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電影信條最後女主接兒子鏡頭

電影信條最後女主接兒子鏡頭

發布時間:2023-05-13 20:32:12

1. 《信條》: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藝術性:★★★☆

娛樂 性:★★★☆

綜合評價:★★★☆

如果說有哪部電影最適合在2020年上映,那一定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信條》,因為2020年有太多需要逆轉的重大事件,如果真的能逆轉時間,想必所有人都期望像這部電影里一樣,回到原初去嘗試改變那些事件……

不過當萬眾期待的《信條》在中國公映之後,幾乎所有看完電影的觀眾都在抱怨看一遍基本不可能看懂,其實諾蘭對這種情況也早有預見,甚至還在電影里用了一句台詞表明他的態度:

「不要試圖去理解它,感受它。」

繼諾蘭在《盜夢空間》中用並發式敘事完成對多重夢境的構建後,《信條》則以時間逆流的方式展現了事件的結果是如何在原因之前發生的,但這個時間的逆流也並非我們想像中簡單的倒帶,是嚴格遵循「熵減定律」的,也就是結果發生在原因之前,用電影中的一句台詞解釋就是:

一切已經發生的,將一定會發生,並且一定發生了(Everything that has happened will happen, and will always have happened.)。

其實電影的劇情並不復雜,但引入時空逆轉的概念之後,細節上要考慮的東西更多了,而這些巨量的細節則多到150分鍾都沒辦法講清楚,以致於會誤導大部分觀眾,諾蘭甚至為了縮短片長徹底砍掉了逆轉過程中的時間線,直接切換逆轉前後的劇情,他想讓觀眾根據人物動作的正逆狀態推斷是否已經經過逆轉,但這種做法反而讓觀眾更加糊塗,就像電影開場歌劇院的戲份一樣被催眠在電影院的座椅上了。

為了解釋清楚劇情,很多人往往喜歡從時間線上進行詳盡的分析,但是由於線索過多,很難把電影解釋清楚,其實換個角度,從電影里的角色進行逐個分析可能會更容易理順劇情。

整部電影中沒有任何地方提到了男主角的名字,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無名氏,但現實中他可不是無名氏,是奧斯卡影帝丹澤爾•華盛頓的大兒子約翰•大衛•華盛頓,曾經是職業橄欖球運動員的他在2012年因跟腱撕裂和UFL倒閉告別了橄欖球運動,後來成為了諾蘭第十一部電影《信條》的男主角,也是諾蘭電影中的第一個黑人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曾在職業橄欖球對效力的經驗對他的動作戲助益匪淺,片中幾乎所有的動作戲都是他自己親力親為,完全不需要替身。

男主角在電影里沒有名字的原因是他其實不是一個個體,他代表著一個龐大的信條組織,而在此時,他在信條組織中到底是什麼身份和角色仍未確定,甚至他的年齡都像是一個謎,他蓄著的大鬍子讓他和男配角尼爾拉開了年齡差距,但卻又讓人無法判斷他的真實年紀,至於為什麼選用黑人演員作為男主角,想必是導演不想讓觀眾誤以為尼爾就是男主角未來的孩子

電影中唯一透露的男主角的信息就是他屬於一個叫「信條」的組織,電影中的「信條/Tenet」 這個詞源於龐貝古城發現的神秘拉丁迴文密符石板「Sator Square/薩托幻方」。

就像這張圖所表示,Sator Square是由「SATOR」、「AREPO」、「TENET」、「OPERA」、「ROTAS」這5個單詞,組成一個5×5正方形,構成巧妙的迴文系統。無論從上到下,還是從左到右,或者從相反的方向,都可以讀出這5個單詞。而且,所有這些單詞,都是源自八個拉丁字母:五個輔音字母+三個母音字母。「信條/Tenet」,就在這個正方形的中心,連接上下左右的單詞,就像一個十字架。

雖然諾蘭沒有在電影里直接展示過這塊石板,石板的喻意卻穿插了整部電影。第一行的SATOR 倒過來拼寫就是最後一行的ROTAS,第二行的AREPO 倒過來拼寫就是倒數第二行的OPERA,在正中間的TENET 本身就是一個迴文單詞。

Sator是電影里反派的名字,在拉丁語里意為「耕種者」、「創造者」「神」,與電影情節中Sator在收集核原料、打造傳送門以及想把世界毀滅相對應。

Arepo電影里是偽造戈雅畫作的畫家,而且從頭到尾都沒有露面,在碑文上,Arepo同樣也是最神秘的一個單詞,因為它從未在拉丁語記載中出現過。

而opera就是指電影一開始的烏克蘭歌劇院。

最後一個單詞rotas在電影里是反派Sator在港口的公司la rotas的名字,同時也是電影里第一次出現傳送門的地方,跟單詞的原文釋義「循環」非常契合。

石板上的這個sator是整句碑文的主語,同時也是電影的關鍵角色,他創立了rotas、引爆了opera、通過arepo的畫認識了主角。所有的事件交織在一起、所有的單片語合在一起,組合成了電影的名字:《TENET》, 搞笑 一點的說法是主角沒名字是因為石板上的詞都被用掉了,沒法安排了,只剩下一個信條,只能讓他代表信條組織了,所以男主角才沒有名字。

TENET用拉丁語解釋是「持有、掌握」的意思,而且這個單詞正反拼寫都是英文「ten」也就是「10」,男主角的第一個任務和最後一個任務都是10分鍾完成。

男主角在了解了自己將來的命運後,在未來會進入信條組織,以逆轉時間的方式對抗逆轉時間獲得逆轉時間武器「演算法」的薩特,而所有行動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回到過去,把自己招募進信條組織。

整部電影就像迴文石板那樣互為因果,互為循環,因果相生,直到尼爾對男主角說出那句令人淚目的「你的未來,就是我的過去」,兩人的宿命在這一刻形成了閉環。

在2008年的電影《暮光之城:暮色》中,羅伯特•帕丁森飾演了吸血鬼愛德華•卡倫,成為炙手可熱的偶像明星,而近兩年他有意接拍了很多文藝氣息極濃的電影如《燈塔》,一改偶像明星的風格,向實力派演員轉進,他最近剛剛開始拍攝新版《蝙蝠俠》,還對媒體表示: 蝙蝠俠不是超級英雄,他只是一個復雜的人物……這倒有點讓人好奇他打算怎樣演繹新版蝙蝠俠。

與大多數人的看法不同,我反而覺得飾演男配角尼爾的羅伯特•帕丁森是整部電影的主角。

從影片中透露的信息可以知道,尼爾是男主角從未來招募進信條組織,然後派來協助他完成各項任務,尼爾不但曾經六次拯救男主角,而且串起了電影里所有的劇情,這六次拯救男主角分別如下:

1、男主角在歌劇院被烏克蘭軍人用槍指著頭,尼爾用逆子彈擊斃烏克蘭軍人。

2、男主在塔林被俘,尼爾救出他和凱特。

3、男主角追車時翻車起火後又被凍住,尼爾把他從車里救了出來。

4、男主角在爆炸點打不開鐵門的鎖,任務即將失敗,尼爾「復活「」爬起來替男主擋了一槍並打開了鐵門。

5、男主角在礦井中被埋且將爆炸,尼爾開著車用繩子把他拽了出來。

6、男主角在機場邊的倉庫和自己搏鬥,在開槍殺死另一個自己前被尼爾阻止。

羅伯特•帕丁森雖然是配角,但是起到的作用不亞於男主角,而且個人表現也超過約翰•大衛•華盛頓,相比約翰•大衛•華盛頓表演上的不成熟,羅伯特•帕丁森這次表現亮眼,特別是最後與男主角道別的那一刻,令不少觀眾淚目,相信不少觀眾在這部電影之後,會更期待羅伯特•帕丁森出演好《新蝙蝠俠》。

另外,尼爾這個角色非常重要的原因還在於有2個影片中並沒有明確表示的可能性:

1、尼爾可能是女主凱特和反派薩托的兒子Max(麥克斯)

2、尼爾可能是懷孕女科學家的兒子

對第一種說法的解釋有點復雜:

Max的完整寫法是Maximilien,把maximilien的名字拆開可以分成max、imi、lien三部分,Max就是女主的兒子,倒過來的最後四個字母就是尼爾的名字Neil,lien的意思是扣押權,留置權,電影里凱特為了兒子被留置在薩特身邊,而薩特擁有妻子和兒子的扣押權,而imi與tenet的迴文體結構一樣,由im和mi組成,也就是兩個i am的縮寫,不管正反讀都是「我是」的意思,契合了電影逆轉的概念,另外,尼爾的頭發顏色跟Max一樣,都是金發。而在整部電影里,兒子馬克斯從未和父親薩特在一起有過交流,而整部電影里,另一個和薩特沒有直接交流的,就是尼爾....

尼爾是女主角凱特的兒子這個說法也有人質疑,因為尼爾在電影後期身上背的包上掛了一個紅繩栓的銅錢,但Max並沒有這個飾物。不過電影中有個重要的場景是在越南,但電影從沒有表現跟越南有關的任何場景和道具,而麥克斯曾經在越南的時候下遊艇上岸遊玩,越南作為中國的鄰國,紅繩和銅錢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飾物是很常見的,不妨假定麥克斯在越南上岸的時候很有可能買了這個紅繩拴的銅錢,所以很期待《信條》的加長版藍光出來後能對越南的場景有更多的展示,很有可能發現尼爾有關的蛛絲馬跡。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尼爾是電影開頭部分展示逆武器的女科學家的兒子,因為當時女科學家似乎懷有身孕,而且頭發也是金色的,但是女科學家是左撇子,尼爾除了頭發顏色和膚色沒有其他地方和女科學家有關聯,所以這個說法並沒有第一個靠譜。

這位反派薩托的飾演者肯尼•布拉納是多才多藝的全能型演員兼導演兼製片人兼編劇兼配音,他在英國的戲劇界早已成名,還曾執導過漫威的《雷神》,諾蘭的上一部電影《敦刻爾克》中他飾演了一名英國軍官,他最近的作品是自編自導自演,明星雲集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反派薩托在他的家鄉史托斯克12市挖掘核原料的時候挖到了時間膠囊,其實就是未來的薩托發給自己的,他靠著時間膠囊中未來的他放在裡面的金條和關於未來的提示成了巨富,而且他獲得了女科學家臨自殺前送到世界各地的逆轉時間武器「演算法」的9個零件中的八個,只缺最後一個鈈241,其實這9個零件,對應著9個擁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鮮,暗示這些國家有摧毀世界的能力,而反派薩托因為多次在時間逆轉門中進出和接觸「演算法」中的核原料患上了癌症。

逆轉門的設定是紅色出入口代表正時間,藍色出入口代表逆時間,同樣執行最後史托斯克12大戰的兩隊人馬也分別用手錶上的紅藍色進行了區分,紅色是正時間執行任務的隊伍,藍色是逆時間執行任務的隊伍,兩隊人馬同時從時間的開始和結尾執行任務,這樣可以確保任務毫無差錯的完成,這也就是電影中有座建築物被炸2遍的原因,紅藍隊執行到這個時間點的時候同時去炸這座建築物,因為它對兩隊人馬都有威脅。在電影開場時出現的華納logo是紅色,諾蘭自己的Syn公司標識則是藍色,這也是導演在暗示電影中的紅藍梗。

電影中越南遊艇上的場景和烏克蘭歌劇院爆炸,還有史托斯克12市大戰正好是同一天,影片中雖然沒有具體表述是哪一天,但是還是有個日期,也就是14號,而尼爾的死亡時間和薩特的死亡時間都在這同一天,他們經歷的人生時間軌跡也相同,但他們父子倆恰恰是相反的兩種做法,反派薩托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後的想法是用「演算法」武器毀滅世界,尼爾卻想方設法從未來逆轉回來,協助信條組織逐步瓦解薩托毀滅世界的行動,拯救了世界,薩托死於自己的自私,而尼爾卻死得非常偉大。

可以說,尼爾一次次拯救了男主,只為了讓男主拯救世界,套用一句俗套的話就是: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1990年出生的伊麗莎白•德比茨基身高1米90,不過她的身高在電影中唯一的作用就是用大長腿從 汽車 後座開啟了駕駛座的門,另外她在電影中的衣著顏色還是經過的設計的,在逆時間里,她的衣服是紅色的,而在正時間里,她的衣服就換成綠色了。

在越南遊艇那段情節中,她戴著兒子麥克斯上遊艇的時候,看到一個女人從遊艇上跳下海,她以為這是她丈夫薩托的情人,這時她還感慨遊艇上的女人有離開的自由,其實這個女人就是逆時間的她自己,逆時間的她剛剛殺了逆時間的薩托,趕在正時間的凱特回來前,跳入海里帶著薩托的屍體一同離開。

克里斯托弗•諾蘭是很多觀眾心目中的「諾神」,甚至還有人聲稱研究諾蘭的電影是一門「諾學」,這部諾蘭的電影《信條》是諾蘭的第十一部電影,巧合的是,11這個數字不管前後順逆、上下顛倒都能看成11,但恰恰是這部電影,有可能成為諾蘭作品的分水嶺,諾蘭所有的作品,將以《信條》為中心,成為一個圓點和軸心,形成過去和未來的完美交互,這也成為諾蘭對自己創作理念的終極倒放和正反打,在這部電影之後,也一定有大批影迷不再把諾蘭奉為神,而另一部分影迷則會更加瘋狂的追捧諾蘭。

據說這次《信條》的拍攝成本高達1.25億美元,僅低於他拍攝的《蝙蝠俠:黑暗崛起》的2.5億美元,是他拍攝成本第二高的電影,因為疫情的影響和宣發費用的增加,實際上《信條》的成本達到了2.2億美元,如果要回本的話,票房起碼要到5億美元,但從中國的票房情況來看,首周票房只有2.1億人民幣,而美國影院的復功率只有60%,到目前為止,除中國之外的票房收入僅有5千萬美元,恐怕這次《信條》真的有可能難以回本。

你保護電影,我們保護你……

2. 《信條》你看懂了嗎尼爾真實身份揭秘,這4個隱藏劇情不要錯過

(本文可能有劇透)

上周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信條》正式在中國內地上映,作為諾迷固定的儀式感,觀影之後的劇情解讀層出不窮。這些解讀,多是圍繞連電影海報也著重強調的"時空逆轉"展開,其實,玩弄時間只是諾蘭的一道幌子,《信條》的深層是一個關於宿命輪回的救贖故事。

這個救贖故事的驅動核心不是沒有名字的男主,而是由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尼爾。

尼爾與男主

注意尼爾的第一次出場:當男主需要一名特工幫助自己完成任務時,尼爾幾乎是不請自來,在言語中也分明了解男主的喜好。當潛入印度軍火販安保森嚴的家時,兩人的默契配合不像是第一次合作。男主給他講倒射的子彈和時間逆轉,尼爾似乎明白一切卻裝作不知道,還有在每一次行動中尼爾都能給予男主"預見性"的幫助。

這些細節說明,尼爾是來自未來的人,在未來與男主相處了一段時間,隱藏身份回到過去(電影中的"現在")要與男主一同完成任務。

表面上《信條》與很多特工片一樣,搭檔合作採取行動,因此容易將尼爾與男主的共事定義為友情。其實,尼爾的故事主題是救贖,兩人是拯救與被拯救的關系。歌劇院中,是尼爾利用逆時間子彈救下男主;自由港,男主要殺掉未來的自己時,尼爾勸說男主先問問他身份,使得未來的男主逃跑;塔林港,尼爾帶領特工解救下被劫持的男主和凱特;薩特引爆銀色 汽車 後,尼爾救出快被凍死的男主;薩特死亡使得引爆啟動,尼爾將男主拖出引爆點;薩特命令殺掉男主時,尼爾為男主擋下子彈。

而尼爾為何要救男主?具體來講,尼爾通過救男主完成了自我救贖。

尼爾與凱特

《信條》中,薩特的妻子凱特與男主曖昧,而與尼爾倒是沒有直接的交流,她不是行動目標的妻子。但當看到凱特遭遇槍擊,尼爾的情緒變化極大,只有面對關系親密的人時才會有此反應。而當男主昏迷休息的時候,全程更是尼爾在照顧受傷的凱特。電影中的細節都在暗示,尼爾與凱特的關系非同一般。

凱特對薩特心有恨意,這個家庭中她唯一在乎的人是兒子麥克斯,為了他才留在丈夫身邊,無盡的母愛才是"信條"故事得以延續的根源。男主在電影末尾殺掉了監視凱特的普利亞,是因為只有凱特將麥克斯撫養成人,未來的麥克斯才能與男主相遇,因為長大後的麥克斯就是尼爾。

尼爾與薩特

尼爾是成年後的麥克斯,他也就是薩特的兒子。電影中,薩特與兒子從未出現在同一個鏡頭中,"兒子"的意義更像是薩特對付妻子的一個籌碼。

當父親企圖毀滅人類,尼爾則在與男主一起拯救人類,這就充滿了宿命論:尼爾的救贖與父親的原罪有關。

法國科幻小說家赫內·巴赫札維勒在1943年的小說《不小心的 旅遊 者》中提出了"祖父悖論":如果你回到過去殺死了年輕的祖父,那麼將不會有你,那麼是誰殺了祖父呢?你的存在代表祖父沒有因你而死,那你何以殺死祖父?尼爾表示,時間上未來的自己不能殺死過去的自己,這句話不僅僅是解釋給男主,也是解釋給自己。

生來帶著原罪,與其殺死父親不如替父親償還這場罪惡,於是尼爾的死成為了一場自我與父輩的救贖。

尼爾的宿命輪回

影片結尾,尼爾離開,男主問他何時再見,尼爾對他說:"你的未來,就是我的過去"。尼爾的宿命終結換取男主的宿命開啟。麥克斯會在男主的指引下,成為時間特工,通過逆轉時空回到現在。命運早就被安排,為了完成時間線的閉合,他必須偽裝自己的身份。當麥克斯成年,他就是尼爾。

薩特被妻子凱特殺掉而死亡,尼爾因替男主擋槍而死,而這道槍殺命令正是由他的父親下達。兩人的生命軌跡相同,但父子的命運卻截然不同。父親知道命不久矣,欲計劃全人類同他一起陪葬,而兒子麥克斯在知道自己的命運後,改名尼爾,完成宿命般的任務。

不是巧合,而是宿命輪回。漫長的 歷史 中,毀滅與新生一直在循環。而我們能夠把握的,不是時空逆轉中來到了何時何地,而是珍惜當下,現在身邊的人。

凱特羨慕那個自由躍入水中的女人,她不知道,那是"現在"的自己。

諾蘭的電影從不缺少 情感 ,只是《信條》里的 情感 隱藏得太深,又足夠厚重。它討論的是生命的永恆,是血液中剪不斷的宿命。當成年後的麥克斯選擇改名尼爾的那一刻起,他就走上了一條註定救贖之路,拯救的不僅是男主和全人類,也是自己的父親和自己。

3. 《信條》一個伏筆,5個暗示,真的有那麼燒腦嗎

2020年《信條》,「時空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更加劍走偏鋒:在實體空間里,呈現時間的逆流。基本上整部電影,都被用於呈現這個「概念」本身。每個場景,正著拍一遍,反著拍一遍,是基本操作。而諾蘭又是個實景狂人,能不搭綠幕就不搭綠幕。因此,你所看見的預算,上千美元買兩輛蘭博基尼啦,都是基於製造時間奇觀這個核心需求。然而,改變時間的流向,並非簡單的「倒帶」,影片還引入了「熵」的概念。

諾蘭的電影是為了取悅那些在年輕時就喜歡上電影、漫畫、書籍和游戲的無辜者,並幫助他們超越普通生活和成年生活的局限。無論這種高功能的逃避現實意味著什麼,諾蘭都沒有違背他與粉絲的協議。正如安吉爾在《致命魔術》的結尾所言:「觀眾知道真相:世界是簡單的,悲慘的,固體的。但如果你能騙過他們,哪怕只有一秒鍾,你就能讓他們感到驚奇。然後你會看到一些特別的東西,那就是他們臉上的表情。」

4. 信條的最後結局是什麼意思

信條結局是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

一群蒙面匪徒闖入烏克蘭一個歌劇院劫持人質,真實目標是要搶奪一個裝有神秘物質的手提箱。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搶奪手提箱,但任務離奇失敗,主角為保護秘密「被假死」。

主角在假死被救後,被賦予新的更大的任務,通過女科學家的幫助,主角從射出的子彈倒著回到槍膛的實驗中了解到「逆轉時間」的概念,並被告知整個世界可能因為逆時間技術消失。主角從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條」組織,成為無名氏,他的任務是保護全世界不要被逆時間毀滅。

為了阻止薩特企圖毀滅人類的行為,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

(4)電影信條最後女主接兒子鏡頭擴展閱讀:

劇中重要人物:

1、主角(無名氏)

一名頂尖的美國特工,此前一直為美國中情局工作。在一次失敗的任務中服下了死亡膠囊逃過一劫。從死亡狀態恢復過來,主角經過訓練加入第二次任務,他的任務不是為了哪一個國家,而是全人類。

2、尼爾

英國特工,協助參與了主角間諜行動。其實尼爾有另一種神秘的身份。在任務尼爾多次拯救主角,尼爾一切准備,都是為了最後的犧牲,幫助主角,完成交給自己的使命。

3、安德烈·薩特

俄羅斯政治家,行事兇悍,雷厲風行。被莫斯科驅逐並定居倫敦。表面通過做天然氣發家,薩特其實是靠販賣鈈元素發家,而非天然氣,天然氣生意只是洗白。薩特有個瘋狂的意志,打算完成這個不可能的計劃,引爆地球,逆轉時間。

4、凱特

薩特的妻子,是名畫鑒定師。對極其稀有藝術品十分感興趣。她和丈夫的婚姻已經漸漸走向終點,因為丈夫經常虐待她,還以兒子為威脅,強迫將凱特留在家庭中,所以凱特非常恨丈夫。

5、邁克爾·克羅斯比

英國情報部門高級長官,邁克爾此前一直收集俄羅斯軍火的動向,薩特與其妻子凱特就是重點監視對象,邁克爾掌握不少了薩特的情報,對薩特的癖好和興趣了解甚多。

5. 電影《信條》中有一些細思極恐的細節,你看出來了嗎

1、男二全篇一共救了男主六次:(這絕對是真愛了

(1)歌劇院 逆向子彈救了男主 第一次

(2)機場發現並放了正向男主 第二次

(3)機場阻止男主幹掉逆向男主 第三次

(4)基地發現反派狗腿子埋地雷線於是匆忙正向化阻止男主進地堡入口從而引發地雷 第四次(但是這次失敗了)

(5)基地正向化把男主和快銀拉出來 第五次

(6)基地 救出二人後毅然逆向化回去替男主爆頭救他一命 第六次

最後一點解釋一下,男二結局的時候把三分之一的演算法丟給男主,笑著說拜拜是去走向他的結局:為男主犧牲的結局——逆向化然後那個用自己腦袋替男主擋住爆頭的那槍然後死去的結局
(真愛啊,這還不是真愛嗎?

2、女主羨慕的那個敢於跳下水的女人就是她自己,另外她的兒子其實看到了跳下水的女人的長相,就是他媽媽所以是一臉驚訝加上不敢置信的神情

3、每個人都得到了ta的救贖/解脫

(1)女主:在故事前期羨慕敢於跳下水的女子有勇氣逃離她丈夫,殊不知這個女子就是她自己,但這一跳的意義不再是去擺脫她丈夫的魔爪,而是自己選擇命運後的解脫與釋然,自己有了扣下槍板的決絕。

(2)男二:在未來接受了男主的委託,對男主非常的熟悉,但是卻引來了男主的懷疑與猜忌,甚至一度不信任他(感覺讓我們的尼爾很傷心啊)

但是後來經過種種,終於回到了那個交接的點:對於男主來說是起點,對於尼爾來說就是他故事的終點了。然後他就笑著走向了自己的命運,滿是釋然

(3)男主:一開始和印度婆子說我是男主,婆子不信;結局對婆子說我是男主,婆子信了,因為他真的就是男主啊!


10、我覺得這本質是一個環保電影吧……薩托爾說我們的子孫後代在海平面上升、河流乾枯後無處可去,只能回到過去也就是現在這個時代。號召人們保護環境,別讓海平面再上升、河流再乾枯了,不然倒霉的是現在的我們。

11、Neil是從未來過來的人,他已經認識男主很多年,所以在他們兩個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知道男主行動的時候從不喝酒。

在之後男主問Neil為什麼不告訴他奧斯陸自由港里時間逆轉器出來的那個人是男主自己,Neil說這是原則,男主問他“是誰的原則?”Neil說“是我們的”,這個原則可能是未來男主告訴Neil的。

Kat受傷後,男主問Neil她會怎麼樣,Neil說他也沒經歷過。Kat是被逆轉子彈打傷的,Neil的這個回答可能暗示了他是從未來過來的,而且已經這么逆向生活了很多年。(這個可能是我想多了,但我電影看到這的時候真的有這種感覺)

12、男主真的有一種超英電影里拯救世界的英雄的偉光正品質,他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不喜歡牽扯到無辜人的性命,這個也可以從幾點看出來。

一是在開頭的基輔大劇院里他任務都完成了但還要回去救劇院里無辜平民的性命,二是在用飛機撞建築物的時候,他先問機組人員會不會有生命危險,三是他去找那個印度大佬的時候基本沒有傷害安保人員,要不然是葯暈了,要不然就是單純拿槍威脅他們,就打暈了一兩個。

13、奧斯陸自由港,用飛機撞自由港後牆引發火災那一段。在把金條從飛機扔下去之前,給飛機炸了一個洞的那個白人大叔拿了一塊金條藏到懷里了

閱讀全文

與電影信條最後女主接兒子鏡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盜版電影鏈接去哪裡舉報 瀏覽:956
sky電影怎麼橫屏播放 瀏覽:328
兔子的恐怖電影 瀏覽:689
小兵是什麼電影 瀏覽:462
邵東看電影的地方在哪裡 瀏覽:209
狙擊手電筒影任天野什麼時候播放 瀏覽:919
電影里的唐人街在哪裡 瀏覽:349
電影方糖歌曲 瀏覽:48
電影廬山戀哪個年代 瀏覽:23
經典動畫改編電影 瀏覽:326
如何更改迅雷電影語言 瀏覽:997
2020勵志電影 瀏覽:360
怎麼才能把百度網盤上的電影拷貝到硬碟上 瀏覽:180
女孩裝癱瘓的韓國電影 瀏覽:575
韓國電影已婚女人的出軌 瀏覽:660
泰國殘暴古裝電影 瀏覽:779
合拍香港電影片段 瀏覽:705
你的名字最喜歡的電影 瀏覽:82
牧羊人電影高清 瀏覽:338
老電影反映日本花魁的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