得很好。該片根據小說改編,但原著對於為什麼一個簡簡單單的「不讓座」會弄得那麼大,變成一個社會話題,其實劇情細節的鋪排並不具備說服力,但陳凱歌卻在電影中將之合情合理化,提升了原著最為薄弱的環節。
故事的發展能否合情合理,讓觀眾信服,很重要。在這一點上陳凱歌做得不錯,每次轉折、劇情的推進都具備充分理由,但又讓觀眾意想不到,達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戲劇性
❾ 電影《搜索》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電影《搜索》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事以葉藍秋在公交車上不讓座為線索,影片運用網路信息傳播為主線,描述了每一位牽扯到的人物的不同命運。看了一大半,沒覺得有什麼亮點,情節平鋪展開,但我心裡一直在等待那個葉藍秋病情告發的橋段,那是故事的高潮,但,影片沒有把這個感人的橋段放大,以至於我只是小小地感動了一下。有人和我解釋,這不是一部感情片,所以不會把這一橋段過多渲染。但作為觀眾,我還是希望在葉藍秋告知楊守誠病情時,能夠拍得更煽情、更感人,而葉藍秋與楊守誠的感情鋪墊應該更豐富一點。對於最後莫小渝離開沈流舒這一情節覺得不合理,有點做作,是多此一舉。
沈流舒的扮演者王學圻演得非常出色,把一個商場上的富豪演繹得恰如其分,姚晨把角色演得很到位,讓我看到了陳若兮的強勢、偏執到最後的無奈。而一直期待的高圓圓與趙又廷演得不算太失望,但是沒看出來這影片的故事能把他們感動成現實中的一對。陳紅演技真不怎麼樣,而且她的容顏不禁讓我感嘆:歲月真是一把殺豬刀呀,相比之下,高圓圓真的好美哦。
因為我喜歡現代劇,所以很多時尚元素還是很吸引眼球,演員的衣服、辦公室的布置、人物的語言、汽車等都堪稱精緻、都很現代!
雖然影片沒有轟轟烈烈的場面,也沒有讓我淚流滿面,但感觸還是很深:
第一,在這個快餐式的信息時代,我們該怎麼看待網上的信息?現在的人們都不願意用自己的腦子判斷真偽,一旦看到網上的信息多會確信是真的,而且大多數人都會用一種非常負面的'態度判斷某一事件,比如說:人們不會想一下,葉藍秋為什麼不讓座?也許她有隱情?莫小渝一個電話就能讓所有的人相信葉藍秋是一個小三。
第二,網路時代的發展,阻礙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陳若兮以一則短消息認定楊守誠與葉藍秋肯定相愛很久,當她聽到楊守誠說:當我發現自己再也見不到她時,才覺得自己愛上她了「時,她發現自己誤會了。
第三,不管是記者還是讀者,在報道或傳播事件時一定要做到客觀公正。這對我們工作中生活中都有幫助。
總之影片讓我領悟到:對人對事不能帶有無意識的偏見,要以積極、包容的態度解讀網路上的信息。
再次感嘆,高圓圓好美哦!
《搜索》看後,我心裡有種莫名的難受,結局有點讓人心酸。然而,那又很接近現實的生活。
原來,多條的誤解交織在一起就會編織出可悲的結局。這部電影和我之前看的《守望者》有點類似,所釀出的而又有些出乎意料的結局大都只是對一句話或幾句話的誤解而已。我似乎對「理解萬歲」有了更深的領悟,對人的理解寬容也可以說是正在挽救他。這樣說,似乎有些誇張,可是在當今網路科技發達的社會,有些消息不脛而走,僅在1分鍾的時間就會有上萬人知道,尤其是些負面消息,那麼對他的個人生活造成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電影中的女主人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次,我們要學會尊重人,當你處在憤怒時,要學會給他解釋的機會,更不能毫無事實根據去妄加猜測。否則,你將失去的更多。
還有一點頗有感觸的是記者這個行業,這與我現在所學的專業密切相關。現在回想劇中的陳若兮也並不是完全是她的錯。她起初也只是真實的記錄了社會中的一個現象,發布社會新聞,但是由於諸多的因素她們沒有真正的調查當時的情況就給主人公定性:她是一個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由於輿論的壓力和自身的身體狀況,造成了她的悲劇。記者在面對職業責任和良心道德時,必須要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總之,記者、編輯都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在現實社會中,永遠都是贏者通吃,輸者一無所有。當你的地位比別人高時,他就會嫉妒你,巴結你,甚至陷害你,把你當做他上升的墊腳石;當你地位卑微或是有一天突然降職,他很快就會翻臉不認人,那態度變得比翻書還快。所以,要想在社會上混的好,就必須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人往往都是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你擁有的時候,卻不以為意,失去之後,又追悔莫及。要學會珍惜所擁有的。愛情的守護也並非事件易事。有時,感情的破裂都不知因何而起。也許,愛情真的很容易敗在時空的距離中,那無法夠及的距離把原本的默契消磨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