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櫻的眼淚苗族在哪裡看
阿櫻的眼淚在優酷可以看。阿櫻的眼淚苗語微電影 戀尚文化,是在優酷播出的文化高清視頻,兩個正在讀書,互相愛慕的苗族青年,女孩阿櫻和男孩阿彥的純潔愛情故事,因為父母逼婚,沒能繼續讀書,最後嫁給不喜歡的人,婚後不幸的生活,鑄成了悲劇的命運,講述了苗族傳統陋習,和老一輩人的思想觀念陳舊,告訴苗家兒女以及二十一世紀的青年,要學好知識文化,要敢於與命運抗爭,將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不要盲目愚孝,要與世前行,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❷ 苗族電影經典的推薦一下中國影員,國際苗語。
嫁衣》簡介:
電影以人類學家托馬斯及其學生石梅婷尋找塵封60年的苗族嫁衣為故事情節,通過托馬斯的視角,客觀地表達了湘西苗族刺綉豐富的文化內涵。故事通過演繹相隔60年的苗族綉娘的愛恨情仇,體現了她們在家國災難與復興大義中無私奉獻與吃苦耐勞精神。電影中,世界人類學家、世界戲劇表演藝術家、吉首大學客座教授、特聘研究員托瑪斯片中的男一號,其餘全部採用拍攝地點的原生態演員,影片採用苗語、英語、漢語三種語言同期聲對白,音樂基本採用湘西苗族民歌聲腔素材,唯美地展示了湘西秀美的山川、湘西苗族人民昂揚的精神狀態。
❸ 苗族電影女的被人追掉崖死了男的每次傷心女的都會回來在他身邊男的還常常抱著
不後悔我曾經跟你在一起好過,跟你在一起的時光就像是人在做一個美好的夢,讓我的心有了缺模歸宿,讓我生活在天堂里。豎轎只是和余扮肆你在一起的時間太短暫了,這個夢太短暫了,我恨這樣匆匆的感情,這樣早醒的夢。
❹ 在雷山縣演過一部苗族電影叫什麼
或許是:
龍女與孤兒,有可能,電影如果拍的好會在全國上映,著名的苗族合拍電影有,龍女與孤兒,
復仇女神
,苦命孤兒,
阿娜依
,紅河淚。
❺ 苗族電影真愛永不朽講的是什麼故事
講述的是仰歐桑與太陽的愛情故事。傳唱了世代的古歌《仰歐桑》的主人公仰歐桑是苗族的美神,苗語意為清水姑娘苗族傷感愛情故事。
《仰歐桑》劇中展示了久負盛名的苗族姊妹節、鼓藏節、苗年等傳統節日,芒筒蘆笙祭祀樂舞、采鼓舞、花揚舞、鼓舞以及飛歌、情歌、古歌等民族音樂舞蹈,還有做工精湛的苗族傳統服飾等。可以說《仰歐桑》滿足了現代人對傳統文化回歸的渴望與追求,對苗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精髓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和保護作用。
《仰歐桑》是苗族神話和口碑歷史的重要載體,它的價值無論是從藝術層面、文學層面還是哲學層面,都不遜於古希臘月桂女神達芙妮和太陽神阿波羅的愛情故事,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❻ 渣男對苗族女孩始亂終棄是什麼電影
新衛斯理傳奇(電視劇)主演:陶大宇 鄭惠玉散山 曾江
導演:劉天富 陳建儀集數:30集
編劇:類別尺掘晌:電視劇 動作 科幻
年份陵鋒:1998年地區:新加坡
❼ 求一些關於苗族的電影。
阿歐桑
出 品 人: 趙國光 李顯剛
總 策 劃:
總 監 制:
導 演: 李顯剛
主 演: 王樂樂、沈 航、井立民、趙子惠
總 監 制: 廖少華 宋江波
編 劇: 李顯剛
類 型: 原生態風情音樂片
片 長: 93分鍾
出 品: 長春電影製片廠 北京紫晶石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制 作: 北京紫晶石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該片作為長春電影製片廠第一部數字電影,是一部繼電影《劉三姐》後非常難得的收錄苗族民間音樂的作品,第14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參賽影片。
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千年以來用歌聲傳唱她悠久的歷史。「阿歐桑」在苗語中的意思是:像水一樣的清純。
❽ 有一部趕屍的裡面有2個女孩是苗疆種蠱的,其中有一個女孩,名字叫啊依,2個女孩都很漂亮,他們2個 一
放蠱也稱「放草鬼」,它同趕屍一道,並稱為湘西兩大古謎。
蠱是一種化驗無毒的毒粉
所謂放蠱,就是將一種特製的葯粉投入食物之中,使誤食的人吃後心智迷亂,受到投葯者的控制。這種葯粉的方法,千奇百怪,沒有固定的配方,通常都是家傳,有多少個草鬼婆(放蠱者的俗稱),就有多少種蠱葯。
雖然蠱葯方法各異,但其主要成粉卻大同小異。《縣志》記載的草鬼婆蠱葯的主要成粉是蛇、蜈蚣、螞蟻、蟾蜍等。草鬼婆將這些毒物收齊後露干,研成粉,用罐子裝了,在山麓之間藏匿一段時間後便成了蠱葯。而《懷化大辭典》稱靖州、晃州等地的造蠱者,是取蛇、蠍、蜈蚣、蟑螂、蜘蛛等藏於罐內,日曬雨露,使其自相吞食,獨存者曰蠱。造蠱者將蠱曬干研粉,便成為蠱粉。誤食蠱毒的人,如得不到及時治療,短則數日,長則經年會心腹絞痛而死。雖然蠱的毒性劇烈,但毒性卻難以化驗出來。新中國成立初期,廣大湘西眾要求消滅蠱毒的呼聲很高,各縣、州為此對民間蠱葯進行過大收繳,並將草鬼集中組織學習教育。《瀘溪縣志》記載說年,縣公安局將從民間收繳的一些據說是蠱葯的葯品,送到有關部門化驗。化驗結論是:「經化驗無毒,不必訛傳。」雖然國家部門否定了蠱毒,現代設備也無法查出中蠱者身體到底是哪種功能受到破壞,無法證實蠱毒的存在,但湘西卻不時傳出有人中蠱的事情,大家對蠱毒,寧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知情者外出一般都不輕意吃別人的食物,防的就是不小心中了蠱毒。
蠱是苗家婦女捍衛家庭和愛情的特有武器
並不是所有的湘西人都會放蠱。放蠱的技術,主要掌握在湘西苗族婦女手中。放蠱不同於其它傳子不傳女的秘技,相反是只傳女而不傳子。沅陵縣民委副主任老向的母親,是清水坪苗族鄉有名的婦科草醫,據說對苗家蠱術及用葯,頗有研究。老向後來發表的文章說,年,他70歲的母親曾給他透露,苗家女孩,長到十七、八歲時,她們的母親,為了教會女兒懂得一點防身的本領,不受別人欺負,就會秘傳女兒制蠱、放蠱的知識。學會了放蠱的苗家女,用之害人的極為鮮見,主要都是利用蠱毒來捍衛自己的家庭和愛情。
湘西的蠱毒名稱繁多,依的主要成份,大致有蜈蚣蠱、蜥蜴蠱、蟑螂蠱等,但用於實際生活,主要可分為三類,分別是情蠱、怕蠱、恨蠱。這三種蠱,都是湘西女子獨占愛情,維護家庭穩定的法寶。
情蠱是女子為得到自己喜歡而又難以得到的男人所下的一種蠱,中了情蠱的男人,往往會身不由己地被情所惑,寧肯舍棄已有的幸福,義無反顧地移情於放蠱的人。據說五十年代中期,沅陵棋坪鄉有個姓石的小夥子,與一個叫小妹的苗家姑娘結婚,後來兩人因過不攏就離了婚。沒過多久,小夥子與一個叫翠翠的姑娘結了婚。小妹聽到這個消息後,心裡又悔又恨,決心把小夥子從翠翠手裡奪回來。於是想方設法,找到一個機會,用桐葉舀了一點涼水,暗中下了情蠱,給小夥子喝了。小夥子自打喝了這一葉涼水後,心裡就老是放不下小妹。雖然翠翠對他千般依,百般順,他總是無可奈何地時常偷偷去和小妹幽會。翠翠知道他是中了小妹的情蠱,曾背著他去哭求小妹收蠱,小妹不肯,翠翠無法,只好離開小夥子,讓他又回到小妹的身邊。
怕蠱又俗稱怕葯。在湘西,丈夫害怕妻子、媳婦害怕婆婆的現象比較普遍。有人解釋說,這都是中了怕蠱的原因。我曾有家鄰居,男的是屠夫,女的是紡織工人,他們有兩個女兒。男的大概是嫌棄老婆不生兒子,經常到外面與別的女人住在一起,有時一連幾天甚至半個月也不回家。即使偶爾回一趟家,對老婆也是非打即罵,還曾逼著老婆簽字離婚。老婆無可,就將怕葯悄悄放入了男人的茶缸子里。說來也怪,打那以後,男人雖然還是經常在外過夜,但打老婆的事卻是很少發生了。人也蔫了很多,明顯沒有了往日的剽悍氣。恐怕是因為怕蠱容易使男人陽剛,所以不是萬不得已,湘西女子不對男人下這種蠱。即便萬不得已而下,在葯量上也是微乎其微,只要使男人對自己有那麼一點懼怕的感覺就夠了,沒有哪個女人願意自己的男人蔫頭土腦,缺乏男子漢氣質。據說這種蠱葯,多是婆婆下給媳婦,妻子下給丈夫。其中種種說法,也不知有幾分可以相信。
三種蠱葯中,數恨蠱最為可怕。這種蠱,一般是在丈夫被別的女人搶去的情況下,妻子萬般無奈而對丈夫放的一種蠱。目的是迫使丈夫回心轉意。湘西老輩人講,中了恨蠱,尚不迷途知返,十有難逃一死。恨蠱實際上是一種慢性毒葯,在人體內潛伏期較長,一般都是半年後見效呈現中蠱症狀,長的則要兩三年才有所反映,時間長短,主要由放蠱人決斷。沅陵烏宿鄉的一個村裡,早些年有個張瓦匠,在外做瓦時,與別的女人好上了,過年也不回家。他妻子李氏知道他在外面沾花惹草,很難過。有一年臘月三十,李氏背著娃兒到山外尋到了丈夫,正撞上他與那個女人在瓦棚里戲鬧,她很傷心,勸丈夫別燒瓦了,隨她回村去。男人不肯。她無奈之下,心一狠,就悄悄地在男人的酒里下了恨蠱。臨別時,她一再暗示男人說:「有病痛就早點回村來,三妹她爹是百病包醫的郎中。」不知張瓦匠是不懂妻子的暗示,還是死了心不願再回到自己那個窮村子。到第三年頭上,終於在莫名其妙的病痛折磨下死了。
草鬼婆不將蠱放出就要禍及自身
會放蠱的婦女,湘西習慣將她們稱為草鬼婆。因為對蠱毒的恐懼,草鬼婆往往遭到人們的歧視,大家對她們又怕又恨,因此都敬而遠之。因為這個緣故,草鬼婆的身份一般都很保秘,輕意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會放蠱。
雖然草鬼婆很注意保秘自己的身份,但由於她們練習制蠱、放蠱,會引起某些生理上的變化,人們依據這些特徵,有時還是可以將她們辯認出來。
草鬼婆一旦學會了放蠱,那麼每隔一段時間,她就必須找人放一次,否則蠱毒就會在她體內發作,給她造成極大的痛苦甚至死亡。因此,在需要放蠱而又無外人可下手時,自己的親人便成了放蠱的對象。
放蠱的手段千姿百態,令人防不勝防。通常是草鬼婆將蠱葯粉藏於指甲內,趁給人端茶遞水或夾菜敬酒之間,神不知鬼不覺地彈入杯盞之中。
湘西農村有的村幹部,因為自己的母親或外祖母系草鬼婆,鄉幹部到家中後,他們就會主動將母親或外祖母另置一室,不允許她出來幫忙做茶飯,擔心放蠱傷害鄉幹部。而鄉幹部在前往容易中蠱的村寨時,也經常自備飲水,村民對此也不以為怪。
解蠱葯通常暗地來自放蠱人
中了蠱要及時化解,否則對身體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危害。中蠱的症狀通常是人黃無力,眼神渙散,毛發脫落,然而卻難以查出有病。所以中蠱在是無法治癒的,需要找放蠱的人援手才能相救。
並不是所有的草鬼婆都能解蠱。解蠱葯也與蠱葯一樣,多種多樣,通常是一蠱一解葯,往往一種蠱的解葯,只有放這種蠱的草鬼婆才掌握。
但是草鬼婆給人放了蠱,她決不敢說這蠱是她放的,而明目張膽地來給你解葯。這時,她往往會暗示你說,你中的蠱,可以去找某某人化解。而在此前,她又會通過串門攀談,將解蠱的法子暗示給某某人。因此當中蠱者求到某某門下,自然就可得到對症的解葯。
蠱毒為什麼如此多種多樣,它又是怎樣躲過現代設備和科技手段檢測的,真是一個難解的謎。但願它僅僅是作為一種傳說存在,而不是真有其事,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我對蠱毒的態度和對鬼神的態度是一樣的敬而遠之。
❾ 王歐主演的愛情電影,她演的是位苗族姑娘,和一個當兵的相愛了
花戀 (2010)
導演: 聞成
編劇: 王辰 / 張曉誠
主演: 王鷗 / 李立北
類型: 劇情 / 喜劇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普通話/國語
上映日期: 2010-04-05
❿ 《邊城》中翠翠愛情悲劇的原因
翠翠的愛情故事,作者所表現出的似乎是一個「誰也沒有錯」的愛情悲劇,作者只是有意識的在人性層面上敘述故事,無意發掘悲劇產生的人為的、社會等方面的因素.我們不妨來看看在這篇小說中天保和儺送所選擇的求愛方式:天保所選擇的車路—託人做媒,這種婚配方式是漢族人的傳統,在天保的婚俗觀念中還是漢人的「父母之命」,因此在他一廂情願地托媒求婚失敗後,他反而怨恨老船夫:「鬼知道那老的存心是要把孫女嫁個會唱歌的水手,還是預備規規矩矩地嫁個人!」可見他把老船夫看成是翠翠婚事的主權人.而且他的弦外之音嫁個會唱歌的水手,就不是「規規矩矩」的了.儺送所選擇的馬路—站在山頭唱歌,這是苗族人的傳統.苗族人是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成婚.然而自清雍正年間在湘西這邊實施「改土歸流」以來,伴隨著對苗民反抗的武力剿滅,一種無形的東西正慢慢滲透到這片准乎自然的人生天地里,古樸的民風也在日漸消失.沈先生在《長河·題記》中說:「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從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轉到家鄉鳳凰縣.去鄉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麼都不同了.表面上看來,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極大進步,試仔細注意注意,便仿森早見出在變化中的墮落趨勢.最明顯的事,即農村社會所保有的那點正直樸素人情美,幾乎快要消失無余,代替而來的卻是近二十年實際社會培養成功的一種惟實惟利的人生觀.」《邊城》所反映的世界還是美好的,但這里也正日益受到封建宗法制度的影響,人們受到物質利益的誘惑.正因為此,兩種婚俗觀念的沖突使熱戀中的翠翠與儺送生生分離.作者藉此對漢備雀族傳統婚姻觀念表示深惡痛絕,並給以深刻的批判.這其中包含著他個人的經驗與痛苦.「美國學者金介甫當面問及沈從文1922年離鄉赴京地原因,他曾明確表示當時不願作姨父的「女婿」,並為此逃離以聯姻方式建立、鞏固起來地湘西上層盤根錯節的統治網路.他說:『我早就對於這種關系十分厭惡,所以一離開就不至於重新進入這個富貴囚籠』」文中不願做王團總女婿而追求自由婚姻的儺送,似乎依稀可以見到當年沈從文的影子.\x0d當儺送和翠翠被生生分離後,讀者最不情願看到的是在翠翠身上再次重復著母親的悲劇.令人們欣慰的是翠翠與儺送沒有像母親與軍人那樣雙雙殉情而死,儺送也沒有放棄這份愛情,「爸爸,你以為這事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個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應了.若果為的是我,我要好好想一想,過些日子再說吧.我尚不知道我應當得座碾坊,還是應當得一隻渡船;因為我命里或只許我撐個渡船.」為了愛情,儺送堅決地抵禦著物質的誘惑.再看翠翠她遠比絕望的母親更勇敢更堅強,她懷著希望與自己坎坷的命運作持久的抗爭.接受種種磨難而等待儺送的歸來,勇敢接受不幸命運的挑戰.在愛情挫折中翠翠的性格因此展現出了柔中有剛的美.真有一種「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的境界.這悲劇實則上是苗、漢兩個民族婚俗的對立與矛盾春雀造成的,同時也受著一點惟實惟利風氣的浸染.這兒我們也不難看出「《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後面隱伏著作者的很深的悲劇感.」寫到這兒,不禁又讓我想起了沈從文筆下另一個純朴、天真的鄉村小女子—蕭蕭,她十二歲就做了童養媳,丈夫只有三歲.待她長大成人,被僱工花狗大用山歌唱開了心竅,成了一個婦人,並懷了孕.發覺後要沉潭或發賣.只是由於伯父說情,娘家婆家沒有讀「子曰」的人物,才被議訣發賣 ,又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買主,事情被延擱了下來.十月期滿,蕭蕭生了一個兒子,「團頭大眼,聲音宏壯」.蕭蕭不嫁到別處了.十年後,與小丈夫圓了房,又生下第二個兒子,全家又忙著給大兒子迎取媳婦,又一個「蕭蕭」走進了這個家庭.蕭蕭的生命在一種無法預料的人生浪濤里浮沉,任何一個偶然因素都可能使她的命運改觀.可是,在蕭蕭自己,精神世界還是一片荒原,生命處於被人支配的自在狀態.除一度曾朦朦朧朧要逃走外,沒有任何影響自己命運安排的主觀努力,生死禍福全憑人安排.翠翠較之蕭蕭有了更多的生命自主權,但她較之《長河》里的夭夭相比又有著不同之處.讓我們給這位夭夭一個鏡頭來認識一下這位女孩:「夭夭呢,只覺得面前的一個唱的說的都不太高明,有點傻相,所以也從旁笑著.意思恰恰像事不幹己,樂得看水鴨子打架.本鄉人都怕這個保民官,她卻不大怕他,人縱威風,老百姓不犯王法,管不著,沒理由懼怕.『沙腦殼,沙腦殼,我總有一天要用斧頭砍一兩個!』」這是一段夭夭在察顏觀色中機警地與虎視耽耽的保安隊長周旋的場景 ,從中可清晰地看到夭夭剛中有柔、鎮定自若,她已具有了主宰自己命運的自覺意識和反抗性.夭夭的生命中已生長出一種抵抗戰亂與災難的力量.而這點上翠翠顯得比較弱小,反抗的力量還不夠,似乎還缺少著對美好愛情的大膽追求.她只有堅貞地等待,勇敢地接受,沒能大膽地走出去,但她展現了她自己的「人生形式」,「一種優美,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們不妨把目光從沈從文的鄉村題材的作品中走出,走進他反映的大都市生活的小說世界裡:《紳士的太太》里那些「紳士淑女」們玩著「愛」的游戲,在相互欺騙中進行「沒有愛的接吻」,還居然混合了笑與淚;《八駿圖》里的大學教授們,外表上的老成、庄嚴,滿口的「道德名分」卻「與人性有點沖突,不大自然」;《大小阮》中大阮一類人物,「自己活得很幸福」,「百事遂心,還是社會中堅」,也正是他們,泯滅了天良,喪失了做人的起碼道德.……在所有的這些場合,人變成了非人.翠翠和這些上層人物相比,是這般的清純與美麗,天真與善良.她燭照著上流社會的腐朽生活,反襯著城裡人的「庸俗小氣自私市儈」.沈從文也藉此揭露都市「現代文明」培育的虛偽、自私、怯懦……\x0d總之,翠翠是一位清純可愛的鄉村女孩,是美的化身.她的愛情故事是一首凄美的歌,她是作者鄉戀情感與懷舊思想孕育起來的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作者也通過翠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出了對「現代文明」的無情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