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韓國女星IU將出席戛納國際電影節,她為何能獲邀
韓國女星IU將出席戛納國際電影節,她為何能獲邀?
韓國女星IU李知恩在首次接觸大銀幕,主演電影《掮客》便成功入圍戛納電影節,她將與導演一起出席本年底的戛納電影節,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李知恩受獲邀戛納電影節與下面幾點因素有關。
首先是《掮客》這部電影的巨大成功,雖然電影還沒有正式上映,但從目前網上的資料可以得出,劇情十分感人,畫面優美,李知恩的表演十分到位。而這部電影的導演就是曾經獲得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電影《小偷家族》的導演是枝裕和。優秀的演員、優秀的劇本加賀汪上名導,成功將這部電影送入戛納國際電影節。
因此綜上所述,李知恩能夠受邀戛納國際禪銀仔電影節,與其自身的條件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很大關系,同進也離不開韓流的推動。
㈡ 姚安娜主演文藝短片電影入圍戛納電影節,入圍戛納電影節需要滿足什麼條件
入圍戛納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不要超過15分鍾,影片在15到60分鍾之間,選手1到35分鍾內短片均可以注冊戛納電影節短片角落,這是與戛納電影節平行的單元,在保證硬性條件後,影片質量以及內容要更多元化。姚安娜主演文藝短片《海邊升起一座懸崖》入圍第75屆戛納電影節名單,其中該片導演陳劍瑩拍攝短片曾多次入圍,而入圍戛納電影節需要滿足一定條件。
以上就是入圍戛納電影節需要滿足的條件,觀看近些年入圍作品可以得出,影片要質量過硬,同時因現場需要播放完整影片,內容要能夠影響到現場以及熒幕前觀眾共鳴,而不是一定要入圍一些商業片,而戛納電影節擁有一定地位,如果明星以及導演等成功入圍,也是對自己工作一種認可。
㈢ 戛納電影節如何參賽
應該把影片郵寄到法國去!5分鍾的可以參加最佳短片獎!!怎麼著你也得跑趟法國吧!不過我覺得比較渺茫!因為就算你把片子直接寄給導演,他也未必看的!一般導演很少看外語片的!還有就是如果你語言不通的話,也是很困難的!會英文也不是很管用的!這樣你的作品容易被漏掉!
獎項設置:
1.金棕櫚獎
2.評委會大獎(評審團大獎)
3.最佳導演、男主角、女主角、編劇獎
4.評委會獎(評委會特別獎)
5.金攝像機獎、藝術貢獻獎、技術貢獻獎
6. 其他獎項
與奧斯卡獎的兩大不同在於:
一、戛納的演員獎,無男女主角與男女配角之分;
二、戛納的編劇獎,無原創劇本與改編劇本之分。
報名時間在4月結束,5月開幕!!
嘿嘿~~幸運的話,偶明年就可以去嘎納觀光了~~~
㈣ 戛納電影節什麼資格才能去
舉辦方對明星導演名流發送邀請 ,而媒體需要預定。普通人是可以去電影節的開幕式,但不能參加晚宴,晚宴時舉辦方邀請的明星和社會名流。
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期間,競賽和展映活動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期間,競賽和展映活動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㈤ 沒有立項的電影能送到國外電影節嗎
1978年吉爾斯·雅各布大人接手戛納電影節之後,改變了之前的選片方式:由各國相關部門挑選年度佳作送審參賽改為自主選擇影片,戛納由此放開了以前嚴格的官方選送的方式,逐漸形成了任何人都可以自主報名參加。因此現在,個人也可登錄各個電影節的網站報名。
㈥ 大學生用 5000 元的影片入圍戛納電影節,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很簡單,單純的依靠夢想和自己具備的能力,就能做到。而這也是現在物慾橫流的影視業最缺的精神。
先來說一下事情緣由。
近日,河北一位24歲的大學生畢業作品《地兒》入圍戛納電影節。該作品導演李家和對此回應稱,「我畢業於河北科技大學影視學院設計系,2021年剛剛畢業。據悉,該影片為6個人團隊僅花了5000元成本拍攝完成。
熱愛!除了製作者的心態上能夠保持單純的熱愛,同時作品的本質才是讓評委們臣服的真正原因,一個優質的作品必定是有靈魂的,有思想的,有內涵的。為什麼現在的電影我們看完之後不痛不癢,因為電影的門檻越來越低了,演而優則導,寫而優則導,唱而優則導等等。
頭部明星,除了自己拍戲代言跑綜藝,還總想著把手伸進別的鍋里再多吃一點。
自己當導演拍電影,成了很多頭部明星的想法。只是,很多人並沒有當導演的天賦,拍出來的電影也是慘不忍睹。
所以對於大學生用低成本拍片入圍,讓我看到了中國影視業的希望,未來可期,加油吧。
㈦ 如何攜作品參加國際電影節
明確報名要求,參考評審團偏好,合理安排時間
首先,在參加任何電影節之前,必須先完成的是背景調查。投遞影片跟投遞簡歷一樣,盲投不會增加成功的概率,只會浪費寶貴時間,背景調查一般包括兩個方面:明確報名要求和評審團偏好研究。
大多數電影節是對所有影片開放申請的,對於電影本身無特別的要求。但是部分電影節會存在特殊規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須是導演的處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時長不能長於3小時,影片沒有在其他地方展映過等等。在確定申請之前,一定要明確這些報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電影節有特定的審美口味,或者評審團成員對某一類影片有偏愛,在做了了解之後,我們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適的電影節。你可以分析歷史獲獎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類型和風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評審團成員,那就了解每個人的審美偏好。
時間安排上,在影片進入後期製作時,就可以考慮報名參加電影節。根據影片的預計完成時間和上映檔期,結合電影節舉辦時間,合理安排電影節的申請。
為了獲獎而調整電影檔期的情況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沖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敗北之後,選擇了將影片在影院放映時間延長到54周,從而利用規則上的漏洞獲得了2004年四項奧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權與邀請函來謀求最佳主場
確定了要參加的電影節後,接下來需要的是提交影片,這個時候要注意截止日期,還有參賽費用和首映問題。
關於參賽費用,其實有時可以申請豁免,當然這要看參賽電影的情況和與電影節的既往關系。
而首映的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顯而易見,一部電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機會,如果影片質量很高,那麼對於電影節來說,拿到全球首映權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選擇可以作為籌碼,同最想去的電影節或者想進入的競賽單元協商。
另外,在申請電影節時,需要先對所申請的電影節進行分類。一種是申請起來希望不大的電影節,一種是或許會入圍的電影節,還有一種是可能保底的電影節,這樣可以保證一部電影憑借盡可能少的申請入圍其中的某個電影節。在收到某個電影節的邀請後,還可以作為與其他電影節商談的籌碼,去爭取更有分量的邀請。
准備階段:與電影節聯系,做好媒體公關
在獲得了一個或多個電影節的邀請後,就可以准備起程前往電影節現場了。
在准備過程中,你的影片會被告知是進入了哪個單元,競賽單元還是展映單元。進入競賽單元的影片將由評委會成員觀看評選,評委會成員由評論家,學者,電影從業人員以及觀眾組成,一同觀看完影片後他們會討論出獲獎結果,並在頒獎典禮中公布。
那麼在前期准備中,媒體公關就成為獲獎與否的重要環節,大型商業製片公司通常會以巨額的公關費用,通過操縱媒體引導輿論以達到獲獎目的。
TWC的老闆、的創始人哈維•韋恩斯坦就是個中翹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選擇更符合奧斯卡口味的電影,在電影節評審期間發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並同時舉辦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會邀請評委參加私人觀影會,以達到影響評委傾向的作用。
據說,在面對呼聲高的競爭對手時,韋恩斯坦還會不惜通過媒體以及私人關系抹黑競爭對手,來確保自己推舉的電影可以成功獲獎,這也是他在好萊塢經常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
參加電影節:觀眾,評委,媒體與商業的四重考量
電影節的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電影展映,專題研討會和頒獎典禮。電影市場可能是附屬於電影節,也有可能單獨舉辦。你需要做的,並不只是按照官方團隊的安排參加放映那麼簡單,幾個重要的事項需要特別下功夫:
a)觀眾交流
一般電影節官方會在參展電影放映結束後做一個15-30分鍾的問答,分享拍攝影片的過程。利用問答時間與觀眾分享主創最想表達的內容,與觀眾在觀影結束後進行各種交流,都會對影片的口碑造成影響,所以一個良性的觀眾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體采訪
如果影片進入了電影節的重要單元,電影節官方會為主創准備媒體采訪的時間(專訪或群訪);如果官方沒有給你安排媒體采訪,你可以在參展之前提前主動聯系當地媒體和國內媒體,讓行程相對有序。畢竟,增加曝光度是每個主創團隊或者發行方都想要的結果。
c)認識電影節選片人
電影節的選片人對電影至關重要,他直接決定著影片是否入圍,幸運的話,通過選片人會可以與更多的業內人士結識,這是電影持續走向更多電影節的有效路徑。
d)認識買家
在電影市場中,是一個認識買家的最好機會,全球的電影內容采買和銷售,對於獨立製片和小型的區域性發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電影節會是一個擴展可能性的優質場所。
比如戛納電影節的電影交易市場,位於戛納電影宮的地下一樓。每天下午兩三點,交易市場里隨處可見眉頭緊鎖、嚴肅交談的買方和賣方,在這里每天都有大量電影成交,推動電影產業的商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