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把人分等級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把人分等級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3-12-12 14:02:37

『壹』 有一部外國電影,講的是在虛擬世界裡人們可以互相評分,平分低於多少就怎樣怎樣的,求名字~

是美劇《黑鏡》中的第三季第一集《急轉直下》:社交評分系統主導了人們的生活。獲得高評分,例如 4.8 分的人受人尊重;而低評分,例如 3.2 分的人則被眾人排擠。女主角為了搬到心儀的公寓,需要短時間獲得更多「點贊」……

『貳』 B級電影指的是什麼

B級片指B-movie,是從製作投入上劃分而來的,因為B級片屬於低成本的影片。B級片普遍布景簡陋、道具粗暴,就是比較LOW,通常為了觀眾的獵奇心態,也為了票房,暴力、情慾、黑幫、恐怖、血腥、科幻等都成為B級片重要的元素。

A級片:A-plctur,源自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術語,用來指兩部同時上映的影片中 ,品質較佳的那部電影,或是預期有大量觀眾群的電影。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中國大量引進美國大片,有很多在內容上有問題,因此也被稱作A(Alt movie)片。

沒有C級D級片。

代表作:

1、《德古拉》開啟了恐怖片的黃金時代。本片也是經典之作《驚情四百年》的範本和靈感來源。後來的《畸形人》由真實的畸形人出演,片中挑戰觀眾生理極限的畫面使該片上映時票房慘敗。但是在《美國恐怖故事》第四季中,依然是以《畸形人》為雛形,可以說影片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

2、《畸形人》

恰到好處的把握了B級片與觀眾之間的關系,將觀眾對電影的恐懼完美的轉化為刺激,導演向我們拋擲了一個犀利的提問:到底誰才是「正常人」?不過後來因為題材過於怪誕,飽受爭議,最後被禁。

3、《月光光心慌慌》

一部老式恐怖片,也是很多恐怖片俗套的起源,自有它的獨特味道。萬聖節南瓜燈恐怖元素以及緊貼劇情的配樂,都是該片的經典之處。

(2)把人分等級的電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FAQ)

1、G級: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2、PG級: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范圍。

3、PG-13級: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會有吸毒鏡頭和臟話。

4、R級:限制級,13歲-17歲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5、NC-17級: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

『叄』 G級和R級電影是什麼意思

G級電影:意思是「普通」又稱「家庭電影」,是指家庭成員可以在感恩節和平安夜一起看的電影,適合男女老少觀看。比如《音樂之聲》、《小豬貝比》、《玩具總動員》等等。

R級電影:限制級別電影。建議17歲以下的青少年應該有成人陪同。電影中會出現臟話,暴力情節,甚至色情鏡頭。比如《現代啟示錄》、《異形》、《巴黎的最後探戈》、《緊閉雙眼》等等。



(3)把人分等級的電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電影審查和分級機構(CARA)

G級:通俗,適合各年齡段觀看——這一級別的影片內容可以被家長接受,影片中沒有裸體、性鏡頭,吸毒和暴力行為非常罕見。對話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

PG級:輔導級,有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影片的級別基本上沒有性、吸毒和裸體的場景,即使時間很短,另外,恐怖和暴力的場景也不會超出適當的范圍;

PG-13:在特別輔導級別,13歲以下的兒童應該由父母陪同。有些內容不適合孩子。在這一級別的電影中,沒有暴力場面,沒有赤裸裸的場面,有時也沒有吸毒場面和臟話。

R級:限制級,13-17歲觀眾須有家長或成人陪同——影片級別包含成人內容,其中包含較多的性、暴力、吸毒等場景和臟話。

NC-17:17歲以下的觀眾不允許觀看——這一級別的電影被歸類為成人電影,未成年人不允許觀看。有清晰的性愛場景,很多吸毒或暴力的場景,還有臟話。

『肆』 有個外國電影叫裡面把所有人都分類的,一到成年就要加入某一派系,比如勇敢者,善良者無畏者等等,叫啥

《分歧者:異類覺醒》

『伍』 樣板戲電影中人物的四個等級

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在所有人物中的四個等級定位也稱「四個方面」;既 一等定位正面人物,二等定位英雄人物,三等定位主要英雄人物,四等定位主要反面人物」,基於這四種定位的要求,使每部樣板戲都要遵循一個統一的範式那就是京劇樣板戲必須是以「主要反面人物」的失敗為結局的模式定論為依據。
具體定論的主體思想和突出范圍;
(一)每戲題材必以階級斗爭、路線斗爭為主線,人物以其階級歸屬、政治態度分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無論哪一出戲,必以「正面人物」取勝,「反面人物」失敗為結局。
(二)「正面人物」里,又分出「一般正面人物」、「英雄人物」和「主要英雄人物」三個等次,這個「主要英雄人物」是戲的中心,他(她)必須是「出身本質好,對黨感情深,路線覺悟高,斗爭策略強,群眾基礎厚」,智勇兼備、品質全優,連相貌也得英俊魁梧。光彩奪人……他(她)從成為「無產階級戰士」之日起,在人生旅途中,無私心、無畏懼、無困惑、無迷惘,性格內全無矛盾沖突,起點多高,終點也多高,完美的性格,無需發展變化。「改造主觀世界」的任務,早已完成,在這里只是行使「改造客觀世界」的使命。[7]
(三)所謂「改造客觀世界」,在戲里都表現為「打仗」,不是軍事「仗」,就是政治「仗」,由於「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因此,從本質上說,都是政治斗爭,「主要英雄人物」一出馬,反復交鋒,多少回合,竟是只勝不敗,所向披靡!萬一有點小失利,責任也全在旁人,「一貫正確」論,「樣板戲」首先樹標。
(四)「反面人物」的譜式也很清楚:反動、自私、虛偽、殘暴、卑鄙……集人性缺點之大成……若說「長處」,就有那麼半點不堪一擊的反動伎倆而已,更可喜的則是,他們十分「知趣」,深諳台下「革命觀眾」的好惡,自覺自願地往舞台邊兒靠,黑燈影里鑽,決不「亂說亂動」,要動也是讓英雄人物「牽了鼻子滿台轉」,要說,也須由正面人物按住瘡疤狠命揭。難怪他們只敗不勝,直至滅亡。
(五)「正面人物」的勝利,「反面人物」的失敗,說明了什麼?那就是戲的「主題思想」。這個「主題思想」,其實就是人們熟知的一個政治觀點,不過是借戲里的人和事,再「證明」一次罷了。而觀眾對於主題思想,用不著深思細辨,但看「主要英雄人物」的言論行動,都是在「闡發」主題思想。正所為「人物為主題而設」。「樣板戲」的人物觀,是用單一的階級斗爭、路線斗爭的視角來觀察人。戲中的「好人」,「壞人」都是理念的化身,階級的「代表」,每一位都必須以「階級人」的面貌在戲中存在,動輒講求「代表性」。那「主要英雄人物」身上集中了無產階級全部優秀品質,但他(她)們做為個別的人、具體的人形象卻是蒼白的、干癟的,除了年齡、職業、性別的不同,給了人物一個不同的外觀,很難談到有什麼獨特的風貌、獨有的性格。依照這種「人物觀」。每個戲都將原劇本做了蹩腳的增刪。比如為了突出「武裝斗爭主題」(不論該劇有無可能以此為「主題」)硬將原本中並不重要的角色,提拔為「一號人物」所謂「加強」,並不在人物個性上努力,而是大添「抒情唱段」抒「革命之情」(實則是大唱「主題」),用「最好的舞蹈,最佳的舞台位置、最強的燈光」之類「突出」人物。這有如瘦雞注射白水,「體積」越大,越顯得內容稀薄。再如為了強調「階級斗爭主題」﹔在寫社會主義建設的戲里,一律安排一名「階級敵人」,此人時時處處都「為本階統說話」,執行破壞和搗亂的「任務」,但卻能「隱藏多年」未被發現!以上這兩種形象,如果我們不認為是「概念化」、「政治標簽」,那麼天下的藝術作品誰能有甚於此呢?平心而論:李玉和、烏豆(「樣板戲」改稱「雷剛」)這樣的人物,滿有條件成為頗具深度的藝術形象,但是一經這種「人物觀」的刪削、挖補,塗抹、堆砌,稜角磨盡、風采流失,越改越沒有藝術力量。其中,烏豆下降為「二號人物」,但作為人物,失中有得:保存住若乾性格特點,我想多談幾句的是李玉和:《紅燈記》演繹了一個特殊家庭里三代人的命運,人物各有特殊的經歷。人物之間又有特定的關系,這樣有個性的題材在「樣板戲」中是少見的。李玉和的形象亦是難得的:他有平凡普通、勞苦清貧的一生,卻有輝煌壯烈、驚世駭俗的一死。他沒有婚姻竟有家庭,在義母跟前,他是孝子,在養女心中,他是慈父。他要肩擔道義、眼觀風雲,為民族和階級去戰斗,也要起早貪黑、不知疲憊,為老的和小的去謀食。然而他也有毛病:愛喝幾口酒。為此還常挨母親的訓斥。在嚴峻的考驗面前他的表現不消多說了,但面臨生死的抉擇,他應有堅強,也應有痛苦﹔該有自豪,也該有遺憾﹔他無愧於革命,獻身於事業,當然應該含笑從容,他永別了老母,拋下了女兒又怎麼能不撕心裂肺?他首先得像個「人」,才能是特大的「人」,刻畫這樣的人物,能把他的內心矛盾,性格發展的過程掩藏起來,用豪言壯語替代么?在「樣板戲」尚未形成之前,電影、話劇、滬劇乃至不同的京劇改編本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都有真摯的描繪,問題仍是:「樣板戲人物觀」反對這樣寫,它將那些渲染家庭氣氛、骨肉之情的戲,描寫真情實感、心靈搏鬥的戲,一律斥之為「資產階級人性論」,「叛徒哲學」,說是「醜化英雄形象」,硬是一筆抹掉!在「樣板」化的新本里,李玉和颳了連鬢胡,成了「英俊青年」,不再「愛喝酒」,奇怪的是李奶奶怎麼想起拿一大碗酒給他餞行!改得最多的是《刑場斗爭》,其結果可想而知:李家三代與鴆山,四個人物的性格發展,早已完成,論意志,誰也不會妥協,論形勢,不能發生逆轉,名為「高潮」,實為「這場戲」而已!雖有大段繁重的唱工來裝潢修飾,也不過是誇耀意志、表示決心。由於缺乏積極的「動作」,而使戲劇矛盾停滯定格。最可笑最可悲的怕是那句「鬥志更堅」了:執筆者硬著頭皮寫了「獄警傳」這個「有層次的抒情唱段」,已然是政治上絕對服從、藝術上降格以求罷,不料內中的「那時候全中國紅旗插遍,想到此笑顏開熱淚漣漣」又被挑了眼:「英雄流淚,不是軟弱動搖么?」(怎麼不能流淚?楊開慧、柳直荀不是「淚飛頓作傾盆雨」嗎?)於是改為「想到此信心增鬥志更堅」。竟然在《紅旗》雜志上發「改動聲明」。難道劇作者不知道此段前數第六句便是「意志更堅」嗎?如此文章,豈不貽笑大方?「有層次的唱腔」唱這種沒「層次」的詞兒可見「竊取」說並不全面,還應加上「強奸」才對!李玉和這個頗有個性的形象,尚被「三突出」之類折磨得平板、僵直,那些依據概念捏造的人物,就更不在話下了。真正成功的藝術形象,與「樣板戲人物觀」所謂的「高大完美」,截然兩樣:成功的人物講求個性:千人千貌,百人百心。其中有「偉大」者,但他這「偉大」必然表現在一方面或幾方面,決不會百善集於一身。他要與「渺小」者相比較而存在,同時也要與自己性格中的「渺小」成分相較量,客觀世界在變化,主觀世界也要更新。「三突出」其實就是瞿秋白批評過的「一些百分之百的『好人』打倒了一些百分之百的『壞人』的簡單化藝術」。瞿氏還指出:「這種簡單化的藝術,會發生很壞的影響。生活不這么簡單……假定在文藝之中尚且給群眾一些公式化的籠統概念,那就不是幫助他們思想上武裝起來,而是解除他們的武裝」,這個幾十年前的批評,是很有道理的。「三突出」的提倡者,本意也許是要強化文藝的教育作用,但效果適得其反:它們削弱了文藝的教育作用。

閱讀全文

與把人分等級的電影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演員姚堯 瀏覽:919
庫巴是哪個電影人物 瀏覽:868
閃閃的紅星兒童電影台詞 瀏覽:472
超級好看的坦克電影 瀏覽:724
組織觀看電影金剛川 瀏覽:454
什麼國外電影好看 瀏覽:579
外國監獄里結婚生孩子的電影 瀏覽:99
超級好看的免費騰訊科幻電影 瀏覽:490
青春劇電影內地 瀏覽:205
好看電影網倫理電影網 瀏覽:731
中國電影博物館訂票 瀏覽:712
白蓮邪神電影國語版 瀏覽:131
十大經典冷門國產電影 瀏覽:215
科幻電影動畫神族 瀏覽:377
好看不要錢的籃球電影 瀏覽:366
電影演員歐豪的個人簡歷 瀏覽:262
淫娘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163
美女迷倒所有人的電影 瀏覽:366
騰訊付費電影有哪些渠道充值嗎 瀏覽:587
香港電影功夫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