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萬箭穿心》,為何說是一部讓人心痛的電影
萬箭穿心這個電影看完後可以思考很久,但是電影故事講述的卻很簡單,女主李寶莉發現自己丈夫出軌之後,丈夫忍受不了被人指責而跳河,另一方面兒子因為這個事情非常怪罪自己的母親李寶莉。一個寡婦承擔起來了養這個家的重擔。萬箭穿心,穿的就是寡婦李寶莉的心。
電影中李寶莉在外有一個可以靠得住的男人,她也和這個男人住在了一起,但是我記得他們之前好像不算是愛情,給我更多的感覺就像是李寶莉需要這樣的依靠讓她有生活下去的力量,而這個男人需要的就是一個女人,他看中李寶莉不僅是外表,或許也從李寶莉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種模稜兩可無可奈何的「感情」又何嘗不穿心呢?
萬箭穿心看完後給我的感覺挺震撼的,把小市民的生活描繪得淋漓盡致,就像是在看自己真實生活中某一家發生的事情一樣,這樣的事情,你又怎麼保證,日後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因為太真實,所以讓人畏懼。因為太真實,所以更能體會到李寶莉的萬箭穿心的痛。
『貳』 九十年代德國有個反應家暴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1.《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
導演: 千丙哲
主演: 徐英姬 / 池成媛 / 朴政學 / 白秀蓮
豆瓣評分:8.3
這是一部看完之後讓人靈魂戰栗的電影,太給力。
影sir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詞是:男人是廢物,女人是怪物,世界最終由怪物幹掉廢物。
金福南是一個熱情、憨厚的鄉下女人。
她被丈夫和家人視為豬狗,任意欺負和凌辱,尊嚴肆意踐踏。
除此之外,她還要一女侍二夫,備受丈夫和小叔子的蹂躪。
但最可怕的是,她的女兒也被丈夫染指了。
一開始,金福南想要逃離,但是自己的發小,雖然從大城市首爾回來,卻十分冷血,不願意幫助福南。
後來福南求助妓女美蘭,但是沒想到沒能逃跑反而遭到了丈夫的毒打,女兒也不幸喪命。
金福南崩潰了,她不再繼續逆來順受下去,而是拿起鐮刀奮起殺人。
婆婆、小姑子、丈夫....所有那些凌辱過她的人都成了女兒的祭品。
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太壓抑的電影,壓的人透不過來氣。
120分鍾以濃縮的形式展示了一個女人悲劇的一生,最後自己也以死解脫,
最後福南殺人的時候讓觀眾也有一種強烈的快感,太震撼人心。
這片應該能給所有家暴的男人一個警示吧。
2.《天水圍的夜與霧》
導演:許鞍華
主演: 任達華 / 張靜初 / 羅慧娟 / 覃恩美
豆瓣評分:7.5
各位寶寶們可不要把這部電影和《天水圍的日與夜》弄混了。
雖然只差了兩個字,但劇情簡直十萬八千里,不過導演都是許鞍華。
本片改編自轟動香港的一件滅門慘案,丈夫殘忍地殺害了妻子和雙胞胎女兒後自殺。
中年離異的香港男人李森娶了大陸來的曉玲,一家人都在天水圍生活。
整日在家帶孩子的李森總是擔心妻子紅杏出牆,不僅每天監視妻子,更是在晚上對妻子實施性虐。
曉玲被折磨的遍體鱗傷,離家出走卻又走投無路。
最終在家裡被喪心病狂的丈夫刀斬,兩個女兒也未能倖免,最後丈夫也自殺。
3.《空房間》
導演:金基德
主演: 在熙/ 李成延 / 李忠秀
豆瓣評分:8.0
這是一個被家暴的少婦和男孩之間的奇特愛情故事。
當然最奇特的是全片只有一句台詞。不過放心,一點也不影響觀看。
無所事事的年輕人泰石有個怪癖,就是喜歡潛入沒有人的房間中小住,洗澡做飯拍照,也會幫主人做一些家務,打理房間。
一天,他在一所空房子里遇見一個被丈夫狂虐的女人善華。
滿身傷痕的女人,眼神里透露出的悲傷讓泰石難忘。
於是,他又一次潛入了善華的家中,恰好碰見善華的丈夫虐待她,泰石出手教訓了善華的丈夫,並帶走了善華。
從此倆人過上了一起探索空房間的日子。雖然不說話,但卻非常溫情。
當然沒有台詞,也是本片導演金基德的一貫做法。
金基德通過圖像傳達感情的技巧,已經爐火純青,加上感染力十足的配樂,讓整部電影十分出彩。
最終善華說出了對泰石說過的唯一一句話:我愛你。
後來泰石被善華的丈夫報復,卻練就隱身技能,來到善華家中開始了三個人的生活。
4.《庸才》
導演:園子溫
主演: 染谷將太 / 二階堂富美 / 渡邊哲 / 吹越滿
豆瓣評分:7.6
這是一部殘酷的青春故事。
15歲的中學生住田, 母親與人私奔,長期忍受爛賭父親的家暴。
這樣狀態下多的住田,由孤獨引發絕望,總是用暴力來發泄心中的焦慮。
忍耐和猶豫過後,他走上了殺父的道路。
殺死父親以後,住田的信心全線崩潰,走上了自毀的道路。
一個心智健全的男孩從正常走向黑暗最終滅亡。
可想而知,一個家暴成性的父親對孩子有多麼大的影響,足夠毀了孩子一生。
5.《忍無可忍》
導演:邁克爾·艾普特
主演: 詹妮弗·洛佩茲 / 比利·坎貝爾
豆瓣評分:6.9
故事開始於英雄救美。
在餐館打工的絲麗姆被花心男人糾纏,旁邊的客人米奇挺身而出,為絲麗姆解圍後倆人陷入愛河。
後來倆人買房結婚,還生了個可愛的女兒格蕾絲,按理說應該開始了幸福的一加三口生活。
但是米奇卻屢次出軌並家暴絲麗姆,還義正言辭的說:我是男人,你打不過我。而且我賺錢,你就該聽我的。
真·不要臉。
忍無可忍的絲麗姆帶著孩子離家出走,卻遭到米奇古人的追殺,最終忍無可忍,她決定反抗。
絲麗姆進行了艱苦的封閉訓練,最後和丈夫來了場生死決戰,把這個無賴送進了地獄,並且最終被判為正當防衛。
6.《回歸》
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
主演: 佩內洛普·克魯茲 / 卡門·毛拉 / 勞拉·杜納絲
豆瓣評分:8.1
這是今年戛納電影節主席阿莫多瓦的作品,獲得當年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劇中母親瑞蒙達和女兒寶拉都飽受男性的折磨,瑞蒙達的父親小時候性侵她,生下了寶拉,結果後來自己的丈夫又性侵寶拉。
於是瑞蒙達和寶拉聯手殺死了自己的丈夫。
除此之外,劇中還有其他的女人也備受男人的侵害最後痛下殺心,比如瑞蒙達的母親就親手燒死了自己的丈夫。
但這倆死去的男人,絲毫不讓人同情,相反那些作為兇手的女性卻是真實的受害者。
最終一群女人在沒有男人的世界裡,平靜的生活。
所以家暴的男人小心了,一旦女人絕望了這世界就沒有你的位置了。
7.《所有人都離開》
導演: 塞爾吉奧·卡布雷拉
主演: Tahimi Alvari?o / Félix Antequera / María Teresa Campos
豆瓣評分:8.2
本片的視角頗為獨特,從孩子出發。
8歲的古板女孩小雪,捲入了父母離婚時爭奪撫養權的激烈爭斗中。
父親將暴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這場沖突最大的犧牲品。
無辜被家暴的小女孩,正如片名那樣希望所有人都離開,漂泊如萍。
最終是母親以犧牲自由為代價努力讓小雪回到正軌。
能拯救家暴陰影的,也就只有母愛了吧。
劇中小女孩的一句話非常打動人:不快樂地笑,會痛!
8.《你是好孩子 》
導演:吳美保
主演: 高良健吾 / 尾野真千子 / 池脅千鶴
豆瓣評分:7.3
2015年的日本旬報十佳電影。
丈夫常年在外工作,一回家就會對妻子施暴。不僅如此,妻子小時候也經常遭受父親施加的暴力。
無助又痛苦,妻子只好把一切都發泄在孩子身上。
一旦女兒惹她生氣,她便拳腳相加。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兩個長期遭受暴力的孩子,暴力在他們身上最大的表現就是自卑。
然而這些孩子們在被別人問道「你要不要來當我家的小孩」,也還是一臉堅決地說不要,然後投到媽媽懷里。
最終孩子們教會了施暴的大人如何善待小孩子,孩子果然是上天派來治癒成人的天使啊。
家暴的大人們,不配為人父母。
9.《與敵共眠 》
導演: 約瑟夫·魯本
主演:朱莉婭·羅伯茨 / 帕特里克·博金
豆瓣評分:7.0
大嘴美女朱莉婭·羅伯茨早期的作品,那時候她還十分青澀,但氣質和電影十分相符。
她飾演的年輕貌美的勞拉。丈夫是個不折不扣的虐待狂。
為了逃離暴力和控制欲極強的丈夫,勞拉在一次出海時假裝溺水逃到了一個小鎮,開始了平靜的生活。
但是她卻經常在現在的生活中發現丈夫的痕跡,沒錯,丈夫找來了!
緊要關頭她扣動了扳機,三顆子彈射進惡魔的身體,她的噩夢徹底結束了。
不得不說這種佔有式的愛情太可怕,珍愛生命,遠離家暴男。
看過這9部關於家暴的電影,影sir誠意提醒大家:
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對家暴必須零容忍。
『叄』 《黃土地》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黃土地》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黃土之上的誠與悲」
《黃土地》是由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攝影的一部影片,故事講述來著上世紀三十四年代黃土高原上的故事。頭頂一片天,腳踩一方地。溝壑與土源連綿不絕,山形地貌歷經歲月的銷蝕大起大落。使觀眾在銀幕上看到了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文化象徵意味的黃土高原。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939年初春,一個名叫顧青的八路軍來到陝北高原收集民歌,他的到來喚醒了當地少女翠巧對自由生活的嚮往。而最後,她卻用死亡祭奠了那夢想中的自由。
影片的光影運用,色彩搭配都使這部電影增加了不少亮點。然而光影運用是這部影片最具特色之處。影片中的光以溫暖沉穩的土黃色為主基調,既有一定的統一性也傳遞著無數的感情元素。傳統的黃,一般代表著金錢,權利,富貴,大氣等等寓意,而《黃土地》當中的黃,卻是代表著黃土地和黃土地上養育著的人們,而這種土地的黃色,不僅給人深沉寬容的厚重感,也隱藏著讓人沉重壓抑的室息感。去過黃土高原的人或許都知道當太陽光照在黃土地上時,鏡頭中所顯現的光是一種類似於那種溫和稚嫩的向日葵一樣的黃,而在鏡頭中這種太陽下的光往往給人以煩躁而且粗獷的感覺,但是陝北的黃土地上養育了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它雖是貧瘠的,但是也透著如母親般溫暖,給人以力量和希望。張藝謀導演更是抓住了這一點,將《黃土地》中的光線拍出了一種溫暖沉重感的感覺,即使是影片剛開始時顧青剛到窯洞的那場戲,也給人一種暖色光,而不是冷光,因為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並不存在冷漠的一面,只是暫時不熟悉而已。另一種層面上顧青的到來更給影片女主公後期帶來變化,是女主新生的光。在《黃土地》中使用高反差照明的低調光將窯洞內顯得暗而深,如同封建思想一般壓抑,而日在布光上也多採用了非標准不光技巧,把窯洞內的陰暗與窯洞外的強光形成對比,女主人公翠巧坐在門前做鞋子等顧青回來時的畫面就用了剪影布光。讓整個畫面變得略有些美好。
色彩是影視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色彩的運用更加使影片的情感表達出來。電影《黃土地》中除了以土黃色暖光之外,也著重運用了白,黑,紅這三種色彩。黑色,既是陝北的農民的服飾,也是陝北農民的性子。陝北的老漢正如這黑色的棉襖一樣穩重,不愛說話,不愛動,像一個樹墩似的坐在炕上,默默地抽煙,喝水,不講說話也不吭聲。同時黑色也表現著痛苦恐懼與絕望,黑暗的窯洞內父親高大的黑色身影,將翠巧那嬌小的身體壓抑在身下,這是一種無助,更是一種翻不了身的絕望。白色,既是天空中那充滿著無限希望的光明,也是陝北人民純潔的心靈,白色的羊肚毛巾,正如純潔的心靈一樣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是憨憨陪著顧青放羊時那純潔清脆的笑聲,是翠巧送別顧青時那最後一首嘹亮的歌聲。紅色,即表現著封閉落後買賣性質婚姻的悲劇色彩,也是新一代青年蓬勃的朝氣和探索自我拯救道路的決心,在《黃土地》中紅色反復出現:紅轎簾,紅蓋頭,紅門簾,迎親婆娘的紅綉鞋,百褶紅裙,馬頭上的紅花,嗩吶上的紅綢等等。這里給觀眾的婚禮場面的熱鬧。但是當看到翠巧看紅門簾和窮漢唱小曲時的神情,不覺能感受到這紅色的喜悅中夾雜著一絲絲說不出的辛酸和惆悵,這里的紅色既是一種熱烈,更是一種痛苦。
光影色彩之外,這部電影無疑是壓抑的,這壓抑來自貧窮。這是一片貧瘠的土地。挑一次水,要走十里。守著這艱難的日子,男人女人累得變了形狀,影片中翠巧的爹才47歲,就已經皺紋布滿額頭。而翠巧更是一個符號,一個代表著時代變換交替中必然的犧牲品,犧牲在即將被新生活取代的舊禮教中。犧牲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電影所表達的並不是對「父權社會」、「包辦婚姻」的憤怒,也不是對國民現狀的簡單批判,更不是在貶低黃土地上落後生態,導演只是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向我們講述,在一種殘酷生存之道下,夢想是如何被喚醒、又是如何死亡的。殺死夢想的不是別人,根本上,正是養育你的那片黃土地。這片溫暖而貧瘠黃土地它養育你,賜福你。但是它也禁銅你,殺死你。而這裡面卻有一種對宿命的無可奈何,更有對現狀的深層悲哀,那種帶著鐐銬的新生「生存」。或許這才是導演想表達的核心,民以食為天,只有黃土地,才是真正的主人。在黃土地面前,所有人都是做不得主的客人。而在這種殘酷生存之道下勵練出的人的韌性,讓他們在黃土地上生生不息。
黃河水,淹死人,也養育人。黃土地亦是。對立轉化,相生相剋。黃土地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生存的問題是超越時空的,我們都要在這片土地上生存,都會面臨《黃土地》就由一個簡單的故事深化到對本民族落後思想習俗的抨擊,也思考了人在時代面前的卑微與渺小。不失為一部中國電影史上一部經典之作。
電影講述的是陝北黃土高原上的貧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父親作主定下娃娃親。八路軍文工團團員顧青(王學圻飾),為採集民歌來到翠巧家,一段時間後,與翠巧家彼此彷彿自家人般。顧青講述起延安婦女婚姻自主的情況,翠巧聽後,心生嚮往。
父親雖善良,可又愚昧,他要翠巧在四月里完婚。顧青行將離去,翠巧要隨去延安,顧青有心無力。翠巧弟弟憨憨跟著顧大哥,送了一程又一程。翻過一座山樑,顧青看見翠巧站在峰頂上,她用甜美歌喉唱歌送別,顧青深受感動。
四月,翠巧在完婚之日,心有不甘決然逃出夫家,劃船渡河去追求新的生活,可惜湍急的河水吞沒了她。顧青來找翠巧和憨憨時,憨憨正隨大家在河邊求雨,他扯下頭上的樹葉子編成的頭箍,逆向從人群中向顧青跑去。
張愛玲說過,年輕人的生命三五年就是一生,老年人的生命十年八年只是一瞬。電影中的老年人、年輕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被《黃土地》感動,是因為導演的投入和攝影的藝術感染力。其中,電影中很多細節的把握都讓我佩服。比如婚宴上,除老肥肉,另一道葷腥,就是僅僅作為「擺著是個意思」的「木魚」。這「魚」,不能供人用嘴來享受,而只能飽人「眼福」,因為它就是鋸成魚形盛在餐盤中的木頭。
電影《黃土地》雖然是八十年前,一個年輕人熱烈追夢的故事,但是追夢在古往今來任何歷史地理背景下,都是激動人心的。翠巧這個角色就是個追夢的人。這部片子並不是可以表現對「父權社會」、「包辦婚姻」的憤怒,也不是對國民思想愚昧進行簡單批判,更不是在貶低黃土地上落後生態,同時為革命者大唱贊歌。
導演只是在千里走陝北之後想講述一個見聞:在一種殘酷生存之道下,夢想是如何被喚醒、又是如何死亡的。讓人情感上難以接受的是:殺死夢想的,從根本上來講,正是養育你的黃土地。溫暖而貧瘠的黃土地!它養育你,賜福你;它也禁錮你,殺死你。這裡面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宿命式的深層悲哀:帶著鐐銬的新生,最終還是猝死於簡單而殘酷的生存法則。
「生存」,是導演想表達的核心,民以食為天,只有黃土地,才是真正的主人。在黃土地面前,所有人都是做不得主的。而在這種殘酷生存之道勵練出的人的韌性,導演則持有一種苦澀的肯定態度。
革命者顧青是代表先進觀念的闖入者,但是始終是無法深刻進去。一開始他描述南方男女平等的美好情景,他笑話翠巧爹一邊說「五穀發芽,早降雨水」一邊用小米敬天老爺的愚昧行為,這些可以解釋為不懂得黃土地的艱難而被原諒;但是面對被自己喚醒、決心為自由破釜沉舟的少女,用「公家人的規矩不允許」來搪塞她,以免除他自己對翠巧父親、對組織交代的麻煩,就讓人覺得他軟弱,而同時覺得他只是被觀念包裝起來的空殼,並沒有想從根本上解決翠巧等問題。
翠巧是影片關注的焦點,她讓人感到夢想被喚的欣喜以及引起人們對夢想死亡的深思。憨憨所唱尿床歌里頭的「只想尋下個好女婿,誰想尋下個尿床郎」,父親所唱的「大眼花花就兩張燈,彎彎眉毛就兩張弓,十五上守寡到如今,你說心疼不心疼」,都在同情著女孩們作為買賣婚姻的代表,世世代代的不幸。
翠巧在家的時候,頭頂上有父親和弟弟,嫁人後得到的嫁妝要給弟弟做聘禮,一生一世有莊稼人的規矩在約束著她,她一輩子都做不了主;然而在她要跟隨顧青而去,去延安做主人時候,又被「官家人的規矩」拒之門外。我十分痛恨翠巧新婚夜伸向她的那隻黑黑的大手!讓我如同看到了魔鬼一樣的恐懼。
影片《黃土地》中父親的形象很豐滿、很復雜。革命者借宿翠巧家當晚,只看得見輪廓的爹巍峨地坐在正中,著紅衣的翠巧隱在他背後拉風箱燒水,縮成一個微小的身影,弟弟沉默地退在牆根,暗得讓觀眾眼睛發酸,只覺得他整個人溶解在黃土高坡的空氣和泥巴里了,就連顧青問他叫什麼名字他也沒敢回答。
父權下的孩子似乎都是祭品,雖然多少都各自秘密地懷揣著希望。只有風箱下噴出的火花,掙扎出一個自由的形狀,給觀眾一點安慰。父親一開始就明白顧青所說的「改改規矩」只是善心的外來人開出的一張無用葯方,同時也對「南方的女娃都能讀書寫字」充滿一絲好奇與嚮往,他不是什麼頑固不化、以賣女兒為樂的封建衛道士,他遵守黃土地立下的「莊稼人的規矩」,勸導大女兒不能嫌貧愛富,「咱吃苦人說話得算個數」。
他愛孩子,吃小米的時候把自己的飯倒給正在長身體的憨憨;他怕革命者搜集不全酸曲被撤了差而為他唱了一支。但他終究身不由己。在革命者問他為什麼他的女兒受苦,他只說了一個字「命!」。從始至終,他都只是黃土地的奴僕,是一種生存之道的服從者與執行者。他吃飯敬天地的一幕尤其蒼涼。然而他又是保護者,父親是可靠的,在黃土地的冷酷威嚴之下,他當爹又當媽,用雙手一犁一犁地維持了一家的生存。
《黃土地》這部電影特別令我難忘的是攝影。當翠巧失魂落魄地漸漸淹沒在黃土地里,夢想夭折的哀傷被吸收進溫熱的黃土地里,只覺得從此便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包括後來被渾濁的黃河水吞沒的場景都是一樣有震撼力和感染力。中華萬民與土地的依存關系十分密切,以至於我們都能感知,我們並不是外在地站立在土地之上,而是應該沉浸於土地之中的。也許你看《黃土地》的時候,會有種想哭的感覺。那種感覺或許不是因為感動,而是因為沉重。
頭頂一片天,腳踩一方地,雄偉的黃河之水孕育了無數中華兒女的英魂。在這片沉默著的黃土地上,中國共產黨在此誕生,在此成長,帶領著人們走向著光明的未來,引領著時代的潮流。導演黃建新聯合張藝謀讓這片富於變化的土地以最熱烈的方式展現出來,定格一幅幅動人心弦的畫面。其中光的運用,色彩的搭配以及鏡頭語言的使用更是讓影片增加了不少亮點。
光的運用是影片最獨具特色之處。影片中的光以溫暖沉穩的土黃色為主基調,既有一定的統一性也傳遞著無數的感情元素。傳統的黃,一般代表著金錢,權利,富貴,大氣等等寓意,而《黃土地》當中的黃,代表著黃土地和黃土地上養育著的人們,而這種土黃色,不僅給人深沉寬容的厚重感,也隱藏著讓人沉重壓抑的窒息感。去過黃土高原的人或許都知道當太陽光照在黃土地上時,鏡頭中所顯現的光是一種類似於美國西部片的淺黃色,而在鏡頭中這種光往往給人以煩躁而且粗獷的感覺,但是陝北的黃土地上養育了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更是黨的搖籃,它既是貧瘠的,也透著如母親般溫暖,給人以力量和希望。張藝謀更是抓住了這一點,將《黃土地》中的光線拍出了一種溫暖沉重感,即使是影片剛開始時顧青剛到窯洞的那場戲,也給人一種暖色光,而不是冷光,因為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並不存在冷漠的一面,只是暫時不熟悉而已。在《黃土地》中使用高反差照明的低調光將窯洞內顯得暗而深,如同封建思想一般壓抑,而且在布光上也多採用了非標准不光技巧,把窯洞內的陰暗與窯洞外的強光形成對比,翠巧坐在門前做鞋子等顧青回來時的畫面就用了剪影布光。
色彩是影視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色彩的運用更加使影片的情感表達出來。《黃土地》中除了以土黃色暖光之外,也著重運用了白,黑,紅這三種色彩。黑色,既是陝北的農民的服飾,也是陝北農民的性子。陝北的老漢正如這黑色的棉襖一樣穩重,不愛說話,不愛動,像一個樹墩似的坐在炕上,默默地抽煙,喝水,不講說話也不吭聲。同時黑色也表現著痛苦恐懼與絕望,黑暗的窯洞內父親高大的黑色身影,將翠巧那嬌小的身體壓抑在身下,這是一種無助,更是一種翻不了身的絕望。白色,既是天空中那充滿著無限希望的光明,也是陝北人民純潔的心靈,白色的羊肚毛巾,正如純潔的心靈一樣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是憨憨陪著顧青放羊時那純潔清脆的笑聲,是翠巧送別顧青時那最後一首嘹亮的歌聲。紅色,即表現著封閉落後買賣性質婚姻的悲劇色彩,也是新一代青年蓬勃的朝氣和探索自我拯救道路的決心,在《黃土地》中紅色反復出現:紅轎簾,紅蓋頭,紅門簾,迎親婆娘的紅綉鞋,百褶紅裙,馬頭上的紅花,嗩吶上的紅綢等等。這里給觀眾的婚禮場面的熱鬧。但是當看到翠巧看紅門簾和窮漢唱小曲時的神情,不覺能感受到這紅色的喜悅中夾雜著一絲絲說不出的辛酸和惆悵,這里的紅色既是一種熱烈,更是一種痛苦。
大多數的電影都應該是表現運動的,但是《黃土地》中的鏡頭主要是以靜為主,這是對於傳統的打破。也是一種大膽的創新。黃建新在《黃土地》中的靜似乎也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了陝北黃土地的韻味和風貌,將那歷史的時代感表現的淋漓盡致。鏡頭的不動是對那個時代環境氛圍最真實,最有利的表現。而且攝像機不動也表現了陝北的實際風土地貌。陝北的黃土高原是一望無際的平坦土地,像一塊巨大的土,穩穩的坐落在此。鏡頭一直未動,這是一種解釋一種土地的深厚博大以及土地和人的關系,顧青遠遠的走來,又漸漸地隱入土地當中,這是人與土地一種血肉相連的關系,人被這塊土地孕育出來,又投入它的懷抱中去。這不動的鏡頭正如陝北人的生活一樣,日復一日緩慢而又平穩。中華民族就這樣走過了漫長的路。當然影片中靜中有動。在《黃土地》中求雨和打腰鼓的場面運動幅度很大,這既是一種靈魂
與感官的沖擊,也是對於黃土地上人們那爆發的力量,就像這鼓聲一樣,一旦掌握自己的命運,就會迸發出移山填海的力量。
天之廣闊,地之沉厚,黃河之水一瀉千里,這是民族的自強不息,也是人生命運的強悍和脆弱。導演黃建新和攝影張藝謀僅僅用了土地,人,黃河,窯洞,天空就將黃土高原上那無盡的力量和無限的深沉表現了出來,傳達到全世界。不僅是對黃土高原的贊美,對黃河的贊美,其中更強的表達了對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贊歌。
『肆』 電影《白鹿原》主要講了什麼
《白鹿原》劇情介紹:傳說中白鹿庇佑的白鹿原上,世代居住著同根家族白、鹿兩姓子孫。時代變遷,清朝覆滅,民國建立。現任族長白嘉軒(張豐毅飾)之子白孝文(成泰燊飾)、鄉約鹿子霖(吳剛飾)之子鹿兆鵬(郭濤飾)與白家長工鹿三之子黑娃(段奕宏飾)情同手足,成年後各赴前程。
黑娃與渭北郭舉人家的小女人田小娥(張雨綺飾)私通敗露,田小娥亦被族長拒於祠堂之外,兩人遂遷至慢坡窯洞內度日。加入共產黨的鹿兆鵬從城裡帶回革命浪潮,黑娃成為中堅力量,國共分裂後兄弟倆被迫逃亡。
鹿子霖乘機霸佔獨自留守的田小娥,並設計利用她陷害下任族長白孝文,引發族內軒然大波,風雲變幻的時局下,素有「仁義」之名的白鹿村內紛爭不斷,古老的土地面臨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4)電影窯洞女人的悲劇擴展閱讀
《白鹿原》角色介紹:
1,黑娃
這是一個經歷大起大落的人物,充滿個性又有很大的悲劇性。他一生當過長工,做過土匪,鬧過革命,又投身軍營,後又成為朱先生最後一名弟子。
2,田小娥
黑娃之妻,命途多舛,生性並不放盪,但是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跟黑娃、鹿子霖、白孝文都有一段讓人臉紅心跳的情慾糾纏。對於田小娥最後結局的處理,電影的表現比小說來得更殘忍,更荒誕,更令人絕望。
3,白嘉軒
白鹿村族長,位高權重,聲望頗高。電影只保留了白嘉軒作為儒家文化領袖的一條主線,對長工鹿三一家仁義禮遇,對鹿子霖寬容待之,對白孝文嚴厲管教,對田小娥則無情鎮壓。
『伍』 《驢得水》反映了很多現實情況,這種電影現實意義大過藝術價值
一部經由話劇走紅、改編成電影高口碑高票房的經典。當年在長沙「中山亭」附近的「紅色劇院」看此話劇,劇情很精彩,段子一個接一個,演員就是近年來在朋友圈刷屏的任素汐等等。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四個「品行不端」卻懷揣夢想的大學教師,為一所小學校能夠繼續經營下去,靠著一位叫「驢得水」假老師名額,弄虛作假,造謠生事,由此展開的一系列荒誕離奇的故事。
但是,有一點估計大家很認同,就是任素汐在電影中演唱《我要你》,著實很好聽啊,忍不住邊寫文字邊聽一遍這歌。以上。
『陸』 電影《萬箭穿心》
電影改編自方方的同名小說《萬箭穿心》,講述一個女人悲劇的一生。整部電影色調昏暗,女主因為舉報丈夫出軌,間接導致丈夫跳江自殺,自此女主為了養活兒子和婆婆就做起了扁擔。十年的時間從擁有較好的面容到兩鬢斑白,當兒子終於考上名牌大學以為可以安享晚年時,兒子卻在這時要跟她斷絕關系,把她趕出家門。
女主角李寶莉一出場便伴隨著粗魯的罵聲,她精明、能幹、潑辣,嘴上不給人情面,內心卻是一副小市民作派。她面容姣好,但毫無氣質可言;她有著生活的熱情,但也充滿了惡狠狠的江湖氣。作為一個打拚在社會最底層,用盡所有心血來維持一個家庭的女人來說,她是偉大的;而作為一個體貼懂事的妻子,稱職而有榜樣作用的母親來說,她又是不合格的。所以,最終李寶莉遭到丈夫的背離和兒子的唾棄這樣的人生悲劇,都是自身性格和行為所決定的。與她截然相反的是其老公馬學武的形象,他是一家國企的小幹部,平時為人謙和,在老婆面前唯命是從。他做為一個知識份子,本能地渴望溫柔的女性,也更渴望能夠和理解並欣賞他的女人在一起。而在妻子面前,他很難得到一個男人、一個丈夫的尊嚴。整部電影至始至終李寶莉都不明白丈夫為何要自殺,就像她不明白當初他為什麼要離婚一樣。她對生活的態度直接且目標明確,積極而莽撞。她是生活中的強者,也是家庭中的霸王,對家人的態度既簡單又粗暴。她愛丈夫,但並不了解他;她愛孩子,卻不懂得與他溝通。她只是一味地付出,不管對方需不需要同時她又拒絕外在的意見,極度的以自我為中心。我在看時一邊恨著她的潑辣不講理,一邊愛著她的堅韌和擔當;丈夫無疑是懦弱的,遇到問題只想到逃避。這兩種性格的碰撞,導致了悲劇的產生。
相較於其他一味地、盲目地拔高女性形象,歌頌無上道德情操的女性電影來說,《萬箭穿心》是真實殘酷得可怕,因為它戳中了社會的痛楚:再大的家庭悲劇歸結起來都是個人行為的自作自受!電影的結尾李寶莉孤獨而倔犟的離開了家,接她離開的麵包車在掉頭之後就熄火了。寶莉下車,罵了句她的口頭禪「婊子養的」,一邊用腳踢車出氣,在她用力推車之後,車子終於發動,駛出鏡頭,電影結束。就像生活,只要用力過,總是能過下去的。
這個干凈的結局簡潔有力,意味深長。這最後一曲既符合李寶莉的人物性格,也秉承了她這種女人的生活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