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電影《湄公河行動》
電影《湄公河行動》的成功,在於林超賢將港產犯罪動作題材與國內主旋律進行巧妙的結合,創造出既說了事兒又很好看的主旋律商業大片新模式。
時間回到2016年,吳京的《戰狼》出人意料的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但鑒於多年來主旋律影片給觀眾留下「不好看」的印象,《戰狼》的成功更像是一個特例。
起初,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和香港導演林超賢讓我對《湄公河行動》捏了把汗。真實的湄公河行動案情錯綜復雜、時間跨度大、涉及人物多,又是中國首次跨境執法行動,如果平鋪直敘的來講,看2014年的電視劇版《湄公河大案》即可。
本片的真實性,主要體現在張涵予、彭於晏在異國他鄉辦案,遭遇到的種種極端情況。片中,從玩槍賭博吸毒的孩子,陰險殘忍的毒販,到隱藏背後的高官,都因毒品帶來的強烈快感和巨額利益鋌而走險。在耀眼的緝毒成績背後,是緝毒警察們用青春和生命換來的。
雖然本片基本沿用了好萊塢業已成熟的套路,拍出了好萊塢動作大片的即視感,動作槍戰戲不走形,文戲感情戲不走心,但其主旨明確、節奏明快,在觀賞性和娛樂性上達到了一定的平衡,是近年來國產動作大片中的經典之作。
『貳』 《危城》:如果再強大的壞淫,也敵不過好人的套路
爛片的特質,總是預告片勝過正片。然而,《危城》並不是爛片。它只是野心太大,卻表現平庸。
正片上映之前,片方出了兩部先行版預告。第一部預告直接介紹片子最大的劇情沖突:「古天樂」殺了人,他老爸是軍閥;「劉青雲」堅持要法辦,「吳京」說你這樣全城人都會死光,呵呵你看著辦。
這樣的預告中規中矩,那麼第二部預告片的風格才是導演真正想要表達的:以每個主角個性化的台詞,配上略帶爛漫、喜劇的幽默背景音,預告一種註定慘烈的沖突,儼然一副逼格滿滿的樣子:
「吳京」(霸氣的):我們就是法,放人!.
「劉青雲」(無賴的):你們能打來再說!
「古天樂」(奸笑的):我要你親手把我放出去!
「彭於晏」(浪盪的):有些應該做的事情,我是不收費的。
「古天樂」(冷血的):看得透是死,看不透也是死,殺人需要理由嗎?
「彭於晏」(平淡的):普城的老百姓太可憐了,明天應該都死光了,對吧?
看看預告2里精選的幾句台詞,內容不多,但卻完美地暗示出情節沖突、人物性格甚至影片風格。本人也被預告的濃濃逼格吸引。
但是,看完正片就會發現這完全不是一個逼格:
關於開場,也就是第一位主角「彭於晏」的出場
開場,面館,江疏影老師帶著一群學生進去只點了一碗面。
——嗯,觀眾明白了:她很窮,卻很有愛。
關門,幾位大漢拔刀大吼打劫,館內的人屁滾尿流的交錢。「彭於晏」還趴在桌上睡覺,若無其事。
——嗯,觀眾明白了:這絕逼是高手。
打劫的大漢對著「彭於晏」叫喊,沒醒;再叫,還是沒醒;一刀砸桌上,醒了。一言不合,用一連串的招式把幾位大漢干倒在地,。
——嗯,果然如觀眾所料,真無聊。
開場的作用:簡單表現人物性格,英雄救美,確立第一條人物(男女)關系。這是一個爛俗而模式化的橋段。
第二位主角「劉青雲」出場
普城外大量難民湧入普城,城內的人民「強烈」反對,這是身為保衛團團長的「劉青雲」出來,嗯哼兩句大義凜然的話,城內的人立馬大徹大悟無私奉獻起來
——導演讓群演在一分鍾內領悟並踐行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群演就得在一分鍾內領悟並踐行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然後一群惡徒也殺進城內,說是某個富人(忘了名字了,反正外表腦滿腸肥,內心自私自利)的護院,「劉青雲」讓他們在名冊上進行登記,惡徒們就是不答應,然後一言不合也幹了起來。
——這里不強行干一架,沒法表現出「劉青雲」的正直和功夫絕技。
是夜,來到普城的江疏影找到同樣來到普城的「彭於晏」,要他幫忙送學生去省城,「彭於晏」要她給一百大洋,她轉身就走,又說「彭於晏」外冷心熱是個好銀。
——嗯,明明知道對方是個好人,最後又留信說願以身相許替換那一百大洋。這不是侮辱好人么?為了突出這位老師的偉岸形象和強拉情感線,編劇真是爛熟段子信手拈來。
到這里,整整兩個人物的出場和刻畫,毫無新意,浪費了十幾分鍾的時間,劇情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推進。
第三個主角出場
清晨,天剛破曉,「古天樂」駕馬順著大道慢悠悠進了城,慢悠悠來到江疏影表哥的面館。表哥一邊詢問著「古天樂」的身份,一邊大罵軍閥。然後「古天樂」玩似的殺了表哥,殺了江疏影,殺了一個孩子。
——劇情沖突到這里,才真正開始。
「劉青雲」扣押「古天樂」,「古天樂」的手下「吳京」強勢出場,亮明身份,給「劉青雲」一天時間放人,否則血洗全城。「劉青雲」陷入兩難困境。
——該交代的主角,自此基本講述清楚;而故事的最大矛盾沖突,自此開始:
一、勇敢地選擇正義,或懦弱地選擇「自保」,是「劉青雲」的難題。
二、袖手旁觀,還是拔刀相助,是「彭於晏」的難題。
貌似正如預告中的一樣,「劉青雲」說:「你們能打來再說!」「劉青雲」一開始選擇執行正義,由此鋪開更多的小沖突:
1.「吳京」派人救「古天樂」越獄。 (「劉青雲」失去了一位保衛團戰友)
2.城中的那位富財主設計勸「劉青雲」放人,並企圖殺之。 (「劉青雲」失去了最得力、敬重的手下)
這兩樣沖突,使得許多善良的人死去,但都沒能阻止「劉青雲」改變意志,直到下面橋段的出現:
3.全城的百姓在廣場上跪在「劉青雲」的面前,哀聲痛哭,請劉團長給百姓一條活路。「劉青雲」萬般無奈,只好辭職,將選擇權交給普城百姓。 (「劉青雲」「失去」了祖輩一直堅守的正義。)
這里是一個情緒的爆發點。那麼,這條沖突線導演解決得如何?
差強人意!沖突、情感的處理雖說層層遞進,但所有有一定電影觀賞經驗的人,都會覺得上述三種小沖突(橋段)似曾相識,並無新意。由此刻畫出的人物同樣也缺乏足夠的感染力。
現在說說第二大主角的劇情線:
「彭於晏」的選擇,留,還是離開?
導演如此安排:
1.「劉青雲」的妻子袁泉,將江疏影的一封信交給「彭於晏」。信上內容大致:小女子並無上百大洋,但願以身替之,只求大俠不吝俠義,出手相助,將幾位孩子平安送達省城。
2.「彭於晏」找「劉青雲」喝酒聊天,詢問他的想法,劉青去說「自己做事憑良心」。
3.「吳京」是他師兄,「彭於晏」找到「吳京」, 漫不經心、似求非求 地跟「吳京」說閑話,如: 「普城的老百姓太可憐了,明天應該都死光了,對吧?」
其間交待了「彭於晏」、「吳京」的以前的身份——鏢局的保鏢。護鏢途中遇劫,得知自己護送的是一位搶民女的狗官,「彭於晏」意欲殺官,被「吳京」攔下,感嘆有強權無公理,斷刀離開,從此浪盪天涯。而狗官最後也滅了整個鏢局。
4.「彭於晏」親眼目睹「劉青雲」在兩難中無奈辭職。
這幾段戲處理得同樣層層深入,最後讓「彭於晏」做出了「有些應該做的事情,我是不收費的」決定;但也同樣處理得比較單薄,人物性格鮮明(浪盪、失意、俠義)卻並不立體。
還有第三主角「古天樂」呢?
關於這個角色的處理,是最沒啥可分析的。古從出場,到入獄、出獄,由始到終所表現出的,都是一副德性:殺人需要理由嗎?不管一言不合,還是一言已合,都要拔槍射你、抽刀捅你。
導演想要象徵化地塑造這個變態的人物形象,並不交待這個人物變態心理的成因和內涵,只作單一化地處理——他就是這個世界的反派,手握強權,無理、兇殘,是善良的對立面,扼殺著這個世界的正義。
沖突前期的鋪墊、處理得模式化,當矛盾最後集中爆發的時候,往往顯得乏力。
第二日清早,「劉青雲」送走家人、保衛團團友,毅然決定赴死。於是,「古天樂」被放,「劉青雲」被抓起來吊打,大量百姓慘遭屠殺……故事由此進入最大的情感低谷。
一抑必有一揚,於是送走的妻子、保衛團團友,送孩子去了省城的「彭於晏」,在激昂的音樂中返回,在山道上匯合 ,將與醒悟的愚民們完成一場「激動人心」的逆襲……
這尼瑪滿滿的,全是舊套路啊!
看到這里,對最後的高潮戲基本沒多少期待感了。最後,愚民們突然好勇敢、好機智地奮起反抗,好淫成功擊敗了壞淫的那一刻,這些都壓根沒多少快感好吧。
綜觀整部電影,簡單概括就是:
強大的邪惡派逼迫百姓放棄正義,於是百姓好怕怕,主角卻好勇敢堅定維護正義,然後事實證明主角正確,而愚民們在死了一大堆同胞後終於頓悟,決定團結一致,打倒了邪惡的壞淫。
看,這個世界的運作就是這么模式化、理想化。
其實,題材本身沒錯,很久沒有看到這樣題材(非主流)的電影了。上一部這樣背景的類似西部片的算是《讓子彈飛》么?
陳木勝能夠在盡是無腦做作青春片暑期潮流中,給我等老影迷上線這樣一部電影,完全是巨大的福利好吧。預告中自吹:開創類型新時代,只是這人物、橋段、沖突,全按套路來未免太騙人哪。
當然,全片雖然模式化,導演牛逼吹得過大,其中的一些打鬥也可看看。觀影不要帶太多腦子和期待就行了。