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分析電影——(三)影片人物分析
三人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1)人物外形表現: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巧、結構和導演方法。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② 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對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英雄》的人物進行分析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藝術、道德、宗教、哲學、科學以及風俗習慣等。
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首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其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落後的、反動的、不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據此原理分析:《英雄》講述的是秦滅六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故事,這一時期,是以沖突、融合,對抗、統一為特徵。
諸侯爭霸,連年征戰,民不聊生,生產力發展遭受嚴重製約。
影片中的人物,在相同的社會存在條件下,產生了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成了兩個對立陣營,即「統一陣營」和「非統一陣營」。
「統一陣營」的秦始皇和殘劍,認為分裂割據是制約生產力發展的因素,並用行動來謀求統一,謀求社會進步,秦皇兵伐六國,而殘劍放棄刺秦,從意識對存在的反作用上講,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而「非統一陣營」的長空、飛雪,執意要刺殺秦王,要報仇雪恨,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無疑是落後的、反動的、不科學的,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准。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杜會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社會存在基礎上產生,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價值觀人皆有之。但是,由於歷史條件不同,人們的需要和利益不同,階級立場不同,人們的價值觀往往不一樣。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與社會有著不同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以及人和道路的選擇,具有普遍的、顯著的導向作用。我們一定要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影片中,秦皇為了結束無休止的征戰,為了天下百姓安享太平而四處征戰,不惜成為眾矢之的。殘劍具有與秦皇相同、相近的價值觀,因此在緊要關頭放棄刺秦。
而長空、飛雪,身居趙國,為秦所滅,一心想著刺殺秦王,報仇雪恨,這正是價值觀的作用使然。
3、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凡是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的價值觀都是正確的。從人的需求方面來說,判斷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最高標准,就是同事物發展規律相一致、同社會發展規律相一致的人類的根本利益。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秦王、殘劍的價值觀,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是正確的。
4、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
秦王、殘劍是非常牛逼的集體主義!
長空、飛雪是非常不牛逼的小圈子、小團體!
哎呀我去,這題出得絕對夠歹毒!
謝謝採納
③ 電影《心靈捕手》主人公性格分析(心理學)的問題
通過性格心理學來分析《心靈捕手》這部電影,在一個具有保護殼下的主人公有以下2方面:
1、人物的防禦機制(保護殼)
在一部擁有著積極變化主人公的故事中,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有著明顯的「創傷」的主人公(不論是外在還是內在),在電影的一開頭,主人公們認為他們的生活並不存在著任何的問題,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被生活困住的他們必須克服他們原本相信的謊言。
通過改變和正視自己的缺點,才能邁向新的人生旅程。主人公的「創傷」通常源於過去的一些經歷,在《心靈捕手》中男主角威爾的創傷來源於童年時虐待自己的父親。這一過去的傷口引發了威爾的自我防禦,他認為對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會導致情感上的痛苦,他怕受到傷害。
作為一名電影的編劇,有時用這種方式思考電影中的人物會讓人覺得抽象,但將軟弱轉化為行為的一種方法是使用防禦機制。那麼什麼是電影人物的防禦機制呢?其實,自我防衛機制是角色們戴著的面具,用來隱藏他們的內在自我。
而他們所迴避的,所害怕面對的這些東西,往往都阻止著他們變得更好。就如同之前所說的旁觀者清,我們在為電影主人公們加油打氣的同時,也是給我們自己鼓勁,因為在電影中,我們或許也看到了自己不願意在生活中面對的真相。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和主人公取得心靈上的溝通,因為我們和他們一樣,都需要改變,都需要宣洩。
(3)如何進行電影人物分析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在他繫上的公布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威爾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
威爾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甚至到處打架滋事,並被少年法庭宣判送進少年觀護所。數學教授有心提撥這個性不羈自我的天才,要他定期研究數學和接受心理輔導。數學難題難不倒他,但卻對於心理輔導,威爾卻特別抗拒,直至遇到一位事業不太成功的心理輔導專家桑恩教授。
在桑恩的努力下,兩人由最初的對峙轉化成互相啟發的友誼,從而使威爾打開心扉,走出了孤獨的陰影,實現自我。
④ 影評中人物形象怎麼分析
影評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要根據電影的故事情節,人物的角色設定,性格等方面進行分析,每個人所理解的程度不同,所以說分析的角度也不同。
⑤ 《死亡詩社》電影中的典型人物分析
1、查理則是天生的自由者的化身。
查理從出場到最後都貫徹著代表自我的思想之風。他心中藏著自由,只是等待時機將它釋放。在影片中,他經常做些離經叛道的事情,他抽點小煙,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在校方威脅他簽字誣陷基廷時,他拒絕簽字,然後被開除了。
2、陶德則是保守的自由渴望者。
他天生敏感,內心保守,開始就背負著哥哥是上屆畢業生最優秀學生的巨大壓力。陶德其實是影片中反差最大的人,最開始的他由於自卑敏感的心態,拒絕參與集體活動,可是受尼爾和基廷老師的影響,他漸漸改變。
3、尼爾是熱烈的浪漫主義者。
他內心清楚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他說自從他有記憶起就想要做表演。尼爾非常出眾,他的成績名列前茅,他始終是班級里最有力量的那個人,領導著大家去打破傳統的思想禁錮,帶領大家建立死亡詩社,幫助陶德釋放自己,尋找自己心底真正的聲音。
影片評價
影片9分40秒的開場,由103個鏡頭組成,其中80%為特寫或近景鏡頭。通過典禮中反復出現的人物動作和表情,為觀眾營造出學校所特有的嚴肅呆板的氣氛。典禮結束,人物開始走動,鏡頭也不再像之前一樣固定。
通過人物和鏡頭的綜合運動,劇情發展到宿舍內部階段,鏡頭語言已經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精闢的對話,劇作的功力得以展現。整部電影充滿張力詩意和激情。
⑥ 影評人物性格從什麼角度分析
你這問題略微有點不明啊……不過就著我的理解給你點建議吧。
我覺得分析人物首先要從情節入手,拿電影作比方。
你看到的是導演,演員,編劇展示給你的一部電影,你首先看到的是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情節。
好的主創,會通過每一個細微的情節表現人物的內心。所以我建議你從看到的、細微的情節入手,由小見大的來梳理人物性格,得到一個總體的感覺,再把這種總體的感覺回扣到人物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上來暗合一下,這就比較中規中矩了。
但是實際上寫好影評遠沒這么簡單,俗話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總的來說只要把你眼中的人物通過你的文字或者語言表現出來就好。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如何在動畫電影中塑造人物【淺析動畫電影人物塑造方法】
[摘 要] 動畫電影作為電影的一個分支,由於其受眾群和表現手法的不同,使其創作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結合動畫電影自身特點及受眾群需求,針對動畫電影創作方式中的人物塑造方式進行分睜宴燃析,總結出適合動畫電影的人物塑造方法。
[關鍵詞] 動畫電影;人物塑造;受眾群需求
一、塑造動畫人物的真實性
(一)寫出動畫人物的來龍去脈
什麼是人物的「來龍去脈」?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社會里,從出生到現在,都有各自的家庭環境,朋友圈子,生活經歷。當我們接觸一個人的時候,對方的過去也不可能是一張白紙,人都有他的「過去」,他的個性、談吐、行為習慣,也都是由於他的過去的那些經歷和成長環境所慢慢形成的。[1]雖然他只是在電影銀幕上出現了短短的兩個小時或者更短的時間,你要讓你的觀眾相信他在之前已經存在。他在銀幕上展現的悉虛個性有他的根源所在。動畫人物更是如此。如電影《千與千尋》中的主人公小千,影片一開始,一個沒有太多生氣,對外界毫無興趣,膽小、任性、嬌氣,不喜歡自己的學校,沒有太多的朋友的形象已經通過她的言談舉止活生生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了,在電影沒有開始的時候她就已經有她的生活、她的個性。動畫電影中的人物在開始其故事以前已經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了。
了解所要創作的人物。越了解人物,便越會知道當他遇到事件時的反應,人物就更真實。要學會跟著動畫電影中的人物走,想想她會怎麼說,怎麼做,怎麼處理緊急情況,當他遇到危險的時候,是奮不顧身還是小心翼翼。
把身邊的朋友當作模特來進行聯系,為人物寫一個你自己認為足夠的「簡歷」,了解他的「來龍去脈」,人物在故事開始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二)人物性格的多表現層次
1.塑造多層次的人物個性
任何人都不可能只有一種個性,一個特點,你所創作的人物也不例外,人物在不同的場合表現的性格會是不同的,工作中的個性,和他人相處時的個性,自己獨處時的個性,都不盡相同,只有人物性格有層次,觀眾才能感覺到人物的真實,才能產生移情並認可人物,塑造人物個性的多面性和層次感是讓動畫電影中的人物變得鮮活和立體最好的方法。比如《怪物公司》中的主人公工作中是一個高大令人敬佩的形象,可是在情感方面卻是一個根本不知道如何表達的傢伙,這樣的設計使他的形象在觀眾眼中立刻鮮活了起來。
2.表現人物個性的方式
人物通過從影片開始到影片結束這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事件來展現人物性格。如何通過畫面來表現人物呢?
動畫相對實拍而言,人物的細微表情不容易把握,但人物動作可以誇張到極致,因此通過他們內在的(情緒上的)相互作用表現人物個性相對難以表現,但可以通過為他們設計障礙,在爭取他們的戲劇性需求過程中表現人物個性;或通過他們與其他人之間的關系中表現人物個性。
(三)了解和分析人物的基本欲求
動畫電影的主人公都會有一個「目的需求」,他突破每一個障礙的目的也是為了達到最終的「目的需求」,人物塑造時一定要了解他基本需求是什麼。他每一個行為都要有依可循。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特徵的人經歷後便會有不同的基本欲求。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影片《五歲庵》中小主人公被一幫壞小孩打後,看著那幫壞小孩的媽媽為他們擦拭鼻子上的血。小主人公這時的基本欲求不是去報仇,也不是關注自己的疼痛和委屈,他的基本欲求是讓自己的媽媽給自己擦拭鼻子上的血,壞孩子都有媽媽,可自己卻沒有。如果你是這部片子的創作者,在創作此段落的時候,只有明確了人物的成長環境和心理需求,才能設計出當人物遇到事情後最真實和最迫切的欲求。
二、動畫中常用的人物塑造方式
美國的祥哪動畫作品由於一直以來的受眾群定位為兒童,考慮到兒童的接受能力,創作人都刻意把人物類型化和簡單化,用外在突出而誇張的特點來彌補人物本身個性的單一性和不變性。當你面對的受眾群為兒童的時候,你所創作的動畫中的人物要簡單,但是不能無趣,沒有特點,正是由於人物個性的簡單化,因此在個性、行為、動作、造型等方面要有其獨特、誇張、讓人過目不忘的特點。
動畫不同於實拍片,實拍片對人物的塑造可以細致入微,尤其是演員在展現人物個性的時候可以利用豐富的表情和形態來進行外化表現,但是動畫不同,由於技術和受眾群等原因,動畫中無法表現過於復雜的人物個性,人物的個性簡單而誇張,無論是主要人物還是次要人物,個性顯而易見,有一到兩個獨有的性格缺陷,個性表現越誇張越好。
隨著動畫的發展,其受眾群的范圍也不斷擴大,由兒童擴大到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尤其是針對青少年的動畫作品漸漸嶄露頭角。青春期,這是人生中變化最為復雜和微妙的年齡段,青春期的孩子由於心理和生理的變化,越來越關注自己,關注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不管生理還是心理每天都處於變化之中,彷徨,不確定性,極其容易受他人影響。沒有正確的價值趨向,自信完全是來自外界對他的認同,而不是自身。生理的變化使他們有了「成人感」,而心理的不成熟又與之相矛盾。針對這個時期受眾群塑造的人物如若依舊簡單而只是個性突出誇張沒有變化的話,很難再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產生移情效果。因此人物的個性創作也越來越復雜化。
對於動畫電影的人物創作而言,人物創作一般分為三類:固定型、揭示型和變化型。
(一)固定型
人物個性自始至終沒有變化,並且在影片一開始就將其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在影片一開始就喜歡上人物本身,產生「移情」,當人物再發生事情或沖突時觀眾才能對其倍加關注。這是動畫電影中常用的人物塑造方式,如動畫電影《龍貓》中的小姐妹就是典型的固定型創作方式,影片在一開始就把可愛、積極、樂觀的姐妹展現在了觀眾面前。
(二)揭示型
揭示型是指人物的個性有多個方面,在影片發展中,人物的個性會結合事件逐一向觀眾展開;人物的個性在故事最初時沒有完全顯現,而在故事發展中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沖突阻礙而多層次地展現出來。
(三)變化型
⑧ 勵志電影《全民目擊》人物形象賞析
勵志電影《全民目擊》人物形象賞析
引導語:在人生旅途中,我們經歷著、品嘗著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在自己失意傷心時,在自己幸福開心時,總有那麼一部電影陪著你走過那些令你難忘的時光。以下是的我為大家收集的勵志電影《全民目擊》人物形象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全民目擊》通過講訴地方富豪林泰婚期將至,準新娘楊丹卻被人殺害,林泰的富二代女兒林萌萌成為最大的嫌疑人,林泰重金聘請國內頂級律師周莉為獨女辯護,公訴方卻是互生間隙多年的檢察官童濤,因此展開的撲朔迷離的有關殺人案件的司法題材電影。電影主要是通過了一個殺人司法案件展開,多視角的講敘這個故事。導演對司法社會主題的關注和父愛親情的主題把握尤其到尾,表達了對社會司法案件的關注和表現親情的至高無上。針對電影本文以人物形象、景別表現、視聽語言三個方面展開敘述。
首先是林泰。林泰從殺人案件中救出女兒體現出了影片濃濃的父愛之情。其一是林泰的笑容。林泰在看到女兒出場的時候,他笑了。這時候他的鏡頭是遠景,林萌萌的鏡頭是近景。林泰是笑,林萌萌是哭。兩個人相反的面部表情給觀眾一個對比,當女兒受委屈的時候父親就是給女兒一個安慰。這個時候就顯示出父愛的高大偉岸,他想讓玩世不恭的女兒不要受到傷害也不要哭泣。所以在女兒看著自己的時候,也要給女兒一個溫暖的笑容。
有父親的地方就有家。一個溫暖的笑容頓時溶解了電影緊張的氣氛,也緩解了林萌萌內心的緊張。一個噓的手勢,表達了讓女兒不要緊張,爸爸一直在這里,這樣的動作人物設計也暗示了林泰對女兒深深的愛。其二就是眼神的把握。
電影中最出色的地方在於對眼神的把握,其實電影里用眼神來切換視角來講述故事,這是眼神在電影中的結構作用,在電影中眼神也給了觀眾很多暗示。其次對於被人們稱作奸商的林泰,在人物形象上的設計非常有考究。
林泰在剛出場的時候,眼神是犀利的,是復雜的。當林萌萌出現的時候,他朝著林萌萌笑地時候眼神是溫情的。他見童濤的時候眼神是絕望中帶著期待的,因為他心內深處想要童濤發現一切,放過他們,又面對對手的苦苦逼問的.絕望。(www.kuai.com.cn 快讀)
但他在最後對自己控訴的時候眼神的平靜的,他內心深處就想死在龍背之後解救女兒的苦楚。所以他坦然了,還開起了冷笑話“早知道就寫社會主義好。”此時的林泰在用光方面,都是逆光剪影的用光方式。這樣更使觀眾留下最多的想像空間。
其次是周莉。周莉作為林泰的辯護律師,周莉的內心變化是復雜的。通過的不同的人物視點,以及相似的司機內心掙扎咆哮和林泰的掙扎咆哮相似蒙太奇手法。讓周莉一開始厭惡林泰到最後不要一分錢也要為林泰辯護。周莉人物形象設計的內心變化也是電影主題的導向,想要人們正視生命,人的一生總有一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在描寫周莉指責林泰司機殺害楊丹的過程中,周莉大部分是特寫鏡頭,並且有仰拍。
說明此時周莉在電影中處於強勢的一方,是強大的表現。孫偉一直都是近景表示他在電影篇幅里處於弱勢的一方,是弱小的表現。在周莉逼孫偉承認罪行的時候採用廣角鏡頭拍攝虛化了聽眾席,強調周莉一個人。但這時候周莉是中景,孫偉是近景,展現出孫偉內心的掙扎。“承認吧,雖然你失去了自由。但從此你獲得了人生的自由。”其實電影在這時候是有鋪墊的,後文孫偉夫婦在接受警察詢問的時候,奶奶和孫偉的女兒的形象。也映襯了林泰和林萌萌。無論怎樣,父親也要維護女兒的周全。
最後是檢察官童濤。電影採用倒敘加閃回式的描寫手法有點類似於《記憶碎片》。這樣加深了電影的懸念干。童濤在電影里有著復雜的關系,是林萌萌老師的男朋友,是林泰的不共戴天的人,也是周莉的競爭對手,但在影片的最後他還是堅持了還原事實。
他要決心還原歷史的真相,他在回到林泰家鄉看到機械廠的時候電影使用推的運動方式,就像在證明童濤內心得變化。還有在童濤和林泰對手戲的時候,兩人一直大部分都是正反打鏡頭,著裝也是一個黑色,一個白色,象徵對立的雙方。到童濤私自找林泰的時候兩個男人的對決,一直採用正反打。在兩個人對決的時候童濤占據的畫面大小比較大。此時的時候童濤是正義的,是電影主要弘揚的方面。
影片當中第一個情節點設置的就是孫偉成為案子真正的兇手。案子變得撲朔迷離明明每個人都看到了案發現場,但就是找不到兇手,讓觀賞充滿了好奇心。第二個情節點就是林泰只指正自己才是殺人犯,讓電影推向高潮。最後電影的高潮就是在周莉揭開了案件真正的原因。
最後周莉面對林泰的時候片子採用了中心對稱的構圖。均衡構圖則給人以穩定、舒適、和諧的感覺。電影以攝影機的運動為主,藉助三角架,軌道,升降機,或人的身體進行各種軌跡的運動。這種運動方式更容易凸顯生活中的平常小時去交待事情,可以很好地控制觀察的順序。也更加符合懸疑劇的定位。
電影採用了倒敘式的講述方法也讓電影撲朔迷離。影片的開頭是仰拍車輛飛速行駛的鏡頭,這樣的開頭設計既可以交待環境,又讓電影的影調變得快速流暢。採用聲畫分離的方法吸引了觀眾,讓觀眾開始就可以把目光聚焦在熒幕唯一的光源上。之後又用主持人的身份介紹了出場人物身份,既自然的交代了人物又不顯得刻意呆板。
這部電影也是非行嘗試的一部現代都市題材的懸疑動作劇情大片,每個人都在目擊、見證身邊的人和事,同時置身他人的目光中,完成當局者和旁觀者身份的轉換。但電影的不足就是沒有尊重客觀事實,有的出現很多邏輯的錯誤,例如檢察官的著裝,言辭。
和台詞的設計上在法庭上是非句是不能出現的這些是電影本身的不足。但在國內對司法類電影的關注也引起了一定的社會反響,電影的成功運作也證明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正如父愛——父愛如山。父親將對兒女的愛傾注從身體到心靈。讓愛從身體到心靈。讓一個不懂事的女兒明白人生應該堅持什麼,人生需要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