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記得有一個電影,是關於聖誕節的,還有聖誕老人,各種天神這種角色,電影頻道曾經播出過,是什麼電影
關於聖誕節的十大電影推薦
1、《聖誕傳說》Christmas Story
有一年聖誕節,劇作家Marko Leino接到了他有生以來最難忘的一通電話。電話的那一頭說道,希望能把自己童年以及怎樣成為一位特殊人物的真實故事講述給世人。
後來,Leino去芬蘭拉普蘭的Korvatunturi(耳朵山)拜訪了幾次聖誕老人的居所,他由此確信,那位打電話給他的正是這位也是唯一的聖誕老人。這部電影就是講述了聖誕老人自己講述的故事……
Nikolas住在芬蘭的一個小島上,從小就失去了自己的親人,一直被村裡的鄰居照顧撫養長大。每到聖誕節的時候,他就要從一戶人家搬到另一戶人家。為了表達他的感謝,每年他要離開的晚上,Nikolas就自己用刀子刻木頭的小禮物送給撫養過他的家庭中的小朋友們。很多年過去了,撫養過他的家庭越來越多,在聖誕節的早晨,幾乎村裡每戶人家都會發現門口擺放的小禮物。
某一年,村子遭受了飢荒。村民們不得不把Nikolas送去給木工Lisakki做學徒。在Lisakki神奇的作坊里,Nikolas經歷了苦難,同時他神秘的任務也正式開始。一個又一個聖誕節接踵而至,聖誕禮物的傳統在誕生之初便遭受著挑戰。面對著重重障礙,一刻懂得感恩的心讓Nikolas義無反顧的、倔強的堅持著。
Nikolas堅持了下來,他的誠意和善良打動了身邊一個又一個人。相信他的人越來越多,幫助他的人越來越多,而Nikolas依然堅持著他的單純和善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蓄起了滿臉的白鬍子……
最終,Nikolas成為了傳說中的聖誕老人。他有自己的馴鹿,有自己的雪橇,有忠誠於自己的永遠的朋友,還有無數樂於替自己延續傳統的善良的人。而他自己則身著紅衣,在一片銀裝素裹夢境般的世界裡任意遨遊,拉著裝滿玩具和禮物的雪橇挨家挨戶給每個孩子送禮物,為越來越多的人帶來希望與歡樂。
《34街奇跡》Miracle on 34th Street
蘇珊的媽媽達瑞斯總是很忙,沒有時間陪她。即使是在感恩節,她仍舊在組織歡樂遊行的工作。可是意外發生了,遊行隊伍中扮演聖誕老人的那位老人竟然在遊行前喝醉了,於是達瑞斯就找了一個看上去很和藹的老人臨時替代,可是讓她吃驚的是,這位老人竟然在遊行結束之後竟然堅持說自己就是聖誕老人。達瑞斯和她女兒都認為這位老人精神上有點問題,可是在一次意外中,蘇珊發現這位老人真的有點與眾不同……
其實這個故事略帶一點點奇幻色彩。我們很明顯的可以看到老爺子就是真正的聖誕老人,當然,實際中是不存在的。但是這部電影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以一個成人的視角來闡釋我們對聖誕老人的存在的認識。而孩子與大人之間關於聖誕公公真假矛盾的沖突可以看做現實與夢想,編劇個人的思想掙扎之類的東西。也許,影片本沒有那麼多的寓意。不過是一部很溫情的美國聖誕題材的喜劇電影,老少咸宜,適合居家觀賞。最後你看完,你也許會覺得,聖誕公公也許真的存在,只不過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種方式罷了。
2、《極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
冰雪覆蓋的小鎮,小男孩克勞斯正在熟睡中等待聖誕老人的到來,不料卻被窗外的火車汽笛聲吵醒,小男孩打開門,發現極地特快停在他家門口,列車長(漢克斯)帶他和他的朋友上車去極地見聖誕老人,於是一場通往極地的冒險展開了,最終小男孩如願以償見到了聖誕老人,並且得到了心愛的禮物,從此,小男孩更加堅信聖誕老人的存在了。
每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漸漸丟棄了我們童年時心靈中最純真的東西,我們習慣於冷酷的現實,不再相信純潔、善良、奇跡和完美,反而認為那都是年幼的虛幻和幼稚。我們能從主角小男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童年時幼稚的心裡曾經第一次產生懷疑的剎那,正是在那一刻,我們清晰地意識到成長將意味著永遠地失去一些美妙和無形的東西,盡管它們無法觸摸,但絕對能夠感受得到。《極地特快》要描繪的正是那個時刻,那個天真無邪與成熟事故的分岔口。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選擇,一邊是將自己的心門緊閉,另一邊則是學會信念其實沒有年齡和條條框框的限制。
3、《聖誕夜驚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故事發生在陰暗灰冷的萬聖鎮,那裡住著各種各樣的鬼怪,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為每年一度的萬聖節作準備。瘦高個子的稻草人,頂著一顆人類的骷髏頭——南瓜王子傑克深受怪物的愛戴,但是卻沒有人知道他內心的痛苦,他有著詩人般憂郁浪漫的情懷,渴望著不同於萬聖村邪惡之靈的生活。當傑克無意在樹林的深處發現了一圈有著奇怪的門的大樹,他被其中一扇刻有聖誕樹的門深深吸引了,好奇之下,他打開了這扇神奇的門,結果……
作為一部創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木偶片,《聖》沒有《FF》那些華麗得掉渣的CG,也沒有多麼深刻偉大的內涵,這部每禎畫面都是擺拍的電影更像是一部凝結了蒂姆·波頓思想與精神的自娛之作。影片講述了住在「萬聖節城」卻厭倦了每年嚇唬小孩子的南瓜王傑克誤入「聖誕節城」,被那裡的歡樂氣氛所感染而決定帶著手下的怪物們歡度聖誕節的童話故事——如果那些有些惡心和恐怖的場面也可以稱之為童話。當然,腦子里只知道怎麼嚇人的愚蠢怪物們顯然不能理解聖誕節的含義,他們好心准備的禮物只為守候在壁爐前的孩子們帶去了無盡的恐懼,最終,傑克釋放了綁架來的聖誕老人,讓後者重新找回了聖誕節的快樂氣氛。
有時候,追求理想的過程比最終的結果更值得享受,如果你所在的是在一個夢想容易幻滅的世界,這一點就變得更加重要。
4、《聖誕怪傑》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
格林奇是一名心胸狹隘的隱居者,他的心臟只有正常人的四分之一大。他與狗夥伴麥克斯住在克朗皮特山的山洞裡,靠野菜汁、蓖麻油與酸奶充飢。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將至,克朗皮特山下的呼威爾鎮到處洋溢著節日氣氛,家家戶戶都在為慶祝節日而忙碌,這一切被格林奇看在眼裡恨在心裡,他決心讓鎮上的人都和他一樣過不上節,於是他和麥克斯化裝成聖誕老人與梅花鹿,趁著天黑下山「打劫」,准備把鎮上所有的聖誕物品「一網打盡」。
5、《聖誕精靈》Elf
1968年的聖誕前夜,聖誕老人(愛德華·阿斯納飾)光臨一家孤兒院,為這些無家可歸的孩子們送去禮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個淘氣的小baby卻迷迷糊糊的爬進了聖誕老人的玩具袋子里,陰差陽錯,被聖誕老人背回了老家——北極。
由於聖誕老人不能任意出入北極,況且這個孩子有無家可歸,仁慈的聖誕老人便決定把他留下來。很快,在他和小精靈們的幫助下,這個孩子適應了北極世界的一切,不過畢竟不是與生俱來的精靈族群,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步入成人階段的他發現自己的身高比其他的精靈高出三倍,大家給他了一個綽號叫大個巴迪(威爾·法瑞爾飾演),這更讓他感到自己已經不再屬於這個精靈世界。
巴迪決定向聖誕老人請假回紐約尋根,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家。對現實世界的陌生使他面臨嚴峻考驗,他遇到了失散已久、素未蒙面的父親沃爾特(詹姆斯·凱恩飾)以及一群新家人。身為兒童刊物出版商的沃爾特正在策劃有關聖誕題材的圖書發行事宜,這樣一個胡話連篇的兒子讓他頭痛不已……與此同時,冷漠的人際關系也讓巴迪感到現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溫情脈脈,忙碌的紐約客們也漸漸忘記了心底那份淡漠的關懷,所有人似乎都忘記了聖誕的真正含義。
假期結束的日子一天天的鄰近,巴迪必須在最後日子裡選擇自己的命運——是留下來改變這個情感淡漠的現實世界,還是回到那個熟悉卻又讓自己無所適從的精靈世界,巴迪的選擇將在11月7號揭曉。
6、《瘋狂聖誕假期》Christmas Vacation
聖誕節即將到來,克勞克希望全家人湊到一起過節,並憧憬著利用獎金在院子里造一個大游泳池,盡享和妻子兒女在一起的天倫之樂。克勞克帶著全家到很遠的野外去尋找他心中最適合的聖誕樹,並將這棵大聖誕樹擺放在客廳中。
克勞克的父母和岳父母不和,他們只要見面便喋喋不休的吵個不停。為此克勞克的妻子很是擔心,但克勞克卻堅持要他們都到家中來度過聖誕節。事實上確實如此,自從雙方老人來到家中,整個房子就沒有安靜的時候,彷彿世界大戰又開始了。
不知從哪裡得到消息,孩子們的舅舅也帶著全家來到克勞克家過聖誕。從鄉下來的舅舅一家與克勞克家人無法融合在一起,盡管這個舅舅眼高手低、一事無成,卻也實誠善良。克勞克總想讓這個聖誕節過得與眾不同,他在屋子外面掛滿彩燈,並將房間裡布置得溫馨浪漫,但生活好像總是在和他作對,彩燈不亮、聖誕夜烤糊的火雞、孩子們的抱怨,老人們沒完沒了的爭吵,加上老闆並沒有像克勞克預期的那樣給他發獎金,克勞克一下子崩潰了。聖誕夜克勞克大發脾氣,砸碎了彩燈,他不明白自己只想過一個快樂的聖誕節,只想讓家人生活得更好,究竟自己有什麼錯。
性情直爽的舅舅將克勞克的老闆脅持到克勞克家,他要老闆向自己的兄弟認錯。老闆夫人報了警,警察將克勞克家包圍了起來。但當特警們沖進克勞克家時,卻發現克勞克的家人和老闆相處得十分融洽。原來克勞克的老闆通過與克勞克家人的談話對自己沒有給員工發獎金感到後悔,他決定補發所有人的獎金。
興奮的克勞克發現其實生活並不像他想像的那樣和他作對,這個聖誕節將給克勞克和他的家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7、《小鬼當家》 Home Alone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又到了。全家忙著外出歡度聖誕假期,不料忙中出錯,將家裡最小的成員——8歲的凱文(麥考利•卡爾金 Macaulay Culkin 飾)留在了家裡。爸爸媽媽急壞了,可此時他們已經身在外地,一時亦無可奈何。倒是凱文樂壞了,難得一個人在家,凱文將家裡布置成了「游樂場」。
兩個剛出獄的竊賊將目光瞄向了凱文家。當他們鬼鬼祟祟的踏入凱文家時,凱文憑借自己的醒目和家裡的「游樂場機關」,和兩個笨賊玩起了「游戲」,笑料百出。凱文最後能否這場「游戲」的勝利? 也許真的很沒意義吧,真的老套吧,真的矯揉造作吧,可不能否認的是,影片能輕易勾起我們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以及簡單的小孩子戰勝大壞蛋的幸福結局。
還有那些溫馨爛漫的聖誕場景,麥克真實自然的表演,更不消說種種爆笑情節,無疑是美國商業喜劇片的經典。盡管現在越來越多的是探討人性的的復雜,好人不好壞人不壞的主題,可只要我們抱著一顆單純而平和的心,這實在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
8、《聖誕壞公公》 Bad Santa
兩名罪犯突發奇想喬裝成聖誕老公公(比利鮑伯松頓)與他的小精靈,到全國各大賣場利用人們對聖誕老公公的善意騙吃騙喝、洗劫商品。他們的如意算盤打的很順,直到一名8歲男孩介入其中,提醒了他們聖誕節的真諦……
小孩子喜歡聖誕老人,因為對禮物的貪婪。商場老闆喜歡聖誕老人,因為對利潤的貪婪。面對越來越缺乏想像力的孩子們,我想真正的聖誕老人也會和Willie一樣郁悶地想酗酒……
9、《真愛至上》Love Actually
故事的主線人物是一位新晉的英國首相(休·格蘭特),年輕有為的他在剛剛入主倫敦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官邸)的第一天,就發現自己愛上了漂亮的單身母親娜塔麗(瑪蒂·麥克卡森),而娜塔麗的工作就是每天負責為首相端茶倒水,首相礙於自己的身份不好表白,但是真情又難違,於是他陷入一場天人交戰……最終這兩個身份懸殊的人,如何成就一段浪漫而引人矚目的愛情?
這是一出10個愛情故事竄成的喜劇雜燴,一個個動人的英倫愛情故事交匯出浪漫、甜美、幽默的聖誕前夕,令你眼花撩亂,心花怒放。
這里應該會有你要找的那不電影,希望可以幫9、《真愛至上》Love Actually
故事的主線人物是一位新晉的英國首相(休·格蘭特),年輕有為的他在剛剛入主倫敦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官邸)的第一天,就發現自己愛上了漂亮的單身母親娜塔麗(瑪蒂·麥克卡森),而娜塔麗的工作就是每天負責為首相端茶倒水,首相礙於自己的身份不好表白,但是真情又難違,於是他陷入一場天人交戰……最終這兩個身份懸殊的人,如何成就一段浪漫而引人矚目的愛情?
這是一出10個愛情故事竄成的喜劇雜燴,一個個動人的英倫愛情故事交匯出浪漫、甜美、幽默的聖誕前夕,令你眼花撩亂,心花怒放。
這里也許會有你要找的電影,希望可以幫到你哈
B. 電影猛鬼愛情故事,看了前半部很糾結,那個女教師,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個故事從頭到尾出現的鬼就只有三個而已,女校長,女教導主任,和冬冬。後面出來那個自稱是校長的老頭才是真正的校長,前面的那個老太婆校長是假的,20年前她就死了!(注意最後的遺照鏡頭)是她聘請的女主角來代課的,鬼來聘人,活人當然不知道了!那個男校長自然說學校根本沒請她來。但是女主並不知道真相,所以才說是學校聘她來的。這就是LZ的第二個問題。之後就是讓女主相信自己教的班級有鬼,當然一下引起她的注意讓他相信是不可能,只好一點點開始,援交事件就是那個冬冬用法術變出來引起女主角的注意的!發現自己的學生居然干援交以她得脾氣肯定要管!管了就要發生沖突,那個被他當場捉住的女學生還威脅她說如果說出去要她好看!結果第二天那晚也在場的冬冬就沒來上課,這下她就更在意了,還問昨天去援交的學生冬冬沒來上課是不是和他們有關,之後她又被兩個男學生再次警告,最後就是廁所的恐怖遭遇!這下女主的心就開始亂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接著冬冬就一臉善意的勸她不要她再回去了,要不會有生命危險。這下她的心徹底被揪住了—是想幫看似可憐的冬冬二是對真相的好奇心!所以援交只是個引路繩。
後來女教導主適時出現任告訴他4E班根本不存在,再加上冒牌女校長對4E班過往的解釋讓她更加堅信了「靈異班級」的出現。這下心裡防線算是擺平的差不多了,之後就是更多的感官刺激了,什麼學生的鬼臉啊,鬼舌頭啊,鬼手機啊。。。等等。都是咱們腹黑妹冬冬出馬搞定。其實哪有啊,都是變給女主看的,讓他深信自己教了個「鬼班」,其實都是活人!4E曾經確實死過人——14學生+2老師。但是並沒取消班級,她現在教得學生也不是什麼鬼怪就是在那裡上課的一般同學罷了。而後面那些遺照里出現的一堆才是當年真正死去的人。其中兩個老師(前面的校長和教導主任)和女學生冬冬變成冤鬼出來作祟。禍害生人。女主最後不是說了么「以為是鬼的全部都是人,以為是人的全部都是鬼」大概是這樣吧。
C. 宋威龍演技差電影學院老師怎麼評價他的
宋威龍演技差?電影學院老師怎麼評價他的?有不少人看他的劇時都曾經咆哮過:宋威龍,我恨你是個木頭!《以家人之名》播到現在,凌霄跟李尖尖親情變愛情,不少觀眾接受不了,我覺得除了編劇的原因之外,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宋威龍沒有把凌霄內心的那種感情推進演出來,所以才讓人感覺格外突兀。
都是自己感動自己,自己帥自己的那種。很多外形太優的演員都很容易讓人忽略他們的演技和下過的苦工,他們總是把入戲歸功於外形取勝。其實很不公平,人類其實潛意識下都是顏狗,都喜歡眼睛看到的美,但是有時候往往會忽略的美的事物下的內涵和深刻。我從小時候還不懂金城武的魅力的時候就覺得他對每個角色都詮釋得很好,但是他的演技好像經常被人忽略。美的事物會加分,也能讓觀眾更容易入戲,但是不要批評他們只有外形。
D. 馮小剛嘔心瀝血卻無人問津的電影《一九四二》,只因現實更加慘痛
1942 年發生了許多大事。中蘇美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郭沫若創作 歷史 劇《屈原》,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出生,中國女作家蕭紅在香港病逝,時年31歲。
也是同一年,身處抗戰前線的河南發生舉世震驚的大飢荒,上千萬人流離失所,近300萬人被餓死。
這一件極其悲慘的重大 歷史 事件至今在中國的史書上鮮有記載,今人對其真相知之甚微。
最後知名作家劉震雲為重溫這段幾乎已被這個民族淡忘的 歷史 ,走訪災難的倖存者,最終寫了一本名為《溫故一九四二》的調查體小說,他也由此成為這場災難的唯一記述者。
導演馮小剛看了後深有感觸: 「二戰時,希特勒和納粹屠殺猶太人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但在1942年,中國河南旱災餓死300萬人,卻很少人知道,不要說外國人,中國人也不知道。劉震雲為此寫了一本書,我在1993年看到,非常震撼。」
後來馮小剛根據劉震雲的原著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成了一部敘述 歷史 性質的電影,叫做 《一九四二》 ,並重金邀請李雪健、張國立、陳道明等加盟出演。
溫馨提示:可以點擊下方卡片搜索可以免費觀看此電影,請提前備好紙巾。
影片講述了老東家在河南大鬧旱災之時到陝西躲災,可未到目的地就以淪落為難民後,他親眼見證兒子,兒媳,老伴,相繼慘死,而政府的腐朽統治及日本人的入侵更是讓這場災難雪上加霜,最後只剩東家一人,在回河南的路上領養了同樣遭遇失去家人的小女孩的故事。
電影反映生活,可生活有時會比電影更殘酷。這些是搬上了熒幕的故事,那些 「易子而食」「賣兒棄女」「野狗吃屍體」「千里無人,餓俘山野」 的景象,又豈是短短兩個小時就能描述得出來呢?
其實從1941年秋季開始,河南開始出現旱情,很多地方已經有絕收現象,農民們開始刮樹皮,挖樹根當作食物,到了1942年秋季,持續了一年的旱情更加嚴重,樹皮、樹根已經基本被挖光,災民們開始大量死亡。照片上是當時陷入飢餓荒的河南災民,所有人都蓬頭垢面,等待著政府的救濟。
當時的政府雖然採取了救災行動,但既沒有計劃,也不盡力,各地都在互相觀望,推卸責任,隱瞞災情。
戰亂加上飢荒,有一些婦女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父母以及孩子活命,主動把自己賣給人販子,換取一些糧食或者一點微薄的錢財。
1943年春,河南地區仍然乾旱,很多災民為了活命,選擇全家一起外逃,災情最嚴重的村子基本都是十室九空,成千上萬人湧向了陝西,逃荒路上餓死的、從火車上失足掉下來摔死的、軋死的人數無法統計。 目前公認這場災難中死亡人數是300萬,但真實的具體數字已經永遠成為了迷。
在電影里,為呈現出一個真實時代,以張國立為代表的這支逃難者主創演員不僅在開拍的半年前就開始練習河南方言。還在拍攝期間集體減肥,真正體驗長期飢餓的感覺。張國立說, 真正到了那種飢餓渾身無力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物的台詞很多都是多餘的。
時隔78年,當年大飢荒的親歷者,大多已經辭世,即使活著的,至少也是八九十歲的老人,河南《鞏縣縣志》中關於此事,只有短短一句 「民國三十一年,大旱,幾近絕收,加之日軍侵略釀成大災,農民多以樹皮、雁屎、觀音土充飢。」
當我們覺得電影氛圍太過沉重的時候,要知道這些血淋淋的畫面在過去 歷史 的某一個時刻真真切切的發生著。
影片一開始,就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影片中大部分篇幅在拍攝逃難的過程,逃荒路上,一面是天災,一面是戰亂,四處是被炸斷的殘肢斷臂,哀嚎遍野,民不聊生。
而這一過程,導演多用暗色調來表現,象徵著底層人民暗無天地的生活, 且畫面絕大部分面積為乾旱的土地,極小部分面積為天空,這一畫面給人壓抑的感覺,暗示著政府的壓迫式統治。
同時導演多次運用特寫鏡頭來體現難民的慘狀,如特寫一群野狗啃噬逃難路上去世難民的屍體,給人極大的心靈沖擊。同時又多次使用遠景鏡頭來表現難民數量之多,又給人極大的視覺沖擊。
影片中災民逃荒的破衣爛衫、食不果腹和政府官員的豐衣足食、安穩無憂有著很鮮明的對比。
一開始片中提到 「蔣委員長因為河南飢荒特地減少了兩個菜,以表對救災的支持。」 這句話暗示了後面人民的背離的結局。在拍攝這一內容時,導演又巧妙的 採用以黃色為主的暖色調,來突出統治者安逸的生活。
一、地主范殿元(張國立飾)
范殿元原本是河南的一個地主,兒女雙全,家境殷實。因為飢民「吃大戶」,他的兒子在飢民和村民的混戰中被打死。為保家人平安,在飢荒來臨的時候,老東家趕著馬車,帶著他的妻子,拉著糧食加入了逃荒的隊伍當中。
在逃荒途中,他的兒媳生下孫子後不久就體力不支,餓死了。電影中有很揪心的一幕是,在兒媳餓死後,她的婆婆就趕緊抱著剛出生沒幾天的孫子扒開她的衣服,說趁著身體還熱喝幾口奶,但是她死去的兒媳早已沒有奶水。
後來他的妻子也餓死了,他的女兒被賣到了妓院,換了5升小米。
在逃荒途中為躲避敵機轟炸,范殿元抱著孫子趴在地上久久不敢起來,後來小孫子被他活活悶死了。
緊接著他的長工被日本人一刀穿喉,死了。
他的馬車,糧食,銀元在途中被地方的警察強行「徵用」,其實就是搶走了。
逃荒本是為了讓一家人活下來,可是范殿元到了陝西後就只剩下他自己,本是財主的他成了和佃戶一樣的逃荒者, 可見在災禍面前所有的逃荒者都是平等的。
一無所有的范殿元不想逃了開始逆著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路上有人告訴他說: 「現在回去就是個死」 ,他很默然地說,「 我就是想死得離家近些。」
范殿元那種絕望的心境,那種顛沛流離的疲憊精神使得他的希望如同肉體一般已變得危在旦夕。
然而他在轉過山坡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同樣失去的親人哭泣的小女孩,小姑娘對范殿元說她並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認識的人都死了。
范殿元要小姑娘叫自己一聲爺。小姑娘仰起臉,喊了一聲「爺」。於是,他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橫屍遍野,大雪飄搖。
二、范殿元的女兒-星星(王子文飾)
星星出現在鏡頭里的時候,懷里總抱著一隻黑貓,寧願自己少吃幾口飯也要帶著它,在躲過敵人飛機轟炸過後,她還無所畏懼地要跑出去找貓。
然而在她嫂子生下孩子後,她卻說讓家人殺掉了貓。隨著一聲刺耳的貓慘叫,貓被宰了燉湯,范殿元坐在閨女身邊,哭著說:星星,爹對不起你啊!然而星星沒有任何錶情地看著被扒掉的貓皮,最後還說了一句: 我也要喝貓湯 ,那時候的她也已經餓到發慌。
當妓院假冒被服廠來買女孩的時候,星星提議父親把自己賣了,范殿元不肯。星星勸說她爹: 我實在受不了了,連柴禾都沒得吃了,你讓我逃個活命吧!還能換五升小米。 她還特意向那個人強調自己識字讀過書,以此來作為「優勢」,最終她被買走了,她在服侍別人的時候,因為吃得太撐了導致蹲不下。
星星的結局是必然的,人在災難面前已經沒有底線了,一個小人物的歷程卻反映了當時環境下眾多人的遭遇,實為可悲。
三、佃戶瞎鹿(馮遠征飾)
佃戶瞎鹿是影片中最窩囊可悲的角色,為了幾斗小米他可以不管自己的老婆被人戲弄,他也可以賣女兒來換幾斗米給自己的母親治病。
盡管已經活的如此無下限,但他還是沒有在這場災禍中活下來,最後偷驢不成,一頭栽進了燒著開水的鍋里,留下了兩個孩子和他的老婆。
馮遠征所扮演的瞎鹿才是影片中真正的災民,活著就是為了吃飯,只要能活下來 。
馮小剛在《一九四二》里他沒有自己的態度,一切讓觀眾來定奪, 「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
不需要渲染,不需要加工修飾,就用白描的手法把最真實的場面還原給觀眾,裡面從小人物入手,大量的細節描寫,看似黑色幽默,其實是深深的悲哀。
據說當時馮小剛找到劉震雲說想要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連劉震雲自己都覺得震驚: 他認為沒有人要看這么一個悲慘的故事。
本片醞釀於1993年,啟動於2011年10月,最後馮小剛在最冷的五個月中完成了拍攝。因為是逃難題材的原因,整個劇組群演最多的時候高達六百多人,最少的時候也有三四百人,其中涉及轉場廂車兩百多輛,完全的拉鏈式拍攝。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龐大的團隊,他們在細節上所作出的努力卻十分令人動容。
比如在重慶的拍攝部分主要是國民黨和宗教人士的活動場景,這條街道是由攝制組設計,重慶市政府出資修建的。修建完成後,攝制組去現場後簡直被驚呆了,這些建築都是按照永久性建築來修建的,店鋪里所賣的東西也都是實物。
後來這條街也成為了重慶的著名景點:民國街。
攝影組印象最深刻的是難民扒火車的那場戲,為了有一個好的拍攝效果,拍攝組從山西轉移到東北終於找到了一個1942年美國產的火車頭,而且還能開。
可是光有火車頭沒有車廂也不行,於是製片部門又根據當時的難民 歷史 照片製作了逃難時的那種拉貨用的平板車。
拍攝時是在東北零下20多度的情況下,當地群眾還好心提醒劇組,不要用手摸鐵,不然真的撕不下來。可是為了呈現真實的效果,不能人人都戴手套啊,於是戴手套的去摸鐵,沒戴手套的就去摸木頭。
在零下20多度的雪地里、又在火車行駛過程中、火車頂上還坐了幾百個群眾演員的拍攝情況。攝影指導呂樂說,這輩子可能只碰到一次,可以當作他的收山之作了。
關於火車的六分鍾前前後後一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最後呈現的效果來說是值得的。
以喜劇見長的馮小剛此生最想拍的一部電影,就是這部極其沉重的災難片——《一九四二》。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馮小剛的情懷之作,他試圖借一場70年前的人間災難來反思國人的人性與救贖 。
然而電影上映以後,票房卻票房一敗塗地,與同期上映的《泰囧》票房相差近4倍,最後馮小剛拼了命的拍商業片還債。
一部電影是否成功固然不能用票房作為唯一尺度來衡量,但,票房卻能反映大眾對於電影所表達的內容和傳達的情懷的接納度和認同感。
很多網友看了預告片就炮轟馮小剛, 指責他「發國難財」,引發國人的共鳴,賺國人眼淚。 果然也應了劉震雲當年那個擔憂:沒人要看這么一個悲慘的故事吧,而且在如今這個幸福的年代,人們早已習慣迴避苦難。
張國立回憶,因為《一九四二》票房慘敗,馮小剛甚至掉了眼淚。當他問馮小剛是不是因為啟用了他才導致票房慘敗,馮小剛的回答很令人感動, 都不是這樣的原因,但反而正因為票房的落敗,觀眾對苦難的敬而遠之,他更覺得自己應當拍攝這么一部電影。
馮小剛打造 《 一九四二 》 的這份情懷,縱然無法和 歷史 媲美,但它自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 它是一段回憶,也是一代人的苦難回憶,看過的人都說好,卻不敢再看第二遍。
在影片最後旁白念起:「十五年後,這個小姑娘成了我娘,當我記事起,就沒見她流過一滴淚,也不吃肉……」
「也不吃肉」 這四個字可以深刻地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災難的沉思。
都說亂世造英雄,更多的靠的還是生靈塗炭。
馮小剛的深刻在於沒有把《一九四二》拍成了天災,而是把觀眾的視角引入了人禍。雖然大飢荒是天災,可其中亦有相當大的人禍因素。
《一九四二》非當下的災難,卻時時在我們生存的環境里重演,人性總是在爭奪,卻不能給每個人鞭策。
中華民族是一個遭受過苦難的民族,近代以來中華大地上演過無數的悲劇,有的之於國,有的之於家。
如今那個流民賊寇,是非顛倒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我們眼前的是新時代的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但是我們不應該遺忘災難,應該直面災難,正視災難,反思災難,才能免於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