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李俠的原型是誰
李白其人其事
李白(即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原名華初,1910年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一個貧苦農家。1925年,中共湘區委員會在瀏陽最早建立組織時,年僅15歲的李白即入了黨。
1930年李白參加紅軍,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37年秋,國共合作,李克農出任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處長,將李白帶去,八路軍辦事處撤退後李白成為黨設在上海的三個秘密電台中的一個,向延安傳遞軍政情報,保證上海地下黨與黨中央的聯系。
1948年7月,國民黨的測探網已伸到李白電台所在地的虹口,並實施分區停電,以測定秘密電台所在的電波區域。李白的上級劉人壽曾決定李白電台暫停聯絡。但隨著戰事吃緊,許多重要情報急需上報。8月,李白不得不重新工作。
李白從事秘密工作12年,從他手中送出去的有遼沈戰役時國民黨青年軍第207師及第208師一部通過海運在葫蘆島、營口登陸增援東北戰場,淮海戰役時黃維、劉汝明、李延年等兵團由華中地區北上增援淮海戰場,以及長江防務、江陰要塞、吳淞口防禦等重要情報。
鑒於李白的突出貢獻,1995年秋,北京郵電大學為李白立了一尊石像,在主樓外東南角。
身受36種酷刑堅不吐實
李白到上海開展工作,由於還是一個單身漢,租房子容易引起敵人懷疑,1939年,綢廠女工出身的地下黨員裘慧英接到了上級馬純古分配的任務,馬純古表示,黨組織決定調派她去與李白假扮夫妻,負責掩護工作。
不久,裘慧英在李白的指導下,負擔起轉送情報、電文的工作。生活非常艱苦,每天只有三分錢的伙食費。李白因長期缺乏營養,頭發大把大把地往下掉。裘慧英為此提出過出去做工賺錢,但被李白否定,他說:「你的身份就是『家庭婦女』,掩護電台。」
一年後,黨組織找裘慧英談話,希望兩人結為夫婦,1940年冬天,假夫妻正式變為真夫妻,並於1945年12月,生下兒子李恆勝。
為工作安全,李白在上海先後輾轉了盧灣、靜安、徐匯、虹口四個區,換了六處住所,最後一處住所為黃渡路107弄15號三樓(當時的國民黨國際問題研究所宿舍),故意靠近淞滬警備司令部。此間,李白曾三次被捕,每次都遭到嚴刑拷打,但始終堅貞不屈,未吐一字半語。
1948年12月29日晚,李白在向黨中央拍發長江防務等情報時,被敵人測出電台位置,在遭受敵人重重包圍中,李白鎮定地讓妻子將兒子趕緊送到樓下掩護同志家中,發送完情報、銷毀密碼、處置電台後,不幸被捕。當晚敵人立即在黃渡路上的淞滬警備司令部刑訊室對李白進行了連續30多個小時的刑訊,一共使用了灌辣椒水等36種酷刑。
第二天上午,裘慧英母子被直接帶入了刑訊室。此時,李白的眼鏡已被摘掉,身上沒有了黑色棉衣褲,被捆在老虎凳上,到處是血,整個人幾乎脫形。10根手指上還插著10根明晃晃的鋼針。特務誘惑他說:「你家裡人來了,只要你講出來,一家三口馬上可以回去。」但特務在李白和裘慧英面前均碰了壁。這時,北平地下電台的叛徒瞿則明出現了,他清楚地說出了李白的名字和電台代號。
李白的堅不吐實,使地下黨的備用電台得以迅速啟用,繼續發揮作用。
鹹菜肉絲還要和難友分享
李白夫婦的生活一直非常艱苦。如今已58歲的李恆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依稀還能記起當初的生活。「我爸爸被捕的時候,我才4歲,我記得那時爸爸白天在復興島漁業管理所工作,專門修理漁船上的通訊工具;半夜就開始發電報。爸爸被捕後,家裡斷了經濟來源,媽媽只能靠幫人家織毛衣賺錢維持家用。」
1949年3月至4月,在能探監的日子裡裘慧英給獄中飽受折磨的李白送去的食物,只是鹹菜和蘿卜干。一次鹹菜中加了點肉絲,李白還特地關照不用再放肉絲了。而這些今天看起來非常廉價的食物,李白還與難友一起分享。「5月7日,那是我最後一次見爸爸。」李恆勝說,當時關押父親的蓬萊路警察局監獄,對面有一處陽台可以見面。母親找到陽台,發現位置正對著監獄。「母親在這邊輕輕地叫兩聲「李靜安(李白化名)」,二樓右側的一間窗戶就打開了,李白的臉龐從一根根鐵棍子的後面露了出來。李白是被同室難友們抬起來的。「父親隔著鐵窗對我們說:『以後你們不要來看我了。』母親問:『為什麼?是不是判決了?』『不,不是,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將要看到了(指即將解放)。今後我若能回來當然最好,萬一不能回來,你和孩子能同全國人民一樣,過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也就足矣。」
此次見面後,李白就失去了任何消息。上海解放後人們才得知,5月7日當天傍晚,他因被趕來坐鎮指揮的蔣介石親批「堅不吐實,處以極刑」,遭特務秘密殺害。
李白的電報技術不可思議
李恆勝說:父親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其能吃苦,對黨堅貞不屈,還在於技術上的不斷創造。
當時,李白的電台功率很小,但仍能把電報發到千里之外的延安,而且信號清楚。解放後,蘇聯情報電訊專家曾采訪過裘慧英,得知這一情況後感到不可思議。
「我父親將發報機從100多瓦一直改裝到10多瓦,假如不是當時國民黨裝備了美國的雷達探測儀,也許根本無法抓住父親。」李恆勝至今記得父親曾有過一個發報機,上面插上彎曲的天線就能發報,一旦拉直就與收音機無二。正是這樣高超的技術,才使得李白能堅持發報十餘年。
「永不消逝的電波」
1949年8月,上海為李白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時任中央情報部部長的李克農始終懷念李白,建議將他的事跡搬上銀幕。由此誕生了由孫道臨主演、聞名遐邇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
1961年,李克農強支病體趕到上海,看望了遺屬,離去前又最後向烈士墓三鞠躬……
解放後裘慧英分配至郵電部門工作,最後在上海市郵電管理局工會副主席的職位上退了下來,並於1992年病逝。李恆勝繼承父親的遺志,進入北京郵電學院學習,後在上海電子工業部所屬的23研究所工作。目前李恆勝是虹口區老幹部局的一位幹部,已從副局長的位置退居二線。
『貳』 請問《永不消逝的電波》的主人公原型是誰
永不消逝的電波》,許多人都不會陌生。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不會忘記男主人公李俠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當敵人破門而入時,仍從容不迫地與戰友告別英勇就義的光輝形象。
李俠的原型是李少白,他被捕前的最後一次發報,正好是原哈電信局離休老幹部谷密雲與他的戰友在當班。1940年,17歲的谷密雲奉命從晉中前線到延安通信學校學習無線電通信,兩年後畢業到中央電台一分隊工作,主要是同各敵占區地下黨組織的電台聯絡。大約在1944年,21歲的谷密雲通過電波「認識」了另一端的李少白,當時只知道李少白的代號,熟悉他發報的手法。全國進入解放戰爭以後,國民黨不甘心失敗,加緊破壞我黨地下組織、搜捕地下工作者,地下電台的同志們處境更加凶險。隨著西安、上海等地的地下電台遭到敵人破壞,谷密雲深深地牽掛著李少白。出事那天,中央台的女報務員李康將負責和李少白聯絡,谷密雲和其他同志在另外幾部電台前值班。李少白的信號收到後,李康將看到出來的一組電碼是「88」(當時和地下電台聯絡除密碼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暗語,「88」表示「我已被敵人發現」。)時,禁不住喊出了聲:「哎呀,不好,他要出事。」谷密雲回憶:聽到李康將的驚叫,我們的頭發都豎起來了,不由自主地圍過去,緊張地收聽電台信號。屋子裡靜得只能聽到對方電台「嘀嘀嗒嗒」的信號聲。李康將迅速地抄下一組組電碼。突然,大家聽到了「73」(我在被迫工作)一組電碼,隨即對方的信號消失了。我和同志們驚呆了,彷彿看到了敵人逼近門口,槍口直指李少白,李少白在吞下報文後同敵人展開了英勇的搏鬥。此後,谷密雲和同志們再也沒有收聽到那熟悉的發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