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
《英雄》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TIX2l1rceFs1qaydQ3Z8zA
2002年張藝謀的第一部商業大片《英雄》上映,超出預期的演出陣容,濃墨重彩的影像風格,創造神話的票房奇跡,引來的卻是國內影評人和普通觀眾的熱議。
《英雄》是張藝謀執導的武俠電影,由李連傑、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於2002年12月14日上映。電影主要講述戰國末期,七雄並起,惟秦國最為強大,急欲吞並六國,一統天下。為對抗秦國的吞並,六國各地俠客欲刺殺秦王的故事。該片中國內地票房達2.5億元人民幣,是2002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全球票房共計1.77億美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
2.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
《英雄》在國內外之大相徑庭的評價和口碑。國內的影評人和觀眾對這部電影多持負面態度,統一的認為這部電影缺少內在精神價值判斷,充斥藝術靈魂的空洞,華麗有餘而內容不足;而西方媒體和觀眾卻視這部電影為神作,例如我一個畫畫的美國朋友認為此片是他看過最好的非英語電影,用「無盡的詩意」和「純粹的藝術想像」去贊譽它。
第一,「武俠」的概念是主觀的。沒有一個今天的人是真的生活過在一個「武俠」的世界裡的,也有沒有一個字典或一本教科書來給出「武俠」這一含義的標准解釋。所以,人們對於武俠的理解都是基於文學、美術、影視等人為創造的、間接建構的信息,那麼,這個「武俠」的概念和觀點就是絕對主觀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武俠」,一千個「江湖」。張藝謀拍的是一個自己臆想里的「武俠」精神,所以,有人叫好,有人批評,是很正常的。
第二,「武俠」不是張藝謀成長的世界,也不是他骨子裡的精神。張藝謀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導演,他的成長環境、審美品位、藝術理念,都是很傳統的,中國式的大紅大綠,透露著人多、地大、黃土高坡的壯美和豪情。所以,類似於《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傳統文化的、鄉土環境的、內陸氣息的、現實主義的電影題材才是張藝謀根子里的東西。他深有體會,包含情懷,所以這類題材的電影他拿捏得當,立意深刻,飽受好評。較徐克這樣的導演而言,《英雄》想表達的武俠世界絕對不是張藝謀的主場,也不是他的專長,所以電影拍得不進油鹽滋味,可以理解。
第三,《英雄》是張藝謀的野心之作。不可否認的,張藝謀拍《英雄》是受到了李安的《卧虎藏龍》的影響,他也想拍一個叫西方人大開眼界的視覺奇觀,並進軍好萊塢,最好能拿個奧斯卡。新千年後的張藝謀,已經憑借《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包括《我的父親母親》在國內獲得了無數的聲譽,已經是國內一線大導演,於是野心放大,想征服國外市場,也是情理之中。這種國內大導演想在國際市場獲得認可的心態在後來的馮小剛身上體現的更明顯。作為一個賣座但不得獎的導演,馮小剛自己也坦言,《夜宴》算是他進軍國外、企圖得獎的野心之作,最有趣的是《卧虎藏龍》、《英雄》、《夜宴》有一些一以貫之的元素,例如章子怡的形象,譚盾的電影音樂(這三部電影音樂完成了譚盾自己的「武俠三部曲」)。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應該明確,張藝謀拍《英雄》的主要目的是給外國人看的。他選擇了一條自己不擅長走的題材道路,目的是證明自己的視覺藝術控制力,至於結果怎麼樣,我們細細來看。
就中國電影進程來看,《英雄》毫無疑問是中國電影「大片時代」的里程碑。自此之後,中國電影拉開了商業大片的時代帷幕。砸投資,拼明星,狂宣傳,這開始成為一種商業操作的模式。
3. 誰能告訴我在張藝謀的電影英雄中 人物角色的性格特點阿。
英雄故事都講不通,漏洞百出,人物不豐滿。這是我看過的最爛的大片,所謂的中國大片
4. 關於張藝謀的《英雄》和《十面埋伏》的綜合影評
吊足了的胃最終吃了一頓飽飯。在一片狼籍的中國電影飯桌,英雄是一道真正的招牌菜。
集中了華人乃至世界頂尖的製作群體,投入3000萬美金,英雄成為我所見過製作最為精良的中國電影。很久沒有一部中國電影讓眼睛,耳朵如此興奮了。張藝謀的專業精神令人敬佩,如果誰要向張藝謀豎中指,還是先鞠個躬再說。
看過片子絕對同意這種評價:英雄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我覺得如果早些時候拍出來,英雄還可以拿去做申奧片。所有關於中國的符號,英雄里都不遺餘力地再現:圍棋,書法,劍,古琴,山水,竹簡,弓箭,威威樓宇,漫漫黃沙,青山碧水,紅牆綠瓦。英雄電影的畫面,極具中國畫的意境。如果不去做申奧片,英雄還可以去做中國旅遊的廣告片,或是愛國主義教育範本,的確,我相信每個看過電影的都會為我大好江山,我泱泱大國擊節贊嘆,相信這部電影全球放映後,會加快留學人員歸國效力,加大各國人民來華旅遊觀光力度。
有幾個鏡頭給人留下強烈印像:李連傑一劍刺中甄子丹,為描述劍之快,鏡頭在李連傑的臉一點點穿破雨水的畫面中一一定格。李連傑與梁朝偉在九寨溝一場對決戲,二人蜻蜓點水,水面及水下的鏡頭,絕對可以寫入武俠片視覺經典。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章子怡和張曼玉比劍那段漫天黃葉的戲中瞠目結舌,盡管那段戲倒更像屬於日本人的意境。
在聽覺方面,英雄把武俠片的音效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不再像以往武俠片強調刀劍,拳腳,飛行的強烈誇張表現,相反,英雄的錄音和擬音方面都相當克制,他們更重視體現"綿長""幽遠"的意境,更強調聲音的質感。這些克制後表達出的竟境令人大開"耳"界。在影院,正對畫面,背景聲安靜得像清澈的湖水,在一片衣袍揮舞和鼓聲的中低音中,劍聲劃破空氣的銳響,配合人影騰挪的聲音,槍劍相撞後的漸弱的震顫聲,極富韌性極具質感。讓人印像深刻的是為描述李連傑劍法之准,他一劍橫貫毛筆,從劈裂筆桿竹質到筆尖毛質聲音的變化。還有在九寨溝對決的劍戲,人腳踏在平靜的水面聲,劍挑破水,震開的一圈圈漣漪聲,人耳悶在水裡到躍出水面後撲面而來的空氣感。影片配樂依然是譚盾,看到最後,我幾乎有點迷乎了,那鼓聲,琴聲,包括伊扎特帕爾曼的小提琴,都真的很像《卧虎藏龍》。
編劇李馮和張藝謀用紅,蘭,白,黃四段視覺的變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段講述,還加了不少辯析的色彩,這讓人想起《羅生門》。這個故事講得很別致而且基本能自圓其說。再一想到電影的短短的拍攝周期,讓人對老謀子心生敬意。而畫面上,英難更像一部部精美的MTV或廣告片的聯播。
英雄是一部符號化的電影,所有的符號都在傳達一個標識:"MADE IN CHINA"。在這樣的視覺聽覺轟炸中,演員的表演成為影片中最為弱化的環節,如果不是出於商業的考慮,估計誰來演都可以完成任務。大牌明星們的表演徘徊在扮酷或更好的扮酷之間,說狠一點,劇本給他們的空間,無法演出"人味兒",他們的內心活動,表情都不再重要,重要是他們要服從服裝顏色變化的需要,電影的主角是服裝,布景,道具,這些符號代表著忠,義,情。演員是人,但是有一群神一樣的攝影舞美燈光,人便不再是人,是英雄,於是一個歷史故事最終變成一個超現實故事。
=============================
看《英雄》,我們不能拿港台武俠片的模式去看,《英雄》是一部表現主義的電影,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如果你看過現代西方的超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你就能接受《英雄》的這種現代主義表現手法,並會由衷地敬佩張藝謀導演在藝術上的創新能力。 1. 主題:英雄影評張藝謀對這部影片的主題——" 天下刺秦,又 天下放棄了刺
秦".那 何放棄呢,因 那刺客聽到了自己要刺殺的暴君,宣稱
自己要建立偉大的國家,於是被人家的夢想打動了.
我印象裏的秦始皇,是 手瘟疫,揮袖雷霆,只施行統治,只借
助暴力,從不弘揚夢想的人.他不提自己要把祖國以及祖國之外的新
疆土,建設成什 樣子——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跟個普通的黑道老
大沒什 區別.
《英雄》裏的秦始皇,可就不一樣,是新的人物,開口就談天國
將要近了,天國是什 樣子.在一統江山閣裏,他看著滿噙亡國之淚
的韓國畫工父子,可以從容談起自己 什 要統一天下, 什 要讓
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和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都連在一起,成 一個偉大
的國家,最後讓父子二人眼中重生希冀——這就不是一般人物了.
我們這些後人,自然知道這位非一般人物,接下來乾的就是焚書
坑儒役使天下,所以聽他這一刻還這 誠摯深情地談天下大同,脊樑
溝裏不可能不冒涼氣.
我覺得這片是過份贊頌公認的暴君秦始皇.秦王明顯是一位暴
君,由秦始皇焚書坑儒,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可知.影片的主題說
穿了無非就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翻版,只不過在張的文本那裏,國
家的利益被置換成「天下」罷了.如是這樣,被秦始皇殺害的人遺下
的孤兒寡母也當像無名劍客那樣理解秦王的一番苦心才對.因為他們
今天個人的苦難恰恰是為了明天更多人的和平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很多人會死,而大王會活著」.只是「死去的人請大王記住」.我
實在不認同這奴才邏輯
而這片中的英雄也不算是真英雄,影片中俠士們之所以被宣揚成
悲劇英雄,無非在於他們甘願為天下人免於戰亂之苦而放棄個人的恩
怨和家國之恨.所謂通過對個人一己之私的犧牲來換取天下大公的道
德灌輸,從而把對個體精神和利益的剝奪上升為一種天然的正義.在
這樣的「正義」下,當然就是誰自覺地捨生取義,以「小我」獻身於
「大我」,誰就是英雄.然而這里的問題偏偏在於,「天下」是天下
人的「天下」,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血肉生命所組成的「天下」.如
果為了「天下」而可以是人人都應當為之犧牲自己的理由,那麼這樣
的「天下」又將如何具體落實到天下人的身上 這不正是一種自相矛
盾
真正的英雄應像岳飛,文天祥一樣.還有岳飛的"滿江紅",岳母刺
字,岳飛大敗金兵,秦檜夫婦永跪岳飛墓前供人啐吐;文天祥的詞"正
氣歌"和"過零丁洋"都是世代流傳的.
張藝謀對影像的調度太單一了.每一個武戲的高潮都是高速攝影和
特技做成的效果,像一部部廣告片堆砌的風光長片.
我覺得統一並不是英雄的充分理由,因為真正的英雄無疑應當是正
義和美德的使者.當英雄的人他應悲天憫人,以仁愛為懷,不是去奪
取天下人的權利集於一身而是真心實意地解放天下,造福人民.照這
個標准秦王至多隻能算個奸雄,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個殺人犯.殺人犯
不管他曾有多大的歷史成就,在法律面前都不會因此就不再是殺人
犯,而反成了歷史英雄.這太不公平了,也對死在秦王手下的人侮
辱.
在片尾出現了荒唐得讓人合不攏嘴巴的一幕:歷盡千難萬險才走
到距離秦王僅有十步之遙的位置的大劍客無名,在刺殺行動成功在實
時,居然被這位「胸懷天下」,而又殺人不眨眼的暴君倡導永久「和
平」的濟世豪情所感動,受到啟發後幡然悔悟,主動放棄了行刺計
劃,結果轉身離去,落了個萬箭穿心尚面帶欣慰之色的「圓滿」結
局.這結局也太不合理了,以無名的武功應可以全身而退的.這裏也
說了一些主題.張藝謀在《英雄》中生硬表態支持秦始皇,糟踏掉一
個本來可以拍成一部宏大詩史的難得題材.
5.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
《英雄》是中國最近15年來最被低估的電影,成為第一部近代工業意義上的中國大片。《英雄》的色彩與構圖,配得上精妙絕倫四個字。
在構圖上,斯皮爾伯格說,「《英雄》創造了用顏色講故事,讓人們不用看字幕都能理解,使色彩成為一種通用的語言」。
此外,《英雄》里還有用意念大戰的場面,有張曼玉長袖揮舞抵擋箭矢的場面,在中國的武俠動作電影里,《英雄》的俠氣,飄逸出塵。
(5)張藝謀電影英雄中人物評價擴展閱讀
電影主要講述戰國末期,七雄並起,惟秦國最為強大,急欲吞並六國,一統天下。為對抗秦國的吞並,六國各地俠客欲刺殺秦王的故事。影片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和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獲得多個國內外電影獎項。
6. 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對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英雄》的人物進行分析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藝術、道德、宗教、哲學、科學以及風俗習慣等。
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首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其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落後的、反動的、不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據此原理分析:《英雄》講述的是秦滅六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故事,這一時期,是以沖突、融合,對抗、統一為特徵。
諸侯爭霸,連年征戰,民不聊生,生產力發展遭受嚴重製約。
影片中的人物,在相同的社會存在條件下,產生了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成了兩個對立陣營,即「統一陣營」和「非統一陣營」。
「統一陣營」的秦始皇和殘劍,認為分裂割據是制約生產力發展的因素,並用行動來謀求統一,謀求社會進步,秦皇兵伐六國,而殘劍放棄刺秦,從意識對存在的反作用上講,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而「非統一陣營」的長空、飛雪,執意要刺殺秦王,要報仇雪恨,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無疑是落後的、反動的、不科學的,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准。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杜會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社會存在基礎上產生,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價值觀人皆有之。但是,由於歷史條件不同,人們的需要和利益不同,階級立場不同,人們的價值觀往往不一樣。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與社會有著不同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以及人和道路的選擇,具有普遍的、顯著的導向作用。我們一定要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影片中,秦皇為了結束無休止的征戰,為了天下百姓安享太平而四處征戰,不惜成為眾矢之的。殘劍具有與秦皇相同、相近的價值觀,因此在緊要關頭放棄刺秦。
而長空、飛雪,身居趙國,為秦所滅,一心想著刺殺秦王,報仇雪恨,這正是價值觀的作用使然。
3、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凡是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的價值觀都是正確的。從人的需求方面來說,判斷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最高標准,就是同事物發展規律相一致、同社會發展規律相一致的人類的根本利益。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秦王、殘劍的價值觀,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是正確的。
4、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
秦王、殘劍是非常牛逼的集體主義!
長空、飛雪是非常不牛逼的小圈子、小團體!
哎呀我去,這題出得絕對夠歹毒!
謝謝採納
7. 張藝謀的電影《英雄》大家看完之後覺得這部劇怎麼樣
張藝謀的電影《英雄》,是我心中的的英雄,我覺得拍得很不錯。
雖然國內觀眾褒貶不一,但是西方稱《英雄》是一部神劇,有人用純粹的藝術想像去贊譽它。
《英雄》描述一個虛構的武俠故事時,讓人們大吃一驚,嘆為觀止。無論是從題材還是製作,《英雄》打破了張藝謀以往的常規,帶給人們耳目清新的感覺,真的很有看點。
8.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
毋庸置疑,《英雄》是張藝謀最具爭議的電影作品。最有意思的是,《英雄》在國內外之大相徑庭的評價和口碑。國內的影評人和觀眾對這部電影多持負面態度,統一的認為這部電影缺少內在精神價值判斷,充斥藝術靈魂的空洞,華麗有餘而內容不足;而西方媒體和觀眾卻視這部電影為神作,例如我一個畫畫的美國朋友認為此片是他看過最好的非英語電影,用「無盡的詩意」和「純粹的藝術想像」去贊譽它。 官方信息來看,美國《紐約時報》曾用整整兩個版面報道這部電影,稱「《英雄》這部電影經典得就像中國的《紅樓夢》,也是我們美國奧斯卡的無冕之王。」 而在2005年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的「2004年全球十大最佳電影」里,《英雄》更是排名第一,成就了華語電影首次問榜登頂的神話。
9. 如何評價英雄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李白用這樣的詩句來形容俠客。但是,僅僅會殺人還只算是個普通的游俠而已,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可是問題就出在了劇情之上,這樣的故事對於國人來說有點太過小兒科。不過對於外國人來說,卻很難理解,畢竟外國人可從來沒有什麼大一統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