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90年代電影是怎麼宣傳的

90年代電影是怎麼宣傳的

發布時間:2023-08-04 11:38:33

『壹』 企業品牌在電影營銷中的傳播方式有哪些

企業品牌在電影營銷中的傳播方式 1、電影貼片廣告所謂電影貼片廣告是指在電影放映前或放映的過程中,通過播放廣告的形式對企業的產品和品牌進行宣傳,這是一種傳統的電影廣告宣傳方式。 2、植入式廣告網路電影營銷 合作企業往往通過贊助的方式介入到電影劇情當中,即企業的品牌形象甚至企業本身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劇情中,直接或間接地暗示消費者,從而達到對企業或品牌進行宣傳的目的。 3、電影素材拍攝廣告 企業利用電影中的劇情拍攝廣告,藉助電影放映期間形成的效應達到關聯影響效果。運用電影素材拍攝廣告,引起大眾關注,既宣傳了電影,也擴大了品牌影響。 4、捆綁廣告宣傳與聯合促銷 捆綁廣告宣傳所謂捆綁廣告宣傳是指在電影前期的宣傳推廣過程中,通過與相關產品捆綁,共同進行宣傳活動。聯合促銷推廣,是指在電影放映期間,合作企業與電影票房銷售進行合作促銷,這種合作模式越來越多地被廣大商家所採用。例如購買企業的產品送電影票,或者買電影票抽中大獎獲得企業產品等形式。 5、主人公廣告代言 企業要正確地選擇為產品代言的電影明星主人公代言存在著脫離電影情節的問題。 6、電影特許經營與電影衍生品開發 沒有形成電影衍生品市場產業鏈的氛圍,國產電影缺少品牌性和長遠的影響力 電影人對於這一陌生的領域還沒有特別敏感的意識 缺乏專業從事和運作電影衍生品的公司來對此進行商業化的操作 7、整合營銷傳播理論 整合營銷傳播理論(簡稱IMC)提出於20世紀90年代,強調企業營銷諸要素的系統整合,以及營銷傳播資訊的一致性,目標的集中性,各營銷傳播要素及手段的協調性、統一性,在實現與消費者的溝通中,追求與消費者建立起長期的、雙向的、維系不散的關系,其核心概念是整合、一致與溝通。 企業品牌在電影營銷中的缺憾 缺憾一 定位模糊,名不副實盲目搭幫作為一類電影。 缺憾二 手段粗糙,爭混臉熟不要形象,知名度和美譽度是品牌的兩極,一個都不能少。 缺憾三 短期博弈,商業贊助朝三暮四,從品牌的一貫形象和長期發展考慮,商業贊助應該是品牌與品牌之間形象、定位、個性的完美對接、彼此認可、長期合作。

『貳』 90年代的電影《紅場飛龍》為何被評為時裝動作片

因為90年代的中國剛剛實行改革開放,人們的妝容普遍比較樸素,而這個電影中的裝扮都比較新穎獨特,而且又帶有科幻因素,所以讓很多人認為這部電影更像是一場時裝秀,因此被評為了當時的時裝動作片。

首先,雖然這部片是港片,但是這部片子也是對香港人造成了一定的視覺沖擊。90年代的香港作為中國對外的窗口,不斷接受著新鮮文化的沖擊,不僅僅是歐美國家,自己本土的電影也是在那個年代裡面突飛猛進。而這部片子雖然名氣不高,但是因為其科幻題材與中國文化相結合,也是讓當時的人們感覺眼前一新。

而這部片的武打動作也比較真實,武打動作的戲份也比較多,所以很多人更是覺得這部片子就是一部時裝動作片,並不會認為只是一部簡單的武打片。

『叄』 上世紀九十年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優秀國產電影

人文情懷!這個概念其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更多解釋為懷舊,當然也有部分人把它過分解讀為過眼雲煙!厚古薄今是人性里軟肋,我們總是把過往的一切去復雜化,去無聊化,並不可思議的美化,終究因為人活著,大部分人還是無法在現實中得到滿足,當然,就算現在高層次的實現了理想,找到了人生方向,那麼人還是覺得過往好,記憶本身就是個美麗的謊言,太多無從查證的前段,誰能真正的分清那是現實還是臆想。

《紅櫻桃》(1995年)這是一部具有國際色彩的影片,楚楚遠赴莫斯科去到那裡交流生活。那些畫面給人很深的印象,漫天雪地的莫斯科荒無人煙,人們跋涉而行飢腸轆轆。女孩背上紋的老鷹一生隨著她如影隨形無法抹去。那些美好的童年時光並不是每個小孩都能擁有,而那個令人傷心的紋身卻永遠揮之不去。影片灰冷的色調正暗喻了主角的命運,太過震撼人心。

『肆』 20世紀90年代主旋律電影什麼和娛樂電影三分天下

一、主旋律電影

主旋律是一個來自音樂領域的術語,指的是在一部作品或一個樂章行進中再現或變奏的主要樂句、音型,在整個作品或樂章中居於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主旋律電影」這一表述就足以表明其在電影中重要地位。

20世紀80年代,國家在政治、經濟層面的調整與變革,推動了社會思潮的深刻變化。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為中國電影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國外的電影作品、創作理念和理論思潮幾乎在同一時間集體湧入國內,深刻影響了人們對電影本性的認知。以武俠片為代表的娛樂電影和以第五代為代表的藝術電影分別占據了當時市場和評論的主流,但無論是娛樂片還是藝術片,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都刻意採取疏離甚至是顛覆的姿態。

藝術電影盡管在國際上風光無限,但在思想層面一再挑戰主流的倫理道德和價值導向,借反思人生和揭露人性的主題,「把處於困境中的人或是異化的人作為藝術表現的焦點,在人生態度上追尋價值體系的多重性」。當時的娛樂片更是將「低俗」「迎合觀眾不健康的趣味」作為賣點。早期中國電影中強調意識形態和社會教化功能的傳統遭遇了前所未遇的危機。

為重新確立主流意識形態在電影中的主導地位,廣電部電影局在1987年的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上提出 「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的口號,被公認為是「主旋律」的首次提出。「主旋律電影」的提出,為矯正20世紀80年代電影行業出現的泛娛樂化風潮,重新確立電影的主流思想引領功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定時期內藉助政策的支持與創作的類型化,主旋律電影猶如「天之驕子」活躍於銀幕,其對主流精神的宣揚與傳播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代表作品:

(1)以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影片《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開天闢地》《開國大典》等。

(2)以革命歷史人物為題材的影片《滾轎周恩來》《彭大將軍》《毛澤東和他的兒子》等。

(3)《紅河谷》《橫空出世》《我的 1919》《黃河絕戀》《蔣築英》《炮兵少校》《被告山杠爺》《中國月亮》《軍嫂》《一棵樹》 《離開雷鋒的日子》等。

二、主流電影——主旋律電影的突破

進入90年代,伴隨社會經濟與大眾文化的快速發展,在同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三分天迅兄下的進程中,主旋律電影囿於生硬化的說教、模式化的敘事與固定化的視聽語言運用造成其藝術性和觀賞性不強,發展一度陷入困境之中。
於是,業界開始提出「主流電影」(備註:可以理解為狹義上的主旋律電影)的概念以區別於傳統政治宣教意味濃郁的主旋律電影。它一方面延續了傳統主旋律電影宣揚主流文化路線的寶貴品格,另一方面積極適應新時代市場經濟條件與電影產業化改革的發展模式。對傳統主旋律電影採用商業化製作模式即「主旋律電影商業化」成為影視行業應對國內困境的良策。

「主流電影」概念的提出,在多個方面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首先,這樣的概念消解了主大昌肆旋律電影這一概念所承載的意識形態性,從而可能會提升觀眾購票觀影的慾望。

其次,主流電影概念也是對之前將電影的意識形態性與商業性人為對立開來的觀念進行的修正。當前中國的主流電影不僅應該反映文化和價值導向層面的主流,還應該占據市場中的主流位置。

有學者也指出,「所有的主旋律電影必須是商業的,必須具有商業性 ;而所有的商業電影則必須是主流的,應該表達社會的核心價值」。因此,中國當下語境中的「主流電影」不僅是一個和產業相關聯的概念,也是一個和社會整體文化導向、價值觀念相關聯的概念,能被給予這一名分的電影要符合產業與文化的雙重標准。

代表作品:《雲水謠》《集結號》《風聲》《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

三、新主流電影——主流電影突破與創新

新主流電影是主流電影在新時代自我嬗變的一種新形態,是伴隨政治多元化、經濟一體化、文化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新主流電影之「新」在於既不同於教化功能過於明顯和外在的主旋律電影,也不同於商業功能至上甚至唯一的主流商業電影。

其核心特點必須是被主流市場所接受、所認可、所歡迎的大眾電影,但同時又鮮明地體現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主流價值觀的電影,就是要通過「好看」的故事、大眾的類型來表現主流觀眾所認同、所接受、所心嚮往之、所同仇敵愾的主旋律。

新主流,要完成主流價值觀與主流市場的統一,是價值觀與商業性的融合。新主流電影,也就是未來中國的主流電影,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載體,也是國家意志與民眾需求的精神匯聚。

代表作品:《中國合夥人》《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戰狼》《戰狼2》《紅海行動》《無問西東》《厲害了,我的國》《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烈火英雄》

『伍』 求張藝謀主導的電影《英雄》的宣傳手法,參考英雄的百科「當年首次採取了許多國產影片從未有過的營銷手法」

分析電影《英雄》營銷的模式

喜愛《英雄》是因為它迎合了觀眾的需求,《英雄》的火爆則得益於其高超市場化的運作。解析《英雄》是為了誕生更多的《英雄》。

上市7天票房進賬1個億,它就是《英雄》。
《英雄》依靠其雄厚的資金支持、領先的市場理念、嫻熟的運作手法,在2002年12月20日甫一上市,就大獲全勝。截至2003年1月7日,票房達19500萬元。
然而,票房只是《英雄》帶來的收入的一部分。實際上,影片早在全球公映之前,製片方就已通過一套系統的操作手法,不僅收回了全部投資,而且還實現了盈利:歐美地區發行權以2000萬美元售出;韓國與日本發行權分別以200萬美元和7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VCD、DVD內地音像版權以1780萬人民幣成交;《英雄》貼片廣告的標價是30秒200萬元。當然,我們不能忽略圖書、郵票等後電影產品和電影衍生產品的開發所帶來的巨額收入。
從財務的角度看,《英雄》無疑是成功的。究其本質,創新性地將營銷觀念導入電影產業和整合性的成熟的市場運作手法,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研究中國電影市場和消費者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引入大片的新鮮過後,國內電影院就風光不在,票房逐年下滑,近年更甚。20年前,中國電影觀眾每年最高接近300億人次,上世紀90年代猛跌至五六億人次。電影市場如此江河日下,原因在於:
1.忽視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任何產品,只有迎合消費者現在和未來潛在的需求才能獲得成功。對於電影「生產者」來說,了解主流觀眾生活形態、觀念和偏好的變化與趨勢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我國電影市場上娛樂片觀眾佔主流,在這個市場上觀眾就是上帝。而中國大多數的導演卻沒把觀眾的需求放在心上,蔑視觀眾的需求,結局只有死路一條。
2.中國電影觀眾的偏好已發生變化。
近5年電影觀眾觀賞情趣的強烈變化表現在越來越向平民化、通俗化、純娛樂性靠攏,輕松的喜劇片和驚險的災難片更被看好。「看電影只是為了娛樂放鬆」,這已是主體觀眾在緊張忙碌工作之餘進影院的主要目的。
3.中國觀眾缺乏電影經驗。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觀眾每3年才去影院1次,這使得觀眾缺少一種看電影的經歷,不知道自己花幾十元的代價去影院觀看是否值得。
4.進口大片票價太高。
比如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在中國的最高票價達到80元,比美國的最高票價還高。在一個消費水平相對低下的市場上價格嚴重扭曲,是引進進口大片反而導致中國電影市場降到冰點的主要原因。
5.盜版光碟、走私影片泛濫,嚴重侵蝕電影的市場肌體。
因盜版的性價比較正版具優勢,從而使電影的票房受損巨大。
6.電視電影頻道的替代作用。
7.缺乏真正權威的、對觀眾的偏好和電影的創作起引導作用的影評。
國內影評人士往往從電影的專業角度來分析電影,很少從觀眾的角度欣賞影片,從而沒有有效地激發觀眾觀看的意願。
8.中國電影從產量上來說不少,但進入市場的並不多,很多影片觀眾根本看不到,有的根本就沒有發行。
9.缺乏營銷意識。
在國營製片廠,一部投資上百萬元的影片,能拿出兩三萬元來宣傳就不錯了。因為缺少營銷意識,缺少一流的營銷人才,致使一些國產電影「鎖在深閨人未知」。面對中國電影市場的持續疲軟,眾多優秀的國產影片只能依靠幾乎是惟一的手段??搶占「情人節」、「春節」等黃金檔期來爭奪高額的票房回報,中國電影的無奈由此可見一斑。
精確定位
張藝謀從來就不諱言《英雄》作為一部商業片的定位:「評價《英雄》成敗的關鍵在於票房。」
《英雄》試圖以一種全新的敘事手法和充滿想像力的表現方式,在人們的腦海中占據一塊屬於武俠片最高境界的經典區域,讓人們一旦說到武俠,就自然提起《英雄》。這樣的定位就自然衍生了影片恢弘的氣勢、惟美的畫面、流動的色彩、浪漫的音樂和強大的陣容;就自然衍生了高額的投資和一系列令人窒息的市場推廣動作;就自然衍生了高達40元/人的國產片票價;也就自然衍生了人們心目中堪與《泰坦尼克號》媲美的國產大片形象。
准確的形象定位鎖定了《英雄》的目標受眾是大量的普通觀眾,而不是電影節的評委;註定了《英雄》將成為人們心目中武俠片的經典之作;同時也註定了《英雄》最終要成功。
強大的電影品牌號召力
所謂品牌是指用以識別企業產品,以求有別於競爭者的產品所確定的名稱、術語、符號、設計或這4者的結合。作為一種大眾流行消費產品,在大眾日益依賴品牌消費的今天, 電影必須在市場上打造並運營自己的品牌。《英雄》的品牌經營策略無疑已成為中國電影業的經典之作。
只張藝謀一人,就具有了足夠的票房號召力。更何況800萬美元左右的片酬力邀大腕巨星李連傑、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章子怡、甄子丹加盟,再加上杜可風的攝影、譚盾的音樂、程小東的武術、和田惠美的服裝、人物設計、帕爾曼的小提琴、《黑客帝國》特技製作班底為全片製作的將近17分鍾耗資1000萬美元的特技,劇組中的每一個元素都為《英雄》品牌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
品牌的價值不是由企業自己評定,而是存在於消費者心目中、存在於品牌與消費者的互動中。
1.溝通。
《英雄》與觀眾的溝通,是通過放映前大規模的宣傳推廣來完成的。不論是在媒體投入、大型公關活動,還是在售點生動化陳列方面,《英雄》主要的訴求點都在於其班組陣容的強大。它試圖利用導演和明星的品牌號召力來說服觀眾:《英雄》的確能夠以其堪與好萊塢媲美的精良製作,帶給他們一直在武俠片中所尋求、所期待的感官享受,他們在精神上獲得的快感將遠遠超過他們在物質上的付出。
2002年11月28日開始上市的《英雄》記錄片《緣起》,將《英雄》與觀眾之間的溝通推到了極致。這部採用紀實手法,從北京到敦煌,從九寨溝到橫店,歷時3年共1000多個日夜跟蹤拍攝而成的記錄片,刻畫了《英雄》從張藝謀腦海中的一個概念到最終成為一部成熟電影作品的每一個有價值的細節。大面積多渠道地傳播這個記錄片,使觀眾有機會第一次與《英雄》的創作和諸多明星親密接觸,從而強烈地勾起更廣泛的人群對《英雄》產生好奇與期待。
2.體驗。
《情感營銷》的作者說「體驗是企業和顧客交流感官刺激、信息和情感的要點的集合。」電影與有形的產品不同,它給消費者提供的價值就在於一種體驗。
浩盪的秦軍於鐃鼓齊鳴中策馬賓士,英雄的決斗在白發老朽的古琴旁屏氣斂息,燃燒的仇恨伴隨著鬼太鼓低沉的邪氣,茫茫大漠間傳來的是小提琴哀怨的思念;紅色的楓林、綠色的山水、藍色的書房、黃色的沙漠;《英雄》中的人物,淡化成一個英雄的符號,在服裝顏色的變化中肆意潑灑英雄的風情韻致,張曼玉紅衣飄搖中的絕美,李連傑黑衣勁裝中的剛毅,梁朝偉白衣飄飄中的孤絕;棋亭打鬥、黃葉漫天、九寨比劍,所有的這一切都以張藝謀獨特的敘事手法,向觀眾撲面而來。這的確是一部「在色彩中流動」的「視覺的盛宴」。
3.聯想。
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聯想是品牌力內涵的重要構成要素。《英雄》以其精良的製作,成功地成為公眾心目中最高水平武俠片的代名詞。在這個階段,《英雄》品牌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張藝謀和明星品牌的影響力。觀眾開始更熱衷於討論影片的人物、情節、色彩、音樂、畫面、服裝,他們不再通過導演和演員等因素來對影片質量進行評價,而是相對獨立地以自己的「體驗」來進行評價。
《英雄》以自己的優秀經受住了觀眾的考驗。《英雄》在品質上的成功使得《英雄》品牌和導演、明星品牌在市場上交相輝映,一方面有力地提升了導演和眾明星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英雄》品牌的進一步延伸。
整合的營銷傳播
《英雄》的成功,絕非偶然。除自身品質出眾外,其在運作上的整合傳播推廣功不可沒。
1.前期策略。
(1)秘而不宣。該片開拍以來,一直都在極度保密之下進行。其主要人物造型都秘而不宣,這引起了新聞媒體的極大好奇。因此,當《英雄》劇照曝光後,立刻激發了媒體、大眾和眾多商家的第一波關注的熱情。
(2)沖擊奧斯卡。後期製作完成後,《英雄》劇組開始頻頻主動與媒體接觸。於是能否成功入主奧斯卡,又成為公眾討論的熱點和心中最大的懸念,更加激起公眾對此片的期待。
(3)提前推出《緣起》。「《英雄》盜不著,就盜記錄片《緣起》。」殊不知,這樣就又落入了《英雄》的「圈套」。《緣起》既是《英雄》的記錄片,更是《英雄》的宣傳片,通過它又掀起了觀眾對《英雄》的新一輪期待。利用人們對影片的好奇,將《緣起》首先推向市場,可謂是宣傳造勢的創新之舉。在《緣起》推出之前,《英雄》漫畫、小說、郵票相繼面世,形成一浪接一浪澎湃之勢。
(4)盜版的宣傳效應。當人們津津樂道於《英雄》與盜版的「明爭暗鬥」時,《英雄》已上了報紙、網站娛樂版的頭條。都知道《英雄》深圳試映要憑身份證方能入場,都知道深圳的盜版商揚言7天內拿到《英雄》盜版,都知道《英雄》的防盜版工作將進行到底,所以都期望知道是否「盜」高一尺,《英雄》「魔」高一丈。
《英雄》在驚心動魄地與盜版的斗爭中成了輿論的焦點。
2.中期策略。
(1)包機首映禮簽約儀式。2002年11月22日,《英雄》製片發行方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了隆重的包機首映禮簽約儀式,現場播放了《英雄》的精彩片段和拍攝花絮。包機首映在中國電影史上是首次出現,《英雄》繼續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關注。
(2)內地音像版權天價拍賣。2002年11月29日,《英雄》VCD、DVD內地音像版權拍以1780萬元的天價拍賣,創出國內音像製品版權交易最高紀錄。這進一步使人們確認了《英雄》的價值,直接有效地激發了消費者一睹為快的慾望。
(3)媒體廣告的投放。隨著公映期的臨近,《英雄》在媒體上的動作越來越大,全國大部分觀眾都暴露在影片立體轟炸的宣傳攻勢中:除了燈箱、路牌廣告、影院的海報陳列等傳統方式,《英雄》在電視上則以純商業廣告的形式,向世人展示《英雄》的無限風采,先是中央一套、三套、八套,緊接著全國150多家地方電視台以及VCD、DVD、Internet多渠道開展轟炸;與此同時,《英雄》還與多普達手機的廣告捆綁在一起,出現在諸多媒體上。這些廣告中都包含了《英雄》的片名和上映日期。一時間,《英雄》的廣告鋪天蓋地,無處不在。以上媒體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覆蓋了目標受眾,對《英雄》的上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4)人民大會堂首映禮。在吊足了觀眾和媒體的胃口後,2002年12月14日,《英雄》終於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禮。《英雄》選擇在庄嚴的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一方面是進一步聚焦媒體的關注,將宣傳攻勢推向高潮;另一方面,也是有意突出《英雄》的品質非凡。
雖然首映式後眾多媒體對《英雄》的評論報道不如預期中那麼好,然而諸多爭論及張藝謀等劇組人員頻頻在媒體上接受訪談,使人們越來越確信無疑:《英雄》的確值得一看。這,逐漸鋪墊了《英雄》高潮的到來。
(5)潮起??上海、廣州、香港首映發布會。隨著全國公映日期的臨近,《英雄》的宣傳攻勢高潮迭起。《英雄》把全國市場分為北京、上海、成都、廣州4大片區,分別派專人親臨片區壓陣;斥巨資包機前往上海、廣州和香港參加首映發布會,掀起又一輪新聞狂潮;緊接著,寶馬車隊接機、張藝謀與娛記唇槍舌劍、懸紅400萬元捉拿《英雄》盜版、董建華接見、預售票房高達300萬元……2002年12月的娛樂界,沉浸在一片對《英雄》的期待和歡呼中。
(6)售點布置。當《英雄》終於在全國各地全面上映時,各大影院為營造影院現場氣氛,大都上了大型戶外噴繪、POP掛旗、人型立牌等諸多終端宣傳用品,有的影院甚至張燈結綵大肆宣傳。
3.後期策略: 票房和盜版。
即使《英雄》就此中止了宣傳,其炫目的票房也會將它繼續維持在大眾關注的中心。7天票房突破1億元,20天票房突破2億元,人們已經開始不厭其煩地將《英雄》與創造中國票房記錄的《泰坦尼克號》相比較,中期策略的慣性和巨額票房成為《英雄》最大的宣傳點。
另外,影片公映陡然加大了防盜版的難度。《英雄》盜版和反盜版的斗爭,也將持續保持在媒體的視線之中。
在《英雄》的宣傳策略中,前期的事件營銷和中期一系列的公關活動、廣告宣傳、現場促銷手段可以說是精心策劃、一氣呵成;多渠道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覆蓋了目標群體,一步一步地將觀眾和媒體的期待和熱情推向高潮。
渠道決勝
1.集製片、發行於一體。
《英雄》的製片方即發行方。新畫面公司不僅協助張藝謀完成了影片的製作,還聯合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負責該片的發行。這使《英雄》從出品到包裝策劃再到推向市場的全過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組織上奠定了市場運作成功的基礎。
《英雄》品牌和宣傳的力量,使影片的出品發行方在該片的發行渠道中,始終處於一種強勢的地位,具有了執行其發行策略的指揮權。
2.發行中的平面模式策略。
平面模式策略是指一部影片在一個主要目標市場的某一家影院或少量重點影院舉行首映式,以建立良好口碑,一旦口碑確立,便一次性或分階段擴大發行范圍,進入無數影院,以達到遍地開花、財源廣進的目的。
《英雄》的出品發行方充分利用手中握有的發行渠道控制權,精心選擇了人民大會堂作為首映式的地點,6天之後,開始以北京、廣州、上海為重點向全國鋪開。
這種鋪開並不是不加選擇的。《英雄》的出品發行方憑以往的票房成績及其硬體設施水準為基準對各院線進行篩選,以保證影片的放映質量在觀眾那裡不打折扣。
3.檔期的選擇。
對電影而言,檔期是締造成功票房的關鍵。《英雄》鎖定的目標觀眾群是18~35歲的中青年,這些中青年開放、易於接受外來文化,他們對於「聖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的重視已經足夠與中國的傳統節日相抗衡。因此,《英雄》將全國公映日期定在2002年12月20日搶占「聖誕」檔期,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已經被節日氣氛所感染的人們。周末、午夜、聖誕、《英雄》,這一切誘惑對於風華正茂的中青年人而言,真是難以抵抗。
《英雄》檔期不僅趕上了「聖誕」,而且將「元旦」也包含在內。《英雄》潛在的觀眾是12~18歲、35~50歲對武術、電影感興趣的人群。在這一「聖誕」兼「賀歲」檔期,很多這些潛在的觀眾受票房和口碑的驅使,走進了影院。
除了在香港與《無間道》撞檔,《英雄》在國內幾乎沒有受到其他同類型影片的狙擊。
4.立體渠道發行策略。
除了傳統的銀幕放映,新興的電影分銷還包括了VCD、DVD、電視、錄像、Internet等渠道。西方成熟的電影播放體系告訴我們,電影應首先在影院播放,然後才可以進入家庭錄像市場,再後是付費電視及有線電視,1年以後才可以開始在公眾電視台播放。追隨這種成熟的播放體系,《英雄》有意控制其VCD、DVD的面市時間,決定在影片上映後1個月?大概是2003年2月5日,才使其進入家庭市場, 這樣既保證票房不受到沖擊,又保證《英雄》與觀眾接觸的連續性。
5.嚴防盜版。
(1)影院內監督。《英雄》深圳上映期間,出品發行方在各個細節上嚴格監督,為此甚至控制電影的放映場次和門票的銷售數量,以保證充足的防範力量,有效地防止了盜錄,
(2)保護拷貝。為嚴防盜版,《英雄》的拷貝在押送過程中使用了20年未見的拷貝箱,鑰匙交由各影院經理親自保管。出品發行方還發表公開聲明稱,假如《英雄》的拷貝被電影院弄丟,將要按照拷貝索賠金額的10倍處罰。另外,為了從內部徹底把盜版堵住,不到最後時刻決不洗印拷貝。每家影院當天放映過《英雄》交接拷貝後得由院線經理簽字。
(3)依靠行政力量。為了打擊盜版,《英雄》還成功聯合了外部力量。國家文化部和掃黃辦首次為一部電影成立了反盜版專案小組;廣東偉佳、飛仕公司投入400萬元作為打擊盜版的基金,並成立了打假小組和律師團。
盡管後來出現了拷貝西安被盜事件,但從整體上來說,《英雄》的防盜版工作還是做得非常成功,有力地保證了影片高額的票房回報。
品牌延伸?後電影產品和衍生產品的開發
電影產業鏈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一是策劃、生產階段;二是宣傳、發行階段;三是影院放映階段;四是後電影產品的開發階段;五是電影衍生產品的開發階段。其中,後電影產品和電影衍生產品是電影自身品牌延伸的產物。
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電影業營銷是以「電影」為火車頭,帶領相關產品和產業的綜合開發,這種模式稱之為電影營銷的宇宙系統模式(圖1)。該模式把電影比作太陽,而其他相關產品和產業則是圍繞它運轉的行星。在美國,一部影片狹義上講是賠錢的(指票房低於投資),而在廣義上講則是盈利的(指綜合收入大於投資),這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在我國,對電影的關注點目前大多還集中在票房上,卻忽略了後電影產品和電影衍生產品這兩個重要階段,還沒有進行大眾文化消費市場的組合開發。《英雄》在這個方面,進行了積極而成功的探索。
電影營銷的宇宙系統模式
1.海外發行。
在影片公映之前,《英雄》出品方就已將其在歐美地區、韓國、日本的發行權售出,成功收回了全部投資。
2.貼片廣告。
寶潔、豐田、中國移動等數十個大企業的貼片廣告為《英雄》帶來了超過2000萬元的收入。
3.漫畫。
由香港漫畫大師馬榮成為《英雄》親自執筆編繪的漫畫配合影片同時推出。
4.同名小說。
為了和電影產生互動影響,根據《英雄》改編的同名小說於2002年12月初推出。該書首印數量5萬冊,定價為20元。
5.四人雕塑組像。
在影片上映之前,香港方面已經開始出售《英雄》4人雕塑組像。香港有關電影公司自製的這50套《英雄》4人組合雕塑(梁朝偉、張曼玉、李連傑及章子怡)並非有錢就能買到,它需要憑4張換票證來換,而換票證又隨門票附贈。
6.郵票。
為配合影片《英雄》的宣傳,3000套《英雄》郵票限量發行。不久,限量發行改為敞開供應,以便將《英雄》的熱度持續到放映之後。
7.音像版權。
《英雄》VCD、DVD內地音像版權拍賣以1780萬元的天價成交。
8.游戲。
上海某軟體公司獲得了《英雄》劇組獨家授權,首次把《英雄》的人物造型、道具以及故事情節等搬到網路游戲《遺忘傳說》中。
9.捆綁廣告。
多普達與《英雄》的捆綁廣告大大降低了其宣傳費用,實現了雙贏。
10.續集。
《英雄》的投資方已與張藝謀達成協議,《英雄》順利發行上映後,將於2003年再度斥巨資投拍《英雄》續集。
回顧《英雄》運籌中國電影市場的過程,我們可以體會到,《英雄》的成功已遠遠超過財務方面的贏余而具有了更深遠的意義。對於中國電影產業而言,它打造的「英雄模式」將會為眾多電影機構所借鑒,成為真正實現中國電影商業化運作的轉折點;其成功的後電影產品和衍生產品的開發,將預示著中國「後電影時代」的到來。

『陸』 80-90年代港片為什麼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指的是拍攝時間)拍出那麼好的片子

首先了解片子為什麼慢,先從劇本開始,劇本5-15w字左右,首先按照網路寫手的速度十天就能搞定,但是哪吒的劇本寫了好幾年。
其中原因是因為一個邏輯完整的故事是有套路的,三段式,沖突,合適的台詞設計。當一個電影完全不考慮邏輯漏洞,不考慮台詞深度的時候劇本的速度能加快幾倍到幾十倍。
香港電影的優勢是用強烈的沖突和緊張的情節會讓觀眾忽略片子本身的漏洞,這叫以瑕掩瑜。
從演員來說攝影來說,一個嚴格的片子是要出分鏡,嚴格控制演員走位表演深度,嚴格控制攝像機運動構圖,一個認真的片子一般一天只能拍幾個鏡頭。
香港電影因為不是過於注重走位攝影機運動,只把大故事講清楚自然拍攝速度快。
從後期來說,後期特效是特別佔用時間的,一個電影級別的人物模型製作周期至少兩三個月,三維場景也是,外加後期渲染,和特效。時間成本一下就上來了。
香港電影基本沒有運用特效拍攝的,後期調色校色都很少。
從演員來說,香港有成熟的產業鏈,攝影師演員,道具服裝,等。都很快能就位。
前期中期後期下來,其他電影幾年的時間,香港電影只要幾周就能出來一部。

閱讀全文

與90年代電影是怎麼宣傳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典老電影有鬍子的 瀏覽:623
外國一半是床戲的電影 瀏覽:499
好看的電影動漫中文免費 瀏覽:37
美國電影湮滅的英語介紹 瀏覽:425
電影美人魚周星弛版中文 瀏覽:616
大頭仔電影完整版國語下載 瀏覽:119
青春愛情感人的電影 瀏覽:901
百度網盤電影怎麼分享 瀏覽:47
喜劇之王國語版高清電影完整版 瀏覽:129
神秘島上有個湖是什麼電影 瀏覽:99
電影致青春圖片 瀏覽:355
2021很火的歌歌曲電影 瀏覽:674
香港電影女主開綜藝公司男主准備升職 瀏覽:192
abc倫理電影 瀏覽:682
經典搞笑電影解說 瀏覽:994
香港吸血僵屍電影 瀏覽:840
智取威虎山電影演員名段 瀏覽:623
老電影斷魂谷 瀏覽:271
最火的兒童電影2020 瀏覽:529
二開頭的電視劇電影有哪些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