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中國電影界的重量級人物饒曙光

中國電影界的重量級人物饒曙光

發布時間:2022-05-04 17:57:01

❶ 饒曙光的發表論文

穿越時空的愛戀 饒曙光 周夏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11-01-30
影視,從文學中獲得力量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11-01-25
讓想像飛,不讓暴力飛 饒曙光 李瑾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11-01-13
景觀大於敘事的《西風烈》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11-01-05
增強中國電影競爭力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10-10-29
「地氣」、倫理與現實主義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10-08-01
國際化、本土化與主流電影發展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10-07-28
當下中國電影的市場建設與創作發展 饒曙光 【期刊】文藝研究 2010-06-10
生命的禮贊——電影《額吉》觀感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10-06-01
新世紀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研究 饒曙光; 陳清洋 【期刊】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 2010-04-10
方沛霖:早期國產商業電影風向標 周藝;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10-03-05
2009:中國電影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饒曙光 【期刊】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10-02-15
關於賀歲片與賀歲檔的思考 饒曙光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10-01-21
《建國大業》:啟示錄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9-11-01
探索中國電影復興之路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09-10-20
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饒曙光 【報紙】文匯報 2009-10-18
「學院派」的證明 饒曙光 【報紙】中國教育報 2009-10-17
軍事題材電影與主流大片 饒曙光 【期刊】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 2009-10-10
星光燦爛繪史詩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09-09-18
打造電影核心競爭力 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中影集團發展戰略思考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9-09-01
中國電影與國家形象 饒曙光 【報紙】中國文化報 2009-05-20
重塑有獨特魅力的中國形象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9-04-23
電影態勢及其策略 饒曙光 【期刊】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09-04-15
關於深化中國電影史研究的斷想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9-04-01
中國賀歲片與賀歲喜劇電影觀察 饒曙光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09-02-26
國家形象與電影的文化自覺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9-02-01
改革開放三十年與中國主流電影建構 饒曙光 【期刊】文藝研究 2009-01-10
改革三十年中國電影市場演變及其發展 饒曙光 【期刊】藝術評論 2008-12-15
農村題材電影的公路類型與主體形象 饒曙光; 陳清洋 【期刊】藝術評論 2008-11-15
華語大片與中國電影工業 饒曙光 【期刊】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11-15
體育電影:借鑒與創新 饒曙光 【期刊】藝術評論 2008-08-15
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題材電影流變及其發展策略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8-08-01
中小成本電影的困境與策略——以現實題材影片為例 饒曙光; 畢曉瑜 【期刊】當代電影 2008-06-01
觀眾本體與中國商業電影之三十年流變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08-05-05
類型經驗(策略)與中國電影發展戰略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8-05-01
《集結號》再思考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8-03-01
感染的力量——文化軟實力與電影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8-02-01
少數民族電影發展戰略思考 饒曙光 【期刊】藝術評論 2007-12-15
鍾惦棐與中國電影二思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07-05-05
電視電影的發展戰略及其敘事策略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7-03-15
關於電影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幾點思考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7-01-15
新中國電影的第一個運動:清除好萊塢電影 饒曙光; 邵奇 【期刊】當代電影 2006-09-15
觀眾·類型與電影敘事——對中國早期電影敘事模式和敘事傳統的另類讀解 饒曙光; 邵奇 【期刊】電影藝術 2006-09-05
孫瑜:主流中的另類、類型中的作者 饒曙光 【期刊】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7-15
迷失在意識形態的選擇和判斷中——從影片《芳香之旅》說開去 裴亞莉;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06-07-05
謝飛電影:時代VS個人 饒曙光; 裴亞莉 【期刊】當代電影 2006-03-15
謝飛生平與創作年表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6-03-15
關於中國電影的三個問題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6-03-15
回顧與展望——紀念中國電影100周年國際論壇綜述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6-01-15
《太太萬歲》與喜劇萬歲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5-11-15
舊中國喜劇電影掃描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05-11-05
《李雙雙》與民間文化及其喜劇精神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5-09-15
喜劇電影、革命歷史題材電影以及電影理論建設——張駿祥電影生涯回顧 裴亞莉;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5-07-15
張駿祥生平與創作年表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5-07-15
中國電影產業化:歷史、現在及其未來——2004年的觀察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5-03-15
在鏡頭的縫隙和「縫合」之中:現實、現實的書寫和批評——重讀謝晉電影 裴亞莉;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2004-01-15
中國類型電影:理論與實踐 饒曙光 【期刊】電影藝術 2003-09-25
競賽題中的數學物理方法 饒曙光 【期刊】杭州師范學院學報 1995-06-30
Weitzenbock不等式的推廣 饒曙光 【期刊】杭州師范學院學報 1994-12-30
後現代主義文化與當代中國電影電視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1994-03-15
給社會問題以審美思考和表現——評電視連續劇《你為誰辯護》 饒曙光 【期刊】中國電視 1991-05-01
秋之惑 饒曙光; 陳羽; 雨榮 【期刊】中外電視 1990-10-28
遠山 項俊波; 饒曙光 【期刊】中外電視 1989-08-29
走向電影史的理論 安德魯·薩利斯;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1989-06-30
電影美學的當代背景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1988-04-30
觀眾的能力 艾倫·卡斯比爾;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1987-10-28
電影《黑炮事件》的美學開拓 饒曙光 【期刊】文藝評論 1987-03-02
文化反思中的新時期電影創作 仲呈祥;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1987-03-02
美學評價的標准 艾倫·卡斯比爾; 饒曙光 【期刊】文藝研究 1986-12-27
從文化反思中觀照人心——《湘女蕭蕭》印象記 仲呈祥; 饒曙光 【期刊】當代電影 1986-12-27
《鄉民》思辨錄 饒曙光; 仲呈祥 【期刊】電影藝術 1986-11-27
創新與極端——對創立批評流派的一點思考 饒曙光 【期刊】文學評論 1986-06-30
藝術表現及其構成的模糊性 饒曙光 【期刊】學習與探索 1985-08-29
電影產業化與電影類型(提綱) 饒曙光 【會議】「全球化語境中電影美學與理論新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4-06-01
新時代 新格局 新成就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02-10-31
2004:中國電影備忘錄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05-01-22
回顧與展望 饒曙光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06-01-19
國產商業大片的歷史責任和道德使命 饒曙光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07-03-08
用主流大片體現核心價值觀 饒曙光 【報紙】中國電影報 2007-08-23
中國的主流大片在哪裡? 饒曙光 【報紙】中國文化報 2007-09-28
現實主義電影發展及其現代化轉換 饒曙光 【報紙】光明日報 2007-05-15
在銀幕上發出孩子真實的聲音 饒曙光 【報紙】光明日報 2007-08-03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成就與困惑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06-03-23
流行文化這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饒曙光 【報紙】21世紀經濟報道 2007-09-03
「外省人」的精神坐標 饒曙光 【報紙】21世紀經濟報道 2007-09-17
資本邏輯與文化價值的沖突及其調整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07-04-05
弘揚主流文化 展現創作實績 饒曙光 【報紙】中國藝術報 2007-11-30
推動中國電影又好又快地發展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07-11-01
有夢想就有快樂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08-04-17
電影批評的「大眾」及「現實」立場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08-07-03
從人性化視點演繹體育精神 饒曙光 【報紙】文藝報 2008-07-24
中國電影的歷史性轉折 饒曙光 【報紙】人民日報 2008-11-20

❷ 解碼《大聖歸來》:還有多少英雄可以歸來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下簡稱《大聖歸來》)、《捉妖記》、《煎餅俠》在18日一天票房就達到4.4億元人民幣,創中國電影單日票房新高。《大聖歸來》更成了全民熱議的文化現象。
自吳承恩創造出這個仙石蹦出的猴子「孫悟空」,它的故事就在華人世界長盛不衰,也無數次走上銀幕、屏幕。而這次,緣何一個落寞的「大聖」卻在觀眾眼中成了「我們自己的大英雄」?
《大聖歸來》憑口碑熱賣,到底是中國動畫電影及相關產業的「分水嶺」、「里程碑」,還是只是一個很難復制的孤峰?
更廣范圍講,中國電影在創造票房的同時,還能不能產生更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英雄?
新華社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訪主創團隊和文化學者,力圖解碼大聖現象的來龍去脈。
「是時候讓我們的猴子驚艷四方了」
「是時候讓我們的猴子驚艷四方了。」網友@ 路人Eita在《大聖歸來》影評中這樣寫道。一句話的評論收獲了4480個「贊」。
影片中,孫大聖有一張讓人印象深刻的長臉,是一個末路英雄,失去了法力,內心迷茫無助;唐僧變成了前世的萌孩子「江流兒」;豬八戒變身成一隻可愛的粉色小豬……對傳統形象的大膽改編和其本身具有的鮮明東方元素,不僅讓孩子目不暇接,更讓成年觀眾沉醉其中。
「電影講述了用愛和勇氣找回夢想,這是全世界觀眾都能理解的內核。」導演田曉鵬說,「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這個故事。」
這個「巨人」就是享譽世界的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這個成功的產品定位令《大聖歸來》不僅在海外有影響力,在國內也瞄準「合家歡」市場。對於低幼的小孩子來說不怕看不懂,對於「80後」及更年長的觀眾來說,這是對自己童年記憶的致敬,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放鬆娛樂。
此外,對文化經典進行貼合當下生活的改編,有顛覆但尊重,雖不拘泥,但絕不戲說。這樣的故事內核也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田曉鵬說,要找回中國動畫的自信,必須首先確立自己的文化身份,有自我文化認同的底氣。正是這份「初心」,讓整個製作團隊「八年磨一劍」,堅持要做一個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大英雄」,做一個「全年齡向」的大電影。
從籌備到製作的八年中,田曉鵬和團隊成員光是「動態分鏡」環節就耗時兩年多。這令看慣了「五毛錢特效」的觀眾發現:無論是3D效果、畫面構圖,還是色彩設計、細節呈現等,《大聖歸來》已經具備與迪斯尼、皮克斯、夢工廠等一流影廠叫板的能力。
當然,他們也趕上了好時候——「互聯網+電影」時代。影片出品人路偉感嘆道:「如果是兩年前,《大聖歸來》不可能取得這個成績。」
「互聯網+」下的眾籌模式為《大聖歸來》「補給」了急需的資金。路偉當初在「朋友圈」發起眾籌,稱只要投入10萬元,就可以在片尾署上投資人孩子的名字,取名為「給未來的禮物」。但令他意外的是,原定目標也就是100萬元,結果卻帶來了100多位投資人,籌到金額達700萬元。
「互聯網+」同樣讓口碑相傳成為影片推廣的新渠道。2014年6月,影片的音樂MV首先在「80後」、「90後」聚集的動漫彈幕網站發布,具有「國產動漫情節」的動畫粉絲們構成了第一批未來觀眾群體。此後,劇組又在19個城市收獲了一批影評人、明星、行業領袖的口碑。其中,馬雲手拿大聖玩偶為電影點贊的圖片廣為流傳。
電影上映後,在初期排片空間受到擠壓的情況下,同樣靠以網路為載體的「口口相傳」,完成了從粉絲群、業界領袖到普通受眾的擴散。用博納影業總裁於冬的話說,這對中國電影傳統「產供銷」體系帶來的變化是「革命性的」。
眾籌、口碑等都必須服務於內容,而內容的核心是對觀眾的尊重。作為一部「合家歡」動畫電影,《大聖歸來》也證明了要麼鬧,要麼炫,要麼獵奇,並不是國產電影的出路。不是講大道理,同樣可以傳遞主流價值,同樣可以獲得巨大的票房成功。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說,講市場與正能量並不沖突。「真正好電影是能引起大多數人共鳴的,必須有向上的力量。」
影片投資方、橫店集團總裁助理劉志江也認為,《大聖歸來》的成功證明了「積極向上」和「走市場」沒理由要被看做是相互矛盾的。「真正的大片哪個不是積極向上、正能量的?」他反問道。
打造全產業鏈條路還很長
動漫電影,其實只是電影產業中的一個分支。但卻是全球電影大國都高度重視的、市場前景廣闊、文化產業發展必然爭奪的制高點之一。
中國文化管理層和電影人,也從沒忽視這個分支。7月11日起一直到8月底,全國2000餘家影院,將在早上9點至11點特別增設「動畫,你早!」國產動畫電影專屬時段。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將為國產動畫電影拓展更多市場空間。
早在2006年,財政部、廣電總局等部門就聯合發布了《關於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的若干意見》。此後,大量動漫產業園在各地開花,動漫公司不僅享受房租、稅收等方面的減免政策,還有政府補貼。
然而,高居世界首位的動畫產量背後,是國產動畫電影原創性、創造力不足,更沒有創造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動漫形象。
在《大聖歸來》之前,中國雖然不乏製作精良、口碑也不錯的全年齡向動畫電影,如《魁拔》、《秦時明月》、《龍之谷》等,但票房和市場表現都比較平淡。就連劉志江也坦承,投資動畫電影有很大風險,按之前的市場規律,業界普遍認為《大聖歸來》的票房不會超過8千萬元。
普遍觀點認為,雖然中國動漫電影已經成為電影產業新的增長點,但是和美國、日本等國家對比,我國動漫產業佔GDP比重還很低,動漫觀影市場、人群還沒完全形成,高水平的動畫人才匱乏。
但田曉鵬認為,中國原創動畫行業最缺的不是人才、技術和資金,而是「偏見導致的市場空間不足」,這往往會讓原創作者「耐不住寂寞、看不到前景」。
製作周期長,投資金額巨大是動漫電影製作必須尊重的規律。「投資人一定要容忍創作團隊的『慢』,創作團隊也應該有堅持高品質原創的態度。」劉志江說。
《大聖歸來》能不能被看做是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臨界點」?業界的反應是樂觀的。饒曙光認為,《大聖歸來》從技術、想像力、親和力等多個層面,都已達到大片的水準,「這可以說是一部突破性的作品」。
也許是巧合,同檔期同樣火爆的《捉妖記》在真人電影中植入「胡巴」的可愛動畫形象,成為另一類動畫電影。
國家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說,中國電影作品的多樣化形態正在形成,多類型、多品種已經成為發展趨勢。
這,也許才是大聖和胡巴火爆背後值得探討的具有規律性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大聖歸來》也讓電影從業者看到動畫產品鏈的市場潛力。馬雲拿的「大聖玩偶」已經斷貨多次,粉絲不斷留言要求增加貼紙、磁鐵、信紙、明信片、杯子、枕套等新產品開發,並調侃其為「史上第一個被催著賺錢的劇組」。
這其實是動畫電影成熟市場普遍採用的做法:在電影產品上座同時,同步完成全產業鏈條的開發——動漫玩具、動漫服裝、動漫遊戲、舞台劇、主題公園……一系列衍生品都被統籌考慮。而全產業鏈打造對中國電影人來說,還有很長路要走。
隨著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什麼時候能有我們自己的「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能有和影片同步熱賣的一系列衍生品?雖然,這是關於中國動畫產業發展的另一個話題,但希望這樣的夢想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
「超級英雄」的中國價值內核
「孫大聖」再度橫空出世,在令人看到了中國動畫產業希望和路徑的同時,更看到了發掘文化經典的無限可能性。
僅從票房這個純經濟指標講,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在全球產業格局中也頗有橫空出世的味道。
2003年,中國電影只有10億元票房,只有美國的1%;去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296億元,接近北美電影市場的45%-47%。十多年間,票房一直保持著35%以上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但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中國,在創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超級文化英雄」方面還乏善可陳。
中國的動漫觀眾,誰不對日籍的奧特曼、機器貓,美籍的鋼鐵俠、綠巨人耳熟能詳?掰著手指數數本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漫畫人物,多數人還是會想起50多年前創作的《大鬧天宮》里的「美猴王」。
反觀第一電影大國美國,無論是本土作戰,還是拓展海外,特別是他們非常重視的中國市場,打出的牌之一就是用好中國家喻戶曉的文化形象,比如功夫純正的熊貓、講一口流利英文的花木蘭。
但這些影片中,雖然中國元素觸目可見,核卻還是美國文化。
在田曉鵬看來,熊貓阿寶就是一個純正的美國人,他的肢體語言是含蓄的東方人物不會具有的。《花木蘭》里對中國山水、人物的刻畫頗有東方神韻,但情節上花木蘭與任何一個迪斯尼創造的公主沒有區別。
「中國動漫電影需要有電影產品本身的娛樂屬性,更要有東方文化自己的態度。」田曉鵬把《大聖歸來》視作對這種態度的闡釋,「尤其我們的故事內核是《西遊記》,可以歡樂,但不能戲說。」
饒曙光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光西遊記就有無限空間。這座取之不竭的「精神富礦」為當下提供了很多可以轉化為形象椽筆的寶貴資源。
在這種傳統文化和現代傳播嫁接的過程中,《大聖歸來》不僅國內看好,海外同樣看好。據悉,電影《大聖歸來》已經與亞洲周邊多個國家簽署了出口協議。此前,它還在戛納以210萬美元創下了中國動畫海外銷售的最高紀錄。
在電影界,所謂IP(知識產權),是指一個形象或一個「故事核」,比如擎天柱、鋼鐵俠、機器貓等。饒曙光說,文化IP是經過若干年積累,生根於所在國文化、價值觀的一種符號,往往承載在某個固定形象中。
中國傳統IP相當豐富,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榜》等,都是歷經千年、浸潤中華文化基因和價值觀的「超級IP」。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當中國致力建設電影產業大國和產業強國時,我們更要有與之匹配的電影文化尊嚴和電影文化品格。「說到底,各國強勢IP的傳播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國的文化軟實力。」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藩說。
《大聖歸來》到底還只是一部電影。但細想想,哪個國家的少年記憶中沒有屬於自己的「孫大聖」?就是一個個兒時的超級英雄,讓一代代人完成著對人生和文化的認同。
歸來的大聖隨著檔期的結束,只會成為記憶。再往大了說,其實也只是流行文化中一個新的符號,雖然大家期望這個符號的生命力更持久,更難忘。
而對於中國電影,或者更廣義的中國文化來說,更多的「超級英雄」的到來才是大家的期盼。
對此,華沙電影節主席斯塔凡·勞丁說過一句話:「對於中國電影人來講,其實你們有十三億個故事可以講。」

❸ 饒曙光的介紹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研究員(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理論評論工作者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國際電影節民族電影展副主席。11985年開始從事電影教學、電影理論研究及評論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影美學、中國電影史、當代中國電影電視、影視與大眾文化等。發表各種學術論文300餘篇,200多萬字。《迷失在意識形態的判斷中――從電影《芳香之旅》說開去》,獲得中國文聯2006年度優秀學術論文獎。《國有影視企業與中國主流大片》在第十六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論壇上獲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關於電影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幾點思考》獲2008年「廣電總局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徵文活動」一等獎、「中央直屬機關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徵文活動」紀念獎。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史》,承擔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項目《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史》,承擔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項目重大課題《中外合拍片與中國電影走出去工程》。出版多部譯著和專著:《中國文學理論》,《新時期電影文化思潮》,《中國喜劇電影史》等,主編《中國電影欣賞》等。

❹ 《誤殺2》原型是什麼呢

誤殺2原型是取材自2002年美國影片的迫在眉梢。劇情就是講一個老實人在醫療保險被公司偷偷更換下,鋌而走險劫持醫生,為病重兒子做心臟手術的故事,最後的老實人走上了不歸路的故事。

造成走不歸路是一是因為手術金額過於高昂,二是這種偷偷換保的行為屬於見不得光的黑灰產,其背後的不法產業鏈不是區區一個普通美國平民能打破的。迫在眉梢是講述了父愛對抗腐敗的劇情故事,然而誤殺2是將腐敗與偉大父愛兩者結合起來。先借用了迫在眉梢的故事開始,再升級改編成更貼合國內觀眾胃口的劇情故事和節奏感。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從文本與產業兩個層面闡述了對影片的理解,認為相比於第一部,誤殺2通過全新的故事,進行了新的思考、新的表達,強大的敘事能力、精巧的懸念設置、不斷反轉的人物刻畫,讓觀眾在「猜到與猜不到」之間,認同和接受影片的劇情,並產生共情。

作為一部強類型影片,影片兼具了好看和優質兩個特徵,形成了一個成功的品牌效應,對於市場的促進和帶動效應值得鼓勵,也值得理論界予以高度的支持。



❺ 《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什麼電影

《定軍山》是中國的第一部自攝的電影,也是中國第一次嘗試拍攝的影片。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播出。由著名的「譚派」京劇創始人譚鑫培扮演主角黃忠,導演任慶泰,攝影劉仲倫。

影片以傳統京劇定軍山為題材,拍攝了「請纓」、「舞刀」、「交鋒」等場景。影片利用陽光在北京豐泰照相館中院的露天場地上拍攝(今南新華街小學原址),共攝三日,錄制影片黑白三本。

《定軍山》的意義

從1905年到1908年,北京豐泰照相館任慶泰先後拍攝了譚鑫培《定軍山》等一批戲曲影片,並先後在大觀樓上映。在此過程中,任慶泰、劉仲倫、譚鑫培無疑成為了中國電影的先驅人物。他們的大膽嘗試和探索堪稱時代的壯舉,但正是電影和中國傳統在古都北京的結合, 最完美地闡釋了電影的中國本土化。

正如學者饒曙光所言:彷彿是中國電影的宿命,中國電影最早的起步就與傳統的戲曲聯姻,將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也就是戲曲;戲曲當中最國粹的部分,也就是京劇,展現在中國人的面前,無意中將歷史記憶、民族心象和文化歷程奇跡般地交融在一起。

❻ 國家對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出台表明了什麼樣的態度

摘要 電影產業促進法》將電影產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使電影產業成為拉動內需、促進就業、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在中國影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饒曙光看來,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期,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支柱性產業是經濟轉型的重要目標。他表示:「電影產業作為最具活力、潛力和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類型,系統升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其戰略實施和推進過程中,當下粗放型的生長方式必須向精耕細作的可持續發展轉變,《電影產業促進法》正是對這種需求的正面回應。」

❼ 饒曙光的簡歷年表

1978.01 - 1982.01四川師范大學中文系學習
1982.01 - 1982.09阿壩師范專科學校助教
1982.09 - 1985.07四川大學中文系研究生
1985.07 - 1986.07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助教
1986.07 - 1995.01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當代電影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1995.01 - 1997.12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當代電影研究室 副主任、副研究員
1997.12 - 1998.07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當代電影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
1998.07 - 2006.05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電影理論研究室研究員
2006.05 - 2009.01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電影理論研究室主任
2009.01 -2013.12.1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3年12月1日,召開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李雪健當選為主席,饒曙光被任命為秘書長。

❽ 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得益於什麼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成果的取得,最重要的是中國強大的抗疫能力為電影業的恢復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基本保障。

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表示:「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中國電影人在疫情之下忍耐、堅持和積極努力經營的結果。」他認為,中國電影靠內生增長和國內市場的內循環,讓中國電影市場重新煥發了生機。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取得這一成績,靠的是如下幾點:電影界上下團結一心,齊心合力;政府給予政策支持;觀眾對電影的熱愛;還有存量影片的助力,比如今年國慶檔39.5億元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奪冠》《姜子牙》《急先鋒》等,也就是鼠年春節檔的影片。

(8)中國電影界的重量級人物饒曙光擴展閱讀:

進入創作黃金時代

「中國成為全球票房第一,是在特殊背景下實現的,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但是不能看得過重,更不能盲目樂觀。」業內人士普遍比較冷靜、客觀地看待這一現象。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藩說,北美電影市場常態下的最高票房紀錄約為118億美元。我國距此尚有20多億美元的差距。如果以近年來國內票房每年5%-6%的增速去趕超,大約需要四五年時間。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當下我們的電影作品不是夠不夠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問題。2021年,對中國電影來說是個關鍵年份,有沒有質量足夠好、能帶動市場觀影熱潮的頭部作品,對我們來說是個考驗。

中國電影正在從產業的黃金時代進入創作的黃金時代。饒曙光認為,每一個創作者都要苦練內功,同時應該進一步發揮政策的扶持作用,進行更長期的戰略性考慮,平衡各方利益,提升國產電影的工業化水平,吸引更多資本進入電影業。中國電影任重而道遠。

❾ 《戰狼2》是怎樣煉成的

《戰狼2》是怎樣煉成的
累計票房已超越今年年度票房冠軍《速度與激情8》的《戰狼2》在繼續刷新著自己的票房紀錄。8月6日,《戰狼2》上映的第11天,影片票房已經成功達到31億元。就目前的票房走勢來看,這部徹底燃爆暑期檔的電影成為國產片票房冠軍只是時間問題。作為一部現象級影片,《戰狼2》又是怎樣煉成的?
兩年前,《戰狼》以5.4億元的票房成績成為當年的票房黑馬之後,續集的開拍也顯得理所當然,因前作的成功,資本方也對這部續作充滿信心。在影片還沒有完成製作時,北京文化與聚合影聯兩家公司就聯合宣布以8億元為影片保底。
北京文化發布的公告顯示,影片《戰狼2》在約定的公映日期上映的情況下,無論影片的實際發行、放映收入如何,北京文化及聚合影聯將向登峰國際及其指定的其他影片出品方支付2.17億元。這也意味著《戰狼2》幕後的登峰國際等主要製片方早在影片上映前就穩賺超2億元的收益。
或許是由於有保底方的進入,《戰狼2》的製作成本也節節攀升,最後漲至2億元,其中還並沒有包括宣發費用。相比前作,《戰狼2》如此大幅上漲的成本並沒有在導演吳京的預算范圍內,即便他不想被資本「綁架」,為了分擔風險,《戰狼2》從開拍到上映,期間仍然引入了多方資本進入。最終,站在這部影片背後的出品方和發行方多達21家,囊括光線傳媒、萬達影視、淘票票等影視公司。
「從投資角度而言,大量資本湧入不一定意味著影片能獲取相應的成功,但由於電影市場的不確定性,多方資本進入可以分擔一定的市場風險。」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京成認為,而由於參與影片投資的公司的業務范圍也涉及院線、票務等多個領域,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影片的票房成績。
而從數據來看,影片的票房也並沒有讓資本方失望。貓眼數據顯示,7月27日正式登陸大銀幕的《戰狼2》自上映以來勢如破竹,4小時票房破億元,83小時票房破10億元,上映11天票房破31億元,不斷刷新著華語電影的票房紀錄。與此同時,觀眾的觀影熱情也迅速被點燃,《戰狼2》目前的上座率超42%,穩居第一。
檔期選擇
「影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與檔期的選擇有關。」張京成說道,「首先是影片的上映時間正好在『八一』建軍90周年時期,而《戰狼2》的軍事題材又與其相適應,這會吸引很多的觀眾群體。其次是目前的國際形勢已經調動了國民的民族情緒,影片中的愛國情懷也很容易讓觀眾產生共鳴。」
市場競爭方面,《戰狼2》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影片上映前後,《神偷奶爸3》、《悟空傳》等熱門影片的上映時長已經超過兩周,難以形成較大的競爭。《綉春刀2:修羅戰場》盡管一直穩坐單日票房冠軍,但並沒有形成大規模的觀影熱潮。目前票房吸睛力較強的影片僅有《建軍大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少量的幾部作品。
同類型影片競爭下,《建軍大業》票房增長緩慢,艱難突破3億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首日票房雖然超1.5億元,但由於口碑慘淡,豆瓣評分不足5分,後期票房也遭遇斷崖式下滑,這使得《戰狼2》在近期的影片中仍然占據「霸主」地位。據貓眼數據顯示,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時,《戰狼2》8月6日的單日票房已超3億元。
此外,就電影市場而言,整個上半年國產電影都處於低迷狀態,票房口碑皆佳的「爆款」影片更是難尋蹤跡。從業者認為,經歷了長時間的沉寂,《戰狼2》的橫空出世彌補了國產電影的空檔。
製作吸睛
在2億元的成本下,《戰狼2》的製作一直是影片最大的「賣點」。開場一鏡到底的水下搏鬥戲點燃了觀眾最初的興致,之後的坦克漂移、軍艦導彈發射以及影片中實打實的真刀真槍則在快速剪輯的效果下讓不少觀眾大呼過癮。視效場面上,影片中全面升級的海陸空戰爭大戲也滿足了觀眾的眼球。
「就製作而言,影片就是一部重工業商業電影,其中,快節奏感下火爆的動作場面幾乎可以與好萊塢大片媲美。國內一般的電影鏡頭是1000個左右,但《戰狼2》的鏡頭超過4000個, 這種快速剪接讓觀眾的視聽需求得到了滿足。換句話說,《戰狼2》最終的成功是取決於影片自身的質量、品質和氣質。」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表示。
「所有產生爆款效應的動作類影片都絕對不僅是動作本身贏得了觀眾的青睞,還必須有電影敘事的鋪墊和支撐,特別是建立在敘述基礎上的『情感點』。如影片中打著五星紅旗通過交戰地區的段落等。」饒曙光強調,「沒有情感點和敘事的鋪墊,如果純粹只是動作片,影片是無法點燃觀眾的愛國情緒,也很難吸引當下年輕觀眾群體的關注。可以說,《戰狼2》對觀眾感染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影片外在的重工業產品品質,以及內在的愛國情緒上的。」
口碑效應
已經上映11天還能保持單日超3億元的票房表現在國產片中並不多見,而這顯然與影片持續上升的口碑有關,據豆瓣電影的評分顯示,與以往續集電影常見的斷崖式下滑相異,《戰狼2》的口碑反而高於前作,豆瓣評分7.6分,好於83%的動作電影。
盡管如此,觀眾對影片的評價仍然是褒貶不一,絕大部分觀眾都對影片在動作戲份的處理上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認為有好萊塢大片的既視感,但也有觀眾認為,影片中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過於濃重,影片的敘事處理也有待提升。
「縱觀國內的商業電影,尤其帶有主旋律以及軍事題材的影片,其實很缺少《戰狼2》這種比較成熟的商業動作片,就這點而言,『戰狼』系列還是很不錯的。但影片在劇情上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稍顯刻意的主旋律煽情顯得不合時宜,個人光環太濃烈,故事的過渡也有些倉促。」影迷徐女士說道。而就影片目前的票房走勢來看,無論是那些對影片的爭議之詞還是贊賞之詞,都對票房的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微博上話題「戰狼2」的閱讀量近10億次,「電影戰狼2」的討論度也達百萬。在如此高的討論度和關注度下,即便是對影片不感冒的觀眾,也對這部影片產生了觀影興趣。
影片火爆的市場反應,也加速了《戰狼3》提上日程的速度,但《戰狼2》作為現象級影片,續作很難超越。此外,基於《戰狼2》的成功,資本市場對這類題材的影片也會有所關注。這意味著《戰狼3》背負的壓力只會更大,《戰狼2》的口碑能否延續到《戰狼3》還是未知。

❿ 《長津湖》里,有一個士兵問平河「你還是想把伍百里的事情說出來」是什麼意思

《長津湖》里,有一個士兵問平河「你還是想把伍百里的事情說出來」是:五百里是被五千里給了個痛快,後來五千里給五萬里說了。五百里被炸成兩段,但是當時沒死,所以求五千里給他個痛快,五千里做了。但是回家後沒敢給父母詳說。

「《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兩部新主流電影,是今年國慶檔最大亮點。」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2021年國慶檔用「愛國」激發了觀眾的強烈共情。

《長津湖》上映以來,以「燃點」和「淚點」打動了無數觀眾,影片帶觀眾重回抗美援朝戰場,展現了志願軍戰士在極端艱苦條件下的堅守與奮戰,人物刻畫、鏡頭語言精雕細琢,顯示了中國電影工業化水準以及發展潛力。

繼《我和我的祖國》以新中國的發展歷程為軸,《我和我的家鄉》以不同區域為序後,此次《我和我的父輩》以代際為章,通過「我和父輩」的故事,演繹了優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譜系的傳承。

假期尤其是長假的檔期效應越來越突出,進一步激發了觀眾的觀影熱情,「頭部影片持續發力,多類型影片『綻放』大銀幕,讓更多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走進影院,對中國電影未來繁榮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影界的重量級人物饒曙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變異鯊魚電影 瀏覽:724
雲播家庭倫理電影 瀏覽:79
曾志偉電影台詞來混的人 瀏覽:38
亞索電影經典剪輯 瀏覽:571
網路電影白什麼俠 瀏覽:952
給我一個兒童電影 瀏覽:385
驚悚恐怖燒腦電影 瀏覽:886
泰國黑幫電影有哪些求推薦 瀏覽:486
媽媽給兒子鏟雪內是什麼電影 瀏覽:22
好看的邊緣人物電影 瀏覽:469
怎麼分析電影廣告招商 瀏覽:962
喪屍屠城1電影高清下載 瀏覽:187
科幻十部頂級電影 瀏覽:98
迪斯尼粵語電影下載網 瀏覽:14
粵語電影功夫夢 瀏覽:38
老人電影高清 瀏覽:854
龍拳電影有字幕 瀏覽:543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512
陳小春新電影2017 瀏覽:788
湘鄉新三和電影院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