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英雄人物的電影有哪些
《邱少雲》、《劉胡蘭》、《狼牙山五壯士》、《董存瑞》、《雷鋒》等。
1、《邱少雲》
電影《邱少雲》是根據張光勝、屈德騫創作的十集電視劇《邱少雲》文學劇本改編的,是一部具有人物傳記品格,充滿戲劇沖突和視覺感染力的現實主義戰爭故事片。它著力表現了邱少雲——一個影響了幾代人的驚世英雄的光輝形象。
邱少雲是新中國最感動人的百名英模之一,是中國抗美援朝戰爭的特等功臣、一級戰斗英雄。將邱少雲的英雄事跡搬上銀幕,在我國尚屬首次。影片以藝術的手法生動再現了邱少雲鮮為人知的成長、戰斗經歷,譜寫了一曲視紀律重於生命的英雄壯歌。
2、《劉胡蘭》
《劉胡蘭》是由馮白魯執導戰爭片,胡宗溫、陸小雅參與演出,講述的是劉胡蘭的心靈里從小就種下了仇恨的種子。紅軍來了,把地主呂善卿家的財物分給了窮人。劉胡蘭從紅軍戰士孫同志講的故事裡,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3、《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史文熾執導,高保成、李力、李長華、張懷志、霍德集主演的劇情片。於1958年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是根據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事件寫作的。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和日軍作戰到彈盡糧絕後跳下山崖的悲壯故事。
4、《董存瑞》
《董存瑞》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郭維執導,張良、 楊啟天、 張瑩、周凋、任頤等主演的戰爭片,於1955年1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講述了董存瑞從見習小八路開始,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槍火洗禮,逐漸由魯莽、沖動的孩子蛻變成為真正的革命戰士的成長歷程。
5、《雷鋒》
《雷鋒》是一部由董兆琪執導的電影,本片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講述主人公雷鋒從一個無知的青年變成了一名平凡而偉大的解放軍戰士,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不為名利、不計個人得失,把一切出發點都圍繞在黨和國家、人民的利益上。
去勞動現場做義務勞動、風雨中護送老大娘回家、為災區捐款(而自己破舊的襪子補了又補)、替戰友為家裡寄錢。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雷鋒不幸殉職犧牲,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2. 求變形金剛人物的高度
鐵皮(身高:22英尺)。大黃蜂(身高:18英尺)爵士(身高:14英尺)威震天(身高:33英尺)
「霸天虎」的先遣部隊旋風和毒蠍襲擊了美軍位於卡達的軍事基地,與此同時,路障幫助他的搭檔迷亂潛入了美國總統的座機空中一號,通過電腦獲悉,要想找到威震天就必須找到維特維奇家族的那副眼鏡,上面有威震天關於能量塊的信息掃描,而它現在的擁有者薩姆•維特維奇(希安•拉博夫飾)成為了「霸天虎」攻擊的目標。
薩姆是名高中生,學校里沒有人相信他講述的關於這副眼鏡的歷史,失望之餘,薩姆把眼鏡放到網上拍賣,然而從未引起買家的興趣。這時父親送了一輛破車給他,這輛車恰好就是「汽車人」大黃蜂的變形。大黃蜂幫助薩姆交上了漂亮的女朋友(梅甘•福克斯飾),但很快就遭遇了「霸天虎」的襲擊,擎天柱帶著其他「汽車人」趕到,一場機器人大戰由此拉開了序幕。
《變形金剛2007》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wUYteWUzuz267yW2btHgA
3. 王家衛電影中的女性形象都有哪些特點
王家衛是香港電影的代表性導演之一,其作品以唯美的鏡頭和富有情感的敘事著稱。在他的電影中,女性形象也是非常鮮明的角色,以下是幾個女性角色的特點:
女性獨立自主:王家衛的電影中,女性往往具有獨立自主的性格特點,不會為了男性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例如,《重慶森林》中的離婚女人王菲,她選擇離婚來尋找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因帆答為沒有男人而留戀著婚姻。
女性柔軟感人:雖然王家衛的女性形象通常都很堅強,但他也很擅長刻畫女性的柔軟和感性一面。例如,《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她從一個熱缺冊情洋溢的女孩變成了一個傷感的女人,在音樂和燈光的配合下展現出了深沉的情感。
女性面對愛情的困惑:王家衛的女性角色往往是一個面對愛情的路途迷茫而感到痛苦的形象。例如,《春光乍泄》中的張國榮和梁朝偉既是好朋友,又是情敵,關系復雜而微妙,而女主角林青霞則被捲入兩人之間的關系,為了自己的感情付出慘重代價。
女性形象具有藝術感:王家衛的電影總是充伏轎宏滿著藝術氛圍。因此,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也往往非常有藝術感。例如,《阿飛正傳》中蔣雯麗飾演的莉莉,是一個天生的舞者,她通過跳舞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和理解自己的人生,這種藝術氣息貫穿整個電影。
總之,王家衛的女性形象通常兼備堅強與柔軟、獨立自主與感性困惑等特點,而且往往充滿著藝術感和文化底蘊,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攀登者》中的人物原型都是誰
王富洲、鄔宗岳、屈銀華、夏伯渝。
4、電影人物:楊光(胡歌飾演),原型人物:夏伯渝
夏伯渝和他的9名隊友在 「第二台階」處,僅憑人力架設起一架金屬梯。這架金屬梯不僅幫助這批中國登山隊員成功登頂,它還擔負了33年神聖的使命。截止到2008年,它總共幫助了13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實現了自己的珠峰夢。這架金屬梯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梯」。
夏伯渝在微博誇贊胡歌的表演,胡歌也參與互動:「希望更多人能從您的身上獲得永不言敗的信念和力量。」
2018年5月14日10點40分,和共和國同齡的夏伯渝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成為中國第一個依靠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4)電影中的人物高度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攀登者》是根據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真實歷史改編,在西藏進行實地取景拍攝。
電影《攀登者》根據中國登山隊隊員1960年和1975年兩次登頂珠峰的歷史事實改編,講述中國登山隊完成世界首次北坡登頂並實地勘測出屬於中國自己測量珠峰的「中國高度」,向真正的登山英雄致敬。電影籌備期,吳京就曾在電視上看到過1975年登山隊成員夏伯渝的故事,對他後來用假肢一步步登上珠峰之巔的故事印象非常深刻,這個情節也在片中以彩蛋的形式出現。
塑造攀登者的形象無疑是具有時代象徵的意義,但是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一部有擔當有情懷的視效大作,是最大的難題。影片從2019年1月5日正式開機,定檔9月30日上映,題材是對外景要求極高的登山故事,拍攝時間大部分集中在春季之後,天氣不適合雪山實景拍攝,大量的綠幕合成場景意味著巨大的特效製作量。監制徐克認為,這部電影可以拍,但至少需要三年。
高強的難度讓許多導演望而卻步,最終導演李仁港接下了重任,李仁港在拍攝中一直強調:「我們不想拍一個硬邦邦的所謂英雄奉獻的故事,而是希望讓觀眾感受到最大的真誠。」因此片中將大量的戲份都落在了登山隊員之間的兄弟情、愛情上面。
5. 李連傑身高成謎,脫掉鞋竟和曾志偉一樣高,為何電影里卻看不出來
雖然娛樂圈裡大部分都是顏值、身材都在線的明星,但總是會有幾個「拖後腿」的存在,比如曾志偉,他的個子在娛樂圈裡可是出了名的矮,甚至比許多女明星都要矮得多。不過雖然他的個子不高,但卻總能給我們帶來許多驚喜,因此許多觀眾也都很喜歡他出演的電影。
通過這些小巧妙的技巧,讓觀眾們誤以為李連傑真的很高大,甚至許多觀眾都被騙了許多年,不得不說,導演真的是太用心了。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6. 要電影。有張力的。沒看過的。就給分。至少說十部。
如果你喜歡張力,那我給你推薦幾部
先說我最近才看的兩部第一是陳駿霖2010年作《一頁台北》,可以說陳駿霖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有的,相比大陸的青年導演我個人比較看好他。整部片子看來優大於缺,心中有種寬慰感,你可以試試。第二李行1978年作《小城故事》,相比同代《汪洋中的一條船》《早安台北》比較總體個人感覺更優,比較安詳的一部片子。70年代的老台灣和鹿港的背景配之鄧麗君的《小城故事》《小路》的原聲音樂也是吸引我的一個地方,你可以試試。接下來再給你推薦幾部片子你也可以試試。
風燭淚
英文名稱:Umberto D.
其它譯名:溫別爾托 恩貝托·迪
類型:劇情/人物
國家:義大利
語言:義大利
年份:1952
導演:維托里奧•德•西卡
主演:Carlo Battisti/Maria-Pia Casilio
片長:89 min
影音:黑白 4:3
關於劇情
故事發生在50年代初的尚未在戰後貧困中復甦的義大利,沒有子女的溫培爾托D從他當了幾十年公務員的市政當局退休了。微薄的養老金使他的生活非常艱辛,他參加了領養老金的老人們的示威請願運動,被軍警驅散。他付不起房租,幾乎被女房東趕出大門,但女房東的小女傭對他的同情使他感到人間尚有溫暖存在。然而生活是無情的,在金錢統治的社會里,要有錢才能生活,身無分文的他最終淪落到上街乞討的地步。對生活絕望的他想甩掉他心愛的小狗,然後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小狗卻又找到了他,象
平時一樣依偎在他的身上,這又使他看到了生命中仍存的一絲光亮。
關於導演德西卡
德西卡於1902年出生於離羅馬不遠的索拉,並在那不勒斯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中長大。他的父親恩貝托.德.西卡是一個對表演事業有著強烈興趣的銀行職員,他鼓勵他相貌英俊的兒子去追求演藝生涯。於是16歲那年,德?西卡參演了電影《克萊門修事件》。二十年代初他暫停了他的表演生涯,進入當地的一家電影公司工作。這之後他創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製作並和他的首任妻子吉幽蒂塔?麗桑一起合演電影。在這期間他為自己贏得了「義大利電影界最溫柔的男子」的美譽,廣受女性觀眾的喜愛。
維托里奧?德?西卡的輝煌的電影生涯橫跨整整半個多世紀。在這漫長的五十多年裡,他不僅作為導演執導了34部偉大的電影作品,而且還作為演員主演過150多部電影。在今天看來,德•西卡作為導演取得的成就無疑遠遠超過他作為演員所取得的成就。他已經是影史上公認的最偉大的導演之一,獲得了無數的國際獎項,這其中包括四次奧斯卡獎:在最佳外語片獎創立以前,他的《擦鞋童》和《偷自行車的人》分別於1947年和1949年獲得了奧斯卡的特別獎,而《昨天、今天和明天》和《悲慘的青春》則分別獲得了1964年和1971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關於評論
作為代表「新現實主義」最高成就的影片之一,《風燭淚》一如既往地關注以往電影所不曾關注的日常生活片斷,闡釋普通人所普遍具有的人性尊嚴。
影片的脈搏始終是緊張不安的,因為我們知道恩貝托的境遇是多麼的絕望:一心巴結權貴的女房東一直想把恩貝托驅趕出去,這樣她好把恩貝托的那間房間改建成一個接待廳;而恩貝托的可憐的退休金卻遠不足以支付他的房租和債務。
和德.西卡的其他幾部經典「新現實主義」作品如《擦鞋童》和《偷自行車的人》一樣,《風燭淚》講述的是處於戰後義大利的貧窮與不公之中的悲劇故事,充斥著失業、黑市和緊張的人際關系。但恩貝托似乎是德?西卡塑造的所有社會底層角色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個。除了瑪利亞和那隻棕白相間小狗弗萊特,孤苦年邁的恩貝托無所依靠。在影片的最後幾個場景中,恩貝托深深依賴於弗萊特這個唯一肯留在他身邊陪伴他的生靈,給觀眾留下了一幅無限漆美的畫卷,也點燃了整部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影子
英文名稱:Shadows
資源類型:DVDRip
類 型:劇情
上映時間:1959
地 區:美國
語 言:英語
視頻色彩:黑白
電影導演:約翰·卡索維茨 John Cassavetes
電影演員:
Ben Carruthers ... Ben
Lelia Goldoni ... Lelia
Hugh Hurd ... Hugh
Anthony Ray ... Tony
Dennis Sallas ... Dennis
Tom Reese ... Tom (as Tom Allen)
影片簡介:
麗茲和班尼都出生在一個有色人種的家庭。在一次文學聚會上,麗茲遇到了年輕英俊的白人知識青年托尼,帶著一種輕浮的熱情,涉世未深的麗茲棄原來的追求者不顧,投入了托尼的懷抱,並與托尼發生了性關系。但是,當托尼發現麗茲並非白人,尤其當他看見麗茲黑皮膚、厚嘴唇的大哥,厭惡之感頓生。麗茲痛苦了一段時間,終於,一個黑人青年的追求把她從深淵中拉了出來。麗茲的二哥班尼生性叛逆,總是與三兩個朋友一起浪跡街頭,雖然自己不是白的,但他有時也厭惡黑人的粗俗,對種族之間的問題,他似乎只是在街邊邊走邊看,超脫,但不可避免的頹廢。
關於導演:約翰·卡索維茨 John Cassavetes
生於美國的紐約,著名的實驗電影導演。他即席而拍的《影子》(1958)為美國地下電影製作人訂定風格而且找到市場。他在電視、廣播電台、戲劇各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以《計程車》(1954)一片登上屏幕,並在《A Man is Ten Feet Tall》(1957)、《財色驚魂》(1964)、《十二金剛》(1967) 與《羅絲瑪麗的嬰兒》(1968)都有很具深度的演出,他在一九五九年時曾主演電視影集《Johnny Staccato》,該片不論是演技還是導演都相當成功。《臉面》是他獨立製作的一部片子,1973的《權勢下的女人》一片被提名競選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妻子也因該片而獲提名競選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最卑賤的人
英文名稱:Der Letzte Mann
其他名稱:最後的大笑
類 型:劇情
上映時間:1924
地 區:德國
語 言:無
視頻色彩:黑白
電影導演:F.W. Murnau F·W·茂瑙
電影演員:Emil Jannings/Maly Delschaft/Max Hiller
片 長:90 mins
影片簡介:
默片經典,不用銀幕解說詞,完全靠鏡頭講故事。本片對人物的自卑心態有極深入的刻畫,當虛假的「社會地位」一旦被收回時,真是生不如死。這個故事在1955年重拍成有聲版。快樂結局純屬畫蛇添足。影片改變自果戈理的小說《外套》,由德國另一電影流派「室內劇電影」大師卡爾·梅育改編,影片描寫一個大旅館里的司閽,雖然已經年老,可是依舊熱愛他自覺體面的開門工作,而這在他居住的貧民區是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可是,年老體弱的他漸漸有些力不從心,偶然開了小差卻被老闆發現,老闆念舊沒有開除他,他被降職去打掃廁所。為了保持自己在鄰居和家人面前的尊嚴,他一直瞞著家人,為了面子甚至偷了司閽的衣服參加。
影片評論:
最卑賤的人》拍攝於1924年,德國的室內劇大師茂瑙是它的掌勺人,本片講述了一位旅館看門人的起伏經歷,旅館看門人這一在窮苦人群中看來已屬顯赫的工作讓他舒心不已,然而有一天終因年老而犯下錯誤,被降職為廁所清潔員,並剝奪了他那一身看門制服,可是他為了保持自己在親友中的虛榮,不惜使出偷竊等手段來維持假象。直到有一天遇到一位瀕死的富翁……本片的情節引人入勝,雖然只是一部默片,但影史學家認為茂瑙在本片中第一次真正地解放了攝影機。
關於導演:
F·W·茂瑙 F.W. Murnau
男, 生於1888年 12月28日 ,德國比勒爾德,逝世於1931年3月11日 (美國加州聖巴巴拉市,車禍) 。
德國導演,早年研究藝術和文學史,1919年開始執導筒。當時的作品大多已經遺失。1922年的《諾斯法拉圖》為他贏得國際聲譽。他的德國作品充滿了悲觀和凄涼。1926年轉往好萊塢。在美國拍攝的《日出》被認為是德國默片的顛峰之作。1931年死於車禍,年僅42年。其作品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代表作還有《浮士德》、《諾斯非拉圖》、《燃燒的大地》、《都市女郎》等,遺作為《禁忌》。
天上人間
英文名: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導演: 餘力為 (《小武》,《站台》,《任逍遙》的攝影師)
演員:
梁家輝
王寧
呂麗萍
地區: 香港
語言: 粵語
內容:九七回歸之後,香港出現了一批從大陸內地來討生活的「特區新移民」,他們他們來自不 同的地方,各有著不同的背景:阿英把布滿傷痕的過去埋在家鄉,持短期 照來香港當妓女,對她來說賣淫只是一種迅速撈錢的手段。阿燕曾是舞蹈老師,但在一場車禍中受了傷再也無法跳舞,也失去了她的兒子,來到香港後在酒樓當電梯小姐,不管在工作上或生活中,總是把自己關在密閉幽室里。 阿健是阿燕的同居男友,經營一家色情錄影帶店,人生無大目標,每天只是打混過日,和阿燕維持關系只是尋求生活上的依靠。電梯修理員「排骨仔」沉默內向,生活更是過得枯燥乏味,每天最大的樂趣只是沉迷於電台call-in和色情場所中,藉以宣 工作上的郁悶。 為想忘掉不愉快的過去,這群人懷抱著夢想來到他們心目中的天堂——香港,卻在此遇上種種挫折,成為這個城市被遺棄的一群。繁榮似錦的香港對他們來說,仍然只像夢境一場……
《天上人間》是餘力為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本片曾入圍1999坎城影展的競賽單元。 導演餘力為,自比利時電影學院攝影系畢業後,即回到香港開始執導短片及紀錄片,1996年曾以紀錄片《美麗的魂魄》於國際影展上獲得多項大獎。除導演工作之外,他亦是香港電影新銳攝影師之一,曾與許鞍華、賈樟柯等香港及中國導演合作,作品有《千言萬語》、《小武》等。另外並常與關錦鵬合作廣告片拍攝。
男主角梁家輝(飾 阿健)除了參與演出之外,還是本片的幕後投資者。梁家輝表示,這次會投資《天上人間》純屬機緣巧合,他與導演餘力為透過本片監制關錦鵬而認識,最初導演只是邀他演出,但他看過劇本之後覺得很喜歡,更對此片有信心,於是便索性投資當了出品人。作品產量豐富的梁家輝,戲路寬廣、亦庄亦諧,不管是喜劇片或文藝片,痴心漢或大反派,他都能完全掌握角色性格,更曾與不少國外演員如:珍瑪琪、富田靖子等合作。現在對他而言,希望能多拍一些嚴肅作品,為自己留下代表作。
這部《天上人間》不論幕前幕後都是星光熠熠,除了攝影師出身的導演餘力為之外,還有拿過多項影帝的梁家輝、大陸金雞獎百花獎雙料影後呂麗萍,並有名導關錦鵬出任監制。《天上人間》曾入圍99年坎城影展的競賽單元,首次執導劇情長片就有如此成績,對導演餘力為來說不啻為最大的鼓勵。攝影師出身的他,在影像的掌握上十分純熟,他藉由鏡頭及色彩的轉換,將香港 蘭街低下層人民的生活,用不同以往其他作品的角度呈現,拍出了香港電影中少見的意境。《天上人間》想表達的不只是後九七現象,更著重於片中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以及城市的疏離感。
導演簡介-餘力為 1966年出生於香港,1994年畢業於比利時國立電影學院,主修電影攝影系。1996年回港,與賈樟柯合組胡同製作公司,致力發展中港兩地的電影製作,同年獲比利時電影局及香港藝術發展局撥款資助拍攝短片《美麗的魂魄》,並獲香港及海外的電影獎項。1998年得關錦鵬當監制,邀梁家輝任男主角,拍下第一部長片《天上人間》。
白痴
英文名稱:The Idiot
其它名字:Hakuchi
資源類型:DVDRip
類 型:劇情
上映時間:1951年日本
地 區:日本
語 言:日語
片 長:166 mins
電影導演:黑澤明 Akira Kurosawa
電影演員:Setsuko Hara ... Taeko Nasu
Masayuki Mori ... Kinji Kameda
Toshirô Mifune ... Denkichi Akama
Takashi Shimura ... Ono, Ayako's father
Chieko Higashiyama ... Satoko, Ayako's mother
影片簡介:
故事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北海道。某個冬夜,在一艘橫渡輕津海峽的船艙內,復員兵龜田與赤間相識,龜田告訴赤間自已是一個白痴,而他的純真朴實令赤間十分驚喜。大野的女兒綾子愛上了龜田,而引來眾人的嘲笑,最後綾子終於與龜田分手。無計可施的龜田來到赤間家,卻發現赤間為了怕失去妙子殺了她,於是兩人在幻覺中同時發瘋。
影片背景: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19世紀文壇上享有世界聲譽的一位小說家.他的創作具有極其復雜、矛盾的性質。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於醫生家庭,自 幼喜愛文學。遵父願入大學學工程,但畢業後不久即棄工從文。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潮影響下,他醉心於空想社會主義,參加了彼得堡進步知識分子組織的彼得拉 舍夫斯基小組的革命活動,與涅克拉索夫、別林斯基過往甚密。1846年發表處女作《窮人》,繼承並發展了普希金《驛站長》和果戈里《外套》寫「小人物」的 傳統,對他們在物質、精神上備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慘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喚醒他們抗議這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雙重人格》(1846)、《女房東》 (1847)、《白晝》(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幾個中篇小說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別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劇,乃至關系破裂。後者認為上述小說 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態心理以及為瘋狂而寫瘋狂的傾向,「幻想情調」使小說脫離了當時的進步文學。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沙皇 政府逮捕並流放西伯利亞。十年苦役、長期脫離進步的社會力量,使他思想中沮喪和悲觀成分加強,從早年的空想社會主義滑到「性惡論」,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義 和宗教反對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以溫順妥協反對向專制制度進行革命斗爭的矛盾世界觀。他流放回來後創作重點逐漸轉向心理悲劇。長篇小說《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1861)繼承了「小人物」的主題。《窮人》里偶爾還能發出抗議的善良的人,已成了聽任命運擺布的馴良的人;人道主義為宗教的感傷主義所代替。《死屋手 記》(1861~1862)記載了作者對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說描寫了苦役犯的優秀道德品質,控訴了苦役制對犯人肉體的、精神的慘無人道的摧殘,無情揭 露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罪與罰》(1866)是一部使作者獲得世界聲譽的重要作品。在《群魔》(1871~1872)中已沒有被侮辱與損害者的形象, 而只有對革命者的攻擊了。最後一部作品《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學思考的總結。作者以巨大的藝術力量描寫了無恥、卑鄙的卡拉馬佐夫家族的墮 落崩潰。對顛沛流離、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表示深厚同情,但也流露出消極的一面,例如認為只有皈依宗教才能保全道德的價值,只有寬恕和仁慈才能拯救人 類社會等說教。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對人類肉體與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寫是其他作家難以企及的。他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 發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激烈的心理斗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資產階級關系的紛繁復雜。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劇性。陀思妥耶夫斯基 的善惡矛盾性格組合、深層心理活動描寫都對後世作家產生深刻影響。
《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重返文壇後的第三部長篇小說,寫於一八六七年秋至一八六九年一月。它揭露了資本主義殘暴不仁,顯示出作者高度的藝術才華。俄國在廢除 農奴制以後走什麼道路的問題,是六、七十年代社會政治思想斗爭的焦點。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國社會思想斗爭中採取了獨特的立場,始終堅持反映現實的著眼點和 獨特的藝術風格。他主要從道德心理的角度觀察和表現資產階級社會關系的發展和舊的社會關系的解體,以及這一歷史過程對城市各個階層居民的生活命運和精神狀 態的影響,從而提出了廢除農奴制以後俄國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根本問題,表現了資本主義發展引起的時代基本特徵。《白痴》體現了作家六、七十年創作總的傾向。 小說涉及到彼得堡各個社會階層,構成了整個社會的橫斷面。小說情節進展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卻得以描繪出就其社會地位、精神狀態和生活命運 來說各不相同的、五光十色的人物畫廊。故事發生的地點基本上局限於彼得堡及其郊區巴甫洛夫斯克,但作家都運用各種手段擴大了描寫范圍,不僅講到莫斯科和外省,而且涉及到法國、瑞士和波蘭,為主人公的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社會背景,概括了全俄國乃至西歐的歷史發展。《白痴》(1868)發展了「被侮辱與被損害 的」主題,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亞強烈的叛逆性和作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與純潔,使小說透出光明的色調。但一些用以攻擊革命者的「虛無主義者」形象, 削弱了小說的揭露力量。社會犯罪問題在《白痴》中也佔有重要地位。羅果仁刺殺梅什金以及殺死娜斯塔西婭•菲里波芙娜,是小說情節中兩個最富有戲劇性的紐結。作家認為犯罪是俄國社會生活中最有破壞力的傾向的赤裸裸的表露,因此對犯罪活動進行道德心理分析時總是把它與社會日常生活描寫緊密結合起來,在社會日 常生活的土壤中挖掘人物思想感情和心理狀態的根基。小說中一系列細節和場面所以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還因為富於象徵性,對現實進行高度概括。娜斯塔西婭 •菲里波芙娜把十萬盧布扔進壁爐,全體來賓都屏息凝神地望著那熊熊的火焰怎樣吞食這筆巨款,一個個眼睛充滿血絲,心痛欲裂,恨不得一下子把它抓到自己手 中。這個場面象徵著對金錢蔑視和崇拜這兩種勢力的搏鬥,寫得十分精彩,在世界文學中也是少見的篇章。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部分小說一樣,《白痴》也以悲劇 結局,但是不能因此而認為《白痴》是一部宣揚悲觀厭世的作品。主人公們的悲劇結局反映出作者由於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而產生的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出的正面 理想遭到破產,但是對美好理想的熱烈嚮往,則永遠閃耀著人道主義的光輝。
《白痴》是黑澤明最珍愛的電影之一,他為之付出的心血比其他任何一部都多 這部主題黑暗的電影是一次野心勃勃的對人類情感的深層探索。它集合了當時日本最偉大的兩位影星三船敏郎和原節子。白痴或許是黑澤電影中最富思想性的一部了。在拍攝羅生門和生之欲的間隙,他將自己全部的精力傾注於如何忠實准確地捕獲原著的精髓。266分鍾的原始版本只在日本首映時上映過一次,其後黑澤將其剪成差不多隻有一半長度的公映版。令人痛心的是,原始版現已遺失。「在我所有的電影中,這部爭議最多。早在羅生門之前許多年,我就有意將之拍成電影。我從小時候起就喜歡俄國文學,最喜歡的作家就是陀思妥也夫斯基,而且認為他的原著一定能 拍成精彩的電影。直到現在,他仍然是我最鍾愛的作家,也是最能如實反映人的存在的作家。」黑澤明語。
以上7部片子你可以試試看,希望能滿足你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