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電影《the Green Mile》(綠里奇跡)的劇情與主旨
《綠里奇跡/Green Mile》是Frank這位大導演在《肖申克的救贖》五年之後的作品,據說斯皮爾伯格在看了劇本之後都感動到落淚,向湯姆漢克斯推薦出演這部影片。盡管這部影片中的漢克斯並不出彩,或者說由任何一位好萊塢男影星出演都一樣,我還是要說這部影片是一個上帝的禮物,一個獻給世人的禮物,讓你在人性的背後尋找遺失的美好。
獄監(漢克斯飾)、佩西、約翰、戴爾,四個人組成一個特殊的組合,交叉著愚蠢和善良、悔恨和折磨,同情和無助。獄卒和死刑犯之間形成了一種很奇妙的關系,在這種生死之間的灰色地帶,我們看到的卻是整潔的地板、鄉村歌謠,陽光和禁錮卻有樂趣的生活。只是這種看起來有些溫馨的監獄生活中也一樣充斥著暴力和人性中的惡。
佩西,這個後台看起來挺硬的軟腳蝦,拿著警棍張牙舞爪,對弱者的快樂統統報以敵視,最終仍然要面對自己不想去的結果,不過這個結果比他想的更糟糕而已 ——如果他還能想的話。戴爾,這個可憐的老人,在生命中最後的時間里才又找到生命的快樂,那隻叫金格的小老鼠,成為這個死刑囚室里最溫暖的造物,當金格先生被佩西一腳踩扁的剎那,所有的人的表情都凝固了,除了佩西著該死的傢伙露出滿意的表情,「它終於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始終都逃不出」。
戴爾的死或許是一個很重要的point,那種被死亡折磨的恐怖場景,可能會讓所有看過該片的人終生難忘。佩西正是在這里暴露了人類報復的天性和殘忍的隱蔽角落。看到這里我似乎也能體會到約翰的痛苦,那種痛苦壓抑在身體里不能釋放,那種切膚感受卻無能為力的痛苦。我相信看影片的人正在體驗著和皮特在死亡之前一樣的崩潰生命。
也許影片最無聲的震撼來自於約翰邁向死亡的片刻。他感受到面前的仇恨,那種無數的仇恨的目光所帶來的刺痛。那溫柔的瞬間,那為約翰所落下的眼淚中,我聽見沾濕海綿的水聲,然後約翰說,boss,請不要給我戴頭套,我害怕在黑暗裡。然後在電流激盪聲中,我看見面對著的 paul眼中的悲愴和沉重,天花板上的燈啪啪炸裂,房間里暗了下去。——然後我的眼淚就如泉水一樣涌了出來。為什麼呢?為那逝去的奇跡,為那無辜的生命?還是為上帝賜予的天使在不堪忍受人性罪惡與痛苦中走向毀滅?
他累了,他要離開這些他無法解救的痛苦。他的生命中感受不到快樂和溫存,那些有過的美好瞬間都如煙花一樣燦爛又凋落,或許,或許死亡並不是更糟糕的道路......正如pau在他一百多歲後說的,他所期望的只是死亡盡快來臨。
我不是格基督徒,我也沒有上帝,可是我為一個天使而哭泣,一個不堪忍受痛苦的天使。從來也只有他一個。昆德拉說,只有一次就等於從來也沒有。是的,生命中從來都不會會出現一個奇跡,來替世人承擔生命中的痛苦和疾病?來救贖世人的罪與惡?
綠里奇跡,永遠都是人性面前的遺跡。
導演:福蘭克.戴拉波特 Frank Darabont
主演: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詹姆斯.克勞姆威爾 James Cromwell
波奧尼.亨特Bonnie Hunt
邁克爾.克拉克.鄧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編劇:福蘭克.戴拉波特、斯蒂芬.金
世人對時光流逝大致是不經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罷,均或可止於瞬息。在死神啃嚙 著光陰漸行漸近之前,人人似乎都有大把時間用於荒唐和懺悔,生命的不可預知倒多少意味 著些許僥幸和心安。然而,總有些人不得不在有限的日子裡戰戰兢兢地等待生命的結束,那便是死囚。也許,從生前的喧嚷到身後的沉寂,他們所要跨越的,僅是一英里長的綠地。
內容介紹:
1935年。美國南部慘淡肅殺的冷山監獄。這里有片一英里長的綠地,人們叫它「綠里」。不過,它的居民皆為死囚,在綠地的另一頭,便是行刑用的電椅。保羅·艾治科姆(湯姆·漢 克斯飾)是這里的獄監,對於走過「綠里」、繼而在電椅上慘叫斃命的死囚行刑程序,他儼然已無動於衷。除了保羅及其愛妻簡外,「綠里」上還有兇殘的副獄監豪威爾,有施虐傾向 的獄吏佩西,良心未泯的看守海爾和他身患絕症的妻子美琳達,喜用寵物鼠逗獄吏和諸「難友」取樂的德拉克,連環殺人狂威廉,負疚深重的犯人彼特等一干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之 間充滿了敵意和不屑。但神秘的約翰·考夫利的到來改變了一切。考夫利因謀殺兩名幼女被 判死罪,他相貌恐怖,體形碩大,卻出奇地平和、敏感而緘默,天真時甚至像個孩子,同時, 他似乎還具有一種不可名狀的神秘力量,令人不由自主地對其產生信任感,這不禁讓艾治科姆對其罪行是否屬實深懷疑問
真情無法取代程式,考夫利終要走過「綠里」。在這個貌似粗魯的男人即將赴死的剎那,「綠里」上的人們以不同以往的形式實現了各自生命的重要跨越。
『貳』 【原創】論電影《阿甘正傳》中的人生與愛情
一年多時間,幾百部佳片看了一遍,《阿甘正傳》是為數不多的幾部讓我看完後被深深震撼的電影之一。對於這樣一部奧斯卡級別的名片、無數文藝青年心中的神片,它的經典不需再贅言。
摘 要 1994年,是世界電影史上佳片雲集的一年,許多電影贏得了良好的評價和口碑,《阿甘正傳》就是其中一部代表作品。影片的故事背景為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國歷史,講述了智障阿甘平凡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越南戰爭、乒乓球外交、人類登月」等歷史事件與阿甘的人生相互串聯,發生了一系列幽默而又富有戲劇性的故事。電影展現了阿甘對美好生活和人生夢想的追求,反映了二戰之後美國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本文將通過對電影中的情節和人物台詞的解讀,去分析電影中所蘊含的人生與愛情的主題。
關鍵詞 《阿甘正傳》;人生;愛情
一個阿拉巴馬州小鎮的智障男孩,一個人們眼中只會奔跑的「傻子」,卻跑出了光榮燦爛的人生軌跡,找到了他所夢想的幸福歸宿,這個「傻子」,叫「福雷斯特·甘」。阿甘所訴說的人生經歷就像是一個個寓言故事,讓我們懂得了很多的人生哲理,看到了命運的無法預知。阿甘執著的性情,促使他發揮出了生命的潛能,取得了諸多偉大的成就。阿甘的傳奇經歷,為我們展現了信念和精神的力量。勇敢追求愛情的阿甘,彷彿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真摯單純的愛,就像是年少時你我的初戀,那樣熾熱,那樣美好,那樣感人至深,令人心碎。阿甘簡單的言語,充滿了非凡的智慧,讓我們讀懂了人生,也學會了愛情。
一、人生
1.《阿甘正傳》中的人生哲理
影片一開始,在與公交車站等車女士的短暫相處中,阿甘很自然地談起了他的回憶。他想起媽媽曾對他說的一句話:「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這句經典的台詞,詮釋了一個人生哲理:每個人的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的人生必定會有不同的軌跡。這樣的人生主旨也融入劇中情節,貫穿全片。不得不說,阿甘的母親是一位深諳生活奧秘的智慧女性,歷經滄桑歲月的她,用平凡的言語揭示出了人生的真諦:每個人都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找到人生的意義。低智弱小的阿甘始終記著媽媽說的話,在坎坷的生命中勇敢前行,穿越一個個逆境,最終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影片藉由阿甘這個人物,傳達出一種樂觀主義的態度: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不幸遭遇時,我們應該坦然面對。「當你把這個世界看得太透徹的時候,你會給自己的心套上沉重的枷鎖,會越發變得不快樂。」我們每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我們的心智不可能永遠像年少時那樣單純和天真,我們已經看清了眼前的這個世界。遭遇困難和挫折時,無論逃避還是面對,我們都必定要承受一些痛苦,因而也就在人生旅途之中失去了那些最純粹的快樂。人生若被羈絆,前進的腳步必然被阻礙。
「你得丟開以往的事,才能不斷繼續前進」,阿甘記得媽媽總是這樣對他說道。阿甘與我們不同,他的內心永遠純凈,對過往的遭際可以毫不在意,他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記恨那些傷害過他的人,他只是按照媽媽告訴他的話去做,並且相信這樣做是對的。看似愚笨的阿甘,發揮出他呆傻外表下潛藏的天賦,做成了一件件大事。阿甘為什麼能成功?因為他心無雜念,彷彿一個樂觀的追夢者,他所做的,只是認真地去做每一件事,而不計較得失,他拚命地奔跑,眼中唯有終點。「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何不拋開過往,樂觀地面對人生呢?
《阿甘正傳》中有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來越寬容涵蓋,什麼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而後,做一個簡單的人。」這段「化繁為簡」的箴言,讓每個看完電影的人都恍然大悟。「勤奮、誠實、善良、正直、恪守承諾」,這些品質造就了一個簡單的人,一個我們所為之敬仰的人——福雷斯特·甘。平凡的小人物阿甘,在無意中獲得了巨大的名利和財富,但這些他都沒放在心上,他真正在乎的是身邊的人。阿甘希望媽媽一直陪在他身邊,不要離去,他想守護美好的親情。他心中唯一的夢想,就是把心愛的女孩娶回家。阿甘對於人生,就只有這樣簡單的追求。當我們靜下心來回顧往事,會發現我們所在乎的,並且對我們最重要的那些人和事,都一直在我們身邊。當我們年華老去,回首人生的時候,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那「簡單的幸福」。
2.片中人物的命運轉折
《阿甘正傳》不似其他電影,對人生和命運進行嚴肅、深沉的藝術渲染,而是另闢蹊徑,用詼諧幽默、極富戲劇性的情節,來訴說主人公阿甘及其他人物的人生經歷,演繹他們的命運轉折。
影片的開頭,伴隨著優美的音樂,一片在風中飄盪的羽毛出現在鏡頭中。隨風飄盪,上下翻飛的羽毛,正映射著人生的跌宕起伏和命運的不可捉摸。羽毛旋停翻轉,飛過樹枝,穿越車輛和行人,最終落於坐在路旁的阿甘腳上,阿甘伸手撿起羽毛,靜靜凝望了一會兒,然後打開手提箱,放進媽媽留給自己的童話書里,故事由此開始。這個頗有宿命意味的情節,正是影片主人公阿甘及其周圍人物命運一波三折、充滿變故的寫照。影片以羽毛的「輕」,來反襯人生和命運的「重」,可謂意味深長。
幼年時代的阿甘,時常受到別人的欺負,只有一個小女孩珍妮願意和他做朋友。一天,那些男孩又准備戲弄阿甘,珍妮讓阿甘快跑,對他說:「不管發生了什麼,你只管跑,一直向前跑。」就這樣,一直向前跑的阿甘,跑掉了捆綁在腳上的矯正護套,跑進了橄欖球場,他跑得飛快,成了橄欖球明星,進了大學讀書。後來,他參了軍,前往越南戰場,在槍林彈雨中,阿甘背著負傷的戰友跑出敵軍的埋伏圈,回國以後,阿甘被授予勛章,成為戰爭英雄。好友珍妮隨口說出的一句話,改變了阿甘的命運,他的跑步天分就這樣被無意中發掘出來。勇往直前的阿甘,奔向了美好的未來。
丹中尉,這個在越戰中被阿甘所救,落下殘疾的人,一直夢想著報效國家,像父輩那樣為國捐軀。斷了雙腿的他,不能再上戰場,夢想化為泡影。丹中尉不但沒有感謝阿甘,反而墮落、迷茫,對人生失去信心,留著披頭士發型的他仇視一切,也包括那個曾經他深愛的國家。丹中尉埋怨阿甘為何要救他,他本來已心灰意冷,寧願死在戰場上,他怒不可遏,痛斥阿甘「痴傻的好心」,羞愧自己仍然苟活於世。但善良的阿甘不離不棄,用真心感動了丹中尉,撫平了他破碎心靈的傷痛,讓他重新振作起來,擁有了嶄新的生活和正確的人生觀。後來,在捕蝦船上,面對著大海上的暴風雨,丹中尉大聲叫囂:「來吧!你這算是風暴嗎?來吧,你這狗娘養的!咱們來較量一下吧!」我想這一刻,丹中尉已經不再是一個懦夫了,他在向命運宣戰。這樣「身殘志堅」的丹中尉,正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人們眼中的「傻子」阿甘,用「傻瓜式」的關愛,再一次改寫了丹中尉的命運,拯救了他的人生。
影片最後,聖潔、純凈的音樂再次響起,我們又看到了阿甘腳邊的羽毛隨風飄遠,飛旋雲端。這個對應開頭的結尾,引發人無限的感慨和深深的思索。「人生無常,命運多舛」的主題,就這樣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了。
3.「阿甘精神」的啟示
人生就是要執著向前,追尋心之所向,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夢的完成(哪怕不能完成)。阿甘便是這樣一個「執著的傻子」,他雖然智商很低,但擁有堅定的信念,做到了很多正常人想不到、不能做到的事。在橄欖球場上,速度驚人的阿甘沒有人能追得上,他成了耀眼的明星。在軍隊里,阿甘意外發現自己有非凡的乒乓球天分,他精湛的球技,吸引人們去看他打乒乓球,人們甚至對當時電視上播放的「人類首次登月」的新聞都視若不見。阿甘連做夢時都在打乒乓球,他打得越來越好,幾年後被總統派去與中國進行友誼賽,也就是「中美乒乓外交」。《阿甘正傳》透露出「美國夢」的主題,阿甘的奮發進取,與普通民眾的消沉墮落形成鮮明對比,不斷奔跑的阿甘,跑出了生命的奇跡,跑出了不凡的人生。阿甘這個人物,通過自己的勤奮、勇氣和決心,以堅韌的毅力執著前行,最終邁向繁榮,取得成功,可謂對「美國夢」進行了完美的詮釋。
阿甘先天智障,但他是傻子嗎?當然不是。相對於那些終日無所事事,得過且過的人,他甚至可以說是聰明的。媽媽說,「奇跡每天都在發生」。阿甘相信媽媽的話,相信自己,他用一次次「奇跡」詮釋出了「最美的相信」。這樣的「美國夢」似乎太過「運氣」,美好得有點不切實際,但影片的目的不是為了突出阿甘有多神奇,而是借阿甘這個人物來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激勵人們勇敢地去追求人生的夢想。
二、愛情
1.阿甘所追尋的愛情
阿甘回憶小時候第一次乘校車去上學,小朋友都占著身邊的空座,沒有人願意和他坐在一起,他不知道該坐在哪裡。這時他的耳邊響起了一個「最美的聲音」:「如果你願意,可以坐在這。」阿甘回頭一看,是一個小女孩,她的身邊空著一個座位。阿甘說:「我這一生再沒見過如此美麗的人,她就像一位天使。」這位天使就是珍妮,後來成為阿甘一生所愛。
阿甘與珍妮坐在一起,成為了好朋友,兩人形影不離,建立了青梅竹馬的感情。我們了解到,正是這種溫暖的關愛,給了飽受歧視的阿甘極大的慰藉,讓他漸漸對珍妮產生一種眷戀之情,隨著年歲的增長,阿甘對珍妮的感情由友情轉變成了愛情。我想單純的阿甘心裡,一定有這樣的潛意識:當全世界都拋棄我的時候,只要有一個人願意接受我,陪伴我,這個人就是愛我的,而我,也一樣愛她。
片中有一個情節,阿甘在珍妮的房間,珍妮問他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阿甘愣了一下,說:「我不是在做我自己嗎?」珍妮說:「我想做一個歌手,成名。」阿甘還是不懂,說他只想成為他自己。不願過平淡生活的珍妮,漸漸從阿甘的身邊遠去,而阿甘繼續等待著珍妮。至此,我們可以看出,珍妮和阿甘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註定難以走到一起。
後來,阿甘到曼菲斯城一個夜店去找珍妮,她在那裡唱歌。珍妮全裸地在台上唱歌,台下有個男人想侮辱珍妮,阿甘很生氣,上前教訓了那個男人。珍妮覺得阿甘在給自己添亂,她不希望阿甘再維護自己。珍妮氣憤退場,阿甘馬上追了出去。阿甘對珍妮表白,說「我愛你」,珍妮卻說阿甘不懂愛並獨自離開。阿甘就是這樣一個痴情的漢子,他日夜思念著珍妮,在艱苦的越南戰爭中,珍妮是他堅實的精神支柱,使他得以渡過重重的難關。所以無論珍妮是否選擇他,他都給她最溫暖的微笑,在她身邊守護她。珍妮問阿甘為什麼對她這么好,阿甘回答:「你是我的女孩。」為什麼阿甘不說「我愛你」?因為他的愛已經無需多言。如果你真正愛一個人,就可以承受她的背叛和逃離,也可以忍受孤獨,忍受沒有她的日子。從阿甘看見珍妮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你是我的女孩,你是我的摯愛」。
性格叛逆的珍妮,自甘墮落,吸食毒品,最終身染絕症。珍妮對生活失去信心,企圖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她沒有勇氣自殺,她想起還有阿甘一直守候著她,感到尚存一絲希望,於是回去尋找阿甘。珍妮重新找到了正確的人生方向,但為時已晚。兩人終於在一起,珍妮接受了阿甘的愛,他們結了婚,還有了一個兒子——小阿甘。珍妮之所以給自己的兒子取了和阿甘一樣的名字,大概是希望他能像他父親一樣,做一個善良、誠實的人,替不久於人世的自己好好活下去,享受幸福的人生。我想,這也是珍妮回報阿甘愛情的一種方式。
珍妮去世後,阿甘在她的墳前淚流滿面,哽咽著說:「珍妮,我想念你。」阿甘不是一個傻子,失去摯愛的人,也會讓他悲傷,讓他哭泣。看到這里,我們不禁為之動容,一輩子只愛一人,只等待一人,阿甘的愛情堪稱偉大,但這樣的結局也著實令人惋惜。「有情人終成眷屬」往往只是人們心中美好的憧憬,而現實往往不能如人所願。世上很多真摯的愛戀,最終都不能圓滿。
2.阿甘「不完美愛情」的啟示
在這茫茫人世間,能抓住一個人的心實屬不易。阿甘執著地愛著珍妮,正如他執著地向前跑,不問為什麼,永遠不會停止。無論珍妮去往哪裡,做了多少錯誤的事,阿甘都沒放在心上。不管珍妮變成什麼模樣,是美是丑,她永遠都是阿甘心中最美麗的女孩,他一直深愛著珍妮,始終未曾改變對她的愛。對於愛情,阿甘或許很笨,他不知道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愛,但他懂得愛情,並清楚地知道愛的感覺,他明白珍妮就是他所愛的人。
不給對方束縛,不要求回報,在愛一個人的同時能夠承受住她的背叛和逃離,這才是真正的愛情。阿甘沒有緊追不舍,企求珍妮去愛他,因為他明白,真愛是無法強求的,愛情不是甜言蜜語,也不是一廂情願,只有默默地付出和真心地守候才是愛的體現。愛上一個人很容易,但是能像阿甘那樣承受痛苦卻非常難,現實中很多人嘴上說自己多麼地愛一個人,但是當遭遇背叛和離棄時,他們卻不能承受,所謂的愛情根本經不住考驗。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阿甘與珍妮的愛情結局是帶有悲劇色彩的,而對於阿甘本人來講,愛情的夢想已經照進現實,他把「最愛的女孩」娶回了家,珍妮會永遠活在他心裡。當影片結尾那根象徵命運的羽毛從他腳下飛走,遠遠離去時,不停奔跑的阿甘終於到達了人生的終點。此時此刻,阿甘的內心無比平靜,他感到自己是幸福的。
有人說,其實珍妮並不愛阿甘,她之所以選擇和他在一起,是為了回報他的真愛,他們的愛情並不完美。但什麼是「完美的愛情」?這世上大多數經典的愛情故事,結局都是不完美的。也許,對於愛情來說,不完美,才最迷人;不完美,才最真。
阿甘最終得到愛情了嗎?我想看過電影的人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結束語
電影《阿甘正傳》以其卓越的思想價值和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成為全世界影迷心中永遠的經典。本文圍繞「人生」與「愛情」兩大主題,深入論述了阿甘的人生和愛情故事所表現出的深刻寓意和哲理。阿甘的經歷告訴我們對於人生要有信心,對於生活要充滿樂觀,做一個簡單、快樂的人。片中人物的種種事跡,為我們展現了人生和命運的多變。阿甘執著奔跑,追求人生夢想的精神,對我們是一種鼓舞。阿甘和珍妮的愛情,令人感動,令人惋惜。我們從阿甘的身上看到了真正的愛情,也學會如何去看待愛情,懂得了什麼是愛情。我們不曾經歷阿甘那樣的傳奇人生,但他精彩的人生故事,引發了我們無盡的思考,給人以深刻的啟示。《阿甘正傳》這部優秀的作品,必將在世界電影的歷史長河中留下光輝不朽的印記。
Real me靛藍Music踏歌前行...
『叄』 影視領域創作,哪些角度來解析影片,用戶喜歡,有什麼技巧
電影解讀的解讀現在到處都有一大堆,我也看了不少這樣的自媒體公眾號,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行的,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不成熟的見解。
1,從電影故事,敘事手法,鏡頭運用,劇情處理,角色性格,電影原聲,服裝道具,取景地點等方面解讀,以及自己更深層次的理解,最好不要和別人雷同
2,必須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幽默詼諧,風趣搞怪,內涵深情之類的
3,對電影彩蛋或是拍攝發生的故事以及番外篇的解讀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4,對導演及演員過往作品分析,和與要被解讀的電影發生的有趣故事。
。
影視圖文創作有很多的主題可以寫,關鍵是你想那個主題。而電影分用戶喜歡這部電影,才回去看你的圖文,一般都是要有獨立的見解比較吸引觀眾。
你可以寫影評,這個的好處就是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寫,不管是新上映的電影,還是已經播出的舊電影,都是很好的題材。
用戶喜愛什麼題材,那你要分享你的粉絲年齡,比如30-40歲的大多喜歡港劇,香港電影所以你可以寫經典的港劇,幫助大家回憶經典。
一般可以電影的道具,化妝,服裝,特效等等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個是常用的手法。另外一種就是以幽默方式的吐槽電影,達到一種輕松愉快的效果。
比如《風雲1》和《風雲2》都有什麼亮點,或者都有哪些驚喜。再或者這兩部電影之間哪一部更值得看?
在比如,周星馳的電影中為何都有「跳舞」的元素?這些都是大家沒發現或者感興趣的。都是可以寫的。
再或者《流狼地球2》的開拍,地球就去哪裡?等等,你說感興趣的,大多都是讀者感興趣的,寫圖文一定要明確主題,別人好奇什麼,你就寫什麼就可以了。
其實不是長篇文章就越好,而是合適是最好的,把你所要說的主題表述清楚,控制在1000字以上是最好的。
圖文並茂,而且觀點清晰,給讀者很好的閱讀感受,寫完之後反復檢查,修改達到最佳效果,不要抄襲和搬運,後果嚴重!
標題是重中之重,住著看不看你的文章,標題就是門欄,看了你的標題有興趣才會點進來。很多的大咔寫的文章水平也不高,但是標題非常的吸引人,閱讀量非常的高。
有幾種方法,一種是數字模式,比如9.2分的某某電影,40億票房真的值得看嗎?
第二種是好奇疑問,比如《鬼吹燈》精絕女王的詛咒從哪來的?
第三種是 情感 式。心痛,這部電影中黃渤被戴綠帽,被無情拋棄。
等等都有很多標題方式,你要選擇電影中的某一個點,進行創作,非常有效。
以前我都是閱讀數個位,後來自己研究之後,推薦都是幾十萬的,非常有效。
大家好,我是 @隔壁村黃大爺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影視領域創作有哪些解析影片的角度?又有什麼技巧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太同意前面幾位的觀點,好的影評不只是要記錄下自己的觀點感受,更需要對電影的內容和形式做更深的思考,否則你真的會錯過太多精彩的東西。
同時對好的電影還要從細節入手,一點一點去分析它的妙處,舉個例子,閃靈這部片子用了一種很厲害的手法。導演在電影中故意設置了很多穿幫鏡頭來表現旅館的詭異,比如小男孩騎車子的長鏡頭,他在沒有上樓的情況下,就從1樓直接騎到2樓,還有那個著名的不存在窗戶以及沒插電的電視機,導演用這些bug來告訴我們這個旅館是有問題的,它本身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後來的禁閉島也用了這種方法來表現一種不現實感,而如果你忽略了這些,就像是讀書只讀出了作者的表層含義,而對於一些雙關語則置若罔聞。
最後再回到故事上看電影,不只是在故事中得到一種情懷體現,更是要對劇情作出深刻分析,這個故事深層含義是什麼?這個角色有什麼象徵意義,影片中的意向都有什麼意義,比如電影一念無明,看完之後就要思考為什麼電影里有那麼多的俯拍鏡頭。而看完電影八月,也要想曇花雙節棍在影片中的象徵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最後一段畫面變成彩色,這與導演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有什麼關系?你越想就會越覺得有趣,就會覺得電影真的是很精緻的,藝術觀影的過程固然有樂趣,但更大的樂趣永遠在觀影之後的思考和回味。
我覺得既然是喜歡一個事物,就不要總是以局外人的眼光來看待,他總要學內行人都看出點門道,如果影評只涉及主觀感受,那也就和觀後感沒區別了。
主題,人物,情節是 一部好的影片的重中之重,有深度的主題,給人以不同的意境和內涵,人物的塑造決定一部影片是否成功,情節的發展中,又交織著人物的喜怒哀樂,命運軌跡,甚至於電影中各種矛盾沖突。但同時,情節也分主要情節和次要情節這些情節有時平行有時相交,但最終都是意在表現電影的主旨。
技巧是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
下面想主要來介紹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手法是一種過程或技法,它選擇、剪輯、或者拼接電影中單獨的部分,使之構成一個有連續性的整體。
蒙太奇句型
1.前進式句型:遠——全——中——近——特 2.後退式句型:特——近——中——全——遠 3.復合敘事蒙太奇(插入式):順序式+插入式4.呼應式(連貫式):前一個「呼」+後一個「應」 5.過渡式:兩個鏡頭(段落)之間有過渡點(過度鏡頭) 6.倒敘式 如影片《即日起程》開始鏡頭即是倒敘式等等
事實上文學也好戲劇音樂美術等等這些各類藝術門類無一不蒙太奇的重要與,只不過相對而言電影所使用的材料更加的豐富結構更靈活。手法與技巧的發展完善是由美國導演格里菲斯來完成,我知道在觀影的時候您是否會有站一種懷疑的體驗,的主人公面臨比如手握倒計時的定時炸彈,目前一線的誰拿遇險。學者和困境的時候,例如一邊是十九八七的倒計時一邊呢是紅黃藍縣的選擇的遲疑,主人公常常能在最後一剎那和血和就,這些會讓我們的觀眾腎上腺飆升的緊張。當然更重要蒙太奇重現了觀眾在現實環境當中感知客觀事物的內心過程,不方便了為開啟不僅按照觀察事物的習慣順序來組合進口他還有另外一種形態也就是把各種。那你配合和對比從而產生更深一層的一頭,毀銷骨才能走得兩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實驗是所謂的創造性地理學,也就是把不同時空的動作片段有邏輯的連接在一起。
如果是在自媒體上迎合受眾,那就好辦了,風趣幽默,把電影劇情講清楚就好,挑電影要挑一些有特點的電影
影視領域創作解析全套!
影視領域創作一直是一些自媒體人的追捧對象,運用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通過自己的剪輯修改,就可以拿上屏幕供大家欣賞,只要你夠努力,做出特點,收益粉絲不會少!
分解說和不解說兩種創作方式!簡單的片段剪輯加時下最火的背景音樂!這是比較簡單,但是作品質量比較低,往往需要發布很多才會湊巧有那麼一個上熱門。
有兩點需要注意
1、端正態度 2、知識儲備
關於端正態度,堅決不能有影視領域創作門檻低的思想。
隨便推薦幾部電影,復述一遍劇情就是圖文作者?
胡亂剪輯幾個片段,加上片頭片尾就是視頻作者?
大錯特錯!這樣的作品沒有靈魂,意義不大。
關於知識儲備,說通俗些就是大量閱片。
因為大部分創作者不是影視專業的科班出身,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所以只有通過後天的電影儲備來「無師自通」。
當然,所謂無師自通,並不是說達到多麼高深的造詣,而是於無形中學會有的放矢。
對影評類的圖文作者來說,廣泛涉獵各種題材的影片能夠大大提高解讀電影的能力。
比如電影的架構,幾條人物線和幾個故事板塊。
比如電影的套路,沖突的不斷堆積和高潮的最終爆發。
比如電影的技巧,鏡頭運用和畫面處理。
對於解說類的視頻作者來說,閱片無數的最大好處是能夠鍛煉提取劇情精華的能力。
比如哪些人物是可以放棄的,哪些段落是可以舍棄的。
比如繁雜的線索是怎樣整理的,打亂的情節是如何捋順的。
電影評論的七個指導
一篇高質量的影評文章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以下七個指導意見供大家參考。
1.內容稀缺、角度新穎
一部電影由多個元素構成,導演、演員、編劇、鏡頭、台詞、幕後等等,挑選一個自己擅長的方向深入挖掘,要好過面面俱到,泛泛而談。切忌做表面文章和口水文章,切記要另闢蹊徑和與眾不同。
2.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作者看過一些影評,長篇累牘都是生硬晦澀的專業詞彙和理論知識,乍看感覺高大上,實際閱讀量卻慘不忍睹。
為什麼?是因為文章寫的不夠干貨嗎?
並不是!而是因為自媒體的用戶群體是普羅大眾,大眾不關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了什麼!專業性和易讀性,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孰輕孰重要心裡有數,寓教於樂才是王道。
3.邏輯自洽、結構清晰
這一點涉及文章的具體寫作技巧,簡單來說就是上下文的關聯性要強,切不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天南海北想到哪寫到哪。
作者想說,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勤於動筆,善於思考,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寫文章這事兒——無他,但手熟爾。
4.論據要硬、引源可靠
文章中多引用一些經過考證的數據和與主題相呼應的案例,使論據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由此可見,影評絕不是張口就來,前期的准備工作尤為重要。
5.分析深入、觀點可行
文章中提出的觀點須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得出的個人見解,要具有實際意義,不能信口開河,更不能胡編亂造。
6.不偏不倚、公正客觀
大家在寫影評時往往會帶入強烈的感情色彩,過度渲染個人情緒。
但是,一味的吹捧和貶低影片會讓文章失去讀者的共鳴。
一篇合格的影評要做到就事論事,保持中立。這一點需要格外注意!
7.積極向上、人文關懷
影評的最後,一定要回歸現實。
把電影的啟迪通過文字傳達給讀者,傳播正能量。
影視領域創作,作為一個觀眾的角度來講,我自己有幾點看法。
1.《無雙》我在觀看前半段覺得這部片子真的平淡無奇,只知道畫家是個心狠手辣的人?但最後的反轉簡直太驚艷了,讓人拍手稱贊,可能大家覺得畫家就是李問,可結尾又給大家留下了伏筆。
2.
《利刃出鞘》拍案叫絕,很多情節的讓人峰迴路轉,彩蛋不短,一步一步推理把觀眾帶入劇情,本以為一場普通的自殺案,確實一場謀殺案,本片也反應了 社會 上層富豪的生活有多現實。
3.影視創作貼近生活,給人以警示,感動身邊,帶來正能量的,應該是初衷!
一.針對爛片的吐槽型
其實這種並不算是標準的影評,但是他能煽動觀眾的情緒,帶動觀眾的參與,有一些觀眾,他自己想要吐槽,他但是不知從哪裡開始吐槽,然後你去寫這個影評吐槽,就替他過了這個嘴癮,並且在你吐槽的這個影評中,會有很多人支持,或者有人反對,然後這就會有人加入進來一起討論,這會增加你的點擊量和評論,但其實這個方法並不是非常的好,它只能作為前期的過度和增加粉絲的作用,因為後期還是需要文章的優質才能夠把粉絲留下,這樣得來的粉絲,他的粘合度不高,容易流失。說個比較簡單的,《夏有喬木,雅望天堂》這部劇就議論挺大的,就和影迷之間的討論,影迷覺得劇情邏輯不行,而粉絲覺得偶像最好。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沖突點,一些影視中哪些地方值得吐槽?好,你再去吐槽,要有理有據,也不能瞎吐槽,帶著情緒化去寫。
二.開腦洞類型
首先你要對你要寫的東西比較熟悉,然後就會有一些腦洞,你可以去想,比如最近比較火的網劇,《傳聞中的陳芊芊》這部劇不就有很多腦洞大開的問題,你可以寫嗎?例如你可以寫芊芊如果回不來了怎麼辦?也可以寫韓爍沒有穿越過來了怎麼辦?也可以寫他們一起過來了,又怎麼辦?一部網劇就有很多個方面可以讓你開腦洞可以寫的東西。這個方法的話是需要你想像力豐富,勸你一定要對自己說,寫的東西很熟悉,有細節的依據,也不能憑空寫。然後他還需要你長期積累的素材夠多,腦洞足夠大。
三.盤點劇情+聯合生活+自我感受。
這類的電影需要通過影片的大概概括把內容講解完,再結合生活中的事情把它給連接起來,由此你可以寫出你看完以後的感受,然後來引發讀者的共鳴感。這類的影評你是需要去看電影的過程中,你要隨時注意截圖,注意找你需要的那個點。舉個例子,《我們天上見》部片子就有很多個點,你可以去寫,祖孫倆之間的親情,文革時代人們的無知,還有上山下鄉對老一輩的影響,這些棋子只要你找對了點還是蠻吸引人的。
總結:以上三點都是通過大量的學習和總結出來的,比較容易寫的。
1 .是否讓觀眾感覺不到剪輯的存在
2 .是否感染了觀眾的感情,即使經過多年,也會記住幾個場景的「泰坦尼克號」「沒有道路」
3 .試著讓觀眾感興趣。 觀眾能否完全置身於屏幕世界
4 .能否通過時空交錯讓觀眾感受到電影藝術的魅力
5 .能否使觀眾緊張放鬆,最後離開快樂的電影院學習電影,最好的剪輯就是這部電影 想看看別人,抓住別人的壞夾子,尷尬,尷尬,困惑觀眾,想休息一會兒再看,心情不能放鬆。 如果你在學電影,剪輯1 .是否平滑,是否符合無縫剪輯法則,是否有強調段落,是否有蒙太奇的表現,是否有情緒表現段落,是否感動,時間和空間的轉換是否平滑,是否懶散
建議你從三點開始。 如何拉動,看具體的電影,我總是通過分析故事的邏輯,來看編輯是以怎樣的切入點開始這個故事的。 分析第二故事的高潮部分,看編輯如何積累和釋放感情的第三有趣段落,有時也分析過渡和剪輯風格。
當然,這種情況的第二個問題是,覺得有些情況有可能在上映電影,為了表演某種氣氛,感覺很多時間會到來,很快就會收到。 例如,在以前的紅色經典電影中,大篇文章用來演繹勇敢的紅軍,結果過去了,相反,觀眾厭倦了,撒謊了,懶散了。 第二場景的意思重復了。
例如,我們總是表示一個人很有錢。 我們這個人很有錢,他很任性,他很大……那邋遢的表現,他很有錢,他很有錢……你把場景變成文字表現出來容易發現問題。 當然,需要有意識地看具體情況的第三個記述很吵。 比如「以前有山,山上有寺廟,寺廟里有僧侶」,簡潔的表現就是山,和尚。 許多東西可以在畫外表現,細節表現,聲音表現是編輯有意把一切搬到桌子上描繪,那部電影又懶又臭又長。 第四多餘的信息,剪輯不像魔術師那樣操縱人,像調教師那樣玩弄猴子
『肆』 《暖春》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台詞!觀後感也行!
看《暖春》後
學校組織看電影,這是我小學畢業以來第一次集體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暖春》。
這部影片的情節並不復雜,講得是一個叫小花的女孩在父母及奶奶都去世後,受親戚虐待,離家出走後被爺爺收養,而後又被叔叔及嬸娘排斥,最後二人改變態度,且小花大學畢業回村當了一名山村教師的故事。故事情節雖簡單,但著重刻畫了一些細節、語言,使人物性格鮮明,情節感人,催人淚下。
但今日我要說的是我對這部電影的一些看法。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很多人都痛哭流涕。然而我發現這些人大都只因為小花的悲慘身世,叔嬸對小花的態度,叔叔事實上也是孤兒這幾方面流淚。我不否認這些很感人,但我認為在看影片時還應該注意這樣幾點:
一、小花的善良。
在嬸娘多次要把小花送人,送走,百般刁難的情況下,小花對嬸娘卻從不說一個「不」字,不嫉恨嬸娘。這與只因小花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而討厭小花的嬸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爺爺的善良。
在影片即將結束之時,我們才知道原來叔叔也是一個孤兒,是爺爺撿回來的。爺爺對不是親生的孩子的態度又與嬸娘之前的態度形成對比,將爺爺善良的形象刻畫在觀眾心中。
三、小花最後回到鄉村當教師。
在大學畢業後,小花回到了村裡,做了一名鄉村教師。這不僅是因為「這里有忘不了的記憶」,而且也充分體現了她的奉獻精神。
這些是我對電影內容的一些理解,但我以為只了解現象是不夠的。我們更應該挖掘其主旨。有些人看過電影後只因情節就哭個稀里糊塗,我以為這是很愚蠢的。看電影受感動是正常的,但還要看電影情節中隱含的東西。就以這部電影為例,哭過之後,就在那裡感慨,什麼小花太可憐了,叔嬸太可惡了,爺爺太偉大了等等,我以為這便沒有什麼意義了。因為這部電影不可能只是為了讓大家因這些情節而感慨,然後一賺取觀眾的眼淚而增加票房收入。如果是這樣那這電影也就太片面了。
我認為這部電影的意義在於告訴我們社會上還有像小花、爺爺、叔嬸這樣幾類人。當然,對於叔嬸的形象是不能完全否定的,他們是「惡」轉為「善」的。在於告訴我們什麼是真善美,還在於讓我們清楚的認識社會現實。
如果說看過電影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可憐的小孩仍舊置之不理(以乞討為目的的不算),回家以後仍做小皇帝,小公主,認為父母的付出是自己應得的(這是現代獨生子女的通病),那麼你看這部電影就只是看熱鬧而已,而且我覺得你可能連熱鬧都沒看明白。
還有就是,我以為看這樣的電影只哭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應該以更實際的辦法來幫助那些存在與現實生活中的「小花」。電影能夠演出來,就說明這些人的原形是都存在的。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如果說我是鮫人,每一滴眼淚都能幻化成珍珠,那我願意每天都躲在家裡哭,將珍珠全部送給窮苦孩子,但這是不現實的。哭有什麼用呢?這個社會不相信眼淚!如今的社會只看真本領。既然你覺得小花可憐,你就應該更多,更好的學習本領,將來多資助些「小花」。我認為有朝一日中國拍不出這樣的影片才好呢,那說明中國富強了,小花的原形不再存在。為什麼美國很少拍諸如《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這一類的片子呢?因為美國的經濟比我們發達,人家的慈善機構比我們完善。從某些方面來說,從電影上更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
應該說看過這部電影以後我想了很多,而以上這些就是我的拙見,意見尚不成熟,漏洞百出,望大家海涵。
『伍』 急求宮崎駿的主要動畫電影的情節和人物簡介
1.《哈爾的移動城堡》
2004年,宮崎駿推出了新作《哈爾的移動城堡》,改編自英國的人氣兒童小說家黛安娜?瓊斯的作品。這是繼1990年《魔女宅急便》後,宮崎駿又一部帶有濃厚原著色彩的作品。這部動畫電影以戰爭前夜為背景,描述了19世紀末的歐洲,善良可愛的蘇菲被女巫施下魔咒,從女孩變成老婆婆,孤單無助的她無意中走入移動城堡,城堡的主人哈爾不能與人相戀,但卻懂得魔法,性情古怪的哈爾收留了蘇菲,兩個人在四腳的移動城堡中開始了奇妙的共同生活,一段交織了愛與痛、樂與悲的愛情故事在戰火中悄悄展開,蘇菲用自己的純真譜寫了一段感人的戰地戀曲。
影片《哈爾的移動城堡》在場景的構造、畫面的切換、節奏的控制、音效的配合,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平衡感。宮崎駿在本片中並未刻意強調,天空或者大海所蘊含的深刻意味,而是把鏡頭的重點鎖定在人物身上,安排了一些簡單卻隱含的線索,相當成功地抓住了觀眾的心。
宮崎駿憑借天才的想像力,在陡峻的崇山和一望無際敞開的天際之下,創造了一座會飛的魔法城堡。對衰老、死亡和愛情都做出了不俗思考,從另一種形式、一連串非理性的表現,突出了一種神秘的關聯。
影片《哈爾的移動城堡》表達了一個樸素的主題:勇氣和愛。 在經歷了一系列反戰和保護自然的主題後,宮崎駿要表達的東西更為本質,那就是:對愛的追求,以及對於純真與失落的探討。
2.《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是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獻給曾經有過10歲和即將進入10歲的觀眾的一部影片,它以現代的日本社會作為舞台,講述了10歲的小女孩千尋為了拯救雙親,在神靈世界中經歷了友愛、成長、修行的冒險過程之後,終於回到了人類世界的故事。
入世的生活是物質的、感情的、人群的生活,影片《千與千尋》正是藉由小女孩千尋的經歷,在積極探索一條入世的道路。千尋由一個物質世界跌入一個對於她來說,全然陌生和充滿著困境的神靈的世界,回歸將是一切努力的終極目標,取勝的魔法只有一句話——「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不屈的千尋最終發現了自身存在的意義,她於是努力以成長的主題去實現自己對世界的懷疑與期待。
宮崎駿沒有迪斯尼那麼花哨,他堅持用手工繪畫而不是電腦繪圖,來完成自己的卡通片。但他懂得一部卡通片,或者說是一部電影,用什麼才能打動觀眾,這就是人文。所以宮崎駿筆下的形象是一個個人,而不是一個個沒有知覺的卡通。
影片《千與千尋》是一個沒有武器和超能力打鬥的魔幻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義和邪惡的斗爭,而是在善惡交錯的社會里如何生存。學習人類的友愛,發揮人本身的智慧,最終千尋回到了人類社會,但這並非因為她徹底打敗了惡勢力,而是由於她挖掘出了自身蘊涵的生命力的緣故。現代社會越來越曖昧,用動畫世界裡的人物來講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這才是影片所要表現的初衷。
3.《幽靈公主》
影片《幽靈公主》是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的第11部電影,也是宮崎駿電影中電腦特技最多的影片,影片於1995年開始投入製作中,耗時兩年,膠片總數多達13.5萬張,成本總計20億日元。正是這樣的高投入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影片於1997年7月12日公映,至次年2月,共上映184天,票房收入179億日元,全國觀眾達3000萬人次,成為日本有史以來第一賣座電影,宮崎駿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改寫了歷史。
影片《幽靈公主》的背景是日本中世紀的室町時代,描述人、神、魔三者之間的斗爭,表現一場人類與動物對大自然的爭奪戰。透過一貫的環保外衣,看到的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宮崎駿電影中的主角總是能從一種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周遭的許多個體。影片中的角色都使用著一種理想化的方式,以此來達到和平的目的。無論是與自己有利害沖突的統治者,殘酷的仇敵,或是難以共存的物種,對生命的珍愛,不惜一切的保護他人,是許多年來珍貴的主題。他們總是能拋開私人恩怨,用一種大自然的精神,懷揣一切存在美好共生的願望。這一點,超越了常人,使得宮崎駿作品中的主角都成了理想中的人物。
宮崎駿始終將「人」和「自然」視為永遠不能相互妥協的兩個極端,認為人必須破壞自然才能得到自身的生存,在這部兩個多小時的動畫長片里,除去人與自然的對抗外,視角更伸入到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沖突,人類內部之間的殺戮與仇恨。經過了十多年的思考,伴隨當代科技愈來愈快的發展,宮崎駿的思想領域擴大了,目光也更為尖銳和殘酷了。
4.《魔女宅急便》
影片《魔女宅急便》是宮崎駿早期的作品,原作作者是曾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日本女作家角野榮子,經過宮崎駿的動畫功力,再次將觀眾帶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歐洲城市風味的背景,任性自然的風,透明清澈的水,變化萬端的雲,飛行,少女,還有魔法,在視聽方面都完全讓人感受到一種美妙的流淌。
影片《魔女宅急便》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魔幻的故事,相傳,魔女家庭的少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魔女,必須經過社會實踐的考驗。魔法少女琪琪利用自己會飛行的本領,在麵包店打工和送快遞。完全沒有工作經驗的她,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和不解。她的出現為平靜的小城帶來一場不小的風波。經過許多的小波折後,琪琪終於成為了一個合格的魔女,在新的城市裡,她將用自己的力量去開創自己的生活道路。
宮崎駿沿襲著自一貫的對人類本身的關注,放棄了宏偉的場面和命運的紛爭,而把目光投到了一個遠離家園修煉的小小魔女身上,講述著琪琪這個小女孩獨立成長的過程:如何去適應新的環境、如何消除環境的摩擦、如何去面對新的人際關系。看到琪琪從什麼都不懂的溫室中的花朵,經過一番起伏,最後長大懂事,令人欣慰高興。因為每個人都有長大成人的經歷,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所經歷的艱辛。
少女,魔法,飛行,宮崎駿影片中最重要的特色都在《魔女宅急便》中是有著最深刻的體現。無論是空中所看到的綠色城鎮,碧藍海洋,還是一起伴隨著琪琪飛翔的白鷗或大雁,都充滿著詩一般的美感。
5.《再見螢火蟲》
影片《再見螢火蟲》是一部宮崎駿監制的作品,導演是宮崎駿多年的合作夥伴高畑勛,本片可謂是吉卜力工作室的一部代表作,獲獎無數,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再見螢火蟲》全片都沉浸在一種灰暗、悲涼的氣氛中,靜靜地進行著。故事講述了在戰亂期間,母親在空襲中重傷死亡,而身為海軍的父親也在戰爭中犧牲。14歲的誠田帶著年幼的妹妹節子寄居在嬸嬸家。但兄妹兩人不願寄人籬下,於是搬到湖邊一個山洞居住。由於長時間的營養不足,妹妹的身體一天天虛弱, 但身為哥哥的誠田卻沒有辦法。最後妹妹在一個螢火蟲滿天的夜裡離開了他。不久,誠田也去世了。黑暗中節子拉著哥哥的手,快樂地吃著糖果,滿天的螢火蟲歡快地飛舞,彷彿在祝賀他們終於找到了幸福。
哥哥與妹妹死去的時候幾乎帶走了所有觀眾的眼淚,的確整個故事是一場悲劇,在電影開頭用倒敘的方式由兩兄妹的靈魂和縈繞其中的螢火蟲來帶出悲慘的故事,觀眾的心馬上就已經沉下一大半了。
盡管再現戰爭情景很難,但影片還是描寫了空襲後燃燒的原野和當時的生活。這是導演所倡導的真實再現日常生活的拍攝風格,創作人員通過此片來控訴戰爭的殘酷,以及警示人們戰爭的禍害。
影片《再見,螢火蟲》無疑是一部反戰片,拋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部電影,可以從中清晰看到戰爭的殘酷與禍害,無論是生命還是人性,在戰爭中所顯現出來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痛苦,都應該讓整個人類共同自省。
6.《百變狸貓》
影片《百變狸貓》是吉卜力工作室導演高畑勛的原創動畫,高畑勛一反《再見螢火蟲》的沉重,用幽默的手法講述了一群可愛動物的求生歷險,同時影片滲透著很強的環境保護意識。與其他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動畫電影一樣,本片自1994年7月16日首映起,觀影人數達到325萬人,票房收入26億5000萬日元,成為該年度日本本土電影票房的第一名。
在日本人心目中,狸貓是一種神秘的動物,它們會使用一種類似障眼法的幻術,身體可以變成任意形狀。影片《百變狸貓》講述的是一群在樹林里生活的狸貓,由於人類的造屋計劃而失去了家園。為了能夠在新的環境中生存,他們變身為人類,而主角在變成人類以後,他仍然懷念以前的同伴,當他在有一天偶然發現了以前的夥伴時候,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脫掉了人類的裝束,沖到他們當中跳起以前那歡快的舞蹈,無拘無束的盡情放聲歌唱。
影片《百變狸貓》和宮崎駿監制的《風之谷》、《幽靈公主》的主題類似,這三部都與自然生態有關,其中充斥著掠奪、戰爭和暴力。片中人類始終是主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鍵環節。這部動畫有著明快輕松的風格,卻伴隨了深刻悲哀的自然控訴,探討著現代自然與人的互動關系。
歸根結底,一個物種不得不自私的生存,因為他們中的每個個體都要保護自身與家庭,這是無奈的現實。於是山林依舊要被侵佔,狸貓被迫流浪。人類能做的只是有限的改良環境。倘若兩位動畫大師在《風之谷》里還在憧憬,保留了希望的種子。那麼《百變狸貓》則是一個巨大而殘忍的黑色幽默,人與自然和平相處是不可能的。
7.《龍貓》
影片《龍貓》充滿了童話色彩和親情的溫馨,用悠揚的音樂,干凈的畫面,趣稚的人物,把觀眾成功地帶入了一個夢幻般的童話世界裡,回到了童真純凈的年代。影片的故事沒有講什麼大事件,僅僅是兩姐妹在一個美好的夏天裡,與森林的精靈相遇並相互關心的故事。故事和畫面中充滿的愛和親情讓人感到很溫暖,可愛的大中小號龍貓不斷給觀眾一種很微妙的幸福感,總是保持微笑,讓人覺得可愛,善良。
《龍貓》一部典型的成人化兒童影片,它再現了兒童臉譜化的形象,用精彩的繪畫與流暢的剪輯,繼續重復著成年人關於童年生活的美麗想像。影片《龍貓》對於成年人來說,是用來懷舊的,而對於少年兒童來說,則是一種世界觀的輸入。
宮崎駿熱愛描寫自然,熱衷於為孩子們編織夢想,影片中兒童所有的情感都是成人可以充分理解的,整部影片帶有其一貫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利用一些自然景物切入到主角的意識流之中,因此影片中人物的行為才能夠最大限度引起共鳴。
宮崎駿的動畫長片表達了一種古典和傳統的倫理觀:單純勇敢、善良簡單、美好正直、純粹舒適,正是這些特質,而不是對於真實兒童生活的重塑,才是他的電影最為可貴的地方。與其說宮崎駿藉助影片揭示和還原了兒童生活的真實氣息,不如說他藉助兒童與動畫這兩個再理想不過的載體,表達出自己對於烏托邦世界的美好想往。
8.《紅豬》
影片《紅豬》是宮崎駿動畫系列中非常特殊的一部,是唯一一部完全從成年人角度拍攝成年人題材的作品,是宮崎駿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電影,宮崎駿自喻為劇中主人公哥,將自己的那種處在俗世而身不由己的矛盾,構思成主人公的傳奇故事。
影片《紅豬》的時代背景被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後的義大利。主人公是一位退伍的飛行員,殘酷的軍旅生涯使他反戰、厭世。但他追求自由,所以他寧願受詛咒而變成一頭豬,只為了擺脫作為人的束縛。他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飛行事業,因為沒有比空中翱翔更加自由的時刻。
蔚藍的亞得里亞海,同樣蔚藍的天空,純凈的白雲,紅色的飛機,這是一個飛行員生命的全部。但是,中年人的感情生活這一主題,對於任何導演都不會感到輕松。作為一個中年人,年輕時的夢想能實現的已經實現了,那些不能實現的恐怕再也難有機會美夢成真,與此同時,感情也越來越紛繁、復雜,不再像浪漫的地中海。
正如宮崎駿的其他作品一樣,《紅豬》的故事也發生在充滿魔幻色彩的世界裡。「魔幻」往往被用作一個重要的道具,以發揮他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打破常規,讓一切不合理的成為合理,讓觀眾在現實世界中形成的種種固定觀念被逐一瓦解,把觀眾慢慢帶入一個引人入勝的奇幻世界中,同時也讓觀眾一次一次享受著,以意外的方式打破這些觀念所帶來的刺激和驚喜。
9.《風之谷》
影片《風之谷》是宮崎駿的成名之作,由宮崎駿同名漫畫改編,在優美精緻的傳統二維動畫領域里,宮崎駿以一個漂泊的思想者和執著的追夢人的姿態出現,其深刻的內涵讓世人震驚。影片《風之谷》在1984年上映後引起了極大轟動,而宮崎駿的卓絕名聲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奠定的。
影片《風之谷》是一部充滿對戰爭,對人類文明反思的作品。講述了人類文明損毀千年後,在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身上發生的種種艱苦戰爭,一頭紅發的風之谷公主能夠御風飛行,滿足了所有人對於自由翱翔的激情想像。
影片《風之谷》講述的是生存之道,並不只是幾個人的風雨沉淪和悲傷感慨。全片的氛圍可以用蒼涼來形容,當然還有在這巨大的蒼涼中,無法令人忽視的耀眼的點點令人安心的溫暖。人與人、人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成為了全劇的主要元素,女主人公娜烏西卡在這些關系中周旋、斗爭,演繹出一個深入人心的勇敢、細心和堅忍不拔的女英雄形象。宮崎駿用豐富的想像力構造出一個與現實環境完全不同的世界,遍地的黃沙,古怪的植物、昆蟲,還有代替馬使用的鴕鳥,水上飛機、飛艇等等,完全是一幅幅世界末日後的真實景象。
電影《風之谷》成功地塑造了各色不同的人物,性格鮮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主人公娜烏西卡,這個有著與眾不同的浪漫氣質和勇氣的少女,在萬千動漫畫迷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以至很長一段時間都占據著「漫畫最受歡迎女性人物」的首位,直至近幾年才被《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凌波麗所取代。
10.《天空之城》
影片《天空之城》是宮崎駿所屬的吉卜力工作室的開山之作,宮崎駿一人兼任了繪畫、導演、編劇和角色設定四項重任,使得這部作品從頭到章節附註入了純粹的宮崎理念,而宮崎駿的音樂搭檔久石讓為電影完成的配樂,也成為了日本電影配樂史上的經典作品。
影片《天空之城》在 1986 年上映後,立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在日本本土反響很大,而且在香港和台灣以及整個亞洲地區都獲得了很高的贊譽,使《天空之城》成為了迄今為止宮崎駿最具知名度和最被喜歡的作品。
影片《天空之城》的故事情節主要圍繞大陸與天空展開,有一種令人憧憬的大航海時代的冒險色彩。宮崎駿這一次把思想的觸角伸向了西方世界,從西方人的傳統觀念里找到了一個少年歷險的故事,衍生為一則關於人類家園和千古夢想的當代寓言。
《天空之城》是一部由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全片充滿了新鮮的元素。電影中近乎完美地刻畫出故事所發生的世界景觀,有點科幻色彩,也有點神話色彩,還有點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的味道。緊張激烈的情節貫穿整部電影,但蔚藍的天空和濃濃的白雲,反而將尖銳的沖突淡化得更耐人尋味;人物的表達很多時候不是靠台詞,而是靠人物的具體動作,使人物的性格更顯深刻。
影片《天空之城》搭建了人們夢想中的城市,而且搭建得那麼完整,完整得如同真實存在一般,而且又是那麼的凄美、那麼的聖潔,一如不帶瑕疵的童真。宮崎駿的電影老少皆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好的電影沒有公式和定理,有的只是故事、人物,還有那深入人心的情感。
我有全部的宮崎駿作品的國語版,這只是10部代表作。具體你上http://www.totoroclub.net/,宮迷必去的地方。
『陸』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中心思想
影視文學課上曾經有過相關的討論,在這里和你分享。總的來說, 主題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思想,主要通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形式結構表達出來。在分析電影主題時,首先要先判斷這部影片的劇作結構特徵。簡單是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經典的戲劇式結構,大多數好萊塢影片都是這類結構。有些學者乾脆將這類電影的主題稱為「行動主題」或「情節主題」。對於這類電影來說主人公的中心動作即是該影片的主題。當然,一部敘事性作品可能有兩條或多條情節線索,那麼相應的主題可能就不止一個。另一類是非戲劇式結構的影片,比如西方現代、後現代電影,往往缺少戲劇沖突和清晰的情節線,因此難以按照傳統的戲劇式結構影片那樣提煉主題。這可能就是大家認為難以理解和歸納主題的地方。美國學者李·R·波布克認為藝術電影仍然有一個思想或哲學上的主題。一部影片的主題不必非是某種「教義」,非常可能僅僅提示某種情調,這種情調變成主題。比如《紅白藍》三部曲,顏色就成為了主題,並且顏色還暗含著更深層的隱喻意義。我認為對於理解這類藝術電影主題,首先,要拋開傳統的觀影的習慣,把關注點從戲劇沖突轉向體會電影中人物和故事的情節發展。這類電影是主題並非是直接灌輸給觀眾的,而是需要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主動思考和理解的。此外,理解這類電影主題還需要大量的哲學和藝術方面的積累。另外再說句題外話,這類後現代電影主題的模糊實際上還有更深一層的電影藝術情節在發揮作用,他們希望電影可以獲得與文學同等的地位並脫離通俗娛樂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