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里的一個事物的變化是如何拍攝的就像是一幢建築的建築過程一樣..
視頻的組成是單幅的畫面,通常根據人眼和腦的反應速度,在每秒播放24個連續畫面,就可形成動態效果,每幅畫面叫做一幀,電影就是這樣拍攝的,如想使畫面更流暢,就需要每秒播放更多的畫面,但這也不是決對的,達到一定程度後效果就沒有明顯的改善了,所以通常畫面都在25—50幀/秒左右。這是延時拍攝,一般用固定的地點每隔一定時間拍攝一幅,如時間跨度長可每天或幾天拍攝一幅或幾幅畫面,再編輯成由單幅畫面組成的視頻。和人們通常說的快鏡頭是一個原理,只是在每秒畫面數(幀數)一定的情況下,每幅畫面拍攝時間間隔不同(畫面的總幀數不同),決定了播放時間的長短,同時也感覺畫面進展(建築建設進度)的快慢不同。
Ⅱ 電影拍攝中用固定鏡頭拍從晚上到白天是怎麼做到的
膠片攝影機應該是這樣做的:
固定攝像機,用慢速拍攝整個過程,也就是把每秒的幀數降低。
播放時採用正常幀率(貌似是24幀/秒?),這樣在觀眾看來,這一個幾秒或幾十的長鏡頭包含了晚上到白天的全過程,或者可以這么說:時間被壓縮了。
現在數碼影像的後期製作能搞出好多驚人的效果,不過前期的拍攝應該說還是必須的。試想一下,表現城市中從白天到夜間的變換,從華燈初上,樓宇中點點的燈光逐次亮起,再到車流中的燈光慢慢閃現,加上天空中的明暗變化,日月交替.....OMG~如果單純的用後期處理可是個龐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