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電影家的人物分析

電影家的人物分析

發布時間:2023-08-24 00:06:23

❶ 分析比較《家》中覺新和覺慧兩個人物形象

我們走進他的《家》
——巴金作品影視劇全記錄之一

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曾經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青年的案頭聖經。
《家》
故事梗概 成都高公館,一個有五房兒孫的大家族。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統治者,五房中的長房有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他們的繼母及繼母的女兒淑華,因為父母早亡,現在是大哥覺新當家。
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熏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後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後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郁中病逝。
覺民與覺慧在外參加新文化運動和學生運動,遭到爺爺的訓斥,並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對家中的丫頭鳴鳳有朦朧的好感。高老太爺要將鳴鳳嫁給自己的朋友孔教會會長馮樂山做妾,鳴鳳在絕望中投湖自盡,覺慧決心脫離家庭。
高老太爺發現最疼愛的兒子克定騙妻子的錢去組織小公館,並在外欠下大筆債務,老四克安也大嫖戲子,在此打擊下一病身亡。家中大辦喪事,將要生產的珏被高老太爺的陳姨太以避血光之災為由趕到郊外生產,覺新不敢反對,因照顧不周,珏難產而死。覺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認這個家庭應該出個叛徒,他支持覺慧離家去上海。
《家》是巴金最喜愛的作品。最初,小說在《時報》上連載,每天一千字左右,後來因為戰爭中斷過一段時間,《時報》又換了編輯。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說太長,報社不想繼續登下去。收到信後巴金將剩下的稿子全寄了過去,並聲明如果報紙願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費。用他的話說,「為讀者寫作」的他「總算盡了作家的責任」。這樣,《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春》
故事梗概 覺慧逃出家庭後獲得了自由,但家中的悲劇還在一幕幕上演。覺新兄弟的繼母周氏的娘家人來到成都,要為覺新的表妹蕙完婚。蕙是聰明美麗的女孩,卻被頑固的父親許給荒淫的陳家,大家都替她惋惜,覺新在她身上看到梅與珏的影子,卻無力幫助。這時,覺新的愛子海兒不幸病死,他對生活更加沒有了信心。覺民與琴則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並鼓勵家中的弟妹走出家庭。
三房的淑英被父親許給馮家,她極力想掙脫不幸的命運,甚至想過效仿鳴鳳去死,覺民與琴決心幫助她脫離家庭,去上海找覺慧。蕙完婚後過著不幸的生活,很快就患病,因為婆家不肯請西醫耽誤了醫治,默默地死去。蕙的死再次刺激了覺新,也使他開始支持覺民等人的計劃。最終,淑英在覺民等的幫助下,被護送到了上海。在《春》的結尾,覺新等人收到她從上海的來信,信中傾吐了她獲得自由後的幸福。
《春》寫了一個女孩如何鼓起勇氣走出家門,它無疑給了許多年輕人以叛逆的勇氣,巴金因此也成了許多想要叛離家庭的年輕人的「咨詢對象」,在眾多的咨詢者中,有一個女孩寄給他一張照片並約他見面談談。一見面,這個女孩就談起自己守舊的父親,並表示想脫離家庭。巴金誠懇地勸說女孩不要沖動,認為年輕人羽翼未豐前不宜輕易地踏入復雜的社會。此後,這個女孩遇到麻煩時,常常找他傾訴。她就是蕭珊,後來成為巴金的妻子。
《秋》
故事梗概 蕙的靈柩停在廟中已經一年多,她的丈夫忙著續弦,根本沒想到要讓她入土為安。在覺新與覺民的「威脅」下,蕙才得到存身之地。她糊塗的父親又將兒子枚推入火坑,枚才17歲,就有了肺病的跡象,父親周伯濤不願承認兒子有病,卻忙著給他娶了馮家的小姐為妻,兩人感情不錯,但妻子脾氣很大,枚夾在她與長輩間受氣,婚後不久就因病去世,留下新婚的妻子和她腹中的胎兒。
三房的克明在女兒跑後有所悔悟。兩個弟弟卻想賣掉公館分家,兒子又不爭氣,克明在郁悶中丟下懷孕的妻子去世。淑英的丫頭翠環敬佩覺新為人,三太太決定將她給覺新。
高公館賣掉了,高家四分五裂,在覺新給覺慧與淑英的信中,他寫到各房的情況。四房五房繼續著荒誕的生活,幾個堂弟依然頑劣成性。三房與他們住得很近,保持著親密關系。他自己娶了翠環並將她當作妻子看待,至於覺民與琴,也按他們的意願舉行了新式婚禮並即將出外工作。
《激流三部曲》中最有光輝的形象當然是家庭的叛逆者,但最成功的卻無疑是「多餘人」覺新。對於這個人物,巴金有太多的情感。巴金的大哥堯枚在父母死後,獨立支撐著整個家庭,在給巴金的信中他傾吐出家庭中的種種罪惡,這些素材給了巴金靈感,他決定用「大哥」做線索來揭示一個大家庭的衰敗。難得的是,堯枚知道這個想法後,寫信來鼓勵巴金寫作。正當巴金寫完《家》的第六章《做大哥的人》時,訃電來到,堯枚在精神重壓下自殺了。在《秋》里,巴金給了覺新一個幸福的結局,對堯枚來說,也許這是一個最後的安慰吧。

●話劇《家》
人藝版(1984年)
編劇:曹禺
導演:藍天野
首演:1984年4月1日
這是一部老中青三代人同台演出大戲。瑞珏的扮演者羅歷歌還憑藉此劇贏得了當年的戲劇梅花獎。她的同學王姬、鄭天瑋和宋丹丹也在劇中出演主要角色。
明星版(2003年)
編劇:曹禺
導演:陳薪伊
全劇最大新意是把巴金獻給他哥哥的一首詩作為線索。奚美娟的瑞珏、陳紅的鳴鳳、程前的覺慧都表演得非常出色,特別是83歲的孫道臨扮演的高老太爺。
●戲曲《家》
川劇 《激流之家》恢復了覺慧在小說中的主角地位,瑞珏則從舞台上消失。
滬劇 將流派唱腔作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大膽嘗試管弦樂隊的配器和20人合唱團。
越劇 劇中,鳴鳳跳湖後,覺慧與覺新將有一番激烈的較量,而這一沖突,曹禺的話劇本則不曾表現過。

給電視劇《家·春·秋》卸包袱

巴金的名著《家》,早已改編成話劇搬上過舞台,也改編成電影上過銀幕,而在1986年,四川電視台計劃把《家·春·秋》合在一起搬上屏幕,在當時的確是破天荒的舉動。
從1986年開始策劃醞釀,1987年投入拍攝,主要在四川選景投拍,最後在上海搭景拍攝製作完成。當19集大型電視連續劇《家·春·秋》在中央電視台、上海電視台、四川電視台和全國電視台播出以後,反響很強烈,我們電視台接到了許多觀眾的熱情來信,或鼓勵,或詢問,或建議,據說當時還有不少青年去書店購買巴老的著作,一時掀起了「巴金熱」。
原四川廣電廳廳長盧子貴撰文回憶道,在李致同志的薦引下,他們幾位電視藝術工作者拜會了巴老。「巴老慈祥、親切、和藹、風趣,一下解除了我們對這位文壇巨子的拘謹心理,當向他簡要匯報後,他毫不猶豫地表示贊同,並出乎意料地說了一段話。大意是,我那些作品是幾十年前寫的,是用小說的形式表現的,你們電視劇是在現在把它展現給觀眾。希望你們根據電視藝術的特點和規律,大膽去再創作,只要對觀眾有益,我都支持。你們改編好了,我的小說也生輝,即使你們改編得不那麼好,也不會影響。
巴老還風趣地說:「過去曹禺曾改編《家》為話劇,變動比較大。這不要緊,曹禺是曹禺的《家》,巴金是巴金的《家》,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可以相互並存。」這種豁達開明的態度,給當時劇組極大的鼓舞。

《家》的花樣年華

《家》的初版本
《家》的單行本最早是由上海開明書店在1933年5月初版。此前曾以《激流》的名字在上海的《時報》上連載,連載時間是1931年4月18日到1932年5月22日。
一年以後,開明書店第一個為巴金的《激流》出了單行本,這就是現在的初版本《家》。初版本《家》至今已經鮮為人見了。在解放前出版的《家》的各個版次里,它印刷裝幀可謂都是比較精美的。初版本的封面設計得既簡朴又醒日,封面的底色為白色,上面用褐色線條勾勒「激流」兩個美術字,又在兩字之上疊加——黑色的「家」字和「巴金著」的字樣,格外醒目。書脊標有「開明書店出版」,大方的封面設計寓意明了,讀者一看便知,這本《家》就是不久前在《時報》上連載的《激流》。
初版本《家》與在《時報》連載時稍有修改,巴金在看單行本校樣的時候增補了高老太爺死後分家的幾段內容。《家》的原稿在《時報》上登載後丟失了,因此,這三頁增補的原稿便成了《家》僅存的原稿。1987年10月,在北京舉辦的《巴金文學創作生涯六十周年展覽》上,這三頁《家》的原稿同《春》和《秋》的原稿一道與廣大讀者觀眾見了面。這些珍貴的手稿是巴金在上世紀60年代捐贈給北京圖書館的。
1937年,開明書店要排印《家》的新5號字本,巴金對作品做了較大的修改,刪去了書中的40個章節小標題,從此往後,《家》的章節只以數字為序,再也沒有文字了。
1984年,上海文藝出版社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二套新文學大系。這套現當代文壇上的鴻篇巨制由著名現代文學專家學者丁景唐主持,由著名編輯大家趙家璧擔任顧問。這套大系收入了1927年到1937年現代文學第二個十年中的重要作品。其中第九集中有巴金的《家》,這是根據開明書店的初版本,除了封面和版權頁沒有,豎排改為橫排,繁體字改為簡體字,一切都依照初版本排訂的,再現了初版本《家》的原貌。
特製本與合訂本
1937年底,上海開明書店根據巴金手邊保存的惟一一份清樣改定稿重排了《家》,第二年1月,修訂版正式印行。1938年3月,「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春》問世。開明書店特地為巴金裝訂了前兩部的特製本送給他。其中《家》的外殼封面用的是淺褐色的綢緞面,刺綉以深褐色的五角楓葉裝點,封面無字,只是書脊有一燙金「家」字。《春》的外殼封面選用淺綠色綢緞面,配以茶綠色五角楓葉圖案裝點,同樣封面無字,書脊燙金「春」字,典雅醒目。1940年,巴金的《秋》出版了,開明書店又為《秋》做特製本,這次的硬殼封面用的是中國傳統的龍鳳呈樣圖案,對照書中高家的沒落結局,這倒是耐人尋味。開明書店為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做的三本特製本,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其珍貴價值可想而知,如今這三部特製本也保存在中國現代文學館。
另外,巴金的《春》初版後,開明書店還為作者做過一冊《家》與《春》的合訂本,封面是硬殼綠絲絨的,書脊的中間印有燙金的「激流第一集家與春巴金著」一行字,書的環襯為墨綠色,無版權頁。所收入的《家》為1937年2月出版的修訂本,除了「激流總序」、「呈現給一個人代序」、「五版題記」外,還附了「十版改訂本代序——給我的一個表哥」。合訂本《家》與《春》之間隔有一頁草綠色紙,宛如一片茵茵綠草充滿生機。
修改了一生的版本
《家》,是巴金在27歲時寫成的一部小說,他十分珍視這部小說,修改幾乎伴隨著他的大半生。他在1957年6月寫的《與讀者談家》的後記中說:「我最近重讀了《家》,我仍然很激動。我自己喜歡這本小說,因為它至少告訴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麗的東西。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源泉。」
小說第40回,覺慧離家出走時,許多人去送行,惟有劍雲沒去,第一版覺慧對覺民這樣說:「我知道他患了很重的肺病,恐怕活不到多久了。」到1937年2月十版修訂本中,作家做了這樣的改動:「他得了肺病,倒應該好好地養一兩年才行。」到了1953年3月小說沐浴著新中國的陽光再次與廣大讀者見面時,作家將這句話又改成:「他身體不好,應該好好地將息。」從劍雲病情的改動,我們不難看出,作家不希望他小說中的青年「死亡」,希望他們的美麗的青春總有一天會發出燦爛的光芒。這些改動流露出作家善良的心地以及對青年一代殷切的希望。
1982年7月,四川人民出版社開始出版十卷本的《巴金文集》,第一卷中收入的就是他的《家》,巴金一如既往地對小說進行了修改,不過,這次改動得最少,他說可能這是最後—次了。1984年12月,巴金在為香港天地圖書公司發行的「激流三部曲」所寫的序時說自己今天已決定不再改動《家》了,但原因不是不想改動了,他說:「我不是在寫『樣板小說」』。 (本報綜合報道)

❷ 如何看待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電影導演崔嵬先生的藝術人生

崔嵬先生原名叫崔景文,是山東青島人,他也是標準的山東大漢,塑造的角色也都是非常正義慷慨的男子漢形象。他之所以改名叫崔嵬,是因為崔嵬在漢語中,是高大的石頭山峰的意思,而他的性格,外貌,都非常符合這樣的形象

還聯合導演了一部《北大荒人》,崔嵬主演以及建國後罕見的哈薩克族題材的電影《天山的紅花》1964年,崔嵬和歐陽紅櫻一起執導了兒童抗戰題材電影《小兵張嘎》,成為中國銀幕永恆的經典

閱讀全文

與電影家的人物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新中國最好的科幻電影 瀏覽:777
驚悚恐怖電影排行榜前十名2020 瀏覽:28
雌雄大盜電影任達華國語在線播放 瀏覽:937
老電影海春香傳 瀏覽:418
兄弟別鬧免費觀電影演員表 瀏覽:282
國內電影搞笑 瀏覽:960
電影恐怖愛奇藝 瀏覽:272
都香港電影 瀏覽:909
科幻電影宇宙小說 瀏覽:995
賽文奧特曼大電影隱藏劇情介紹 瀏覽:800
一個電影小孩和老師戀愛 瀏覽:793
用膠片拍的電影有什麼區別 瀏覽:515
最新倫理片愛情電影網 瀏覽:470
致青春粵語電影 瀏覽:968
興安嶺靈異電影有哪些 瀏覽:140
一生拍成電影你會取什麼名字 瀏覽:315
elizabeth電影台詞 瀏覽:872
巴克狗國語版電影普通話 瀏覽:328
鐵猴子完整國語版電影 瀏覽:480
電影台詞我想吻遍你的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