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視中的節奏應該如何把握
影視的節奏有種,一種是由音樂帶來的節奏,按照音樂的節奏處理即可,一般MV都是這樣做的;
另外一種是情節的節奏問題,往往也是一個影視作品中最難把握的,通常的節奏處理手法:開篇即高潮,希望抓住觀眾,然後再進行敘事處理,慢慢再進入2、3個小高潮,最後的高潮部分通常在結束前,高潮之後即可戛然而止,不過,現在的電影都會在最後留點開放式的結局,因此高潮之後,會有一個舒緩的情節,最後給一個意猶未盡的懸念鏡頭而結束。這樣的影片很多,想馮小剛的《夜宴》,還有《盜夢空間》都是這樣的節奏處理。
節奏的處理都是影視最高境界了,如果你能做好這個節奏,你已經是很好的導演。在影視製作中,我們往往會在節目中設定一個主要的線索,這個線索最後的部分就是我們要的節奏高潮,之前也會安排一些小的支線線索,這些的線索匯聚到主線上的節點,可以做成小高潮。如果沒有這些小高潮,影片就感覺沉悶了。
節奏的處理,即是對於故事情節的梳理,考的就是你對講故事的能力,因此,在製作前,你得先考慮清楚這個節奏,然後才去進行編劇整理,否則你會陷入過於關注細節而忘記了整體節奏,出來的節目肯定好不了,最多是一個小品合集。
Ⅱ 電影的節奏感
整個影片的節奏,是由劇情發展的快慢、蒙太奇各種手法的運用以及動作的不同處理等多種因素造成的。這里說的不是整個影片的節奏,而是動作的節奏。
在日常生活中,一切物體的運動(包括人物的動作)都是充滿節奏感的。動作的節奏如果處理不當,就像講話時該快的地方沒有快,該慢的地方反而快了;該停頓的地方沒有停,不該停的地方反而停了一樣,使人感到別扭。但在這里要注意是,這里是兩個概念聯系在一起的,不是分開的,「速度」是「節奏」的一種表達形式,但「速度」不等於「節奏」。
有人說「節奏」快了,是不科學的,「速度」可用快慢來衡量,而「節奏」則應以高、低、強、弱、緊張和鬆弛來衡量。這一手段是電影的靈魂,它體現了故事情節發展的脈搏。
Ⅲ 怎樣把握電影節奏
跟上他的思維,實在沒看懂的地方就後退再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