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深度解析女人苦難電影

深度解析女人苦難電影

發布時間:2024-01-18 16:12:20

❶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電影《香魂女》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講述了做童養媳的香二嫂的人生為主線,首先她的丈夫是個酒鬼而她的兒子是個傻子,但是她的生意蒸蒸日上,最後她為了兒子的幸福害另一個女孩失去幸福的故事。

❷ 萬箭穿心電影解析

萬箭穿心電影解析:

《萬箭穿心》展現在人們視野里的是一個無助的,飽經滄桑的女人。表面上的咋咋呼呼實則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女人。她不修邊幅,生活的磨難寫在她的臉上,和她衣服凌亂一樣,她的生活也凌亂不堪。一地雞毛的生活狀態讓觀眾也跟著她一起皺眉頭,一起「罵罵咧咧」。

或許,這就是生活原本的樣子,只是,再多的灰色也不應該遮住該有的亮色,哪怕一丁一點。只是對於李寶莉(顏丙燕)而言,一切都是那麼的「不如意」。而這一切不幸,寶莉的閨蜜歸咎為是新房子的風水不好,是「萬箭穿心」。但真正的悲劇何止是風水所能解釋和涵蓋的。

李寶莉是漢正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個婦女。靠著小生意貼補家用,常年的小販生活讓她的性格總是風風火火的樣子,常為生計吵吵鬧鬧。丈夫馬學武是國企的廠辦主任,比起「粗俗」的妻子寶莉,丈夫馬學武顯得很「體面」,這也是導致他們夫妻不和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馬學武是一個極其自私和懦弱的男人,這也是他在得知下崗通知後他選擇跳江自盡的最終原因。沒有擔當的馬學武婚內出軌,這也是他被下崗的重要原因,他沒有顧及年幼的兒子和年老的母親,更沒有顧及妻子李寶莉,連遺言都沒有給寶莉只言片語,無情無義至極。

這樣的男人死有餘辜,但李寶莉的兒子和婆婆並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是李寶莉平日里的吵鬧甚至是那次舉報所造成。這也是造成李寶莉真正悲劇的根源。

人最大的悲劇就是親人的漠視。李寶莉含辛茹苦將兒子撫養長大,兒子不但沒有感恩而是在考上大學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母親斷絕關系並讓母親把房子讓給奶奶住。理由是房子是爸爸留下來的。

兒子從小就嫌棄母親李寶莉,他認為是母親「害死」了父親。他厭惡母親的粗俗和喋喋不休,在他的眼裡這些根本不是愛。他只看到了母親平日里的大呼小叫,聽到她的嘮叨,後來又看到母親和那個「野男人」,在他的眼裡,母親似乎沒有一處好。

他沒有看到母親的辛勞,母親的心酸,把母親捍衛婚姻的種種做法看作是低俗甚至是陷害。他寧願相信「婊子」的話也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媽媽。這是多麼可怕又可悲的心裡。他居然問及:你愛過我爸爸嗎?把一場沒有道德的出軌看成是為了愛情。而真正的受害者,自己的母親卻被他看成是一個潑婦。

在出軌這件事情上,這個家庭沒有人責怪馬學武卻在責怪李寶莉。沒有人心疼李寶莉的死活卻在為一個死者馬學武而打抱不平。李寶莉連處置一個相框的權利都沒有。成了寡婦的李寶莉為了活命,為了兒子和這個破敗的家成了一個「女扁擔」,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所有的苦難,包括精神上的折磨。

一晃十年了。飽經滄桑的「女扁擔」依然奔跑在大街小巷,為了搶活多掙錢不惜吵架丟份。而此時的兒子卻為老師無意提到的母親是「女扁擔」而感覺丟臉。老師眼裡母親的偉大在兒子眼裡卻成了恥辱。婆婆也並不關心這個兒媳婦,在她的眼裡只有孫子。雖然也有惻隱之心但終究放不下利益,那套兒子留下來的房子。

❸ 剛才看一部電影《殉道者》 有些看不懂 有沒有人能解釋下電影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殉道者我認為講述的是善良的無助。安娜是善良的,她接受孤獨的露西,試著營救未死的露西仇人,試著營救被虐待的女人,等待她的是什麼呢?成為殉道者的試煉。而為何那麼多人,只有安娜成為了完美的殉道者?因為她有信念,她的信念就是好基友露西,所以她能忍受肉體的折磨而達到精神的虛無。其他的試練者是沒有堅定信念的,所以只會崩潰,而成不了殉道者。至於殉道者這個詞的含義,大家可以網路的,沒有信念,殉個啥道?當然,其實深挖起來,安娜的善良使她遭受了苦難。小時候,她作為正常人,完全可以不理露西。知道露西殺人之後,完全可以直接報警。發現密室之後,也可以報警而不是先救助。
再分析露西,其實她也是善良的,看完電影,應該知道,其實一直糾纏露西的赤裸女就是露西小時候逃跑的路上遇到的被折磨的女孩,露西為了逃跑,沒有救她,於是一直生活在愧疚中。露西還是太善良了,折磨女孩的兇手都不愧疚,你愧疚個啥子?還愧疚出心魔了,以至於最後自殺。而且小時候虐待自己的兇手,就一槍就算報仇了?還是太善良
然後分析下惡人,那個密室門那麼隨意,那一家的小孩會不知道密室?也就是說,那一家的小孩也是知道他們家密室里有「玩物」的,但是他們生活得其樂融融,根本沒心魔的困擾(對比下心魔困擾致死的露西)。風乾的小白鼠出現在餐桌上,還能談笑,說明他們一家都經歷慣了虐待和殘殺,也就是說他們都已經沒人性了。最後他們一家什麼下場?3個都是一槍斃命,人固一死,有時候死了比活著痛快的多,想想那些被虐待的試練者。還有,為什麼推薦那個男孩學法律?因為惡魔總是能拿起法律武器
至於教主老太太,她最後可能是真的知道了「那個世界」的秘密,善良的安娜,以為告訴她「那個世界」的秘密就不會有人再成為試練者了?可惜人性貪婪,就像那個男的擔心的「她會告訴我們嗎?」一樣,最後教主帶著秘密去天國了,也是一槍上路哦。
總之這部電影,我看到的是惡人活得好,死的快,善良的人,活在痛苦中,死的很凄慘。善良的成本太高了

❹ 電影《戰爭中的女人-祈蒙六姐妹》觀後感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當《沂蒙山小調》的旋律響起,我終於決定不再控制自己,眼淚奪眶而出。好久了,好久沒有為一部電影流淚了。
往看的中國戰爭電影,總是大氣磅礴。指揮員運籌帷幕,三軍將士浴血奮戰,到最後沖鋒號一響,戰斗取得勝利,電影進入高潮。以前電影似乎,戰爭總是屬於男人,鐵血殘陽,疾風驟雨,充滿雄性的較量,容不下絲毫屬於女性的特質。女人在常態中多是柔弱的,女人害怕喪失安全感,女人從心底排斥戰爭。然而,無數身為女兒、母親和妻子的女人們,身在後方,心系前線,走不出戰爭。
但是《沂蒙六姐妹》與以往的戰爭電影不同,它從小入手,讓我們通過六個女人的眼睛來審視戰爭,品味戰爭中的親情與愛情,體會人性的光輝與偉大。生活在沂蒙山區的六姐妹,各有各的苦難,也各有各的歡樂,是戰爭把她們緊緊地拴在了一起。蘭花、春英、月芬、秀秀、小鶴、黑燕,六個柔弱的女人,用她們的愛譜寫了一曲沂蒙頌。
1947年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庄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著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裡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著一項艱巨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為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為做軍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望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印象最讓我深刻的莫過於新媳婦月芬,她的遭遇最讓人感動,最讓觀眾揪心。從未謀面,只是聽說他是全村最棒的男人,只是聽說侄兒跟他長得很像,而她忙飛奔回家,點燈看臭長什麼樣 ,希望能從臭的身上找到一點丈夫的影子於是月芬就不斷地在追尋,在一隊人之中苦苦追尋。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於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影片中南成順路回家,而月芬卻不巧回娘家取糧,他飛奔回來,她一襲紅襖不要命般飛奔而回,荒涼的天地之中,一個紅色的身影掠過灰色的樹林,但是卻仍然錯失。進屋之後,她嚎啕大哭,直到發覺丈夫帶走了自己剛剛綉好的荷包,正如他拿到荷包那時臉上甜蜜的笑。月芬跑到高坡之上,對著遠去的隊伍大喊南成的名字,彷彿難成走時那不舍的回眸。
又如大嫂知道自己丈夫犧牲了,還要裝著堅強,還要操持一家老小的生活,還要積極支援前線。
隨著戰事的吃緊,六姐妹們紛紛奔赴前線,抬擔架救傷員,運送炮彈等,真真正正的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尤其是月芬看到一個個的傷員,發瘋地在傷員中尋找,害怕那其中有她的南成。當醫生說急需用血的時候,月芬第一個站了出來,可是醫生卻說要一個男人的血,月芬激怒了,大聲喊道,「你瞎了嗎,我們沂蒙山的男人全都在戰場上!」影片中還配以《送哥參軍》的旋律,「哥哥你參軍去前方,我在後方生產忙,冬有棉衣夏有糧,請你把心放」。
這些真的很讓我感動,這是一個偉大的女人對革命大無畏奉獻精神。看完電影除了被劇情深深的感動之外,還有就是這個世界需要和平,希望不再有任何形式的戰中來擾亂我們幸福的生活

❺ 豆瓣8.9,這不僅僅是一部神作,看許鞍華如何講述女人四十的不易

許鞍華一直是我十分敬佩的導演,她總是能把一個一個嚴苛的題材拍得如此游刃有餘。

小人物的辛酸歷程、市井風味又不是很過。

想起了亦舒寫的一篇小說,裡面的女導演說自己是拍文藝片的,雖然孤獨,也樂在其中。

是否許鞍華也亦如是?

回憶《女人那話兒》裡面的許鞍華,當問到家庭兒女的時候,她臉上那份掩飾不住的黯然與落寞。

不過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空白,她才把家庭生活拍得那麼有聲有色,那麼溫情脈脈。

前幾天重看了許鞍華的《女人,四十》。這部片子是她的後期代表作,也可以說是許鞍華作品以來拍得最好的一部文藝片。

第一次接觸許鞍華導演作品的觀眾可能會覺得她的電影「陣容缺少偶像,定位不太商業,海報趨於朦朧」...

歸根結底,許鞍華的電影太過生活化。沒有那些生活經歷的人,又怎麼會看懂許鞍華

《女人,四十》恰好是一部可以讓你「速補人生」的電影之一。

1991年,許鞍華拍攝的《極道追蹤》和《上海假期》雙雙遭遇票房慘敗,這讓許鞍華的電影生涯跌入谷底。

失望之餘,許鞍華只能遠走日本學習,蟄伏四年。

《女人,四十》便是她返港之後的初試牛刀之作。

許鞍華大概是香港白描功力最強的導演了。

影片中可以看到許鞍華導演對於香港 社會 變遷的一種敏銳觀察和體會。

80年代以來,香港 社會 轉型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中產階級成為城市人口的主體。

這種變化是如此之快,以至於許多正在被中產階級化的普通市民一時無法適應自己身份的更迭。

通篇看下來感覺《女人,四十》的風格比較貼近於《天水圍的日與夜》與《桃姐》

同樣是市井生活,同樣的苦中作樂

所以電影常常令人看著看著,笑著笑著,不覺間已潸然淚下。

《女人,四十》由蕭芳芳、喬宏、羅家英、羅冠蘭等香港老戲骨參演。

豆瓣評分8.9,好於98%的劇情片,IDMb評分7.8,爛番茄新鮮度97%

《女人,四十》圍繞一個四十歲主婦的日常生活展開,娓娓講述著人生細碎的無奈與親情的聚合悲歡。

這部拍攝於95年的電影,已經過去20餘年。

雖然這是講述女性生活的電影,但是從一個男性的視角和 情感 去欣賞這部電影,並以此作為對香港電影的一種紀念,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電影的故事情節很簡單,非常生活化,電影所表現的一切藝術都活化於生活瑣事內。

其要表達的豐富內涵也都悄然無聲的浸淫在細微不起眼的吃喝拉撒睡、油鹽醬醋茶中。

影片講述了香港典型的職業婦女如何在家庭和事業之間爭取平衡的故事。

故事的重心為劇中的女主角阿娥(蕭芳芳飾)在婆婆意外過世後和患上阿茲海默症的公公(喬宏飾)的相處過程。

如果靜下心來看看身邊的你和我,他們的倒影也許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的彷彿就是自己。

在這部平凡而感動的電影里,不僅僅只有盡孝那麼簡單,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蕭芳芳飾演的阿娥是一個年過四十的中年女性。

為人母、為人妻、為人媳和為傭工,她在不同的人生角色中轉換著,嘗到了作為一個女人常態下幾乎所有的滋味。

她出現在影片中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在市場魚攤前買魚

阿娥在販魚攤邊趁魚販接電話的空檔,一掌拍死一條正在翻肚吐氣的魚,一條活蹦亂跳的活魚漸漸死去,一條原本售價150元的活魚,變成了一條只值50元的死魚。

即便是她這樣一個善於精打細算的主婦,天有不測,如此的大負擔就這樣不期而至地擺到了阿娥一家面前:

阿娥一家是典型的 社會 轉型時代的中產家庭。

這場變故,使得阿娥原已不堪重負的雙肩,再次遭遇一次生活的重壓。

由此,阿娥便被置於職業女性和家庭主婦這兩種身份之間擠壓,開始了一場漫長而艱難的人生掙扎。

雙職工的家中沒有多餘的人手來看護老人,中產家庭的收入雖不至於拮據,但也無力承擔僱傭一個全天候的看護。

於是他們陷入了將老人送去環境不如人意的公立養老院和將老人留居家中長時間無人看護的兩難境地。

阿娥先後將公公送至兩家公立養老院,相繼面臨公立養老院資源緊張,很多老人無法登記入住;

有出現職能不全,老人常常走丟,以及環境惡劣,老人受到傷害等等一系列現實問題。

這些都表明, 社會 轉型期的養老問題,事實上無法全權由 社會 公共承擔,兒女、家庭根本不可能完全抽身。

面臨如此難題,阿娥的內心進行了激烈的斗爭。

眼下的情況,只有她作出辭職的犧牲,才能解決。

而對於深陷家庭繁忙事務的阿娥來說,工作恰恰是她唯一的精神寄託。

但是對於公公,媳婦身份的親情卻是無法置換的,同時也讓阿娥深刻體會到公公作為一個老人,面臨經濟價值丟失後改朝換代的心情與感觸。

他們需要家人與 社會 貼心的關懷和愛護。

於是,阿娥選擇了辭職,公公也最終在阿娥的盡心照顧下,安詳辭世。

影片的片尾,譚倩紅的歌聲響起,略顯凄美的調子吟唱道:

對於阿娥這樣的中產家庭職業婦女,辭職回家照顧老人,是一次傳統價值的回歸,也是一次對親情與事業的再思索、再定位。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許鞍華對於香港 社會 變遷的一種敏銳觀察和體驗。

這種變化是如此之快,以至於許多正在被中產階級化的普通市民一時無法適應自己身份的更迭。

阿娥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位。

一般來說,中產階級女性很難兼顧職業和家庭。

她們要麼以犧牲職業為代價,來換取家庭的平穩與和諧;要麼用家庭職能的重新分配來維系主婦和事業之間的平衡。

除此之外,便是那些無法適應上述角色和身份變化的人群,她們不得不深陷家庭與事業的雙重危機之中。

阿娥自然是這樣陷入矛盾的人。

影片中有一處細節,恰好反映了阿娥兩種 社會 身份之間的微妙沖突。

在公司上班的阿娥突然接到丈夫電話,說她公司樓下的超市正在出售打折的大米,要讓阿娥下班時買兩袋回家。

阿娥不勝其煩,沒好氣地指責丈夫寧願在家游手好閑,也不願意為她分擔家務。

鏡頭的快速轉換營造出的既是一種幽默和反諷,也帶有對阿娥身份快速切換的無奈和慨嘆。

許鞍華利用這點,透露出獨立女性角色的不易與艱辛。

私營養老院由於價格昂貴,讓阿娥這種中產階級家庭無力負擔。

於是她只能選擇條件相對較差的公營養老院。但是老人在這些 社會 機構中又不能得到妥善的照顧。

顯然,這不符合中國人的孝道傳統。

無奈之下,阿娥只能重新把公公接回家裡,用傳統家庭養老來為老人提供一種人生的「善終」。

於是,家庭與事業的雙重擠壓便使阿娥的中年生活變得格外沉重起來。

她的這份沉重,其最終原因並不在於她的個性或家庭因素,而是由 社會 整體發展與變化所導致的。

但恰恰在這個問題上,影片顯示了許鞍華面對此類 社會 疑難雜症的一種睿智與超脫的態度。

換言之,對待《女人四十》這樣一個原本不無沉重的題材,許鞍華完全摒棄了某種愁眉苦臉式的悲劇美學。

相反,她採用了一個積極、樂觀的觀察角度來體現。

力圖在阿娥艱辛而沉重的生活中去發掘一些更為超脫、更為浪漫的人生況味。

正是許鞍華的這種積極態度,為《女人四十》沉重的劇情帶來了一抹喜劇的亮色。

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那段漫天飛絮仿似下雪的場景可算是情緒的升華,因為本片的英文名「Summer Snow」正是此景的描述。

但是我不覺得這是影片的高潮,因為它的分量太輕,沒有激起觀眾的心靈波濤。

「夏雪」是對於他們公媳關系水到渠成的抒情和贊嘆,並不是各種矛盾集中到一起的大爆發,也沒有將觀眾的 情感 推向高潮。

最後公公的死,也被及時拉上黑幕,清淡處理,更談不上「高潮」。

這樣看,一個沒有「小高潮」的文藝片確實不討喜,但《女人四十》絕不是散文化電影。

它的戲劇沖突還是十分明顯,情節的可看性也沒那麼弱。

它還是在講故事,而且提供了有血有肉,相對完整的發展脈絡。

試想,當兩人走過一片樹林,輕盈起舞的漫天飛絮悄然而至。

這在一個智力正常的 健康 人眼裡,未必不是一個令人生厭的場景,

公公因而興奮地大叫起來,阿娥也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

此時此刻,人生所有的沉重、悲涼、無奈,都從阿娥眼前消逝無蹤。

剩下的唯有浪漫的情懷,唯有對人生苦難想像性的超越。

以及人心與人性在完成這種約束之後的舒展與快意。

我想,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個鏡頭,應該是阿娥不意走上天台,卻發現了成群的鴿子在天台地板上。

公公在罹病住到阿娥家來後,曾經說過在天台看到整群的鴿子,但是都不曾相信。

阿娥脫下拖鞋,慢慢走近這群忙著啄食米粒的鴿子,呼喊著先生到天台來看這個原本被當作是瘋言瘋語卻是真實的奇景。

這種由悲到喜的感動,恰恰是我們所需要承受的。

對生活缺乏勇氣的平庸丈夫,精打細算的小市民生活,青春叛逆的孩子,老年痴呆的退伍公公,帶著電腦技術侵入的漂亮秘書...

生活的一切,彷彿都與她為敵。

人到中年的女子,早上一睜開眼,沒有任何關於自己的思考,全盤關聯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窘迫。

而蕭芳芳純然的演出則把中年女性的困惑、堅強、無奈和坦然地心理波折表達得淋漓盡致。

想起《方世玉》里無厘頭的她,還真是天壤之別。早年香港影星的演技,在歲月的洗禮中,打磨得自然生動。

要知道,就連奧斯卡得過大滿貫的電影也就三部:《一夜風流》《飛越瘋人院》《沉默的羔羊》

《女人,四十》口碑與票房的成功,1400多萬的票房不說,又為香港女演員多添一個柏林影後。

蕭芳芳在台灣先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後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95年最佳女演員,呼之欲出聲望最高地成為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後。

她就像每一個天皇級巨星的演出,如許冠文、周星馳一樣出色。

蕭芳芳在銀幕前和銀幕後完全吻合,表現一個現代女性的形象,她在生活上與電影中一樣非凡地演出自己。

如果是非要找到一個蕭芳芳式的表演瑕疵,就是她一直沒有擺脫「阿娥」這個角色。

真的很喜歡蕭芳芳的表演風格。

在影壇根深蒂固的蕭芳芳,由粵語長片開始就不斷蛻變。

由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不論拍戲還是不拍戲,她的表現都是一貫的不平凡。

她在銀幕和現實,由粵語片到新浪潮電影,她都擔任一個非凡的女性形象。

她由國語片童星,粵語片青春偶像, 過渡成一個最優秀的九十年代演員。

她是視演戲為一種長期奮斗,不斷向目標邁進的演藝人,向她致敬

另外除了女主蕭芳芳的精彩表現,片中其他幾位演員也是游刃有餘。

喬宏痴呆得可愛,嚴肅得煞人;

羅家英一改往常的「癲癇」狀態,正經起來也能觸摸人心的敏感之處

最欣慰的是看到兩個TVB的資深綠葉演的是真好:

瘋瘋癲癲自戀十足的羅冠蘭,戲劇出身的她素以誇張見長;

默默無聞但卻在關鍵時刻令人掉淚的夏萍,看著她對失憶老伴的照顧和憐惜,我不禁也黯然嘆息

就算是戲份不多的丁子峻,那種青澀也彌足珍貴。

《女人四十》以極其寫實的態度,描繪了香港中下層小市民的瑣碎生活。

它們分散在情節的各個階段,從未碰撞出彩,也許這就是導演所追求的效果。

材料的堆砌足以使故事發光,不需要刻意安排和表現。

許鞍華給觀眾一個平凡可靠的世俗生活本身,而不是給出自己的太多偏愛和看法。

葉德嫻憑《桃姐》在威尼期影展封後已經足見許鞍華的優秀。而《女人,四十》想該是延續許鞍華這幾年對女性的思考。

桃姐的形像不單叫人《女人,四十》中的「阿娥」,更叫人回味她三十年電影事業中的女性世界。

《瘋劫》思考香港在新舊交替之時,女性如何卡在傳統壓制和現代之間艱難。

李紈紈代表著舊世界,戲初跪拜長輩的動作已說明她壓抑生活的郁悶。

戲在舊區拍攝,畫面暗黑,除更強詭異感外,還帶有壓抑和暴力的色彩。

電影最為血腥的,是戲末李快死的時候,老婦剖肚取兒的片段,而本該代表新生命的嬰兒在片中並沒有帶來希望。

另一個女角阿明在整部戲中,扮演查案和見證人的角色,雖是李紈紈的好友,卻帶著一份冷靜的抽離。

可以看成是許鞍華要表達的——觀察世情、顯露真相,並見證一切。

從《瘋劫》到《客途》,香港風雨飄搖,許鞍華透過電影思索作為女性,如何在這地上紮根,

從第三者的冷靜,到第一人稱的自我反省,無不透露出她無論如何也掩藏不了的知性氣質。

《女人,四十》中的「阿娥」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家庭主婦︰

她有自己的事業,但卻同時支撐整個家庭,因著男性退場使女性進到家庭的中心,撐過平凡女人所能遇到的苦難。

許鞍華倡導的女性主義就是要在全世界范圍內爭取男女平等。

不僅僅是作為女導演,這也是從反面說明了,那種以為女性作家的作品就是女性主義的最好代言人的想法是從頭錯到腳的。

所以許鞍華通過這部電影在敲打著 社會 的良知和警示眾人。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和《天水圍的日與夜》正是她思考中年後生活的最出名代表作。

兩部電影異常成功在於以香港導演之姿拍半百女性的人生經歷。

在急速變化的上海,曾是知識份子的女人並未能跟上時代的節奏,日復日懷念老上海的舊,懷念自己曾有的光輝。

但她最後不得不承認,她再不是屬於上海了,於是黯然回到東北丈夫身邊。

而這,或許正正是那一代中國女性特殊的悲哀︰大概是上山下鄉的緣故,知識份子嫁給了農民,錯配一生,了了結束。

至於在世紀末過後的香港,許鞍華重新把眼光調到基層女性身上。

鮑起靜的角色驟眼看來與蕭芳芳在《女人,四十》中的相似,但在階層上卻有根本的不同。

導演選上基層,表示著她改變認同,而《得閑妙飯》的失敗和《桃姐》的成功更確定這個改變。

另一方面看,《女人,四十》又有著許鞍華迄今最強烈的中年情懷。

就像《今夜星光燦爛》中的林青霞猶對已逝的青春戀戀不舍。

此外,丈夫羅家英與朋友買醉於卡拉OK,感嘆話題總是環繞生老病死;以至唱「小李飛刀」被人拆台,不無時不我予的自嘲意味。

公司電腦故障阿娥得以大展神威,但追不上時代又不避阿Q之嫌的中年狂想。

懷舊粵曲的加插雖配合影片情節發展,其樂此不疲卻反映了一點 社會 老齡化的傾向。

阿娥在與公公相處中,慢慢學會了用只屬於公公的言說方式與之溝通。

公公幻想出飛機來襲的場景,在屋頂平台大聲喧嘩,引起鄰居不滿。

阿娥急中生智,以一種長官下命令的口氣讓他進入「防空洞」躲避「空襲」,順利地將公公引入室內,避免一場即將爆發的鄰里糾紛。

另一個畫面,公公拿著雨傘模仿跳傘動作,從房頂墜落樓下的垃圾車內,竟然安然無恙。

一場虛驚之後,原本令觀眾扣人心弦的緊張場面竟以一種喜劇噱頭收場。

這些場面無不顯示出許鞍華面對危機與困境的豁達與從容。

以相對詼諧輕松的筆調勾勒出來,沒有製造太多的傷痛,始終透露出一種樂觀向上,戰勝困難的積極精神。

在影片最後的春遊場景中,公公對阿娥說,他就要到山那邊去與美女幽會去了。

然後在滿懷對這一人生美景的憧憬與期待中轟然倒地,走向了自己的生命終點。

夏萍飾演的霞姐也很令人感動,得知自己身患晚期胃癌不久於人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療養院的丈夫鵬哥。

鵬哥癱坐在輪椅上,霞姐最後一次去看他,說了一段極為感人肺腑的話:

「我以為是你會來接我,沒想到最後是我來接你。」

看到這里,真的感動到要哭

用不刻意煽情的結局,沒有大喜大悲,只是順著意料之中的線索走著。

生活里隨處可見的人和事,拿來做成好的劇本,讓好的演員演出來,就是最好的作品。

還記得公公臨終前和阿娥說的那句話么?

「人生是很有趣的。不需要做過分解讀,我們至終都會明白。」

❻ 電影《立春》主要講的什麼,女主小時候為什麼過的如此苦難

《立春》是一部2008年上映的劇情電影,主要講述了80年代文藝青年王彩鈴追夢路上不斷受挫的故事。

《立春》是近年來華語電影中比較獨特的一部電影,其獨特之處就在於用寫實的手法,將王彩鈴飾演一類「外省人」追夢的那種飽滿熱情呈現給觀眾,這在以往的中國電影中,是很少出現的。區別於那些已經在大城市打拚成功的「外省人」,電影中的「外省人」的命運則更悲慘。他們盡自己所能地希望立足於大城市,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但似乎不得其門而入,於是終身處於小城,心卻想望著都市。

《立春》中有一段對白,非常好:「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裡還沒啥春天的跡象,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了。風好象一夜間就變得溫潤潮濕起來了。這樣的風一吹過來,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給感動了。」這段對白,展現了像王彩鈴這一類出生在小城市,卻有著遠大理想,為了自己的價值追求,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卻最終不得不與世俗生活妥協。

❼ 一部日本愛情電影,一個女人悲慘人生,是對少女情懷怎樣的嘲諷

這是一部女人看了更有感觸的日本愛情電影,比較獨特的方法,詼諧幽默對話,誇張的人物,浪漫歌舞來敘述松子悲慘的人生,這樣的反差更讓人深刻反省松子的性格弱點,不能獨立,太相信別人等,令人絕望的一生,竟然是因為愛情。同時,《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故事又對“少女情懷”赤裸裸的嘲諷!



作為女人會情不自禁地代入自己。恩,我的一生才不要這樣呢!生而為人,要愛的有底線有原則,更要愛自己。搖尾乞憐討得的愛,是廉價的、是出於同情和憐憫。退一步,或許就不會將就這一生。或許松子彪悍的一生不需要解釋。

閱讀全文

與深度解析女人苦難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看電影坐按摩椅 瀏覽:805
保定哪裡可以看5d電影 瀏覽:692
變態偵探倫理電影 瀏覽:85
電影完整版恐怖片鬼照片 瀏覽:824
激烈國語電影 瀏覽:404
電影演員徐帆的電影 瀏覽:439
十部最好看的吸血鬼電影 瀏覽:181
中國電影精彩剪輯合集 瀏覽:80
樂高電影粵語版 瀏覽:592
電影乘風破浪好在哪裡 瀏覽:229
什麼什麼青春電影 瀏覽:222
吳啟明電影粵語 瀏覽:154
電影院有兒童 瀏覽:232
經典好看站手機電影 瀏覽:539
2019最新最好看在線電影 瀏覽:404
北京愛情故事2電影 瀏覽:66
荒原電影哪裡看 瀏覽:214
初中生最佳勵志電影 瀏覽:79
台灣女鬼電影 瀏覽:320
外出電影為什麼男主女主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