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一部電影講哈佛女孩

一部電影講哈佛女孩

發布時間:2024-08-09 18:22:47

① 《風雨哈佛路》:即使生於絕望,也要活出希望

《風雨哈佛路》由Peter Levi執導,索拉·伯奇(Thora Birch)、邁克·里雷(Michael Riley)等主演。它的外文名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其他譯名《最貧窮的哈佛女孩》,上映於2003年4月7日,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

《風雨哈佛路》以莉絲·默里為原型,講述了一個真實、努力女孩的人生經歷、一段自強不息昂揚奮斗的生命歷程:

出生於貧民窟的女孩莉絲,她的童年充斥著毒品、飢餓、嘲笑、欺辱和艾滋病,她徘徊在無助、掙扎和自我放棄的邊緣。當她15歲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也進了收容所時,她不再選擇和克里斯街頭流浪,而是奮起和命運反抗。莉絲邊打工邊學習,用了兩年的時間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學業,同時獲得了《紐約時報》最高獎學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佛大學,實現生命的逆襲。

這是一部很簡單的電影,情節上沒有故意設置什麼情感沖突,也沒有什麼戲劇化的大起大落。如果單從影片內容入手,無法將這部電影的魅力完全展現出來。所以,我會從電影手法以及心理學角度進一步解讀影片女主莉絲逆襲奮起的故事,在文章的最後部分,結合莉絲的轉變,我會談一談生於絕望時,如何才能活出希望。

01 、獨白、對白的穿插使用,轉隱喻的相互呼應,觀眾理解影片內容,彰顯電影情節精神的同時豐富影片藝術價值,增加與觀眾的互動

①獨白➕對白

獨白是相對於旁白來說的,旁白是一個固定的人,不參與電影演出,只介紹劇情和渲染氣氛。而獨白則指某個出演人物自己面對觀眾說的話,用以表白她自己的心理活動。

《風雨哈佛路》影片開頭勾勒了一副場景:被途花的牆壁、街頭用破爛被子包裹著躺著睡覺的小孩、地上的垃圾以及特寫的針頭彎了的針管。

與這幅畫面不襯的是一個好聽的聲音,也就是影片女主莉絲的聲音,她以冷漠,不帶有任何情緒的聲音緩緩講述著她的故事。

轉身一個畫面,一個小女孩盯著鏡頭:我非常愛我的媽媽,她吸毒,也酗酒,基本失明,她還患有精神分裂,但我決不會忘記她愛我,雖然她曾經做過一些事,在她的手臂上,總是這樣……

她沒有起伏的聲音,沒有任何煽情,向觀眾道出了她的媽媽是一個怎樣的人,也讓觀眾明白了她生活在什麼樣的一個家庭,生活在當時社會最底層的現狀,更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接下來要講什麼一個故事呢?

電影對白源於生活,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刻畫影片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表現人物情感,使觀眾更好的理解影片人物,有助於深刻把握影片主題。

在影片結尾,以莉絲被評選為《紐約時報》最高獎學金獲得者,與一個記者的對白結束:

記者了三個問題:你是怎麼做到的?你為自己的過去感到難過嗎?你會改變些什麼,如果你可以的話?

這三個問題也是觀影最後觀眾的心聲,借記者與莉絲的對話讓觀眾更深入理解影片人物情節,使整個電影更立體化。

②轉隱喻結合

隱喻是源於通過映射方式對目標域的概念化表達,建立在聯想的基礎上;轉喻是指處在鄰近關系的兩個概念中的一個概念為理解另一個概念提供的心理可及性。

隱喻與轉喻也稱為雙喻,既豐富了電影的藝術價值,也增加了電影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使觀眾更深層次的理解電影背後所描述的精神文化。

《風雨哈佛路》開頭,莉絲母親瘋狂的搶走了家中僅剩的一百美金,莉絲和父親追出家門,走過污水橫流的街道時,父親告訴莉絲,政府已經不再修理這些管道了。這里的污水轉喻了貧民窟生活的貧窮和環境的混亂,這個混亂的環境使得莉絲的母親墮落,並且難以逃脫。

父親說政府已經不再修理了,隱喻父親等待著對居住環境的改善。但是政府真的不管了嗎?不。由於學校老師報告莉絲又沒有去學校,政府幫扶人員來到莉絲家中,想要幫助他們一家。

但是莉絲家裡的情況讓政府人員大吃一驚:遍地的垃圾,裝滿黑水的浴缸,壞掉的窗戶,瘋狂的母親,懶散不管的父親等等。家中臟亂的環境隱喻了這一家人的懶散與自我放棄,正是這種態度,讓這個家庭和社區沒有希望。

莉絲經常不洗澡,也不洗衣服,在學校被同學嫌棄嘲笑,就連莉絲自己也認為她是一個有味道的女孩,家裡臟亂不堪,自己身體的清潔也熟視無睹,正是這種自我放棄的態度將這一家推到了越來越悲慘的境地。

莉絲被送管教,雖然新的地方學生打架爭斗不斷,充滿了欺辱和恐懼,但至少教會了莉絲洗澡和洗衣服,後來莉絲再也沒有成為一個有味道的女孩,這里隱喻了莉絲的新生,身體的潔凈是新生活的第一步,莉絲成功的邁開了第一步。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莉絲母親去世後,她決定重返學校,於是拜託原來的鄰居伊瓦找到了一所高中。莉絲第一次去見學校校長的時候,遲到了一個小時,她告訴助理,她坐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地鐵,這里的很長一段時間隱喻了莉絲與其他普通高中生的距離,也隱喻了莉絲的機會、光明和新生。

電影中大量運用隱喻和轉喻,充分渲染了莉絲追求自由、平等、獨立、奮斗的精神,鼓勵著身處逆境的人「請不要閉上雙眼,機會就在下一秒出現,殘酷的現實面前你應該勇往直前。」

02、心理學角度看莉絲從消極退避、自我放棄到奮起反抗,成功獲得最高獎學金、考入哈佛大學的歷程

從最初的野蠻成長到最後的優雅綻放,莉絲的心理歷程可以總結為四個過程:

·被他人評價否定的消極退避

·獲得部分肯定的自我認同

·價值條件化導致的錯誤知覺

·結束舊關系,開始新關系的自我重構

①被他人評價否定的消極退避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8歲正處於學齡期,這個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勝任感的重要時期,8歲孩子對「對與錯」的看法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好與壞」的兩極,她的思維開始豐滿起來。她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感覺,也很在意別人對她的感覺。她會豎著耳朵聽大人聊天時怎麼評價她,或者揣摩他們說話時的臉色,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誇獎,對別人的批評則非常敏感。

影片中女警帶走莉絲母親時,看到莉絲家中遍地的垃圾,發黑的浴缸,對莉絲說道:「你們活的就像骯臟的動物一樣。」

在學校,莉絲由於沒有經常洗澡和清洗衣服,渾身散發出一種氣味被同學嘲笑,久而久之她自己也產生了「我是個有味道的孩子」消極的自我認知,對學校產生了逃避心理,她說,她不想去學校,學校讓她感到痛苦,她並不是像這群學生一樣的普通人。

母親被戒毒所帶走,自己和父親經常吃不飽,家庭的種種狀態都讓她沒有辦法向別人表達,8歲的她正是渴望得到別人認可的年齡,但外界的他人評價卻與她渴望的完全相反,所以,莉絲給自己裝上了硬硬的殼,逃避普通人和學校,甚至是這個社會。

②獲得部分肯定的自我認同

盡管莉絲很少去學校,但是她在考試中獲得了100分的好成績,老師也開始對她表示認可:「你比我想像的還要聰明,你應該經常來學校的。」

老師的肯定,鄰居伊瓦的鼓勵以及母親眼裡的羨慕贊賞讓莉絲內心升起希望,她可以的,她有能力,這也是後來為什麼她會繼續選擇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的原因。

心理學中,羅傑斯提出「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主要指來訪者如何看待自己,是自我知覺和自我評價的統一體,包括:對自己身份的界定,對自我能力的認識,對自己人際關系及自己與環境關系的認識等。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莉絲的自我概念:

對自己身份的界定——父母吸毒,無法照顧自己,與其他普通人不同;

對自我能力的認識——愛讀書,獲得滿分的試卷;

對自己的人際關系認識——同樣是貧民窟伊瓦的鼓勵,流浪朋友克里斯的陪伴;

自己與環境的認識——被同學嫌棄嘲笑。

這些方面形成了莉絲的自我概念:她不屬於那個普通人行列。所以當她獲得滿分,被老師、鄰居和母親肯定贊賞時,她產生了對自己能力信任感,開始自我認可。

③價值條件化導致的錯誤知覺

現實生活中,成人對兒童的關注常常加有附帶條件,即只對符合成人價值觀念的給予肯定,不符合的則給予否定。

這些附帶條件被羅傑斯稱為價值條件,價值條件逐漸內化,成為兒童的行為准則,兒童迫於價值條件往往會優先迎合重要他人的評價而拒絕對自身經驗的評價,於是與真實的自我漸漸疏遠,容易產生錯誤知覺。

莉絲內心一直存在著對於來自父母、老師和他人的積極評價的需要,但是事與願違,莉絲100分的滿分試卷沒有留住母親,母親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她以為留在原地就能挽回些什麼時,警察闖入,她被強制帶離自己的家,她懇求父親,父親卻把她推向警察,沒有一點猶豫;在教養院生活,飽嘗了恐懼,欺辱,無力捍衛自己尊嚴的時候,主管教師以她不去學校認為莉絲有紀律問題……

周圍人的冷漠內化了莉絲的價值條件:無論她做什麼,仍然沒有人認可她,使她產生了錯誤知覺:她無法讓別人滿意,她能做的就只有放逐自己。所以,當遇上同樣家庭背景的克里斯時,她就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與克里斯乞討,流浪,偷竊……

④結束舊關系,開始新關系的自我重構

自我發展心理學博士陳海賢說:

從舊階段向新階段過渡的過程,很像死亡和重生。就是我們自我中那些受限制的、老朽的部分,在轉變中慢慢死去了,但是新的自我又在這種變動中生長起來了。

莉絲的周圍有兩種舊關系:

第一是與父母、姐姐和爺爺的血緣關系,父母親吸毒、染艾滋,爺爺性侵媽媽和姐姐;

第二種是與朋友克里斯的關系,莉絲上學途中遇到克里斯,她希望克里斯也能去學校,通過學習擺脫現在的困境,但是克里斯拒絕了,甚至在莉絲去參加獎學金最後一輪面試的時候,克里斯拉住莉絲,克里斯被教養院趕了出來,希望莉絲幫助她,並且告訴莉絲,莉絲不屬於學校,她們都不屬於那個圈子;

母親艾滋病去世了,父親住進了收容所,爺爺帶走了姐姐,把她趕出家門,第一種關系破裂了;莉絲與克里斯不同,她堅信學習可以改變自己的現狀,於是她拒絕了克里斯的要求,去參加《紐約時報》獎學金面試,走上了與克里斯完全相反的道路,第二種關系破裂了。

舊關系破裂的同時,莉絲也獲得了新關系,第三種關系是她與戴維老師的相遇,與波士頓哈佛大學的相遇,這是整部影片中最明朗和最充滿希望的關系。

自我發展心理學認為:「自我是以關系為載體的,所以,當我們結束一段關系的時候,我們不僅失去了關系中的他,也失去了關系中的那個自我。」

莉絲被迫結束了舊關系,也結束了過去的自我概念與認知,與戴維老師的新關系的構造也讓她走上了正道,重新塑造了「自我」。

03、旁觀莉絲的發展史,探討生於絕望,如何活出希望

《風雨哈佛路》中莉絲的一生可以概括為:生於絕望,活出希望。

父母雙雙吸毒,染上艾滋病,最愛的母親去世,爺爺強奸了媽媽和姐姐,這樣的家庭可謂是絕望了。但是莉絲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哈佛大學,擺脫絕望家庭的束縛,活出自己的希望,她的成功可以歸納為三點:

①堅定的目標

旁觀莉絲的奮斗史,可以發現,她每個階段,做什麼事情都有非常明確的目標:

在墮落流浪的時候,她的目標是照顧母親,在父親和姐姐放棄母親的時候,她小小年紀,就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一邊乞討流浪,一邊小心翼翼的照顧安慰母親;

在母親去世後,她趴在母親的棺材上,想著為什麼她不能呢?難道她要一直呆在這個圈子裡嗎?她想要普通人的生活,也想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於是她選擇了學習,跳出現在的生活;

跟著戴維老師參觀哈佛大學時,她看到哈佛大學來來往往的學生,每一個都那麼不同,她說:我想和人們站在一塊,不想在他們之下,於是她開始哈佛大學的申請……

只有堅定了自己的目標,才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才能走的更好。

②主動爭取機會

母親去世後,莉絲決定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她找到了一所不錯的學校,但是由於自己居住的地方距離學校太遠,在與校長見面的第一天,她遲到了一個多小時。

其他人都快面試完了,校長之後還有一個會議,她沒有放棄,主動說服校長助理,拿到了面試試卷,在迫切的時間里完成了這份卷子;

最後一個人面試結束後,校長從教室出來,准備去參加會議,莉絲主動出擊,攔住校長,她推了自己一把,爭取到30秒的時間,獲得讀書的機會;

在申請《紐約時報》獎學金時,她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寫論文,在最後面試時偷偷回到爺爺家,向姐姐借了外套。

機會不是從天而降的,你不去主動爭取,流失了就是流失了。

③全力以赴

莉絲決定了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後,就朝著這個目標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她邊打工,邊讀書,從17歲開始,決心用2年的時間完成了4年的學業。

當老師告訴她:一年10門課,用兩年讀完四年的課程,這不太可能,你會把自己累死的。

她回答:不,這才是活著。

她沒日沒夜的學習,每天最早一個到學校,最晚一個離開,邊洗盤子邊看牆上貼著的知識內容,用行動向老師證明她可以。

最後,在申請最高獎學金時,記者問她:莉絲,你是怎麼做到的?

莉絲回答:我怎麼能做不到呢?我的父母教會了我可能。

記者接著又問:你為自己的過去感到難過嗎?

莉絲答:對不起?在地鐵里睡覺,吃丟棄的事物,那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非常幸運是因為我心裡所有的安全感被從身體里拋除,所以我被迫向前看,我也必須向前看,沒有退路,我到了一種狀態,好吧,我要盡我所能的工作,看會發生什麼?

一旦決定了目標,就不遺餘力的去努力,全力以赴,不要給自己留下後路,看看前面會發生什麼。

04、寫在最後

「別在最好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妥協現狀。」

《風雨哈佛路》是一部評價很高的影片,它不僅在當時創下了票房記錄,也獲得了多項獎項。影片內容引人深思,其中蘊藏著原生家庭、教師教育、如何拼搏奮斗的深刻意義,它的存在,不僅僅是一種激勵,更是給人們提供了一種選擇,生活的選擇,人生的選擇。

即使生於絕望,也要拚命活出希望,願每個人都能從這部影片中獲得啟迪,像莉絲一樣頑強生長。

②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5篇500字

《風雨哈佛路》中女主的不屈非常的激勵人,是一部鼓舞人心的電影。我為大家帶來幾篇《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供大家閱讀。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一

最近看了一部片子,名叫《風雨哈佛路》又名「最貧窮的哈佛女孩」,沒錯,劇中主角的命運也是像這個片子的名字一樣,既貧窮,又充滿風雨。看完,我不禁潸然淚下,值得感動的地方有太多太多。

哈佛,全世界最高學府。那麼主角是天才,而且家境很好嗎?不,主角只是天賦比他人高了些,至於家境,更是讓人無法想像。她,生於一個吸毒家庭,母親不僅吸毒,而去酗酒,還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她的母親多次被警察與社區人員送到了精神病院,而這個可憐孩子的父親的確是個聰明的學者,但是卻無法給予孩子們一個溫暖的家庭。在起步階段,這個可憐的主角就不知輸人多少了。被送入收養所的主角-莉絲,見證了這個社會階層的黑暗面,隨帶一提,如今的她不過是一個8歲的孩子。本應該是天真的年紀,但卻因為父母的緣故而......莉絲在16歲前並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而且有長久的流浪生活。

流浪的她,並不覺得自己比別人低一等。每天的生活也是無憂無慮的,這或許就是她最開心的日子。但是15歲那年,母親病逝的消息深深地打擊了她。她迷茫了,哭泣了,不知所措了。她不知道自己該去哪裡.....

但她被戴維教授認可的那一刻,她的一生改變了。「我相信我會成功,我僅僅只需要一個機會」她是這么對教授說的。沒錯一個機會,機會是改變一個人的重要一點。但是機會往往是給有準備的人而准備的,想我平時,能問心無愧並樂觀的看待他人的成功,而自己卻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嗎?答案明顯是,不能。

看到這里,我不禁做了一個換位思考,如果是我,我能不能像莉絲這樣堅強,這樣努力?在莉絲身上,我看到了追尋夢想的影子,也許考上哈佛並不是她一開始的本意,她也說過「如果我的家庭能回來,我願意將得到的一切還回去」。多數時候,她的選擇只有前進。我國的一名偉人,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人,只有沒有後路的時候才能一心前進。」這道理放在我平時的生活里,也是真理。我有幸福的家庭,我有愛我的父母,這樣就可以不再前進了嗎?不,應該將這些人的期望化為動力。莉絲背後支持她的人是她的小學老師伊瓦和戴維教授,怎麼比較我都沒有理由比莉絲更加的失敗。這樣的比較給我日後做事一個契機,如果想放棄了,就想想莉絲。

想想那個一邊洗碗,一邊看書的女生。有人說莉絲最後的成功是一個「奇跡」。我不認為那是一個奇跡,上帝並沒有給她一絲一毫的幫助。自身天賦異稟,確是要用不完整的家庭來換取的。因為這些人看不到莉絲的努力,才會說這是一個奇跡。

世界上沒有任何奇跡,只有自己的努力。也許我無法像莉絲那樣考上哈佛學院,但是我卻能做好自己。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二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電影,和多年以前的心境略有不同,當時是大學放假在家期間看的,兩耳不聞窗外事,只覺得電影很感人很勵志,但是現在看來,除了感人勵志,更多的是啟發。現在的我需要工作,身上更多的是責任,看完這個不免反思自己目前的狀況:工作穩定,但是缺乏奮斗目標。

麗茲說過哪裡有母親,哪裡就是家,母親的去世意味著最後的依賴都不存在了,面對裝著母親屍體的木棺,麗茲陷入美好生活的回憶,她想要擺脫目前生活的窘境,她不想當傻瓜,想要去上學,面對這樣的生活,遭受這樣的打擊,麗茲能夠堅強振作起來,她說她無法不去做到獨立堅強,如果我們是麗茲,是振作還是沉淪?麗茲的朋友克里斯的命運和麗茲截然不同,因為克里斯不想上學,仍然過著游盪的生活,她沒有想過改變自己的現狀,沒有想過自己可以走的更遠、甚至獲得成功。麗茲不同,她知道自己很聰明,懂得用學習上的聰慧來為自己贏得尊嚴和掌聲,她在高中用了兩年修完四年的學業,用課余時間打工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利用每一分鍾去學習,所以才能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哈佛游學的機會,也才會有後來為了能夠進入哈佛所作出的萬分努力。

通常我們樹立目標之後不付諸實踐是因為缺乏動力,如果和麗茲一樣有著強烈擺脫頹廢生活狀態的動力,和麗茲一樣沒有誰能夠去依賴,沒有誰給予關懷和溫暖,那麼我們還能天天坐著空有理想不去行動嗎?那個時候只有兩個選擇:向前或者被黑暗吞噬。因為生活環境的安逸,很少能夠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我們在工作中決不可安於現狀,要給自己制定目標,讓自己能夠在工作中不斷取得進步。

麗茲的遭遇雖是不幸,但她能夠進入高中也是幸運的,她說:需要一次機會爬出那個環境,每個人我認識的人都是憤怒、疲憊,他們只是掙扎著活下去,但我知道有一個世界,更好的世界。高中老師給了她這個機會。正是這個機會讓她能夠通過學習取得優異成績獲得自信,能夠更加堅強直面自己苦難的過去,展望輝煌的明天。麗茲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面試的時候常會被問:你的特長是什麼?你最擅長什麼?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的,畢竟自己沒有時間把世間所有的嘗試一遍,來找出自己最擅長的,但是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通過不斷的學習,讓它成為你的特長。

此外,麗茲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她對爸媽充滿愛意,她爸媽一個吸毒一個酗酒,家裡臟亂差,但這個家仍是麗茲最留戀的地方。這種愛應該會讓某些嫌棄自己爸媽沒錢沒勢的人汗顏吧。我在想如果自己哪天成為一個媽媽,絕對不能放縱自己過如此糜爛的生活,要擔起作為媽媽的責任,要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風雨哈佛路》觀後三

行走於這個世界上,大都數沒有一帆風順。在人生這條路上,起點取決於命運,但是這條路的方向卻取決於自己。

影片中破舊不堪的房子、昏暗閃爍的霓虹燈、垃圾亂扔的街頭和地上隨處可見毒品的注射器。這就是本部電影女主人翁麗絲所居住的環境。面對生活,除了無奈還是無奈,父母的萎靡不振、爺爺的漠不關心、閨蜜的自暴自棄,讓小小年紀的麗絲明白了生活只能靠自己去改變。

整部影片沒有《肖生克的救贖》帶來的宏偉場景,沒有《阿甘正傳》所帶來的人間溫情,卻擁有比二者更強的精神——勵志!影片打動我的並不是麗絲的悲慘命運,而是她面對命運的態度。她人生起點可以說是從無數的荊棘中開始的,面對生活的重重困難,麗絲從不言棄。在不斷的努力中追求著自己的夢想,最終遠離了那骯臟的生活環境,擺脫了那頹廢的生活。進入了世界一流學府——哈佛大學,在這樣的高等學府又她開始了新的奮斗之路。

生活就是這樣,沒有人可以和它討價還價,所以只要活著,就一定要努力。麗絲一個嬌小的身軀創造了我們常人難以企及的人生高度。她的奮斗經歷告訴我生活只有經歷一些挫折才算完美。用一句老話來講就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雖然這樣的名言警句在現在有些人看來已經老掉牙,但是卻真的很有道理,不是嗎?

腳踏實地的走好人生的道理,成功的花兒就會為您綻放,歡樂的樂曲就能為您奏響。

風雨哈佛路,坎坷千里行。通向成功的道理在自己的腳下,行走於路上的動力在於日常的勤奮。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四

行走於這個世界上,大都數沒有一帆風順。在人生這條路上,起點取決於命運,但是這條路的方向卻取決於自己。

影片中破舊不堪的房子、昏暗閃爍的霓虹燈、垃圾亂扔的街頭和地上隨處可見毒品的注射器。這就是本部電影女主人翁麗絲所居住的環境。面對生活,除了無奈還是無奈,父母的萎靡不振、爺爺的漠不關心、閨蜜的自暴自棄,讓小小年紀的麗絲明白了生活只能靠自己去改變。

整部影片沒有《肖生克的救贖》帶來的宏偉場景,沒有《阿甘正傳》所帶來的人間溫情,卻擁有比二者更強的精神——勵志!影片打動我的並不是麗絲的悲慘命運,而是她面對命運的態度。她人生起點可以說是從無數的荊棘中開始的,面對生活的重重困難,麗絲從不言棄。在不斷的努力中作文http://Www.zUoWEn8.coM/追求著自己的夢想,最終遠離了那骯臟的生活環境,擺脫了那頹廢的生活。進入了世界一流學府——哈佛大學,在這樣的高等學府又她開始了新的奮斗之路。

生活就是這樣,沒有人可以和它討價還價,所以只要活著,就一定要努力。麗絲一個嬌小的身軀創造了我們常人難以企及的人生高度。她的奮斗經歷告訴我生活只有經歷一些挫折才算完美。用一句老話來講就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雖然這樣的名言警句在現在有些人看來已經老掉牙,但是卻真的很有道理,不是嗎?

腳踏實地的走好人生的道理,成功的花兒就會為您綻放,歡樂的樂曲就能為您奏響。

風雨哈佛路,坎坷千里行。通向成功的道理在自己的腳下,行走於路上的動力在於日常的勤奮。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五

這個星期,我在學校觀看了一部勵志電影,受益匪淺。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莉思出生於美國紐約,父母都是癮君子,自己還有一個姐姐名叫麗薩。家裡總是臟亂不堪,從未交過租金,父母靠政府給貧民窟的救濟生活,莉思幾乎不洗澡,身上總散發著異味,頭上虱子肆意狂歡,所以莉思成為了最受同學厭惡的異類。正因如此,莉思不願意去上學,只在考試的時候去學校,但她很熱愛讀書,每次考試都是100分。但因為她的家庭情況,她被關進了管教所,直到15歲才被放出來。回家後不久,她便因母親的死而覺悟了。於是,她爭取到了上中學的資格,以全A的成績用兩年讀完了四年的課程,最後贏得了12000元美金,考上了哈佛大學。

看完這部影片,我懂得了從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重要性,雖然莉思生活在一個混亂、骯臟、丑惡的環境下,但她完全沒有被同化,她愛學習、愛生活,並且珍惜母親的點滴愛;她挖掘父親的優點,誇他有見識、有學問,她還非常樂於幫助朋友······她奮斗著,決心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主宰自己的人生。因為她知道:「既然我們活著,就應盡最大的努力······」莉思是幸運的,她在最關鍵的時候抓住了金鑰匙,並憑自己的堅持,戰勝了風雨,走進了理想的學校,親眼目睹了世界的美好。

只有能夠戰勝風雨的靈魂,才能擁抱世界,我深深地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人能主宰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

另外一個讓我感動地方就是影片中的女主角應邀去參觀哈佛時,看著身邊來來往往的哈佛人,她想:這些人與我這么不同,是因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們的家庭出身,還是他們非常聰明?女主角困惑了,那一刻,哈佛近在咫尺,甚至可以觸碰到,但卻遠在天涯,似乎永不可及;這一幕,也曾出現在我的生命中!!!我是如此地渴望BD,當我大二第二次踏進她,走近未名湖時,我的心情極度低落,我人在BD,但是她卻不屬於我!!!看著那些走在校園里的匆匆學子,當時的我非常不服氣,卻從心裡里不相信自己,非常矛盾,出BD西門照相時,臨定格前的一秒,我將四指蜷起,只留下食指沖著地板,做射擊狀,那一刻我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到這里!正是這個想法和那些堅定的信念幫我度過了迷茫的大二、混沌忙碌的大三以及考研前的那些無比黑暗的日子!!!

影片中第三個可以映射到我身上的是家庭的影響,女主角從小處境非常悲慘,母親吸毒酗酒精神分裂,最後死於艾滋,父親也是Abnormal最終染上了毒品與艾滋;沒有受到父母的照顧的她說,她被剝離地對親情沒有任何希望與失望。遠離她周圍那些憤怒、絕望的人之後,她想有一個更為精彩的世界!我從小自覺受家庭的影響也很大,有好的也有壞的方面,這些壓力有時候壓的我喘不過氣來,但是相比這個小女孩,自己是非常幸運的!!!我准備拋開父母的見解,從新用自己的眼睛來打量周圍,感受世界,跟著某人,一起走向更好的未來!!!

③ 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簡介

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簡介

推薦理由:如果你正在一條路上躊躇不前,這部電影一定會讓你擁有一直走下去的勇氣。

中文片名:《風雨哈佛路》

英文片名: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

導演:peter levin

主演:索拉·伯奇、邁克·里雷、艾倫·佩吉

劇情簡介:父母吸毒、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艾滋並父親進入收容所、17歲開始用2年的時光學完高中4年課程,獲得1996年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進入哈佛學習,一個真實、努力女孩的人生經歷、一段自強不息昂揚奮斗的生命歷程,一曲勵志向上的美國影片;托拉·伯奇演繹了一個女孩子克服種種不利條件、努力奮進的故事;細膩的情感刻畫了人物;影片《風雨哈佛路》傳遞給人的除了心靈的震撼,還有深深的感動。

莉斯,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哈佛的殿堂。她的事跡足以讓每個人動容。

擁有金色頭發的女孩,童年在貧窮和飢餓中度過。莉斯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母親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潰,父親酗酒最後進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頭。

不久,母親去世了。母親吸毒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連簡單的葬禮儀式都沒有。只想渴求父母親情,這人世間最基本的願望也成了奢望;棺木就要被下葬;她跳上了棺木,靜靜躺在上邊,和她的母親做最後的告別。她靜靜地在心裡對母親訴說,回憶人生最幸福的那一次點滴的幸福時光。母親已經離她而去,世間最愛她的人已經離她而去。一個普通的弱小的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親情圍繞的弱小女孩,當她最後的一絲希望都破滅的時候,留給她的,除了傷心,只有傷心。如果沉淪下去,她將會和母親的結局一樣悲慘;她決心告別,她要開始全新的生活。

她,用真誠最終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機會。父親作為她的上學的擔保人,從收容所出來。辦理完擔保手續出來的.時候,父親對她說,好孩子,堅持學習,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著父親遠去離開的背景,這個弱小的女孩堅定了信心,從容地走進了學校的大門。

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17歲到19歲,兩年的時光,她學習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作為獎勵,她以全學校第一的成績和其他9名同學獲得了免費到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參觀的機會。人生其實真的可以改變,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會讓一個付出努力和艱辛的女孩收獲喜悅;她的經歷、她的真誠、她的論文深深打動每一位評委。12000美金的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讓她獲得了進入哈佛的通行證--她成功了。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向她敞開了雙臂。憑借著對信念的執著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同樣一個金色的季節,作為哈佛大學--世界最高的學府的一員,她安靜坐在了校園的教室中。也許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一個貧窮苦難的女孩用她的執著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改變了她自己,改變了她的人生。

一個濃郁的秋季中,金黃色鋪滿整個季節。在寫滿輝煌的樹下,一個女孩站在哈佛學府的門前,仰望。面對大學的殿堂,她決心實現她的又一個願望--她要成為這所大學學府中的一員,她要證明給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實可以改變。

《風雨哈佛路》堪稱美國一部催人驚醒的電影,根據美國「奇跡女孩」莉絲·默里的親筆傳記《breaking night》改編。通過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的經歷,表達了一個貧窮苦難的女孩可以用執著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改變了自己、改變人生的主題。

;

④ 美國電影 好像是哈佛神馬的 是一個女孩考上了哈佛大學然後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很勵志 就是不懂全名了

風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影片由Peter Levi執導,索拉·伯奇(Thora Birch)、邁克·里雷(Michael Riley)等主演。 影片女主人公麗斯(Liz)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里,從小就開始承受著家庭的千瘡百孔,母親酗酒吸毒,並且患有了精神分裂症。在15歲時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貧窮的麗斯需要出去乞討,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難似乎無窮無盡。 隨著慢慢成長,麗斯知道,只有讀書成才方能改變自身命運,走出泥潭般的現況。她用最真誠的態度感動了高中的校長,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然後,麗斯在漫漫的求學路上開始了征程。她一邊打工一邊上學,用兩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她嘗試申請各類獎學金,只有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才能讓她念完大學,於是她努力並申請到了這份獎學金。影片的最後,她邁著自信的腳步走進了哈佛的學堂。貧困並沒有止住麗茲前進的決心,在她的人生裡面,勇往直前的奮斗是永恆主題。

⑤ 誰看過《最貧窮的哈佛女孩》這部電影的,給我寫點觀後感啊

這部電影演了一個美國的小女孩,家裡很窮,她的媽媽吸毒還抽煙,最後得艾滋病死了,她的爸爸在收留所,她的爺爺和姐姐也不收留她,11歲就四處流浪,和街上的一些小混混在一起。每天只能在垃圾桶里撿東西來充飢,晚上睡在火車站。後來15歲時她回到了學校,為了養活自己只能邊上學邊打工。因為衣服破爛,同學們都欺辱、她嘲笑她,她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命運。之後她努力學習,把以前落下的功課補了回來,她用二年的時間完成了四年的高中學業,17歲時考上了著名的哈佛大學並獲得了獎學金。

哈佛女孩曾經的遭遇令人同情,以前我總以為自己不幸福,如果我和哈佛女孩比一下,我比哈佛女孩幸福一千倍一萬倍,我們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爭取比 哈佛女孩還要好。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沒有人改變你的命運,要靠自己,只要 你堅持、努力、用心做了,一切皆有可能

⑥ 求一部美國電影:一個不幸女孩考上哈佛

風雨哈佛路 (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是美國一部催人驚醒的電影,通過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哈佛的經歷。

⑦ 《風雨哈佛路》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風雨哈佛路》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影片由Peter Levi執導,索拉·伯奇、邁克·里雷等主演。影片介紹了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哈佛大學的經歷。


這是一部簡單的電影,敘述的是一個真實、努力女孩的人生經歷,通過莉斯日常的生活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帶給我們深深的感動。

不過這部電影在莉斯日常生活的艱辛方面時間過長,在對莉斯幼時和青少年時的困苦描寫有些拖沓,對於莉斯認真學習的方面描寫過少,給人的感覺並沒有多努力的學習,比較輕松的就上了哈佛大學。

總體來說這還是一部不錯的影片,一部經典的勵志電影,值得觀看。

⑧ 如何評價風雨哈佛路劇情吸引人么

《風雨哈佛路》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是一部很好看的勵志片,劇情十分吸引人,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希望你無論買的什麼樣的困難,都可以笑對人生。

影片中展現最關鍵的六個場景:母親吸毒被抓、麗斯遣送收容所、流落街頭、母親死亡、入學旅遊、申請獎學金。這種平凡中的偉大,越是艱苦苦難的絕境,越能讓觀眾體會到一種觸手可及的真實。沒有豪言壯語,沒有任何戲劇性的轉折,沒有驚心動魄,甚至麗斯在母親死亡時痛徹心扉的悲苦和絕望,都是以堅強的理性去面對,針對現代社會的學生是一部非常勵志的電影。

閱讀全文

與一部電影講哈佛女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向日葵電影哪裡可以觀看 瀏覽:249
查找廣大電影小人物 瀏覽:509
甩皮鬼電影粵語 瀏覽:137
一條隧道開不出去電影叫什麼 瀏覽:551
英語原聲電影學英語系列 瀏覽:287
重火力支援電影有哪些 瀏覽:453
人生必看的100部電影科幻 瀏覽:734
豬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20
姜子牙電影內容詳細簡介 瀏覽:876
電影院1號和7號廳哪個好 瀏覽:407
有個鬼片香港電影 瀏覽:421
無人知曉電影孩子能看嗎 瀏覽:569
兒童自製的電影票圖片 瀏覽:917
印度電影描寫一家好多個孩子 瀏覽:604
D32的電影院叫什麼 瀏覽:582
30歲女人適合看正能量電影 瀏覽:867
糯米買的電影票怎麼退 瀏覽:745
電影院什麼開業 瀏覽:664
經典愛情電影經典台詞 瀏覽:81
泰國血腥恐怖電影有哪些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