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才少女》主要劇情 天才少女的小女孩是誰演的
《天才少女》主要劇情
弗羅里達中部的一個小鎮,七歲的小女孩瑪麗(麥肯納·格蕾絲飾)和她的舅舅弗蘭克(克里斯·埃文斯飾)生活在一起,弗蘭克是一個修船工人,時不時接一些奇奇怪怪的活兒。瑪麗身邊有很多對她幫助很大、很積極正面的成人模範,包括弗蘭克的鄰居羅伯塔(奧克塔維亞·斯賓瑟飾),還有她的老師邦妮(珍妮·斯蕾特飾)。瑪麗也是個數學天才,擁有萬里挑一的聰明大腦。弗蘭克媽媽伊芙琳(琳賽·鄧肯飾)相信瑪麗屬於更適合成人的特殊學校,但弗蘭克希望瑪麗擁有一個更常規的童年——他相信這么做是尊重他的姐姐——也就是瑪麗媽媽的遺願。這場爭論引發了一場關於瑪麗未來撫養權問題的法律官司.
小女孩瑪麗(麥肯納·格蕾絲飾)
⑵ 天才少女觀後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天才少女觀後感(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你是個天才,你會選擇怎樣的人生?或者說你有個天賦異稟的孩子,你會給他提供怎樣的教育和生活?電影《天才少女》引發了我的思考。
影片中瑪麗就是一位天才,7歲的她就已經可以理解各種高等方程,表現出非凡的數學天賦。她的舅舅知道她異於常人,卻仍決定將她送入一般的公立學校,接受普通的教育。
可第一節數學課上,瑪麗就感到了無趣,老師的問題對她而言毫無挑戰。面對老師提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她毫不費力地答出,那大大的眼眸中滿是堅定和自信。原以為這種天才少女,肯定會桀驁不馴、不可一世。
但在校車上發生的一幕,卻顛覆了我的想像。一個男孩兒顫顫巍巍地端著蛋糕上了車,那手工製作的精美蛋糕立刻吸引了車上所有小孩的注意,大家都發出贊嘆的聲音。男孩兒滿臉笑容,可在走向自己的座位卻被一個12歲的胖男孩故意絆了一腳。人摔了一跤,蛋糕也毀了。只見瑪麗一臉氣憤,她從座位上站起來,向胖男孩揮了一拳。
或許我們立刻會聯想到「沖動是魔鬼」之類的話語。的確,結果可想而知。這件事驚動了學校,校長嚴肅批評了瑪麗,甚至勸舅舅讓瑪麗轉學。但舅舅的反應卻讓我震驚。他發自內心的欣賞,認為七歲的瑪麗敢於向12歲的男孩公開挑戰,說明她具有強大的正義感,而且足夠勇敢。因此他並沒有因為這件事責怪瑪麗。倒是因為瑪麗對校長不友好的態度進行了教育,他教導瑪麗無論怎樣都要學會尊重他人。
可瑪麗究竟該如何成長?又該擁有怎樣的人生呢?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舅舅。他內心深處的恐懼,便是害怕自己選擇錯誤,毀了瑪麗的人生。他目睹過數學家姐姐的抑鬱、自殺,認為瑪麗更應該過上正常的兒童生活,享受簡單的快樂。
而瑪麗的外婆想爭取她的撫養權,打算將她培養成數學家。當雙方律師對薄公堂進行辯駁時,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就擺在我們面前,即使是法官也沒能做出評判。或許這本身就無所謂對錯,只是選擇不同罷了。
相比瑪麗研究各種高等方程時的專注,我更喜歡她在床上蹦跳著唱歌、在海邊張開手臂歡呼、和夥伴拍手游戲時的快樂。她是天才,可也是一個小孩兒。給予她溫情的陪伴,讓她在愛的陽光下成長更為重要。
當她被外婆關在屋子裡,和數學大師們做研究時,她肯定也會想念家中那隻有一隻眼睛的貓,還有鄰居胖阿姨的懷抱,當然更少不了舅舅的疼愛。不然,舅舅看望她時,她不會哭得那麼歇斯底里。
好在後來舅舅還是堅持了他的選擇。瑪麗雖然在更好的學校和成人一起上數學課,但課後還是和普通孩子一樣游戲玩耍。我想給予瑪麗體驗生活的權利,給她充分的自由生長空間,盡力去塑造她健全的人格,對她的成長更有意義。
天賦是上天賜予的寶貴禮物,但不可多得的還有我們的生命。
一個天才少女,在姥姥那兒她是傳承母親數學天分的工具,好像很偉大,但不快樂。而在舅舅那兒她是一個自由自在的小女孩兒,每天都與一個普通人一樣,過著平凡的日子。
瑪麗就是這個天才少女,這是一部電影《天才少女》。我剛開始看這部電影的名字時,心想:天才少女?那講述的一定是她不平凡的一生吧!她一定為人類的進步貢獻了很多。但是直到我看完這部電影時,我才知道瑪麗不這么想,瑪麗不想當天才少女,她只想當一個普通人,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朋友之間的友情,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
但是上天並沒有滿足瑪麗這個小小的懇求,她的家庭被搞得支離破碎,但也不是沒有溫馨,至少舅舅和這個小外甥女有一個美好的小家。在這個小家裡就就能夠給予瑪麗真正想要的,舅舅是一個善良的人,我想:如果沒有弗蘭克,瑪麗這境況可能更糟,不!是一定更糟。但是如果弗蘭克沒有撫養瑪麗,弗蘭克的生活也會更糟。
每個生命降臨在這個世界上都是有意義的,大家會歡呼雀躍,恭喜這個小生命的來到,可能瑪麗以前不明白,但她現在一定比誰都明白,因為當年她降臨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大家也祝福她,我想瑪麗一定不希望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天才少女》,她一定更希望影片的名字叫做《快樂少女》。
沖著美隊CE去看的這部電影,很小清新,有點文藝,是一部溫馨為主,又很難去定義它是屬於什麼類型的電影?
勵志,不可能。雖然主角是大人和小孩,但是小孩是一百萬里才有一個的天才,不是靠努力獲得成功的例子啊
溫暖向,更不是了。弗蘭克和母親伊芙琳之間敵對冰冷的關系讓人心寒,瑪麗的身世甚至可以說是其上一代人關系不好的直接結果。盡管對天才少女的同樣是天才的母親正面描述甚少,還是不難看出其一生並不平順的坎坷的經歷,在外祖母的眼裡學術高於一切,我甚至覺得伊芙琳並不比瑪麗的那個甩手父親好多少,她對瑪麗的關心也多是出於對學術的熱望,否則在之前的數年,她和外孫女又何以從未相見?整個影片展現的弗蘭克的原生家庭就是一種亂糟糟的不正常的感覺。片尾甚至有某種暗示,其實弟弟在數學方面的造詣可能不低於姐姐,但是過於叛逆所以後來去當了哲學老師?
以弗蘭克為中心,他的家庭本質是支離破碎的,但他和小侄女瑪麗這個小家卻是完美而溫暖的。整部影片的故事其實很小,概括起來就是給小孩她真正想要的,不要代替以自己覺得什麼對她是好的。弗蘭克起初很堅定絕不想瑪麗走她母親的路,做一個普通的小孩,但是當瑪麗進入普通小孩都要進入的教育系統,他又不堅定了,甚至變得對自己產生了否定,讓人唏噓!情感和世俗倫理之間的矛盾掙扎,也是本片的看點。幸好後來也是因為瑪麗,弗蘭克作出了人情意義上的正確的選擇看完驚嘆於家人對一個人的影響,我甚至猜測如果不是要撫養小侄女,弗蘭克的境況可能會更糟吧。
在這個電影講的就是一個天才少女的事,大部分的情節是他姥姥和他舅舅爭奪這個天才少女,其中還有他舅舅和他老師的故事。他舅舅想讓她和一般小孩一樣上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他姥姥想讓他繼承他媽數學家的遺志,繼續論證一個千年猜想難題。
事實上他姥姥是一個專橫的人,是一個英國人,當然做事也是英式的。他的舅舅是波士頓大學的教授助理,他媽媽是一個數學家,當然兩個都是天才,因為他的姥姥姥爺就是天才,他的舅舅敢於反抗,去當了修船工,在所謂的蚊子蒼蠅的大農場居住,他的媽媽得了精神疾病自殺了。其實他的媽媽已經證實了那個難題猜想,只是對自己的母親有一種憎恨吧。讓他舅舅在他母親死後再發表這個他的論證。這個對天才少女的爭斗止於他舅舅將這個論證拿出來換回了天才少女的撫養權,他舅舅認為拿出來這個他的母親就會去發布,並且維護沒有時間顧及這個少女。
這件事的結果就是這個孩子上課在專業的數學課堂上,平時就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樣相處
我父親的觀念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我感謝我的父親,因為他讓我知道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世界要自己開拓,我的所有決定他沒有否認也沒成承認,他不會告訴我前邊有個坑,因為他知道只有我自己真正知道那有個坑,才會再次遇到它的時候去繞過他,他只需要告訴我正確或者錯誤就可以了。我們沒有瑪麗的天賦,瑪麗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們不知道;或許瑪麗姥姥的路是正確的,或許瑪麗舅舅的路是正確的,但是都不如自己去走要正確,因為他們不可能陪伴一輩子,指導一輩子。
的確,瑪麗是個天才,但是在學校的數學課上他感覺很無聊,卻大膽的承認那個他一直不喜歡的小男孩做的手工作業比他好,還讓同學為他用力的鼓掌;那個男孩被其他男孩欺負時她勇敢的出頭。可以看出瑪麗是一個勇敢,聰明的小女孩,相信自己走的路更踏實吧。
小女孩瑪麗從開始就展現了她數學的天賦,和跟其他同齡小朋友的格格不入,這是感覺周圍都是的厭煩感,可是我贊同舅舅的做法,雖然她的知識已經超過同齡人甚至成年人,但是她只有7歲而已,需要去學會相處,解決人際關系的問題,她可以為弱小挺身而出,打了欺負小孩的大男孩,也坦白了自己的真心話,接受了原來這群自己厭煩的小孩,他們身上也有閃光的地方,比如承認的那個小孩做的動物是最棒的。
可以看出小女孩在開頭會讓人感覺冷漠沒有耐心,但是舅舅用女孩在乎的貓貓成為女孩的榜樣,希望女孩想貓貓一樣不會傷害那些鳥。在爭奪撫養權的過程中,女孩對於親生父親對自己不聞不問很傷心,舅舅沒有過多言語的安慰,而是去醫院讓她自己見證自己的出生時,親是像他們一樣開心興奮的,而不是作為拖油瓶嫌棄的存在。
在把小女孩寄養到別人家,和舅舅分別的那段,讓我莫名想到了另外一個《我是山姆》那部的父愛稚拙但是真誠和簡單,是打動我們的關鍵。這場分別小女孩的哭泣真的心酸,一種不理解欺騙但是又捨不得分開夾雜的生氣。當然最後舅舅終於把小女孩接了回來,外婆也拿到了那份證明過程,當她知道這個真相的時候,她終於回到了那份母親的角色和心情吧。
最後小女孩和舅舅在一起長大,學著自己喜歡的數學,也沒有失去孩子的童真,真好!
在家庭里,父母是重要的存在,缺一不可,但不是不缺就沒問題了,爭取做個合格的父母,拋卻自己原生家庭的傷害,變成更好的自己,教育更好的下一代。
這周看了天才少女電影,實在好看。主要講了一位漂亮聰明具有超人數學天賦的小女孩瑪麗和陪她長大的帥氣舅舅弗蘭克。小女孩遺傳了她母親的數學基因,她媽媽是數學家但是年輕時就自殺了。
以下對幾個小片段表達自己的想法。
環境真能塑造人。其中一個片段瑪麗為同班同學報不平打了11歲的孩子流鼻血。在一個調查中她說每周六固定和舅舅看格鬥比賽,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她小女孩能把比她大的孩子打到流血的原因。雖然弗蘭克不是為了包庇孩子,她為了幫助其他同學打抱不平,只是方式不對,其初衷是好的。如果弗蘭克把錯誤歸於瑪麗,在她心中的正義可能泯滅掉了。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尊重孩子的想法。其中一個片段瑪麗問上帝是否存在,弗蘭克實話說不知道,他有自己的看法,有可能是錯的,所以為什麼要毀滅他人的想法呢。弗蘭克很尊重瑪麗的觀點和想法,而不是把自己的經驗強加在瑪麗身上,就憑自己走過的路比她多。瑪麗或許還小,但是她至少可以保留自己對世界事物的想法,至於結果是好是壞,她可以自己經歷體會。
若是一些中國的父母,處於對孩子的`保護,少走彎路,會把自己的經歷經驗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該走哪條路,若不把自己對的方式方法告訴孩子,還有誰會這么善意對待孩子呢?或許這兩種教育沒有對錯,只是觀念想法不同而已。
瑪麗具有超人的數學天賦,對於她的上學問題,弗蘭克和她外祖母有很大的分歧。弗蘭克希望瑪麗能夠像其他小孩正常的上學,跟同學相處做朋友,過一個小孩該有的快樂的童年。而不是跳級參加各種數學課程。
沒人喜歡自作聰明的孩子。記得笑來老師的欄目也說過,沒人喜歡被動證明自己退步,不如他人,更何況是一位頗有學問的老師被小朋友證明。
電影中明明是老師自己的數學題目有誤無法解答,老師卻得意的嘲諷,你們認為具有數學天賦的小孩也不過如此,瑪麗最終在外祖母的問話說了原因。想想有時成年人真的很自以為是,連小孩都知道尊重大人,而不是傲嬌地炫耀自己的天賦。
生活需要各項平衡的。
只攻學業/事業,沒有了家庭親密關系,會讓人絕望到自殺。
只沉溺於親密關系,忽略事業發展,會覺得自己無能自卑,經濟吃緊,最終難以為繼。 事業和關系都有一些,平衡發展,比較可持續。 當一個人有某個優勢時,會很容易偏激的無限使用這個優勢,造成生活的其他項缺失不足。
不平衡的發展,總會使人無法從別的項里得到供給,最終力竭停滯。
這個有數學天賦的女孩只攻數學,缺少關系的滋養,致使心靈乾枯、崩潰、自我了結。
生活相對論裡面那個只畫恐龍的男人,也是所有精力都在專業上,不注重維護親密關系,生活一定會走的艱難。
鄭鈞也在節目中苦澀的表露出來對過去只攻事業,忽略家庭的悔恨。如果當初能明白這一點,拿出一些時間和精力去平衡一下,可能今天不是一個大紅大紫的人,但一定有相對順暢的人生。
所以人生是需要均衡的。哪怕走的慢一點,掙的少一點,也要兼顧家人,愛人,親人,朋友的關系培養。
金錢,健康和內心能量,這些共同維持了人生能持續走下去。不會停滯,不會走到無路可走。可以高興的走下去,一直有動力的走下去。
我覺得每一個父母,甚至是每一個人最好都能看一看《天才少女》,因為它多少能給出一些答案:如果你真的愛孩子,你應該怎麼做,以及一個人只要真的對孩子好愛孩子,那麼這個撫養孩子的人是舅舅還是爸爸,有區別嗎?
多說一句:我希望大家看完不要感概怎麼別人那麼幸運能生一個天才女孩,我家那個小朋友都五歲了筆還拿不好?那是因為人家有一個天才母親,明白了嗎?也不用感嘆怎麼自己就不是天才,這個世界上有天才,但是太少太少了,不用焦慮,大多數人只是普通人而已。
在現實中我所看到的很多父母,都像影片中女孩的祖母一樣:愛成就大過於愛孩子。她們口口聲聲都在說自己愛孩子愛孩子,但是卻從沒有想要孩子們真正要是什麼,需要是什麼。前幾天我還在微博看到一位母親得意洋洋地談她如何教育孩子:為了懲罰孩子沒有按照她的要求完成任務,她把自己6歲的孩子一個人關在家裡,還讓她自己做飯,然後其他人就去玩。我不知道她有沒有問過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孩子一定要按照她的要求完成任務?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類似的事情,孩子成績不好,沒有考到父母滿意的分數,就被父母羞辱懲罰。我知道他們會說「這不都是為了你好,只有取得高分以後才能找一份好工作賺很多錢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是的,這也許沒錯,但是父母有沒有父母,也許這個孩子他就不想過上你說的這種幸福日子呢?他就是想做一個貧窮的人過著四海為家的日子呢?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想過這種日子,你還能一如既往地愛他,接受他的平凡嗎?
很多人不能。哪怕那個祖母已經把自己的女兒害死了,逼得她自殺,她依舊覺得自己沒錯,還繼續想要把她自私的慾望寄託到孫女身上,逼著孫女上各種培訓補習班,想要讓她名揚世界以滿足自己的慾望。這能說是愛孩子嗎?這是愛自己愛成就愛地位但絕不是愛孩子。
然而影片中也清楚地告訴了我們,如果你一味地只在乎你的成就你的慾望而不管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最終你會得到什麼:女兒自殺,自殺前還故意把自己能名揚世界的成就藏起來,囑咐弟弟要等到母親死了才發布,以此來報復母親。
你瞧,其實害人終究害己不是?哪怕你害的人是你的孩子……
影片中的小女孩很幸運,有真正愛他而且很有智慧的舅舅,要不然難保她不會重蹈自己母親的覆轍。但是很多人沒有她那麼幸運,所以很多青少年在自殺。
有時候我總是覺得很不公平,父母可以選擇生孩子,可是孩子卻不能選擇要不要出生或者要出生在哪一個家庭。就算是這樣,還要一直被自己的父母說:生你還不如生塊叉燒。其實我是很想反駁的,那有種你別生啊!
另外,我發現「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用在這部影片也挺合適的。普通人家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獨特一點,而天才家的父母卻希望自己的孩子和普通人一樣。人生處處是圍城啊。
⑶ 一個叫瑪麗的小女孩是個數學天才,是什麼電影
豆瓣評分8.1的美國電影《天才少女》
⑷ 天才少女: 關於她, 我知道。
《天才少女》這部電影極具教育意義,講述的是一個天才小女孩在被發現數學天賦後,舅舅和外祖母圍繞孩子的教育撫養問題產生分歧的故事。
佛羅里達中部的一個小鎮,七歲的小女孩瑪麗和她的舅舅弗蘭克以及一隻叫弗萊德的貓生活在一起,弗蘭克是一個修船工人,時不時接一些奇奇怪怪的活兒。瑪麗身邊有很多對她幫助很大、很積極正面的成人模範,包括弗蘭克的鄰居羅伯塔,還有她的老師邦妮。
片中不僅瑪麗是個數學天才,她的媽媽黛安同樣也是一個數學天才。同為天才,瑪麗和黛安的命運卻不同。
黛安的母親伊芙琳對數學有極大的天賦,卻因為結婚不得不放棄數學。後來婚姻不幸,使她對同樣對數學有天賦的女兒黛安寄託了極大的希望,並為此付諸全部精力來培養女兒黛安。黛安的生命都用來證明數學方程式「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如果成功解出,就可能會獲得菲爾茲獎並分享諾貝爾獎。母親如此強大的願景導致黛安從未參加過社交活動並被迫和初戀分手。後來黛安認識了她第二個男朋友,得知黛安懷孕後,男人離開了她。黛安還是生下了孩子,但因為自己的遭遇,對生活失去希望,割腕自殺。自殺前她託付弟弟弗蘭克照顧剛出生不久的女兒瑪麗。伊芙琳得知女兒自殺,非常氣憤,因為女兒沒有證明出「納維斯托克斯方程」。
弗蘭克從小也接受著嚴苛的教育,長大後成了知名大學的教授,不過弗蘭克沒有姐姐那樣的天賦,也就免去接受母親伊芙琳的嚴格教育。姐姐去世後,他開始反思這一切,為了不讓瑪麗重蹈覆轍,於是他辭去了教授的工作,帶著瑪麗來到了佛羅里達的小鎮。弗蘭克送瑪麗去當地的幼兒園,希望瑪麗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這時,瑪麗的數學天賦展現出來,不甘的外祖母找到他們,伊芙琳相信瑪麗屬於更適合成人的特殊學校,要帶走瑪麗,讓她變得像媽媽一樣優秀,由此故事矛盾激發。但弗蘭克希望瑪麗擁有一個更常規的童年——他相信這么做是尊重他的姐姐——也就是瑪麗媽媽的遺願。這場爭論引發了一場關於瑪麗未來撫養權問題的法律官司。
經過幾次官司的審判,最終弗蘭克和伊芙琳都沒有得到瑪麗的撫養權,瑪麗最終被放到寄養家庭。瑪麗難過不已,還是被迫在寄養家庭生活。後來弗蘭克去看望瑪麗,被寄養家庭的夫妻拒絕說瑪麗不想見他。不久後邦妮老師在超市看見弗萊德的棄養信息並發給弗蘭克。弗蘭克這時才知道寄養家庭不過是幌子,他們早就和伊芙琳串通好爭得瑪麗的撫養權。
弗蘭克馬上去寵物收養中心帶回弗萊德,隨後趕往寄養家庭發現伊芙琳在給瑪麗補習。弗蘭克扔下一箱材料給伊芙琳,這箱材料正是黛安的遺物。這時伊芙琳才知道「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早就被女兒證明出來,但黛安要求在死後才能發表。伊芙琳不肯相信,因為黛安沒有發表任何方程式的信息,弗蘭克則指出,黛安說的死不是她的死。
最終弗蘭克讓伊芙琳選擇,方程式要不要發表。伊芙琳看著演算紙上一滴滴淚痕,還是選擇將方程式發表出來。而瑪麗則繼續和舅舅生活在一起。
故事到這就結束了。這也不禁讓人深思,
究竟是成為天才,還是先做少女呢?
相信大家看完後都有自己的感受。
⑸ 佩吉在電影《天才少女》里的結局是什麼
佩吉在《天才少女》中飾演的天才少女瑪麗,她的結局是:舅舅從瑪麗的外婆那兒接回了瑪麗,讓瑪麗回歸了平常人的生活,並且可以和同齡的小夥伴一起玩耍了。
《天才少女》是由美國福斯探照燈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梁氏御馬克·韋布執導,克里斯·埃文斯、麥肯娜·格瑞絲、珍妮·斯蕾特、琳賽·鄧肯等聯合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個天才小女孩在被發現數學天賦後,舅舅和外祖母圍繞孩子的教育撫養問題產生分歧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4月12日在美國上映。
(5)天才少女電影小女孩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1、克里斯·埃文斯飾演的弗蘭克是瑪麗的舅舅,帶著姐姐的遺孤瑪麗核咐生活在海邊。弗蘭克曾是大學教授,他和姐姐的童年是枯燥乏味的。因為目睹數學家姐姐的抑鬱、自殺,弗蘭克不願外甥女瑪麗重蹈她母親的覆轍,堅持希望瑪麗過上普通人生活。
2、麥肯納·格蕾絲飾演的瑪麗是弗蘭克的外甥女,小瑪麗繼承了媽媽的數學天賦,7歲已可以理解各種高等方程。舅舅堅持自己的育才之路,把瑪麗送到最普通的公立小學,在學校里回答3加3等於幾,像同齡孩子一樣慢慢成長。她喜歡有朋友、有同學、和被舅舅寵愛的生活。
3、琳賽·鄧肯飾演的瑪麗的外婆,一個資深的數學家。她希橡岩望外孫女能像她的天才母親一樣,繼續走一條艱苦卓絕的求學之路。因為她失敗的教育方式間接導致了女兒自殺,和兒子在教育理念上產生了沖突,最終讓母子二人為了瑪麗的撫養權走進了法院。
⑹ 電影《天才少女》——孩子不是需要父母操縱的機器
1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智商超常的七歲小女孩瑪麗,在同齡孩子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她已經在自己研究微分方程,所以她在學校顯得格格不入,自己也不喜歡學校。
瑪麗跟舅舅弗蘭克生活在一起,不知道誰是父親,母親黛安在她剛出生不久就自殺身亡,弗蘭克雖然沒有穩定工作,不過他們兩個一直像朋友一樣和睦相處。
直到有一天,小女孩的外婆伊芙琳出現了。
伊芙琳發現了瑪麗的數學天分,認為不能浪費,必須像孩子的媽媽一樣投身於數學的研究當中。在和弗蘭克商討讓瑪麗跟她一起生活失敗之後,伊芙琳請來律師爭奪瑪麗的撫養權。因為弗蘭克沒有穩定職業,也曾經因為暴力被拘留,他敗訴了。
之後,瑪麗跟著外婆伊芙琳整天研究數學,同時也因為弗蘭克最後放棄自己而感到傷心不已。
弗蘭克其實並不是沒有能力才成為沒有正當職業的人。
他也和他的姐姐,也就是孩子的媽媽一樣,智商過人,只不過想要反抗母親操縱他們的人生,最後變得自暴自棄。
電影的最後,弗蘭克因為太想念瑪麗,所以鼓起勇氣找到他的母親,控訴她不能像操縱他姐姐的人生那樣,安排瑪麗的人生。他認為瑪麗雖然智商過人,但是仍然需要體驗平常人的人生樂趣,而不是過著除了研究數學以外還是研究數學的枯燥人生。
弗蘭克把一條數學方程式的證明過程交給了他母親,告訴母親是姐姐交代要在母親去世之後才公布於世的,而證明那條方程式是母親為姐姐設下的人生目標。
伊芙琳終於在痛苦中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
2
電影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從未出現的瑪麗的母親——黛安。
一個只出現在照片上的女人。
一個選擇了在剛生完孩子的就結束自己27歲生命的年輕女子。
一個終生投身於研究一個數學方程的數學家。
電影的剛開始一直沒有告訴我們她為什麼要自殺,一個前途無量的數學家為什麼會自殺,難道是因為男朋友拋棄了她和孩子嗎?
電影里伊芙琳對於女兒的離去和未證明的數學定理感到遺憾,她認為自己的外孫女可以繼承女兒未竟的事業。
可是兒子弗蘭克用事實告訴她,黛安早在去世之前就已經證明了定理。即使已經證明了,她還是不願意母親知道,甚至是希望母親活著的時候永遠都不知道。
這個時候,我們把電影裡面所有的細節串起來,終於知道黛安自殺的原因了。
黛安從小就在數學方面展現了極大的天分,用她母親的話來說,十億人才會出現一個這樣的天才。
於是,黛安從小就被母親安排了學習數學的道路,被告知證明一個一直沒有被證明的方程是她的人生目標。
這個目標其實是伊芙琳自己當年的遺憾。因為她年輕的時候也是研究數學的,只不過後來結婚生子,也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她放棄了數學。
所以她希望女兒,到後來希望自己的外孫女完成自己的夢想。
除了研究數學,她沒有經歷其他同齡人的樂趣,沒有參加體育活動,沒有同齡朋友,甚至唯一一次的初戀也被母親以強硬的手段解決了。
黛安過去的每一張照片,要麼是獨照,要麼是和母親的合照。這對於一個小女孩的成長軌跡來說太不正常了,可是伊芙琳覺得她的女兒如此特別,不需要浪費時間和精力來體驗平凡的人生,她女兒註定要過特別偉大的人生。
她很孤獨,盡管母親一直陪在她的身邊。她除了數學之外的任何意願都會被母親否定。她的母親並不是母親,因為她給予的不是給孩子純粹的愛,而是用愛的名義操縱自己的人生。
當她完成了母親為她設定的人生目標之後,她不知道接下來還要做什麼。
她覺得自己來到世上的使命已經結束了,可是她又非常不甘心母親因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興。
她要用結束自己的生命和掩蓋她已經成功證明定理的方式進行她唯一一次也是最大一次的反抗。
3
黛安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直按照母親的意願活著的她,並不是心甘情願接受安排的,只是她後來採用了最激烈的方式來反抗,未婚生子和自殺。
她確實給她的母親以沉重的打擊了,可是她母親一直沒有真正明白她的反叛的根本原因。
她的母親也從來不認為自己有錯。她認為女兒之所以自殺是因為黛安太軟弱。她也認為自己的丈夫和兒子軟弱,問題多。
總之,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任何問題。
4
作為一名母親,擁有的權利和力量對於一個弱小的孩子來說是無法抗拒的,為了生存孩子會選擇服從。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之後,他才慢慢學會爭取自己的權利,這樣我們就認為孩子變得叛逆。
很多父母評價一個孩子是否好孩子的標準是:是否聽話。
聽父母的話的就是好孩子,不聽父母話的就不是。
父母的話成為評判孩子好壞的標准。
然而父母的觀念就是正確的嗎?父母是人,也會犯錯。而且,即使跟父母的觀念不一致,是不是就代表不正確呢?
難道就沒有青春期不叛逆的孩子嗎?
有的,有兩種。一種是已經習慣聽從父母的安排,不曾想過反叛的孩子。一種是在被父母尊重和民主對待的孩子,因為他不需要反叛。
當我們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是不是也要反思自己,孩子的不聽話是真的做壞事,還是只是沒有按照我們的意願來行動呢?
電影的最後,瑪麗又回到了舅舅弗蘭克的身邊,繼續和弗蘭克一起生活。瑪麗在大學里和大學生們一起學習,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放學之後會和同齡的夥伴一起玩耍,擁有了自己的朋友。而且,瑪麗還是和以前一樣,和舅舅平等地談論人生的各種問題。
5
舅舅弗蘭克和瑪麗的相處有三幕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幕是夕陽下,他們一邊玩耍,一邊討論關於信仰的話題。弗蘭克表達自己的看法,不過也強調只是自己的看法,並不要求瑪麗接受,瑪麗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幕是弗蘭克和瑪麗發生爭吵,但是過錯方是弗蘭克。弗蘭克在冷靜以後發現自己的沖動傷害了瑪麗,所以他立刻真誠地跟瑪麗道歉,希望能夠得到瑪麗的原諒。
第三幕是瑪麗知道自己的親生父親對她沒有任何的關心而感到非常傷心。
弗蘭克帶瑪麗到醫院產房的門口,陪著陌生的孕婦的家人等待新生命的降臨。在產房外的家人得知孩子順利誕生的喜悅和感動也感染了瑪麗,弗蘭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告訴瑪麗,瑪麗的出生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於那些人的喜悅。
瑪麗的母親是不幸的,因為她用了結束生命的方式來報復自己的母親。
瑪麗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懂得尊重她的家人。
當我們把孩子也當作平等的人去對待,或者直接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你會發現,你不會去操控朋友的人生,不會強迫朋友,因為你這么做就會失去這個朋友。
孩子其實也一樣。
把孩子當作朋友來對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很困難的。
因為作為父母,總是認為自己有責任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可是好不好的標准如果都來自於父母自己,而不參考孩子自己的意見,甚至孩子長大了做什麼工作,跟什麼人結婚,生幾個孩子等等決定,都要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那孩子終究只是變成了父母實現自我價值的工具。
因為父母希望自己在自己和世人眼裡是成功的父母,所以希望孩子能夠聽話。
電影里的三幕弗蘭克和瑪麗相處的場景其實已經告訴我們要怎麼做了。
第一,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要鼓勵孩子自己獨立思考。
第二,成人也會犯錯,我們教育孩子知錯就改,自己也要以身作則。
第三,愛孩子不是掛在嘴邊就可以,也不是我們認為是愛就強加給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伸,不是父母實現自己理想的繼承者,不是需要被操縱的機器人。
孩子是獨立的生命,是可以擁有自我選擇權利的人。他們的人生我們可以支持,可以引導,唯獨不可以的是控制。
⑺ 如何評價天才少女這部影視作品
該片延續的劇情既老套又管用,舅舅和外甥女之間如父女般的相依為命,卻不得不向現實生活低頭,情感和現實的沖突讓觀影者很容易產生強烈的代入感。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但留下的思考卻值得讓人回味良久。孩子的未來到底該由誰來掌控,或者怎麼掌控,這或許比電影中瑪麗要面對的數學千禧年難題還要難。
《天才少女》是由美國福斯探照燈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馬克·韋布執導,克里斯·埃文斯、麥肯娜·格瑞絲、珍妮·斯蕾特、琳賽·鄧肯等聯合主演 。
該片講述了一個天才小女孩在被發現數學天賦後,舅舅和外祖母圍繞孩子的教育撫養問題產生分歧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4月12日在美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