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雷戰簡介(100字左右)不能太多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山東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地雷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戰武器。抗戰時期,地雷大顯神威,不僅在山東海陽人民的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且在膠東抗戰史上塗上了濃重的一筆。1962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地雷戰》是一部經典之作,影響甚大。1998年3月推出的游戲《地雷戰》也是一部精品游戲。
軍民埋地雷抗擊侵略者
地雷戰的興起。在山東境內,海陽民兵並非最早發明和使用地雷的,但海陽民兵卻在實踐中發明和製造了數十種地雷,海陽的地雷戰在山東卻是最有名氣的,它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地雷戰的興起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不僅軍隊要參與,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於當時民兵武器裝備極差,幾乎沒有什麼象樣的槍支,容易製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擊日軍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這種條件下,地雷的研製和大規模應用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海陽民兵並沒有地雷,也沒有用雷打擊敵人的經驗。1943年春,縣人民武裝委員會在小紀區南埠村召開各區武委會主任會議。縣武委會主任欒進階介紹了平度縣大澤山區民兵擺地雷陣殺傷敵人的經驗,參謀楊兆龍傳授了埋雷方法,並發給各區數顆鐵制地雷,海陽民兵才開始認識了地雷,並同地雷結下了不解之緣。同年5月,小紀區瑞宇村民兵副隊長於鳳鳴在瑞宇、東村莊之間公路上埋下兩顆地雷,炸死炸傷從行村出來搶小麥的日偽軍5名,揭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
與此同時,其它村的民兵也都積極行動起來,開始用地雷打擊日本侵略者。同年秋,趙疃村民兵隊長趙同倫從區武委會先後領來了兩顆大地雷。回村後,他同趙守福等民兵湊在一起研究出拉線、絆線等幾種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趙同倫率領趙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棗埠頂附近埋設絆雷兩顆,炸死炸傷偽軍5名。文山後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敵人到河崖、寨頭、小紀一帶「掃盪」,指導員李樹梓和分隊長於化虎就帶領村爆炸組,在野虎山埋設地雷兩顆, 「掃盪」的敵人從小紀轉回來,剛走上野虎山便踏響了一顆地雷,四五個鬼子飛上了天空。敵人慌作一團,剛轉到前山坡,又踏響了另一顆地雷,又有3個敵人見了閻王。其餘的敵人嚇得膽顫心驚,逃回據點,一個多月沒敢出動。大山區葉家村民兵基幹隊長葉洪福在謝家村埋雷一顆,斃傷日偽軍5名;於鳳鳴曾兩次帶領民兵用地雷斃傷日軍3名、偽軍8名,並炸死副官和翻譯各1名,炸死戰馬1匹。
根據地製作的地雷
初期地雷戰的成功實踐,大大鼓舞了全縣民兵的抗日鬥志,地雷戰開始由點到面在全縣普遍展開。起初,地雷戰僅在靠近敵人據點的小紀、行村、大山等區開展,後來漸及全縣,榆山、龍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區一些村莊的民兵,把地雷戰成功地運用到反「掃盪」中去,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戰廣泛開展後,地雷供應不足。為解決這個問題,文山後村民兵於化虎、李樹梓、於希水、於進湖等爆炸骨幹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討研究造雷問題。他們經過反復試驗,先後研製出了石雷、絆雷等多種雷。此後,趙疃、「五虎村」、欒家、夏澤等村民兵也創造了石雷。
1943年5月,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帶領民兵埋了70餘顆石雷,全部「開花」,一次炸死敵人17個。縣區武委會總結推廣其經驗後,全縣民兵普遍學習造石雷。
自從開展地雷戰以來,出來「掃盪」的敵人屢受挫折,不敢輕舉妄動。各級黨組織就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發動群眾「抗捐」、「抗糧」,切斷敵人的供養之源,使敵人據點里糧斷草盡。被困的敵人又惡虎般地竄出來「掃盪」。盆子山區的民兵就聯合起來跟敵人進行斗爭。
趙疃、文山後、小灘村適宜打游擊戰,這三個村地雷戰也開展的最為活躍。敵人幾次要到內地「掃盪」,都被他們掐住了喉嚨,打得狼狽不堪。三個村因此而被膠東軍區譽為「特等模範爆炸村」。當時,趙疃的趙同倫、趙守福,文山後的於化虎、李樹梓,小灘村的孫玉敏最為有名。孫玉敏雖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卻是一員殺敵虎將。她曾到五六里外的村莊去送情報,還隻身深入虎穴,瓦解出當漢奸的舅父張賢斌。她曾教會了四十多名婦女埋雷、造雷。他們在雷坑裡埋上一些石子、銅錢、碎鍋鐵之類的東西,使地雷的殺傷力倍增。趙疃民兵創造了空中絆雷,專炸敵人的指揮官和騎兵。這樣,不僅打了「蛇頭」,還對瓦解偽軍起了一定的作用。當時,整個盆子山區成了廣大民兵開展麻雀戰和地雷戰的用武之地。敵人每次出動都以大批的傷亡而敗退。
民兵在鐵路上埋地雷
海陽地雷戰在抗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抗日戰爭時期,海陽民兵運用靈活的地雷戰,配合八路軍作戰,巧妙地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生死爭奪,使日軍防不勝防,聞雷喪膽,海陽民兵因此而名聲大震,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
1943年冬,300多日偽軍到趙疃村北的東村莊一帶搶糧。趙疃民兵聞訊後,便埋伏於附近的仗子山上,並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陣。敵人走到離趙疃二三里遠時,突然向西轉去。這時,埋伏在山上的民兵隊長趙同倫果斷命令「麻雀組打槍,土炮手點炮,把敵人引過來!」頓時,槍炮齊鳴,人人喊殺。日偽軍立即向民兵撲去。民兵們機警地轉到雷區方向,繼續打冷槍,敵人又朝民兵撲過去,正好陷入民兵布好的地雷陣,炸死炸傷敵人15人。
狡猾的敵人吃過幾次苦頭後,便想出了一些對付地雷的辦法。他們遇見了「踏雷」,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圍撒個圈,以防接觸;遇見了「絆雷」,他們就遠遠地用鐵鉤子勾出來。為了防止敵人排雷,我們又研究出「子母連環雷」,敵人起出母雷,子雷跟著爆炸;敵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他們就研究出「拉雷」,把群眾讓過去,專炸鬼子的大隊人馬,;敵人無規律的走,他們就實施「飛行爆炸」。在不斷的實踐中,他們先後製造和改進了「丁子雷」、「水雷」、「梅花雷」等三十餘種雷,使敵人防不勝防,屢遭雷轟。那時,趙疃、文山後、小灘是開展地雷戰最活躍的村莊,是膠東軍區有名的「特等模範爆炸村」。他們把大量的地雷埋到敵人的交通線和進攻地段上,敵人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走崖頭、山嶺、海灘和莊稼地也難逃挨炸。有一次,敵人出洞到文山後,發現路上埋著地雷,仍然依照舊例,用鐵鉤子把地雷釣好,然後急忙卧倒,可是一釣卻是假的,真雷卻在敵人卧倒處爆炸了,漢奸隊長和幾個鬼子被一同炸上了天。為了對付敵人的掃雷組,民兵們又四處扒出新土,故意露出可疑的痕跡,把雷埋在沒有新土的地方,使敵人上當受騙。當敵人發現沒有新土的地方設有地雷的秘密後,民兵們又在新土處埋上地雷,在新土旁插上草人,草人身上寫著「打倒日本鬼」的標語,敵人一見,必然氣憤地上前拔,即遭雷炸。為了麻疲敵人,民兵們還研究了一種在地雷腹中自動點火的「慢雷」。有一次鬼子把起出來的地雷,小心謹慎地帶回去研究,忽然轟的一聲,地雷爆炸了,把屋子裡的敵人炸得粉身碎骨。日偽軍走到那裡,地雷就響在那裡,敵人每次「掃盪」均遭殺傷。當時在群眾中曾流傳著一首歌謠:「海陽的鐵西瓜,威名傳天下。轟隆隆,轟隆隆,炸的鬼子開了花。」
為了避免踏雷,敵人又想出了一條更毒辣的手段,這就是讓老百姓在前面開路。有一次,敵人要出來搶糧,就從駐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強迫他們牽著牲口在前面踏雷開路,敵人尾隨在後面。為了不傷害無故的群眾,民兵發明了一種「長藤雷」,等前面的群眾走過以後,埋伏在旁邊的民兵迅速扯動長線,隨著幾聲巨響,敵人被炸的血肉橫飛,而老百姓卻安然無恙。
由於敵人連遭打擊,兵力損傷很大。為了苟延殘喘,便將其外圍的日偽軍全部集中在行村據點內,強迫周圍的群眾往裡面給養。趙守福、於化虎等民兵就深入到東山、鵬化庄、南泊子等村,發動群眾掐斷敵人的供給,並組織他們建立武裝,學習埋雷技術。據點里的敵人坐吃山空,只好用汽車從青島往這邊運輸。我民兵就在敵人汽車經過的青威公路上埋下丁子雷,炸毀了跑在前面的一輛汽車,其餘三輛汽車慌忙掉頭逃走。民兵們一擁而上,從車上卸下許多大米、白面,全部上繳了區委會。
敵人陸路運糧失敗,又改從海上運糧。輪船開到何家村以南,那兒沒有碼頭,船靠不上岸,日軍便叫偽軍下水扛糧。趙守福、於化虎等通過調查,摸請了敵人下水扛糧的往返路線,便提前把水雷埋在敵人往返的路上,等敵人扛著糧食靠近岸邊時,水下的連環雷一齊爆炸,敵人大批倒斃在水中,民兵們趁機把糧食搶走了。以後敵人改用飛機運糧,但狼多肉少,根本滿足不了需要。因而只能向「西寺」日軍那邊丟。但飛機飛的太低要挨打,飛的太高又投的不準,投了三次東西,結果只丟進「西寺」一包罐頭,其餘的全掉在圍牆外邊,倒成了民兵們的慰勞品。被困守的敵人坐立不安。
1945年5月19日,日偽軍500餘人侵擾「五虎村」,陷入地雷陣,五小時走了不足五華里,踏響地雷20多顆,炸死30多人。同年被膠東軍區授予「戰斗模範村」光榮稱號。
1945年5月,日偽軍2000餘人占據了盆子山區。海陽民兵對敵展開了規模空前的地雷爆炸戰,取得了重大勝利。
5月18日,行村據點的敵人偷襲趙疃。趙同倫、趙守福等預先獲取了這一情報,即率民兵在村裡擺下地雷陣。敵人闖進村北的樹林里,碰響了絆雷;轉而撲向十字街口,又踏響「箱子雷」,共斃傷日偽軍16名,炸死戰馬1匹。同月19日,日偽軍500餘人侵入「五虎村」, 從上午10點到下午3點,走了還不足5里路,踏響地雷20多顆。26日下午,索格庄據點日偽軍600餘人,分三路南撤。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帶領爆炸組速擺地雷阻敵。偽軍200餘人先抵村西,接連踏響三顆地雷,不敢挪步。日軍200餘人隨後趕到,在村西北頭踏響一顆地雷,在河邊踏響連環雷,死傷甚重。敵軍四周皆布有地雷,進退兩難,只得抬著40多個死傷者繞路逃到夼里、孫家夼村據點。5月下旬,日偽軍在孫家夼村、夼里村安設據點,對民兵活動和群眾安全威脅很大。大山區作戰指揮部抽調葉家、修家、代格庄、槐家泊等村的20幾名爆炸能手,由區武委會主任於東山率領,夜間摸上黃山頂埋設地雷。此後,民兵便夜夜上山埋設地雷,敵人天天挨炸,死傷累累。
日偽軍在多次挨炸後,總結出了一條經驗:走小路,不走大路;走水路,不走旱路。這倒是使鬼子減少了挨炸的機會,但這條經驗很快就失效,民兵們在小路、水路上也埋上了地雷,鬼子照樣挨炸。小灘村南有一條河,是行村日偽軍到萊陽穴坊庄據點的必經之地。敵人為避地雷,便在水中走。小灘村民兵孫藻訓、孫玉敏、孫春旭等,做了九顆水雷,瞅准敵人將到時,迅速將雷埋在河中里。日偽軍涉水過河,九顆水雷全部爆炸。6月初,孫家夼據點300多日偽軍到行村搬運物資,行至趙疃村東集前埠嘴下,陷入趙疃民兵布下的「長蛇雷陣」,在長達二里的路上,地雷連續轟鳴,敵人左躲右閃,也未能躲開雷陣,被斃傷30多人。
6月的一天中午,日偽軍集中一個營的兵力襲擊了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一面派人向附近的部隊報告,一面指揮民兵用土槍土炮把敵人誘進河套的地雷區,炸得敵人蒙頭轉向,扭頭向西南方向的山上爬,沒想到被埋伏在那裡的我軍主力十六團所狙擊,敵人不得不逼上野虎山,又遭到縣獨立營的襲擊,向東北逃竄,被埋伏在那裡的文山西巷民兵打了回來。當敵人第二次被擠進河套時,地雷接連不斷地開了花,日偽軍死傷70多人,俘虜30多人。
在盆子山區人民開展反「掃盪」的105天中,海陽民兵共配合部隊埋雷2500多顆,炸死炸傷日偽軍200多人。7月,膠東武委會在海陽縣高家召開反「掃盪」斗爭經驗總結大會。大會總結推廣了海陽縣「五虎村」、盆子山區人民聯防抗敵的斗爭經驗。同時,授予趙守福、於化虎、孫玉敏、於晉江、趙同倫、紀常勝、紀中勝、陳桂香、紀彥、紀洪福、欒恆悅、隋良萱、冷世竹等13人為膠東民兵英雄。
海陽地雷戰有力地支援了膠東其它地區的抗戰。海陽民兵不僅在海陽境內大顯身手,而且還奉上級武委會之命,多次組織遠征爆炸隊,到周邊縣配合當地部隊作戰,為當地民兵和部隊培訓了若干爆炸能手,有力地支援了相關地區的抗戰,從而推動了整個膠東地區的抗戰,為膠東地區的抗戰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943年冬,趙守福、於化虎、趙同倫、欒恆月等60餘人,組成膠東爆炸隊,開赴萊陽,在萊陽城外布下地雷,日偽軍被封鎖的不敢出動。同年,縣武委會主任欒晉階等在小紀區笤帚夼村集合民兵50人,夜入萊陽五尺渡,襲擊了趙保原的聯絡點,俘敵6人。撤離時布下地雷,被敵人全部踏響。1945年5月6日,各路日偽軍集結萊陽城,趙守福奉命帶領遠征爆炸隊奔赴萊陽城及東漩河一帶,埋設地雷20顆,斃傷敵人20餘名。
1944年10月,膠東軍區調文山後村民兵隊長、爆炸大王於化虎5名爆炸隊員,到煙濰線開展地雷戰,歷時四個多月。他們在黃縣(今龍口市)、蓬萊一帶,教給1000多名民兵埋雷技術。一次,於化虎等在蓬萊城附近埋雷20多顆,斃傷日偽軍28人。1945年1月,膠東區武委會派於鳳鳴帶領4人爆炸組,再赴蓬萊執行任務。在十餘天中,於鳳鳴等教部隊民兵600多人學習爆炸技術,並布雷封鎖大辛店據點,斃傷敵人40多人,受到膠東武委會的通令嘉獎。
1945年5月初,趙同倫受膠東軍區委派,帶領趙炳昆等5名爆炸隊員,扛著膠東軍區授予的「膠東遠征爆炸隊」的大旗,到膠濟鐵路沿線的藍村一帶,配合西海獨立團作戰,並向部隊幹部、戰士傳授爆炸技術。同部隊一起實驗用地雷加炸葯,爆破敵人鐵路3次,炸毀鐵路50多米,致使敵人的鐵路運輸長期中斷。
由於海陽民兵工作突出,特別是地雷戰戰果輝煌,因而獲得了不少殊榮。1943年冬,山東省軍區政治部授予海陽「民兵工作模範縣」光榮稱號。1945年6月,膠東區武委會授予海陽縣「戰斗模範縣」光榮稱號。
❷ 尋找一部關於中國軍人在邊境排雷的電影。
反映中越邊境掃雷行動的電影《穿越死亡地帶》,很久以前看過
❸ 關於拯救一個腳踩地雷的士兵的電影名稱
[無人地帶]
故事梗概:
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波斯尼亞人的會話語言其實是相同的。可是今天,塞爾維亞人稱之為塞爾維亞語,波斯尼亞人稱之為波斯尼亞語,而克羅埃西亞人又稱之為克羅埃西亞語。只是當他們相互說話時,彼此都很清楚地明白對方的意思。西基(Ciki,布蘭科-德加里克飾,Branko Djuric)和尼諾(Nino,勒內-比托瑞傑克飾,Rene Bitorajac)是二個士兵,一個是波斯尼亞人,另一個是塞爾維亞人。在波斯尼亞戰爭期間,這兩人被困在了「無人地帶」----一個交戰雙方前沿之間的戰壕里。他們沒有一個可以依賴的人,也無法不傷毫毛地逃離這個地方。一個同伴躺在戰壕的地上,他的身下壓著一枚觸發炸彈,他動彈一下這枚炸彈就會爆炸。如果不是處於這么一個可怕的境地,現在兩人的情形可以說是非常滑稽可笑。
由於兩人處在這么一個窘迫的困境中,一位干著急的聯合國軍士盡管被命令呆在原地,但他還是試圖幫助他們。當一位新聞記者碰到了這位軍士,為了獲得獨家新聞,她也跟隨軍士來到了這個「無人地帶」的戰壕。她影響了整個事件的進程,並將這個新聞報道轉變成了一起「國際馬戲表演」。由於全球新聞媒體都在關注著這一事件的結果,誰都不願採取行動(除非他們願意承擔由此所造成的後果)。那個士兵仍然被他身下的那枚炸彈弄得不知所措,西基和尼諾也試圖在這場瘋狂的戰爭中保持著他們人性的一面。
戰爭與和平、幽默與憎恨、被俘與投降、生與死都發生在這個《無人地帶》中。本片是波斯尼亞正式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官方競標影片。
1993年6月,波斯尼亞的一天清晨,一群波斯尼亞士兵發現他們被一場大霧困在了交戰雙方的前沿地帶。太陽升起來以後,塞爾維亞士兵發現了這群波斯尼亞人,並發起了進攻。西基是一個波斯尼亞士兵,他似乎是唯一的倖存者。他設法隱藏在了「無人地帶」處的一個遺棄的戰壕里。
當塞爾維亞部隊的指揮官派出2名士兵去搜索這個戰壕時,西基躲了起來。這2個塞爾維亞人什麼也沒發現,但是當他們正要離開時,他們設下了一個機關:將一個「死」去的波斯尼亞士兵的「屍體」放在了地上一顆觸發地雷上。當他們完成了這件事之後,他們發現剛才還在那的一支步槍不見了----他們意識到一定還有人藏在戰壕里。絕望之餘,西基跳出了藏身之處,打死了一個士兵,並打傷了另一個:尼諾。
剎那間,西基和尼諾就閃躲到戰壕兩邊。但令他們驚訝的是,塞拉(Cera,就是躺在地雷上的那個波斯尼亞士兵)逐漸地蘇醒過來了。他並沒死,只是被打昏過去了。但是塞拉如果動一下,地雷就會爆炸,將他們全部炸死。盡管西基和尼諾彼此之間並不信任對方,但他們不得不決定合力尋找擺脫這個困境的辦法。期間,他們差點造成相互殘殺,但是最終還是引起了雙方部隊的注意。塞爾維亞人和波斯尼亞人雙方都向當地聯合國的「聯合國保護部隊」(UNPROFOR)基地求援。
聯合國法國藍盔部隊的馬錢德(Marchand)軍士接到了他在薩拉熱窩的上級電話,上級向他講述了這個情況。可到了戰壕後,他發現最高司令部命令他不得介入這起可能會發生爆炸的事件中。失望之餘,馬錢德決定違抗軍令,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他得到了一個掃雷班的幫助,但是他的上級威脅他說如果他不回到他的崗位上去將會採取嚴厲的行動。於是,他只得返回。馬錢德離開了戰壕後,西基和尼諾之間的局勢越發緊張,他們幾乎相互殺死了對方。
在返回陣地的途中,馬錢德遇見了簡-利文斯通(Jane Livingstone),一個國際電視頻道的新聞記者,她早已知道了事件的來龍去脈。簡截聽了馬錢德與他上級間的無線電通訊,並威脅著說要將他們"不幹涉"行動的過程曝光。馬錢德很快又返回到了那條戰壕,只是這次他是因媒體的原因來幫助尼諾、西基和塞拉。他到達的正是時候,及時阻止了尼諾和西基間的再次相互殘殺。
「聯合國保護部隊」的隊伍和掃雷班再次集中起來。隨著這個「無人地帶」開始變得與其說是一個「戰場」,到不如說是一個「馬戲場」,世界媒體也開始聚焦這個地方。在位於薩格勒布的聯合國最高司令部里,對於索夫特上校來說,這個局面實在是太棘手了,他已經通過媒體看到了這一事件的升級。索夫特決定坐飛機親往,以贏得媒體的支持,並希望扭轉這個局面。
在戰壕里,掃雷專家檢查了仍然壓在地雷上塞拉的情況,但告訴馬錢德沒有任何辦法,他們無能為力。索夫特上校到了,他很快也得出了回天無力的結論,但他立即想出了一個可以挽救「聯合國保護部隊」聲譽的良方。
西基和尼諾最終不得不走出了那條戰壕,離開了躺在地雷上的塞拉。緊張的局勢使他們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張起來----這也是最後一次了。經過這一整天狂燥極至的事件後,他們這種荒謬的局面也到了最後一刻。夜晚降臨《無人地帶》時,塞拉孤零零地躺在地雷上,等待著他的命運……
❹ 以前我看過一個電影,是講的排地雷的電影,名字和主演都忘了
征服死亡地帶
吳若甫主演的,講的是我軍某部掃雷一隊奉命開進雲南邊境一個地雷密集的大面積雷區去排雷。
記得採納啊
❺ 杜富國改編的電影叫啥
杜富國改編的電影叫:《排爆精英》。
杜富國是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在參加排雷作業時,為保護戰友身受重傷,從而失去雙眼和雙手。杜富國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他的精神也鼓舞了許多人,他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排爆精英》是一部以杜富國為原型創作的故事,以排爆兵劉夕石的成長故事為切入點,將觀眾帶入到排爆兵的訓練和工作中。展現了中國軍人強烈的民族使命感和榮譽感。盧彩藝在片中扮演少數民族女孩米婭,展現了軍民之間深厚的感情。
簡介
《排爆精英》由竇驍主演,講述了排雷兵劉夕石,從入伍到進入特戰部隊,學習搜排爆的成長歷程,展現了中國軍人強烈的國家使命感和榮譽感。
《排爆精英》不僅為觀眾塑造了一群剛毅堅毅的排雷戰士群像,如在挫折中成長的劉夕石、說話硬心腸的陳教官、想要「治」好整座山的若華,還塑造了慈祥堅韌的劉夕石母親、勇敢善良的少數民族姑娘米婭等。世間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爆炸英雄只是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只因滿腔熱忱和勇敢無畏的犧牲精神而成長。
❻ 解放軍排滿山全是雷的電影叫什麼
《征服死亡地帶》
編劇:丁光洪
導演:李啟民
主要演員:吳若甫、王強
故事梗概:
在邊區,苗族村寨的群眾熱烈歡迎解放軍的掃雷部隊來到這個昔日的戰場。為了使邊區人民更好的生產,搞好改革開放,掃雷部隊發出誓言: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
「死亡谷」地雷密布。為了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戰士們隨時在和死亡打交道。隊長劉漢為了不牽累女友,忍痛和她斷絕了關系。劉漢是條硬漢,但不免在工作中有些急躁,指導員王洗生耐心的開導大家:軍人並不怕死,但要明白人生的價值。在「血腥谷」雷區,老村長聯絡了幾個村寨的群眾來為解放軍送彈葯,長長的隊伍,牛鈴聲、馬嘶聲,扛的背的,使劉漢和王洗生想起了戰爭歲月中老百姓支前的場面……
經過了三個月的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部隊勝利完成了掃雷任務,征服了嚴重威脅邊民生命安全、阻礙邊境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死亡地帶」。
❼ 有一部電影是講中國雲南掃雷兵 請問誰知道叫什麼名字啊!
《征服死亡地帶》 應該是這部吧 在央視6台演過
軍人們在三個月內完成掃雷任務 征服了嚴重威脅邊民生存 阻礙邊境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死亡地帶」,創造了單位時間的掃雷面積世界紀錄,創造了世界掃雷耗資最低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