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知道《紅高粱》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談起1987年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腦海中總會浮現出「經典」二字,的確,這部電影在拍攝技巧、剪輯、畫面色彩和構圖、音樂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並且蜚聲海內外,成為中國電影史上一座豐碑。關於它的評論不可勝數,大部分為褒揚之詞。但是對本片的人物形象塑造筆者並不持完全肯定的態度,特別是結合小說《紅高粱》《高粱酒》分析之後,筆者發現「我奶奶」這個形象塑造的並不鮮活,大部分配角的語言設計過於蒼白,即使考慮到電影文本與小說文本在塑造人物上的巨大差異,以及本片的側重表現方面,電影《紅高粱》的人物塑造也是不完全成功的。
先從電影的情節進行分析,一個半小時的電影,有一個小時是在講述「我奶奶」與「我爺爺」的相識、相愛(姑且用這個詞)、相守的過程。主要分為五個事件,在這五個事件中,我爺爺和我奶奶的交往程度一步步加深:娶親(二人初識)——回門(高粱地野合)——掌家——匪事(二人情感進一步加深)——釀酒(二人光明正大的居住在一起)。然後是九年之後的鬼子來了,這是全劇的高潮。從鬼子進村,再到我爺爺和燒酒伙計們打鬼子,他們經過了打鬼子的准備工作、高粱地待敵、打仗、最後是完結,後半部分雖然只佔全劇的三分之一,但是這三十分鍾,使本片的題材更主要的成為抗日題材,完成了思想上精神上的偉大崇高的超越。
前半部分給觀眾展現的是民俗的畫卷,而後半部分留給我們的是一部民族的史詩。很難說這兩個部分哪個是重點、哪個更優秀,但是在藝術成就上,無疑前半部分更多些。
在小說《紅高粱》《高粱酒》中,主人公首先是「我爺爺」余占鰲,其次是「我奶奶」戴鳳蓮。(分析)小說的情節主要是抗日,二人的情感經歷也是在作者講述抗日故事過程中插入進去的,余戴的結合被設計在一個小篇幅的位置中,而電影則不然。二人的情感經歷可以說是導演編劇花費最多心思的地方,那一幅幅畫面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提到紅高粱,首先想到的就是二人在那片紅高粱地中的野合。電影的形象給了我們比小說更具體、更激烈的視覺刺激。
由於電影中民俗生活內容的擴大,這使電影中的「我爺爺」「我奶奶」兩人被擺在了同樣重要的位置上,分不出誰先誰後。從「我爺爺」抬轎子的那一刻起,觀眾一見他就可猜出他的性格特點,他的一身壯碩的肌肉,只有搭配果敢、干練、勇猛、無畏等此類的形容詞,從他與我奶奶相愛,到他抗擊日本鬼子,這種性格是無需變化的,但是對於「我奶奶」這個人物形象,處理分析起來卻異常的困難。
在小說中戴鳳蓮既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又是王熙鳳式的女強人的形象,她可以用潑辣、機警、聰明這樣的詞語來修飾。例如她在接手紹酒作坊的時候的表現,完全可以與她先前的舉動劃上等號。但是在電影中,她成了具有憨厚的性格的人物。同樣是接手紹酒作坊,「我奶奶」的言辭動作都顯得拙劣,甚至呆傻,讓人懷疑先前在高粱地里和「我爺爺」野合之後大大方方坐在毛驢上的女人是不是她。在電影中,從第一幕的開臉,她的悲傷她的壓抑可以閱讀;坐在轎子里的時候,她的眼睛的摸索,讓人心疼她的處境。電影中的「我奶奶」形象的改動,一方面讓我奶奶擔任更多的封建批判的任務,讓觀眾更同情她,另一方面又要展示出那個荒涼之地的野蠻與任性。我覺得那時的鞏俐沒有這個演技,同時劇本改編的不合乎邏輯。
在電影中,「我奶奶」是沒有一點的「潑辣」的表現的,但是她卻光明正大的和「我爺爺」同居了。在她觀看燒酒釀出的那個場景時,她的表現讓人十分的失望。在小說中這個場景是轟轟烈烈的,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紹酒作坊,但是這個場面卻顯得異常的宏大。但是電影中,再多的人、再多的蒸汽也顯出了電影比之小說的在想像空間上的狹小,但是更要的是,這一場景的主角,「我奶奶」的表現實在是沒有那種當家做主的氣度和豪情。
再看電影中的配角群體的形象塑造。所謂的配角群體,以轎夫和燒酒工人為例。他們是配角,這是前提,並且總是以群體的形象出現。群體的台詞是非常難以把握的,但是不能讓他們的台詞成為附庸與點綴,但是電影《紅高粱》中的轎夫們和工人們的台詞顯得非常的拙劣,隨聲附和和傻笑成為構成他們台詞的主要方法,使這些本可以活靈活現的人都成了言語表情無所事事的小丑群體。他們要哭一起格式化的哭、要笑一起格式化的笑、要說一起蒼白無力的說,要表現民風的朴質和憨厚,不是要用呆傻來表現的。
在主要人物形象中,羅漢大叔的形象塑造的比較有深度,超越了小說中的羅漢大叔,小說中羅漢大叔的情節只佔一小部分,所以形象遠遠不如電影中的悲壯、深邃、成熟。
當然,「我爺爺」、「我奶奶」還有配角群體這三者形象的塑造並不是本片的側重點,展現風土的畫面和村民的蠻壯,以及愛國抗日的這種重大主題才是本片的主要方面。在一幅幅畫面的展現中,色彩、取景構圖這兩個方面很容易讓人想到《英雄》這一失敗之作,再考慮到《英雄》中人物形象的蒼白,發現原來可以在《紅高粱》中找到源頭。
⑵ 論《紅高粱》中九兒的人物形象
19歲的少女九兒單純、善良、聰慧,但卻被父親賣給麻風病人當媳婦。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波折和磨難之後,九兒逐漸成長為個性鮮明的女子。
在與余占鰲的情感方面,她敢愛敢恨,不懼束縛,勇於沖破封建牢籠,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真愛。在保家衛國的關鍵時刻,她用自己的生命保衛了家園。
因為一匹騾子,九兒的父母要嫁她給一位擁有一座酒坊的麻風病人。九兒乘坐花轎出嫁時,在途中被一名強盜攔截。九兒的丈夫死後,九兒接管了酒坊。
後來,日本軍隊入侵中國。九兒的老朋友被日本人殺害,於是九兒要向日本人復仇,她請她的工人來幫忙。為了不讓工人們餓肚子,九兒帶來中飯犒勞大家,結果被日本人殺害。
(2)電影紅高粱的人物塑造擴展閱讀:
《紅高粱》意義:
歌頌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通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贊美生命,贊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贊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對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與贊美。
《紅高粱》小說的主題思想既張揚活得豪爽、個性解放、坦坦盪盪的生命觀,又歌頌英勇抗日的愛國主義精神。所謂「個性解放」,指「人」的個性的解放。
「人」是「靈」與「肉」,「神性」與「獸性」,「精神」與「物質」,「社會的人」與「自然的人」的統一。人具有「自然人性」——「人」的生存本能與自然情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