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首先,讓我從個人角度來談談觀影的主觀感受~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推薦指數:四星+0.5
細膩指數:四星+0.5
基本信息
類型:劇情
編劇:讓-克里斯托弗·卡斯特里
導演:李安
主演:喬·阿爾文,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等
上映時間:2016年11月(國內)
上面的故事,我有加工,顛倒了原順序,因為影片是兩條敘事線(現實、回憶)交叉進行。
故事講完了,那《中場戰事》中,比利到底是個什麼角色,他做什麼呢?他的戰役是什麼呢?
比利一直在戰斗,只是你一人未發覺:比利有兩條重要的線,被導演隱藏了起來。
1,故事結構
通過影片中的鏡頭語言,我們不難發現,比利在自己世界中幻想時,在比利家中客廳沒有收拾的餐桌是彩色的,鏡頭繼續從客廳到卧室,在床上比利跟彩虹的交歡的畫面是灰色的。也就是說,在比利心中,吃完飯後,離開家回到戰場是他的第一選擇,跟彩虹在一起也是他想要的,但是他自己給抹殺了這個選擇。
B班在一次室內采訪結束後,比利和彩虹一見鍾情,在後台親熱,導演並沒有拍他們是怎麼親熱的,在故事結束的時候,導演用台詞交代比利還是一個處男,也就是說比利和彩虹只是接吻,並沒有交歡。比利見到了那個想跟她廝守終生的女人,但還是選擇了自己軍人的身份。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故事是從第一幕轉到第二幕,比利的在中場的戰役(成長、身份認同以及更多)打響了!
2,戰役
在比利最後一場表演前兩天,凱瑟琳就跟比利說,只要比利願意配合,她有能力將比利留在國內,而不是服從政府命令,回歸伊拉克戰場。凱瑟琳有什麼能力呢?是不是她跟橄欖球隊老闆諾姆、心理醫生已經達成了某種共識:只要比利願意配合,比如說比利自己有病,比如聽從諾姆拍低價電影的建議,比利就有可能留在國內(這條線大家可以忽略,1,諾姆拍電影藉助的是主旋律,如果比利不去伊拉克反水,那他可能無利可圖,所以可能凱瑟琳沒有跟諾姆達成共識;2,游完泳很累了,晚上又看了如此燒腦的電影,只看了一遍有些情節我不敢保證真實)
文章開始時,我說看比利被人們當做木偶一樣,站在舞台上,我差點淚崩。當時,舞台上放著音樂,歌詞大概的意思是:我愛你士兵的所以原因,因為你是英雄,會給我熱淚和幸福。
在比利等人離開場館時,彩虹出現跟比利道別,比利對彩虹說,他其實有機會跟彩虹永遠在一起的。彩虹不明白比利說的話,彩虹的回答是:「你不是英雄嗎?」言外之一就是老娘把你當英雄才願意被你感染和驅使,願意跟你睡的,不然你以為你是誰。
這場戲的交代,不僅從反面證明了比利選擇回歸戰場是正確的、表明了導演觀點,而且使得整個故事比較完整,又省去了拖泥帶水的各種交代。(電影中有很多台詞:「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個軍人」、「我必須回去,我有過承諾,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巧妙地來表達比利的心聲。)
關於亮點,比利和諾姆在跟戴姆殺價的時候:「五千不行,必須十萬!」運用的真是巧妙。我們先不管那五千是定金或給多給少,比如有這樣一個機會,如果給你十萬,你會不會把你老婆讓我睡一個月再還給你,答案一般是否定的,那如果我出一個億呢?你還答應不答應我這個條件?
所以我個人覺得除了交代故事外,導演是不是有另一層意思:導演自己把B班的戰爭英雄光環拿下了,告訴觀眾,B班他們不過也是在交易而已,軍人不過是他們的一個職業而已。
關於《中場戰事》,很多人說該片含有反戰啊社會現實啊這個那個的亮點和立意,你們就扯淡吧。作為一個擅長掌握細膩情感的導演,李安所有心思還是在比利這個人物上,把人物表現好了,反戰也好其它也好,都是外殼,自帶的光環而已,但前提是把比利這個人塑造的鮮活起來。
所以電影才運用120幀/4K/3D的最高技術規格,才在電影中無數次正面拍攝比利的臉龐、無數次出現以比利視角出現的世界,都在向觀眾表達比利內心關於這個世界膠著的戰役。
影片內含的思考
佛經上有個經典的案例:當智者伸出手指指向月亮時,愚者卻朝著智者的手指望去。
那愚者的思路就不對嗎?他們眼光沒有智者那麼遠,但他們活在自己的規則中,凡是智者說的話辦的事兒,一定是對的。
每個人的人生可能有無限的可能,但世界上有很多跳脫者,無論是思路上,行為上,表達上都有。活著就有可能,張幼儀在18歲之前,在她的認知中她一輩子或許只是相夫教子,從來沒有想過會出國,誰又想到後來她不但出了國,還成了職業經理人?
但電影故事中表現出來的東西,基本都是固定的。每個時代,有不同的價值觀,每個時代看同一部電影的角度和思路是不一樣的。然而人性是想通的,世界看著比利,比利也觀察著世界,他得有個立場,他長大了,他必須長大,因為他下了投名狀(跟蘑菇生死之交、殺了人),進入了成年人的世界,就得按著成年人的規矩去辦事兒。
按照這樣的思維去辦事兒,那智者指著月亮也沒人管它了,因為沒有人是傻子。他們不是看不見月亮,而是甘心認可手指就是真理。
在《太陽的後裔》中,女主問大尉,我跟祖國非要選一個你會選誰,大尉回答是祖國。好一場主旋律教育!我這里有個問題,大尉愛的是祖國還是愛的他的職業?
如果這個國家是非正義的發動戰爭,大家明明知道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還要繼續戰爭,那一些戰士的犧牲還有意義嗎?在影視劇中,大尉必須正能量愛的是他的祖國,但如果現實中,他就是下了投名狀,他的世界觀必須要維護,哪怕是用生命。
投名狀都下了,還有什麼事兒不敢乾的,我世界的尊嚴,必須我來維護,我也必須維護!
橄欖隊老闆下了投名狀,所以他無奸不商,極力維護著自己的世界:利益和商業版圖。電影中的影視明星下了投名狀所以只是跟英雄們客氣的打著招呼,以維護自己在影迷心中波瀾不驚的形象/或是怕有緋聞(根據鏡頭語言:在後台明星跟比利等B班成員打招呼的鏡頭是,明星背對著鏡頭,正對著B班)
在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何嘗沒有下投名狀呢。管它什麼樣的投名狀,小三為了轉正毒死正室;辦公室甄嬛傳每天上演,玩死一個是一個。平靜的小湖中,實際上暗流涌動。
每個人都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生活則是在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系中(父子、鄰居、戰友、同事等)體會著樂趣、感受對比、學習帶來的認知和滿足。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名利場都有交集,這個交集中有一種價值觀容不得侵犯,那就是道理。因為這個道理對每個人的利益都構不成威脅,這個道理比如是正義、比如是善良、比如是付出。
在小眾的音樂節目中,大家共同認同的道理是《我是歌手》,那重金廣告就來了,也就是說認同也能被利用。
導演眼中,《中場戰事》中的愛國主義宣傳隊B班是不是也是這個意思?我們下了各自的投名狀,各自安排著自己的命運,你若聽話和安好,那全世界都是晴天。比利到最後選擇了戰場,那是他主動的選擇,那是他的人生,成長過程中總是有心無力,管不了那麼無奈。
比利在這些光怪陸離的世界中,不過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路而已,那還怪什麼現實社會中的虛情假意,把美國英雄當成蛋糕來分割利益的各色人等呢?走吧,走吧,每個人都要學會長大。
最後拋個問題:比利最後贏了嗎?
一個完整的電影,有終點有歸宿的結尾好像是標配,但我想一部好的電影,仿若人生,人生又豈止一種可能。
不要問我為什麼有錢能看這么貴的電影。博納影城的會員,每年生日的時候,影院都會免費贈送一場電影看。我就是《獨家記憶》中,每年看一場孤單電影的主兒……你明年再看電影時,身邊要有菇涼。
Ⅱ 電影《點球成金》中比利·比恩最後為什麼拒絕紅襪隊的邀請
這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因為他的女兒,他不願意離開加州
Ⅲ 我想知道那部電影裡面有一個11歲的小男孩叫比利的他想學跳芭蕾舞的立志電影片叫什麼
男孩比利有哇,幫你們看了一下,我的有!!看我個性簽名有你要的都是的
Ⅳ 一個外國電影好像是吸血鬼男主臉上有刀疤叫比利的名字叫什麼
電影《死寂》,是一部恐怖片,它和《電鋸驚魂》出自相同的導演和編劇之手,講述了一個備受折磨的故事,來自於一個只存在於想像中的死去很久的祖先以及古老的咒怨。另有歌曲《死寂》,歌手路綺歐(綺綺)。還有詞語死寂,常表示沒有一絲生氣。
Ⅳ 求《24個比利》改編的電影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作《擁擠的房間》。
《擁擠的房間》(The Crowded Room)是改編自著名作家丹尼爾·凱斯的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24個比利》的影片,其主角正是美國話題人物比利·米利根,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出演。
(5)電影人物叫比利的電影擴展閱讀:
《擁擠的房間》是一部還未拍出來的電影,甚至連上映日期都沒有公布,因為改編難度巨大,多次更換了導演和主演,並且要面臨很多社會壓力,但它可能會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因為它的題材直接來源於真實案件,而且是美國歷史上最為有爭議的案件之一。
《擁擠的房間》改編自丹尼爾·凱斯的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24個比利》,本書記錄的是歷史上的一個真實事件——主人公比利·米利根涉嫌連續強暴案而被警方逮捕,但他對自己所犯的罪行卻一無所知。
造成這一個結果的原因是因為他擁有著24種人格,而犯下罪行的正是其中兩種人格,之後米利根被無罪釋放。
但然而在被無罪釋放後,米利根卻聲稱自己依舊被多重人格所困擾,最終他於2014年12月去世。
Ⅵ 木偶比利的電影叫什麼
該影片是《死寂》。
《死寂》是由詹姆斯·溫執導,雷·沃納爾編劇,唐尼·沃爾伯格、安貝·瓦萊塔、瑞恩·柯萬騰、邁克爾·費爾曼、鮑勃·岡頓、勞拉·里根等主演的驚悚恐怖電影。
本片講述了一個備受折磨的故事,來自於一個只存在於想像中的死去很久的祖先以及古老的咒怨。
影視評價
《死寂》是一個混血兒,混血兒一般長的漂亮。這是一個關於怨氣和復仇的故事,顯然的日式風格,然後在暴點的處理上,雖然死的一如既往的血腥,但是重點已經明顯轉移到線索的追查上,一路死的都是炮灰,觀眾的視點始終在懸念本身。
本片的結局也算恐怖片的上乘,急轉直下,忽然呈現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又為續集提供可發揮的舞台,確實在小成本的恐怖家族中,值得稱道。
Ⅶ 飛越瘋人院比利扮演者
布拉德·道里夫 飾 Billy Bibbit 布拉德·道里夫1950年3月18日出生於美國,父親是染料廠老闆,卻在道里夫三歲時不幸去世。後來,母親改嫁給一位高爾夫球手,繼父十分疼愛道里夫和他的姐妹。受到曾是演員的母親的影響和鼓勵,道里夫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出色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